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批判性思维”
全部 | 书籍 (81) | 影视 (1) | 播客 | 音乐 | 游戏 | 演出
明亮的对话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8.8 (52 个评分) 作者: 徐贲 中信出版社 2014 - 1
说理是文明的产物,人是慢慢才变得开化和文明的。学习说理既是教育又是自我启蒙的过程。人们需要说理,因为说理比不说理更能找到真实和公正的东西,而真实和公正的东西在本质上来说是优于虚假和不公正的,是比较容易证明而且比较容易说服人的。更为重要的是,人有足够的天生能力接受真实和公 正的东西,这种能力就是“理性”。
“理性”不仅指明晓事理、辨知是非,而且是在说服别人时,提供敞亮、清晰、恰当的理由,并倾听别人的合理之言。这是一种公共理性,它离不开说理,也离不开适宜的社会和政治环境——社会必须拥有公民说理可以诉求、依据的普遍价值;政治必须尊重和保护他们自由、平等交流的公民权利。在这样的环境中,说理可以成为明亮的对话,一种因自由、理性而可持续的公共交谈。
——徐贲
学会提问 [图书] 豆瓣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
8.5 (58 个评分) 作者: [美] 尼尔·布朗 / [美] 斯图尔特·基利 译者: 吴礼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 5
如果在你的家乡投资建一座核电厂,你会支持还是反对?
如果学校出于安全考虑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安全检查,你会高兴还是愤怒?
如果你的兄弟姐妹做了父母明令禁止的事,你会告诉父母还是隐瞒不说?
无数专家都说股市要跌、房价要涨,或者激烈地唱着反调,你相信谁?质疑谁?结论是唯一的吗?
所有这些问题背后,你自己的观点是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有确凿的证据来证实吗?
在一个被泛滥信息包围的时代,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大到涉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小到个人生活的决策。面对别人兜售的观点——他们热衷于让你相信这是“事实”,你明明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可一时又很难找到突破口反驳,你有能力提出关键问题,让众说纷纭的争论立见分晓,让道貌岸然的说谎者原形毕露吗?
面对提问,你有能力组织更多确凿的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吗?还是只把声高当有理?一遇到别人提出相反的观点时,就认为别人是没事找茬,有意和自己过不去,甚至为此恼火:他为什么横竖不肯接受我的观点?
过于感情投入,最大危险就是你可能没法识别谬误和操纵。遇到一个难回答的问题,将它直接枪毙掉比仔细思考然后做出回答要容易得多,而且,这样做一定让你显得一言九鼎霸气外露,但也在无形中关闭了通往批判性思维大门。
不草率、不盲从,对问题深思熟虑,不为感性和无事实根据的传闻所左右,尽力理解那些价值观和我们背道而驰的人的分析推理方式,克服偏见对判断的影响,这样才有可能得出更为正确、理性的结论。
我们需要靠自己去问为什么!擦亮双眼看清世界!
还有2个属于同一作品或可能重复的条目,点击显示。
学会提问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
8.1 (26 个评分) 作者: [美] M. Neil Browne / [美] Stuart M. Keeley 译者: 赵玉芳 / 向景辉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 1
本书作者应用批判性思维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列举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实例,教授人们富有理性、逻辑性和批判性地提出、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全书立论严谨,深入浅出,贴近实际,指导性强,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在美国被誉为指导批判性思维“最成功的”书籍之一。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9/e)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M. Neil Browne / Stuart M. Keeley Prentice Hall 2006 - 2
The habits and attitudes associated with critical thinking are transferable to consumer, medical, legal, and general ethical choices. When our surgeon says surgery is needed, it can be life sustaining to seek answers to the critical questions encouraged in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This popular book helps bridge the gap between simply memorizing or blindly accepting information, and the greater challenge of critical analysing the things we are told and read. It gives strategies for responding to alternative points of view and will help readers develop a solid foundation for making personal choices about what to accept and what to reject.
对伪心理学说不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
9.4 (51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基思·斯坦诺维奇 译者: 窦东徽 / 刘肖岑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 1
本书第1版出版于1983年,20多年来一直被奉为心理学入门经典,在全球顶尖大学中享有盛誉,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第8版。这本书并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学导论类教材,很多内容是心理学课堂上不曾讲授的,也是许多心理学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作者正是从此初衷出发,以幽默生动的语言,结合一些妙趣横生、贴近生活的实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可证伪性、操作主义、实证主义、安慰剂效应、相关和因果、概率推理等心理学中的基本原则。与上一版相比,第8版更新了最新的研究资料和实例,扩展了信度、效度、元分析、随机取样与随机分配等问题的讨论。
在今天的大众媒体和图书市场上,到处充斥着关于潜能提升、心理操控、色彩星座、催眠读心等伪装成心理学的主题,更有一些伪心理学家、所谓的心理治疗师打着心理学的旗号欺世盗名,从中渔利。在浩如烟海、良莠不齐的心理学信息面前,如何拨除迷雾,去伪存真,成为一个明智的心理学信息的消费者呢?本书将教给你科学实用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将真正的心理学研究从伪心理学中区分出来,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理学。
本书不仅适合于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有助于建立心理学研究中必要的批判性思维技能与意识,而其通俗易读性也非常适合所有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它将帮助你纠正对心理学的种种误解,学会独立地评估心理学信息,用科学的精神和方法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此外,由于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共通性,本书也不失为一本精彩有趣的科学哲学类读物。
还有3个属于同一作品或可能重复的条目,点击显示。
这才是心理学(第11版) [图书] 豆瓣
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 (11/e)
9.0 (16 个评分) 作者: [加] 基思·斯坦诺维奇 译者: 窦东徽 / 刘肖岑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0 - 4
在今天的大众媒体和图书市场上,到处充斥着关于潜能提升、心理操控、色彩星座、催眠读心等伪装成心理学的主题,更有一些伪心理学家、所谓的心理治疗师打着心理学的旗号欺世盗名,从中渔利。在浩如烟海、良莠不齐的心理学信息面前,如何拨除迷雾,去伪存真,成为一个明智的心理学信息的消费者呢?《这才是心理学》将教给你科学实用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将真正的心理学研究从伪心理学中区分出来,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理学。
《这才是心理学》第1版出版于1983年,30多年来一直被奉为心理学入门经典,在全球顶尖大学中享有盛誉,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第11版。How to ¬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 是本书的英文书名,直译为“如何清晰地思考心理学”。中译本首次在国内出版时,所采用的书名是《与“众”不同的心理学》。第8版中译本出版时,伪心理学在国内正有愈演愈烈之势,加之考虑到作者始终聚焦于将科学的心理学与伪科学、伪心理学以及通俗心理学区别开来,故书名曾一度改为《对“伪心理学”说不》。第9版采用了《这才是心理学》这一更加贴切的书名,已经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良好的口碑,故第11版沿用了这个书名。
这本书并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学导论类教材,很多内容是心理学课堂上不曾讲授的,也是许多心理学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作者正是从此初衷出发,以幽默生动的语言,结合一些妙趣横生、贴近生活的实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可证伪性、操作主义、实证主义、安慰剂效应、相关和因果、概率推理等心理学中的基本原则。与上一版相比,第11版更新了最新的研究资料和实例以及290篇新文献。
《这才是心理学》不仅适合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有助于建立心理学研究中必要的批判性思维技能与意识,其通俗易读性也非常适合所有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它将帮助你纠正对心理学的种种误解,学会独立地评估心理学信息,用科学的精神和方法理解自己与他人的行为。同时,本书也有助于培养日常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技能。
这才是心理学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
9.2 (19 个评分) 作者: 基思·斯坦诺维奇 (Keith E.Stanovich) 译者: 窦东徽 / 刘肖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 10
要认识真正的心理学,首先要懂得:
1.心理学的进步是通过研究可解的实证问题而取得的;
2.心理学家提出可证伪的理论来解释他们的研究发现;
3.理论中的概念都具有操作性定义,这些定义将随着证据的积累而逐渐演变;
4.这些理论是通过系统实证的方法来检验的,收集来的数据是公开的;
5.心理学家的数据和理论,只有在那些经过同行评审程序的科学刊物上发表之后,才算是进入了科学领域。
6.实证主义之所以具有系统性,是因为它遵循控制和操纵的逻辑,这二者也是真实验的特性。
7.心理学家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来获得他们的结论,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各有不同。
8.最终被揭示的行为规律通常都是一种概率关系。
9.大多数时候,知识只能通过对众多实验数据的慢慢积累得到。
也许目前我们自身对于心理学的认识还只是伪科学信念系统的产物,借助本书的科学观念,我们可以去伪存真,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本质,弄清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理学。
学习好或读书多的孩子都不擅长交际和体育;
低自尊导致攻击行为;
孩子会给父母带来幸福;
做多选题时, 即使对所选答案感到不确定, 也千万不要更改最初的答案;
我们只用了 10% 的大脑功能;
早熟者必早衰;
……
如今,各种伪心理学的论调充斥了我们的媒体、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的书架,一个经营伪科学信念系统的巨大产业正在兴起,这一信念系统出于既得利益的考虑, 总是想让大众相信,无论什么都能纳入心理学的范畴。
翻开本书,让心理学大师教你如何站在批判性思维的角度,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学,彻底走出伪心理学的误区
这才是心理学(第9版) [图书] 豆瓣
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
9.2 (13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基思·斯坦诺维奇 译者: 窦东徽 / 刘肖岑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 - 11
在当今的大众媒体和心理书籍中,到处充斥着心理操控、色彩星座、催眠读心等伪心理学的主题,更有一些媒体心理学家、所谓的心理治疗师打着心理学的旗号欺世盗名,从中渔利。在浩如烟海、良莠不齐甚至相互矛盾的心理学信息面前,如何拨除迷雾,去伪存真,成为一名明智的心理学信息的消费者呢?批判性思维将借你一双看穿世界的慧眼,识别出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理学!
本书首版于1983年,30多年来一直被奉为心理学入门的经典之作,被全球300多所教育机构采用。作为2012年美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的得主,基思·斯坦诺维奇以富有逻辑又不失风趣的语言,结合简洁生动、贴近生活的实例和最新的研究资料,说明心理学家如何通过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和系统化的实证研究,逐步描绘出人类心智的真实面貌。
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 是本书的英文书名,直译为“如何清晰地思考心理学”。中译本首次在国内出版时,所采用的书名是《与“众”不同的心理学》。第8版中译本出版时,伪心理学在国内正有愈演愈烈之势,加之考虑到作者始终聚焦于将科学的心理学与伪科学、伪心理学以及通俗心理学区别开来,故书名曾一度改为《对“伪心理学”说不》。而今本书已经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良好的口碑,故第9版采用了《这才是心理学》这一更加贴切的书名。
以科学的精神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利用科学研究的方法与工具探讨人类的心智和行为,丰富我们对自我、他人以及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互动的理解——这才是心理学!
清醒思考的艺术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Die Kunst des klaren Denkens: 52 Denkfehler, die Sie besser anderen überlassen
7.4 (39 个评分) 作者: [德] 罗尔夫·多贝里 译者: 朱刘华 中信出版社 2013 - 1
本书的作者罗尔夫•多贝里讲到自己曾与一名美国友人分享发现——小概率事件往往具有颠覆全局的破坏力。这个美国人后来据此写了一本书成为大畅销书,此书就是《黑天鹅》,那个美国人叫纳西姆•塔勒布。于是,多贝里决定自己写一本书,这就是在德国率先超越《乔布斯传》登上畅销书排行榜榜首的本书。
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用这句话来描述人类为思维错误所累的情形,也十分恰当精到。思维错误、认知陷阱就像是伴生于人类,细追究起来无处不在,不经意之时又无迹可寻。难道人们注定就要戴着无形的“有色眼镜”看世界吗?不,人们可以思考自己的思考,拒绝思考被污染。
作者博览群书,以显微镜般的观察发现人们常犯的思维错误,并一一列出。当明白了错误的思维是如何发生后,人们就有可能远离思维陷阱。如果说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差距在于思维方式,那么,熟知了思考方式的隐形陷阱,人们就会犯错更少,从而离成功更近。
作者既有锐利的观察,又有出色的讲故事能力。他引用生活趣事、名人轶事、历史故事、爱情关系、人际关系、投资之道、心理实验等论述,生动形象而又具体雄辩地指出思维之错的错在哪里,并且还给出了纠正的办法。人性的弱点在《书》中完全呈现,是在自己的反思中进步,还是抓住别人的弱点进攻,全在于读者自己的理解和决定。
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Rational Choice in an Uncertain World-----The Psychology of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8.7 (9 个评分) 作者: 雷德·海斯蒂 (Reid Hastie) / 罗宾·道斯 (Robyn M. Dawes) 译者: 谢晓非 / 李纾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 10
【内容提要】
大量行为学研究揭示,人类的思维过程存在系统的局限性。人们往往无法做到完全意义上的理性,相反,各种认知缺陷、启发式以及惯性思维决定了我们大多数判断和决策。
雷德•海斯蒂和罗宾•道斯尽可能用生活化的语言与现实中的事例,向大家介绍判断和决策领域中的基础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全书内容可分成六部分:第1-2章介绍了判断和决策领域的学科历史,第3-7章总结了关于判断的心理学研究,第8章论述理性与不确定性间的关系,第9-10章论述偏好与选择问题,第11-12章分别介绍了理性决策理论及描述性决策理论,第13-14章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附录简单介绍概率论的相关知识。
作者语言精练、论述严谨,大量采择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发现,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分析。这一点充分显示了作者在“判断决策”这一领域中的积淀,也体现了作者对这一研究领域的总体把握。本书适合心理学和行为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参考,也可供那些对“决策判断问题”有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
【编辑推荐】
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也无时无刻不在面对形形色色的选择和判断。掌握理性决策的原理,无疑可以帮助我们提升选择的质量,从而改善我们的生活。
两位作者凭借其在哈佛大学、西北大学、芝加哥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等名校从事30年教学经验,选择了行为经济学方面和认知心理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自己在司法、医疗、商务等领域的实际经验,采用大量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说明人类在判断与决策方面所具备的规律、特点及缺陷,并在理论高度上论述了这些表现的根源。
在这本获奖著作的最新版本中,雷德•海斯蒂和罗宾•道斯用一种非学术性的语言和大量逸闻趣事讲述故事,将理性决策的基本理论与实际的决策行为进行对比,全面介绍了决策和判断领域的理论和最新研究发现。
新版本的特色:
——每章首尾的介绍和总结以及各章节内容之间的相互引证更利于学习和阅读;
——来自金融、医疗、司法和工程领域的大量例子使得本书更加鲜活;
——重视和突出决策判断的描述性心理学模型,补充了以往仅强调规范性和理性的“期望效用理论”的不足;
——在三种主要研究取向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对思维过程和启发式的认知心理学分析、对判断和决策过程的描述性代数模型以及有关决策的理性模型。
【媒体评论】
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满着不确定的世界里。即使第六次科技革命正向我们走来,我们仍然不知道孕育我们生命的地球会在何时、何地发生地震,我们依然无法预测金融危机或H7N9 禽流感的降临与范围。人类要生存下去,必须适应这个充满未知和不确定性的世界。汶川大地震后《自然》杂志刊登社论——《为未知做好准备》(Bracing for the unknown),即曾呼吁“科学界要充分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挑战”。
“人类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做出判断和决策”是一个富有前景和重要意义的科学难题。如本书所述,寻求理性之路漫长而且艰难。如今人类已经历了几十万年的进化历程,人类之所以能成功地完成觅食、保障安全、选择配偶、保护后代等“生存任务”,以至主宰地球,正是因为我们通过自然选择的进程,拥有了一项独特技能——做出好的、可持续的、适应性决策。
——中科院心理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李纾
《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一书的写作基本上是按照决策领域现有成果进行梳理的,其内在逻辑比较容易把握。最值得称道的地方,还是两位作者对目前决策领域的学术成果的个人理解,并且极其用心地将这种理解表达出来。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此著作充分领略作者对决策理论的透彻解析,因此,该书非常适合决策领域的青年学者研读。同时,作者在如何将学术成果应用于人们的日常决策方面颇费了一番苦思及苦功,书中笔墨处处展现出作者独具匠心的思考,所积累的案例也看得出多是集几十年之功的。所以,这本书同样也适合那些在现实中困惑于自己的决策问题的普罗大众。决策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交叉性研究领域,一些经典的决策研究问题产生于人类的某些既定“缺陷”,对于这些人为偏差的透彻探讨,才有可能教会人们如何更好地进行理性选择。也许,有时候我们需要避免偏差,而有时候我们必须利用偏差。心理学理论和成果对决策领域的独特贡献,也许还未被充分地意识到。从这两位作者的笔下,我们可以很好地领会心理学在决策领域的不可替代性。我相信,只有心理学家对决策研究的积极参与,才有可能将我们对决策问题、以及对人们的决策能力的实际改进深入到一个新的高度。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谢晓非
《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是近年来社会心理学领域一部重量级著作,第一版即获得美国心理学会威廉•詹姆士奖。它论述的主题与诺贝尔奖得主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大致相同,但更系统,娓娓道来,也更易于理解,因为它是两位作者近30年来先后在哈佛大学、西北大学等多所名校教学和科研活动的结晶。要想将论述这一前沿主题的著作翻译好的确不易,幸运的是,本书翻译工作由北大心理系和中科院心理所长期从事该专题领域研究的两位教授担纲完成。我愿向对判断与决策心理学以及行为经济学感兴趣的读者热情推荐这本好书。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终生教授 彭凯平
说理 [图书]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陈嘉映 华夏出版社 2011 - 5
本书是著名哲学家陈嘉映教授集四十年从事哲学思考与研究形成的最重要的哲学专著。全书共分九章,以语言分析哲学的方法论述了相关的全部哲学命题,各章包括“哲学之为穷理”,“哲学为什么关注语言”,“哲学语法”,“论理词与论理”,“感知与语言分析”,“亲知与观念”,“看法与论证”,“普遍性:同与通”,“事情本身与事实”等。现代语言分析哲学源出自英国经验主义传统,以分析语言与意义的关系达至问道穷理的目的。陈嘉映教授初入以德国理性主义传统下海德格尔研究入手,从而将西方二十世纪现象学潮流与分析哲学的深入研究紧密无间地结合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相对独立的学说体系。该书作者首先以“哲学何为”入手,说“哲学大致就是穷理”:“从一个道理追向另一个道理,谓之穷理。所谓哲学,大致就是穷理”。而穷理,在陈嘉映教授看来,就是一个在一定的哲学语法下对感知和语言进行分析的过程。这一分析在其发展中必会涉及亲身感知与观念形成的问题,进而,陈嘉映教授又探讨这一体系在论证等重大哲学命题。本书论证之深度和论理之严谨使其成为国内近三十年来少见之重要哲学著述,必将引起国内外学界的广泛注意和关注。
批判性思维 [图书] 豆瓣
Critical Thinking
8.6 (17 个评分) 作者: [美] 布鲁克·诺埃尔·摩尔 / [美] 理查德·帕克 译者: 朱素梅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本书是美国最为畅销的大学教材,连续九次再版,语言通俗、生动,直观地阐述了批判性思维、正确推理和合理论证的基本问题、观点、方法和技巧。
本书从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说起,就如何进行正确地思维和清晰地写作,到有效论证的规则、合理的演绎和归纳推理,再到道德、法律和美学的论证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还指出了各种以修辞手法来掩盖虚假论证的例子,对批判性思维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合理而正确的思维基本原则、规则、要求、技巧和训练方法。
超越智商 [图书] 豆瓣
What Intelligence Tests Miss: The Psychology of Rational Thought
7.7 (7 个评分) 作者: 【美】基思 E. 斯坦诺维奇(Keith E. Stanovich) 译者: 张斌 译 / 阳志平 审校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 9
如果《思考,快与慢》让你发现自己思维的非理性
那么《超越智商》将告诉你提升理性的方法
安人心智科学总监、开智微播出品人  阳志平 长文导读
诺贝尔奖获得者、《思考,快与慢》作者 丹尼尔•卡尼曼 鼎力推荐
高智商,就意味着能做出正确的、好的决策?错!
理性心理学的开山之作
2010年格文美尔教育奖 获奖作品
美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基思•斯坦诺维奇
颠覆传统智商观念 引领全人类 迈入理性时代
◆ 内容简介 ◆
高智商,就意味着能做出正确的、好的决策?
错!
研究表示,公认的聪明人在决策的正确率方面与普通人无异,有时候也会:
数学家在毫无利好消息的情况,大量买入持续下跌的股票,最终输掉所有积蓄;
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去墨西哥找赤脚医生看病,而不选择经过科学检验的医疗方法;
大学历史教授加入邪教组织;
在高中当老师的邻居拉朋友做传销……
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善于思考”包括明智的判断与决策,但大家熟知的智力测验并没有评估个体的判断和决策能力,然而这些技能对我们的生活非常关键,影响我们做计划、评估关键证据、评价风险和可能性的方式,从而决定我们是否能做出好的决策。
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达成人生的目标,拥有高智力还不够,还要拥有高理性。个体如果出现理性障碍,直接的实际后果就是生活不如意,错失本应取得的人生成就。本书认为,我们可以把对人类在真实世界中明智行动至关重要的理性从智力概念中剥离出来,并且,个体的“理商”可以通过学习而得到提升。
在本书中,斯坦诺维奇阐述了:
理性思考的概念和重要作用;
理性障碍的诸多类型及背后的信息加工机制;
提高理性的两条途径;
理性思考能力对个人及整个社会的重要性。
批判性思维 [图书] 豆瓣
Critical Thinking: Tools for Taking Charge of Your Learning and Your Life
作者: (美)理查德·保罗 / (美)琳达·埃尔德 译者: 乔苒 / 徐笑春 新星出版社 2006
书摘
第一阶段:轻率鲁莽的思考者
你是个轻率鲁莽的思考者吗?所有人在诞生时都是轻率鲁莽的思考者,
而绝大部分人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依然如此,因为对于思考在我们的生活
中所起的作用一无所知。在这个轻率鲁莽的阶段,我们对于思考需要些什么
缺少帮得上忙的概念。例如,作为轻率鲁莽的思考者,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自
己持续不断地在做出假设、形成概念、做出推论和在观点之间进行思考。在
这个阶段,我们并不知道如何分析和评估自己的思维,也不知道如何判断自
己是否清楚地阐明了目的,自己做出的假设是否可以被证明有理,我们得出
结论的过程是否合乎逻辑。我们并没有意识到那些头脑中的特征,因此也没
有努力把这些特征具体化。
在思维发展的这个阶段,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是由糟糕的思维技巧
所导致的,但是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认为自己的信念是真实可靠
的,认为自己的决定是合理的。我们缺乏头脑中的标准,而且对于这样的标
准可能是什么样的并没有概念。我们缺乏头脑中的特性,但是并没有意识到
这种匮乏。我们在许多方面无意识地欺骗自己。我们创造并维护令人愉悦的
幻景。对我们来说,自己的信念看起来很合理,所以我们充满信心地信赖它
们。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兜游着,并相信事物的真相与它们所显现的并无二致
。我们给某些人贴上“好人”的标签,给另一些人贴上“坏人”的标签。我
们赞同支持某些行为,反对另外一些。我们作出决定,回应他人,在生活中
我行我素,而并没有认真地质疑我们的思维或者其蕴藏的含义。
在思维发展的这个阶段,我们的自我中心倾向在思考过程中扮演了决定
性的角色,尽管我们没有意识到这点。我们缺乏足够的技巧和动力去探究自
己是如何的以自我为中心或者偏颇狭隘,怎样经常因袭他人,又是如何因为
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是自己业已形成的看待事物的方式,而频繁且非理
性地抛弃一些观点。
如果你在回答上述问题时遇到困难了,那么你很有可能正处于成为一个
出色思想者过程中的轻率鲁莽阶段。若果真如此,你并不需要为之感到不舒
服。大多数人都处于这个阶段,而且对此一无所知。传统的学校教育和通常
人们教育孩子的方法对成为技巧高超的思考者来说都并无益处。父母亲和老
师们自己都经常处于轻率鲁莽的阶段。这是恶性循环的产物——以己之昏昏
焉能使人昭昭?不过,一旦你明确认识到自己处于思维发展的这个阶段,你
就做好了向下一个阶段进发的准备。而且,当你上升到下一个阶段的时候 ……
目录
前言
序论
艰苦努力方能练就出色思维
对自己的思维“吹毛求疵”
建立全新思维习惯
第一章 成为公正思考者
公正思维有何要求
认识理性诸素质的相互依存性
结论
第二章 思维发展的起初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轻率鲁莽的思考者
第二阶段:面临挑战的思考者
第三阶段:初出茅庐的思考者
第四阶段:实践操练的思考者
第三章 理解自我
监控自己思想和生活中的以自我为中心
努力进行公正思考
认识头脑的三个独特功能
理解自己和大脑之间的特殊联系
把学术课题和你的生活以及困扰进行联系
理性学习兼感性学习
第四章 思维的组成
推理无处不在
推理中存在基本要素吗?
着手研究你的推理
思维要素之间互相联系
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有目的的思考
心存概念去思考
借助信息去思考:被动信息、主动谬误和主动真理
区别推论和假设
理解涵义
带着一种或多种观点去思考
运用批判性思维来掌握看待事物的方法
批判性思维者的观点
结论
第五章 思维的衡量标准
深入了解一些通用的衡量标准
推理要素和思维标准的统一
用思维衡量标准来检验自己的观点:几条指导原则
第六章 正确提问引发出色思维
提问的重要性
呆板问题反映出思维迟钝
掌握三类问题
成为苏格拉底式的提问者
结论
第七章 精通思考,掌握知识
从死记硬背到深入理解
知识和思考的关系
经由思考理解知识,依托知识进行思考
运用你对思考的认识来深入学习一门课程
第八章 规划你的学习
大学的真正逻辑
理想的大学逻辑
大学课程的规划
弄懂课程中的基本概念
找出每门课程或科目必需的思维模式
运用学科逻辑进行思考
案例:生物化学的逻辑
为自己规划课程
示范课程:美国历史,1600—1800
读,写,说,听,想
找出一篇文章 的内在逻辑
找出一本教科书的内在逻辑
评价作者推理的标准
第九章 评估你的学习
自我评价的策略
建立你自己的评分标准
评分概观:心理学入门
就你所学领域进行自我评价
结论
第十章 做出决策
评价决策模式
重大决策
决策过程的逻辑
决策的各个方面
早期决策(2岁到11岁)
青少年时期的决策(12岁到17岁)
结论
第十一章 解决问题
成为活跃的问题解决者
评价解决问题的模式
终结伪问题
错误需求和不合理目标
“重要”问题
解决问题的各个方面
避开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陷阱
借助思维要素来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艺术
第十二章 主宰自己的非理性倾向
自我中心思维
理解自我中心思维
自我中心论是人类的固有本性
“成功”的自我
“不成功”的自我
理性思维
自我中心的两种形态
人类思想的病态倾向
挑战人类思想的病态倾向
理性的挑战
第十三章 监控你的群体中心倾向
群体中心论的本质
群体中心思想的病状
社会阶层
群体中心思想的潜在威胁
群体中心思想在语言上的体现
借助概念分析揭露群体中心思想
大众传媒助长群体中心思想
第十四章 成为道德型思考者
人们为什么对道德认识模糊
道德推理的基本原则
第十五章 批判性地、有道德地学习和使用信息(一)
获取知识的最终目的
忠于学科
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鸿沟
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比较
数学的最终目标
自然科学的最终目标
社会科学的最终目标
艺术和人文学科的最终目标
结论
第十六章 批判性地、有道德地学习和使用信息(二)
如实理解
做批判性思维者,而非怀疑论者
认清知识和大脑的关系
警惕误用知识所引起的危害
质疑学术和“专业”知识
质疑学术知识的科学性
范例:质疑心理学和心理保健行业
密尔格拉姆实验
心理学科学研究
让根深蒂固的社会观念合法化
质疑“心理疗法”
从心理学和心理健康行业的可疑论断中学习
补充:从心理学角度思考
第十七章 战略思考(一)
理解并运用战略思考
战略思考的组成部分
战略思考的开端
关键理念1:思想、感觉和欲望彼此独立
关键理念2:此处不乏逻辑,你能明白
关键理念3:为了高质量思考,我们必须对之定期评估
第十八章 战略思考(二)
关键理念4:我们固有的自我中心思想是一种违约机制
关键理念5:我们必须对周围人的自我中心思想保持敏感
关键理念6:头脑会超出最初的经验而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关键理念7:自私思想貌似理性
关键理念8:从本质上来说,自私思想是自发的
关键理念9:我们通常通过控制性或谦卑的行为来寻求权力
关键理念10:人类天生是群体中心动物
关键理念11:培养理性需要付出努力
结论
第十九章 成为高级思考者——结论
练习需要技巧的思考
第五阶段:走向发展的高级阶段
第六阶段:成为思考大师
思考大师的思想特质
理想的思考者
附录A 批判性思维的关键问题
附录B “……的逻辑”样本分析
还有1个属于同一作品或可能重复的条目,点击显示。
批判性思维工具(原书第3版) [图书] 豆瓣
Critical thinking: tools for taking charge of your learning and your life
7.6 (11 个评分) 作者: [美] 理查德·保罗 / [美] 琳达·埃尔德 译者: 侯玉波 / 姜佟琳 [等]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 5
你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你正在做的事情。思维决定行为,思维决定感受,思维决定需求。
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都是潜意识的。而在你没有意识到自身思维过程的情况下,要想改变思维的质量是不可能的。
这就像大部分悲观的人都不会承认自己是悲观的一样,他们以消极悲观的方式来思考自我和生命经验,总是千方百计地让自己不高兴。我们都是自己非理性思维方式的受害者,它妨碍我们对机会的觉察和把握,使我们不能专注于最有意义的事情,妨害我们的人际关系,使我们坠入痛苦的深渊。
如果思维方式是一个人幸福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我们为何不去发现和学习那些幸福成功人士的思维技巧呢?本书将会呈现那些成功思考者的思维方式,并提供学习和练习它的方法。
批判性思维不是远离生活的抽象名词,掌握它,你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思维方式,成为一名更加出色、明智的思考者和解惑者,把握职业生涯和人生,乃至把握自己的各种情绪,逐渐不被他人所左右,从而最终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强大的理性思维工具,助你厘清自我,看透世界!
Beyond Feelings [图书]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Vincent Ruggiero 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2003 - 8
This succinct, interdisciplinary introduction to critical thinking successfully dares students to question their own assumptions and to enlarge their think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ost common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everyday reasoning. The text offers a unique and effective organization: Part I explains the fundamental concepts; Part II describes the most common barriers to critical thinking; Part III offers strategies for overcoming those barriers.
好好讲道理 [图书] 豆瓣
Attacking Faulty Reasoning: A Practical Guide to Fallacy-Free Arguments
8.4 (5 个评分) 作者: [美]T.爱德华•戴默 译者: 刀尔登 / 黄琳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4 - 8
应对蛮不讲理者的60种逻辑学策略
为什么要讲理?为什么希望别人也讲理?有这么几个实际的理由。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好的论证使我们更好地做出自己的决定。那些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理有据的人,无论是实现目标还是完成计划,成功的机会更大。
第二,遇到艰难的道德选择,好的论证起的作用尤为重要,它不仅帮助我们决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还使我们避开有不良后果的行为。
第三,好的论证,使我们更愿意只遵从那些我们有充分理由信其为真的、牢固的观念。如果我们要求自己是个讲道理的人,我们就该加强现有的信念,或暴露其不足,以便取舍。
第四,运用好的论证,还能提升我们在社交、工作及个人事务中思考和行动的水准。要想让别人接受你的某个观点,讲道理通常要比吓唬人、讨好人等办法更有效,至少效果更长远些。
最后一点,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争执,平息冲突,把注意力放到道理上来,是个有效的办法。注意到对方论证中的哪怕一丝道理,我们才能替自己找到更好的立场。
本书能够帮助你:
1.更好地应对胡搅蛮缠的妻子或丈夫、蛮不讲理的老板、喜欢抬杠的同事
2.在交谈中驳回对方的诡辩
3.提高思维能力,解决实际思维中的逻辑错误
4.使你的推理更正确、表达更清晰
5.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所在
统计数字会撒谎 [图书] 豆瓣
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
7.1 (16 个评分) 作者: [美] 达莱尔·哈夫 译者: 廖颖林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9 - 3
这本书是美国统计专家达莱尔·哈夫的传世之作,该书引发的“编造虚假信息”话题受到美国社会持续普遍的关注和美国权威媒体的激烈争论。书里面大胆地揭露了至今仍然被销售员、广告撰稿人、记者甚至专家频频使用的大量的统计操纵技巧,同时还配有别具一格的风趣插图以及众多幽默的案例。神秘的统计学在这里被哈夫像讲故事一样一一道来,莞尔一笑中让你知晓深奥的统计学基本原理,掌握揭露“虚假数据”的最有力武器……
自50年代出版以来,此书不断再版,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的影响力持久不衰,被誉为美国商业人士、研修人员的重要入门必修书之一。
逻辑学导论(第13版) [图书] 豆瓣
Introduction to Logic
9.2 (5 个评分) 作者: 欧文·M·柯匹 (Irving M.Copi) / 卡尔·科恩 (Carl Cohen) 译者: 张建军 / 潘天群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 10
《国外经典哲学教材译丛:逻辑学导论(第13版)》是导论性逻辑教科书中最完满的一部:既有演绎逻辑亦有归纳逻辑,既有古典逻辑亦有现代逻辑。《国外经典哲学教材译丛:逻辑学导论(第13版)》是当今逻辑教科书的标准范本,是清晰性与准确性的典范,它能够使学生理解、把握并应用古典三段论逻辑和更为强有力的现代符号逻辑技术。
书中所选用的有关政治、哲学、科学及多领域当代论争的鲜活的论证实例,展示了许多严肃的学者和思想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逻辑原理的应用,使逻辑学习既内容充盈又富有生活气息。
行为科学统计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Statistic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作者: [美] F. J. Gravetter / [美] L. B. Wallnau 译者: 王爱民 / 李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 - 7
无论中外,统计学一直是各相关专业学生的梦魇。Frederick J.Gravetter和Larry B.Wallnau两位教授正是考虑到这一点,从而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式,将统计知识清晰地整合到实际的行为科学研究中,以直接、易学、详尽的方法向学生讲授统计学的应用。
本书自出版以来一直是美国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领域中使用最广的统计学教材,是一本非常适用于数学基础薄弱学生的统计入门书。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