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已看)

Amitie :blobcatgrimacing:

Amitie :blobcatgrimacing: @Amitie

6 本书  

書籍/電影...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上)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9.4 (3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 译者: 李之聪 中国摄影出版社 2000 - 3
这是一套经典的摄影教材,由美国纽约摄影学院编著。书中由浅入深地全面介绍摄影技术。学习者通过自学,可全面掌握并提高自己的摄影技艺。本书除常规摄影外还包括最新的数码摄影技术。根据新版本全部重新翻译,内容比老版本增加约一半,且全部为彩色印刷。
欢迎你到纽约摄影学院来,我们急切地等待着开课,你们也在跃跃欲试了。那就让我们马上开始吧! 你已经向高水平挺进了:你进入本院就表明你决心提高摄影技艺,脱离“典型的业余水平”而铲乌于高层次的严肃的业余和职业摄影师的行列。我们希望你们能坚定决心——这一次,在多年的向往之后, 终于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了。
摄影家们常有这样一句话“开始我们不过迷上了相机这个尤物,而结果去口爱上了摄影这门艺术。”事实的确如此。我们所有的人之所以踏上摄影之路,几乎都是被相机及其附件的魅力所吸引。它完美神奇,使我们如获至宝,珍爱之极。我们通过它观察、取景、测光、测距、调焦,然后一按快门,“咔嗒”一声——瞬间的艺术就诞生了!
甚至,不管相机多么昂贵,我们总是心甘情愿地增加投入。因此,经常留意各种广告,研究哪家商店出售什厶产品,价格如何。我们凝视着照相器材商店的橱窗,宛如一个孩子驻足于玩具商店门前。我们还常常和摄影同伴们比镜头等等,体验着“我的比你的大”那种自我满足的心情。
然而,严肃的摄影爱好者会向往更高的水平——去探求摄影艺术的完美。而能紧紧抓住摄影者的正是照片本身——精美的印片,深邃的内涵,完美的构图和无尽的美学意境。它让你懂得什么样的只是好照片,什么样的才是真正的杰作。这是一个更高的境界,一个更难达到的境界——自然也会有丰厚无比的回报——这正是纽约摄影学院将要引你攀登的境界。
当然,我们永远不会失去对相机这个小东西的厚爱,因为它是摄影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我们也知道,相机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而照片才是我们的最终追求。
如果,你们立志勇攀高峰,我们纽约摄影学院的同仁们一定竭诚相助。这是我们的承诺。
你们即将学习的摄影函授课程是前所未有的最佳教材。
本教材的每一谍和本学院的每一位同仁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帮助你们走上成功之路,教给你们作为一个成功的职业摄影家或一流的业余摄影师所必备的一切技艺。
摄影小史 [图书] 豆瓣
A History of Photography
8.4 (44 个评分) 作者: [德]瓦尔特·本雅明 译者: 许绮玲 / 林志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1
全书共收入瓦尔特·本雅明于20世纪30年代写就的《摄影小史》(1931)、《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36)、《绘画与摄影》(1936)和《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画展》(1938)4篇论文。
其中,《摄影小史》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均为本雅明享誉世界的佳作名篇。作为对摄影、电影的批评实践中的丰碑,它们不仅为人们理解这两个媒介提供了一种全新且富于启发的视角,对尼塞福尔·尼埃普斯(Nicéphore Niépce)、欧仁·阿特热(Eugène Atget)乃至奥古斯特·桑德(August Sander)这样的摄影先驱及他们的美学、技术成就做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评判,也极为深入地讨论了摄影、电影与绘画之间纠缠不清、若即若离的关系。
西行影纪 [图书] 豆瓣
作者: 主编:马晓峰 / 庄钧 后浪 | 四川美术出版社 2021 - 11
劫后遗存的文字与影像
是西陲民族在逝去时代里的光影史诗
也是庄学本的传奇一生
·
编辑推荐
◎劫后遗存的文字与影像,全面呈现一代纪实摄影大师庄学本的摄影艺术
重新发现庄学本是学界公认的几十年来中国影像史学最重要的收获,本书旨在全面梳理这位“中国影像人类学先驱”的传世之作,为世人了解这位几被遗忘的摄影大师找到最好的读本。
庄氏生于上海,却志在西行,在军阀割据的年代,立志以考察边疆、旅行摄影的方法报效祖国,用形象的图片介绍祖国的大好山河和兄弟民族,以激励人民抗日保国的热情。入藏的幻梦虽破灭,但人生的一场悲剧却成就了其摄影艺术的非凡境界。
孤立无援,在盗匪出没的川、甘、青、康边地行走,还要用手中的照相机拍摄鲜为人知的风习与人物,以及绘制地图、搜集标本、记录口头传说——这一切其实绝非今日青年所想象的那般浪漫。历经战火,劫后遗存的文字与影像将向我们缓缓揭开近百年前西南边地的真相。
·
◎在光影中讲述西南边陲的史诗,在时空中重构民族的前世今生
庄学本的摄影是需要凝视的,他将一种文明与尊严的力量赋予了所观照的边地人民。而这份人性的尊严,长久以来不但为主流社会所忽视,更为在中国土地上“武装探险”的西方闯入者所践踏,却借由这数千张藏在档案袋里留存至今的老照片,令近百年后的我们肃然起敬。
眉目俊朗的康巴青年、纯真无邪的嘉绒少女、雄鹰般矫捷的摩梭族人身影……在庄氏的镜头下,他们超越时空的疆界,骄傲地与我们目光交汇。
·
◎不可忽视的史料文献,不可磨灭的学术价值
本书以足迹为线索、时间为脉络,配上大量的考察手稿和日记,整理了许多地名、人名的背景注释,全面呈现一代摄影大师探访西部、报效国家的漂泊之旅。
从事田野摄影工作的同时,庄氏自觉吸纳民族学、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与知名学者交往求学,不断探索影像与学术结合的路径。种种不为外人所知,而又为庄学本所亲见并摄取的械斗、婚丧、巫术等内容,以及一系列大都来自亲身调查所得的有关边地地理与族群的文章和书籍,直到今日,仍具有重要的史地与民族文献意义,更有人类学上的长远价值。
·
◎半生羁旅,留下的不仅是关于边地的史诗,更折射出庄氏的传奇一生
从果洛至康定,从羌地至嘉绒,又从青春朝气的来路,到沉默郁结的暮年——彼时的庄学本尚未预想到自己未来的十年时光,大都将如孤蓬一般,行走在山高水长、多民族杂居的西部边区,更未料及他在旅途中拍摄的万幅照片,其中半数竟足以抵抗时间的消磨与命运的跌宕,在八十多年的岁月变迁中不断沉淀着历史的记忆。
·
内容简介
1934年至1941年,庄学本远离家乡上海,在中国西南边陲如孤蓬一般,围绕心中的圣地西藏盘旋了近十年之久。禹王诞生的羌地、入秋即雪的阿坝草地、余震不断的岷江峡谷、拉卜楞寺的盛大法会……这些都是他出发时梦想不到的景象。漫漫西行,留下了万余张照片及近百万字的一手资料。入藏的幻梦虽破灭,但人生的一场悲剧却成就了其摄影艺术的非凡境界,也在人类学史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书以足迹为线索、时间为脉络,配上大量的考察手稿和日记,整理了许多地名、人名的背景注释,全面呈现一代摄影大师探访西部、报效国家的漂泊之旅。
·
第一册:
1934年,庄学本离开家乡上海,踏出了十年西行的第一步。从禹王诞生的羌地,到嘉绒地区,再到入秋即雪的阿坝草地;环游荒凉而高寒的果洛,夜宿余震不断的岷江峡谷……在军阀割据的时代,庄氏与鸟兽为伍,翻山涉河,用文字与影像探索无外人涉足的“白地”。
·
第二册:
1935年初冬至1937年晚秋,邂逅青海土人,在塔尔寺谒见班禅,与蒙古族同胞在群科滩游牧,于拉卜楞寺观盛大法会,单身匹马渡过黄河前往撒拉部落,搭帐歇宿于星宿海中的岛屿——这些都是庄学本出发时梦想不到的景象。
·
第三册:
1937年年底,庄学本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跟随背夫踏雪翻越大相岭,走进凉山,巧遇彝族婚丧,探访“喇嘛王国”木里,南游“女儿国”永宁,再往巴塘观览一年一度的藏戏盛会……漫漫西行,庄学本大都如孤蓬一般,围绕心中的圣地西藏盘旋不止,所走过的也是他燃烧生命的万里征程。
·
媒体推荐
于是,那个沉默千年的世界开始发出了声音,那些总是沉默在时间深处的人与事在我眼前清楚地呈现。——作家 阿来
其学术价值足可以与同一时代甚至更晚期在这些区域从事田野工作的民族学者或人类学家相媲美。——影像人类学者 朱靖江
庄学本的图片是其中最具有艺术和人类学双重价值的。……我有机会看到他数千张照片时,最震撼我的仍然是肖像。搜寻记忆,似乎还没有哪一位中国当代摄影家的肖像作品像他的这些作品一样对我具有那么深刻的震动。我想即使就凭这些肖像作品,庄学本就有足够的资格成为中国摄影史上重要的大师级人物。——摄影批评家 李媚
你好小朋友 [图书] 豆瓣
中国の子供達
9.2 (23 个评分) 作者: [日] 秋山亮二 小西六写真工业株式会社 1983 - 4
1980年代,日本摄影师秋山亮二用相机记录了温柔纯真的中国童年,并出版影集《你好小朋友》。
我是这个世界的间谍 [图书] 豆瓣
Vivian Maier: Street Photographer
8.6 (14 个评分) 作者: [美] 薇薇安·迈尔 / [美] 约翰·马卢夫 译者: oneone 九州出版社 2017 - 7
《我是这个世界的间谍:薇薇安·迈尔街拍精选摄影集》收录了薇薇安108张从未被人发现的最棒作品。
从聚集在芝加哥波兰移民老城区的老人,到打扮华丽的贵妇,再到城里的美国黑人,都是薇薇安·迈尔的捕捉对象。此外,她也一再关注以及造访那些因发展所需而被拆掉的美国地标,那些没人在意 的被践踏和遗弃的生命,以及一些芝加哥人最喜爱的场所。
作为一个全职保姆又喜爱拍照的她,似乎同时过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一种充满矛盾性的日常生活以及一种私密兼创造性的生活。她对像她一样处于社会边缘的人,有强烈兴趣,而对于那华丽的世界,她在那里工作,却不属于那个世界。
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图书] 豆瓣
7.7 (15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瓦尔特·本雅明 译者: 王才勇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 7
20世纪最富原创性的思想家之一、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瓦尔特·本雅明是20世纪西方知识分子中充分注意到摄影的极少数人中的一个。他的《摄影小史》(1931)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36年)堪称摄影、文化理论的经典著作,也是当今方兴未艾的文化研究领域的必读之作。
与他的法兰克福学派同仁阿多诺、霍克海姆对大众文化以及文化工业所持的坚决批判立场不同,本雅明的思想中对于技术对艺术领域的介入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充满了悖论。他对艺术复制和文化工业的一些辩护性观点和看法也使得他得以特立独行于法兰克福。在《摄影小史》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本雅明着重分析了摄影的出现对现代文明的重大影响,尤其是对艺术活动的革命性颠覆。他认为以摄影(包括电影)为代表的机械复制手段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艺术的认知方式,并预言机械复制的手段将最终消解古典艺术的崇高地位,艺术的权利将从“专业人士”手中解放出来,成为普通公众的一般权利。本雅明在这两本著作中提出的有关“震惊体验”、“韵味的消散”、“复制/创造”等概念和观点对现代摄影理论和文化理论影响深远。
江苏人民出版社此次将本雅明的这两本经典著作重新集结出版,并配以精心挑选的插图近百幅,译者王才勇先生的译本更是从德文原著而来,本书的精彩与经典无可怀疑。
创建日期: 2022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