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特《农民的道义经济学》引用

Escape_D

Escape_D @Escape_D

22 本书  

斯科特《农民的道义经济学》部分引用 1.译本脚注为中文,且部分著作、作者的译名与已有之中文译名不符,不易读者核查外文原作与中文译作,故设置此书单。 2.限于笔者的知识范围,仅收录涉及中国与方法论视角的著作,具体的东南亚研究作品不作收录。 3.后续会继续补充与“道义经济”有关的著作。

中国的土地和劳动 [图书] 豆瓣
Land and Labor in China 所属 作品: 中国的土地和劳动
作者: [英]理查德·R.托尼 译者: 安佳 商务印书馆 2014 - 11
本书是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理查德·托尼在1930年代撰写的一部关于中国经济状况的著作。因为当时中国主要还是一个农业国家,所以该书的侧重点主要是农业问题,包括农民生活状况、农村人口、耕作方式、农业信贷、旱涝灾害等;但同时,托尼也以发展的眼光考察了其时工业的初步发展情况,以及影响经济的各种关键要素,如交通、科学研究与应用、教育、人口流动、经济政策,等等。
作为一个关注中国的学者,托尼在这部著作中,以冷静、中肯的态度分析了当时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肯定了中国自身的优势以及中国在经济发展中取得的进步,也在很多方面非常有针对性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在统计资料有限的情况下,托尼还利用了比较详实的数据来支持他的论点。本书对于研究20世纪30年代及以前的中国农业、农村问题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Escape_D: Richard Henry Tawney(R.H.Tawney),Land and Labour in China(理查德·托尼,1932;波士顿,1966;《中国的土地和劳动》,商务,2014)
Peasant War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Eric R. Wolf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1999 - 9
"Peasant War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provides a good short course in the major popular revolutions of our century--in Russia, Mexico, China, Algeria, Cuba, and Viet Nam--no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ments or parties or leaders, bu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easant peoples whose lives and ways of living were destroyed by the depredations of the imperial powers, including American imperial power."-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Eric Wolf's study of the six great peasant-based revolutions of the century demonstrates a mastery of his field and the methods required to negotiate it that evokes respect and admiration. In six crisp essays, and a brilliant conclusion, he extend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peasant reactions to social change appreciably by his skill in isolating and analyzing those factors, which, by a magnification of the anthropologist's techniques, can be shown to be crucial in linking local grievances and protest to larger movements of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An intellectual tour de force."--Comparative Politics
Escape_D: Eric Robert Wolf ,Peasant War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New York:Harper & Row,1969(埃里克·沃尔夫,美国人类学家,1923-1999,《二十世纪农民战争》《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
专制与民主的社会起源 [图书] 豆瓣
Social Origins of Dictatorship and Democracy 所属 作品: 专制与民主的社会起源
8.8 (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巴林顿·摩尔 译者: 王茁 / 顾洁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的作者是美国当代知名社会学和历史学专家巴林顿·摩尔,此书是一部视野宽广的史学论著。本书是对西方正统现代化理论的一个重大挑战,抨击资本主义和西方民主是进入现代工业社会的惟一道路和最终归宿的西方传统观点,并在揭示大量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指出,西方民主只是特定历史环境中结出的果实,而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道路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形态是形形式式的。此书1966年问世后,即在欧美文化思想界引起普遍反响,标志着当时美国社会思潮的重大转折,此书一经出版,即成为西方学术经典,被誉为"对人类社会和历史所进行的重大探索",作者也因此荣膺伍德罗·威尔逊奖和麦基弗奖。
Escape_D: Barrington Moore Jr. ,Social Origins of Dictatorship and Democracy Lord and Peasant in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Boston:Beacon Press, 1966(小巴林顿·摩尔,美国政治社会学家,1913-2005;专制与民主的社会起源,上海译文,2012)
大转型 [图书] 豆瓣
所属 作品: 大转型
8.0 (5 个评分) 作者: [英] 卡尔·波兰尼 译者: 冯钢 / 刘阳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20 - 1
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人类在历史发展中常常要面临来自人或自然的一系列重大挑战,在这些重大挑战交汇的关节点上,人类社会存在多种可能的走向。”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引发了众多思想家的思考,他们试图探寻这场全人类危机的深层根源,并努力寻找逃离困境、走向光明的道路。
卡尔·波兰尼就是这众多思想家之一,凝聚其深刻洞见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于1944年在美国首次出版,随即被誉为20世纪该领域最重要、最具创造性的作品,并经受时间考验,成为“20世纪的经典之作”,启发了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的学术议程。
《大转型》一书描述了欧洲文明从前工业世界到工业化时代的大转型,揭示了伴随这个过程所发生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社会政策、经济政策、国内与国际政治经济上的大转变。波兰尼不仅精当指出了自我调适的自由市场的内在缺陷,还准确预言了这种“市场经济”对人、自然、生产组织的严重破坏及其悲剧性的社会后果和国家干预的必要性,对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仍极具启发与参考。
Escape_D: Karl Paul Polanyi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ime,1944(卡尔·波兰尼,奥匈经济社会学家,1886-1964;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浙江人民,2007/当代世界,2020;巨变: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社科文献,2013/2017)
资本论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Das Kapital 所属 作品: 资本论(第一卷)
作者: 马克思 译者: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人民出版社 2018 - 5
2018年5月5日,是卡尔·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革命导师,推动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其重要文献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央编译局和人民出版社共同推出《资本论》纪念版(普及版),把马克思的这部不朽名著奉献给广大读者。今天,《资本论》依然是矗立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以其恢弘的气势、缜密的逻辑、科学的论断,照耀着当前时代前进的道路。
《资本论》是马克思毕生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果的集大成,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马克思在这部著作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和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根据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论证了资本主义为共产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这部著作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论》还包含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内容,以及有关政治、法律、历史、教育、道德、宗教、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生态环境问题的精辟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此次《资本论》纪念版(普及版)按中央编译局编译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6、7卷排印。
共有的习惯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Customs in common 所属 作品: 共有的习惯
8.6 (7 个评分) 作者: [英]E. P. 汤普森 译者: 沈汉 / 王加丰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 - 1
战后英语世界广受瞩目的马克思主义者,史学巨擘,新左派重要奠基人,与霍布斯鲍姆齐名的思想家
重构社会与文化的里程碑研究,从《共有的习惯》到共同的意识,孕育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汤普森在我眼里是独特的历史学家,他不仅拥有智慧、才华、学识和写作天赋,还能创造出令人望尘莫及的杰出著作。凡是读过他的人都不会忘记。——E. J. 霍布斯鲍姆
粮食骚乱中的民众为何守纪节制,很少趁火打劫?卖妻交易中的女方为何轻松得意,甚至非常开心?喧闹游行中的队列为何只是象征性羞辱,却无实质性伤害?光怪陆离的民众行为到底如何解读?
18世纪的英国,父权衰落,法度废弛,社会急剧转型。失去保护的平民诉诸传统与习惯,捍卫自身权利。他们抵制圈地运动,反对自由市场,逃避资本主义,在与统治者的互惠博弈中,发展出独特的平民文化,成为英国工人阶级形成的先声。
《共有的习惯》对18、19世纪英国社会的乡规民俗进行了再考察,对于当年贵族与平民的关系、乡间的风俗,如“买卖妻子”“喧闹游行”等作了深入的描绘。作者独特的“道德经济学”的观点有助于我们破除理性经济人的迷思,探索人性的多种可能。
Escape_D: Edward Palmer Thompson Customs in common(E.P.汤普森 英国历史学家,history from below自下而上的历史,1924-1993; 共有的习惯:18世纪英国的平民文化 上海人民 2020 第四章18 世纪英国民众的道德经济学 )
The Police and the People [图书] 豆瓣
作者: Richard Charles Cobb Oxford Univ Pr 1970 - 4
Escape_D: Richard Charles Cobb(R. C. Cobb),The Police and the People: French Popular Protest, 1789–1820,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0(科布,1917-1996;英国历史学家,法国大革命,自下而上的历史,《警察与人民》)
Agricultural Involution [图书] 豆瓣
作者: Clifford Geertz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9
'A remarkably interesting account of Indonesian agricultural history, primarily covering the period of Dutch control, from 1619 to 1942. Drawing on ecology, sociology, and economics, Geertz...provides an insightful and persuasive analysis' - "The Annals". 'If colonial geography ever succeeds in establishing itself as a discrete and integral focus of inquiry, it may well date its majority to the publication of "Agricultural Involution"' - "Geographical Record". 'A brilliant and superbly written study...an incisive, even frightening description of the most crucial dilemma in contemporary Indonesia' - "Agricultural History". 'A valuable and important study...in which source materials from history, economics, soil science, geography and other fields are brilliantly marshalled and interrelated. But besides being an exemplary study in the interaction of history, physical environment and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his book represents a watershed between narrowly conceived ethnographies and the flood of verbose and ill digested post-war 'technology-and-social-change' monographs that are wont to aim high and hit wide...A model of comparative analytical writing' - "Man".
Escape_D: Clifford James Geertz,Agricultural Involution: The Processe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1963(格尔茨,1926-2006,《农业内卷》)
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上下册) [图书] 豆瓣
The Making of the English Working Class 所属 作品: 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上下册)
9.1 (7 个评分) 作者: (英) E.P.汤普森 (Thompson,E.P.) 译者: 钱乘旦 译林出版社 2013 - 3
“工人阶级并不像太阳那样在预定的时间升起,它出现在自己的形成中。”本书为历史学领域经典之作,采用马克思主义视角,选取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人为考察对象,阐述了汤普森关于工人阶级及其形成过程的理论,书中详尽地考察了工人阶级经历的政治、文化、生产、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从这个阶级的成长全貌中回顾了英国工人阶级如何作为“外力的产物”和“自身的发明”,创造出属于他们的政治意识的过程。作为一本划时代的著作,汤普森的工人阶级历史观见解独到,挑战了许多正统观点。
Eric Hobsbawm [图书] 豆瓣
所属 作品: 历史中的人生
作者: Richard J. Evans Little, Brown 2019 - 2
Eric Hobsbawm's works have had a nearly incalculable effect across generations of readers and students, influencing more than the practice of history but also the perception of it. Born in Alexandria, Egypt, of second-generation British parents, Hobsbawm was orphaned at age fourteen in 1931. Living with an uncle in Berlin, he experienced the full force of world economic depression, and in the charged reaction to it in Germany was forced to choose between Nazism and Communism, which was no choice at all. Hobsbawm's lifelong allegiance to Communism inspired his pioneering work in social history, particularly the trilogy for which he is most famous--The Age of Revolution, The Age of Capital, and The Age of Empire--covering what he termed "the long nineteenth century" in Europe. Selling in the millions of copies, these held sway among generations of readers, some of whom went on to have prominent careers in politics and business.
In this comprehensive biography of Hobsbawm, acclaimed historian Richard Evans (author of The Third Reich Trilogy, among other works) offers both a living portrait and vital insight into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intellectual figur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Using exclusive and unrestricted access to the unpublished material, Evans places Hobsbawm's writings within their historical and political context. Hobsbawm's Marxism made him a controversial figure but also, uniquely and universally, someone who commanded respect even among those who did not share-or who even outright rejected-his political beliefs. Eric Hobsbawm: A Life in History gives us one of the 20th century's most colorful and intellectually compelling figures. It is an intellectual life of the century itself.
Escape_D: 《斯温上尉》1968
霍布斯鲍姆 1917-2012
现代世界体系(全四卷) [图书] Goodreads
所属 作品: 现代世界体系(四卷本)
作者: [美]伊曼纽尔·莫里斯·沃勒斯坦(Immanual Wallerstein) / 庞卓恒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 - 8
《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覆盖延长的16世纪,讲述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以及它的一些基本经济和政治制度创立的历史。在新增的2011年版序言中,沃勒斯坦梳理了《现代世界体系》的写作背景,并对“世界体系”理论迄今遭遇的主要学术批判做了系统的回应。
《现代世界体系》第二卷是整套书中至关重要的一卷,它反驳了把17世纪“危机”视为欧洲的“重新封建化”的观点,论证了对作为一种历史体系的资本主义的一种观点和界定的合理性。另外,本卷还提出另一个新的重要论题,即霸权问题。认为在现代世界体系的运转中,霸权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机制。霸权机制使现代世界体系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世界经济。
《现代世界体系》第三卷介绍了18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上半期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分别论述了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及其引发的第三轮中心国家争霸、南北美洲的独立运动和印度次大陆、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西部非洲这几个被并入世界经济的重要地区的边缘化和半边缘化。
《现代世界体系》第四卷覆盖从1789年~1914年这段时期,专门用于探讨一种适用于现代世界体系的地缘文化的形成,沃勒斯坦认为该地缘文化大体是以他所称的温和的自由主义为中心塑造的、并由它所支配。在本卷书中沃勒斯坦宏大的历史视野和社会科学理论的概括能力继续得以展现,延续以往叙事的风格,沃勒斯坦对自由主义中间路线是如何在全世界成为占据支配地位的政治意识形态做了重要的说明。第四卷提出了“全球地缘文化”的概念,深化了对世界体系的政治、文化和经济诸方面之间关系的理解。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 [图书] 豆瓣
所属 作品: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
作者: [美] 彼得·M.布劳 译者: 李国武 商务印书馆 2012 - 5
彼得·布劳(1918—2002),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社会交换论的代表人物。在本书中,彼得·布劳思考的基本问题是:社会生活是如何被组织成由人类交往构成的日益复杂的结构。作者通过对社会交往微观结构的分析,论述社会交往如何导致复杂的社会结构的形成。社会交往的一个突出属性是社会交换,本书从制度层面论述了社会交换的过程和原理,试图用交换理论连接社会学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本书已成为当代交换理论的一部重要文献,也是社会学的基本文献。
Escape_D: Peter Michael Blau,1918-2002,Exchange and Power in Social Life (1964)
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 [图书] 豆瓣
所属 作品: 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
9.2 (5 个评分) 作者: [法] 涂尔干 译者: 渠敬东 商务印书馆 2015
本书是涂尔干晚期代表作,内容涉及社会学、法学和政治学,对现代政制的建构颇多启发。作者系统考察了职业伦理的社会起源从而揭示了职业伦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所起的奠基性作用。同时,还从国家和个人关系的角度探讨了政治形式与公共道德的特殊关系。最后,追溯了财产权和契约权的历史演变,进而批驳了天赋人权的观点。作者主张以社会事实作为社会研究的对象,因此本书不仅仅局限于纯粹伦理理论的探讨,而是结合法学、政治学、人类学实践,从而反映了其深厚的历史社会学视角。
Escape_D: David Émile Durkheim(1858-1917)
礼物 [图书] 豆瓣
所属 作品: 礼物
10.0 (5 个评分) 作者: [法]马塞尔·莫斯 译者: 汲喆 商务印书馆 2019 - 2
本书既很容易读,又很难读。同样,这一点,可能也就解释了这本书名满天下、但事实上又很少有人读懂的奇特命运。很容易读,是因为莫斯对具体事实情有独钟,而对抽象视若仇雠,其表述总是十分简单透彻,无半点斧凿之痕。要说很难读,那当然是因为本书涉及到极其多样的社会实践和异常丰富的民族志材料,读起来未免有点让人伤脑筋。人类社会原本没有市场、买卖、互赠或易物贸易,那么,到底有什么呢?有的就是礼物。
中国绅士 [图书] 豆瓣
所属 作品: 中国绅士
作者: 费孝通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 1
《中国绅士》是费孝通先生的英文著作China’s Gentry的中文译本。《中国绅士》于1953年在美国出版,以后又不断再版,在国外被当作教科书广为流传,费正清等著名学者曾多次引用《中国绅士》内容。《中国绅士》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知识分子问题和传统中国的绅士,二是乡村、城镇和都市。
Escape_D: Hsiao-tunChina’s Gentry,1953
China's Gentry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所属 作品: 中国绅士
作者: Hsiao-tung Fei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 9
These seven essays on 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society are based on articles contributed by Fei to Chinese newspapers in 1947 and 1948. Six case histories from a study of the gentry by Yung-teh Chow are appended.

"The chief interest and charm of this book lie in the fact that it is not directed to the Western reader; these were studies written in Chinese, by an erudite Chinese, for a Chinese public. . . . Mrs. Redfield is to be complimented for her own careful research in preparing this translation for a non-Chinese public."—Robert F. Spencer,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习俗 [图书] 豆瓣
Crime and custom in savage society 所属 作品: 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习俗
作者: 马林诺夫斯基 译者: 原江 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2007 - 5
《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习俗(修订译本)》形成时的情形同样地对其现在的形式有所影响,最初的资料准备和结论的得出是应皇家大不列颠学会之邀而产生的。此前已有一篇题为《一个原始社区中法律和秩序的力量》的论文在1925年2月13日星期五晚上宣读过。像往常一样,我发现自己掌握着更为丰富的资料而基于此得出的结论框架是无法囊括在一个小时的演讲中的,其中的一XI内容很荣幸地被《自然》(Nature)杂志刊载了(见1926年2月6日的增刊和1925年8月15日的文章),现在这本小册子已将它们全部收录无遗。
在《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习俗(修订译本)》的准备过程中,我得到正在伦敦经济学院民族学系从事研究工作的雷蒙•弗思(RaymondFirth)先生的有力支持,在他的帮助下我争取到了劳拉•斯佩尔曼•洛克菲勒纪念基金(LauraSpelmanRockefellerMemorial)的资助。该基金的董事会近来对人类学的进展表现出了特别的关注,并将其作为该基金会对社会科学发展兴趣的一个方面。对正在迅速消亡的原始种族的研究是目前正在不遗余力地摧毁着原始生活的文明世界的职责之一。可悲的是,这一职责一直被忽视了。这一课题不仅具有很高的科学和文化的重要性,而且确实具有可观的实用价值,因为它能帮助白种人在尽量减少危害结果的前提下去统治、开发和“改进”土著居民。
Escape_D: Bronisław Kasper Malinowski(1884-1942),Crime and custom in savage society,1926
封建社会(上、下卷)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所属 作品: 封建社会(上、下卷)
9.7 (12 个评分) 作者: [法] 马克·布洛赫 译者: 张绪山 / 李增洪 商务印书馆 2004 - 10
《封建社会(套装上下册)》是研究封建社会的一部综合性巨著,它包括了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心态等诸多结构。他明确地认为封建主义是一种社会类型(a type of society),并把它和日本的封建社会相比较,所以说他研究的是封建社会形态也是可以的(当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那种社会形态学说)。书中大量论述的是西欧的封建君臣关系、封土制、封建贵族等级等政治内容。
创建日期: 2024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