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美學前史

豆瓣
東亞美學前史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9866833083
作者: 神林恆道
出版社: 典藏雜誌社
价格: 140.00元

/ 10

0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重尋日本近代審美意識

神林恆道   

简介

西歐美學何以東渡日本,成為日本「美學」的起點?
向西方取經之後,又是如何地消化、吸收成為「日本的美學」?
明治維新,歐學東漸,方其傳統審美意識遭受無情衝擊之際的日本,為當時亞洲最先反省此一嚴肅課題者,如何多元觀照自我文化,從而促進東亞美學的現代化?
二十一世紀的跨文化時代,探討明治時期,亦即日本近代,做為新學問的「美學」,意義非凡。
本書探討日本明治維新之際,日本學界藉助當時以德國學術為中心的歐美美學美術史體系之下,從而奠定日本美學美術史現代化的經緯,並且開創藝術諸學現代化的實踐與研究之基礎,故而企畫《東亞美學前史──重尋日本近代審美意識》一書。
第一部為學理式探究,第二部往往關注特定之人、事、物,並在第一部的學理高度之下,釐清藝術諸學的內在性邏輯,從而爬梳藝術諸學的歷史性脈絡。
第一部
第一、二、三章以費諾羅沙、岡倉天心等兩位傳奇性人物為中心,以東京美術學校(岡倉天心曾任校長,且為東京藝術大學的前身之一)、《國華》雜誌等為基地,以奈良的佛教藝術的再發現為契機,以黑格爾美術史學為中心,從而旁徵當時歐美的進步主義以及形式主義的美術史學,進而草創兼容古今的日本美術史,並且奠定日本的美術史研究之契機。
第四章通過英、美派的外山正一以及德國派的森鷗外的論爭主述明治時期的美學學術發展史。
第二部
第一章探討日本洋畫的現代化過程。分析日本畫壇對於「外光派」、「印象派」的理解,日本的學習以及日本的觀點。 第二章以羅丹與希爾德勒蘭特為契機,論述雕塑當中的「視覺性/觸覺性」,從而檢視日本雕刻史的傳承與變化。
第三章以美學觀點,探討浪漫派美學之東渡日本,融入日本浪漫派美學的過程。如此一來,也體現日本式的現代化或是日本式的美學浪漫化。
第四章分析形式主義美學對於音樂的導入,從而釐清音樂藝術的開始,以及此一契機之下所開啟的日本西洋音樂、日本音樂的「現代化」脈絡。

其它版本 (2)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