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中国杂志”
全部 | 书籍 (169) | 影视 | 播客 | 音乐 | 游戏 | 演出
独唱团(第一辑)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7.4 (350 个评分) 作者: 韩寒 主编 书海出版社 2010 - 7
“虽然作者们提供了非常优秀的文章,但它终究只是一本文艺读本,无论是从程序上还是从本质上,他都无法承载很多人对于改变现状,改善社会的期望。我们总说,这个社会需要常识,需要启蒙,但其实我认为,互联网十年,该启蒙的人已经被启蒙了,有常识的人一直有常识,大家其实都知道美和丑,好和恶,只是我们有不可抗力的因素导致我们在台面上要扭曲和违背一下自己。要改变靠自己,现在不是旧年代,资讯毕竟对我们开放了七八成,我们也已经了解了这个世界七八成。而一本文艺读物,除了能提供好的文艺作品以外,能量有限,如果你抱着想看战争片的心态误看了一部文艺片,无论这部文艺片多好,你都会失望。”(韩寒说《独唱团》)
三联生活周刊 [图书] 豆瓣
8.5 (69 个评分)
《三联生活周刊》前身为邹韬奋先生在20年代创办的《生活周刊》,韬奋先生的创刊目的是:“每星期乘读者在星期日上午的闲暇,代邀几位好友聚拢来谈谈,没有拘束,避免呆板,力求轻松生动简练雅洁而饶有趣味”,以“供应特殊时代的特殊需要的精神食粮”。
《三联生活周刊》自1995年在《生活周刊》传统基础上创刊,定位是做新时代发展进程中的忠实记录者,做中国的《时代》周刊。它的办刊宗旨是“以敏锐姿态反馈新时代、新观念、新潮流,以鲜明个性评论新热点、新人类、新生活”。
中国国家地理 [图书] 豆瓣
8.3 (67 个评分)
《中国国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识》,是一本关于地理的杂志月刊,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主办。作为中国的国家地理杂志,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外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是中国大陆最出名的一本有关地理的杂志。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该刊的文章和图片经常被中央及地方媒体转载。另外,该刊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家图书馆已经把该刊作为重点收藏期刊。
她们和她们 [图书] 豆瓣
8.2 (22 个评分) 作者: 安小庆 / 林松果 / 李斐然 东方出版社 2022 - 10
这是一些女性的故事,由另一些女性书写;

她们和她们,斑斓多姿,道路各异, 却连在一起。

《人物》杂志女性报道集,记录女性的此时此地此身。

她们遭遇困境,她们奋力挣扎,她们历经苦难而保有天真;

她们的故事是永恒的故事,也是人性的故事。

她们把自己作为方法,寻找女性心灵深处的共振;

她们在书写女性故事的同时,也勾勒出自我生命的轮廓。

从无声到有声,从陌生到相逢,从一个人抵达另一个人;

这些散发着光与热的文字,让共鸣发生,让理解实现。
科幻世界 [图书] 豆瓣
8.5 (44 个评分) 科幻世界杂志社 1979
科幻是高科技时代的专属文化语言,科幻类期刊、图书则是畅销书目上的重要部分。作为国内科幻业界的主力军,科幻世界杂志社一直致力于中国科幻文化市场的培育,每年一度的中国科幻银河奖征文催生出大批优秀科幻作家和科幻佳作。1991年,科幻世界杂志社代表中国科幻业界成功主办的世界科幻协会(WSF)年会,被WSF评为“WSF成立以来最隆重最成功的1991年年会”。1997年,科幻世界杂志社遍邀全世界的科幻作家、科学家、宇航员参加’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其辉煌永载中国科幻史册。
为了让国人的想像跟上时代,为了打造中国科幻图书品牌,科幻世界杂志社与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强强合作,于2003年正式启动了中国科幻“视野工程”。“视野工程”的三大支柱丛书“世界科幻大师丛书”、“中国科幻基石丛书”和“流行科幻丛书”,以专家的视角,广泛运用刊物、网站等专业媒体的宣传攻势,掀起了又一轮科幻热潮。2004年,“科幻大师丛书”更荣获了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国际合作出版促进委员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出版参考》杂志社等出版界权威组织颁发的2003年度引进版社科类优秀畅销图书奖。
单读·十周年特辑 [图书] 豆瓣
8.1 (17 个评分) 作者: 吴琦 主编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单读·十周年特辑》首次推出上下两册,《时间的移民》与《在世界的门外》。
上册聚焦“时代性”,将目光从难以名状的此时此刻移开,转向人类社会在不同年代里的文化状况,试图追问:互联网与新技术是如何影响社会心理,大众文化如何慢慢吞噬社会,都市与乡村的关系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 ;
下册退后一步,聚焦“空间性”,勾画纽约、柏林、开罗、威尼斯等城市的文化图景,通过文学和历史的方式重游布罗茨基、本雅明、阿斯旺尼等人生活与工作过的地方,在保守主义民粹主义泛滥的今天,重新成为世界的陌生人,也重新发现自我。
《单读》是单向空间的品牌出版物。它团结着新一代作者和读者,内容以小说、诗歌、文化评论、思想随笔、非虚构报道和艺术作品为主,推崇沉静、深入、优雅的阅读,尊重清醒、独特、富有活力的声音。
2019年是《单读》书系创办的第十年,《单读·十周年特辑》是过去时光的答卷,也是未来岁月的开篇。这套纪念版《单读》,汇聚了十年来重要作者的原创文章,以及国内外的新人新作,它集中展示了这十年来我们的文学痛点和问题意识,代表着新一代中国作家看待世界以及中国本土社会的历程。
如果你是《单读》的老读者,这套书是最好的纪念,如果你还没有看过《单读》,那么这套书也是最好的开始。
【名家推荐】
我参与编辑过很多夭折的书,《单读》的生命力经常令我自己惊叹。因为不断有年轻而杰出灵魂的加入,我认定它还会长久、富有韧性地存在下去。
——许知远
过去的十多年,是人心随技术迅疾更新的年代,也是一切在不知不觉间速朽的年代。生活在其间,要敏捷于变化,又能保有持久的决心,这是一种必要的法则。回想《单读》的创办,正是这份敏捷,更多的是持久,让它免于转瞬即逝的激情,从而在时间里拥有自己的轨迹,和可供回顾的纵深。
——郭玉洁
《单读》提供了一种智性、理性而又并不因此而冷漠的审美。它是一本对青年有号召力的书。它使它的读者变得年轻而上进。
——阿乙
《单读》一直是一个单独的存在,有自己的坚持、审美和品位,有感召力,有愿意为它工作的年轻人和愿意为它添砖加瓦的写作者。它始终在尝试用已有的力量和资源,传达自己想要传达的东西,这是一种令人尊敬的态度。
——双雪涛
我理想中的《单读》是不断自我变法,永远免疫于一切标签的……然而我怎么想并不重要。《单读》会给我惊喜。
——范晔
我有点吃惊《单读》活了十年,就像我没有想到自己也写了快十年。十年了,我们都还在这里,不怎么成功,不怎么挣钱,但没有放弃。这件事的唯一意义可能就是,证明一本书和一个人都可以活得小众、边缘,像闪亮银河外散落的小星,这条路也没那么辛苦,只要你走下去。
——李静睿
人的困境 [图书] 豆瓣
7.2 (32 个评分) 作者: 吴琦 主编 理想国 | 台海出版社 2018 - 6
★集结梁鸿、淡豹、戴潍娜、张定浩、李霄峰、陈楸帆
★讲述青年时代的痛与爱
★独家发布蒯乐昊小说处女作,首次推出兰斯顿·休斯诗选
★跨越国别、族裔和时代,审视个体的生存处境,关注普遍的生存困境
【编辑推荐】
1. 集合我们这个时代的六位优秀创作者,从消逝的青年时代讲述痛与爱的故事——本辑《单读》结集陈楸帆、戴潍娜、淡豹、李霄峰、张定浩、梁鸿在第三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开幕式上的演讲,他们是文学、影视、学界的年轻领导者,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观察者、体验者。在本辑《单读》中,他们讲述自己的青年时代,更讲述我们所有人的痛与爱。
2. 通过最广泛的叙事,重新审视个体的生存处境、重新关注普遍的生存困境——在技术制造的狂欢和幻想里,在婚姻制度、阶级阶层等结构性困境中,在个体伤痛被宏大叙事裹挟消解时,文学、电影、艺术,或者更广泛的叙事,对我们每个人而言,到底具有怎样不可替代的意义?本辑《单读》尝试开拓对困境的新的思考维度:“重要的不是你身处困境,而是人人皆在困境之中;重要的是你选择面对,而不是必然会赢”。
3. 两位新世代小说家的对话,从现实和科幻中想象有关未来的可能性——“中庸”的葛亮与“极端”的伊格言,一位致力于现实主义的写法,一位企图从科幻文学中寻找突破,两位青年小说家的文学对谈,将会引导我们思考有关人类文明的未来。
4. 《单读》独家发布新作者蒯乐昊小说处女作——从事多年的特稿写作后,媒体人蒯乐昊调转笔头,从非虚构走向虚构领域,开拓全新的创作可能。本辑《单读》独家首推蒯乐昊的小说处女作,三个故事里既有她的个体想象,更有某种普遍的时代况味。
5. 《单读》首次推出美国“黑人民族的桂冠诗人”兰斯顿·休斯、“20世纪最被低估和忽略的美国小说家”詹姆斯·索特——本辑《单读》收录了美国黑人文学代表作家休斯的一组诗歌,休斯继承了惠特曼、林赛和桑德堡的传统,通过诗歌传达非裔美国人的文化之音、反抗之声。而作家、翻译家孔亚雷则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最被低估和忽略的美国小说家”詹姆斯·索特,披露了他还未面世的中译本《光年》的精彩片段,这本书将引发我们思考:“我们的人生为什么不能成为一件艺术品呢?”
6.单向空间和理想国继续联手,打造智识青年们的挚爱书、全球青年思想策源地——青年写作者柏琳、诗人凌越、书评人云也退将在这一辑《单读》中发表可读性与思想性兼具的随笔与书评,分享他们的全球观察和个体经验。
【内容介绍】
“没有任何人的经历是可以复制的,也没有任何一条路是现成的。” ——李霄峰
“城市变得太大了,大过了他们穿行的渴望。”——蒯乐昊
“自由不再是自由,只要有一个人不自由。”——休斯
“你要珍惜你说话的时刻,你要珍惜你的语言。”——梁鸿
这一辑《单读》讨论困境,结果我们发现许多答案最后都关乎勇气。我想这回答了前面说的,阅读到底是为了从别人那里获得什么。很可能到最后,如果日常生活还有记忆,只会留下那些别样的生命态度。因为他们活得与你不同。
云也退评奥威尔,说“奥威尔征收恐惧,熔炼成克服恐惧的力量”。诗人戴潍娜的演讲辞,“疼痛才是身体的重量,最初的人类一定是在劳动与疼痛的双重经验中成长为人”。孔亚雷介绍詹姆斯·索特的小说,“除了名声,真正让一个人伟大的是更为内在,更为高贵,同时又更为简朴的什么。那就是勇气。那是因风格而抛弃名利的勇气。那是完全投入并创造自我的勇气”。柏琳写圣彼得堡之旅,所有的作家、诗人都在虚空中向她大声私语,其中就有马雅可夫斯基:“你孤身一人,时常愤愤不平,急切地催促着命运,你知道,很快你就会快乐满足地投入到自己伟大的战斗中。”困境只是一种关于人与世界相对关系的知识,能够穿透它的,才是人的教益。所谓内在的危机——读书多了你会发现这危机是永恒的,从别人一再的对它的描述中,你会得到某种分担,甚至也开始认识、辨别和描述它,它就没有那么可怕了。
【名家推荐】
许知远,单向空间联合创始人 :
“我参与编辑过很多夭折的杂志,单读的生命力经常令我自己惊叹。因为不断有年轻而杰出灵魂的加入,我认定它还会长久、富有韧性地存在下去。”
阿乙,作家:
“《单读》提供了一种智性、理性而又并不因此而冷漠的审美。它是一本对青年有号召力的杂志。它使它的读者变得年轻而上进。”
郭玉洁,正午主编,《单向街》第一任主编:
“过去的十多年,是人心随技术迅疾更新的年代,也是一切在不知不觉间速朽的年代。生活在其间,要敏捷于变化,又能保有持久的决心,这是一种必要的法则。回想《单向街》(《单读》前身)的创办,正是这份敏捷,更多的是持久,让它免于转瞬即逝的激情,从而在时间里拥有自己的轨迹,和可供回顾的纵深。”
覃里雯,资深媒体人:
“为《单读》写稿一直是最美好的事,就像和一位无所不知的知音漫谈,站在世界漫长的共同传统之上关照人类的今日和明日。因为它优雅的包容和丰盛,促成了我写作的新风格。依然秉承启蒙以来知识传统的杂志越来越少,就像星星逐渐在夜空里淡去一样。对我来说,在稀疏闪耀的人类群星中,《单读》已经是中文世界里最耀眼的一颗。”
于威,单向空间联合创始人:
“如果说《单读》这本小小的杂志,也有一点雄心,那就是希望它能够像《纽约书评》一样,吸引这个国家最杰出的头脑,鼓励独立思考和理性的批判,永不放弃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责任,同时追求一流的文本表达。这个目标还远远没有实现,也许永远都无法实现,所以只能继续做下去。”
苏静,《知日》主编,《单向街》第一任出版人:
“转眼之间,名为《单向街》的杂志书,也改名《单读》,还有自己的同名App,单向历更是卖成了近年来少有的文创产品的成功案例。单向街书店也从一个完全理想主义的形象,现在也跻身很主流的商业公司,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依然保持着自己理想主义的一面,这一点无论如何是令人欣慰的。时至今日,我也为我当年能参与当年《单向街》杂志书的创刊和发行,感到由衷的开心。”
新周刊 [图书] 豆瓣
8.3 (35 个评分)
《新周刊》是一本杂志。但她更着力叫卖的是一种无形的东西,视角、方法和观念。是的,她提供对趋势的把握。我们的读者群不是含混的、广而泛之的所谓“白领阶层”,而是现代社会中最为注重趋势的“意见领袖”们。
单向街 001 [图书] 豆瓣
7.7 (29 个评分) 作者: 梁文道 张大春 许知远等 凤凰出版社 2009 - 8
《单向街》杂志书,是由单向街书店创始人之一的许知远主编,双月刊。撰稿者有梁文道、张大春、许倬云、Leslie Chang、戴锦华、黄永玉、李海鹏、李孟夏等。
以非虚构类的报道、评论,摄影作品为主。将全世界最好的作品引入中国,鼓励一种清醒、独特、富有活力的声音,将更多年轻人重新吸引到书籍、艺术与思想的情绪中去。《单向街》的特性,在于它思维的更年轻化与更敏锐的时代感。内容与时代贴得更近,中国正是一个各种社会实验的万花筒。在设计上他更与国际潮流接轨,在写作上它则试图树立非虚构类写作的标准。它还建立起一支以调查性记者、年轻学者、摄影师、艺术家为主的作者队伍。
鲤·孤独 [图书] 豆瓣
6.6 (32 个评分) 作者: 张悦然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8 - 6
《鲤·孤独》以“孤独”为主题,以当下青年最关注的日本流行文学里的强烈孤独感为引子,展现和挖掘了女性“孤独”这一心理状态的不同侧面。
收录了日本畅销作家青山七惠、八零年代作家张悦然、周嘉宁、安意如,七零年代作家周洁茹,台湾女作家胡淑雯的最新小说和随笔。其中有中、日八零后生活和内心状态的展现,也带来了七零年代和八零年代作者和作品的碰撞。
知日· HI! 美术馆 [图书] 豆瓣
7.8 (24 个评分) 作者: 毛丹青 / 汤祯兆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11 - 8
《知日•嗨!美术馆》,将携手重量级撰稿人及画廊级摄影师,全面深入日本各种各样的美术馆,展开一段深度的文化与心灵巡旅。
贝聿铭的MIHO美秀美术馆、妹岛和世的金泽二十一世纪美术馆、安藤忠雄的直岛美术馆、根津嘉一郎的根津美术馆、宫崎骏的三鹰之森吉卜力美术馆……知日将从特别的角度去开启、撞击艺术的大门,从设计世家黑川、策展人北川FRAM、三代日本首富、人间国宝大师这些“人”的故事里,去发现存在于艺术空间之内的“人”的灵魂。
空间革命:新世纪美术馆进化论
悲痛之时,我们会怎样疗伤?为了安抚母亲的悲伤,台湾建筑学者、专栏作家李清志带领母亲在日本的各个美术馆之中游走,展开一段治愈之旅。期间拍摄的大量照片也成为了辅佐文字、治愈心灵的一抹温暖色彩。
三代日本首富的珍藏责任
在日本,大量财团和企业都承担了 “类社会”和“类政府”的审美教育职能。不是为了展示企业荣誉大事记,三位先后成为日本首富的企业家设立的美术馆里,珍藏的不仅是艺术珍品,更是他们作为公民对社会的责任。
人间国宝:传统艺术的守护者
早在1955年,日本即设立了“人间国宝”制度,可谓世界各国同类制度的先声。而在制度之外,狂言师野村万作、陶匠室濑和美、古乐家照喜名朝……这些“人间国宝”,正是日本传统艺术的真正守护者。
人属自然
行走在山间与海岛的策展人——北川FRAM
如果说美术馆给人的印象是高高在上且冰冷幽寂的,那么日本著名策展人北川FRAM会告诉你“不对”。以天为庐、以地为席,艺术家把自己的作品陈列在最原始的自然环境中,和当地住民一起制作展品,这就是北川手中的艺术祭。
黑川纪章×黑川雅之:设计的人生
半个多世纪前,远近知名的建筑师黑川巳喜先生的三个儿子,为继承父业而走上了建筑设计的道路。他们中的两位成了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家和工业设计家, 就是黑川纪章和黑川雅之——设计世家里的豪门贵公子。
小山登美夫:艺术不是有钱人的消遣
奈良美智的名字已家喻户晓,村上隆的作品也已成为一代标志,蜷川实花在观众面前缔造出了糖果般甜美的女性世界……而让他们背后运筹帏幄的,正是这位眼光极其独到的画廊老板——小山登美夫。
年轻艺术家的祇园沙龙
如何将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与沉静凝练的艺术品联系起来?将艺术新星的画作从精贵的展馆中拿出、搬进喧嚣的酒吧,这正是新一代独特的交流方式。
HUB of Art World :《美术手帖》
《美术手帖》,日本最权威的艺术杂志之一,它涵养着每个喜好艺术的人,并承载着许多艺术创作人的大小事。台湾大艺出版总编为你介绍一本美术人的圣经——《美术手贴》的手作过程。
写美:面向市民“ 通体透明” 的摄影殿堂
单纯的摄影作品如何支撑起一座美术馆并且维持它的生存、融入市民的生活?或许东京都写真美术馆能给你一个答案。
纸外的风景
足立美术馆
耗时五年建成的足立美术馆,除了收藏有大量近代日本画的名作,其庭院便是其另一金字招牌。日本画固然是展示品,庭院亦是一幅名作——这便是足立美术馆最引以为傲之处。
从美术馆到社交网络——ACG另类思考空间
从三鹰之森吉卜力美术馆到手冢治虫纪念馆,从实体展览到pivix插画社交网站,本身就具有虚拟性的动漫,似乎更找到了横跨于三次元与二次元之间的生存之道。
羊男、电车、甲子园、教堂玻璃窗……这些意象的片段究竟封存在村上春树儿时的哪段记忆中?《知日•嗨!美术馆》更独家联手旅日华人作家毛丹青展开“心象风景”企划,沿着阪神铁道探寻村上春树的文学意境!在现在与过去中解读村上的心声密语。
此外,更有日本摄影师山县勉、人气漫画家森井由佳的独家专访,以及蒋丰、剑心、健吾、汗青等作家的独家专栏,将日本风俗娱乐一网打尽!
It is Japan. 这就是日本。
知日·太喜欢漫画了 [图书] 豆瓣
6.8 (24 个评分) 作者: 苏静 中信出版社 2013 - 11
《知日•太喜欢漫画了》,专门关注日本的超人气出版品牌《知日》全力打造的日本漫画最强总力特集。
手冢治虫、井上雄彦、荒木飞吕彦、松本大洋、丸尾末广、驾笼真太郎、小山宙哉、寺田克也、谏山创……25位各具风格的日本漫画家终极解读,最全档案记录、正版授权作品刊载、8篇独家直击专访、国内优秀漫评。
特别附赠4部重量级漫画短篇:
寺田克也《大猿王番外》×小山宙哉《剧团Jet’s》
安堂维子里《入道云》×Mattsu《同人千金》
从常盘庄、animate到日本各地,走访日本漫画的发端地和重要地标;从贷本漫画到《少年JUMP》《少年Magazine》及数十本动漫周刊杂志和多家出版社,深度报道记录日本漫画产业的风云变幻。
独家取得小学馆、集英社、讲谈社、青林工艺社、井上雄彦事务所等数十家版权机构及个人正版授权取材;双倍页码、超大容量,完全复刻日本漫画周刊,值得收藏。
内容看点
专门关注日本的超人气出版品牌《知日》全力打造日本漫画最强总力特集:集结手冢治虫、井上雄彦、荒木飞吕彦、松本大洋、丸尾末广、驾笼真太郎、小山宙哉、寺田克也、谏山创等25位各具风格的日本漫画家最全档案记录、正版授权作品刊载及8篇独家直击专访,特别附赠4部重量级漫画短篇;从常盘庄、animate到日本各地,走访日本漫画的发端地和重要地标;从贷本漫画到《少年JUMP》《少年Magazine》及数十本动漫周刊杂志和多家出版社,深度报道记录日本漫画产业的风云变幻。
读库0601 [图书] 豆瓣
8.4 (24 个评分) 作者: 张立宪 同心出版社 2006 - 2
《读库0601》是《读库》丛书的第一本。该书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为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每两月推出一辑,2006年计划出版六辑。丛书侧重对当今社会影响很大的文化事件、人物作深入报道,回忆和挖掘文化热点,对文艺类图书、影视剧作品、流行音乐等进行趣味性分析和探究,为读者提供珍贵罕见的文字标本和趣味盎然的阅读快感,从内容、装帧方面,被业界称为今年最具出版品质的开春之作。
“摆事实不讲道理”是《读库》的编辑方针。其收入的作品从篇幅上而言属于五千至五万字之间的中篇读本。内容上而言,《读库》强调非学术,非虚构,追求“有趣,有料,有种”,探究人与事、细节与谈资,不探讨学术问题,不发表文学作品,书评、影评等文体则强调趣味性,通过真实的表象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和思想深度。
这期主打是郭德纲,五万字的专题包括三部分内容,一为北京民间相声演员郭德纲的长篇人物通讯,一为作者与郭德纲的访谈,一为其相声作品选刊,配以中国青年报著名摄影记者贺延光的人物摄影,对这位长期坚持在天桥一带演出、献身相声事业并日益得到民众、特别是都市文化人群认可的相声演员做全方位深度展示。
大方 No.1 [图书] 豆瓣
7.1 (22 个评分) 作者: 安妮宝贝(庆山)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1 - 3
创刊号内容精彩纷呈:
★ 村上春树首次接受深度专访:长达三天两夜,关于村上春树、关于《1Q84》,你想知道的一切 !
★ 周作人未刊稿《龙是什么》首度面世!
★ 黄碧云最新小说《末日酒店》全球首发!
★ 贾樟柯致敬之作《侯导,孝贤》,除夕夜奋力完稿!
★ 美国普利策最佳小说奖得奖作品《药店》全球华文首发!
★ 安妮宝贝专栏,最新散文首度发表!
★《东京•1Q84•旅》全景展现《1Q84》真实现场:走访1Q84世界入口的避难阶梯,青豆常去的高层酒吧,刺杀领袖的大仓饭店,与天吾相会的儿童公园……
我爱摇滚乐 [图书] 豆瓣 豆瓣
7.9 (20 个评分) 译者: 郑远涛
《我爱摇滚乐》基本上不是一本音乐杂志,其专业性相当令人发指!《我爱摇滚乐》是一本娱乐读物,它处于半地下状态纯粹只是因为很穷。欢迎万元以上美刀欧元英镑之捐款,人民币不带玩。
知日·日本禅 [图书] 豆瓣
7.2 (21 个评分) 作者: 苏静 中信出版社 2013 - 4
本期日本禅特集,“知日”将带你探寻日本禅的渊源和传承,了解临济宗、曹洞宗、黄檗宗三大禅宗,拜读大师们的禅学经典。我们探访了铃木俊隆建立的西方禅修中心、日本佛教圣地和名刹,了解、学习僧侣的日常修行;领略文学、建筑、茶道、花道、武士道及艺术中的禅意,品味俳句大师们耐人寻味的诗句和千利休师傅的“禅茶一味”;听禅者林谷芳谈日本禅与画。同时regulars部分收录僧侣摄影师梶井照阴和佛具木器师加计穰一的专访,也来听听《1Q84》译者、日本文学研究者施小炜来谈对日本禅的理解。还有更多精彩内容,请购买《知日?日本禅》特集,深入探究日本文化的禅秘境。
日本三大禅宗大比较: 世界的禅,日本的禅
《简单的艺术》速读“禅意的栖居”
铃木大师们带给世界的30 条禅学经典
禅诗与佛偈
铃木大拙纪念馆侧击 请来这里禅思
西方禅修中心探秘以及禅修课的要点 你我的禅修
日本佛教之母山 比叡山
佛教圣地之旅 空行高野山
永平寺修行僧的日常
悠悠禅绪
禅与俳句,以及现代禅诗
一庭一世界
禅?庭园 梦窗疏石与枯山水
千利休 一个美丽的文化传说
禅茶一味
一茶一会
日本花道中的禅意
风雅与禅意并行不悖
蛙跃古池,樱花过眼
秉智慧剑,一往直前
宫本武藏的剑与禅
精进料理 简朴而不简单 沢庵漬け——就是腌萝卜!
漫画 红尘度禅心
林谷芳专访 简谈日本禅与禅画
《一个人》——反集团主义的个人美学
梶井照阴——佛教弟子的摄影传奇
异色的陶艺家——专访青木良太
职人| 寻技: 佛具木器师——加计穰一
门外侃禅
鲤·最好的时光 [图书] 豆瓣
6.9 (24 个评分) 作者: 张悦然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9 - 5
结束了“孤独”、“嫉妒”、“谎言”“暧昧”一系列对内心私密情感的探索,张悦然和她的伙伴们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社会层面,这期有关人生命中最好时光的寻觅,向我们揭示了憧憬幸福未来与沉湎回忆过去间,为何隔了一条湍急的河流。我们就算回到过去最好的时光,是否能把被痛苦撕碎的记忆重新拼贴完整?
无论是作家张爱玲、日本画家奈良美智,还是《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导演Danny Boyle,他们在作品里对最好时光的怀念全部渗透到了作品里,喜欢他们作品的人从细枝末节中与他们一起感受“最好的时光”鼎盛辉煌之势,质疑他们的人则读解出了被时光碎片划过后的棱角缺失。《鲤•最好的时光》特地专访到了台湾作家朱天文,一个半小时的美好时光里朱天文与我们交换了从事写作以来点滴体验,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情趣,更畅谈了与侯孝贤导演如何在文字幻化成光影的过程中保持步调一致。
80年代人对于时光的记忆常常源自一件微小的事物,一首歌,一条河流,一个梦中出现过的场景,张悦然邀请了她的好朋友殳俏、周嘉宁、摄影师Madi共同分享贴近肌肤的回忆。对于80后作家群,他们最好的时光定格在1998年到2005年的虚拟世界里,暗地病孩子、晶体论坛、黑锅论坛成了青年们的文学阵地,几乎每一个活跃在当今文坛的80后作家们都在这些论坛上留下了印记,而《鲤》主题书的初衷更夹杂着那些文学论坛未能完成的心愿。
少年时的往事总是让人莫名地兴奋,80年代人在2003年以后时光的概念开始变得模糊不清,而在此之前的青春期里每个重要的时间点都留下了旺盛生命的印记,《鲤》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80年代末年到20世纪初里的共同集体回忆,成长是一件可以分享的事情,青春遥遥无期。
《鲤·最好的时光》里提出了全新的分享概念,从主编张悦然到每一个编辑都与读者分享了生活里最美妙的细枝末节,从一个电影插曲到一个唱片封套,再到小说栏目里编辑们大为推崇的约翰•欧文的小说与创作手记,《鲤》试图把分享这个概念延续下去。
张悦然用随笔《盗美贼》描摹了自己从女孩到女人的蜕变过程,路内的《四十乌鸦鏖战记》继续少年关于工厂生活的回忆,还有新加入的小说作者老王子与徐斯韡都从男孩的角度写了那段私人化的最好时光。
知日·家宅 [图书] 豆瓣
7.5 (22 个评分) 作者: 苏静 中信出版社 2013 - 9
《知日·家宅》特集,深入日本人的私密生活空间——“家”,带你走访日本居住文化的历史、现状及未来,拜访建筑大师、收集权威观点,感受来自日本的“家”的魅力。
从白川乡到京都町家,日本人为何钟情木制建筑?他们如何保存和改良传统民居?
从军舰岛、同润会公寓到团地,普通日本人的居所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
从塔之家、电车屋到One Room Mansion,日本“蚁族”如何在都市夹缝中创造生活?
从MUJI之家、不动产媒体到震后复兴,日本人如何改造和创想未来的居住环境?
安藤忠雄、隈研吾、东孝光、藤本壮介……日本建筑大师用怎样的虔诚和智慧构筑了普通人的家?
《知日·家宅》特集将为你一一揭晓答案。
知日·手账最高 [图书] 豆瓣
5.0 (27 个评分) 作者: 苏静 中信出版社 2016 - 4
日语中的“手账”,相当于我们平时所说的记事本。但在日本,“手账”不仅仅是一个本子而已,日本人将其用来管理自己的时间、生活,甚至作为人生规划的工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手账”在日本已经算是一个全民性的话题。手账的魅力究竟何在?如何才能有效利用手账来管理生活?期待“手账大国”日本给我们答案。
《知日•手账最高》特集——专门关注日本的超人气媒体品牌「知日」推出《知日》特集第25弹。
翻开就能改变人生的最强手账保存本!
HOBONICHI、MIDORI、HIGHTIDE、trystrams、D-BROS、mt胶带、熊谷正寿、馆神龙彦、高桥书店手账大奖……《知日•手账最高》特集,实感“手账大国”日本与手账相关的一切。
特集囊括:
HOBONICHI手账,于“LOFT”连续九年销量第一,究竟藏有什么秘密?
以“TRAVELER’S notebook”闻名的文具品牌MIDORI,对手账设计与纸张品质的高追求;集缤纷色彩与欧美风格设计元素于一身的HIGHTIDE手账;
日本知名文具品牌KOKUYO旗下trystrams手账,为商务人士带来焕然一新的生活工作体验;
个性手账品牌D-BROS,颠覆你心中的手账印象;
风靡全球的mt胶带,18种活用法与手账完美契合;
“手账的高桥”,从大众设计中严选精品的高桥书店手账大奖;
专访日本GMO INTERNET株式会社董事长熊谷正寿,走近他与手账紧密相连的圆梦路程;
专访日本著名手账评论家馆神龙彦,追寻日本“手账热”现象之源;
从纸张、书签带、装订方式等彻底了解手账构造;
私人定制一本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专属手账;
日本手账达人kotori分享她的精彩“手账生活”;
铁道手账、历史手账、漫画手账、防灾手账……特色手账速览;
日本“人间国宝”松田权六的灵感记录手账;
兵库县明石市的“时之道”行旅……
果然,还是手账最高!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