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人文哲思”
全部 | 书籍 (5) | 影视 | 播客 | 音乐 | 游戏 | 演出
鳗鱼的旅行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Ålevangeliet
8.2 (93 个评分) 作者: [瑞典] 帕特里克•斯文松 译者: 徐昕 湖南文艺出版社&博集天卷 2020 - 10
 一本和鳗鱼一样难以被定义的奇书,关于鳗鱼,更关于生命本身:从鳗鱼笨拙又浪漫的生命之旅,抵达深刻又感动的生命之谜
 瑞典现象级畅销书,出版3个月印量高达70000册,现已超过130000册!以处女作一举拿下瑞典极富盛名的文学大奖——奥古斯特奖,被评为最佳非虚构图书
 讲述鳗鱼在科学史中留下的谜团,展开文学、艺术和宗教中的鳗鱼考察之旅,在回忆与父亲珍贵的捕鳗时光中,探讨生命、死亡以及其间的一切。语言优美动人,情感真挚动人:克制的文字中,流淌着父子之间甚少表露的深情
 被翻译为30种语言畅销多国,媒体好评如潮:《纽约时报》“编辑选书”,《洛杉矶时报》畅销书,《福布斯》最佳夏季读物,《洛杉矶时报》“与自然保持联系的21部经典”,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盛赞
 独特设计,精美装帧,优雅精装,多幅量身定制的艺术插画
鳗鱼是自然界最奇怪的生物之一。时至今日,我们仍对它知之甚少。
欧洲鳗出生在马尾藻海——一片难以确定边界的海洋,随后会去往欧洲海岸,再游入江河溪流栖居。平静地生活几十年后,当生物钟敲响,它会完成最后一次蜕变,踏上返回出生地的漫漫归途,在那里繁殖并死去。如果无法启程,它仿佛会等待到永恒,绝不变身。
两千多年来,鳗鱼一直是一个谜。亚里士多德坚信它没有性别,弗洛伊德试图寻找它的生殖器却屡屡受挫。从没有人见过鳗鱼交配。
神秘的鳗鱼令帕特里克着迷,与鳗鱼同样难解的还有他与父亲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他在文学、艺术、宗教与科学史领域探寻,同时追忆与父亲一起捕鳗的童年时光。鳗鱼的不可知、它笨拙又浪漫的生命之旅,宛如隐喻,触发我们对生存与死亡、目标与意义的思考和领悟。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图书] 豆瓣
Das Kunstwerk im Zeitalter seiner technischen Reproduzierbarkeit
8.3 (22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瓦尔特·本雅明 译者: 王才勇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2 - 1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中主要论述了机械复制技术的发展给艺术领域带来的一系列变革。它把艺术人从一向被人们所崇敬的神圣的“祭坛”上拖了下来,在摧毁了传统的同时使现代艺术具有了新的特点、价值和接受方式。
艺术宇宙 [图书] 豆瓣
作者: (英) 巴罗 译者: 徐彬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 4
《艺术宇宙》主要内容简介:“每当看见天上的彩虹,我的心儿摇动。”这是英国湖畔诗人华兹华斯的名句,一句简单的话,因为七彩的虹,就洋溢着诗情画意;当然,我们也能从虹想起光的折射和反射,想起最速降线,想起变分法,然后想起最小作用量原理。不仅彩虹,一天地间的万千景象。都能引起诗情画意,引起科学的联想。不论是否愿意,我们的眼睛总是戴着双重眼镜,一重艺术的,一重科学的,两重影象在我们的头脑里交融在一起。
智慧之路 [图书] 豆瓣
作者: 雅克·阿达利 译者: 邱海婴 1999 - 4
本书是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的政治顾问、法国著名学者雅克·阿达利的一部专著。讨论了在人类各种文化类型中普遍存在的迷宫现象。分析了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文化意义。以及对人类思维形式的影响。作者认为,迷宫在人类早期、中世纪、曾达到高峰,此后归于衰落,但在电脑时代,迷宫的意义仍然潜隐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本书论述原始社会以来迷宫文化的诞生、成长及发展。介绍了五花八门的迷宫,剖解一个又一个千年不解的迷宫之“迷”,史料翔实,论证精辟,是一本极为珍贵的学术著作。附迷宫彩图82帧。
反思科学 [图书] 豆瓣
作者: 吴国盛 新世界出版社 2004 - 1
为什么要讲这和以一个题目呢?原因是今天科学很重要,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我们对科学的理解却未必很深入、很恰当。我们常听到说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这话当然是对的,没有错,但如果把科学只是理解成生产力就不对了。科学不仅仅有用处,能够为我们带来物质财富,带来高效率的生活,而且首先是一种精神。虽说我们这几年也有不少人在谈科学精神,但究竟什么是科学精神,我认为这个问题学术界也好,大众传媒也好,都没有讲情楚。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