新北京人
豆瓣
单读16
吴琦 主编
简介
◎内容简介
“必须要有一个开始写作的起点。一个地方。” ——舍伍德•安德森
“你需要想象北京,北京会满足你的想象;即使它暂时没有你所想象的东西,它也会应着你的想象长出你所想象的东西。我们都从想象中来。”——西川
“在这个辽阔都市里,知道我的名字并能准确喊出它的人,不会超过十个。”——郭爽
“不相信文字能改变生活,我习惯了靠苦力谋生。”——范雨素
北京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城市?没有人能够完美地回答这个问题。这一辑《单读》试图成为万千答案中的一种。我们邀请汉语写作者同题写作,提供一个切片、一些意见,试图捕捉到这座奇异之都里某些微妙、神秘、不为人知的氛围。
一座城市的故事,说到底都是人的故事。其中既包括那些左右时代的英雄豪杰,也包括那些生活在迁徙与沉默之中的大多数人,哪一种都不应该被忽略。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能说,北京潜藏着世界历史转向、中国社会变迁全部的秘密。
正如《单读》特约作者西川所言,“一座幽灵与活人混居的城市比一座被行尸走肉占满的城市更抒情。”历史中的想象和幽灵会在这座城市复活,最真切的底层现实也会在这里显露。这些不同维度的故事层层叠叠,堆成一个复杂的织体,需要足够的历史知识、文学感受和日常经验,才能把它们从城墙中剥离,实现某种层面的理解与和解,同时留给未来无尽的阐释空间。
◎编辑推荐
1. 皮村打工文学小组作品首次结集——本辑《单读》特别邀请微尘、郭福来、马大勇、小海、李若、范雨素、陈迪桥、万华山、徐良园等工友撰稿,讲述他们从家乡来北京的路途,以及打工的日常生活与政治,坦陈他们的沉默和漂泊,以及对家乡、皮村、以北京为代表的城市生活的复杂情感。
2. 重新书写北京,关于这座奇异之都的繁华与悲哀、现实与想象、过去和未来——著名诗人西川、青年作者晓宇、影评人开寅、艺术家邱震和主编吴琦分别书写他们眼中的北京故事。
3. 独家刊发哲学家陈嘉映专访——陈嘉映被誉为“中文世界最接近哲学家”的人,本期访谈将细致展开他如何认识古希腊思想和我们日常生活的逻辑关联。
4. 《单读》首次刊登剧本——媒体人、文化评论家李静继大热戏剧作品《大先生》之后,再出力作《秦国喜剧》,本期节选了其中的部分章节。通过一个历史寓言,直指荒谬的人心。
5. 首次推荐乌兹别克斯坦作家哈米德•伊斯麦洛夫——书写一个混血儿在莫斯科地铁里的奇幻人生。
6. 单向空间和理想国继续联手,打造智识青年们的挚爱书、全球青年思想策源地—— 青年作家盛可以、周嘉宁,第七届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得主郭爽,原《天南》杂志主编欧宁,旅英作家王梆,书评人云也退、霍莉•凯斯将在这一辑《单读》中发表可读性与思想性兼具的随笔与书评,分享他们的全球观察和故乡经验。
◎名家推荐:
许知远,单向空间联合创始人
“我参与编辑过很多夭折的杂志,单读的生命力经常令我自己惊叹。因为不断有年轻而杰出灵魂的加入,我认定它还会长久、富有韧性地存在下去。”
阿乙,作家
“《单读》提供了一种智性、理性而又并不因此而冷漠的审美。它是一本对青年有号召力的杂志。它使它的读者变得年轻而上进。”
郭玉洁,正午主编,《单向街》第一任主编
“过去的十多年,是人心随技术迅疾更新的年代,也是一切在不知不觉间速朽的年代。生活在其间,要敏捷于变化,又能保有持久的决心,这是一种必要的法则。回想《单向街》(《单读》前身)的创办,正是这份敏捷,更多的是持久,让它免于转瞬即逝的激情,从而在时间里拥有自己的轨迹,和可供回顾的纵深。”
覃里雯,资深媒体人
“为《单读》写稿一直是最美好的事,就像和一位无所不知的知音漫谈,站在世界漫长的共同传统之上关照人类的今日和明日。因为它优雅的包容和丰盛,促成了我写作的新风格。依然秉承启蒙以来知识传统的杂志越来越少,就像星星逐渐在夜空里淡去一样。对我来说,在稀疏闪耀的人类群星中,《单读》已经是中文世界里最耀眼的一颗。”
于威,单向空间联合创始人
“如果说《单读》这本小小的杂志,也有一点雄心,那就是希望它能够像《纽约书评》一样,吸引这个国家最杰出的头脑,鼓励独立思考和理性的批判,永不放弃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责任,同时追求一流的文本表达。这个目标还远远没有实现,也许永远都无法实现,所以只能继续做下去。”
苏静,《知日》主编,《单向街》第一任出版人
“转眼之间,名为《单向街》的杂志书,也改名《单读》,还有自己的同名 App,单向历更是卖成了近年来少有的文创产品的成功案例。单向街书店也从一个完全理想主义的形象,现在也跻身很主流的商业公司,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依然保持着自己理想主义的一面,这一点无论如何是令人欣慰的。时至今日,我也为我当年能参与当年《单向街》杂志书的创刊和发行,感到由衷的开心。”
contents
新北京人
【话题】
北京出汗了/皮村文学小组
速干之都/晓宇
钻进胡同里的美国人/吴琦
北京腔、大院文化与华语影视的渊源/开寅
想象我居住的城市/西川
【小说】
莫斯科地铁/哈米德·伊斯麦洛夫
【访谈】
陈嘉映专访:希腊式人生/陈一伊
【影像】
我和我的新娘/邱震
【随笔】
我们在南部停止了抽烟/周嘉宁
我愿意学习发抖/郭爽
致母亲书/欧宁
英国家庭史一瞥:惩罚与反叛/王梆
文学开始的地方/盛可以
【剧本】
秦国喜剧(节选)/李静
【评论】
“不记账的人将死无对账”——评《阿什肯纳兹兄弟》/云也退
安全网:关于托马斯·伯恩哈德和西格弗里德·温塞德/ 霍莉·凯斯
全球书情/冯塬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