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jess的收藏单

Jessie S

Jessie S @JessOnTheWay

13 本书  

静观自我关怀:勇敢爱自己的51项练习 [图书] 豆瓣
作者: [美] 克里斯汀·内夫(Kristin Neff) / 克里斯托弗·杰默(Christopher Germer) 译者: 姜帆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0 - 10
什么是静观自我关怀?
静观自我关怀(mindful self-compassion,MSC)是全球第一个专门用于增强个人自我关怀能力的培训项目。你如何对待一个深陷困境的朋友,就如何对待自己,这就是自我关怀的内涵。
为什么需要静观自我关怀?
当我们逆境中静观自己的挣扎,用关怀、和善与支持的方式回应自己的时候,一切就开始改变了。学会拥抱自己和自己的不完美,能够让我们获得茁壮成长所需的心理弹性。
什么时候需要静观自我关怀?
当我们面临挫折时,当我们感到痛苦、失败或自卑时,就难以静观当下的处境。我们更可能大喊大叫,狠狠地敲桌子。我们不但讨厌当下的处境,还会因为深陷逆境而怀疑自己。在转瞬之间,我们的想法就像一列疾驰而过的过山车,从“我不喜欢这种感受”到“我不想要这种感受”“我不应该有这种感受”“我肯定是有毛病才会有这种感受”,最后变为“我很糟糕”。
这时,我们就需要自我关怀了。有时我们需要先安抚自己,因为做人真的很难,然后我们才能静观当下的状况,理解自己的生活。
如何通过本书践行静观自我关怀?
本书分为24章,包含23项正式练习、22项非正式练习和6项冥想练习。各章节内容有着严谨的逻辑关系,后面讲述的技能都建立在前面技能的基础之上。每一章都会提供相关主题的基本信息,然后是练习部分,让你对前面所讲的概念有一些亲身体验,循序渐进地提升自我关怀的能力。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图书] 豆瓣
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 所属 作品: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8.6 (201 个评分) 作者: [美]洛莉·戈特利布 译者: 张含笑 果麦文化/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1 - 7
这是一位心理治疗师的回忆录,讲述了发生在诊室中的故事。在这个小小的密闭空间里,人们会展现出最真实、最脆弱的一面;也是在这里,人们获得了陪伴和倾听,也获得了宝贵的觉察、成长与改变。

在书中,我们会看到四个来访者的故事,他们是:

一个四十多岁、事业成功、自以为是,认为身边所有人都是蠢货的好莱坞制片人;

一个三十多岁、刚刚新婚就被诊断出患有绝症,时日不多的大学女教师;

一个六十九岁、离过三次婚,感觉孤独绝望,声称生活再不好转就要在七十岁生日当天自杀的老太太;

一个二十多岁、有原生家庭创伤和酗酒问题,在爱情中频频受挫的姑娘。

同时,书中还有第五个寻求帮助的人,那就是治疗师自己。她是一个单身的职场妈妈,四十多岁时遭遇失恋,几乎崩溃。有朋友对她说“或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于是她也给自己找了一位心理治疗师。当她切换到来访者的位置,坐到另一位心理治疗师的沙发上诉说自己内心的脆弱与悲伤,就更能感受到心理治疗为何具有治愈和改变的力量。

这本书从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双重视角展现了心理治疗的过程,让我们发现:无论身份背景有多相异,人类面对的烦恼其实都相通——爱与被爱、遗憾、选择、控制、不确定、死亡,这些都是我们身而为人必须共同学习面对的议题。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切肤之痛和生命困境,都能在这本书中得到共鸣、找到希望。

本书是2019年美国众多媒体推荐的心理自助书——它荣登《纽约时报》《时代》《人物》《综艺》等媒体年度必读书榜单,是美国亚马逊当年度销售TOP10图书、哈佛商学院年度推荐图书,它的有声书版本也是当年Audible非虚构类有声书第一名。刚上市一个月,这本书就冲上了美国亚马逊图书总榜TOP100和《纽约时报》畅销榜;出版两年来,已经在全球授权了四十多个语言版本,总销量超过七十万册,并且正在拍摄电视连续剧,由曾出演《绝望主妇》的知名演员伊娃·朗格利亚担纲主演。

享誉全球的心理学泰斗、美国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终身荣誉教授欧文·亚隆为这本书写下推荐语:“我读心理治疗的书超过半个世纪了,但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书:这么大胆、这么直白、这么多好故事,又这么深刻而引人入胜。”

国内知名心理学家李松蔚为这本书担任专业审校,并写下推荐序:“读这本书的过程,就是在灵魂的方寸之地一寸寸探索。越往下,越是晦暗幽深,于无声处听惊雷。”
多舛的生命 [图书] 豆瓣
所属 作品: 多舛的生命
作者: 乔恩·卡巴金(Jon Kabat-Zinn) 译者: 童慧琦 / 高旭滨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 - 5
正念既可以作为一种正式的心身练习,也可以作为一种觉醒的生活之道,让我们可以持续一生地学习、成长、疗愈和转化。《多舛的生命:正念疗愈帮你抚平压力、疼痛和创伤》是正念减压疗法创始人乔恩·卡巴金的经典著作。它详细阐述了八周正念减压课程的方方面面及其在健保、医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卡巴金博士的研究专注于身心相互作用的疗愈力量,以及将正念训练运用于压力和慢性疼痛的临床研究。在本书中,他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对正念如何应对压力、创伤、疼痛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The Power of Now [图书] 豆瓣
所属 作品: 当下的力量
作者: Eckhart Tolle New World Library 2004 - 8
Eckhart Tolle's message is simple: living in the now is the truest path to happiness and enlightenment. And while this message may not seem stunningly original or fresh, Tolle's clear writing, supportive voice and enthusiasm make this an excellent manual for anyone who's ever wondered what exactly "living in the now" means. Foremost, Tolle is a world-class teacher, able to explain complicated concepts in concrete language. More importantly, within a chapter of reading this book, readers are already holding the world in a different container--more conscious of how thoughts and emotions get in the way of their ability to live in genuine peace and happiness.
Tolle packs a lot of information and inspirational ideas into The Power of Now. (Topics include the source of Chi, enlightened relationships, creative use of the mind, impermanence and the cycle of life.) Thankfully, he's added markers that symbolise "break time". This is when readers should close the book and mull over what they just read. As a result, The Power of Now reads like the highly acclaimed A Course in Miracles--a spiritual guidebook that has the potential to inspire just as many study groups and change just as many lives for the better. --Gail Hudson
全然接受 [图书] 豆瓣
所属 作品: 全然接受
作者: 塔拉·布莱克 译者: 罗辛迪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2009 - 4
作者塔拉•布莱克拥有担任禅修老师和心理治疗师20年的丰富经验,在本书中对许多学生、客户的案例做了详实的分析与阐释,为我们提供系统化的实修方法,告诉我们如何转化悲伤情绪并重获完整的人格。塔拉也从身为一个女人的角度出发,陈述了她作为禅修行者,是如何面对并接纳自己的失败、伤痛与缺乏自我价值的感受;以及她的客户和学生是如何以书中介绍的实修方法,彻底接纳自己和他人。
塔拉抱持慈悲与宽容之心,为重建人的尊严而奉献生命的岁月,她的教导既及时又实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每一个人都是佛,都能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圆满。最重要的是,本书能够重新唤醒我们的佛性,也就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喜乐与自在的权利。
【名家推荐】
《全然接受》邀请我们拥抱自己所有的痛苦、恐惧和焦虑,并帮助我们轻松却踏实地走在宽容且慈悲的道路上。请大家尽情享受这本滋养人心、且极具疗愈力的好书吧!!
──一行禅师(Thich Nhat Hanh)《正念的奇迹》作者
《全然接受》告诉我们,什么是温和的智慧,什么又是柔缓的疗愈力,它们也是最殊胜的解药,能治疗缺乏自我价值感与内心的渴望。跟着本书深呼吸、放宽心,让这些慈悲的法教加持祝福你的心。
——杰克•康菲尔德(Jack Kornfield),《原谅的禅修》作者
我们一生不都在等待着有哪个人能够完全接纳自己。有的人想从朋友口中,有的人想从父母口中,大部分人则想从爱人口中,听到这句话:“我全然接纳真正全部的你。”仿佛如此一来,自己的生命就被肯定了,就有价值了。
深读本书,你将发现,原来自己就可以跟自己说:我接纳全部完整的我,无论是我的优点、缺点、长处或短处;无须苦等别人来认可,也无须要求别人的肯定。
——邓光洁,台湾China Post双语部主编
此刻是一枝花 [图书] 豆瓣
所属 作品: Wherever You Go, There You Are
作者: 乔恩·卡巴金 译者: 润秋 2008 - 10
《此刻是一枝花》里作者描绘了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正念的简单途径。正念被认为是佛教禅修的核心,但其精神具有普世意义,对所有人都具有实质上的裨益。正念本质上就是觉醒。很多时候,我们的心处于麻木状态,错失了每个当下的独特之美,无法感知此刻的各种可能性。尽管我们的心习惯于自动运作,无法感受我们生活、成长、感觉、关爱、学习、康复的时刻,但是。我们的心还是天生具有巨大的力量帮助我们清醒地感知这些时刻,并让它们为我们自己造福,为他人造福,为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造福。正念需要有规律的培养,就像花园需要精心的照料才能鲜花满院而非杂草丛生。培养吾心,使之觉醒,这就是禅修。正念之美在于,无论我们去向何方,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无论我们何时记起,这个花园永远伴随着我们。它既寓含于时间。又超越了时间。
人的自我寻求 [图书] 豆瓣
Man's Search for Himself 所属 作品: 人的自我寻求
9.3 (16 个评分) 作者: 【美】罗洛·梅 译者: 郭本禹 / 方红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 9
《人的自我寻求》的主题是关于个体人格如何在孤独的时代得以重建。本书从分析人的空虚、孤独与焦虑入手,解释现代人面临的严重心理困境,并进一步指出,造成这一混乱的根源是价值核心的丧失、自我感的丧失、语言的丧失和悲剧感的丧失等社会历史和文化心理的因素。然后通过强调自我意识是人不同于动物的独特标志,力图论证它是人的自由赖以存在的基础。最后试图通过对自由、良心、勇气等传统价值作新的阐释而重新确立人格整合的目标。
当尼采哭泣 [图书] 豆瓣
所属 作品: 当尼采哭泣
8.5 (39 个评分) 作者: (美)欧文 D.亚隆(Irvin D.Yalom) 译者: 侯维之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 1
欧文·亚隆流传最广的经典之作!
当名医遇到哲学超人,演绎出心理咨询的诞生过程 初级心理咨询师推荐必读书目!
“孤独只存在于孤独之中,一旦分担,它就蒸发了。”
“希望是最大的灾难,因为他延续了人的苦难。”
“任何不曾杀死我的东西,让我更强壮。”
究竟谁是病人?谁是医生?
如诗般的语言,理性缜密的思辩,情节充满悬疑,高潮迭起,结局却出人意表……
主角:
尼采,著名的哲学家及诗人,其著名的“超人哲学”备受争议。
布雷尔,十九世纪末欧洲最负盛名的医生,弗洛伊德的导师。
主要配角: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曾与布雷尔合著《歇斯底里症研究》。
莎乐美,一位才华洋溢的文学女性,也是一名职业的精神分析学家。
贝莎,心理学史上著名的“安娜·欧事件”的原型人物。
这是一本经典的心理推理小说,书中人物多来自真实的历史,作者假托19世纪末的两位大师:尼采和布雷尔,基于史实将两人合理虚构连结成医生与病人,开启一段扣人心弦的“谈话治疗”。
故事开始于身陷对病人肉欲幻想而无法自拔的名医布雷尔,突然被陌生女子莎乐美邀约咖啡馆。大胆美丽的莎乐美到底会提出什么请求?
布雷尔表面上和谐的婚姻生活与正值巅峰的事业能否持续下去?
他能否从令人备受折磨的幻想中解脱?
尼采的生命困境又是什么?他与布雷尔医生怎样连结在一起?
究竟谁是病人?谁是医生?
如诗般的语言,理性缜密的思辩,情节充满悬疑,高潮迭起,结局却出人意表……
原生家庭 [图书] 豆瓣
Toxic Parents 所属 作品: 原生家庭
8.3 (106 个评分) 作者: (美)苏珊·福沃德博士 / (美)克雷格·巴克 译者: 黄姝 / 王婷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阳光博客 2018 - 5
不健康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
这是一部振聋发聩的家庭心理疗伤经典之作。苏珊·福沃德博士通过工作中接触到的大量真实素材,分析了不健康的原生家庭是如何伤害子女,并特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的。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主旨并不在于控诉这样的父母,而在于传授具体的对策,使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获得勇气和力量,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这本书的作者苏珊·福沃德对我有特殊的影响。在北京大学学习时,一次在图书馆借到了一本书《情感敲诈》(Emotional Blackmail),这本书让我读得很过瘾,尤其是长期困扰自己的一些东西一瞬间就明白了,这种理解来得相当简单容易。那时我就想,为什么不这样写书呢?为什么非得将书写得晦涩难懂呢?
也许这是一个重要的起因,为什么我自己的书会写成我现在的风格。
——武志红
读到流泪,所有被自我怀疑,焦虑,不安全感的所困扰的孩子都应该看一看。
——读者评论
终于明白我那莫名的烦躁、焦虑、愤怒真正的来源,为什么十年前没遇到这本书呢?可惜,早点遇见就能早点解脱。
——读者评论
阅读这本书的根本意义在于,我们要完成一个“阻断”。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但当我们检视和察觉了自己的“毒素”之后,当我们逐步完成了“疗毒”过程之后,我们能做的、也必须要做的是,拿出信心和勇气“阻断毒源”。做一个更好的自己。为了我们,为了我们的孩子。
——豆瓣网友
才看到前言就激动掉泪了,就好像自己想了很久的话被人写了下来。
——豆瓣网友
身体从未忘记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Eggplant.place
The Body Keeps the Score: Brain, Mind, and Body in the Healing of Trauma 所属 作品: The Body Keeps the Score
8.7 (41 个评分) 作者: Bessel van der Kolk M.D. (范德考克) 译者: 李智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 - 3
本书是一部杰作。作者充满感情和同理心的深入视角,令人深信今后对心理创伤幸存者的治疗会日益人性化,极大地拓展了自我调控和疗愈的方式,同时也激发了更多关于创伤及其有效治疗方式的研究创新。作者范德考克通过充分呈现他人工作中令人信服的证据,连同他自己的开拓性探索以及在此过程中获取的经验,证实了身体会记录创伤的经历。除此之外,他开发了一套借助瑜伽、运动和戏剧表演的方法,巧妙地将人们的身体和心灵(以及他们的思想和情感)联系起来。这个新鲜观点是美好和令人欢迎的,并为心理治疗界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The Choice [图书] 豆瓣
所属 作品: 拥抱可能
作者: Dr. Edith Eva Eger Scribner 2017 - 9
At the age of sixteen, Edith Eger was sent to Auschwitz. Hours after her parents were killed, Nazi officer Dr. Josef Mengele, forced Edie to dance for his amusement and her survival. Edie was pulled from a pile of corpses when the American troops liberated the camps in 1945.
Edie spent decades struggling with flashbacks and survivor’s guilt, determined to stay silent and hide from the past. Thirty-five years after the war ended, she returned to Auschwitz and was finally able to fully heal and forgive the one person she’d been unable to forgive—herself.
Edie weaves her remarkable personal journey with the moving stories of those she has helped heal. She explores how we can be imprisoned in our own minds and shows us how to find the key to freedom. The Choice is a life-changing book that will provide hope and comfort to generations of readers.
改善情绪的正念疗法 [图书] 豆瓣
所属 作品: 改善情绪的正念疗法
9.8 (8 个评分) 作者: 马克·威廉姆斯 / 约翰·蒂斯代尔 译者: 谭洁清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 10
本书中所介绍的冥想训练可以帮助你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打破负性思维的循环锁链,降低抑郁症患病风险。
本书所介绍的方法有很多不同层面的益处。即便你完全没得抑郁症,也可以从书中介绍的某几个正念训练中获益
不论你的起点是什么,我们鼓励你带着耐心、慈悲、坚持和开放的心态去练习本书所教导的冥想训练。
在你完成整个训练的过程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相信自己基本的学习、成长和自愈的能力——让这种训练成为你生活的根基。
创建日期: 2023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