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读书计划 很需要 谢谢!

244号话务员

244号话务员 @noliforas

80 本书  

基督教思想史 [图书] 豆瓣
A history of Christian thought
作者: 胡斯都·L.冈察雷斯 译者: 陈泽民 / 孙汉书 译林出版社 2010 - 10
这部三卷本的著作是介绍两千年来基督教思想发展的专著,出版后不断再版,极为畅销,被美国和其他英语国家的多所大学及神学院广为采用,作为教授基督教思想史的教科书或进行该学科研究的主要参考书。该书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基督教思想历史和入门的基础知识与有关的历史背景,它既适合一般读者,作为了解基督教思想发展的普及读物,也可以作为一些大学宗教系基督教专业的师生的扩展课外读物。此外,这部书在以时间顺序叙述的同时,突出了一些重要的人物与思想流派,因而既适合于按时序来阅读,也可以按人物或思想流派来分类查阅。本书条理清楚,观点中允,内容充实,思路开阔,行文流畅,颇具可读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读物。
迈向女性主义的国家理论 [图书] 豆瓣
Toward a Feminist Theory of the State
9.2 (5 个评分) 作者: 凯瑟琳.A.麦金农 (catharine A.Mackinnon) 译者: 曲广娣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 - 10
这本书分析了社会权力如何塑造认知方式,以及认知方式又是如何形塑社会权力中男女的不平等。在广泛的意义上,本书探讨了在智识和政治的关系问题上社会性别(gender)差异所具有的重要性。换句话说,它是在认识论的层次上探讨性别政治问题。
本书的论述以阐释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在两性不平等问题上各自的主张开始,然后,通过以女性地位为中心的性别批判,在认识论的层次上重构女性主义,进而,通过经由法律确认的、更为详细规定的女性的社会建构和待遇,来探讨制度化的国家权力,从而得出结论。
马克思主义是本书的理论出发点,因为马克思主义这种当代的理论传统,尽管有其局限性,但却敢于正视有组织的社会统治,对此加以动态的而非静态的分析,确认系统形成社会规则的社会力量,并寻求既在历史之内又依据历史去解释人类的自由。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是真实存在的。它既批判了认为社会不公正是必然的和延续性的观点,又为变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供了理论支持。
简论罪与信的涵义 [图书] 豆瓣
A Brief Inquiry into the Meaning of Sin and Faith
作者: [美]罗尔斯 译者: 左稀 / 仇彦斌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2 - 8
《公共思想译丛:简论罪与信的涵义(兼我的宗教观)》的作者是罗尔斯。
《公共思想译丛:简论罪与信的涵义(兼我的宗教观)》中收集了作者两篇自己撰写的文字:主要的一篇是他1942年在普林斯顿大学本科毕业时写的毕业论文《简论罪与信的涵义》;还有一篇是他去世之后人们在他电脑中发现的一篇创建于1997年的文章:《我的宗教观》。前一篇文章是尘封多年之后,前几年才发现并受到重视的,后一篇文章则不仅罗尔斯生前没有发表,甚至他的亲友也不很清楚此文。
《進出中組部》 [图书] 谷歌图书
作者: 閻淮 / 明鏡出版社 明鏡出版社 2017 - 12
作者係中共革命後代,坦誠實錄自己的人生經歷。雖然他在權力體制內順風順水,卻忠於內心標尺,選擇了一條另類道路。
作者的人生分為國內和海外兩段,本書也就分為上下兩部。上部回憶他身為“紅二代”,頻受共產黨恩澤。八十年代,躋身權力樞紐的中共中央組織部,參與建立第三梯隊,曾考察過當今中國政壇上包括習近平、張德江、李長春、吳儀、陳元等在內的眾多重量級大員。
然而,現場目睹“六四”血腥之夜,激勵作者與黨國體制徹底決裂。下部敘述他在海外,以普世價值觀和世界大視野,觀察中國變革,探索民族未來。
前後兩段人生,跌宕起伏;體制內外經歷,涇渭分明。更引人注目的是,作者與中共三代領袖陳雲、江澤民、胡錦濤等,與海外政要李光耀、吳慶瑞、馬英九等,與流亡人士許家屯、萬潤南、陳一諮等,與更多學界名流,都有近距接觸,留下真切記錄。
作者當年頂頭上司、前中組部常務副部長李銳爲本書作序說:作者“在波瀾壯闊的時代風雲中往往處於漩渦的中心,讀者能從中看到七十年來社會的變遷和他的跌宕人生”。作者的清華學兄、著名記者和學者楊繼繩為之代撰前言說:本書“信息量大,有很多‘乾貨’”,作者“不雕琢,不粉飾,從而增強了這些‘乾貨’的可信度”。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图书] 豆瓣
6.9 (7 个评分) 作者: 王亚南 商务印书馆 2010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是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系统地剖析传统官僚政治的著作。作者从分析中国社会经济形态入手,结合秦汉至民国的历史找出官僚政治的产生、形态和特征,及其与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关联;并从与西方官僚制度的对比中,揭示出官僚政治发展和转化的一般规律,颇多卓越创见,至今仍具现实意义。
耶路撒冷的艾希曼 [图书] 豆瓣
Eichmann in Jerusalem:Dilemma of Modern Ethics
作者: [德国] 汉娜·阿伦特 译者: 孙传钊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1 - 1
汉娜·阿伦特的《耶路撒冷的艾希曼——关于邪恶之强制性报告》一书出版后,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本书就以此著及相关讨论为窥镜,希望作现代伦理中一些关乎基准(这些基准是人类良知得以生长的土壤)的思考。
爱的艺术 [图书] 豆瓣
8.5 (24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艾·弗洛姆 译者: 李健鸣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4
《爱的艺术》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艾里希-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自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32种文字,在全世界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
在这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弗洛姆进而提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在这里,爱不仅仅是狭隘的男女爱情,也并非通过磨练增进技巧即可获得。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
此版特别收录弗洛姆学术助手纪念文章《弗洛姆生命中的爱》。
马克思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 [图书] 豆瓣
KARL MAX AND THE TRADITION OF WESTERN POLITICAL THOUGHT
作者: [德国] 汉娜·阿伦特 译者: 孙传钊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8 - 9
本书根据美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汉娜·阿伦特手稿——1953年普林斯顿大学讲座karl Marx and the Tradition of Western Political Thought翻译。
20世纪40年代末,阿伦特调整了《极权主义的起源》的写人各市地划,注意到与纳粹种族主义相比,马克思思想中含有的西欧政治传统的要素,开始转向对马克思想的关注。阿伦特比较集中地思考马克思想的劳动观,始于1953年春,系统表述于《人的条件》中。本书手稿里的观点、内容也正反映了她在那个时期思想体系形成的要点。这些手稿与后人整理出版的书信、文本,对于全面、准确阐释阿伦特政治思想,了解其思想发展轨迹,是非常重要的一手材料。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8.6 (11 个评分) 作者: 景跃进 / 陈明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 1
由景跃进、陈明明和肖滨三位教授联合主编的《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一书,致力于从经验层面系统分析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组织结构、基本特征、运行机制及历史发展。本书从理解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关键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体制及中国共产党本身入手,进而在横向维度上分别阐述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作为统一战线重要内容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中央人民政府、作为“刀把子”的政法系统、作为“笔杆子”的宣传系统,以及作为“枪杆子”的军事系统,在纵向维度上分析中央与地方关系、地方政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基层治理四个方面的问题,最后,还探讨了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及国家与公民关系的变迁和发展。
本书是一部由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及中共中央编译局的13位学者组成的作者团队精心打造的精品力作。全书具有两个方面的鲜明特色:第一,将中国共产党作为理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钥匙,将“党政体制”作为理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关键词,并且认为,应当处理好宪法与党章、法律与党规、国家机构与党的组织、正式制度与政治惯例之间的互补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政府与政治;第二,强调历史脉络对于理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重要性,并主张应以内在发展和演化的眼光来看待中国政府与政治。
道德的重量 [图书] 豆瓣
8.6 (17 个评分) 作者: [美] 阿瑟·克莱曼 译者: 方筱丽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1
一位越战英雄,在离开战场三十年后,家庭圆满、事业有成,却为何自责悔恨、郁郁而终?
一位在非洲从事人道救援的年轻女性,在经历战乱、腐败、贫穷和疾病的威胁后,为何仍能鼓足勇气,继续艰难的奉献工作?
一位在文革时期被好友出卖、受尽磨难的医生,当有机会复仇时,为何会选择将手中的刀剑轻轻放下?
美国知名人类学家和精神病医师阿瑟•克莱曼,费时数年对这些“苦难经验”细致观察和体验,并以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危机和无常,并超越地方性价值观所带来的的限制,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家父长制と资本制 ― マルクス主义フェミニズムの地平
9.1 (210 个评分) 作者: [日] 上野千鹤子 译者: 邹韵 / 薛梅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0 - 3
什么是父权制?当代女性又是如何遭到父权制压迫和剥削的?女性解放道路在何方?
本书是作者历经十年完成的重要作品,是其在第二波女性主义接近尾声,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酷儿理论兴起之初,对女权主义各个派别,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再次思考。近代社会在“资本主义”支配的“市场”和“父权制”支配的“家庭形态双重控制下,以无偿的女性劳务等为中心,形成了女性地位低下的历史根源。 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刻批判,并就如何改善女性的社会地位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本书尽管论述的是日本女性的地位问题,但其观点在相当大程度上适用于当下中国的国情。因而对于任何思考女性地位与男女平等问题的人都有着莫大的启发。
佛教征服中国 [图书] 豆瓣
The Buddhist Conquest of China: The Spread and Adaptation of Buddhism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7.7 (7 个评分) 作者: [荷] 许理和 译者: 李四龙 / 裴勇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7 - 3
佛教传入中国,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孕育出独特的中国佛教,这至少经历了三四百年。东晋庐山慧远以前的中国早期佛教,就是一部中国人如何回应佛教这种外来文化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外僧人如何同化两种不同文化的历史。作者以翔实的史料、独特的视角重现了这段激荡人心的历史画卷,叙述了公元4世纪、5世纪初中国南部和中部地区佛教的特点,剖析了佛教在当时中国传播的社会背景,尤其是当时的夷夏关系、政教关系和佛道关系,并以丰富的资料反映了当年中外僧人的弘法生涯。读者借此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佛教不断本土化的壮阔历程。
房间里的大象 [图书] 豆瓣
The Elephant in the Room
7.5 (28 个评分) 作者: [美] 伊维塔·泽鲁巴维尔 译者: 胡 缠 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 2011 - 6
什么也没做,什么也没说,你,真的确定自己是个好人吗?
恶人的劣言坏行固然可憎,好人视若无睹的沉默更可怕。世上许多不幸,源自没有说出口的事。我们虽然自认只是不赞一辞的旁观者,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沉默的共谋者……
当我们眼见真理却不发一语,就是我们开始死去的时候。
日常生活社会学领域中,本书是关于集体沉默的第一本完整研究著作。
本书从英语谚语“房间里的大象”入手,从社会学角度剖析人们私密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对于某些显而易见的事实,集体保持沉默的社会现象,作者将之称为合谋性沉默。作者阐述了合谋性沉默的成因、组成形式、参与者的动机和表现,以及这种沉默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并探讨了打破沉默的可能和方式。
关于他人的痛苦 [图书] 豆瓣
8.2 (4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苏珊·桑塔格 译者: 黄灿然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6
《关于他人的痛苦》是苏珊·桑塔格继《论摄影》之后又一本关于摄影的专著,也是她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这本书聚焦于战争摄影,探讨影像反映出的人的痛苦与观者之间的关系。惨不忍睹的影像尽管能唤起观者的悲悯之心,但人们的无能为力感更让这些在生活中无孔不入,又格格不入的影像显得多余而荒诞。若不经思考而直接相信影像之内容,我们的道德判断力只会愈来愈弱。桑塔格以纯文字书写影像,为观者提供思考空间以正视“他人的痛苦”。
合作的进化 [图书] 豆瓣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9.2 (15 个评分) 作者: 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 译者: 吴坚忠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 8
《合作的进化》(修订版)是行为领域的经典之作,主题是合作的产生和进化。作者以组织的两轮“重复囚徒困境”竞赛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在两轮竞赛中胜出的都是最简单的策略“一报还一报”。这一策略简洁明晰,具有善良性、宽容性、可激怒性和策略性,其出色的竞赛表现为我们了解个人、组织和国家间合作产生和进化提供了积极的前景。
红色资本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Red Capitalism: The Fragile Financial Foundation of China's Extraordinary Rise
9.0 (13 个评分) 作者: 卡尔•沃尔特 CARL E. WALTER / 弗雷泽•豪伊 FRASER J. HOWIE 译者: 祝捷 / 劉駿 东方出版中心 2013 - 8
揭示中国非凡崛起与金融改革的真相!
阅读这本书,可以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金融改革2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有一个全新的了解。作者通过对中国的银行及货币政策,股票及债券市场如何一步一步发展、壮大的历史总结,包括对中国金融高层决策的一些重要背景及金融交易内幕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很多独特而深刻的洞见。
華夷風起:華語語系文學三論 [图书] 豆瓣
作者: [美国] 王德威 國立中山大學出版社 2015 - 7
本書收錄三篇文章,代表近年作者對華語語系文學的思考。 〈文學地理與國族想像〉介紹這一學科興起的來龍去脈,和作者個人的方法學建議。〈根的政治,勢的詩學〉對傳統、殖民研究所強調的「根」 (root) 與「徑」 (route) 的公式,提出質疑; 強調文學以其想象力以及對話能量,讓我們思考以「勢」——內蘊的氣勢,外緣的局勢——未出發的詩學政治。〈華夷風起〉則延伸以上話題,並以馬華文學作為論證的坐標。
创建日期: 2023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