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古文化”
全部 | 书籍 (154) | 影视 (4) | 播客 | 音乐 | 游戏 | 演出
巫术的历史 [图书] 豆瓣
作者: [英]蒙塔古·萨默斯 译者: 陆启宏 上海三联书店 2020 - 9
在本书中,读者会经常碰到玛格丽特·默里(MargaretMurray)这个名字,并且会明白她是萨默斯强大的对手。默里认为,巫术是由朋友和敌人传播与信仰的,她反对“开明的”历史学家将此视为暂时的疯狂。当萨默斯引用默里的观点时,他们的争论加剧了。默里小姐的观点遭到了强烈的指责。然而,萨默斯并没有解释这些观点是什么。
我大体上同意默里小姐的观点,我认为重要的是让读者明白这些观点是什么。默里小姐在《西欧的巫术崇拜》(The Witch Cult of Western Europe)和《女巫的上帝》(The God of the Witches)这两本卓越的著作中以及用《大英百科全书》中一个非常简要的条目将这些观点阐释得很清楚。我相信,默里小姐为百科全书写词条意味着她的观点现在很流行,但不幸的是情况并非如此。默里首先指出女巫来自智者。女巫的知识通常是预言,“当以正统宗教的某位神祗的名义进行,这就是预言;当以某位异教神祗的名义进行,这就是巫术”。Devit这个词是一个指小词缀,其来自词根div,从这个词根我们还可以得到divine这个词,而devil仅仅指“小神”。“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当一个新的宗教在一个国家建立时,旧宗教的神祗就变成了新宗教的恶魔。在研究中世纪女巫的记录时,我们处理的正是异教的残余,这一异教至少在英格兰一直存在到18世纪,即自基督教引入后持续了1200年。古代信仰的实践可以在当今的法国看到;在意大利,尽管基督教会不断努力,旧宗教仍然拥有很多追随者。”
如果不存偏见地进行描写,那么欧洲女巫的异教信仰对于《金枝》(The Golden Bough)或其他人类学作品的读者来说是相当熟悉的,其核心是化身为人或动物的神,在集会或巫魔会上穿着黑衣或伪装成各种动物形象出现在崇拜者面前。默里小姐让我们想起其与希腊人的神圣婚姻或罗马人的农神狂欢是何等相似,而萨默斯所描写的性狂欢则完全不同。使用咒语、药物等方法对付敌人无疑属于前文字时代,但是没有任何客观的比较宗教学学者会断言女巫比她们基督教的后继者犯下了更可怕的罪行。
对于有兴趣的读者来说,他们非常容易获得默里小姐那些大量的引人人胜的材料。关键是,默里小姐使我们确信,在巫术的名义下流传下来的是一种被基督教战胜的宗教,它的术语及对其仪式的描写都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
基督教征服者将被打败的宗教的核心归纳为与撒旦签订契约。如赫伯特·瑟斯顿(Herbert Thurston)在《天主教百科全书》关于巫术的词条中告诉我们的,“不仅在黑暗时代的传统信仰中,而且在宗教改革之后的信仰中,女巫都与撒旦签订契约”。与撒旦签订契约似乎是基督教时代的创造。《旧约》中尽管要求处死女巫,但并没有提到契约。
萨默斯避免处理如下问题,即为什么针对巫术的主要斗争出现在13世纪中叶之后——当时宗教裁判所被建立起来。1484年,教皇英诺森八世的训谕掀起了大规模的斗争。从16世纪直至18世纪,消灭女巫的活动一直残酷地进行着。学者们所估计的被处死女巫的数量存在很大差异,从三万到几百万不等。根据记录不可能知道数字,但显然有大量的人被处死。关于斗争为什么结束,答案很明显:一方面,基督教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另一方面,理性主义精神出现并否认了巫术的魔法效力。但是,为什么针对巫术的斗争在15世纪开始扩大和加剧?萨默斯回避了这个问题。
恋恋红尘 [图书] 豆瓣
作者: 李孝悌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 3
本书是对中国城市生活的研究,主要内容有:明清文化史研究的一些新课题、桃花扇底送南朝――断裂的逸乐、冒辟疆与水绘园中的遗民世界、儒生冒襄的宗教生活、18世纪中国社会中的情欲与身体――礼教世界外的嘉年华会、在城市中彷徨――郑板桥的盛世浮生、上海近代城市文化中的传统与现代――1880年代至1930年代等。
吝啬鬼、泼妇、一夫多妻者 [图书] 豆瓣
作者: [美] 马克梦 译者: 王维东 / 杨彩霞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 - 3
《吝啬鬼、泼妇、一夫多妻者:18世纪中国小说中的性与男女关系》是一本美国人所写的专论中国色情文学的汉学著作,这是一本对迄今在中国仍是禁区的色情文学进行初步探索的文学作品,可以说是一本难得的探讨中国文学作品中性现象和性文化的书籍,弥补了近十多年来从事性别与性现象研究仅仅局限于欧美文化的现状。
中国古建筑考古 [图书] 豆瓣
作者: 宿白 文物出版社 2009 - 7
《中国古建筑考古》主要内容简介:壁画和明器中的隋代殿堂、7世纪后半叶、8世纪初唐代殿堂图像和文献记录、(《通典·礼·大享明堂》条大雁塔门楣刻石中的佛殿)麟德殿和含元殿遗迹、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大殿、[作业画转角斗拱]平遥镇国寺万佛殿、唐五代佛塔等。
中国印刷史 [图书] 豆瓣
作者: 张秀民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6 - 10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之一,和造纸术一样,对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关于印刷术的起源、演进和传播,中外学者曾经作了不少研究。但是一部全面的、详尽的和有系统的关于中国印刷术发展的历史,却一直没有出现。张秀民先生新作《中国印刷史》的出版,不仅在这一专题的领域中,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弥补了这一方面的缺失,即对中国文化史和科技史的研究和了解上,也增加了一节重要的篇章。 这本书的内容广泛,体大思精,洋洋五十万言,包罗了自从印刷术发明以来一千多年间全部刻书和印书的历史,详细地讨论了各个时代的刻书地点、刻本内容、版本特色、刻工印工的生活和事迹,以及各种刻印的方法。其他在书籍以外的各种印刷品,如版画、年画、报纸、纸币,以至印刷所用的各种物料如纸、墨等文房工具,也都提供了新鲜的资料和独特的见解。这是迄今所见到的一部最完备而有系统的综合之作。
目录
钱存训博士序
李希泌先生序
自序
增订版自序
凡例
第一章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前言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雕版印刷的发展
唐代(618-907)雕版印刷的始兴
五代(907-960)监本及蜀国、吴越的印刷
宋代(960-1279)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
辽代(916-1125)雕刻两部《契丹藏》
金代(1115-1234)监本及雕印佛、道藏
西夏(1038-1227)
大理(937-1253)
元代(1271-1368)刻书衰落
明代(1368-1644)刻书又大盛
清代(1644-1911)各种印刷的兴衰
太平天国(1851-1864)刻书
第二章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活字印刷的发明
活字印刷的发展
西夏活字
元代活字
明代活字
清代活字
活字本的形式
活字本的内容
活字印刷未能占主导地位的原因
活字本目录
第三章 历代写工、刻工、印工生活及其事略
五代
宋代
辽代
金代
西夏
元代
明代
清代
第四章 中国印刷术对亚洲各国与非洲、欧洲的影响
亚洲
非洲
欧洲
附录

增订版跋
古埃及女性 [图书] 豆瓣
Ces femmes qui ont fait l'Egypte
作者: [法] 克里斯蒂安·贾克 译者: 孔令艳 / 潘宁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 - 1
在这本引人入胜的书中,法国著名古埃及史学家克里斯蒂安?雅克讲述了若干声名显赫的人物,例如哈特谢普苏特、纳芙蒂蒂、克利奥帕特拉等女法老,还呈现了很多普通古埃及女性的故事,她们的名字虽然不为人熟知,却同样闪耀着自由的光芒。
在克里斯蒂安·雅克极富才华和热情的讲述下,所有女性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点:她们都是伊西斯女神的后代。伊西斯是古埃及重要、强大的神,掌握着死而复生的秘密,因此古埃及女性才有了超越时代的地位。即便是现在,这本书依然有着独特的现实意义。
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上下) [图书] 豆瓣
History and Historian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作者: 乔治·皮博迪·古奇 译者: 耿淡如 商务印书馆 1998 - 1
有一些著名作家的著作,由于出版了廉价本而获得了许多新读者,当我看到自己的名字也排入这些作家的名单,我深感荣幸。我希望:有些读者能阅读我的书而获得某种愉快,象五十年前我在编写它时所曾感到的那样。在我的著作中,《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主要因为它论述了一个具有无限趣味的题目——文化的全部戏剧性故事。正如波普所说的那样,“人类的正当研究便是人”。
一个八十多岁的历史学家能够以十分满意的心情来回顾各个学术研究部门在他的一生中所取得的进步。与我读书时的那些遥远日子相比,我们今天能以更广泛的知识、更清晰的见解、更冷静的头脑,来综述人类进化的过程和全部人类经验。现在,一般的学术标准确实较前提高。我们已经不那么过于自信,不那么受偏见的支配,而且不那么容易作出似是而非的概括性论断。我们的崇高理想和首要责任,是要不辜负我们读者的无限信任。兰克有一句不朽的名言:“编纂历史是一件煞费苦心的事”。任何一个为自己的种族、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党派或教会大声辩护的人,是无缘进入历史女神之庙的。如果有人要我起草历史学家的“十诫”,我将首先写道“不要忘记你们对读者的道义上的责任”。历史学家和其他人一样,也是由血肉之躯构成的人,而且作者的个性将始终隐约地流露在字里行间,但我们必须竭力保持公平,尽量了解遥远时代的生活状况以及那些我们所未曾具有的思想意识。凡是历史研究者不应该根据某一作家或某一本书来论断象宗教改革运动和法国革命这类有争议的题,因为在涉及我们内心最深切的情感的某些领域内,要想取得完全一致,未免奢求。我所要求的也只在于:学者们不要把他们看成是竞技场上的斗士,在各自的支持者喝采声中进行搏斗;而应该认为他们是一心一意地献身于追求真理的兄弟。在本书所述的许多历史学家中,各人在什么程度上已达到或接近于这个崇高目标,让读者自行判断吧。
人们时常谈到“历史的结论”、“历史哲学”、“历史科学”。但没有一致同意的结论,只有个别的结论;没有一致同意的哲学,只有互相矛盾的思想意识的混合;没有一致同意的科学,只有各种科学方法的应用。我们继续在热烈而又永不停止地探求真理,但斯芬克斯仍然对着我们微笑不肯吐露她的秘密。对于我们研究人类历史中所提出的各个问题,现在或将来会有最后的答案吗,如果有的话,它们还没有被找到。
G.P.古奇
1958年4月

灯塔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一版序言
导 论 近时的历史研究
1952年以来的历史研究
第一章 从文艺复兴到法国革命
第二章 尼布尔
第三章 沃尔夫、博克和奥特弗里德·缪勒
第四章 艾希霍恩、萨维尼和雅各布·格林
第五章 德意志史料集成
第六章 兰克
第七章 兰克的批评者和门生
第八章 普鲁土学派
第九章 法国浪漫主义学派
第十章 法国政治学派——基佐、米涅、梯也尔
第十一章 法国的中世纪时代和旧制度
第十二章 法国大革命
第十三章 拿破仑
第十四章 哈兰和麦考莱
第十五章 提尔华尔、格罗脱和亚诺尔
第十六章 卡莱尔与弗劳德
第十七章 牛津学派
第十八章 加第纳、莱基、西莱与克莱顿
第十九章 阿克顿和梅特兰
第二十章 美国
第二十一章 诸小国
第二十二章 古代东方
第二十三章 希腊和拜占庭
第二十四章 蒙森和罗马史研究
第二十五章 犹太人和基督教会
第二十六章 天主教史学
第二十七章 文明史
索 引
编后记
日本名城解剖书 [图书] 豆瓣
作者: 米泽贵纪 / 中川武 译者: 史诗 南海出版公司 2016 - 10
《日本名城解剖书》:跟随书中的建筑手绘走遍日式城郭的各个角落,你会感受到武将们设计城的智慧与热情,想象人们建造石垣、土垒时的活力,钦佩木匠们精雕细琢的用心。
城是国家、地区或封建共同体强烈生存意志的体现,这里有过战争、繁荣,最后却逃脱不了废弃的命运。透过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可以窥见各领主的人格、各地的历史文化与祥和的市井风情。
城是日式励志故事的写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即便不能做到“一国一城”独当一面,但只要经历过不为人知的艰辛,理解了城的真髓,便会爱上城。
说狐 [图书] 豆瓣
The Cult of The Fox
作者: 康笑菲 译者: 姚政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乡野杂谈、文人逸事与历史中的狐狸
狐狸是正?是邪?
狐狸精、狐妖、狐怪、狐魅、狐鬼、狐仙,中国历史中的狐狸形象多样,什么才是它的原形?
狐狸在中国历史中的形象是暧昧不明的,在文人笔记、传奇故事与地方志记载中,它有时化作年轻貌美的女子,以色诱人;有时是白发老翁,看似饱学之士;有时为祸害;有时却能施行法术行医助人,让人无法捉摸。老百姓对其又爱又怕,要不敬而远之,要不就小心翼翼地祭拜它……
作者细致地爬梳了各种文字史料,追溯狐狸形象在中国最早的起源、发展和影响,进而谈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全书文笔细腻,但浅显易懂,以优美的笔调形塑了狐狸在历史中的样貌以及这个“多才多艺”的狐仙于传统中国社会中的影响力。文中所提及引用的资料多为文人笔记或传奇小说,读来轻松有趣、引人入胜,是一本结合了历史研究与乡野传说的人文佳作。
失去的建筑 [图书] 豆瓣
作者: 罗哲文 / 杨永生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 7
《失去的建筑(增订版)》收录了277张照片、170篇文章,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使广大读者看到了从未见到过的、失去的古建筑倩影。
长物志图说 [图书] 豆瓣
作者: (明)文震亨 / 海军(注释)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4 - 5
《长物志图说》:明末名士文震亨,其燕闲清居,簪缨世族,却淡看身外余物。凡《长物志》十二卷,举丹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衣饰、舟车、位置、蔬果、香茗等,崇尚清雅,遵法自然,借品鉴长物。
美是一种伤 [图书] 豆瓣
Cantik itu Luka (Beauty is a wound)
作者: [印尼] 埃卡·古尼阿万 译者: 周沛郁 文汇出版社 2023 - 9
𓆙《纽约时报》“百部值得关注的图书” |《出版人周刊》年度好书 |
《卫报》年度十大文学小说 | 美国“新兴之声文学奖”冠军
𓆙魔幻现实主义惊艳新星!东南亚版《百年孤独》,简体中文版首度出版
作者古尼阿万熟练地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他笔下的哈里蒙达就像加西亚·马尔克斯笔下的马孔多和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一样,展现了人们如何被历史的洪流虏获、搅扰、裹挟和淹没。——《纽约时报》
一部融合了历史、神话和杀戮的史诗,包罗万象,令人难忘。它比《百年孤独》更暗黑。——《出版人周刊》
埃卡·古尼阿万的文字粗粝、狡黠而幽默,他可能是东南亚这一代人中最有雄心的作家。——《经济学人》
𓆙混乱暴力年代里,美就是最大的诅咒!一名城中最美的妓女,一张“燃烧”印尼的肖像,全景式复现掩埋在历史伤口下的爱欲与生死
美是印度尼西亚的一个伤口。长期以来,这个群岛因其奇异的光彩和富饶的资源而受到外来者的觊觎——这是一种帝国式的强奸。——《布鲁克林杂志》
-------
三月一个周末的午后,黛维·艾玉从她的坟里爬出来,这时她已经死了二十一年。在鸡蛋花树下打盹的一个牧童醒过来,尖叫着尿湿了短裤,他的四只羊在石头和木质墓碑之间逃窜,仿佛有只老虎扑到了它们中间。一开始,从一片老墓地传来一阵声响。老墓地上有块没刻字的墓碑,周围草长及膝,不过谁都知道那是黛维·艾玉的墓。她享年五十二岁,死了二十一年又活了过来,从此以后,谁也不知道她的年纪究竟该怎么算。
奇迹出现时,场面实在不可思议。坟墓震动、裂开,引起了小型地震和风暴,杂草和墓碑飞散起来,飘落的尘土宛如雨幕。人们歇斯底里地跑开,场面比羊群逃窜还要混乱。一个女人把她的宝宝丢进了灌木丛,孩子的父亲错把一截香蕉茎当成孩子来安抚。两个男人纵身跳进一条水沟,有些人在路边昏了过去,有些人拔腿就跑,一连跑了十五公里才停下来。
法隆寺 [图书] 豆瓣
作者: 西岡常一 / 宮上茂隆 译者: 張秋明 馬可孛羅 2006 - 11
擁有上千年歷史的法隆寺,包含了48座佛寺建築,是日本第一個登錄為世界遺產的國寶級文物,也是日本歷史最悠久的木造建築。由於興建的時代正是佛教初傳入日本的關鍵時刻,創建法隆寺的聖德太子相當積極推廣佛教,除了建築上的價值,法隆寺在日本佛教史上更占有一席之地。法隆寺的寺名其實含有期望佛法興隆的含意。
法隆寺是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建築,但它的價值並非只是古老而已。更重要的是,透過這個建築群可以認識古代日本人所擁有的技術、知識和智慧。法隆寺分為西院與東院,無論是東院最主要的建築─夢殿,或是西院的重點建築─中門、金塔與五重塔;這幾座模倣中國唐朝的木造建築,從風格、技法到結構,氣勢恢弘、設計強而有力,中國境內都難以見到這種年代的建築,更加證明法隆寺的珍貴之處。
擁有佛教壁畫與眾多的佛像壁龕的法隆寺,另一層面的價值就是佛教伽藍。除了建築,法隆寺的佛像藝術也相當可觀,幾個收藏的觀音佛像堪稱為稀世珍寶,更增添法隆寺在佛教上的地位。
古墳時代的結束,開啟了佛教建築的時代。其契機肇始於西元592年推古天皇即位,旋立聖德太子為皇太子,並頒布信奉佛教的詔令,於是貴族競相興建寺廟。過去為崩殂天皇、祖先所蓋的古墳,也改為興建寺廟。
推古天皇13年(西元605年),篤信佛教的聖德太子將宮殿由飛鳥遷移至斑鳩之地,並於兩年後為用明天皇建造佛寺「斑鳩寺」。斑鳩寺同時有個中國式名字「法隆寺」。
法隆寺於天智天皇9年(西元670年)毀於祝融,直到天武天皇於西元672年即位之後,才由法隆寺僧侶與膳氏家族負責推動重建計畫,延請百濟和高句麗工匠的後代建造寺廟,造寺工從寺廟附近的生駒山砍伐上等檜木為建材,在眾人齊心協力之下,一座以金堂為主的木造建築於天武天皇8年(西元679年)再度完整呈現。天武天皇同時宣佈所有寺廟都要改用中國式名字,從此之後斑鳩寺就正式稱為「法隆寺」。
聖德太子於推古30年(西元622年)逝世,人們緬懷太子的人格,一股太子信仰的風氣自然興起,因此在各個時代法隆寺皆有規模不等的整建修葺。時至今日已有一千三百餘年,堂塔依然屹立不搖,成為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建築。
法隆寺的價值並非只是古老,而在於歲月淬煉的古代日本建築技術和智慧。本書作者西岡常一是日本著名的「宮大工棟梁」,曾在西元1934年至1954年參與法隆寺的「昭和大整修」,對這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木造建築非常熟悉了解;加上建築史學家宮上茂隆的專業剖析,以及建築科班出身的插畫家穗積和夫的精緻插圖,讓讀者在文字淺顯、插畫生動的書頁中輕鬆了解一千三百年的建築精華!
说剑丛稿 [图书] 豆瓣
作者: 马明达 中华书局 2007
《说剑丛稿》是文、武交叉的结晶。所收论文的内容,涉及到中外兵器、武艺的交流,但集中在对古代兵器、武艺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上,同时也稍稍涉及到某些当代武术问题。这是合乎逻辑的延伸。因为当代武术是古代武艺体育化了的遗存和衍变,二者有着天然的联系,而且民间某些武术品种,自身就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含载。
目 录
前言 ………………………………………………………………………………(1)
卷—
一 “虎贲之士说剑”解……………………………………………………(1)
二 以剑遥击…………………………………………………………………(9)
三 短剑与长剑……………………………………………………………(19)
四 居延汉简《相剑刀》册初探…………………………………………(26)
卷二
五 “手搏”初探…………………………………………………………(46)
六 五台山的僧兵与武艺…………………………………………………(68)
七 武术史上的宋太祖……………………………………………………(77)
八 抗倭英雄瓦氏夫人……………………………………………………(83)
九 明末武术家石敬岩考述………………………………………………(88)
十 颜李学派与武术……………………………………………………(112)
十一 清代的武举制度…………………………………………………(120)
十二 燕山常巴巴轶事辑述……………………………………………(131)
卷三
十三 说“两刃矛”……………………………………………………(159)
十四 尉迟敬德与“鞭枪”武艺………………………………………(165)
十五 朴刀与“朴刀局段”考…………………………………………(172)
十六 从“连枷棍”到“二节棍”……………………………………(191)
十七“铁枪”源流……………………………………………………(200)
十八沙家拳考…………………………………………………………(206)
卷四
十九历史上中、日、朝剑刀武艺交流考……………………………(212)
二十七圣刀与袄教……………………………………………………(256)
二一“米昔刀”小考…………………………………………………(263)
二二明代“刀法得之佛郎机”考……………………………………(267)
卷五
二三点校本戚继光《纪效新书》序…………………………………(277)
二四《中国武术大辞典前言》………………………………………(284)
二五戚继光《拳经》探讨……………………………………………(292)
二六略论武术古籍和武术文献学的建立……………………………(315)
卷六
二七冯玉祥与中国武术………………………………………………(324)
二八一代文通武备的武术家…………………………………………(341)
二九马凤图与陆合大枪………………………………………………(354)
三十为“直拳”正名…………………………………………………(363)
三一应该重新审视“国术”…………………………………………(371)
三二令武术蒙羞的段位制《理论教程》……………………………(381)
亚洲古兵器图说 [图书] 豆瓣
作者: 周纬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9 - 7
《亚洲古兵器图说》是一部系统研究亚洲各国古兵器发展史的著作,全书共介绍日本、印度、越南、马来亚、伊朗等16个亚洲古国的兵器数千件,解说它们的形制、源流和制造,附有两百多幅精美图版与插图。包括两个部分,《亚洲古兵器图说》《亚洲古兵器制造考略》。作者周纬先生是古代兵器研究之先驱,自幼对兵器研究感兴趣,后留学法国,足迹遍及三大洲数十国搜访资料,因此书中所介绍的兵器资料大多极为珍贵、稀见。经过二十年收集资料后,作者又花十年的时间撰成书稿,系统研究亚洲古代兵器的发展源流、形制演变与制作工艺。《亚洲古兵器图说》是古代物质文化研究领域不可替代的经典之作。
明清建筑二论·斗拱的起源与发展 [图书] 豆瓣
作者: 汉宝德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5
《明清建筑二论》初版于1969年,《斗的起源与发展》初版于1973年。这两本小册子,被认为是开辟了台湾建筑学术史的著作,影响深远。《明清建筑二论》对“明清建筑为中国建筑发展低潮”这一几成定论的观点发起论战,说理透辟,而又洋溢着人情。《斗的起源与发展》是自中国早期建筑与西方的不同处着眼,探究斗产生、发展的理路。二者所论专题不同,但立意都在整个中国建筑史,涉及史观、史法上的一些重要问题。
古埃及 [图书] 豆瓣
作者: [意]阿尔韦罗·西廖蒂 著 译者: 彭琦 / 陈甜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尼罗河畔的奇异之旅,数千年的古老文明,这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摄影师眼中的古埃及,他们敏锐地捕捉到主要考古遗址的神秘氛围和重要意义一。简单明了但信息量丰富的文本包含有图片注解,还有专门的图表和图绘帮助读者穿越目眩神迷的法老世界。
本书是《古文明之光丛书》中的一册,通过精美的图片与精炼的语言,浅易、明晰、生动地展现了古埃及文明全景。书中首先概述埃及地理和历史,然后逐步深入描述各处考古发现和重大遗址的来龙去脉,讲述它们在19世纪被重新探索的故事。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