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 书信

🤕

🤕 @coool

10 本书  

写下来, 最重要

致女儿书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8.0 (9 个评分) 作者: 王朔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5 - 3
《王朔:致女儿书》是《致女儿书》和《和我们的女儿谈话》两本经典作品的合集。是王朔写给自己女儿的心里话。
作者从自己爷爷奶奶的爸爸妈妈讲起,一直说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最后说到自己。每一句话都是真话,每一句话都是掏心窝子的话,以自己的经验告诉女儿一些做人的道理,并对自己的作为进行了反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王朔作为一个女孩的父亲与我们日常对他的印象中所不一样的一面,也可以感受到父爱的伟大。
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 [图书] Goodreads
Het Achterhuis: Dagboekbrieven 12 juni 1942–1 augustus 1944
8.9 (7 个评分) 作者: Anne Frank 译者: Barbara Mooyaart-Doubleday Bantam 1993 - 7
Discovered in the attic in which she spent the last years of her life, Anne Frank’s remarkable diary has become a world classic—a powerful reminder of the horrors of war and an eloquent testament to the human spirit.
In 1942, with the Nazis occupying Holland, a thirteen-year-old Jewish girl and her family fled their home in Amsterdam and went into hiding. For the next two years, until their whereabouts were betrayed to the Gestapo, the Franks and another family lived cloistered in the “Secret Annexe” of an old office building. Cut off from the outside world, they faced hunger, boredom, the constant cruelties of living in confined quarters, and the ever-present threat of discovery and death. In her diary Anne Frank recorded vivid impressions of her experiences during this period. By turns thoughtful, moving, and surprisingly humorous, her account offers a fascinating commentary on human courage and frailty and a compelling self-portrait of a sensitive and spirited young woman whose promise was tragically cut short.
--back cover
安妮日记 [图书] 豆瓣
作者: 安妮•弗兰克 (Anne Frank) 译者: 赵吉玲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 - 1
《安妮日记(权威全译典藏版)》主要记录了安妮•弗兰克遇难前对密室的生活和身心成长历程,首篇写于1942年6月12日,末篇写于1944年8月1日。在被压抑和恐惧气氛笼罩的密室生活中,安妮虽然有时像大人一样情绪低落,但始终心存希望。她把日记本“吉蒂”作为假想的收信人,以写信的方式倾诉自己的内心。日记中既记载了安妮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对母亲)的好恶、对密室内部争论的分析、对战争的看法,甚至涉及对女性社会地位问题的见解,也记述了安妮对发育中的身体的好奇、对理想爱情的憧憬与渴望、对人性与人生的深刻探索。安妮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与自我鼓励下,逐渐独立和自主。
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 [图书] 豆瓣
8.8 (6 个评分) 作者: 三毛 南海出版公司 2021 - 10
《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是知名作家三毛的作品,在三毛离开30周年之际,生前未发表文字首度出版简体中文版。
《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收录了三毛写给亲友的私人书信83封,其中过半数系首度与内地读者见面,另有三毛的珍贵照片、手迹等,具有宝贵意义。
《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细腻生动地还原了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传奇之外的三毛。三毛真诚书写着她的喜悦、自豪、烦恼与挣扎,向亲人诉说旅居的喜怒哀乐,与友人探讨生活与艺术,向年轻读者传递生活的信念与勇气。《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将带读者走近一个更加平易亲切、真实灵动的三毛。
★阔别30年!三毛生前未发表文字简体中文版首度出版
★83封私人书信,23张珍贵图片,10余万字深情自白,跨越4大洲23年光阴
★世界是对的,但我也没错!这个女孩,一生都在自己做决定!
★罗大佑、林青霞、贾平凹、齐豫、鲁豫、寂地都爱的“国民姐姐”,给你温暖的陪伴,也给你生活的解答
★“我那么丑,却无往不利”——清新、有趣、好读!听三毛最真实的“碎碎念”,走进她不设防的内心世界
★美妆达人、佛系养生、平平无奇恋爱小天才、社交“牛X症” ……谁在偷窥我的生活?——你居然是这样的三毛!
★收录三毛珍贵照片、亲笔手绘沙漠小城地图、三毛荷西手迹
★封面由知名设计师绘制,梦幻温暖呈现,随书附赠可爱小鱼书签
★内文采用进口轻型纸,洁白细腻,轻便易携
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 [图书] 豆瓣
作者: 殷海光 / 林毓生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6 - 7
◎台湾自由主义开山人物、当代著名历史学者跨越十余年的师生情谊
◎一位坚韧的自由斗士,一个敏锐的青年学子,一段合乎理性的师生对谈
◎手写信件承载历史与思想,一个时代的思想线索隐隐可见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殷海光、林毓生的通信六十余封,以及林毓生纪念先师、追忆求学历程的四篇文章。殷、林二人的通信起自一九五七年,终于一九六九年殷海光去世,其中大多数信件为林毓生赴美求学后所写。两人在这些跨越大洲的信件中无所不谈,从留学琐事到家庭碎务,从推荐书单到讨论重要学术问题……一个时代的思想线索隐隐可见。时移世易,但师生情谊从未改变,其中蕴含的现代理性和道德自觉令人动容。
【学者推荐】
在精神上,我受到殷先生那种特有的道德力量和精神力量的震撼,自然怀持着一种使命感,深深地觉得应该为苦难的中国尽一己之力。
——林毓生
殷先生毫无疑问是中国在20世纪下半叶的公共知识分子的一位先驱与表率。……热烈地参与当时的各种政治社会的活动与讨论,从此终生把他的知识与理念,投入公共空间,发为社会良知、批判意识与抗议精神。甚至不惜冒着自己职业与生命安全的危险,为当时台湾与20世纪后半叶的华人世界树立了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典型。
——张灏(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殷海光,对我来说意味着解放。……他的思想,是对当时台湾沉闷压抑的政治空气的一种突破;那时候的台湾青年,只要对那样的现实有所不满,很难不受到殷先生的影响。
——钱永祥(台湾“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走近殷海光,让我获得了对那个时代更为真切的感受……殷海光这一切仍旧是受到其道德热情的影响,他的学生林毓生称其为具有强烈道德热情与诗人气质的人,提倡科学只是满足道德热情的道路。殷海光对此也甚为称许,认为道出了其“心灵深处多年来‘紧张’之源”。
——章清(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翻开两人40年前的书信,我不禁为两人的爱国热情及探索学术的真诚心灵而感动。读到情深处,心似乎与他们连在了一起,与他们共悲伤、共欢喜。读后,宛若经历了一次精神洗礼。今日之中国有几多这样的知识分子呢?
——郭绍敏(河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8.8 (64 个评分) 作者: 朱光潜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12
本书是朱光潜先生旅欧期间写给国内青年朋友的十二封信,信中所说多为青年们所关心和应该关心的事项,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凡此种种。自朱光潜先生笔下汩汩流淌的,是如长者劝导似的语重心长,如老友交谈般的诚恳真挚,读来亲切自然,受益颇多。本次重版,“愿对于现在的青年,有些力量!”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图书] 豆瓣
Flowers for Algernon
8.7 (519 个评分) 作者: [美] 丹尼尔·凯斯 译者: 陈澄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4
很多人都笑我。但他们是我的朋友我们都很快乐。
— 以《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原著改编,野岛伸司编剧、山下智久主演的TBS日剧于2015年春季开播
— 《24个比利》作者人性关怀经典,全新完整译本
— 囊括科幻小说两项大奖《星云奖》《雨果奖》
— 全美销售超过500万册,多 次欧美影视、舞台剧及日剧改编
— Reddit社交网站读者最爱百大书籍
— “这个故事强烈震撼了我,他敏锐的感觉以及掌握这部非凡杰作的叙事技巧太令人惊叹了。”——艾萨克·阿西莫夫,《基地》《银河帝国》系列作者
— 美剧《疑犯追踪》女主之一“根姐”(Root)最喜欢的书
声称能改造智能的科学实验在白老鼠阿尔吉侬身上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下一步急需进行人体实验。个性和善、学习态度积极的心智障碍者查理·高登成为最佳人选。手术成功后,查理的智商从68跃升为185,然而那些从未有过的情绪和记忆也逐渐浮现。
丹尼尔.凯斯重要作品: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Flowers for Algernon,1966年)
《第五位莎莉》(The Fifth Sally,1980年)
《24个比利》(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1981年)
《比利战争》(The Milligan Wars,1994年)
《镜像姊妹》(The Asylum Prophecies,2009年)
🤕: #fiction #人生
梵高手稿 [图书] 豆瓣
Van Gogh’s Letters:The Mind of the Artist in Paintings, Drawings, and Words,1875-1890
9.2 (33 个评分) 作者: [荷] 文森特•梵高 / [美] H. 安娜•苏 / 编 译者: 57°N艺术小组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梵高一生中写过很多信,大多数都是寄给弟弟提奥的,也有不少是写给家人和其他艺术家的,如保罗•高更与埃米尔•伯纳德。梵高一生中也画了很多画,而基本上每一幅都被他在信中用如诗般优美的语言细细描述过。
【内容简介】
自学画画的梵高,对自己的不足十分了解,但正如他在信中所言,只要坚持下去,相信自己可以掌握那些绘画技巧,不断的画画,那么他的人生便是有意义的。梵高焦虑着,怀疑着,痛苦着,也狂喜着,但他却从未让自己对绘画的激情被充满悲剧性的人生影响过,靠着不懈的努力与天赋的才华,梵高以旺盛的精力创作出了无数已成为无价之宝的作品。
在这本全新翻译的梵高书信集中,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安娜·苏,从近千封书信中精心挑选了150多封,撷取了梵高在其中描写这些作品创作、构思过程的片段,以及他对艺术、艺术家、文学、宗教、景观等众多话题的独特见解,配以信中提到的画作以及书信原稿作为参照,向所有热爱梵高的人展示出了一个不一样的梵高。
在这本书里,梵高没有被生活琐事所侵扰,没有精神的痛苦与压力。
在这里,梵高只属于绘画,属于艺术,属于那片金黄的麦田与飞过群鸦的天空。
【编辑推荐】
★ 150多封精心挑选、全新翻译的私人书信——更准确、更紧凑。
★ 250多幅高品质再现的罕见画作手稿与草图——更震撼、更赞叹。
★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专家亲笔撰写的分章导读——更全面、更丰富。
★ 老牌艺术类出版社Black Dog & Leventhal授权引进,中文版首发,全彩16开本
1. 你真的了解梵高吗?他的创作理念是什么?他画画时都在想些什么?本书精选梵高写给亲人及友人的150多封书信里谈创作、构思、理念的内容,辅之以250多幅作品,让读者两相对照,更深入地了解梵高眼中的艺术。
2. 老牌艺术类出版社Black Dog & Leventhal授权引进,中文版全新首发,全彩16开,不能错过梵高的每个细节。原书出版以来,因其新颖的设计和独到的角度,广受读者好评,中文版对原书进行全面优化,更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
3. 编纂并未每章撰写导读的是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专家安娜•苏,详尽介绍了梵高在各时期的生活和创作理念,因此即使你是艺术小白也没关系,只要心存美好,就一定能看懂梵高!
创建日期: 2025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