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出版的社科書籍

SeattleRead

SeattleRead @SeattleRead

8 本书  

台灣出版社科書籍

華麗的貴族時代 [图书] 豆瓣
作者: 呂春盛 聯經出版公司 2024 - 2
黑暗世界與多元璀璨文化並存的時代
突破「中華世界」的新國際秩序,
矛盾對立、相映而生,中國歷史上最糾纏難解的一段。
魏晉南北朝是激烈變動的時代,舊體制崩潰,亟需新秩序穩定社會。貴族是這個時代的核心,他們壟斷統治階層、加劇社會分化、激化異族起而自立;他們成就輝煌,不僅在藝術、文學等領域卓著,也促生新自覺與新思潮,創造豐富的玄學思想,更讓佛教、道教快速發展並深入民間。他們既是僵化的特權階級,高壓的統治者,卻也是平民的守護者、文化的傳承創新者。
本書統合學界最新研究,以多元視角爬梳魏晉南北朝紛亂的局勢,指出在此文化多元交流時期,外族首次入主中原並自視正統,漢族與周邊民族關係劇烈變化,國際秩序因此生變。以亞洲史、世界史的視野,民族問題、社會經濟的角度,探討四百年動盪的根本原因,更並重文化、宗教、經濟等面向之發展。透過重新審視階層的極端分裂、族群之間的矛盾抗爭、通貨膨脹與緊縮夾纏的經濟,重構出豐富多元的中古世界圖像,深刻描繪魏晉南北朝的光與影。
重返天安門 [图书] 谷歌图书 Goodreads 谷歌图书 博客來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Amnesia
9.2 (34 个评分) 作者: 林慕蓮 译者: 廖珮杏 八旗文化 2019 - 5
※2014年《經濟學人》年度選書

※2015年紐約公共圖書館海倫伯恩斯坦(Helen Bernstein Book Award)卓越新聞獎決選

※2015年吉爾伯圖書獎(Lionel Gelber Award)入圍

※《紐約時報書評》:「1989年之後,探討天安門事件對中國的影響最好的分析之一。」

三十年前,他們懷抱熱血與夢想,試圖改變中國。
三十年後,他們仍是國家的敵人,人生支離破碎。
中共企圖以恐怖與謊言消滅真相,但曾經的暴行與傷痛不會被人們忘記。

1997年,九月,被軟禁已經長達八年的前任中共總書記趙紫陽向中共高層上書,希望在21世紀結束前、迎向新世紀的關鍵時刻,針對「六四」事件重新評估,實事求是,還給這群愛國學生一個公道,摘除「反黨反社會主義」這項莫須有的罪名……

直到今天,又過了二十多年,六四屆滿三十週年,中國政府對六四的態度不但沒有改變,反而益加蠻橫、粗暴,企圖以鋪天蓋地的手段,將這段歷史從人民的記憶中徹底抹去。封鎖新聞、竄改教科書、對異議人士人身自由的箝制、全面性的新聞與網路言論審查、在敏感日期對天安門廣場進行監控,給予服從妥協的人就業保障與升遷管道等等,種種在自由民主國家無法想像的人權侵犯,成為中國百姓的生活日常。如民運領袖王丹所言,「黑色專制」與「紅色恐怖」讓大多數人民噤若寒蟬。

本書作者林慕蓮在派駐北京的期間驚訝地發現,不僅一般老百姓對天安門事件默不作聲,即使是在頂尖學府、受過嚴格學術培訓的大學生都對之一無所知。作者以全球知名的「坦克人」照片詢問了100位在北京四所大學就讀的大學生,只有15位能正確辨認該照片的意義。而這15位學生或是選擇對此敏感議題避而不談...
馬克思 [图书] 谷歌图书 豆瓣
作者: 陳宜中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024 - 05 其它标题: 馬克思:從共和主義到共產主義
一窺劇變時代的偉大思想家卡爾.馬克思
論析深遠影響世界的革命政治思想發展脈絡
「在耶穌之外,馬克思是20世紀最頻繁被引用的作者,沒有之一。」
1818年,一個新生命誕生於萊茵蘭的古城特里爾。這位最初立志成為詩人的男子,就是20世紀的一股巨大革命力量、影響力最為深遠的思想家之一──卡爾.馬克思。
研究偉大思想家的重磅之作
費時數年,學者陳宜中個人專著,結合政治理論與思想史研究,緊扣動盪時代背景、思潮洪流,更完整的論析馬克思的政治思想,剖析其重要概念起源、演變,爬梳形塑這位偉大思想家思想的諸多因素。
馬克思如何成為馬克思
從馬克思初次嶄露頭角開始寫起,書中詳細闡述青年黑格爾派為何是其思想的重要參照,論其與時代思潮與思想家,諸如:青年黑格爾派、自由主義、共和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諸如鮑威爾、費爾巴哈、恩格斯等人錯綜交纏的思維碰撞、相互作用,並明晰梳理馬克思重要的無產階級革命論,如何在1843-1844年之間產生?「政治解放」與「人類解放」內涵為何?「唯物史觀」從何而來?他如何在1844年轉向共產╱社會主義,又為何於1848年德國革命時力主締建民主共和國?革命失敗後,他怎樣轉投入政治經濟學批判、積極介入國際工人協會運作?從1867年出版的《資本論》第一卷,乃至馬克思晚期的革命思想變化,及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的關係,本書提出一套別開生面的整合性分析。
20世紀之最
說到20世紀最被廣泛傳播的思想家,馬克思當之無愧。他的思想在德國社民黨、蘇共、中共等政治力的強力推送下,或產生截然不同的涵義,或扭曲變形,甚至被所謂的「馬克思主義者」推上教主或門神的高位,但實際探究,會發現這些高度政治化的刻板印象多是「後真相」或「另類事實」。本書試圖撥開籠罩馬克思的迷霧,還其本來面目,並探詢其在多個世代之中為何影響力與魅力始終不墜。
▍本書特色
★看劇變中的大時代、狂暴搖擺的歐洲政治思潮,如何影響、催生、培育出馬克思。
★清楚論析《資本論》關鍵概念、無產階級革命的源起。
★了解大思想家的思想起源、演變脈絡。
好評推薦
馬克思的傳記何其多,但不值一哂者也何其多。《馬克思:從共和主義到共產主義》是陳宜中教授十年磨一劍之作,必將技驚四座,為往者總結、為來者定調。本書在歷史與理論之間遊走,既有考掘文本的細密工夫,亦有將文本脈絡化的恢弘視野。洋洋數十萬言,讓一個鮮活的馬克思形象躍然紙上:既反資本專制,也反官僚專制。人類解放的出路,在於既超越資本主義的專擅,又超越黨國官僚的蠻橫。
──萬毓澤|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兼主任
展讀此書,不禁回憶起我們那一輩在1980年代解嚴前後,尋覓馬克思主義中英文讀物,開讀書會徹夜研讀的素樸理想主義的初心。本書是一部現代思想巨擘的理念形成史,也是一部社會主義思想史。其動機根據自序,是為了還原馬克思概念之真面目,以凸顯日後被蘇共(列寧、史達林)和中共(毛澤東)刻意混淆和誤用竄改來支持他們的獨裁專制。因此,本書也是解毒之作。我個人非常佩服宜中的知識考古功夫,他掌握了馬克思思想變動的每個轉折點,處處展現細膩而深刻的理解。相信假以時日,當《馬克思:從共和主義到共產主義》被更多專家閱讀評論之後,它將成為華語世界研究馬克思的經典著作。
──吳介民|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馬克思寫下《共產黨宣言》時,不過是一個30歲左右的「小毛孩」。在他影響世界之前,他的政治觀念如何形成?這是一個何其艱難卻又值得反覆追問的話題,作者知難而上的勇氣令人感佩。閱讀文稿,我印象最深之處有二:一是宜中的公正之心──在對馬克思同情性理解的同時,不文過,不飾非;二是他在豐厚文本與流變歷史之間綿密穿插的能力。由此我們得以重見馬克思的政治思想旅途。至於馬克思不斷被誤解的歷史命運,究竟是政治家們的機會主義,抑或是其思想邏輯的必然,只能由讀者們去斟酌思考了。
──劉瑜|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馬克思主義最吸引人之處不是其綜整人類歷史的科學性,而是批判現實的價值性。本書藉著爬梳馬克思思想的發展史,把其價值性的核心發掘出來,那就是反專制、反壓迫。年輕的馬克思用共和主義來反對政治的專制與壓迫,成熟的馬克思用共產主義來反對資本的專制與壓迫。然而這個反專制的核心,卻和後來以馬克思之名建立的共產黨專政體制完全對立。本書執簡御繁,用極其流暢的敘事講述馬克思政治思想的發展,一氣呵成,又直指馬克思核心價值與以他為名的黨國體系之間的悖論,令人擊節歎賞。
──吳玉山|中央研究院院士
馬克思以其對歷史的見解,在論著中充分體現他對現代社會的反省。他的思想也體現了觀念足以改變歷史的力量。陳宜中教授是中文世界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權威,他的鉅著精闢地分析了馬克思的思想與生平,是政治思想研究的重要著作!
──王汎森|中央研究院院士
宋人陸游有詩說,「死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似乎馬克思的現代命運也是如此。儘管後世以他名字命名的「主義」到處流行,但眾說紛紜,一百多年裡,他的思想化身萬千,也許已經離他本意甚遠。陳宜中這本書試圖把凱撒的歸凱撒,把上帝的歸上帝,但剝離附會和直探本源,又是何等艱難的工作!
──葛兆光|復旦大學教授
盗贼史观下的中国 [图书] Goodreads 谷歌图书
中国の大盗賊
作者: 高島俊男 译者: 張佑如 八旗文化 2017 - 5
為什麼在中國,  
  不顧民心、非關正義的「盜賊」可以左右朝代興替?  
  這和中國文化的本質究竟有何關係?  
  日本研究者以獨有「盜賊史觀」,  
  探究中國五個盜賊皇帝  
  ——劉邦、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與毛澤東——  
  的反叛之路!
  
  「中國有一個盜統,柳下跖、陳勝、劉邦、張角、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毛澤東,相繼不絕。」——高島俊男
  
  中國歷史上有兩大內部勢力,即「紳士」和「流氓」。紳士是知識分子,他們成為官僚或政治家,構成統治階級,追求「道統」。流氓則是社會遊民,聚眾結黨成為盜賊,並可能成為皇帝,實踐「盜統」。半部中國歷史,就是「道統」粉飾「盜統」的歷史。
  
  而《盜賊史觀下的中國》就以中國的五個盜賊皇帝——劉邦、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與毛澤東——探究這種「盜統」究竟如何形成。
  
  【盜賊皇帝的鼻祖】劉邦——出身農家的無名鄉巴佬,在蕭何、樊噲等人擁護下,成為盜賊集團首領,於楚漢戰爭後,統一秦亡後的天下,建立漢朝,是為盜賊皇帝的鼻祖。
  
  【和尚.盜賊皇帝】朱元璋——自幼家貧,曾為和尚,後參與紅巾軍反抗蒙元。在文武能人輔佐下,統一南方,北伐滅元,建立明朝,大殺功臣,成為坐上龍椅的乞丐和尚。
  
  【流寇.盜賊皇帝】李自成——明末流寇領袖,在牛金星、宋獻策等人襄助下,殲滅明軍主力,並建立大順,成為人氣最旺的李闖王,後被地方民兵所殺,屍首不知何處。
  
  【耶穌.盜賊皇帝】洪秀全——背負十字架的落第書生,創立「拜上帝會」,率眾反抗滿清,建立太平天國,自稱天王。後於天京病逝,太平天國於其死後旋即滅亡。
  
  【最後的盜賊皇帝】毛澤東——以馬克思主義為意識型態,率領中國共產黨擊敗國民政府,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動反右運動、大躍進與文化大革命,誅殺開國元老,是為最後的盜賊皇帝。
  
  而藉由「盜賊史觀/盜統」的闡發,日本研究者高島俊男也一舉戳破了劉邦與朱元璋等帝王的崇高地位、李自成與洪秀全等造反者的神聖使命,以及毛澤東的中國共產黨的政權正當性,因為這些大盜賊的崛起,其實和民心與正義沒有多大關係,而是與領導、戰略、財政、時運甚至國際關係等因素更為密切!
  
  為什麼只有在中國,充滿暴力、非關正義的「盜賊」可以成為皇帝?又是什麼原因,讓中國歷史上循環般地出現盜賊集團,主宰朝代興衰?盜賊推翻政府、自立為王的歷史,在將來的中國是否會再次出現?《盜賊史觀下的中國》一書,不僅讓我們得以明瞭中國底層社會的運作邏輯,更以「盜賊史觀」此新視野,重述了劉邦、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與毛澤東等盜賊皇帝的反叛之路!
蔣介石:失敗的勝利者 [图书]
Victorious In Defeat: The Life and Times of Chiang Kai-Shek, China, 1887-1975
作者: 亞歷山大·潘佐夫 译者: 梁思文 / 楊淑娟 聯經出版公司 2022 - 2
蔣介石終其一生都在戰鬥中,先是與滿族,然後是軍閥、共產黨與日本人。

即使撤退到臺灣後,他也永遠在備戰中,時刻心懷反攻大陸之夢。

他犯了許多可怕血腥的罪行和錯誤,但也為國家付出了諸多心力;

我們可以從各方面來評判他,同時觀照他的時代和社會背景。

本書是作者經過長期深入研究後,對於20世紀最有權勢、最具爭議性的人物之一──中國國民革命領袖蔣介石的一部全面性傳記。自1926年開始,蔣介石(1887–1975)領導中華民國將近五十年。他是一個愛國者、共和新中國的創建者、二戰的英雄,既是儒家的信奉者,也是一個基督徒;雖然他夢想著普世的平等,卻變成一個背信狡獪的獨裁者,也必須為超過一百五十萬無辜民眾的死亡負責。無論對蔣介石的評價是褒或貶,但不容否認的是,他對兩岸近代史和遠東歷史發展有深刻而巨大的影響。

這本批判性傳記所根據的,是蔣介石未發表的日記、他在俄羅斯檔案中的大量個人案卷,以及俄羅斯收藏的、他的親友和敵人的檔案。潘佐夫揭示了蔣介石在1920年代掌權和整個中國革命運動過程中,俄羅斯人所扮演的角色,還有蔣介石與美國一些高官的複雜關係,同時也揭露了蔣氏家族不為人知的祕辛、播遷來臺後的生活等,期待幫助讀者為蔣介石在歷史中找到適切而客觀的地位。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博客來 Goodreads
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
7.9 (9 个评分) 作者: 戴倫.艾塞默魯 / 詹姆斯.羅賓森 译者: 鄧伯宸 / 吳國卿 衛城出版 2013 - 1 其它标题: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
以截然不同的角度,重新解釋人類社會的命運

為什麼有些國家十分富裕,有些國家卻異常貧困?為什麼窮國都集中在熱帶或下撒哈拉非洲,富國都在溫帶?帶來繁榮富裕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富裕的社會能夠一直繁榮下去嗎?一個社會的貧困與富裕,是如同《槍炮、病菌與鋼鐵》所說,受到風土與物種之類地理因素的影響呢?或是受到宗教文化的影響?也許是窮國的官員想不到好的政策?

基於十五年的原創研究,艾塞默魯與羅賓森列舉出許多精采的歷史證據,從羅馬帝國、馬雅城邦、中世紀的威尼斯、蘇聯、拉丁美洲、英國、歐洲、美國與非洲,建立了政治經濟學的嶄新理論,非常貼近當前世界關心的重大課題:
中國在威權統治下的經濟發展,是否能持續狂飆並超越西方國家?
美國的好日子是否已經到了盡頭?美國是否正從抵抗既得利益菁英擴大自己權力的良性循環,走向讓一小撮人更富有並掌控更多權力的惡性循環?反觀臺灣呢?
要幫助數十億貧困國家的人民脫離貧困,最有效的方式是什麼?
西方富國提供更高金額的人道援助?或是從本書作者對於政治制度與經濟制度的互動觀察當中找到可行方法?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將會改變你看待世界與理解世界的方式。
新疆再教育營:中國的高科技流放地 [图书] 博客來 Goodreads
In the Camps: China’s High-Tech Penal Colony
9.5 (12 个评分) 作者: Darren Byler 译者: 閻紀宇 春山出版 2023 - 5



理解新疆的重要研究,揭開再教育營真實狀況

探究極權統治的再進化

面貌、聲音、行為、情緒,高科技監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掌握人類

這一切不只來自中國,更來自美國矽谷與西雅圖

人性在監控下的扭曲及兩難,無所遁形

 

  在新疆,高科技監控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大城市中監視器密布宛如「天網」,每隔兩百公尺就有一個檢查站,人們必須掃描身分證,通過依族群劃分的通道。另一端,螢幕中的人臉被以綠框或黃框鎖定,方框旁是人物的基本資料,綠框代表你是「還沒問題的人」,黃框則標示出你「需要被注意」。公安可以隨時要求你交出手機,檢查是否有「可疑」的聯繫紀錄,並強制安裝官方的監測APP。

 

  中國政府之所以有如此強大監控系統,一方面是以全民健檢的名義,蒐集新疆兩千五百萬人的生物特徵,包含臉孔、虹膜、聲紋、血液、指紋和DNA。另一方面,從美國西雅圖及矽谷移植而來的科技,也成為國家監控的核心技術,不僅如此,自美國九一一事件以來的全球反恐論述,也正當化中國對伊斯蘭的壓制,即便政府宣稱對所有族群一視同仁,但只要造訪清真寺超過兩百次,就會被系統辨識為「預備犯」,穆斯林逐漸失去集體實踐宗教及文化的自由——再教育營,就是對新疆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等族群進行強迫改造的具體例證。

 

  戴倫・拜勒是全球最頂尖的維吾爾族社會與中國監控體系專家,他對新疆地區進行長達十年的研究,透過檢視官方文件及長期深入的訪談,揭露再教育營如何成為新疆的「日常」——超過一百五十萬維吾爾人被迫進入再教育營及其附屬的工廠。本書受訪者涵蓋全面,包含曾受拘禁的美國回族大學生、哈薩克族農夫、卡車司機,以及協助抓人的輔警、被迫於再教育營「教學」的老師,這些不同位置的人提供瞭解再教育營的多面視角。作者透過扎實的研究觀點與人物故事,呈現新疆再教育營的現況、中國的監控治理網絡,以及跨國的高科技產業關係。

 

  中文版特別新增五篇文章:維吾爾學者艾賽提.蘇來曼(Eset Sulaiman)的導讀、維吾爾語言學家及詩人阿布都瓦力.阿尤普(Abduweli Ayup)的推薦序、本書海外簡體中文版翻譯小組推薦序、《真相製造》作者及國際新聞記者劉致昕對作者的專訪,以及戴倫・拜勒為臺灣讀者新寫的序。

 

國際讚譽

 

  「新疆的中國移居者殖民主義所呈現的結構性種族主義,會讓人聯想到世界其他地區的種族主義;但是戴倫・拜勒記錄、分析了中國穆斯林少數族裔承受的新的、數位方式的種族化(racialization)——亦即透過龐大拘留營系統進行的『自動執行的種族化』(automated racialization)——如何將去人性化(dehumanization)的意義帶到截然不同的層面 。這本書怵目驚心、非常悲慘,但是又以滿懷同理心來細膩呈現受害者。任何人想要探討世界各地種族正義,這本書都是必讀之作。拜勒的書讓我們看到,中國的現實也正是全球的現實,當一個殖民政權遂行暴力,全世界都是幫凶。」——史書美(SHU-MEI SHIH),美國比較文學協會主席、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愛德華・薩依德比較文學講座教授。

 

  「無論中國政府如何否認,真相就是如此。戴倫・拜勒這本書取材豐富,不僅描述中國的穆斯林族群裔只因為奉行宗教信仰就會被關進再教育營,也呈現了再教育營牆外的穆斯林如何被電子與人力監控的網羅剝奪自由。這本書以真人實事為基礎,既引人入勝也令人恐懼,記錄了今日全世界最惡劣的踐踏人權事件。」——黎安友(ANDREW J. NATHAN),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一九一九年班講座政治學教授。

 

  「對於一項往往籠罩在民族主義與恐中情結(Sinophobia)的論述,《新疆再教育營》提供了迫切而深具人性的切入方式。戴倫・拜勒一方面毫不避諱地呈現中國政府對新疆穆斯林犯下的恐伊斯蘭(Islamophobic)人權踐踏,一方面突顯這些作法取材自吾人熟悉的移居者殖民主義思維:將『他者』(others)種族化之後,就可以肆意剝削與傷害。」——梅瑞迪思・惠特克(MEREDITH WHITTAKER),美國紐約大學(NYU)明德魯基金會研究教授、今日人工智慧學院(AI Now Institute)院長。

 

  「本書最重要的貢獻是訪談受到新疆國家安全機制衝擊的維吾爾人,不僅如此,戴倫・拜勒更縝密呈現了矽谷(Silicon Valley)企業——特別是微軟(Microsoft)——對於建構此一機制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傑克.鮑爾森(JACK POULSON),科技調查(Tech Inquiry)執行長

 

  「『中國政府』與『監控』的結合,已經成為當今科技去人性化威權主義暴政的代表,這樣公平嗎?《新疆再教育營》是戴倫・拜勒勇敢而鞭辟入裡的研究著作,讀來令人毛骨悚然,就連熟知歷史、見怪不怪的讀者,都會震驚於作者描繪的控制系統竟有如此的規模、強度與極端粗暴。拜勒不厭其詳呈現這個系統的細節,在新疆已然常態化,在世界其他地方卻已被遺忘。」——伊凡・塞林傑(EVAN SELINGER),美國羅徹斯特理工學院哲學教授。

创建日期: 2024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