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近代中国”
全部 | 书籍 (289) | 影视 (1) | 播客 | 音乐 | 游戏 | 演出
家春秋(全3册) [图书] 豆瓣
6.9 (7 个评分) 作者: 巴金 朝花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3 - 11
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家》、《春》、《秋》,半个世纪以来深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并被译成多种文字,誉满天下。作品通过金陵城高公馆一家的盛衰,使读者看到了旧中国的没落与腐朽,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家庭旧礼教的残酷,描写了在黑暗势力压迫下的年青人的不同命运:有的苦闷、彷徨,有的作了牺牲品,有的奋起反抗去追求光明。 本书原由我社于1988年出版,现经修订,列入“现代故事画库”系列重新出版,以满足广大读者和连环画爱好者的收藏需求。
美国和中国最初的相遇 [图书] 豆瓣
When America First Met China: An Exotic History of Tea, Drugs, and Money in the Age of Sail
作者: [美] 埃里克·多林 译者: 朱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全书从第一艘抵达中国广州的美国船说起,从关注独立之初的美国热衷对晚清帝国茶、丝绸、瓷器以及鸦片贸易开始,描绘了诸多中美关系的历史趣闻。
三闲集 [图书] 豆瓣
7.7 (10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 5
《三闲集》收作者1927年至1929年所作杂文三十四篇,末附作于1932年的《鲁迅译著书目》一篇。1932年9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初版。作者生前共印行四版次。《三闲集》的主要内容包括:匪笔三篇,某笔两篇,述香港恭祝圣诞,吊与贺,“醉眼”中的朦胧,看司徒乔君的画,在上海的鲁迅启事,文艺与革命(并冬芬来信),通信(并Y来信),太平歌诀,铲共大观,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革命咖啡店等内容。
燕山楚水 [图书] 豆瓣
作者: [日本] 内藤湖南 译者: 吴卫峰 2007 - 5
本书是日本著名中国史学家内藤湖南于1899年旅行中国时的记录。内藤所到之外遍访名山大川、碑坟寺观等景胜,以印证他神游已久的禹域大地。但本书最精彩的部分,是他与严复、张元济、文廷式等很多改革派知识分子之间讨论中国政治局势的笔谈记录,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
口岸往事 [图书] 豆瓣
No Dogs and Not Many Chinese
作者: [英]吴芳思 译者: 柯卉 新星出版社 2018 - 5
这是一部英国汉学权威学者努力沟通中西文化的用心之作。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由此开启整整一百年的条约口岸历史。作者通过大量侨民的回忆录、笔记,描述了侨民色彩斑斓的生活,见证了这一百年里诸多历史事件。作者是一位对中国历史富有同情心的英国人,娴熟中文,能熟练驾驭中美文献资料,因此,本书填补了中国学者因语言材料所限,难以一窥海外侨民在中国多重景象的空白。另外,本书虽出于学者之手,却能似叙述的笔调展现这一百年历史中的点点滴滴,便于一般读者阅读。
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 [图书] 豆瓣
作者: 郭颖颐 译者: 雷颐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0 - 7
《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1900-1950)》内容简介:进入20世纪以后,中国思想界在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方面发生了许多重大转变,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转变是唯科学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唯科学主义者认为宇宙万物的所有方面都可通过科学方法来认识,科学能够而且应当成为新的宗教。这种科学崇拜导致了现代中国思想界的大论战,也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全面胜利铺平了道路。《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1900-1950)》对唯科学主义的根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对20年代“科学一玄学”大论战,对各派唯科学主义者的思想实质进行了详尽透彻的分析。
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 [图书] 豆瓣
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
作者: 夫马进 译者: 伍跃 / 杨文信 商务印书馆 2005 - 6
当代中国,对于社会福利问题的关心前所未有地高涨,本书在善会、善堂史研究方面,仅仅是根据各种《征信录》、《申报》和文集随笔等史料描述了善会和善堂的轮廓。随着新的档案史料的发掘和利用,将来也许有必要做大幅度的修订。
晚清小说的新概念地图 [图书] 豆瓣
作者: 颜健富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4
著名文化学者、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李欧梵作序推荐
坦承阅读本书后放弃晚清小说研究专著的写作计划
※相关推荐※
研究晚清文学,十分辛苦,必须阅读大量作品,沧海捞珠。难得颜健富教授抓到了一个最关键性的空间问题,并找到被忽略但值得我们重视的“冷门”作品,细加分析,将之置于晚清到民初的文学史脉络中,功力深厚,也功不可没。
——李欧梵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编辑推荐※
★ 扩大研究范围,发掘冷门材料
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于晚清小说,研究者们大多只就其中最著名的文本(如所谓“四大谴责小说”)展开论述,而缺乏对其他作品的观照。《晚清小说的新概念地图》发掘了《狮子血》《痴人说梦记》等一批长期被冷落的重要作品,深度诠释其背后意涵,极具开创性。
★ 视角独特,纵横贯通
《晚清小说的新概念地图》抓住了贯穿晚清小说写作中的七大关键概念,在将大量材料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既对同时代的若干作品进行了横向比较,又将其放在整个文学史的框架下进行纵向论述,突出了晚清小说与新文学的异同及其对后者的影响。
★ 逻辑缜密,一叶知秋
《晚清小说的新概念地图》运用现代文学理论对晚清小说进行文本分析,论述严谨,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同时,作者还细致讲解了晚清小说家们叙事技法的变化、观念的变迁、思想的变革,读者可小中见大,看到清末民初政治、社会、文化的重大转型。
※内容简介※
随着清朝在军事、政治上的挫败,“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天朝荣光”破灭,传统天下观崩坏,新的世界观建立。作为时代结构一环的小说,亦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
《晚清小说的新概念地图》聚焦1902至1911年间的小说文本,从空间想象、冒险精神、忠义观念等意识的转变入手,展现了晚清小说家们的焦虑与思索,讲述他们在激荡的变革时代如何将“中国”置入“世界”的坐标,重新找寻中国定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精彩纷呈的“新概念地图”。此外,书中还探讨了晚清小说中崛起的“国民”理念如何影响、启发以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学作家的创作,全面展现晚清至民国的政治、社会、文化转型。
与很多前辈学者仅就“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泛泛而论不同,本书作者发掘了《狮子血》《痴人说梦记》等一批极重要却被长期忽视的作品,并抓住其中关键问题进行研究,颇具开创性,荣获2016年台湾“中研院”年轻学者研究著作奖。
经今古文之争与近代学术嬗变 [图书] 豆瓣
作者: 张凯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0
近代中国学术史是近代史研究的重要领域,由于其复杂性与难度,广为关注。经今古文问题为清学汉宋之争的子题,后演化为清末民初政教、学术转型的枢纽。晚清今文学复兴,尤其是康有为公羊改制学说引起一系列学术文化思潮,牵涉到晚清民国政治、社会、思想、学术等诸多层面,经今古文之争一直是海内外学界关注的焦点。本书历时性考察经今古文之争在晚清民国时期的渊源流变,虚实相济,贯通经史,揭示出儒学义理与科学史学二者诚有珠联璧合的可能,为我们认识近代中国提供了深入的视角。
茶馆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茶館 Cháguǎn
8.0 (9 个评分) 作者: 老舍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 5
《茶馆》的故事全部发生在一个茶馆里。茶馆里人来人往,会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老舍抓住了这个场景的特点,将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六七十个主、次人物高度浓缩在茶馆之中,展现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三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概括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几种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历史命运。
双山回忆录 [图书] 豆瓣
作者: 王凡西 东方出版社 2004 - 3
《双山回忆录》是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双山回忆录》是1930年开除中共党籍的原莫斯科中山大学遣送回国留学生王凡西的回忆录,主要叙述了斯大林的反对派“中国托派”的产生及其分合的史实。
彷徨 [图书] 豆瓣
8.9 (9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 裘沙 王伟君 绘图 漓江出版社 2003 - 1
本书收入鲁迅先生1924年至1925年间创作的小说11篇。
《彷徨》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彷徨》的艺术技巧“圆熟”——深广的历史图景;对人物命运的叙述渗透感情;“画眼睛”“勾灵魂”的白描手段;丰满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的意义。
裘沙和王伟君两位艺术家以毕生精力用画笔“揭示鲁迅思想体系”,执著探索,苦心构思,大胆创造,以“理解的准确,表现的深刻,艺术的精湛”再现了鲁迅的世界。
物质技术视阈中的文学景观 [图书] 豆瓣
作者: 潘建国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 3
《物质技术视阈中的文学景观》展现了晚清中国书籍史上重大的技术变革,多维度描述物质技术与小说演进的关系。在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关系微妙的今天,这是一个充满诱惑力的话题。
近代以来,新兴印刷技术所蕴含的巨大的出版能量,为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物质技术变革急剧加速的步伐中,西方先进的印刷文化进入以上海为出版中心的中国,并逐渐辐射到周边的江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近代书局利用新的出版技术以及新的经营模式,开展小说征文、小说版权转让以及善本小说整理等活动,推动乃至调控晚清新小说的发生与发展,促使传统的明清章回小说实现其文本传播技术的近代升级。作为中国古代小说文本特色的图像,亦借助新技术完成它的近代复兴之路。这些在物质技术推进中的文学景观,处处展现了文学观念和文体破立的消长,具有重大的小说史及出版史意义。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