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筹莫展

奇虾特有沉思状

奇虾特有沉思状 @YggDrAsill

11 本书  

非要填吗总之这是2025年希望实现的书影游清单,至于实际完成情况,哈哈

运气的诱饵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Addiction by Design: Machine Gambling in Las Vegas 所属 作品: Addiction by Design
8.6 (28 个评分) 作者: [美] 娜塔莎·道·舒尔 译者: 李奇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1 - 12
凭借近二十年的深入田野工作和人类学家的辛辣眼光,作者一层层地呈现了博彩行业、赌博者个体和现代社会基本理念的全景:
·赌博业为不断盈利并掌控消费者,精益求精地研究方方面面细节:机器算法、道路形制、室内灯光、屏幕角度、取款手段、会员追踪技术乃至急救措施……
·背负着生活压力、身心病痛、情感变故的赌博者,为何又如何一步步深陷赌博机营造的迷幻境地不可自拔,哪怕他们就是赌场雇员甚至赌博机设计师;
·一个个原子化现代个体在“全权为自己负责”的无尽重压下,面对购物、运动、聊天、刷剧、烟酒、药物、加班等万事万物时,都可能无力抵抗诱惑,而戒赌的方法和陷入赌瘾的途径,乃是同一条路……
完全自殺手冊 [图书] Goodreads
完全自殺マニュアル 所属 作品: Kanzen Jisatsu Manyuaru, The Complete Suicide Manual
8.5 (22 个评分) 作者: 鹤见济 译者: 丁申 台湾茉莉出版事业公司 1994 - 12
《完全自杀手册》(日文名称:《完全自殺マニュアル》)由鹤见济著,于1993年7月7日由太田出版出版。书中参照法医学著作讨论与分析自杀的各种方法,但以自杀方法编写的此书引起日本社会以至亚洲轰动并引发广泛讨论。由于讨论自杀方法已违背提倡延续生命的道德标准,1997年开始在日本一些都道府县列入有害图书名单并限制贩售,1994年12月1日台湾出版的中文版于台湾与香港亦因此旋即被禁,而鹤见济亦因此书而成名。

该书主要介绍药物、上吊、跳楼、割腕与自刎、撞车、瓦斯中毒(煤气中毒)、触电、投水(投河、投海)、气毙、自焚、冻死及其他自杀方法如饿死、被动物咬死或以其他物理形式致死方法。
书中详细说明各种方法的过程,以痛苦度、麻烦度、死状、牵连程度、冲击与致死度多种评价;书中介绍各种自杀方法的生理反应(包括自身感受),与各种方法之相关说明,如介绍各种市面能购得的药物致死之剂量、日本之各种自杀的“热门地方”等,每种方式均附实际案例;书末附有自杀者统计情况,包括以各种自杀方式、男女之间各种方法、自杀月份、世界主要地区自杀率等比较。
疫年紀事 [图书]
8.5 (36 个评分) 作者: 李厚辰 FearNation 2023 - 11
此书献给2022年春天一起困于上海的2500万人,和冬天在乌鲁木齐路和全中国街头高喊「自由」的人们
翦商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所属 作品: 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
8.2 (120 个评分) 作者: 李硕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 10
本书主要讲述华夏文明的萌生与转型。从距今四千年前夏朝(二里头文化)的出现,到三千年前商朝的灭亡、西周建立,时间跨度一千余年。
从新石器时代以来,华北地区形成了杀人献祭的原始宗教。第一王朝夏朝(二里头)也沿袭了这种人祭文化,并在随后的商朝登峰造极。周族僻处西部,本没有人祭传统,但他们曾投靠商朝,为商朝捕猎用于献祭的羌人。周文王因受到商纣王怀疑,被作为人牲拘禁在殷都,最后,文王的长子伯邑考被纣王献祭。文王学习了商人的易卦占算技术,发展出《易经》的卦、爻辞体系——记录周文王亲历和认知的诸多事件,最终目的是推算“翦商”的战略。
武王灭商后,曾模仿商人的人祭行为;武王死后,由周公辅政,彻底禁绝了人祭宗教,销毁了有关商代人祭的文献记录,并制造出一套没有人祭的理想化历史叙事,以及基于“德”的世俗政治与道德体系。
周公的这些举措,开创了新的华夏文明。五百年后,孔子编辑儒家“六经”,系统整理周公的理论成果。周公和孔子塑造了儒家学派,其影响一直持续到现代。
概而言之,本书借助考古材料和传世文献,梳理了上古人祭风俗产生、繁荣和消亡的全过程,以及人祭与华夏早期文明从伴生到分离的伟大转折,再现了古人(周人)为终结商朝和人祭风俗付出的巨大努力,使我们对华夏文明的起源有了全新的认知。
花衣魔笛手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ハーメルンの笛吹き男:伝説とその世界 所属 作品: 花衣魔笛手
8.6 (50 个评分) 作者: [日] 阿部谨也 译者: 夏川 一頁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8 其它标题: 花衣魔笛手:传说背后的欧洲中世纪
传说的出现,往往会掩饰一些不能宣之于口的真相,既然说不出口,唯一的表达方式,就是把传说变成故事,隐晦地流传下去。
※ 日本“西方社会史”研究第一人阿部谨也代表作品
※ 层层推理,步步逼近,揭示传说背后的残酷真相,呈现中世纪庶民的狂欢与哀愁
※以东方视角观西方社会,以理解之同情深入人类的共有经验,带来不同的智识体验
※ 好看好读,五十余幅图片直观感受遥远的中世纪
“花衣魔笛手”的故事在欧洲流传甚广,可谓家喻户晓。
故事发生在德国小镇哈默尔恩。据说这个地方鼠患严重,一天,一个衣着华丽的男子来到这里,说自己可以解决鼠患,村人许诺若解决后就酬以重金。男子便吹起笛子,这个城镇的老鼠都跟着,一个个走到海里淹死了。村人看到老鼠已经死了,就耍赖不给钱。男子无奈地走了。第二年,男子又来,在城外吹起笛子,城镇的小孩便都跟着出来,和他一起走到一座山洞,随后山洞消失,小孩和男子都消失了。
阿部谨也以这个神奇的传说为切入点,如侦探一般,追踪文献与史料,层层推理,步步逼近,揭示传说背后的残酷真相,呈现中世纪庶民的狂欢与哀愁。
不管1284年发生的这件事情究竟是什么,哈默尔恩庶民的悲伤与痛苦都跨越了时空,直抵我们的内心。当接近产生这种悲伤、痛苦的庶民生活时,我们就超越了单纯解密似的兴趣或好奇心,直接触摸到欧洲社会史的一角。 ——阿部谨也
马雁诗集 [图书] 豆瓣
8.9 (42 个评分) 作者: 马雁 新星出版社 2012 - 4
《马雁诗集》是诗人马雁短暂一生所创作的诗歌作品的精选集,诗集比较全面地展现出马雁诗歌写作的历程和成绩。文末所附她的诗论,精到,富于见识,具有重要的诗学参考与研究价值。马雁,穆斯林,诗人,散文作家。1979年2月生于成都,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著有诗集《迷人之食》、散文集《读书与跌宕自喜》,曾获珠江诗歌节青年诗人奖、刘丽安诗歌奖。
巴黎烧了吗? [图书] 豆瓣
Is Paris Burning? 所属 作品: 巴黎烧了吗?
8.6 (47 个评分) 作者: [美] 拉莱·科林斯 / [法] 多米尼克·拉皮埃尔 译者: 董乐山 译林出版社 2013 - 3
“巴黎烧了吗?”这是1944年8月25日,巴黎解放那天,阿道夫·希特勒在东普鲁士“狼穴”的地堡里,向他的总参谋长约德尔上将发出的责问。 本书生动而又详细地描绘了1944年8月解放巴黎的战斗全过程。
译者董乐山先生在“译序”中说:《巴黎烧了吗?》是新闻史上的一部杰作。两位作者拉莱·科林斯和多米尼克·拉皮埃尔分别是美国《新闻周刊》和法 国《巴黎竞赛》的记者。他们在作品的史实方面力求翔实,花了将近三年时间搜集材料;他们翻阅了美法德三方面的军事档案,采访了上至艾森豪威尔、戴高乐高级助手、肖尔铁茨,下至法、美、德军普通士兵和巴黎市民共达八百多人,采用了其中五百三十六人的亲身经历,因此能使这部作品做到事事有根据,人人有下落,句句有出处。另一方面他们又发挥了新闻记者的特长,能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令人觉得仿佛在读一本扣人心弦的惊险小说,放不下手来。作为报告文学(或者所谓纪实小说),它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典范的作品。
明亮的夜晚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所属 作品: 밝은 밤
8.8 (122 个评分) 作者: [韩]崔恩荣 译者: 叶蕾 台海出版社 2023 - 7
我有一个愿望,想写一写妈妈或祖母,很久以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女性的故事。
一部女性版的《活着》,四代女性的友谊、抗争、泪水与欢笑
韩国最大网络书店22万读者票选“2021年度之书”
第29届大山文学奖获奖作,天才作家崔恩荣首部长篇小说!
女人们不再是仅供同情、怜悯的角色,也不再是装饰男人壮丽生活的配角。
她们是自己,生如草芥,彼此搀扶,尽全身之力对抗荒诞的时代。
-------------------
和丈夫离婚后,三十一岁的我独自来到海边小城熙岭,却在那里邂逅多年未见的祖母。尴尬和沉默之后,孤独的心一点点靠近,我和祖母成为相互倾吐心声的朋友。在祖母家老屋的旧相册里,我发现一位和我长相非常相似的女子,依偎在少女时代的祖母身旁。
一个个鲜活的面孔逐渐从一张张黑白相片中,从一封封感人至深的书信中,从久远的回忆里,穿过女人生如飘萍、命如草芥的时代,走到我面前。
经过曾祖母、祖母和母亲,来到我身边的故事,
她们的人生在我的眼前重现。
现在的我能够触及她们吗?
正如过去无数的我组成了现在的我,
现在的我也能见到过去的无数个我吗?
植物考古学 [图书] 豆瓣
作者: 赵志军 科学出版社 2010 - 7
《植物考古学:理论、方法和实践》系统地介绍了植物考古学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学科发展史,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植物考古学的田野方法、实验室方法和分析方法,同时以研究实例展示了植物考古学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作为植物考古学教科书或教学参考书。书中汇集了一批重要的考古出土植物遗存资料,包括大量的测量统计数据和植物遗存照片,这些资料涉及的地域分布广泛、时代跨度悠久,具有很高的参考和收藏价值。
《植物考古学:理论、方法和实践》适合考古学、历史学、环境学、植物学、农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员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和阅读。
酒之爵与人之爵 [图书] 豆瓣
作者: 阎步克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3 - 6
这本论文集收有作者的8篇文章,主题相当集中,都紧密围绕着先秦礼书中的酒器等级礼制展开。
“酒器等级礼制”这个论题,此前几乎无人问津。而作者在此发现了一处富矿,经精细考辨,澄清了若干旧有疑难,开掘出了若干前所未知的史实。例如,梳理了“爵”之概念变迁,揭示“五爵”是一套“容量化器名”,并把典礼用爵的等级架构公诸于众了。
除了通过具体考证提供了文史新知,本研究也有理论意义。在传统时代,“爵”是最古老、最富连续性的一种品位,被用于赋予和维系的尊卑贵贱,同时“爵”又是饮酒器之名;而“尊”是古代最重要的身份地位用词,同时“尊”又是盛酒器之名。“爵”“尊”二字在殷商甲骨文中就存在了,同时殷商的青铜礼器中,酒器竟然占到了70%-80%。周代青铜器中食器比例虽然大增,但重大典礼如祭祀、飨宴、射侯等,献酒饮酒仍构成了核心礼数。而这一情况,被纪录于东周礼书之中了。不难推知,酒器在先秦等级礼制中必定占有特殊地位,竟使爵、尊这样的酒器之名,变成了人的等级地位用词。在凝聚了先秦礼乐精华、作为历代文化经典的礼书之中,可以看到各色人等、各个爵级,在不同礼典的不同环节使用着不同名称的酒器,而这就是本书的研究对象。酒爵(与酒尊)等级用于维系人之尊卑,所以,本论文集题名“酒之爵与人之爵”。
本书的主要研究创获与学术价值,大致有三。
一、推进了对“爵”这个器名概念的认识
什么是“爵”?一般读者认为,“爵”就是有流有尾有鋬有柱的三足青铜饮酒器。《仪礼》、《周礼》《礼记》的当代各种注译,以及各种经学辞典,众口一辞,都是这样解释“爵”的。然而考古学研究显示,三足青铜爵在西周初年之后就不再铸造了,在历史舞台上消失了,东周礼书中的“爵”不可能是青铜三足爵。那么东周礼书中的之“爵”是什么,就成了一个悬案了。本书利用战国宴乐图等资料,提出两点认识:
1.东周礼书中的爵,不是青铜器,而是漆木器。
2.东周礼书中的爵,不是三足爵,而是筒形杯。
进而又提出“爵名三迁,爵有四形”的论点,即:
1.青铜三足爵最早称“爵”;
2.随后有柄斗形器称“爵”;
3.东周时筒形杯称“爵”。筒形杯又有觚形、卮形及“锐下有足”之形之别;
4.雀鸟背负杯盏的“雀杯爵”,这种爵约是新莽改制时发明的。
这就构成了对称“爵”的器物的一个新鲜解释。
二、从“称谓原理”层面揭示了礼书“五爵”的真相
据东周礼书,行礼所用饮酒器有五:爵、觚、觯、角、散(斝)。五者合称“五爵”。宋代金石学者用这5个器名,为商周5种青铜酒器定名,其定名被近人所接受。这器形意义的5种青铜酒器名,为便利可称“五器”,并被用来解释东周礼书中的“五爵”。
但考古文物学者逐渐意识到,青铜爵、觚、觯、角、斝在西周中期后已不再铸造了,所以东周礼书中的“五爵”,就不可能是商西周“五器”。“五爵”是什么器物呢?考古文物学者一直没能提供答案。又宋代聂崇义《三礼图》中,“五爵”全是筒形杯,与宋代金石家提供的“五器”绝不相同,台湾郑宪仁指出这是两个没有交集的不同体系,但无力解释二者之异是怎么形成了。礼学家、经学家们,至今仍在用“五器”来解释“五爵”。
本书利用《韩诗外传》等文献资料、战国宴乐图等图像资料,则从“称谓原理”出发,提出了一个出人意表的全新解释:礼书“五爵”爵、觚、觯、角、散,其实是一套“容量化器名”,分别是一升、二升、三升、四升、五升饮酒器之称。即如:
一升的饮酒器便称之为“爵”,
二升的饮酒器便称之为“觚”,
三升的饮酒器便称之为“觯”,
四升的饮酒器便称之为“角”,
五升的饮酒器便称之为“散”。
这“五爵”器形无别,只是容量有异;“五爵”中既没有三足情况,也不是青铜器,“五爵”其实都是漆木觚形杯,是所谓“凡诸觞皆形同”(《三礼图》引旧说)。从“五器”到“五爵”转换过程,本书也提供了一个解释模式。由此作者提出:既然“五爵”爵、觚、觯、角、散其实都是觚形杯,则引用礼书“五爵”以证商周“五器”、或用商周“五器”解释礼书“五爵”的各种既往做法,全都是沙上建塔、空中楼阁,不妨放弃。
这套“容量化”饮酒器,遵循“以小为贵”原则,尊者长者使用小爵,卑者幼者使用大爵。在行礼献酒时,须一己身份,或根据对方身份,随时换用大小酒杯。酒爵大小与尊卑长幼浑然一体,无缝对接,水乳交融。这种根据身份地位随时换用大小酒杯的饮酒礼俗,从世界史范围看也是非常奇特、绝无仅有的。
三、对礼书中的酒器等级制进行了系统阐述
在“五爵”之外,作者又考察了两组饮酒器,一是废爵、足爵、繶爵等三爵;二是由玉爵、瑶爵、璧角、璧散等饰玉之爵。对“五爵”“三爵”“玉爵”的形制,对其在祭祀、宴饮时的用途,这三组酒爵在不同典礼上的不同用法,其与君臣秩爵的对应关系,作者进行系统解释,并形成了清晰的图表加以展示。这项工作,也是百年来学者从没有做过的。
作者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对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品位制、服饰等级制做过专题研究,出版《察举制度变迁史稿》《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从爵本位到官本位:秦汉官僚品位结构研究》《服周之冕:〈周礼〉六冕礼制的兴衰变异》《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等。这些研究的共同特点,是考订细腻,又富有理论眼光。作者一向强调,制度研究要注重揭示“技术原理”,即,要努力透过纷繁的制度表象,揭示潜藏的规律和结构。本论文集,就是这种研究风格的又一个具体体现。
此外,尽管书中的考证相当冷僻,但作者擅长深入浅出,语言流畅清晰,可读性也能达标。
--
上古时代,酒器在等级礼制中占有特殊地位,以致爵、尊这样的酒器之名,变成了人的等级地位用词。“爵”是最重要的品位之名,“尊”是最基本的身份地位之词。酒爵(与酒尊)等级用于维系人之尊卑。
经精细考辨,作者梳理了“爵”之概念变迁,揭示出“五爵”是一套“容量化器名”,遂将五等之差与“以小为贵”等典礼用爵的等级架构公诸于众,一种史上绝无仅有的“容量化”等级酒器礼制得见天日。
此项研究具有更深层次的理论意义。“道在器中”,在奇异的饮酒器礼制背后,潜藏在礼学逻辑下的一套“体系”浮现出来,整齐清晰,高下有序,体现了古人构建华夏礼乐的卓越能力。
誕辰與喪葬習俗. 上 [图书] 谷歌图书
作者: 邢春如 / 李穆南 遼海出版社 2007 - 01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近5000年之久,從公元前841年開始,有文獻可考的編年史從未間斷,至今已近3000年,這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是絕無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中國的歷史始終傳承有序,從未中斷。
 
中國人的文化是崇尚和平的文化,奉行中庸的理想人格。在多種文化相匯時,善於融合,不偏頗、不怨尤,尚調和、主平衡,使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中國文化如百川之海,浩渺無垠。
《中國文化知識大觀園》敘述中國從史前到現在的國土開辟、民族形成、社會進化、經濟文化發展、政治演變的不平凡的歷程。
為了全面展現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本書用了近1200萬字、4卷136分冊的洋洋篇幅來記述。
一、政治歷史卷:分為歷代帝王、王朝更替、歷代名臣、權臣末路、宮廷政治、後宮政治、政治事件、千古奇案、歷史典籍、中外關系、歷代律令、歷代官制、歷代宦官、歷代狀元、歷史掌故、歷史之謎等32分冊來闡述政治鬥爭的復雜性並揭示古代歷史長河角落中最為隱秘的部分。
二、文學藝術卷:分為神話傳說、歷代詩歌、歷代詞賦、歷代小說、歷代散文、文學名著、文學名家、民間文學、書法與篆刻藝術、繪畫藝術、建築藝術、雕塑藝術、音樂藝術、舞蹈藝術、戲曲藝術、民間藝術、工藝美術、藝壇典故等36分冊來展現中國文學形式的豐富多彩與輝煌成就,描繪古代絢爛多彩的藝術殿堂。
三、科技軍事卷:分為古代生物與醫學、古代數學與物理學、古代天文歷法、古代地理與農學、古代化學、古代發明與發現、歷代科技、科學名家、軍事統帥、兵書通覽、著名戰役、軍事思想、軍事制度、軍事謀略、軍事工程、軍事間諜等32分冊來展示古代科學技術的進步與巨大成就,演繹古代軍事文化的發展和軍事鬥爭的殘酷。
四、社會民俗卷:分為商業貿易、社會經濟、農業制度、古代教育、古代民族史、思想文化、千秋教化、典章制度、傳統節日、婚育習俗、服飾文化、飲食文化、信仰文化、誕辰與喪葬習俗、民居民俗、遊藝文化、中華武術、風水與巫術等36分冊來解讀古代社會生活的形成、演變與發展過程,表現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彩。
為了摒棄傳統歷史教科書條條框框式的說教,增加直觀性、可讀性、趣味性,本叢書分門別類采用辭條的形式,並輔之以大量豐富、精美的插圖,以立體的方式再現中國文化的宏偉歷史畫卷。
创建日期: 2025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