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加拿大文学”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The Lost Salt Gift of Blood
9.1 (232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 译者: 陈以侃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5 - 6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所收入的七个故事,有少年渴望摆脱家族在海岛世代挖煤的命运而在成年之际离家远行,有人到中年的大学教师回忆少年时他那心怀壮志但困居海岛打鱼为生的父亲,有散居各地的大家族在老祖母96岁生日之际齐聚老祖母寡居的海角……这些故事勾画了男女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 紧密的纽带和难以逾越的鸿沟,既温柔又残酷。
这些故事都发生在新斯科舍省布雷顿角那些严酷的风景中,写的都是复杂、神秘的人心。它们被记忆和传说浸润,被海水和鲜血冲刷,而这些海水和鲜血,都曾流淌于同土地和海洋漫长的搏斗中;麦克劳德颂扬的是一种和自然世界的深情交融,以及面对变迁、面对爱与失去,多少世代之间某些一脉相承的东西。
很难想出还有谁能写出具有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般魅力的小说。
——爱丽丝•门罗
和福克纳或契诃夫的作品一样,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短篇小说既是地域的,又是普世的,而且,我也认为它们是不朽的。
——迈克尔•翁达杰
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自1976年出版以来,已经成了加拿大的经典。这些怀着深厚情感考究雕琢出来的短篇,背景都设在布雷顿角……但读者不会感觉他在描绘异域奇事,或在创造狭隘的地域文学,反而,他们会想到一些与之亲近的世界。……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布雷顿角无处不在。任何人只消跨一步便能进入。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因为这些故事的音调、节奏控制得极好,也因为麦克劳德擅于处理纯正、真实的情感,它们渐渐越来越出名……当代潮流和现代反讽,他都不感兴趣。他的故事天才之处就在于,他使笔下的虚构世界没有时代局限。
——科尔姆•托宾
使女的故事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The Handmaid's Tale
8.7 (185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译者: 陈小慰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 - 12
奥芙弗雷德是基列共和国的一名使女。她是这个国家中为数不多能够生育的女性之一,被分配到没有后代的指挥官家庭,帮助他们生育子嗣。和这个国家里的其他女性一样,她没有行动的自由,被剥夺了财产、工作和阅读的权利。除了某些特殊的日子,使女们每天只被允许结伴外出一次购物,她们的一举一 动都受到“眼目”的监视。更糟糕的是,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人类不仅要面对生态恶化、经济危机等问题,还陷入了相互敌视、等级分化和肆意杀戮的混乱局面。女性并非这场浩劫中唯一被压迫的对象,每个人都是这个看似荒诞的世界里的受害者。
证言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The Testaments
8.7 (85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译者: 于是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 7
2020年度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
新浪好书推荐“2020年度推荐图书”
全球超级畅销书《使女的故事》续作
2019年布克奖得主,阿特伍德二度折桂
全新角色演绎不同视角,首次披露基列国背后的秘闻
英国每四秒售出一本,全球上市首周50万册即告售罄。
即将改编电视剧集,延续《使女的故事》电视剧收视神话。
----- ---------------- --------------------------------------------
“这部小说并不像出自一位处于写作生涯晚期的作家之手,相反更像是她的巅峰之作,这一点着实令人惊叹。”——布克奖评委丽兹•考尔德
“我一直认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很快就能获诺贝尔奖,且我现在仍这么想,仍希望她得奖。”——石黑一雄
“她一向超前。不管是她的哪部小说,读者定会在半小时内沉迷其中。”
——资深出版人卡门•卡里尔
“如果哪一位小说家能够证明创作一本续作是正确选择的话,就非阿特伍德莫属了。”
——《卫报》
-----------------------------------------------------------------------------
“亲爱的读者们:你们曾多次向我提问,关于基列国及其内部运作的细节。这些疑问都成了这本书的灵感来源。而另一部分的灵感来源则是我们正身处其间的这个世界。”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使女的故事》结局十五年后,基列国的统治从内部显露出衰腐的迹象。在巨变将临的关键时刻,三位不同身份背景的女性的命运开始交错,进而引发了颠覆性的后果。她们从各自的视角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三种不同的叙事声音构建起一个更宏大、更开阔的时空,首度披露了基列国倾覆背后的秘闻。过去与未来在讲述中逐渐交叠,真相以令人惊叹的面貌呈现在读者眼前。
逃离 [图书] 豆瓣
Runaway
8.2 (82 个评分) 作者: 艾丽丝·门罗 译者: 李文俊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9 - 7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
【荣获2009年布克国际奖】
【《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书,法国《读书》杂志年度最佳外国小说,荣获加拿大文学大奖吉勒奖】
【著名翻译家李文俊精心翻译】
她是当代短篇小说大师。——诺贝尔奖颁奖辞
逃离,或许是旧的结束。或许是新的开始。或许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瞬间,就像看戏路上放松的脚步, 就像午后窗边怅然的向往。
卡拉,十八岁从父母家出走,如今又打算逃脱丈夫和婚姻;
朱丽叶,放弃学术生涯,毅然投奔在火车上偶遇的乡间男子;
佩内洛普,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某一天忽然消失得再无踪影;
格雷斯,已然谈婚论嫁,却在一念之间与未婚夫的哥哥出逃了一个下午……
一次次逃离的闪念,就是这样无法预知,无从招架,或许你早已被它们悄然逆转,或许你早已将它们轻轻遗忘。
全息玫瑰碎片 [图书] 豆瓣
Burning Chrome
8.4 (76 个评分) 作者: [美] 威廉·吉布森 译者: 李懿 / 梁涵等 新星出版社 2014 - 3
本书收录了威廉·吉布森创作生涯中的最佳短篇作品,包括其科幻处女作《全息玫瑰碎片》,挑战旧式科幻的战斗檄文《根斯巴克连续体》;更有三篇赛伯朋克的先驱之作《约翰尼的记忆》《新玫瑰旅馆》《整垮铬萝米》,吉布森最富盛名的长篇作品《神经浪游者》即滥觞于此。 这十篇异彩纷呈的杰作记录了赛伯朋克宗师的成长历程,是科幻拥趸不可或缺的史料级文本,极具收藏价值。
科幻迷必读的史料级文本
采撷赛伯朋克宗师的十个灵魂碎片
剖析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奇想之旅
威廉·吉布森总能刺中社会的敏感神经。他帮助科幻文类从刻板的昏睡中苏醒,来到现代思潮的明媚阳光下。——布鲁斯·斯特林
赛伯朋克宗师威廉·吉布森唯一的短篇作品集,从其科幻创作的处女作到《神经浪游者》的萌芽之作均收录其中。除了当下最“酷”的赛伯朋克故事,还包括了太空探险、都市奇幻等吉布森鲜有涉猎的题材。
布鲁斯·斯特林和威廉·吉布森本人作序,解读每一个短篇背后的故事,剖析大师的创作成长之路和20世纪下半叶科幻文坛的变幻风云。堪称“史料级”文本,是科幻迷和科幻研究者的必读之作。
计算中的上帝 [图书] 豆瓣 豆瓣
Calculating God
8.0 (71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罗伯特﹒J﹒索耶 译者: 张建光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 9
本书是加拿大著名科幻作家罗伯特·J·索耶的得意之作。对于这部作品当年败给《哈里·波特与火焰杯》,未能最终获得雨果奖,索耶一直忿忿不平。
本书充分展现了科幻小说的震撼性。两种不同的外星人同时来到地球,与地球上的古生物学家一同探寻不同星球文明同步同期性毁灭之谜,严格的科学外推法使探寻者逐渐接近事实真相:宇宙中竟然存在着一个操控一切的超级生命!可就在这时,一颗足以毁灭三个文明星球的超新星爆发了……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图书] 豆瓣
Life of Pi
8.4 (63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扬·马特尔 译者: 姚媛 译林出版社 2012 - 11
一艘孤单小船,一个落难少年,一只孟加拉虎,这是南太平洋上,最艰难的生存考验。《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作者马特尔的第二部小说,但是一面市便惊艳国际文坛,获奖无数,成为畅销书。小说描写一个印度男孩和一只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一起在太平洋上漂流227天后获得重生的神奇故事。
历磨难而成长,因信念而不凡。小说内容关于冒险、希望、奇迹、生存和信心,是一 个能让人产生信仰的故事,同时也会让读者重新认识文学并相信文学的力量。书中如真似幻的海上历险与天真、残酷并存的人性矛盾,巧妙契合,更激荡出高潮不断的阅读惊喜。无论是开放式的结局还是小说对于信仰、生存,乃至人与动物、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展现,都会成为每一个读者深思的问题。
本书全球热销七百万册,获得英国布克奖、德国国家图书大奖等6项国际大奖;《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等7项年度好书推荐!在台湾出版后获杨照、九把刀、南方朔等各界名人推荐。2005年译林社曾推出该书,受到诸多名人如周国平、叶兆言、李敬泽等人推荐。
此次译林新推出的这个版本,独家收录欧洲著名插画家托米斯拉夫•托亚纳克精心绘制的40幅全彩插图,值得珍藏。插画家以“罕见的优美画风”脱颖而出,赢得为《少年Pi的奇幻漂流》绘制插图的机会。插图色彩丰富,极具表现力,极好地传达了文字的意向,呈现出精致的文学质感。
“我深爱这个故事,曾经觉得它是没法拍成电影的,因为它的内容是关于冒险、希望、奇迹、生存和信心。故事最难改编的部分也是最好的部分,什么是精神力量,什么是信仰,什么是神。终于,我决定接受挑战,让更多的人一起分享我阅读的感动。”——李安
这本书是对上帝之存在的优雅证明,完美展示了故事的力量。——美国总统奥巴马
许多年来最奇特然而也是最容易读的一部小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将奇谈、寓言和道德故事糅合在了一起。 ——《经济学人》
我们需要这个故事,当然不是为了掩饰我们的兽性,更是为了对我们的人性怀有信心。 ——作家周国平
PI不读“屁”,读“派”,就是圆周率π,一个最真实最神秘的数字。 ——书评人 小宝
我愿意把它看做一本人和世界(宇宙)的关系的小说。如果真的2012是末日,这本书可以留给任何幸存下来的人,它有太多的含义。 ——雕塑家 向京
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个理查德•帕克。它会在危难的时候,咆哮出柙,眈眈向人,却又与人相依为命。——豆瓣网友
化不可能为可能。它把文学的想象力推到了另一个新的前沿,既奇幻、怪诞,但又天真、写实,饶富深意。少年的奇幻旅程,最后变成了令人赞叹的阅读之旅! ──评论家 南方朔
这本小说充满了让人大快朵颐的诱惑力,因为它实在太好看了。好看到不忍心复述它的情节……惊险、悬念、流畅以及信仰,这是任何时代的读者都不会拒绝的美好大餐,何况今天? ——书评人 戴新伟
我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对插图版《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一书进行描绘——即Pi的视角。Pi的所见所感是通过色彩、透视、象征和手势等的运用来诠释的...因此有些场景可能看起来很现实,而其他场景则含有格式化甚至抽象的元素(比如漆黑的大海)。——托米斯拉夫•托亚纳克
盲刺客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The Blind Assassin
9.0 (42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译者: 韩忠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 7
这是一部结构奇巧、故事里套故事的小说。小说有两个女主人公,一个是劳拉,小说一开始就在车祸中死去;另一个是她的姐姐艾丽丝,生活在死者的阴影中,回忆着 快被湮没的往事。有关盲刺客的故事是劳拉生前写的,描述了在动荡的20世纪30年代,一个富家小姐和一个在逃的穷小伙子的恋情。同时,这对恋人想象出了发 生在另一个星球上的故事。这个虚构的故事里充满了爱、牺牲与背叛。而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艾丽丝嫁给了富商理查德,在外人看来,这是一桩美满的婚姻,殊不知,理查德将魔爪伸向了小姨子劳拉,于是,劳拉的车祸令人产生了怀疑……
亲爱的生活 [图书] 豆瓣
Dear Life
7.8 (42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艾丽丝·门罗 译者: 姚媛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4 - 5
★ 《亲爱的生活》是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的最新作品,讲述了别离与开始、意外与危险、离家与返乡的故事,被认为是门罗最丰富、最完美、最具个性的“集大成之作”。
★ 我希望读者从《亲爱的生活》开始读我的小说,这是我最好的作品。——艾丽丝•门罗
★ 艾丽丝•门罗是非常稳定的作家,所有作品都很出色,但我还是向读者推荐《亲爱的生活》。这是一部最具门罗个性的作品。——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佩尔•韦斯特伯格
★ 她的小说有种独一无二的现实感。——村上春树
★ 她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短篇小说作家。——A.S.拜厄特
------------------------
这是关于生活,你能说出的一切。
在这趟旅途中,所有的事都不会像我们希望的那样发生。但到最后,这些都不要紧。我们终将原谅这个世界,原谅我们自己。因为,我们一直以如此善意对待的生活,终将以善意回馈你我。
亲爱的,生活。
------------------------
门罗迄今最棒的作品。——《费城问询报》
近乎完美……再也没有一位作家能用这么短的文字表达这么多的东西。——《芝加哥论坛报》
《亲爱的生活》的故事破坏了既定的写作规则,再一次展示出了门罗短篇小说中心理感受的锋利感、脆弱感以及门罗的大师技艺。——《华盛顿邮报》
充满智慧,令人难以忘怀。《亲爱的生活》是一个精彩的礼物,提醒着我们门罗为什么可以青史留名。——《波士顿环球报》
艾丽丝•门罗是公认的加拿大文学财富。这一部新作,有历史的投射、自传性的素材、令人印象深刻的情境、偶尔的怀旧和愉悦的讽喻,再一次证明她名不虚传。——《华盛顿时报》
艾丽丝•门罗不只应该被敬重,更应该被珍惜……《亲爱的生活》与她的前作相比,更丰富、更震撼。——《纽约书评》
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短篇小说作家之一,不只是在我们的时代,而是在任何时代都是如此。——《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盲视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Blindsight
8.5 (33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彼得·沃茨 译者: 胡纾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 7
发达的技术能满足人类的一切需求,还为他们制造出完美的幻境,让他们沉浸其中。渐渐地,他们彻底丧失了与现实的一切联系。
人类在死亡。
但新人类在崛起——
吸血鬼基因的人、多个意识并存于一个身体的组合人、任何时候都能保持绝对客观的人……
以正常人的标准,他们是绝对的怪物,甚至不太能 够称之为“人”。但是,当外星人现身太空、普通人浑浑噩噩的时候,正是这帮畸人挺身而出,努力拯救我们的世界。
他们所面对的外星人对手神秘莫测,不可理喻。一次次强硬的试探性交流,最终不可避免地引爆了毁灭性的决战。
快乐影子之舞 [图书] 豆瓣
Dance of the Happy Shades
8.4 (30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艾丽丝·门罗 译者: 张小意 译林出版社 2013 - 11
★门罗处女作和成名作,甫一出版即大受欢迎
★荣膺1968年加拿大总督文学奖(加拿大最高文学奖)
门罗的成名作和处女作,历时15年写成,一举赢得加拿大最高文学奖项总督奖。15个短篇故事里,门罗以非凡的视角观照平凡的生活,显示出足以成为经典作家的特质。
这些故事发生在农场,在河畔沼泽地,在西安大略孤独的小镇和新兴的郊区。女孩跟着父亲上门推销,无意目睹父亲埋藏已久的恋情;两对陌生男女在寂寞小镇里耐着性子相互抚慰,老小姐让智障的孩子们用音乐发出与另一个世界的沟通……作者将注意力投向平常人的欲望及遗憾,爱的欢愉与痛苦,以及逼仄生活中的绝望和负疚,让我们惊觉人心里共同的野心、恐惧和悲哀。
公开的秘密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Open secrets
8.4 (30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艾丽丝·门罗 译者: 邢楠 / 陈笑黎 译林出版社 2013 - 10
艾丽丝·门罗首部荣耀国际文坛的代表作
【秘密,就是我们想逃离的回忆】
8个闪着生命之光、语言之美的惊人短篇(含村上春树翻译成日文版的《蓝花楹旅馆》)
“她是当代短篇小说大师。”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艾丽丝•门罗以她的短篇创作最为著名,但是她在每一个短篇小说中呈现的深度、智慧和精准比得上很多长篇小说家穷极一生的书写。每读门罗,便知生命中未曾想到之事。——布克国际奖评委会
★这是少有的一年,没人抱怨诺贝尔委员会的选择。门罗是当我说“小说是我的信仰”时,我脑海里浮现出的少有的作家之一。——乔纳森•弗兰岑
★艾丽丝•门罗是“作家中的作家”,读她的作品会感到愉悦。对我们这些热爱短篇小说的人来说,阅读这些现实主义、契诃夫般的杰作让人深感荣幸。——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她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短篇小说作家。——A.S.拜厄特
★她的小说有种独一无二的现实感。——村上春树
★她将为全世界的读者提供一份完全不同的书单。——苏童
★门罗的女性写作方式是非个人性的。她会描写她熟悉的生活,但这些作品中的人物远远是在国界以外的。——陆建德
★我爱她的真实和沉重,沉重中的那种真挚的温柔。她的小说很重,一本书要慢慢看完。——陈丹燕
在这八篇关于“秘密”的故事里,艾丽丝•门罗唤起了旧爱突然重生的毁灭性力量。忘情于书信欢爱的图书管理员、流连在荒野的孤女、破坏邻居家宅的女基督徒……门罗笔下的女子都有一个“秘密”,她们保持着与真相的模糊距离。《公开的秘密》曾获加拿大总督奖提名,被《纽约时报》评为年度好书,并为门罗斩获了首个国外文学奖项——WH.史密斯文学奖,自此,门罗作品日益受到国际文坛广泛关注。
英国病人 [图书] 豆瓣
The English Patient
8.4 (29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迈克尔·翁达杰 译者: 丁骏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10
迈克尔•翁达杰代表作 奥斯卡9项大奖电影原著
暌违中国读者15年的布克奖经典作品 全新译本
————————————————————————
迈克尔•翁达杰用优美而抒情的笔触,描绘了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意大利一栋废弃别墅里,四个伤心人的因缘际会。他们生活在世外桃源一般的风景中,却无法享受战争结束带来的和平与安宁。
在战争中失去父亲与孩子,身心俱疲的安娜,固执地照顾着自己最后一个病人。卡拉瓦乔,因偷窃技能成为战争英雄,也因此失去了双手的拇指,他只能通过吗啡来重新想象自己是谁。印度士兵基普,聪明、机警,在这个除了他自己任何东西都不安全的地方拆除地雷和炸弹。全身被烧焦的英国病人,终日躺在病床上,陷于回忆和幻觉之中。为了拯救爱人,他担当卖国之名,深入大沙漠,但他整整迟到了三年……
————————————————————————
我一直很喜欢迈克尔•翁达杰的作品,读到《英国病人》这部小说时,我觉得它非常美,像一首诗,所以我就想把它改编成剧本。
——安东尼•明格拉
应该给《英国病人》戴上三重冠。这本书深邃,优美,触动心灵。
——托妮•莫里森
杰作……一部丰富而引人入胜的小说。
——唐•德里罗
一部激情之作,神奇,标新立异,可以让人一直读下去。
——理查德•福特
梦的交织,罕见,诱人。
——《时代》
我一直想要告诉你的事 [图书] 豆瓣
Something I’ve Been Meaning to Tell You
8.8 (25 个评分) 作者: [加] 艾丽丝·门罗 译者: 刘黎琼 译林出版社 2018 - 9
《我一直想要告诉你的事》是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所创作的第三部小说作品,被认为是门罗继《女孩与女人的生活》尝试长篇写作后的成功转身,从此门罗只安心创作短篇。 一直想要告诉你的事,是深埋心中数十年、不得表白的畸恋,是与丈夫所想大相径庭的定情真相,是对不成才却得宠的亲兄弟的厌恶,是缘散后细数那些前尘往事……寻常人的生活,成就了诸多颇具纵深和张力的故事,缓慢的时间之流里,波澜突起,潜流激荡。
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 [图书] 豆瓣
Lives of Girls and Women
8.2 (24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艾丽丝·门罗 译者: 马永波 / 杨于军 译林出版社 2013 - 11
★艾丽丝•门罗具有强烈自传意义的作品,洞见入微、坦陈心迹。
★艾丽丝•门罗唯一一部“长篇小说”。
★8个篇目既各自成篇,又内容连贯,叙写了一个安大略乡间女孩的成长历程。
本书由8个篇目组成,由于内容连贯,一度被认作艾丽丝•门罗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20世纪4 0年代安大略省的乡间小镇,描绘了一个女性从懵懂青涩成长为睿智、聪颖的生活观察者的历程。在目睹情欲和生死之时,她经历了女性所要面对的光明和黑暗面。《女孩和女人的生活》有很强的自传意义,对于门罗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来说,阅读本书可以深入了解门罗的生活与创作背景。

已从结果中略去了来自同一作品或有相同标识号的5个条目,点击这里可重新显示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The Lost Salt Gift of Blood
8.6 (68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 译者: 陈以侃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 - 1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所收入的七个故事,都发生在新斯科舍省布雷顿角那些严酷的风景中,有少年渴望摆脱家族在海岛世代挖煤的命运而在成年之际离家远行,有人到中年的大学教师回忆少年时他那心怀壮志但困居海岛打鱼为生的父亲,有散居各地的大家族成员在老祖母96岁生日之际齐聚老祖母寡居的海角,尘封往事也在个人心中泛起……这些故事勾画了家庭内部紧密的纽带和难以逾越的鸿沟,以及人们面对命运时候那种一脉相承的脆弱和温柔。书中的七篇故事既体现了人和自然世界粗粝而深情的交融,也含蓄而节制地勾勒了布雷顿角那些复杂、神秘而质朴的人心。它们被记忆和传说浸润,被海水和鲜血冲刷,又在人生一些微妙的时刻,抵达了艰难而令人喜悦的彼此谅解。
使女的故事 [图书] 豆瓣
The Handmaid’s Tale
9.0 (48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译者: 陈小慰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 7
全球现象级畅销书,经典形象新版回归
同名剧集前三季豆瓣平均8.8分,第四季2021年即将播出
---------------------------------------------------
“我们中那些有幸在1985年《使女的故事》面世伊始就读过小说的人,肯定还记得当初这部作品带来的震撼,既有一种幽闭恐惧式的精准,又有那种令人惊愕的先知先觉。”
——《卫报》
“我一直认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很快就能获诺贝尔奖,且我现在仍这么想,仍希望她得奖。”——石黑一雄
“可怕的是她在三十年前就预见了这一切。当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时,曾以为我们足够理性,这样的事情不可能真的发生。三十年过去了,我意识到过去的自己过于乐观……这本书是我们中的预警者。”
——尼尔•盖曼
“她始终在提醒我们,关注正在发生的事。这真的很重要。”——珍妮特•温特森
--------------------------------------------------------
奥芙弗雷德是基列共和国的一名使女。她是这个国家中为数不多能够生育的女性之一,被分配到没有后代的指挥官家庭,帮助他们生育子嗣。和这个国家里的其他女性一样,她没有行动的自由,被剥夺了财产、工作和阅读的权利。除了某些特殊的日子,使女们每天只被允许结伴外出一次购物,她们的一举一 动都受到“眼目”的监视。更糟糕的是,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人类不仅要面对生态恶化、经济危机等问题,还陷入了相互敌视、等级分化和肆意杀戮的混乱局面。女性并非这场浩劫中唯一被压迫的对象,每个人都是这个看似荒诞的世界里的受害者。
使女的故事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The Handmaid’s Tale
8.1 (42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译者: 陈小慰 译林出版社 2008 - 4
《使女》是一部未来小说。未来小说在西方批评界也被称为思辨意味颇浓的“悬测小说”,它描写的是未来之事,却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科幻小说。未来小说尽管含有科幻成分,但具有强烈文化内容。它讲述已成历史的未来,从而使它具有可企及性。
《使女的故事》描写的最远时间距小说写作时间二百多年,以几名历史学家的发现,让一位在基列不幸沦为“使女”、后来侥幸逃出的女性,通过录在磁带里的声音,向读者讲述发生在那个时间之前的故事,即主人公在未来21世纪初的亲身经历,其间夹杂着大量主人公对20世纪80年代生活的回忆与反思。
盲视 [图书] 豆瓣
Blindsight
8.9 (24 个评分) 作者: [加] 彼得·沃茨 译者: 胡纾 理想国 |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1 - 7
★人类最终的进化方向到底是什么?如果唯有摒弃自我意识才能在茫茫星海中生存下去,这是进化还是灭绝?雨果奖得主彼得·沃茨代表长篇,近十年硬科幻领域集大成之作,获加拿大极光奖、法兰西学院科幻文学翻译奖、日本星云奖等诸多科幻大奖。
★重新定义人类与异星的“第一次接触”,打破历代作品中千篇一律的“外星人”形象,直接对生命形态发出拷问。以严肃文学的写作手法、科幻冒险的起伏跌宕,探讨存在与意识的终极命题。
★十年全新修订版,特别收录作者专门提供的《上校》《零和》番外中短篇二则及完整版后记,以供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故事线和书中关于自我意识的讨论。同系列续作《模仿》即将于年底出版。
◎ 内容简介
2082年2月13日,65536个外星探测器包围了地球,初时它们如同镶嵌在大气层中的无数个黑洞,其后它们一起燃烧殆尽,引发了地球以及地球同步轨道上的所有无线电同声共鸣,每一架红外线望远镜都只能看到一片雪花。一场短暂的、明亮的,来自不明生物的窥测。
地球方面探测到信号的来源,先后派出三支队伍前往源头——海王星轨道附近柯伊伯带上的一颗彗星,本斯—考菲德进行勘测,前两支队伍均为无人探测器。在第二波无人探测器即将靠近时,星核中埋有人造仪器的本斯—考菲德爆炸了。
天火坠落两个月后,包括主角在内的第三支探测队出发,途中爆炸的消息传来,飞船自行改变航向,载着船员前往大朝型星体大本。
船员们陆续从星际旅行的休眠中醒来:一个拥有四重人格的语言学家;一个以植入机械设备取代五感的生物学家;一个战斗指挥官;一个吸血鬼;以及一个综合家——人工去除了一半心智的拓扑信息观察者,作为向中心汇报情报的纽带。他们将要面对的是战斗还是谈判?他们能否解读外星生命的密码,揭开天火坠落的真相?
◎ 媒体推荐
沃茨在这部令人激动的科幻小说中探索了意识的本质,将迷人的外星环境与引人入胜的战斗完美融合。他对我们所熟知的异星接触题材进行了令人战栗和本质性的颠覆。——《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彼得·沃茨掌控了第一次接触的核心并将其粉碎,最终成就了这部令人震撼又充满创意和警示的杰作。这是一部罕见的、可以为科幻小说创作开启全新篇章的作品。——加拿大科幻小说作家卡尔·施罗德(Karl Schroeder)
彼得·沃茨的外星人既不是有着奇怪外表的人类,也不是人类无法理解的怪异组织——它们是新事物,而且无限地令人不安,这迫使我们面对有关意识本质的难以置信的可能性。强烈推荐。——雨果奖得主、《末日奇点》作者查尔斯·斯特罗斯(Charles Stross)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