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购

曰..曰

曰..曰 @chenshaolung

43 本书  

买过了的

陈梦家和他的朋友们 [图书] 豆瓣
作者: 方继孝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 - 8
陈梦家是中国现代史上难得的一位大才!他的前半生充满着激情与浪漫,后半生却写尽屈辱与坎坷。 本书全面细致地书写了这位新月派诗人、古文字学家、明式家具收藏家陈梦家一生及其交往密切的朋友圈。全书分别绘制出陈梦家与闻一多、胡适、梅贻琦、容庚、唐兰、夏鼐、王世襄等19位名家的交往图景。从中展现了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国宝守护者、考古学家、古文字大家、明式家具收藏家短暂、璀璨却又坎坷的一生。从全书陈梦家的朋友圈,可见一个大时代中知识分子们的治学、处世及各自命运的沉浮变迁。
陈梦家学术论文集 [图书] 豆瓣
作者: 陈梦家 中华书局 2016 - 2
《陈梦家学术论文集》收入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陈梦家先生(1911—1966)的论文共计46篇,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搜集,中华书局编辑部整理。汇集了陈先生除已收入《殷虚卜辞综述》《西周铜器断代》《汉简缀述》《尚书通论》《六国纪年》等专著之外的所有单篇论文,涉及古代文字、器物、制度等考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其中《汉简小学汇考》《汉代铜器工官》等六篇文章整理自作者遗稿,系首次与读者见面。
法书要录校理 [图书] 豆瓣
作者: [唐]张彦远纂辑 刘石校理 中华书局 2021 - 5
《法书要录》是唐代张彦远纂集的书法文献专著。全书共10卷,汇集古人书法文献38篇、二王书札458帖 ,起于东汉,迄于唐代元和年间,
所录文献极具价值,颇足珍贵。该书历来极受书家推崇重视,是书法研究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资料。其书版本情况虽不复杂,然向无善本,文字舛误极多,有妨利用。本书以上海博古斋1922年影印《津逮秘书》第六集本为底本,通校明万历十九年王元贞刻《王氏书苑》本、明吴岫家藏抄本、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商务印书馆涵芬楼1922年影印虞山张氏照旷阁《学津讨原》本,又参校以《墨池编》、《书苑精华》、《书断》等相关著作以及相关墨迹、墨迹摹本及临本、刻帖,酌采何焯、傅增湘、汪汝瑮、范祥雍等已有的校勘和研究成果,精加标点,详为校勘,订讹正谬,多所辨析,全书出校凡四千余条,均为建立在全面掌握各种材料基础上的精心之作。本书点校历时数年,搜罗材料极为完备,用力极勤,用功綦深;点校者又精于古籍整理,长于书法理论和实践,熟悉相关文献。本书出版,将为书法研究者提供迄今最可靠的《法书要录》文本。
郡斋读书志校证(全二册) [图书] 豆瓣
作者: 晁公武 译者: 孙猛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 7
《郡斋读书志校证(套装全2册)》收入的图书达1492部,基本上包括了宋代以前各类重要的典籍,尤以搜罗唐代和北宋时期的典籍最为完备。这些典籍至今不少已亡佚和残缺,后世可据书目的提要而窥其大略。由孙猛整理的《郡斋读书志校证(套装共2册)》,以清汪士钟初刊本为底本,用宋刊袁本合校,参校其他十余种善本和历代史志书目,为现存各种版本和前人研究成果之集大成者。
16和17世纪英格兰大众信仰研究 [图书] 豆瓣
Religion and the Decline of Magic: Studies in Popular Beliefs in Sixteenth- and Seventeenth-Century England
作者: [英] 基思·托马斯 (Keith Thomas) 译者: 芮传明 / 梅剑华 译林出版社 2019 - 8
比故事还精彩的史学经典,一览英格兰巫术众生相
Religion and the Decline of Magic
●首届沃尔夫森历史奖获奖作品
●20世纪史学经典,历史人类学流派开山之作
●启蒙运动的另一个维度,科学和理性如何战胜了巫术?
●锁线胶订,经得起反复翻阅
在16和17世纪,妖术、占星术、巫术疗法等大众迷信几乎遍及英格兰的每一个角落,人们相信国王的触摸可以治病,而护身符可以抵御恶灵的侵袭。与此同时,宗教改革试图将巫术从中教会仪式中剥离出来,科学家也不断发现解释万物的全新理论。
托马斯深入英格兰各地档案,用海量的例证和审慎的分析带领我们进入早期现代人类的心智,向我们展示科学和理性如何同古老的信仰体系争夺关于世界的解释权,而基督教又如何跟随大众心智的启蒙,完成了自身的现代化。
具有里程碑意义……每一页都是人间宝藏,这大概是我这辈子最热情地向他人推荐的作品。
——希拉里·曼特尔(《狼厅》作者、两次布克奖得主),《纽约书评》
本书为社会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打开了一个广阔的领域……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早期现代英国的理解……书中用精彩的论述和丰富的案例,展现了“世界的祛魅”这一韦伯经典命题。
——艾伦·麦克法兰,《今日历史》
一项重大历史成就……范围之广博令人叹为观止,洞见之深刻令人耳目一新……那段历史因为本书而彻底改变。
——《经济史评论》
游牧者的抉择 [图书] 豆瓣
9.4 (20 个评分) 作者: 王明珂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 6
☆许倬云、王铭铭、罗丰、荣新江等倾情推荐 一部跨越历史学和人类学的经典之作
☆蒙古高原的匈奴| 高原河谷的西羌| 森林草原的鲜卑与乌桓
☆探察三大游牧社会及其与汉帝国的互动 重新理解族群及民族国家的发展轨迹
---------------
以人类学的游牧社会研究成果及思 考取径,结合历史学、文献学、地理学等所学科研究方法,王明珂教授对中国北方早期游牧社会——汉代的匈奴、西羌,以及鲜卑与乌桓——进行了考察。主要探究了三大游牧部落的环境生态、动物生态与饲养、经济活动、社会组织、游牧与定居人群关系等方面,以及在此基础上他们与汉帝国的交往互动。
游牧者们看似“自由”的抉择,乃是在一种生存境况下“不得已”的生存选择。族群的发展并不能以高低为论,而是一种基于环境、内部社会结构所呈现出来的状态。王明珂教授通过精细的史料梳理与辩证论述,希望以此形成对族群历史关系的新认知,重新理解族群及民族国家的发展轨迹。
---------------
名家评论
王明珂洞察族群认同与共同体意识之间微妙的关系,在中国民族学田野报告的传统方式之外,开阔了报道与阐释双管齐下的方法学。这是一本跨越历史学、人类学和地理学的作品,很有价值。
——许倬云
我们这个时代学术中最重要之事,莫过于指出,以定居的乡土格局来形容中国社会是有问题的。“中国乡土定居性理论”抹杀了我们历史经验中的许多“另类元素”。本书为我们呈现了汉代中国北方游牧社会的诸种形态,使长期被我们视作“他者”的匈奴、西羌、东胡及其后裔,成为我们的自我认识的一个步骤。
——王铭铭
没有哪个古代帝国的周边,拥有像中国那样多的游牧民族;也没有哪种文字中留下像汉文一样对于游牧民族的丰富记载;然而当下游牧民族研究却是西方、俄国或日本学者的领地。当读完这部非凡拔俗的著作后,我们可以略感自豪地宣称,游牧世界的研究中终于增添了一份中国经验——从理论到微观。
——罗丰
作者既解构了旧史家的片面记载,又谨慎地对待前人的研究成果,以使自己不要走过头。作者基于多年来对游牧社会的亲身观察和体验,加之对中国历史文献、考古材料的熟悉,本书可以说是王明珂一部更加宏观的著作,是一部跨越历史学和人类学的经典之作。
——荣新江
尽管历史事件,或者所谓“史实”并非不重要,但这本书中的“反思性研究”,却无意针对“历史事件的重建与其因果关系的安排”本身,而是要将一系列相关历史事件之由以展开的根源,追溯到中原王朝的资源边界与游牧各人群的不同人类经济生态,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诸方面。正由于这样高远的立意,本书才会写得新见迭出,引人入胜。
——姚大力
生肖奇谭 [图书] 豆瓣
作者: [日]南方熊楠 译者: 栾殿武 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 2022 - 1
🏫
东京大学百人票选“日本伟人NO.1”南方熊楠
历时10年完成的博物学巨著!
有关中国生肖的各种知识尽在本书中。
📖
南方熊楠是日本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被誉为“知识巨匠”“超前百年的智者”。他自幼聪慧,精通二十多国语言,一生从事的研究遍及生物学、民俗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个领域,是全球知名的博物学家、民俗学家,还担任过天皇的讲解员。
《生肖奇谭》是南方熊楠的经典巨著。基于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借助古今中外的典籍传说,他以自由而有力的独特风格,写就了这部前所未有的有关中国生肖的博物志。
猫和狗为什么关系不好?野猪和蝮蛇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人和其他动物的寿命是如何决定的?这部南方熊楠历时10年完成的集大成之作会带你一一解开这些谜团。
寓兴:花木的图像史 [图书] 豆瓣
作者: 王中旭 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1 - 1
本书为故宫博物院研究院王中旭先生在策展“万紫千红——中国古代花木题材文物特展”之后,对该展览所展作品作撰写的书稿。稿中按时代与风格依次分为:花之容、花之格、花之情、花之瑞四部分,通过图像与文字,阐述花木画自唐代发展至宋代,再至元明清的发展历程,包含了石刻线描、壁画、卷轴画诸多形式,展现了一幅花木画发展的图像史。同时,作者以“寓兴”为题,也只在点出中国花木画中特有的诗意,即画家以花为寄托,赋予一定的含义。书稿环环紧扣主题,使得每一时代每一画家对花木诗意的寄托得以体现。
24/7: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终结 [图书] 豆瓣
Late Capitalism and the Ends of Sleep
6.9 (18 个评分) 作者: [美] 乔纳森·克拉里 译者: 许多 / 沈河西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1 - 5
◆每周7天,每天24小时,资本主义将人类裹挟进没有间歇的持续状态,永不停歇地运转才是其准则。在24/7的体制下,只有失败者才睡觉!
◆无眠之夜,无梦之境,资本主义从我们手中窃取时间,睡眠将这一过程拦截。
···
【内容简介】
随着资本主义扩张而兴起的24/7体制,并非一 个空洞的流行语,事实上,它正在消弭白天与黑夜、现实与梦境、工作与休息、公共与私人、机械与人类之间的界限。在24/7体制下,既没有暂停键,也没有关机键,我们被裹挟其中,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不停运转。它最终侵蚀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导致注意力涣散、感知力受损、记忆和做梦的能力丧失。睡眠是人类不可削减的需求,是抵抗24/7体制仅存的一道屏障,也是资本主义唯一无法消灭的“自然条件”。如果睡眠不再,人类将何去何从?
···
一本魅力十足的小书。
——《纽约时报杂志》
一本黑暗而充满才气的书。
——迈克尔·哈特,《大同世界》作者
24/7式的电子交易的幻影将商品深深地印刻进我们身体的肌理,独独留下睡眠以供片刻喘息。乔纳森·克拉里以其对于看似永恒的当下的敏锐批判为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做出了补充。
——麦肯基·沃克,《解体的景观》作者
···
【编辑推荐】
◆一个不睡觉的社会是什么样的?随着资本主义不断扩张,其对睡眠的侵蚀也愈演愈烈,迫使我们每周7天,每天24小时都处于永不停歇的生产与消费中,导致我们的注意力涣散,感知力受损,最终摧毁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乔纳森·克拉里以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睡眠为切入点,向资本主义制度发起论战。
◆被誉为克拉里社会景观考古的巅峰之作。作为当代著名艺术史家,视觉艺术、电影和摄影研究专家,乔纳森·克拉里以一种更具才气和诗性的语言,表达了与德勒兹、加塔利、本雅明和福柯相似的怀疑。在24/7的世界里,人类受到“控制”,这种控制已经超越了制度,渗透进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甚至控制了我们的时间感、空间感。
◆本书已被译为二十余种语言,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讨论。在《纽约时报杂志》《洛杉矶书评》《卫报》《世界报》等知名期刊上收获大量好评。
◆精装小开本、无腰封,简约便携。封面画面一分为二,上半部分是如梦般的蓝色夜空,下半部分是灰暗深沉的夜色,烫金的齿轮与指针,尖锐的指向2、4、7三个数字,提醒我们这才是现实中的无眠世界,仿佛是下端不眠的工作,托起了上端的舒适与好梦。
“绝对”的制图学:图绘资本主义 [图书] 豆瓣
Cartographies of the Absolute
作者: [英]阿尔伯特·托斯卡诺 / [美]杰夫·金科 译者: 张艳 拜德雅 |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21 - 6
-编辑推荐-
资本是否可以被看见?
我们从月球上能看到多少资本主义的影子?
一次对西方认知图绘力量的大型巡礼
一次对理论、媒体和艺术的反资本主义面向的探索
重温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在认知图绘方面的里程碑式工作
聚焦一直伴随资本主义持续性危机的表征危机
看电视编剧、好莱坞导演和魅力四射或处于挣扎中的艺术家们如何演绎出资本主义剥削体系中复杂、混乱和邪恶的东西
呈现那些与主宰我们生活的广阔、不可见且复杂的抽象性作斗争的全新视界与全新的艺术作品
-内容简介-
本书在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研究的基础上,对表征和图绘晚期资本主义时期的世界体系这一重大议题做了详尽的研究。书名中的“制图学”这一术语来自詹姆逊著名的、讨论后现代主义时所使用的“认知图绘”一词,它试图突破“整体性不可被表征”的后现代困境,是一种力图去“表征”整体性的政治策略。
作者列举了大量实例,包括摄影艺术和电影艺术,这一系列在最近几十年产生的艺术作品都回应了詹姆逊所提出的如何表征全球体系的问题。詹姆逊的“认知图绘”很大程度上将空间问题变成了“表征”全球化、后现代状况的核心问题。在本书中,作者深入探讨了各种空间,不仅有地形学空间,还有社会空间、经济空间和文化空间等;他还比詹姆逊更加具体而微地处理了我们当今社会的一些新状况,比如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导航系统、定位系统等代表科技精确性的一些“图绘”技术,而书名中的“绝对”一词指示的就是这种“绝对精确”。
本书具有极大的理论潜力,特别是让我认识到了当代艺术家在表征世界体系时的可能性以及重要性,他们的作品为我们探索表征问题提供了足够的启发。
-媒体/名人评论-
本书是一次大型的博物馆展览,展出了各种物质和精神方面的人工制品,并有意无意地传达出晚期资本主义中随处可见的残忍的极权主义;它同时也是一项深刻的理论工作:事实上,它呼吁我们去思考这个资本主义系统以及如何使其可见的全新的哲学思想,它要求我们以一种全新的观念来看待批评的任务和艺术本身的生产。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本书带领我们超越了如今流行的透视主义和平面本体论,也带领我们超越了陈旧的(通常是寂静主义的)公式,它们认为资本主义的现代复杂性永远不可能为人类所把握。作者为一系列美学实践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见解,并让我们看到了,那些要刺破我们面前的物化社会形式所必需的扭曲、折射和狡计,他们阐述了一种“非正统”的总体主义实践,以此来对抗资本的有限视界。
——盖尔•戴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的文化只有一个简单的职责:成为萧条时期的梦想生活。它用各种参差不齐、庸俗、混乱、美好等方式回应了这一呼吁,但它最终还是对这场可恶的灾难进行了一种隐晦的解读。我们要如何才能从流动的图像中醒来,如何才能从梦中跳到现今的地图上呢?在这里,我们需要一群阅读文化的理想读者,本书的作者就最接近于这种理想读者。他们对宏大景观和全球资本转变的大胆呈现成为一种新知识,这是一种我们可以从中找到方向和可能性的精神寄托。
——约书亚•克洛弗
关于我们如何看见、表征和理解塑造我们历史时刻的最伟大力量这一最棘手也最紧迫的问题,本书提供了一份重要的指南。
——特雷弗•帕格伦
政治修辞 [图书] 豆瓣
How Propaganda Works
作者: [美] 贾森·斯坦利 著 译者: 李晓梅 / 刘易平 格致出版社 2021 - 8
〇 社会的结构性不公,如何通过宣传而固化?
〇 特权群体的政治修辞,借助怎样的语言和认知机制,实现对公众的心理操控?
〇 煽动家的话术与民主制的危机
〇 美国出版协会年度哲学类“专业与学术杰出出版奖”(PROSE Award)
〇 乔姆斯基:“这是原创性的重要贡献,应该能使政治哲学重新焕发活力。”
.
————————
那些因物质上的巨大不平等而受苦的人,由于缺乏土地、到达不了更高的阶层,或因为其他机会平等和成就平等的障碍,将被引导着接受关于他们自身劣等性的那些有缺陷的意识形态。这将阻止这些人实现他们的物质利益。
——《政治修辞》
————————
.
本书将语言哲学和知识论分析工具,引入政治哲学研究,分析了西方国家宣传的运作机制、宣传与意识形态的紧密联系,以及宣传对民主制度的侵蚀。
.
宣传是西方社会中掌握更多资源的特权群体控制非特权群体的工具。宣传根本不打算诉诸理性意志,只求统一观点,它绕过了任何意义上的自主决策。宣传会把不公正的特权合理化,逐渐固化为根深地固、不可动摇的信仰。
.
西方社会中的特权群体控制着主导性叙事,声称他们之所以掌控更多资源,是出于自己的功绩,而教育系统和新闻媒体成为宣传特权群体意识形态的工具。特权群体意识形态的主要根源,是他们优越的社会身份。他们借助意识形态来合理化自己的社会身份。社会的实质不平等,会导致在民主上成问题的有缺陷的意识形态。有缺陷的意识形态拒绝理性修正,而煽动家正是借助这种意识形态才能得逞。
.
西方社会中的宣传,会被包装成一种看似可信的民主政治理想。自由民主制社会中的典型宣传形式,是依赖有缺陷的意识形态、利用刻板印象、借助看似无辜却有诋毁性质的词语,去削弱人们对少数派群体的同理心,使得这些群体的观点无法被看见,他们的利益也无法在立法过程中被考虑。非特权群体因为掌控资源较少,始终处于一种认知压迫之中,这会进一步削弱他们在社会财富分配中的话语权。
.
————————
.
▌Noam Chomsky,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荣休教授:
贾森·斯坦利的《政治修辞》,是原创性的重要贡献,应该能使政治哲学重新焕发活力。
.
▌Tommie Shelby,哈佛大学哲学教授:
本书充满了令人信服的例子,探讨了什么是宣传,以及不良宣传对民主构成的威胁。作者提出的论证是概念性的、规范性的、历史性的和经验性的,具有说服力,且让人兴奋。斯坦利在探讨一个被许多哲学家所忽视、但本不该忽视的重要主题。
.
▌Robert J. Sternberg,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
这是一本宝贵,甚至可以说不可或缺的书,因为在这个时代,煽动家的影响达到了二战以来前所未有的水平。我强烈推荐这本书。
.
▌Rae Langton,剑桥大学哲学教授:
这本雄心勃勃的书,将斯坦利在认识论和语言哲学中的洞察,用来分析宣传在民主制中的自我掩饰作用。书中大量具体的政治应用实例,使该书的论点更加生动,也让这一主题在规范上的重要性深入人心。
.
▌Jonathan Wolff,牛津大学哲学教授:
斯坦利写出了一本极具启发性的书,使政治哲学家注意到了宣传问题。他旁征博引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哲学和社会科学资料,为他的分析和主张提供支持。这本书必将引起广泛探讨和争论。
.
▌Mateusz Mazzini,波兰科学院哲学与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极权主义政权曾如何运用宣传手段,这本书对此给出了有力的历史叙述,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历史上的宣传是什么样子的,它又如何发生了变异,转而服务于非自由主义者?对这个问题,斯坦利提供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整体论观点。就像对待每一个敌人一样,人们首先要能够辨识出宣传,才能够对其加以抵制。出于这个原因,斯坦利关于宣传的这部杰作值得一读。
.
▌角谷美智子,《纽约时报》首席书评人:
这本书为当下的一个重要主题提供了宝贵的洞察。
.
▌《科克斯书评》:
这本《政治修辞》列举了从美国历史上的种族主义到今日企业政治献金的实例。随着公众政治舆论的进一步极化,书中对宣传和意识形态的批评,只会越来越有影响力……这本书是关于宣传普遍性的重要研究。
.
▌《波士顿环球报》:
斯坦利追踪了各大洲几十年来的宣传历史,阐明了宣传具有的力量:宣传能使人们以违背自己最佳利益的方式行事。他发现,宣传用到的词语,可能与背后的政治一样重要。
.
▌《The National》杂志:
《政治修辞》值得大加赞赏,任何对政治和语言感兴趣的人都应该阅读。这本书是各种工具和洞察的宝藏,这里无法尽述。
.
▌《Bookforum》杂志:
这本书充满了精彩的见解和广博的学识,同时还设法以一种大众可以接受的方式,来解释分析哲学所关心的深奥问题。
.
▌《伦理理论与道德实践》期刊:
这本书的主题很吸引人。关于诋毁的理论,可以如何帮助我们分析公共话语和有缺陷的意识形态,以及后者同自由民主理想的关系?斯坦利讨论了这个问题。他的论述有望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产生影响。
.
▌《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学季刊》:
与赫尔曼和乔姆斯基的《制造共识》一样,这本书也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揭示了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隐藏模式。《政治修辞》的高远视角向研究者提出了挑战,后者需要用更详细、更具体的解释,来说明宣传是如何运行的,又何以如此。
.
▌《全球话语》期刊:
这本书对语言、社会心理和经济结构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及时而有见地的探究,正是这些机制导致民主国家的人们对宣传习焉不察。
.
▌《政治理论》期刊:
一本探索性的、兼收并蓄的、活泼而个人化的书。
.
▌《生存:全球政治与战略》期刊:
才华横溢,一针见血。
.
▌VoegelinView.com:
没有哪本书比这本书更适合我们这个时代……它是政治哲学著作最优秀的典范。
.
▌DeSmog.com:
内容丰富,蕴含思想……同宣传作斗争的最好方式,是更深刻地理解它是如何操纵我们的,它实际上又是如何运作的,正如斯坦利在这本《政治修辞》中所做的那样。
.
▌Spinwatch.org:
这是一部及时而重要的作品,为一个关键但相对被忽视的研究主题,贡献了大量理论理解。
陈寅恪语录 [图书] 豆瓣
作者: 胡文辉 编 后浪丨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1 - 8
原汁原味 ,具体而微,呈现一代史家的学术世界
史识诗心, 古典今情,还原有血有肉的精神风貌
☆编辑推荐
◎学术丰碑,道德楷模
陈寅恪先生是近百年来中国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他对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及梵文、突厥文、西夏文等古文字和佛教经典均有精湛研究,毕生践行“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信条,为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学习陈寅恪,对于读者治学、为人、处世均有深刻意义。
◎汇辑零金碎玉,尽力广搜博引
本书从陈寅恪先生的全部著作及三十余种旁人的记录、回忆中广搜博引材料,按“语录体”根据题材分治学方法、文明与社会、历史•种族、历史•阶层、历史•文化、历史•其他、文学、自述与回忆等八大类六十五个小类编排,附录诗作,以凸显陈寅恪的史识和诗情。录文不避重复,着重将零散材料汇辑一处,并逐一注明出处,以期起到“材料类编”之用。
◎依据权威底本,还原学术风貌
本书在选录时注重校勘,除依据权威的陈寅恪作品版本外,还参考不同版次印刷本、手写本或手迹做了校订,尽力做成一个可靠的摘录读本。这个读本不仅提炼陈寅恪的学术精华,也努力还原陈寅恪有血有肉的精神风貌,读者可以更好地领会陈寅恪作为一代中国史学巨擘的学与思、言与行。
◎突破阅读门槛,方便通览领会
陈寅恪先生的作品卷帙浩繁、内容庞杂,均以文言文写成,大多遵其生前愿望以繁体竖排形式印行,阅读门槛比较高。本书做出了一次全新的尝试,用更适合大众阅读的简体横排形式,将陈寅恪的学术精华以“语录体”逐条呈现,内容精炼,编者又加以适当的按语进行注解,有效帮助读者突破陈寅恪著述的阅读门槛,方便通览、学习、研究。
▎内容简介
《陈寅恪语录》从陈寅恪先生的全部著作及旁人对于陈氏讲课的记录、关于陈氏言谈的回忆中选录文字,以编者个人的趣味和眼光做取舍,非敢谓竭泽而渔。选录内容侧重适合“语录”的通论,更加突出陈寅恪的史识。录文不避重复,相反特别着重将同类的零散材料汇辑一处,有意做成“语录长编”,以期起到“材料类编”之用。本编所选录文字,按“语录体”根据题材分治学方法、文明与社会、历史•种族、历史•阶层、历史•文化、历史•其他、文学、自述与回忆等八大类六十五个小类编排,并选摘陈寅恪具有思想代表性的诗作,逐一注明出处,简体横排,以期更好地提炼陈寅恪的学术精华,还原陈寅恪的精神风貌,方便读者阅读、学习,真正领会陈寅恪的学与思、言与行。
新语往还 [图书]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沈国威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 - 7
本书是一本近代语言史著作,总体论述了近代中日语言交流的过程、特点,指出日语进入现代汉语的时间、典型的事例。介绍了从17世纪传教士的汉译西书工作,到20世纪初中国人汉译日书的历史经过。以《时务报》《日本国志》《辞源》《官话》等文本为例,讨论中日之间语词环流的情况。并专门考察了“热带”“陪审”“化学”三个名词在近代汉语里出现和普及的过程。
忠诚与反叛 [图书] 豆瓣
忠誠と反逆――転形期日本の精神史的位相
作者: [日本] 丸山真男 译者: 路平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1 - 8
《忠诚与反叛——日本转型期的精神史状况》是日本思想史家丸山真男生前亲自编纂的最后一部著作。
从最初计划到最终出版历时8年,丸山精心选取了从思想史角度切入分析日本近世近代转型期的6篇论文和2篇有关方法论的文章。最早的一篇问世于1949年,最晚的一篇发表于1977年,执笔时间横跨近30年。书中收录的论文都是独立的,但所涉的历史时期和关心的问题是一致的:从幕末到近代民族国家形成期,面对日本被迫卷入国际社会、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的状况,日本的各种认识主体在思想上是如何认识、如何应对的。
这是一部兼具战后知识分子精神气质,又充分展现学术研究者缜密分析能力的著作。用为本书写解说的川崎修的话说,是“最具丸山真男特色的著作”。
暴君 [图书] 豆瓣
Tyrant: Shakespeare on Politics
作者: [美]斯蒂芬·格林布拉特 译者: 唐建清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 - 6
这部才华横溢、精心结撰、极具可读性的著作中,斯蒂文•格林布莱特研讨了莎士比亚笔下的暴君和他们的暴政——他们可怕而自恋的愚蠢行径,他们的篡逆、疯狂和残忍,他们的自高自大和缺德少才,他们妄想偏执的邪恶,他们的虚伪欺骗和对谄媚的渴求,并从旁边照亮了我们自身的绝望和(用莎士比亚的话说)"普遍的悲哀"。
传抄古文综合研究 [图书] 豆瓣
作者: 李春桃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1 - 6
传抄古文是指经过人们辗转传写而得以保存的古文字资料,其中以战国文字为主体。传抄古文主要保存在《说文》古文、三体石经(古文部分)、《汗简》、《古文四声韵》、《集篆古文韵海》、《订正六书通》以及少量碑刻等材料中。该书以上面提及的古文材料为研究对象,对传抄古文的价值、版本、时代、国别、形体特点、考释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性讨论,以期建立一套古文研究的理论体系。作者除了对相关材料进行整理以外,对过去阙释或有争议的古文形体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放饭集 [图书] 豆瓣
作者: 大院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21 - 1
人生一出小戏,演好了才放饭。”
灵魂画手大院用17组图,340余幅画,营造一个水墨的江湖。
作者大院从2012年开始,画水墨大概已经快十年了。他的画儿好像都是随便溜达出来的,有不经意间的趣味。不经营,力量却一下子扑面而来。这些画作明明是水墨画儿,但偏偏又跟想象的不一样,一个个人物看似粗粝但却生动,一个个小故事有趣且回味无穷。
在大院的画儿里,没有什么是一笔一墨不能画的故事,他的挚友半屋在序中写道:“他的画儿里有大腰子,有朗姆酒,有小龙女,有霍金、梵高、王小波、海子、铁臂阿童木、小猪佩奇,有春运,有市井,有现实与童话,有二十四节气,有生旦净末丑、酸甜苦辣咸,有古人,有今人,有过去和现在,有别人,更有他自己。”
正如大院所说:“我画的大多是人和物品,我只能画我生活中常见到的。”而给小画儿的配文常常是一句歌词或者是大院小酌后的小思考,也许跟画面完全不搭噶,但把它写在画儿里,却可以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搭错线的结果反而是有趣的。
这就是大院所要的小愉悦,小自在。而在每天疲于奔求基本需求的当下,以及塞满屏幕的碎片信息,很多内容让你来不及品出味道就已消失在瀑布流。“有趣”就像茶,茶不奢侈,是品茶的机会变奢侈了。
而大院为我们提供了一次机会,一个场所,就是这本《放饭集》。他用17组作品, 340余幅画儿,营造一个水墨的江湖,让你可以在其中徜徉自得,寻自在乐。
——————————————————————————————————
●大院这本书太好了,好看又好玩。我能翻着傻乐一年。——东东枪
●大院手上功夫比我强之百倍。——左小祖咒
●大院是名摄影师,也画画。别人用水墨画山水花鸟,他就画当代生活。各路名人、虚构角色、市井百姓、生活器具……再配上妙趣横生的句子,大院的笔好似酵母,酒入了喉,平常事也都被酿成一出好戏。大院就这样画了十年,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人间变幻。现在,这个大院打造的纸上江湖会通过《放饭集》与读者们见面,这本书里面有与当下生活相处的勇气。——单读
●放饭,《孟子》云“放饭流歠”,意为大口吃饭,大口喝汤。坊间常以“放饭”为发放餐食之意,今戏班剧组,常以此为用。作为多年的朋友,摄影师老周的“放饭”多少带有些自我解嘲的意味,这本集子收录了他这些年的饭后杂绪,虽看似杂乱无章,但实则自成一体,颇有不以拙力胜人,四两拨千斤的感觉。——利维坦
●简直可以称之为这个时代的《世说新语》。——磁器CIQI
支配与抵抗艺术:潜隐剧本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Domination and the Arts of Resistance: Hidden Transcripts
8.1 (22 个评分) 作者: 詹姆斯·斯科特 (James C. Scott) 译者: 王佳鹏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1 - 4 其它标题: 支配与抵抗艺术
无权者与有权者之间的对抗充满了欺骗——无权者假装恭敬有礼,有权者则故意夸大他们的名望与掌控能力。如果仅接受这些表面价值,我们将无法把握权力关系中的各种矛盾、紧张和内在可能性。

通过考察世界各地文学、历史学、政治文化中的实例,著名政治学、人类学者詹姆斯· C. 斯科特深入探讨了支配者与从属群体的公开剧本及潜隐剧本之间的联系、区别和界限。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有权者与无权者会心照不宣地在公开互动中合作共谋,这使得公开剧本往往带有程式化和仪式化的色彩。相对地,任何从属群体都会在其苦难之中创造出特定的潜隐剧本,这些发生在后台的话语、姿态与实践代表着他们对支配者的某种权力批判。与此同时,有权者亦会发展出他们的潜隐剧本,即那些使其统治得以维系但又不能公开承认的措施和观点。

斯科特指出,在公开剧本和潜隐剧本之间最具分歧的地方,话语和权力关系会得到最为显著的表露;两者的交界之处,则是支配者与从属者持续斗争的重要地带。这部里程碑式著作,将修正我们对从属、抵抗、霸权、民间文化和反叛背后的各种观念的理解,并为权力关系的研究提供一条新的路径。
事类赋注 [图书] 豆瓣
作者: [宋] 吴淑 撰注 / 冀勤 中华书局 2021 - 4
吴淑(947—1002)字正仪,润州丹阳人,宋代学者。吴淑是徐铉的女婿,学问优长,兼擅文史,所撰《事类赋注》是一部用赋体类事的类书,开创了类书的全新模式。全书二十卷,分十四部,一百目。吴淑为每个子目作赋一篇,把古今典故以骈俪文的形式融为一炉,精妙异常,历代评价极高。难能可贵的是,吴淑为了便于读者阅读,为自己的赋作了注,而注文征引的典籍很多在今天已经失传了,于是这本合赋、注为一体的著作,因为保存了大量遗失的文字,又有了独特的文献价值。本书以明嘉靖十六年秦汴刊本为底本,以宋绍兴十六年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等为校本,点校出版,另外编制了引用书名片名索引附后,以方便读者使用。
丹铅总录校证 [图书] 豆瓣
作者: (明) 杨慎 撰 / 丰家骅 校证 中华书局 2019 - 8
《丹铅总录校证》二十七卷,明杨慎撰,丰家骅校证。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成都)人。正德辛未(1511)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年(1524),以谏大礼,谪戍滇中。初,杨慎历年读书之笔记《丹铅余录》、《丹铅续录》、《丹铅摘录》先后刊为书,后杨慎乃尽出其《丹铅三录》、《四录》、《别录》、《附录》、《闰录》授其门人梁佐。梁佐因“删同校异,析之以类”,裒合诸录为一编,名之曰《丹铅总录》,凡二十七卷,分天文、地理、时序、花木、鸟兽、宫室、冠服、物用、人事、史籍、订讹等二十六类。琐语类外,凡一千五百条,刻之于福建上杭。
《丹铅》诸录相继刊行,时人以其学识之广博,见解之新颖,望而骇叹。《总录》刊行后,索书者“日翰盈几”,争相一读升庵之书。此书之刊布,可谓一洗明人学术空疏之讥。
《丹铅总录》今存版本有:嘉靖三十三年梁佐刻于福建上杭的原刻本、隆庆年间凌云翼嘱襄守重刻的楚刻本、万历十六年张士佩的重刊本、乾隆三十年杨昶据家藏善本重锲之巾箱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等。上杭本最早,但校雠草率,讹字如林,‘脱失处尤多’;四库本多删改,且有不少脱失;万历本经校订,改正不少讹误。今即以万历本为底本,对校上杭本、四库本,遇有疑似难定之处,复参以《余录》、《续录》、《摘录》,另参阅《升庵集》、《升庵外集》,择善而从,并作校记。
创建日期: 2022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