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

alopex

alopex @alopex

15 本书  

大陆

六四三十年:走進記憶隧道,抵達三十年後的六四現場 [图书] 谷歌图书
作者: 端傳媒 端傳媒 2019 - 6
【電子書內容】
六四事件的許多親歷者、見證者、死難者家屬今天已垂垂老矣。在鮮活的記憶消逝之前,端傳媒記者走訪巴黎、費城、北京、台北、澎湖、香港等多個城市,希望留住一個微小而重要的記憶盒子。

我們逐一回訪了當年處於天安門廣場上不同位置的人們——學生、工人、母親、記者、攝影師們。試圖了解,背著記憶的包袱,他們如何走過這半生,又如何面對未來?

我們也嘗試爬疏歷史檔案。過去三十年,美國、英國政府陸續解密了與六四相關的檔案,端傳媒的報導,將向讀者展示這段歷史最重要的基礎。

環顧世界,六四也應該被放諸世界歷史脈絡裡觀照和反思。報導以外,我們邀約各界學者名家,鉤沉歷史,疏理脈絡,逐一分析:六四論述何以有脫不去的冷戰色彩?而當民主運動在全球遭遇危機,我們還可以從哪裡獲得力量?......

端傳媒希望透過這 20 餘篇文章,與讀者走入記憶隧道,重新看見不應忘記的人與事,延續本該在三十年前開始的思考:這一堂用血寫成的歷史課,我們究竟學到了什麼?以悲憤和勇氣走過三十年之後,我們又將如何鋪設下一段記憶旅程?


【本書福利】
◎ 我們真誠地推薦您,以每日不到 HK$2 的價格,鎖定優質的華語深度報導。升級尊享會員更可獲贈《華爾街日報》會籍。感謝您購買並閱讀本專輯,我們特別送出電子書讀者餽贈禮券,使用本券成為暢讀會員立減 HK$50 / NT$199。
△領取專屬禮券:http://bit.ly/2KHyhmt

◎ 如果您喜歡本書內容,歡迎留下郵箱,您將免費獲贈一份《端傳媒2018-2019主編精選》,集合了過去一年中,撼動時局、牽涉政經脈絡的深度報導與評論。
△索取主編精選:http://bit.ly/2xMxr3C


【關於端傳媒】
◎ 端傳媒,立足香港,面向全球華語讀者,以原創深度報導和數據新聞為特色,深入剖析在地及國際事務。在時代潮湧中,提供新的討論視野和表達方式。2015 年上線以來,獲得超過 45 個新聞或攝影大獎。設立付費制兩年多,累積付費會員超過 40,000 名,成為華文圈最具影響力的網路媒體之一。現在您可以實惠的價格,購買您感興趣的新聞電子書,讓深度專業的新聞內容,重啓您的華語新聞體驗。
△瞭解更多:http://bit.ly/2KHTETa

自由道路漫長,我們一起開端。
解放的悲劇:中國革命史1945-1957 [图书] 谷歌图书
8.7 (12 个评分) 作者: 馮客(Frank Dikotter)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018 - 3
歷史傳記暢銷作家張戎:這是一本必讀的書。少數民族、宗教團體、農民、藝術家、企業家、質疑各項政策的黨員……他們才是受到這場巨大災難影響的普通人,但他們的故事幾乎被歷史淹沒

《周日泰晤士報》年度歷史好書、入圍歐威爾獎
《觀察家報》、《華爾街日報》、《科克斯評論》、《出版人週刊》、《紐約書評》、《時代雜誌》、《衛報》、《金融時報》……推薦!
以人民視角書寫中國革命史的最新觀點!揭開毛澤東宣傳假面,還原中共建國真相!
人民發聲的歷史,是正史難以承載的生命重量。來自中國檔案館的大量證據,揭開黃金時代的恐怖真相!

中國共產黨將1949年的勝利稱作「解放」,看到這個詞,人們通常會聯想到興高采烈的群眾湧上街頭慶祝重獲自由的情景。然而在中國,「解放」和「革命」的故事卻與和平、自由及正義無關,而是充滿了精心策劃的恐怖和有組織的暴力。解放後,廣大中國人民面對的是「一座精心設計的奧許維茲思想集中營」。共產黨政權建立不到十年,已經無人敢反對毛主席。
首當其衝的是地主,共產黨在農村發動的土地改革,其實是黨和窮人之間的血腥交易、一場精心策劃的殺戮,導致兩百萬地主遭到清算。接著是鎮壓反革命的恐怖運動,目地是消滅所有黨的敵人,毛澤東甚至設定了殺人指標。為達成殺人指標,幹部們往往只是隨機挑選殺害對象,最後有將近兩百萬人遇害。然後是少數民族、宗教團體、農民、藝術家、企業家、工商業主、教師、學者,以及對各項政策提出質疑的黨員……
《解放的悲劇:中國革命史1945-1957(當代中國史學家馮客三部曲)》的主角就是受到這場巨大災難影響的普通人。他們的故事大多被歷史所淹沒,因為官方的宣傳報導中只充斥著大量領導人的談話,而這些談話只是描述了一個他們想要建成的社會,最多只能算是設計藍圖,並不能反映社會現實,而且通常只提到工人和農民中的模範人物,找不到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當代中國史學家、《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1962-1976》作者馮客擷取近年才得以公開的檔案資料。他所蒐集的數百份來自中國各檔案館、從未解密的檔案文件中,包括祕密警察的報告、未經篡改的高級領導人的演講、在思想改造運動中寫的悔過書、對農村反抗事件的調查報告、鎮反運動的詳細統計資料、工人工作條件的調查、普通人的上訪信件等內容。輔以各種回憶錄、信件和日記,以及親身經歷者的記述,勾勒出那些革命的主要參與者和受害者的真實故事。
那些早期的親歷者所留下的證詞,通常被同情共產黨政權的學者所忽視,但他們的描述如今恰可與檔案資料互相參證,對研究歷史的真相幫助很大。透過這群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的故事,讀者獲致前所未有的機會,得以穿透中共宣傳的表相,接櫫毛澤東政權下最慘烈的時代悲劇。

※ 國際知名學者專家、媒體一致推薦
對毛澤東殘暴王朝極具吸引力、精彩的描繪,奠基於最新的研究,而書寫則帶有巨大的敘事感染力──非常吸引人。
──蒙提費歐里,著名歷史學家

對世上巨大罪行之一進行歷史調查的傑作。
──《新政治家》

一本精彩絕倫的書,任何對近代中國史感興趣的人都應該讀它,任何關心專制的國家領導人如何藉由傳播一個簡單的想法而導致一場國家災難的人,也都應該讀它,不過這在某種程度上需要想像力。
──《觀察家報》

馮客《解放的悲劇》迫使毛澤東的信徒面對現實,並且有所成長。馮客先生以《毛澤東的大饑荒》以及《解放的悲劇》作為三部曲之首二部……一九六六至一九六九年,我在北京擔任外交官,並親眼目睹文化大革命,因此我非常期待馮客先生在第三部的分析。
──喬治‧瓦登,《華爾街日報》

如同在前一部作品中所做的,馮客涉入醜陋的現實之中……(並且)統整其嚴肅之研究,以呈現毛澤東如何持續地灌輸人民不當思想,只為了殘酷地役使人民。在毛澤東信條的「華麗表面」之下,作者巧妙地揭露暴力與苦難。
──《科克斯評論》

馮客出版於二○一○年的《毛澤東的大饑荒》贏得二○一一年英國廣播公司(BBC)「塞繆爾‧約翰遜獎」(Samuel Johnson Prize for Non-Fiction),而其前傳一樣精彩並且緊扣人心……是對這段殘酷歷史的重要研究。
──《出版人週刊》

關於中國共產革命的精彩報導。這場革命讓數億人民遭受暴力、面對脅迫,也無法等到承諾兌現的一日。中國政府嚴禁討論這段歷史,但對任何想了解當前北京政權的人來說,這本書能提供非常重要的背景知識。
──安‧艾普邦姆,《古拉格的歷史》作者

一黨獨大的國家控制過去一如他們控制群眾,他們通常會禁絕一切與歷史有關的討論。本世紀知識分子最大的挑戰便是從歷史層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做出評價──即使它仍然存在。馮客利用本書讓目前頗受質疑的中國政權起源成為清晰易讀的文本。
──提姆‧史奈德,《染血之國:希特勒與史達林掌控下的歐洲》作者

馮客的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不只是恐怖的數據……他非常清楚地說明這個革命後的國家的運作方式、革命後產生多龐大的暴力、人民為何彼此殺戮,以及暴行的目的。
──《紐約書評》

《解放的悲劇》細緻地寫出當代中國歷史中最關鍵的十二年……是一份對於一個國家如何扭曲樂觀主義,並且緩慢地陷入錯亂的沉著研究……這本書必讀。
──《時代雜誌》

創新之作……馮客揭露中國一九五八至一九六二年間的大饑荒,而且在這本毫不隱瞞的前傳中,他以嚴肅的研究精神,不輕易放過對中國一九四五至一九五七年間的革命的批評……對這本書的最低評價就是主流的學術研究都必須參考本書,尤其是與本書研究年代相同的《劍橋中國史》第十四卷必須重寫。
──《周日泰晤士報》

對該社會之形成的出色且有力報導……馮客以具有人道關懷且清晰的文筆描述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代價,讀過的人皆無法認同獨裁政權。本書雖然令人驚懼,但是揭露此革命核心中的黑暗性,對所有想要理解世界上最重要革命之一的人來說,本書為必讀作品。
──《衛報》

本書是檔案研究的重要作品……馮客高明地在全書中穿插人民的聲音,讓本書擁有強烈的人性向度。
──《金融時報》

作為研究中國的歷史學家,馮客拿起大槌來顛覆的,也許是當代中國歷史最後的過時信仰……以清晰的新思維分析舊檔案,所浮現出來的就是毛澤東政策的災難性。
──《旁觀者雜誌》

讀完馮客這本令人震驚的書之後,你必能認識共產主義領導權之殘忍。這個政權將土地收為國有,加上其現代化政策,迫使中國農村居民面對巨大的傷痛與損失。在這場夢魘中,連痲瘋病院也不再安全。
──《周日泰晤士報》,年度歷史好書
毛澤東的中國及其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Mao's China and After: A His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9.7 (24 个评分) 作者: Maurice Meisner 译者: 杜蒲 香港中文大學 2005 - 3
本書根據著名歷史學家莫里斯.邁斯納(Maurice Meisner)的巨著Mao’s China and After: A History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第三版(1999)翻譯而成,為首部繁體中文譯本。

  有人認為1949年以後的中國是「毛澤東的中國」,這種說法雖不脫濃厚的個人崇拜色彩,卻反映了一種歷史的真實。因為毛澤東領導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的理論同中國革命的實際相結合,經過艱難曲折的漫長道路,取得革命勝利,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當代中國的進退得失,榮辱悲喜,都與毛澤東息息相關。研究他的意識形態和執政方針,認識當時中國的社會和政治實況,自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邁氏該部著作正為毛澤東時期的中國歷史一錘定音。

  1999年再版時,邁氏新增「第六部:鄧小平與中國資本主義的起源1976–1998」,深刻地分析中國的民主、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三者之間的關係,並透徹地展示出中國在這些問題上言論和行動之間的反差。

  毛澤東掌政中國的時期,在當代史上是翻天覆地、引人入勝的一章,邁氏對此鞭闢入?堙A引人省思。近年中國在經濟及政治上頭角崢嶸,成為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之一,邁氏就此亦有發人深省的論析。

作者簡介

  莫里斯.邁斯納(Maurice Meisner),美國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歷史學教授,及倫敦經濟學院客座教授,重要著作包括《李大釗與中國馬克思主義的起源》、《馬克思主義、毛主義與烏托邦》及多部有關當代中國歷史的專論,廣獲翻譯成中文、韓文、日文、法文、德文、葡文和西班牙文。

譯者簡介

  杜蒲,中共中央黨校博士,專研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及科研辦公室主任,曾任教於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著有《極左思潮的歷史考察》、《國力論》及《中華人民共和國50年大圖典》等書。
文革時期中國農村的集體殺戮 [图书] Goodreads 谷歌图书
作者: 蘇陽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14 - 6
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的暴力行為人所共知, 但其極端形態— 集體殺戮—卻極少被談論。1967至1968年間,以公開處決、鄉鄰互相殘殺等為形式的集體殺戮在中國農村大範圍存在,其廣度和深度令人震驚。 本書首次透過地方檔案、政府公開材料和南方兩省倖存者的訪談資料,有系統地記錄和分析這種殘暴現象。研究聚焦於農村普通人的行為,探討文革期間千萬人自願參與文革甚至集體殺戮背後的深層邏輯。作者提出解釋力極強的「社區模型」,挑戰主流種族滅絕研究所採用的「國家政策模型」。在揭示史實與建構理論方面,都有了不起的成就。 正如作者所說:「都說文革是因為愚昧造成的,如果沒有深入的研究,我們恐怕永遠不會明白愚昧在什麼地方。」 ~~~~~~~~~~~~~~~~~~~~~~~~~~~~~~~~~~~~~~~~~~ 這是一本了不起的書,我們期待已久。它超越了已被廣泛探討的北京紅衛兵研究,選擇直面文革時期中國農村中集體屠殺的恐怖真相。在這部範本式的嚴謹著作中,蘇陽將「文化大革命」納入了它本該屬於的領域:種族滅絕研究。在這場堪比盧旺達大屠殺的集體殺戮中,村民與村民反目,成千上萬的人互相殘殺。 馮客(香港大學歷史系教授) 在理論層面,本書首次嘗試揭示這樣一個過程:現代的種族滅絕不只被充斥著意識形態的民族國家所形塑,在國家的計劃之外,地方行動者和結構性力量也影響著這個進程。而在經驗層面,這本書再次提醒了我們,中國的文化大革命是現代世界最大的悲劇之一。它也將我們的注意力從城市中活躍的文革運動,轉移到不為人所熟知的鄉村故事。無論在文革研究、中國共產主義政權的政治研究、種族滅絕研究還是社會運動研究等領域,這本書都將是我們書架上的一部傑作。 趙鼎新(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這本書在各個方面都非常出色。首先,蘇陽巨大的貢獻在於收集了極其大量的原始資料,包括地方報紙、政府公開檔案、訪談等。書中記錄的歷史事件不僅外國人不熟悉,大部分的中國人也未必了解。但這並不只是一本揭露真相的歷史學研究,它以重要的社會學角度介入了一個長期被壟斷的研究領域,該領域充斥著對個體心理的解讀、將暴民行為簡單化的理論和特殊化具體歷史契機的論述。同時,這本書證明了僅僅是政策動員並不能導致集體行為—突發事件、環境因素、社會崩潰等都是相同重要的因素。因此,本書對政治社會學和社會運動研究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美國社會學學會Barrington Moore最佳著作獎得獎評語
香港第一課 [图书] 谷歌图书 Goodreads
9.3 (21 个评分) 作者: 梁啟智 春山出版 2020 - 1
為想要瞭解香港的人而作 ★Matters創辦人張潔平專文推薦 香港很獨特,但香港不孤單。身分該如何理解?歷史該如何記憶?權力是否必須服從?制度該如何改變?面對系統性敗壞時能如何力抗?這些問題,不只香港人在面對,也不只香港人在嘗試回答。對香港的未來,我不敢盲目樂觀。不過如果香港的故事能激發更多人勇於問問題,不急於下定論,慢慢去找答案,容許不同意見的存在,也算在世上留下了一個難能可貴的印記。 ──梁啟智(本書作者) 本書緣起於作者在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任教的社會分析課,主要教導學生如何展開問題,透過香港的案例,明白新聞寫作所需的實事求是和尋根究柢。香港今日所面對的種種問題,不少都出於中國當局對香港情勢的誤解,本書初衷正是力求化解中港之間的訊息差異與鴻溝,希望透過系統性的討論,把香港各種困境與議題的前因後果說明清楚;同時也試圖探索一系列重要問題:如果中國對香港的主流理解有嚴重偏差,理由是什麼?背後是否有結構性的成因?希望透過對香港問題的探討,帶動更多人提出質疑,尋找答案。 本書於網路社群平臺連載期間,香港爆發了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的抗爭運動,引來全世界關注。香港位於普世價值與中國體制碰撞的最前線,理解差異與衝突的由來,不只提供了香港人思考前路與自省的機會,也提供了外地人理解如何應對與面對「中國崛起」現象的可能。尤其和香港同屬碰撞前沿的臺灣,儘管兩地在歷史與制度上有若干差異,然而港臺所面對的,其實是相似的困境。 作者透過三十六個問答題,如「香港自古以來不就是中國領土嗎?」、「為什麼香港的抗爭近年愈來愈暴力激進?」、「一國兩制還有將來嗎?」,以兼具縱深與橫向的方向道出香港百年來的認同之爭、制度之爭,以及該往何處去的問題。香港為何會成為近日世人眼中的「示威之都」,香港人又是什麼?本書提供明晰的脈絡。
制度基因 [图书] 博客來 谷歌图书
Institutional Genes: The Origins of China’s Institutions and Totalitarianism (paperback)
8.8 (13 个评分) 作者: 許成鋼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24 - 12
為何習近平要收緊私企政策,壯大國有經濟?為何蘇聯東歐各國的共產政權因經濟崩潰而紛紛垮台時,中國仍屹立不搖?許成鋼透過「制度基因」的架構,解釋中西憲政發展與極權演變的前因與後果。本書探討中國制度和共產極權主義制度的起源和演變,並引入「制度基因」這個分析概念,以研究從蘇俄來的制度基因如何與中國帝制的制度基因融合,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且持久的極權主義政權。制度基因是不斷自我複製並影響制度演變的基本制度要素,是可以實證識別的。作者首先分析共產極權主義意識形態在歐洲興起,並在俄國的制度基因基礎上產生出極權主義制度。然後分析中國帝制制度基因的起源和演變,著重這些制度基因如何與蘇俄共產國際引入到中國的共產極權主義制度基因相結合,使中共得以在中國建立極權制。接著討論中國大躍進、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制度變化,分析在蘇俄極權制度基因和中國傳統制度基因的基礎上,如何產生出中國特色的區域管理的極權主義制度,以及這個制度如何使得中國的改革開放獲得經濟快速發展,不僅挽救中共,而且使中國成為極權主義超級大國。中國共產極權制的大發展應當使人們回想起米塞斯近八十年前對遏制極權主義努力失敗的警告。要扭轉這一趨勢,深入理解極權主義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 專家推薦──為什麼中國會成為一個極權制國家?中國的共產主義與蘇聯的共產主義之間有何聯繫?是什麼導致了它們的差異?中國共產黨在未來會如何發展?在這本大膽而嚴謹的著作中,許成鋼透過深刻的歷史和經濟分析,對這些問題及更多相關問題提供了極為精彩的答案。 ──Eric Maskin(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佛大學校級亞當斯講座教授)
為什麼民主在某些國家蓬勃發展,而在其他國家卻未能如此?許多人曾預期中國的迅速崛起會導致其擁抱民主,但事實並非如此。許成鋼在這本發人深省的書中提出,原因在於他稱之為「制度基因」的根本因素,例如中國的帝國傳統和對個人自由和產權的限制。透過與最偉大思想家的對話,許應用制度基因的框架解釋了民主在西方的發展及其在俄羅斯的失敗。可以說,這些問題是當今最重要的議題之一。任何對這些問題感興趣的人都會發現這本書是必讀之作。 ──Oliver Hart(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佛大學校級蓋瑟講座教授)
我們常聽到人們談論中國的創新能力、其國家資本主義、市場體系或其現代化。然而,這本發人深省的書提出了不同的觀點。通過歷史分析、制度分析和經濟分析,本書論證了儘管有鄧小平發動的經濟改革,中國的政治和經濟體系依然是極權主義的。許成鋼認為,共產統治不僅改變了制度,而且以高度持久的方式改變了文化的許多重要方面;不理解中國的「極權制度基因」就無法理解其今天的體系。這些基因塑造了當前中國的經濟、社會生活和共產黨統治。任何對中國及其正在形成的複雜世界秩序感興趣的人都會發現這是必讀之作。 ──Daron Acemoglu(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麻省理工學院院級講座教授)
許成鋼以鋒利的視角剖析了現代中國極權主義的歷史和制度基因。他提供了對當代中國的治理如何從其帝制和俄羅斯布爾什維克主義的根源中發展而來的全新理解。這部歷史和政治經濟分析的傑作將立即成為任何關心中國政治體制的人必讀的權威著作。憲政自由在中國是否有機會?本書應成為關心此問題的人的必讀之作。 ——Darrell Duffie(史丹佛大學管理兼金融學亞當斯傑出講座教授)
許成鋼,這位曾撰寫關於中國經濟奇蹟背後的制度基礎的經典論文的著名經濟學家,如今為我們帶來了關於中國「區域治理極權主義」制度根源的權威分析。透過對歷史和俄國革命影響的分析,許成鋼精彩地解釋了中國在二十世紀未能實現憲政的原因。中國千年的帝制比絕對君主制更加專制,這幫助了布爾什維克制度移植和融合到中國,並創造了中國獨特的極權主義形式。這是一部深刻且極富思想性的著作,對於理解當代中國至關重要。 ──Gerard Roland(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經濟學兼政治學摩里斯·考克斯傑出講座教授)
世界上最大的生物不是鯨魚,而是一種名叫「奧氏蜜環菌」的巨大且鮮為人知的地下真菌。同樣,正如許成鋼在這本令人震驚且重要的書中所展示的那樣,最大的政治有機體是共產極權制,其「制度基因」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重複出現,但總是具有關鍵作用。華麗的詞藻掩蓋了無情的暴力,人類被降級為被支配的俘虜;享有自主權的不是人,而是這個系統。然而,許成鋼並非一個滿懷幻想的陰謀論者。出身於該系統並曾受教於哈佛的他,為所述觀點提供了冷靜的分析。 ──Perry Link(林培瑞,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榮休教授)
許教授提出制度基因之概念,向上追溯中華帝制之制度基因,詳細審視科舉與儒教之影響,並舉以與沙俄及布爾什維克之極權主義相比較,清楚詮釋了中共治下中國經濟改革之成功與局限。 ──明居正(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
本書是許教授多年來對於中國經濟發展集大成之著作,並且加入歷史的縱深,以共產主義的起源和中國共產黨崛起之脈絡,說明極權主義與專制主義下經濟發展的取向。 ──趙相科(國立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改革历程 [图书] Goodreads Eggplant.place
9.2 (26 个评分) 作者: 赵紫阳 新世纪出版社 2009 - 5
本書是已故中國共產黨前總書記趙紫陽獨白口述錄音而成的回憶錄,據報導,2005年1月趙紫陽過世時,知道有這些錄音帶的人士暗中經過複雜的努力,將這些資料集中在一處,然後將錄音內容謄寫,以供出版。
最後的「天朝」: 毛澤東、金日成與中朝關係 (1945-1976) [图书] Goodreads
9.5 (6 个评分) 作者: 沈志華
戰爭爆發後毛澤東始終積極主張出兵朝鮮,甚至在美軍越過三八線、蘇聯拒絕出動空軍等極為不利的條件下,力排眾議,毅然決定派兵入朝,其初衷除了對中蘇同盟的考慮,還有沒有想到朝鮮問題?
1956年朝鮮勞動黨發生內亂,金日成索要逃亡中國的延安派幹部,毛澤東大發雷霆,一反常態地對朝鮮內政進行干涉,原因何在?
1958年中國全部撤回駐朝志願軍部隊的動議是如何提出的,難道其目的就是像當時人們理解的那樣,為了政治宣傳和逼迫駐韓美軍撤退?
早在朝鮮戰爭爆發前,金日成就提出要與中國結盟,但為甚麼中朝同盟條約在戰爭結束八年後才遲遲簽訂,而且是與蘇朝同盟條約同時簽訂?
本書通過對中、俄、美、韓和東歐各國相關檔案、公私出版物以及部分口述史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等海量歷史檔案的深度解讀,梳理了1945至1976年間中朝關係的豐富變奏,破解中朝友誼堅不可破這種歷史誤解。作者以毛澤東、金日成兩位領導人的平行視角來展開論述,凸顯中朝關係的特殊之處:中國領導人仍帶有傳統的中央王朝觀念,把包括朝鮮在內的周邊國家都視為同一陣營或可能聯盟中的被領導者,試圖打造一個革命的「天朝」,而金日成一生的奮鬥目標就是謀求朝鮮的獨立地位和個人(及家族)的專制統治。毛澤東理想中的「天朝」最終還是在他去世後走向了終結。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 [图书] 谷歌图书 Goodreads
作者: 楊繼繩 特區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2004 - 11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修訂版) 中國到底要不要進行政治改革?為甚麼政治改革的命題會成為當今議論不休的一個熱點,甚至可能引起一場新的政治鬥爭呢? 這本書告訴我們:你想了解這些為甚麼?就必須了解毛東逝世後的中國政治鬥爭,就必須知道胡耀邦、趙紫陽與政壇老人的博弈的詳細經過,就必須了解「六四」前後發生的政治鬥爭內幕。本書作者楊繼繩是前新華社的高級記者,根據許多寶貴的資料及採訪許多高層的當事人後在六年前出版此書,一時洛陽紙貴,而趙紫陽在生命最後的時刻讀完了它,並予以高度評價。但作者不滿足於此書的不足之處。又多方搜集,增刪補闕,加進了許多第一手資料。 作者也不囿於自己的政治傾向,本書就吸收了不同意見者的材料,也補充了一些不為人知的資料,譬如揭示了三十八軍軍長徐勤先「抗命」而被撤職判刑的真相,廓清了謠言與誤傳。可以說,本書比現有任何有關這一方面的書籍所記載的內容更為詳盡與可靠,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信史,一本不可不讀的好書。 作者簡介: 楊繼繩,新華社高級記者,著名學者。1966年畢業於北京清華大學。在新華通訊社任記者、編輯35年。現任《炎黃春秋》雜誌社副社長、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第五屆理事。發表新聞、通訊、評論數以千篇計。出版專著有:《技術商品與技術市場》、《技術貿易學》、《社會奧秘之門》、《鄧小平時代》、《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等。1984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作為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992年開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革命(全四册) [图书] 豆瓣
作者: 杨奎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7
《杨奎松著作集:革命》囊括顶尖的中国现当代史研究学者杨奎松教授研究中国现代革命的四本经典著作,精装套封配以珍贵插图。作者精心校订文字,并撰写长篇新序。
在这套集子中辑录的四种专著,围绕的都是一个核心问题,即二十世纪前半期发生的中国革命。《“中间地带”的革命》和《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着重讨论的是中共革命的国际背景,尤其是受到俄国革命,亦即受到强邻苏联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问题。前者侧重于宏观线索的梳理与解读,后者侧重于说明毛泽东个人在其中的经历与作用。《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和《西安事变新探》,着重讨论的是中国近代两大革命党,即国民党与共产党在大陆近三十年分分合合及胜负较量的问题。前者侧重于国民党与共产党关系总体变化的解读,后者侧重于国共关系史中影响重大的事件说明。
牆國誌:中國如何控制網路 [图书] 谷歌图书 Goodreads
The Great Firewall of China: How to Build and Control an Alternative Version of the Internet
8.2 (8 个评分) 作者: 詹姆斯.格里菲斯(James Griffiths) 游擊文化 2020 - 6
監視審查,無孔不入  中國防火長城如何戕害全球網際網路
  中國如何打造出一個受其控制、扭曲變形版本的網際網路?  網路理當是促進民主和自由的一股力量,這樣的願景怎麼就失落了?  審查機制未露絲毫敗象,反倒步步進逼,又是怎麼一回事?
  中國的防火長城是世界上最龐大的線上審查機制,打從網際網路傳入中國,政府便持續致力於擴張審查範圍,不出數年,當局便在思科等矽谷菁英的協助下打造出防火長城,監控與過濾國內所有線上活動,並用以對付法輪功、圖博人、維吾爾族和異議人士。
  全球各地的反審查人士透過各種翻牆軟體和VPN大戰審查機器,然而有能力與管道「翻牆」的中國用戶仍屬少數,且時至今日,一批新崛起的中國科技巨擘已發展出完整的替代服務,各種國外熱門網站都有了中國式的替代品。這些替代品積極配合政府的審查制度,甚至搶在政府前頭審查,並且為此獲利甚鉅。Google、Yahoo和Facebook等科技巨頭為了進入中國市場,皆曾嘗試配合中國審查制度以搶分一杯羹,然而最後全都失敗收場。
  近十年來,中國開始嘗試把防火長城的影響範圍擴展到其國界之外。中國駭客透過網路釣魚郵件和惡意程式入侵目標的電腦或伺服器,受害對象包括流亡圖博人、外交官、軍官、議員、記者、外國企業,甚至是美國的政府單位;中國的外交代表則逐步滲透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一點一滴削弱開放的網際網路所受到的國際保護;此外,中國也積極將強化長城的科技輸出到其他國家,例如俄羅斯和非洲大陸上所有中國的盟友。
  極權國家維穩優先,科技巨擘利潤至上,網路理當是促進民主和自由的一股力量,如今卻在這兩者的雙重夾殺下,失落了願景。我們究竟何以走到這一步?如今又該何去何從?
  CNN記者詹姆斯.格里菲斯耗費數年進行調查,逐步拼湊出中國防火長城的發展歷程與運作機制。他將在本書中說明,中國何以打造出這部審查機器,而防火長城的觸手又是如何伸出中國,進而影響了全世界每個人的生活;以及,如果我們想保護網路的自由、開放、民主與透明,又能夠怎麼做。
【各方推薦】  (按姓氏筆劃排列)  李志德│資深媒體工作者  沈伯洋(撲馬)│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沈榮欽│約克大學管理系副教授  林昶佐│立法委員  陳柏惟(3Q)│立法委員  黃之鋒│香港眾志秘書長  黃兆年│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  賴品妤│立法委員
  「從1996年的〈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到習近平在201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宣示『網絡(路)主權』。中國共產黨對網際網路的嚴審嚴控,從原本只是種維穩手段,一路上綱到幾乎等同於國家疆域的憲政高度。《牆國誌》的作者詹姆斯.格里菲斯把技術的發展放回歷史脈絡,清楚呈現北京政府今時今日對網路之控制的來龍去脈。此外,《牆國誌》也梳理了過去近20年來不斷嘗試突破中國『網路長城』的各種努力,包括最重要的兩股力量:法輪功組織和美國政府。在一部作品中同時記錄中國網路審查的『攻』、『防』雙方,《牆國誌》堪稱一部總結過去20年網際網路管制的珍貴作品。」——李志德(資深媒體工作者)
  「中國的防火長城不是要控制敏感議題,而是要阻撓人民的團結。然而,心懷不軌的政治人物、俯首稱臣的科技公司,以及即將赤化的國際組織,最終都將成為破壞人與人連結的幫兇。西方世界曾經嘲笑中國網路長城是嘗試把果凍釘在牆壁上,然而,作者讓我們知道,中國不但釘住了果凍,更將其變成了藝術品。」——沈伯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相較於桑格《資訊戰爭》描繪各國駭客鬥法,以及凱瑟《操弄》解析大數據如何介入民主政治,《牆國誌》是現有的中文書籍中,唯一一本清楚記錄了中國如何從網路蠻荒之地,成為數位極權大國的作品。本書不僅釐清矽谷菁英如何協助中國建立網路,同時也詳述中國在六四、法輪功、達賴喇嘛與維吾爾等諸多戰役中,逐步累積成為數位極權革命輸出大國的過程。本書闡明,僅僅侷限於傳統的網路管制與自由界限爭議,無能真正理解監控資本主義與數位極權國家之間的分野,遑論找到可行的解決之道。本書是所有網路烏托邦主義者的成年禮,是對於自由世界集體行動的召喚。」——沈榮欽(約克大學管理系副教授)
  「身在臺灣,位於資訊戰海嘯的搖滾區,我們對中國散布假消息、攻擊異己的手法,熟悉到不能再熟悉。2019年,行政院資通安全處長曾指出,臺灣每月受到近三千萬次的網路攻擊,是歐洲國家的千倍以上。美國在台協會代理處長谷立言也表示,這類網路攻擊會無所不用其極地詆毀民主政府,在社會種下分化的種子。比如近期武漢肺炎的疫情在全球蔓延,社群媒體平臺Facebook就查出大量網軍帳號,向臺灣民眾散播與疫情相關的假消息,很明顯是為了製造社會恐慌。以往針對選舉釋放的假消息,大多是出於政治目的,以讓特定候選人得利;但這次網軍卻利用武漢肺炎這樣的公共衛生危機,刻意製造恐慌。而在520臺灣總統就職典禮前,針對臺灣的網路攻擊愈趨猛烈,近期總統府網路遭駭客入侵,外洩並竄改內部文件,引起各界譁然,我們社會為此付出的成本,愈來愈可觀。《牆國誌》一書,能夠幫助我們深入理解中國的網路審查與資訊操控手法,值得身在資訊戰最前線的臺灣人一讀。」——陳柏惟(立法委員)
  「網路自由的當代敵人,除了競逐商業利潤的市場力量,以及力求安穩統治的國家力量之外,還包括企圖以『和平崛起』、『偉大復興』之姿席捲全球的『中國模式』。北京所謂的『網路主權』,不僅限於管好『防火長城』之內的互聯網而已,其影響力實已擴及長城之外的政府、企業與公民活動,甚至致力於建構新的『網路霸權』。《牆國誌》以自由世界記者的視角,提供有關中國網路控制的豐富實例與深刻洞察,夾敘夾議、深入淺出,值得關心網路自由的朋友一讀。」——黃兆年(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
  「中國的資訊戰無孔不入、無所不在,從臺灣、香港、維吾爾、圖博再到歐美各國,中國的假訊息、資訊控制和政治宣傳正在影響你我的日常生活,我們的生活愈便利,資安風險愈高,而背後都有中國老大哥的幽魂不散。本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中國的資訊發展、網路控制以及假訊息的發展史,中國如何將這套審查機制輸出到其他國家,並利用各種政治宣傳滲透國際組織,以逐步削弱網際網路所受到的國際保護,這是身為臺灣人的我們必須要警惕的事。我們要洞悉中國的資訊操作手法,才能有效明察網路上各種氾濫的訊息,而本書正好提供給我們一個清楚的圖像。」——賴品妤(立法委員)
疫年紀事 [图书]
8.5 (35 个评分) 作者: 李厚辰 FearNation 2023 - 11
此书献给2022年春天一起困于上海的2500万人,和冬天在乌鲁木齐路和全中国街头高喊「自由」的人们
牛鬼蛇神錄 [图书] Goodreads 谷歌图书 博客來 Goodreads Eggplant.place
Captive Spirits: Prisoner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9.6 (24 个评分) 作者: 楊曦光 牛津大學 2016 - 3
本書初版於一九九四年,論者說「關於文革的回憶錄,《牛鬼蛇神錄》是最奇特的一本。不,奇特這個詞不夠,更確切的詞是盪氣迴腸。」
本書的主題是:「秘密結社組黨的反對派運動在中國能不能成功,它在文革中起了甚麼作用?」相關的問題是,「多如牛毛的地下政黨在文革中曾經非常活躍,但為甚麼他們不可能利用那種大好機會取得一些進展?」敏感的讀者還可以找出更多這樣的主題,這些互相衝突的概念之所以能融合在一本書中是因為作者楊曦光本人就充滿着矛盾。他出身於高幹家庭,從小受過良好的教育,周圍的朋友親戚在文革中全是保守派,因此他對共產黨保守派非常瞭解,特別對那些聯動精英有深切的同情,但同時他又是個極端的造反派。他坐牢時與國民黨精英人物,造反派,保守派精英人物,受蘇式教育的精英人物和受美式教育的精英人物以及一般下層人物都有很好的關係。這就是此書複雜而多樣化的原因。
此書中每章是關於中國的古拉格群島中一個或兩個犯人的故事,他們中有地下反對黨的領袖,有從事當局不容許的自由經濟活動的企業家,有扒手、強盜,有各式各樣的不同政見者,被迫害的教徒和作家,以及國民黨時代的高官貴人。
這裏並沒有很多楊曦光本人的故事,但從楊曦光的眼睛,讀者會看到中國的古拉格群島上的形形色色的精靈是如何重新鑄造了楊曦光的靈魂。由於楊曦光獨特的政治理解能力和他的敏感,通過他的眼睛,讀者將接觸到當時中國政治犯一些獨特而深刻的方面。
新疆:被中共支配的七十年 [图书] Goodreads 谷歌图书
新疆ウイグル自治区-中国共産党支配の70年
作者: Jun Kumakura 熊倉潤 译者: 鍾寧 八旗文化 2023 - 2 其它标题: 新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1955年成立之初,中共表示將「解放少數民族」。然而,如今的中共轉而採取嚴厲的統治,將許多人安置在「職業技能教育和培訓中心」,因而備受國際社會譴責。問題是,中共為何如此?是什麼樣的治理過程,導致了對當地的維吾爾人與穆斯林的拘禁?

最初,中共以自治的名義大規模培養少數民族幹部,藉由在群體內創造既得利益者,防止其團結造反。就此而言,中共可說是藉由分裂少數民族來維持其統治。不過從「解放」以降,拒絕歸順中共的群體持續抗爭,近幾十年來,新疆境內外也發生了多次抗議和暴亂。對於這些不滿,中共認為源於地區經濟發展的停滯,若推動發展,不滿將逐步得到解決。

但實際上,發展政策擴大了貧富差距,也導致民族間關係的惡化──尤其,2013年的天安門汽車襲擊事件和隔年的昆明火車站恐怖襲擊事件,都讓官方認定:為了不讓貧困的少數民族成為「極端主義分子」,就必須加強監控並執行「反恐」政策。於是,中共在新疆建立大型的培訓中心,試圖一舉完成扶貧、也根除恐怖主義,讓少數民族獲得「重生」……

本書爬梳中共在新疆的統治歷程,可謂是新疆從「解放」至今在中共治下的一部通史;在梳理歷史脈絡時,也側重新疆當地的民族幹部地位如何衰退、以及來自內地的漢人幹部的權力上升的過程。更能使讀者明白,自新疆「解放」至今的七十年間,中國共產黨曾經自詡為少數民族的「解放者」,如今卻成為拘禁並改造少數民族的政治力量。

此外,作者也表明,國際間以「種族滅絕」來譴責中共暴行的說法仍有待商榷,實際上維吾爾人的處境比較類似「文化的種族滅絕」,正是因為中共企圖以「再教育」的方式改造維吾爾人「重生」為漢人之故。讀者也能從中得知新疆問題正與蒙古、西藏、香港、臺灣一脈相連,是中國「民族主義」本質作祟、強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結果。
创建日期: 2025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