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nifer S. Hirsch / 梁永安 译者: 梁永安
简介
性公民權(Sexual Citizenship),意謂著尊重和保護每一個人
對自己身體和性生活的自決權以及平等待遇的權利。
這是一種基本人權,也是社會責任。
◆◇ ———————— ◇◆
為什麼有些人將「沒說不」詮釋為「同意」?
為什麼有些人把對享有他人身體的權利視為天經地義,以及
有些人覺得他們對自己的身體沒有天經地義的權利?
又是什麼樣的社會造就了不把別人的基本性公民權當一回事的人?
➠如果我們知道人們正在飲用受污染的水,一種解決方案是嘗試教育每個人如何安全地使用水。另一種方法是溯源而上,除去水中的毒素,從而減少逐個改變個人行為的需要。實際上,本書要問的問題就是:「能對治性侵害的『淨水法』是什麼樣的?」
性侵害(sexual assault)一詞所涵蓋的範圍,
從任何不受歡迎的、未經同意的性接觸,到性暴力皆包括在內。
對校園性侵害的恐懼已成為大學經驗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研究表明,到畢業時,多達三分之一的女性和近六分之一的男性遭遇過性侵害。但為什麼性侵害在大學生活中如此常見?可以採取什麼措施來預防?藉助迄今為止最全面的校園性侵害研究──在哥倫比亞大學進行的「促進轉變的性健康倡議」調查——珍妮佛.赫希和沙姆斯.康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框架,強調性侵害的社會根源,跳出當前專注於同意、把校園視為「獵場」的掠食者,以及危險的勾搭文化等議題的辯論。
《性公民權》藉助於對不同種族、性別、性取向和社經背景的學生多年的訪談和觀察。赫希和康這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揭示了讓性侵害屢見不鮮的社會生態系統,解釋了物理空間、酒精、同儕群體和文化規範如何影響年輕人對性和性侵害的經驗和詮釋。透過「性計畫」、「性公民權」和「性地理」等強而有力的概念,兩位作者提供了一套新語言以理解年輕人的性關係是受哪些力量所影響。具有同理心、洞察力且涵蓋廣泛,《性公民權》改變我們對性侵害的理解,呈現出一幅對治這個問題的路線圖。
儘管性公民權這個詞在台灣,還不像性別平等、性教育或同性婚姻等詞語那樣被大眾廣泛使用或認知,但這背後的理念正在全球許多國家中被接受和落實。這是一個重要的進步,是對多元性別與性取向尊重的體現,同時也是人權進一步實現的表現。
contents
導言:一個新方法
第一章 性侵害
第二章 在同一個屋簷下
第三章 校園裡的毒瓊漿
第四章 「性何所為?」
第五章 同意
第六章 天經地義、只顧自己和暴力的行為
第七章 群體的力量
第八章 後續
第九章 性別和以外
結 論 培養性公民權
附錄一:方法
附錄二:表格
鳴謝
注釋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