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历史评论丛书

Quando

Quando @resaxe

10 本书  

已停刊。第5、9、12、13辑从缺,谷歌也搜寻不到,不知是否没有出版,还是说出版后被禁。

东方历史评论(第1辑) [图书] 豆瓣
8.1 (13 个评分) 作者: 绿茶 执行 / 许知远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5
编辑推荐
《东方历史评论》是由东方历史学会发起的一份面向高端受众的系列历史读物,倡导丰富、细腻、从容、生动再现历史情境、给读者以深刻历史感的历史书写方式,力图改变当前历史写作要么功利、僵硬,要么流俗、浅薄的现状。
《东方历史评论》倡导的阅读观念是:“历史的,批评的,审美的”。
本辑《东方历史评论》选取民国初年宋教仁遇刺案为专题,多角度梳理了事件细节和当时主要人物对此案的参与及观察评论,再现民初纷纭复杂的政坛斗争情形,并深入追问:为什么对宋案的处理会最终影响历史的走向,最终导致民初共和尝试的失败?寻找百年共和失败的密码,领略重大转折关口历史的运转机理和脉络,宋案无疑是最好的切入点。
本辑“影像”栏目为“苏联解体20年群像”, 著名摄影师苏里于苏联解体20年之际,走访了8位涵盖各阶层的典型人物,从他们的面庞和思考里窥探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个人的冲击与重塑。
此外,本辑还收入著名思想家弗朗西斯•福山谈论全球化语境下不平等的加剧侵蚀自由民主制度赖以栖身的中产阶级基础、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回顾第三帝国形成等的文章;书评栏目重点推介了《帝国的精神生活:一段18世纪的家庭史》、《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等几本近期比较受关注的书。
东方历史评论(第2辑) [图书] 豆瓣
7.3 (11 个评分) 作者: 绿茶 执行 / 许知远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8
《东方历史评论02》以华人移民海外的历史为专题,展示从明末清初以来中国人向异域迁徙的苦乐心酸,这是一条充满荆棘、充满梦想的漫漫征途,从最初的单纯谋生、到追求财富、再到追求安全、追求荣耀,这不断变化的移民目的也折射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阵痛、曲折、辉煌与病症。同样,异域文明也在伴随着自身文化的自信与危机,交替贬低或抬高它们眼中的“中国形象”。
《东方历史评论02》“影像”主题为“流水线上的青春”,选了一组车间女孩的照片,看看那些姑娘,即使工装也掩不住青春和美丽,伴随着她们美好的梦想,正在流水线上慢慢消逝。这 1.5 亿年轻人中最绝望的, 已经从富士康工厂的楼顶一跃而下, 作为对这个残酷时代的无声抗议。
《东方历史评论02》“随笔”栏目,收入埃及作家福阿德•阿贾米谈论“埃及知识分子的悲剧”、 陈徒手考查“‘文革’期间北京清理政治环境琐记”、张冠生挖掘“罗隆基‘反右’时期的史料”、芮虎描述“东德‘斯塔西’档案解密过程”等一系列精彩文章。
东方历史评论(第3辑)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6.7 (6 个评分) 作者: 许知远 主编 / 绿茶 执行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11
《东方历史评论》第3辑选取了十五位中国杰出青年历史学人,希望从他们的访谈和代表作里找寻这个时代的“志气”。如果说民国时代的历史学者面对的挑战,是让史学摆脱经学附庸的地位,成为近代的历史学,那么我们今天的挑战则是摆脱阶级和革命史观的叙事,创造一个更新的,同时也还原一个曾经的历史学。
东方历史评论(第4辑) [图书]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绿茶 执行 / 许知远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1
《东方历史评论04》以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为专题,收入对国内著名历史学者杨奎松、王奇生、青年学者周濂、唐小兵以及海外著名汉学家裴宜理的访谈,探讨漫长的革命世纪对中国的影响。影像栏目收录的是当代伊朗摄影艺术家施林•奈莎谈自身经历和创作的自述和访谈,并选取了她的8幅精彩的人物摄影。随笔栏目收入谈法国当代著名学者皮埃尔•马南的治学历程和思想变化、柬埔寨的现代历史、台湾青年流行音乐历史及未来走向等几篇文章,书评栏目则重点评介了著名社会学家埃利亚斯的代表作《文明的进程》、新近出版的玻利瓦尔传记等。
东方历史评论(第6辑) [图书]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许知远 主编 / 刘柠 客座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2
《东方历史评论(第6辑)》以中日关系为主轴,作者阵容强大,涵盖葛兆光(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辻康吾(日本独协大学教授)、约翰•道尔(麻省理工学院历史学教授)、拉纳•米特(牛津大学教授)、唐纳德•金(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入江昭(哈佛大学教授)、矢吹晋(横滨大学名誉教授)、家近亮子(日本敬爱大学教授)、刘柠(日本研究专家)等知名学者和作家,梳理近现代日本的中国学乃至东洋学、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日本学,或介绍相关领域的学者及著作。访谈栏目收入对作家张大春关于他的新作《大唐李白》的采访;影像栏目收入摄影师北野谦的风景观念摄影;书评栏目收入路易斯•梅南对《到芬兰车站》的评论、與那霸润为内藤湖南旧籍重刊撰写的导读后记等。
东方历史评论7 [图书] 豆瓣
作者: 许知远 2015 - 2
本书围绕当下社会热点话题“环境与自然”精选相关专题、访谈、影像等结集成册,给读者以深刻启发,还原现象本真和细节,纠正人们脑中原本的谬想。就目前市场来看,自然和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但同时也给自然和环境带了一些负面效应,对自然和环境更多的关注,提醒人类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已经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本书的主题非常契合这一背景,文章论理深刻,富有启发性。
东方历史评论(第8辑) [图书] 豆瓣
作者: 许知远 主编 / 李礼、方曌 执行主编 2015 - 6
鲁迅如今仍然重要的另外一个、更为实质性的原因则是他挑战了许多中国今天仍然面对的问题。民主、西化、个体作为现代价值观系统的标杆等问题并没有因为过去六十年的历史事件过期,而仅仅是被推迟了。鲁迅关于这些以及其他问题的沉思与反省在今天仍然具有挑衅性,因为它们从不是单纯的意识形态,而总是在寻觅不同的理论与方法之间的冲突与紧张关系。若将鲁迅在世时关于他作品的争议放在一边,自他1936年去世以来的四分之三的世纪里,鲁迅走过了三个主要的反响阶段,它们在今天都仍处于角力之中。
东方历史评论10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许知远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7 - 5
1870年代之后的日本,在脱亚入欧道路上飞奔的人们竞相抛弃着过去,不顾一切地投入到获取西方知识和技术的队列中。用红砖建筑、马车和高顶礼帽装扮起来的东京,在“日本的灵魂和西方的文化”的感召之下,成为亚洲全新的混血城市,这里弥漫着新的时代精神,链接着过去与未来、东方与西方,以及无数的亚洲失败者与野心家。
东方历史评论11 [图书] 豆瓣
作者: 许知远 2018 - 2
自甲申到甲午,大清此前二十来年,采取“拿来主义”初见成效。军事、工业、商业、贸易、机械、矿产、海军、学堂、电报等,从无到有,均有长足进步,令帝国统治者们沾沾自喜。然而,以自强为宗旨的洋务新政,在这关键的十年里,并没有进一步释放社会,释放资本 ,更未能在制度创设方面有所经营。效西法图自强,只是获得了一个畸形社会、畸形经济结构,而无法凝聚为自觉、深入的近代化历程。而在这关键的十年里,中国又错失了哪些机会?
东方历史评论14 [图书] 豆瓣
2018 - 4
庚子国难之后,宏伟的帝国大厦摇摇欲坠,危在旦夕。颟顸的帝国统治者震惊于西人武力,不得不采用自己过去厌恶的手段为末代王朝再续一命。停科举、淘汰胥吏、办学堂、编练新军……历史仿佛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让曾经被称为“保守派”的人们做出了比“改良派”更深化的改革,然而这场改革可以像明治维新一样“力挽狂澜”吗?在旧制度自我救赎的路上,革命的野火已在徐徐延烧。
创建日期: 2023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