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心智”
爱的艺术 [图书] 豆瓣
8.5 (23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艾·弗洛姆 译者: 李健鸣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4
《爱的艺术》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艾里希-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自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32种文字,在全世界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
在这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弗洛姆进而提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在这里,爱不仅仅是狭隘的男女爱情,也并非通过磨练增进技巧即可获得。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
此版特别收录弗洛姆学术助手纪念文章《弗洛姆生命中的爱》。
少有人走的路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The Road Less Traveled
8.0 (23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斯科特·派克 译者: 于海生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7 - 1
这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正如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M·斯科特·派克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他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把时间当作朋友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8.2 (146 个评分) 作者: 李笑来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 6
这本书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谈时间管理,指出时间管理是成功的关键所在。作者引述自己从事的职业中所遇到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如何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而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
暗时间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Eggplant.place
8.3 (110 个评分) 作者: 刘未鹏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 7
2003年,刘未鹏在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并开始写博客。最初的博客较短,也较琐碎,并夹杂着一些翻译的文章。后来渐渐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和看法。在这8年里,作者平均每个月写1篇博客或更少,但从未停止。这本书便是从刘未鹏8年的博客文章中精选出来的,主要关于心智模式、学习方法和时间利用,《暗时间》的书名便来自于此。
遇见未知的自己 [图书] 豆瓣
6.8 (100 个评分) 作者: 张德芬 华夏出版社 2008 - 1
故事从“冬天的雨夜,在荒郊野外的山区,一个没有手机、没有汽油的孤单女人”开始。
若菱,自名校毕业,拥有令人羡慕的工作,但心中却不时的自问:为什么我不能拥有想要的生活?为什么我不快乐?我该如何当自己生命的主人? 在一个下雨的冬夜,若菱巧遇一名智慧老者,在与智者数度交谈的过程中,她渐渐填补不快乐、挫败的心灵缺口,寻回最真实勇敢的自我…… 你会不会担心和若菱一样,让身体的疲惫失控于华丽的业绩之中? 你是否也想遇见在你心中的智慧老者,穿越心事的重重黑纱,遇见全新的自己?
纳瓦尔宝典 [图书] 谷歌图书 豆瓣 Goodreads
The Almanack of Naval Ravikant:A Guide to Wealth and Happiness
7.9 (60 个评分) 作者: [美] 埃里克·乔根森 译者: 赵灿 Zhong xin chu ban ji tuan gu fen you xian gong si 2022 - 5
致富不仅仅靠运气,幸福也不是从天而降的。积累财富和幸福生活都是我们可以且需要学习的技能。
那么指导我们学习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纳瓦尔宝典:财富和幸福指南》提供了原则和方法。这本书收集整理了硅谷知名天使投资人纳瓦尔的智慧箴言录,尤其是关于财富积累和幸福人生的原则与方法。
在过去十年里,纳瓦尔通过推特、博客和播客等方式分享了他的人生智慧,分享如何不靠运气取得成功、如何利用专长和杠杆获得财富以及他的幸福哲学等内容,他的分享在网络上掀起了讨论热潮,受到大量网友的热爱和追捧。纳瓦尔不仅告诉了我们怎样致富,还告诉了我们怎样看待人生,怎样获得幸福。他对财富、人生的思考将帮助你走上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过上更富有、更幸福的生活。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 [图书] 豆瓣
Letters to My Daughters
7.6 (52 个评分) 作者: [阿富汗] 库菲 译者: 章忠建 中信出版社 2012 - 6
法齐娅•库菲,阿富汗唯一一位女性国会议长,自童年开始便亲眼目睹阿富汗人民的苦难与悲惨,立誓投身政治,面对质疑,诽谤,不公正的政治环境,一次次的暗杀与迫害,她始终坚定地与所有反对力量抗争,也幸运地躲过了一次次死亡的威胁。
她有一个 “我永远不会站在你和你的祖国之间”的丈夫和一段凄美至极的爱情。她代表阿富汗最贫穷地区的利益,代表正义的力量,她每一次走出家门都是充满危险的未知旅程,都无法保证自己能否平安返回,于是她只能在每次出门前给最亲爱的两个女儿留下一封信:如果她不在了,女儿们要怎样面对生活。请不要悲伤,你们要从中汲取,犹存的力量。
尽管生命充满苦痛与辛酸,但这本书里的每一段悲痛的情节都能让人见到希望的阳光。信仰超越了死亡,岁月沉淀了从容,绽放出最夺目的光彩。
名人或者媒体评论:
她的人生是一次次劫难,可她在劫难后收获的是勇气。她的民族经历一遍遍暴虐,可她在断璧残垣中仍要寻找正义。这不只一本自传,也是从泪水和战火中淬炼出的至诚、至善的声音。
——《新周刊》主笔 蒋方舟
“自由地过你们想要的生活,实现你们所有的梦想。”本书中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是母爱这种伟大的力量,包含了一个母亲的言传身教和对孩子的人生期望。库菲更是一个把最高的抱负献给国家,把最深的爱留给女儿的坚强不屈的传奇女性。
——《南方人物周刊》资深记者 薛芳
她的每一次活着,都是正义力量的又一次胜利。
——《三联生活周刊》编辑 贝小戎
面对困境,越挫越勇,这就是本书对这种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有时读来令人残忍,有时令人震惊,称其鼓舞人心一点儿不为过。读罢此书,好好感恩生活赋予你的如许机会吧。
——著名作家 安德里亚•布斯菲尔德
库菲亲历的故事引人入胜,读来令人身临其境……她巧妙地勾画出一个在文化传统和标准上都历经变革的阿富汗,并阐述其对女性产生的深远影响,其笔触之细腻,是关于阿富汗女性生活的一般报道所不可企及的。……这确实是一个鼓舞人心、勇敢大胆的故事。
——《穆斯林媒体观察》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不该被我们忘记和忽视的世界。
——《明州星报》
作为阿富汗最直言不讳的民主运动激进分子之一,库菲亲身经历并勇敢地揭露了阿富汗在战乱年代,造成阿富汗许多无谓杀戮的根源。
——加拿大《环球邮报》
清醒思考的艺术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Die Kunst des klaren Denkens: 52 Denkfehler, die Sie besser anderen überlassen
7.4 (39 个评分) 作者: [德] 罗尔夫·多贝里 译者: 朱刘华 中信出版社 2013 - 1
本书的作者罗尔夫•多贝里讲到自己曾与一名美国友人分享发现——小概率事件往往具有颠覆全局的破坏力。这个美国人后来据此写了一本书成为大畅销书,此书就是《黑天鹅》,那个美国人叫纳西姆•塔勒布。于是,多贝里决定自己写一本书,这就是在德国率先超越《乔布斯传》登上畅销书排行榜榜首的本书。
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用这句话来描述人类为思维错误所累的情形,也十分恰当精到。思维错误、认知陷阱就像是伴生于人类,细追究起来无处不在,不经意之时又无迹可寻。难道人们注定就要戴着无形的“有色眼镜”看世界吗?不,人们可以思考自己的思考,拒绝思考被污染。
作者博览群书,以显微镜般的观察发现人们常犯的思维错误,并一一列出。当明白了错误的思维是如何发生后,人们就有可能远离思维陷阱。如果说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差距在于思维方式,那么,熟知了思考方式的隐形陷阱,人们就会犯错更少,从而离成功更近。
作者既有锐利的观察,又有出色的讲故事能力。他引用生活趣事、名人轶事、历史故事、爱情关系、人际关系、投资之道、心理实验等论述,生动形象而又具体雄辩地指出思维之错的错在哪里,并且还给出了纠正的办法。人性的弱点在《书》中完全呈现,是在自己的反思中进步,还是抓住别人的弱点进攻,全在于读者自己的理解和决定。
人生十二法则 [图书] 豆瓣
12 Rules for Life
7.0 (38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乔丹•彼得森 / Jordan B. Peterson 译者: 史秀雄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9 - 11
【内容简介】
现代人欠缺的,不是知识,而是实现的能力,更准确地说,是付诸行动的心理素质。在《人生十二法则》中,著名心理学家乔丹·彼得森的将人类数千年来哲学思考、神话故事中的精神财富与心理学、生物学、神经科学等学科的前沿研究相结合,用12条*基本的人生法则,为千禧一代找到摆脱人生困境的方法。
面对十有八九不如意的人生,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虚伪的励志、空洞的安慰,而是严父近乎残酷的苛责教诲。
写给每一个挣扎生活的年轻人
我总是失败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一
我总是委屈自己满足别人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二
我*好的朋友堕落了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三
我比别人差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四
我没法对孩子说“不”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五
我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六
上班让我不快乐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七
我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八
我觉得周围的人总犯蠢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九
我处于人生的至暗时刻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十
面对他人的偏见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十一
我感到永不满足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十二
唯有了解规则、真知、历史与前沿科学中蕴含的真理,你才有能力面对人生的每一场困斗。
【编辑推荐】
2018-2019年全球现象级畅销书。全球销量超300万册,多国图书畅销榜Top1,连续12周霸榜亚马逊排行榜,迄今为止已在美亚销售榜上榜90周;
作者被誉为当今世界*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前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 百万年轻人追随的心灵之父,*受学生欢迎的导师,被学生称为“能改变你的人生”的人;
读懂十二条法则,你就能解决人生80%的不如意。 面对十有八九不如意的人生,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虚伪的励志、空洞的安慰,而是严父近乎残酷的苛责教诲,唯有了解规则、真知、历史与前沿科学中蕴含的真理,你才有能力面对人生的每一场困斗。
2019年如果只读一本书,就读这一本。
湛庐文化出品。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图书] 豆瓣
Think on These Things
8.3 (33 个评分) 作者: [印度]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 译者: 叶文可 群言出版社 2004 - 10
本书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展现其智慧的结晶,克氏常常在林间散步及树下静坐,从大自然里体悟人类问题的根本纠结所在。他常常以一首诗的方式或描述林间的小鸟飞翔,或描述印度河边洗衣的老妇人,带领你进入他的思想世界,既无诡辩也无知识累积的累赘。他常常强调真理自在人心及独立思考判断的重要性,他强调的是真理必须自己去追求,去领悟无法经由别人代替你去做。就好像身体的病痛必须自己去承担任何人都无法替你去承担去一样。这就是为什么这不只是一本好书还是直得珍藏的好书。
晨间日记的奇迹 [图书] 豆瓣
6.8 (33 个评分) 作者: [日] 佐藤傳 译者: 赵明敏 南海出版社 2009 - 5
“每天早上拿出3分钟来写日记!”许多知名的企业家、管理者、著名演员等成功人士,都通过写晨间日记培养自己做事的计划性、执行力以及对未来的梦想,从而创造了自己人生的奇迹!晨间日记也因此被称为“创造奇迹的晨间3分钟”!
很多人都有过下决心写日记的经历,但往往坚持不下去,原因就在于你没有找到写日记的诀窍、日记对你的生活没有帮助!晨间日记最大的优点,就是帮助你看清自己的内心,反省自己的行为,督促你完成计划、达成目标!
晨间日记创始人佐藤传,在本书中全面公开写晨间日记的三大原则和七大作战法则;详细讲解利用档案夹、活页纸,以及Excel软件写晨间日记的方法,帮助你轻松上手,在最短时间内培养起这项好习惯!
追寻记忆的痕迹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In Search of Memory: The Emergence of a New Science of Mind
8.4 (29 个评分) 作者: [美] 埃里克·坎德尔 译者: 喻柏雅 后浪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9 - 8
二十世纪神经科学发展史宏大画卷
诺奖科学家的成长经历和科研历程
令人信服地展示了何为一流科学、如何创造一流科学
出版十几年来引领无数学子走进科学殿堂
◎ 编辑推荐
☆ 从第一人称的视角,展现伟大科学家的研究路径、问题意识与情志襟怀
作者以清晰易读的文笔,从研究者本人的角度 向读者介绍了最好的科学研究是如何一步步展开的,从确定题目,到提出假说,寻找实验对象和方法,结识最合适的合作者,直到最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众并使之进入商业领域的整个过程,为科学爱好者和有志于科学事业的学生提供了行动的指引。
☆ 同时这也是一部二十世纪神经科学发展史
坎德尔的职业生涯,恰逢现代科学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一个时期。在他进入医学院后不久,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的分子结构,给整个生物学界带来了革命性的巨变。神经科学——对记忆、情感、判断等心智活动的生物学机制的研究——在此时作为一个全新的学科浮现出来,而坎德尔就全程见证并参与了这个新学科从无到有的整个经过。
☆ 本书面向的读者群体较为多元,值得推荐给那些渴望从名人传记中汲取人生经验的普通读者、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专业读者、想了解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读者,以及对“二战”奥地利犹太难民史感兴趣的读者。此外,本书译者还认为它是一本“赴美留学指南”,它如实地反映了美国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文化氛围,能给那些打算赴美留学的学子及其家长提供绝佳的参考。
◎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籍犹太裔神经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埃里克·坎德尔的自传,在书中他不仅表达了个人对其生活和历史的感受和思考,也以亲历者的身份叙述了神经科学这个学科从无到有的发展史——人们如何开始用生物科学的方法研究学习和记忆,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这个领域得到了哪些发展,科学界又对未来怀有哪些愿景和期待。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不仅可以了解神经科学这一学科的动向,更能窥见最顶尖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的思考路径,以及一个伟大科学家的素质和襟怀。本书已被翻译成德语、法语、俄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波斯语等十多个语种,先后荣获2006年度《洛杉矶时报》图书奖和2007年度美国国家学院知识传播奖。
◎ 名人推荐
☆ 恐怕没人能像坎德尔那样在细胞和分子的层面上推动人类记忆机制的研究。他破译大脑记忆密码的激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科学家。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伟大科学家如何进行思考,并带动了科学的发展。
——蒲慕明,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科学院院士
☆ 埃里克·坎德尔的这本书别人写不出来。他通过毕生的视角透视科学,跌宕起伏、硕果累累。我们受到了坎德尔持久的激情和坚定的决心指引。我向所有那些正在寻找有关大脑和记忆知识的个人观点,以及那些正在考虑开启科学生涯的读者推荐此书。
——安东尼奥·达马西奥,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神经科学家
☆ 埃里克·坎德尔写出了一部绝佳作品,从头至尾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展现了神经科学在令人惊叹的20世纪后半叶的壮丽图卷。坎德尔把个人经历与科学研究融为一体,他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广泛交流,使得科学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共同事业。
——奥利弗·萨克斯,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著名科普畅销书作家
☆《追寻记忆的痕迹》动人地讲述了埃里克·坎德尔站在脑科学前沿领域的大胆人生,他以分子生物学方法革新了我们对感受到的信息如何存储的认识。
——詹姆斯·沃森,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之一,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 我向所有对一位重要科学家的人生和工作,或者对我们这个时代的科学进程感兴趣的读者推荐此书。……坎德尔优雅地做出的这些研究,会极大地诱惑有天赋的学生将他开启的这些令人难忘的工作向前推进。
——霍华德·加德纳,美国心理学会威廉·詹姆斯奖得主,著名认知心理学家
☆《追寻记忆的痕迹》融自传、科学史和基础生物学于一炉,是一部无出其右的才华横溢之作。它令人信服地展示了何谓一流科学,以及如何创造一流科学。
——E. O.威尔逊,美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社会生物学之父”
福格行为模型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Tiny Habits
8.6 (27 个评分) 作者: [美]B.J.福格(BJ Fogg,PhD) 译者: 徐毅 湛庐文化/天津科技出版社 2021 - 10
在这本书中,福格博士亲自拆解了他提出的福格行为模型,揭示了驱动人类所有行为的3个关键要素,解析了每一个要素在驱动人类行为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激发每一个要素以更好地推动行为改变的有效方法。此外,福格博士还给出了让福格行为模型更好地发挥作用的两个方法,通过设计情绪来设计行为,通过打造高频率小成功让小改变自然生长。
本书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毫不费力地养成好习惯,也能够指导人们成功对抗坏习惯;不仅能够帮助个人实现改变,也能够帮助群体直面挑战。只要掌握福格行为模型的精髓并加以灵活运用,每个人都能够轻松改变自己的工作与生活,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本书给出了福格行为设计工具箱,包含15种人生情景与挑战、300个微习惯配方、100种庆祝方式,手把手地教你减重、减压、改善睡眠质量、摆脱坏习惯、提升效率……
程序员的思维修炼 [图书] 豆瓣
Pragmatic Thinking and Learning - Refactor Your Wetware
7.9 (26 个评分) 作者: [美] Andy Hunt 译者: 崔康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本书解释了为什么软件开发是一种精神活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并就开发人员如何能更好地开发软件进行了评论。书中不仅给出了一些理论上的答案,同时提供了大量实践技术和窍门。
本书供各层次软件开发人员阅读。
亲密关系 [图书] 豆瓣
Intimate Relationships
9.0 (26 个评分) 作者: [美] 莎伦·布雷姆 / 丹尼尔·珀尔曼 译者: 郭辉 / 肖斌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 10
本书探究了长期以来诗人、剧作家、哲学家,乃至医学家对亲密关系的理解和论断。由于数千年来科学家对亲密关系研究的忽视,当通俗心理学占据了关系学的主导地位时,人们对人际关系的了解和领会往往是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然而,最近20年中,如本书所记载,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它将使我们对爱情、婚姻、承诺、友谊、激情、理解、沟通、亲密、依恋、伴侣选择、嫉妒等各个方面有一个崭新的认识。
别做正常的傻瓜 [图书] 豆瓣
7.9 (22 个评分) 作者: 奚恺元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 8
你正常吗?也许是的。你傻吗?也许也是的。“正常”的决策者往往做着“傻瓜”的决策,而他们自己还蒙在鼓里。这些傻的错误在许多决策中会出现,包括购物、投资、用人、择偶等。
这本书基于获得诺贝尔奖的行为决策学,又基于作者10余年的管理教学经验,帮你揭示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熟视无睹的决策误区,并教你如何纠正。读完本书,希望你能“少几分正常,多几分理性”,在这充满竞争的世界里胜人一筹。
错把妻子当帽子 [图书] 豆瓣
The Man Who Mistook His Wife for A Hat
8.0 (22 个评分) 作者: [英] 奥利弗·萨克斯 译者: 黄文涛 中信出版社 2010 - 5
本书诉说了24个神经失序患者神奇的遭遇和经历。他们中有人能通过意志成为自己想要的角色,而这种身份转瞬之间便会消失不见;有人把自己的妻子当成帽子,要一把抓过头上戴!有人感觉不到自己的身体,灵肉分离;有人完全不能和人交流,却能与动物自如对话;还有人不会加减乘除,却能直接用眼看到复杂算式的精确答案;有人连日常生活都难以自理,却能自如地吟咏歌剧、挥毫作画……
萨克斯医生深入到这些心智上有偏差的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平静、也平等地观察他们,与之互动,记录他们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这些奇特之人的状况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未必为我们所知的另一种辽远的安宁。萨克斯医生字里行间流露出温柔与同理心,深深触动人心,令人备感温暖。而他种种有趣的思考及细腻的心思也不时流露,人文关怀跃然纸上,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当下的力量 [图书] 豆瓣
The Power of Now
8.0 (22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埃克哈特·托利 译者: 曹植 中信出版社 2007 - 10
曾经,有一位乞丐在路边坐了三十多年。
一天,一位陌生人经过。
这位乞丐机械地举起他的旧棒球帽,喃喃地说:“给点儿吧。”
陌生人说:“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你。”
然后他问:“你坐着的是什么?”
乞丐回答说:“什么都没有,只是一个旧箱子而已,自从我有记忆以来,我就一直坐在它上面。”陌生人问:“你曾经打开过箱子吗?”
“没有。”乞丐说:“有什么用?里面什么都没有。”
陌生人坚持:“打开箱子看一看。”
乞丐这才试着打开箱子。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乞丐充满了惊奇与狂喜:箱子里装满了金子。
那些没有找到他们真正财富——存在的欢乐以及与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深深的不可动摇的宁静——的人就是故事中的那个乞丐,即便已经拥有很多物质上的财富,他们依然在四处寻找欢乐、成就、安全或爱情的残余,他们不知道,自己不仅已经拥有了所有这些东西,还拥有了比这些更为珍贵的东西。
你或许生活在对未来的焦虑中,你或许无法摆脱过去留给你的痛苦,你和你的伴侣或许总是纠缠在无尽相互伤害,怎样解决这些永远困扰我们生活的烦恼,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幸福呢?
阅读这本书对于你来说是一个发现之旅,在作者这位心灵导师的引导下,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从而阻碍你摆脱内心的痛苦。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通过向当下的臣服,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在那里,我们能找到真正的欢乐,我们能拥抱真正的自我。

已从结果中略去了来自同一作品或有相同标识号的1个条目,点击这里可重新显示

把时间当作朋友(第3版) [图书] 豆瓣
8.6 (29 个评分) 作者: 李笑来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 10
为什么你总是觉得“没有时间了”?最节省时间的方式是学习,为什么你“砍柴”而不肯“磨刀”?基于过程的记录,为什么迥异于基于结果的记录?一个人对时间的精确感知能力真的能训练得像特异功能?都是平凡人,为什么若干年后已有天壤之别?时间这条船,为什么只送心智成熟的人去往梦想的彼岸?绝大多数的成功与智商没有任何关系,所有的失败都与且只与时间有关。当你把时间花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相当于在他的身上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反正,那个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不管最后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这本书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谈自我积累。作者通过自己职业生涯中遇到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从而开启人生的成功旅程。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