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北三联”
像自由一样美丽 [图书] 豆瓣
8.5 (44 个评分) 作者: 林达 / 李晓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9
作者以数十幅“二战”中犹太人集中营被害儿童的幸存画作为主,围绕在苦难中坚守人的尊严、坚持美的创造和智慧的思考这一核心内容,讲述相关背景和有记载的人物及故事,内容涉及普通的犹太家庭、犹太儿童、犹太艺术家等大批浩劫受难者的遭遇和他们不懈的精神追求。
我在伊朗长大1 [图书] 豆瓣
9.4 (32 个评分) 作者: [伊朗] 玛赞·莎塔碧 译者: 马爱农 / 左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 2006 - 4
《我在伊朗长大》全系列共四册,在法国推出时大获好评,被译成十多种文字,并获得了包括2004年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最佳漫画奖”等多个漫画书大奖。
这套连环图述说了一个伊朗小女孩在伊斯兰革命时期的成长故事。这个小女孩经历了国王被推翻、伊斯兰革命、与伊拉克战争等国家大事。作者玛嘉·莎塔碧述说的正是她本人的成长经验。
作者运用简单的线条和黑白对比带出这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大量黑色的运用令画面充满力量。随着主角Marji的成长,读者可以深入地了解伊朗的历史、政治和文化。
京都一年 [图书] 豆瓣
7.5 (32 个评分) 作者: 林文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林文月以一个旅游者的眼光来看待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日本生活,为读者呈现了日本的秀美风光、民情风俗、鬼神传说乃至宗教迷信。用清新动人的笔墨,向读者转述自己对日本这个远东国家古怪而陌生的印象。雅俗共赏的内容与笔触,不同的读者会得到不同的体验与启示。
本中主要介绍京都这座历史文化城市,所涉猎的范围,虽然没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具有非常及引人的可读性,有如一幅白描长卷,将日本的历史生活风貌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
将饮茶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8.6 (29 个评分) 作者: 杨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 7
本书最早于1987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出版后深受知识界和广大读者喜爱,成为散文经典之作。本次再版,增加了《收藏十五年的附识》一文,同时在《回忆我的父亲》一文后增加了一篇附录,即“申辩之中高检长惩戒案”。
死在这里也不错 [图书] 豆瓣
7.1 (28 个评分) 作者: 马家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4
不是诉说风光景物和风土人情的游记,而是着力于捕捉旅途中突然冒出来的、顷刻间容易烟消云散的念头和感觉,一件件小事,一幅幅画面,热情、敏感、豁达、谐谑、忧郁,因景生情,景去之后,情更长久。既有欧美名校学府、图书馆、书店、名人故居、身边旅伴、旧友新知、擦身而过的人间小景,别有韵致。还有旅人的各种顽症,如惧飞症、恐人症、过敏症、头痛症、怕黑、怕鬼、怕冻等等,写得幽默而惊心动魄,读来如临自身。
边走边啃腌萝卜 [图书] 豆瓣
7.8 (26 个评分) 作者: [日] 妹尾河童 译者: 蔡明玲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4
本书为妹尾河童上世纪80年代应朝日新闻社《周刊朝日》之约撰写的旅行随笔。河童此行是以日人饮食生活的原点腌萝卜为线索,从东京都出发,北至北海道,南抵鹿儿岛,西达鸟取,不仅一路品尝了从监狱、寺院直至远洋渔船厨房里的腌萝卜,就连民间腌萝卜迷的自制产品也不放过,最后竟至亲自做起薰萝卜来。在寻访腌萝卜之余,河童还不时偏离主题,忽而关注公害、食品安全和医疗保健,忽而又对食盐和竹纸的制作刨根问底,对东北雪国早已消失了的山野猎人也充满好奇……自然,那个记录着一代日本都市年轻人梦想的“樱桃乌托邦”旧址也不会逃不脱他的眼睛。每一次跟随河童旅行都收获不菲,这一次当然也不例外。虽然没有亲口尝到各种独具风味的腌萝卜,但其细致入微的描述已令人垂涎;河童讲述的几个普通村庄的故事,见证了日本人的勤奋和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乡村生活,而河童友人受其嘱托写来的海外腌萝卜报告,也令人依稀感受到日本移民的乡愁。
神保町书蟲 [图书] 豆瓣
神保町書蟲
7.7 (22 个评分) 作者: [日] 池谷伊佐夫 译者: 桑田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8
东京的神保町,就像伦敦的查令十字街、巴黎的塞纳河畔、北京的琉璃厂,是古旧书收藏者的圣地。作者池谷伊佐夫集三十年以上的“书虫”经验,更加上本身的漫画专业,写就这本有图、有文、有事实、有掌故的行家随笔,娓娓道出神保町不为人知的故事,以及自己逛书店、买古书的独门秘诀,更为有志投身古旧书店经营的人,提供最全面的咨询与中肯的建议。
虽然文化相异,作者所提供的操作指南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我国的“书虫”们,但通过本书,走一走神保町,感受一下古书街的氛围和情调,为异域的同好莞尔、会心,也是一件乐事。同时,作者对古旧书业现状的思考,亦值得我们借鉴。
日本东京的神保町古书街历史悠久,早在明治时代就是书店群聚之处,至今近二百家书店,有世界第一古书街的美称。漫画专业的超级书虫池谷伊佐夫手绘插图,在书中图文并茂地细说自己多年来对古书搜藏的第一手观察,并分享自己逛书店、买古书的独门秘诀,更将书街历史,做了最详尽的导览与介绍。作者会告诉你,为什么凡戴帽者必不买书?定价多少才是二手书的合理价格?为什么带老婆逛书街是藏书的秘诀之一?……
给青年艺术家的信 [图书] 豆瓣
8.6 (20 个评分) 作者: 蒋勋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5
“如果我们的生活被塞满了,我们还有空间给美吗?如果我们的心灵没有空闻,美如何进来呢?”作者在这里想给青年艺术家传达的是,使一个人走向艺术的,不是严肃的训练,而是一些身体深处挥之不去的感觉记忆。作者重视的是“感官”,是打开视觉,开启听觉,是用全身心去感觉气味,重量、质地、形状和色彩,是在成为艺术家之前,先为自己准备丰富的人的感觉。作者指出,真正的艺术家,不会将自己置于安逸、固定的生活环境,他必须不断地“出走”,只有这样,才能永葆活泼、健康而年轻的生命力,才能领路创造的愉悦,感受到真正的美。
猎人们 [图书] 豆瓣
9.3 (17 个评分) 作者: 朱天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10
这本书虽是散文随笔集,但也可以视为小说家“都市人类学”式的台湾社会“畸零族群”观察,只是凝视对象从人转移到了猫,作家用情更深,在她自己的人生与时间中的刻凿痕迹也就越深。在这本书的九篇作品中,作家述写自己与屋里屋外、可见的与不可见的生活领域里众猫族的邂逅与相处,她给他们自由,却赚得了羁绊;对他们的生命尊之重之,自己的生命也得到丰富。
在作者的笔下,猫已经不是宠物、不是朱家男女老小的玩偶,而是一群独立自在的主体,各逞其能在人类支配的环境里寻找空隙,争取一份存活的空间。这种视猫为自由主体的猫书,应该与人类英雄的传记归于同一类文体。
贪食纪 [图书] 豆瓣
7.7 (14 个评分) 作者: 殳俏 / 绘者 龙荻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8
不知不觉,写美食专栏这件事已经到了第十个年头。……做跟食物打交道的事情,其实真的微不足道。但就是这样的小事,在最寂寞的时候要坚持下去,在最热闹的时候更要坚持下去。——殳俏
继《吃,吃的笑》之后,“美食工作者”殳俏,再度集结美食专栏,开启《贪食纪》三部曲:
•寻味
•索材
•乱谈
关于美食的“微不足道”,总是说不尽、聊不完的。
千年繁华 [图书] 豆瓣
8.0 (13 个评分) 作者: [日] 寿岳章子 译者: 李芷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4
《千年繁华:京都的街巷人生》讲述了居住在古刹南禅寺院内的童年,一家两代人与民间工艺大师们的深情厚谊,探访江户时代流传至今的传统店铺。寿岳章子年届古稀之时回首张望半个多世纪来平淡而又似友禅染般绚丽的街巷人生。处处透露出千年古都的繁华光景,句句洋溢着与父母亲朋的温暖回忆。这是京都人的心灵映像,如黑糖和果子般甘甜,亦如京都御所外东山的悠远绵长。
《千年繁华》描述的便是作者生于斯、长于斯,对京都的那份“恋恋情深”;从住、衣饰、食与精神生活,娓娓写来,京都的悠悠历史、浓厚人情、街巷光景……点滴扣动人心。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介绍京都的书。书中记录了父母的结合过程,家中的饮食、服装习惯,以及自己在京都成长的种种童年趣事,并且历数她家与榻榻米行、扫帚店、味增店、木屐店、书店、染房等店铺以及寺庙的来往与交情,充满温馨与温暖。这是一部家族成长记录,城市成长记录,也是一本充满了人情味的回忆录。
画家泽田重隆随着着寿岳章子穿梭京都大街小巷的一系列素描,将《千年繁华:京都的街巷人生》中的文字描述形象化,更勾起对对古老京都的回味。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图书] 豆瓣
8.8 (12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斯蒂芬·茨威格 译者: 舒昌善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6 - 3
人类发展的长河中,星汉灿烂。星光的每一闪烁,都在人类历史中留下了动人的一笔,甚至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以独特的手法,重现了历史上的十二个重要时刻,从拜占庭的陷落到滑铁卢的一分钟,从谱写出《马赛曲》的“一夜天才”鲁热到乘坐火车犹如“炮弹”驰回俄国从而震惊世界的列宁。各种人物在他笔下栩栩如生,事件的来龙去脉尽融其中,使读者也情不自禁地回到了那撼人心弦的年代。
吃,吃的笑 [图书] 豆瓣
7.3 (11 个评分) 作者: 殳俏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1
“饮食文字工作者”殳俏在过去一年多所撰写的专栏文字的结集,分为“想吃么?”“我吃了……”“吃饱啦!”“明天,吃什么?”四个部分,并配以多幅她关于饮食的日常涂鸦。
电影×音乐 [图书] 豆瓣
7.5 (11 个评分) 作者: 罗展凤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8
《电影·音乐》是作者的电影音乐评论文章的结集,分六个部分,从不同的专题角度、不同的电影实践来谈论电影音乐从内容到形式的方方面面。
闲情偶拾 [图书] 豆瓣
8.2 (10 个评分) 作者: 韦尔乔 / 绘者 韦尔乔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闲情偶拾》讲述了医生画家韦尔乔与甘肃诗人人邻合作的一本感人的图文小书。选取百张图画,分为“幽梦”“流逝”“谣曲”“咀嚼”“钟声”“羁旅”六部分。文字于画是非常到位的,却又若即若离,非一页图一页文的解说。字里行间散发着淡淡馨香,唯美而不失厚重,“哀而不伤、美而不艳”。并可见出周作人、丰子恺、阿成、阿城、汪曾祺等散文大家的影响。
给青年建筑师的信 [图书] 豆瓣
9.0 (10 个评分) 作者: 汉宝德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4
共收录十封给青年建筑师的信,涉及建筑的空间思考、具有“通识观”的建筑设计、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建筑内涵、个人风格与建筑传统之取舍、建筑内在与外在视野等方面。作者提出“大乘的建筑观”和“雅俗共赏的建筑观”,建议青年人采取人文主义兼顾雅俗的美学态度,以入世的精神从事建筑,只有如此才能完成建筑的社会任务。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 [图书] 豆瓣
7.8 (10 个评分) 作者: 蒋勋 三联书店 2008 - 7

跟年轻一代的学生们讲中国美术史,一直是我多年来的心愿。
在欧洲读书的时候,很羡慕西方国家整理出来的,各式各样的儿童读物和青少年读物。这些读物大多是深入浅出地,把他们民族文化的传统,用一点也不艰深的方式介绍给下一代。
这些介绍传统文化的书籍,虽然出自重要学者专家之手,却绝不故作高深,没有学究式排比资料的自我陶醉,也没有炫耀专业知识的虚荣。他们似乎非常清楚,所谓“传统”,就是活着的文化,不但活着,而且不能只活在学者专家身上,必须活在众人百姓之中。他们也了解到,传统的介绍,不只是考证复古,而是要启发现代人的生活,使现代人生活得更活泼、更圆满,而不是更窒息僵化,不是用传统压死下一代活泼的生命力。
这样一个心愿,多年来我不敢实现,是因为有着主观和客观的许多障碍。当然,最主要的,是自己始终也没有干净地摆脱“学者”的陶醉罢。下过几次笔,吊书袋子、卖弄考证、炫耀专业知识的毛病,不觉就要流露出来。我知道,我还没有资格写一本单纯教导学生们爱美之心的书。
我因此要特别感谢卓刘庆弟女士,没有她一清如水的对孩子的未来近于梦想的爱,我想,这本书我还是迟迟不敢下笔。
因为她的鼓励,我开始重新思考,如何可以摆脱学者的卖弄,如何摆脱知识专家的炫耀之心,单纯地像孩子一样,去再一次观看那中国古老的彩陶、斑驳的青铜器;看故宫博物院一片一片发黄残破的绢帛上,晋唐人的字迹和墨痕;看矗立在石壁上巨大的北魏石刻佛像的庄严;看深藏在洞窟中暗无天日,然而依旧灿烂夺目的敦煌彩绘……
这个民族,历经数千年不曾停止的对美的信仰,下一代还有福分继承吗?
我想反复叮咛,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咛,因为那永不停止的对美的信仰,才是年轻一代真正应该读的“中国美术史”啊!
这本书写作期间,为了了解年轻一代的阅读能力或思考范围,我不断以我的干女儿姚若洁做对象,作为我叙述的对象参考,她是这本书的“顾问”。
我相信,这本书尚有许多不完备之处,但是,我高兴自己在“美”和“年轻人”间找到了一种自在,使我重有了观看一切美丽事物的单纯之心。
写到最后,我只是觉得在不断把年轻人带领到“美”的面前,使你们聆听“美”的言语,使你们在“美”的面前惊讶、好奇、流连、低回,使你们在此后可能辛苦艰困,也可能丰富灿烂的一生中有所依伴,知道无论在如何的处境,不能放弃了对美的信仰。
这本书因为两个都有孩子之心的好友而完成,因此这本书也应当属于她们——卓刘庆弟及姚若洁,以及更多的青年朋友,谢谢。
—— 这是一部图录式的中国美术史。全书以扼要、生动的文字,240多幅彩图,分15个部份系统地阐述了中华民族的美术发展历程。本书没有艰深的专业词汇,也没有学究式的资料考证;完全以一般人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范围来编写,是一本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
—— 本书的编排周密、详细,文笔简洁生动,评论中肯,时有不同凡响之语,许多简明的结论闪耀着真知灼见。这是一本给人才智的、能引起大众阅读兴趣的、有教育价值的艺术史著作。全书共分十数个章节,以朝代为主线,连接各种流派、每位画家书的重要作品,最终形成一部简洁而又有血有肉的中国艺术史。全书插图300余幅,占内页版式的一半以上,所选作品皆为中国历代名画中的精品,并全部彩印,图文交相辉映,可称得上是精彩照人。读者不妨“请读片断”一试。
——传统文化是活着的文化,不但活着,而且不能只活在学者专家身上,必须活在众人百姓之中。本着这个信念,作者摒弃学者式的考据来写这本书,与年轻一代娓娓交谈,谈中国美术的历史和方方面面,旨在培养年轻一代对美的信仰。书中主要内容有绘画的开始、象形文字、彩陶、半坡出土的彩陶、中国北方出土的彩陶、直线和曲线、线条、涂面和留白、黑陶、刻、印、拓、商周、铜器、动物画、想像力的发挥、人物画、春秋战国、帛画、写实肖像画、帛画、写实和想像的结合等。
—— 台湾学者蒋勋所著的《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是一本别具一格的学术著作。他试图用最简约的篇幅、最概括的手法和最通俗的语言,勾勒出中国美术的诞生、演变及其发展脉络。全书搜罗了大量的中国画家的经典之作,作为他的文字的补充。这部《中国美术史》虽然未必尽善尽美,但这种尝试和开拓精神是值得赞赏的。(陈诏《域外读书生活杂记》)
—— 蒋勋在台湾教授中外美术史,所著《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影响很大。他善于举重若轻地将艺术历史浅显讲出,并将艺术人物、事件和作品与政治人文社会的历史相勾连,立体地写出其内在血脉关系,同时轻轻地点缀一些鲜为人知的艺术家轶事。(宋文京《诗意的缺失》)
—— 一提到美术,更多人最先想到的是达芬奇、是梵高,而对我们自己的美术史却知之甚少,这本书正是写给所有华人青少年和他们的家庭的。让我们在长者的带领下,来到‘美’的面前,聆听‘美’的言语,在‘美’的面前惊讶、好奇、留连、低徊。作者摒弃学者式的考据来写这本书,与年轻一代娓娓交谈,谈中国美术的历史和方方面面,旨在培养年轻一代对美的信仰。(香港商报)
—— 中国美术史,并不是只有美术学院的学生才需要读。《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蒋勋著,三联书店出版,定价95元),是一本大家需要读也读得懂的美术史。本书作者就是“单纯的像孩子一样,去再一次观看那中国古老的彩陶、斑驳的青铜器;看故宫博物院一片一片发黄残破的绢帛上,晋唐人的字迹和墨痕;看矗立在石壁上巨大的北魏石刻佛像的庄严;看深藏在洞窟中暗无天日、然而依旧灿烂夺目的敦煌彩绘。” (《扬子晚报》)
阅读城市 [图书] 豆瓣
7.6 (9 个评分) 作者: 张钦楠 三联书店 2004 - 7
本书是一位建筑专家介绍世界著名城市建筑的大众读物。作者主张像对小说、诗歌、绘画一样去阅读自己到过的城市,捕捉最初的印象,访问它的标志,但也不忽略它的“母体”(那些林林总总的民居),还要访问城市“灵魂”的显现者——几栋本地建筑师所设计的建筑。本书围绕作者自己访问过并深有感触的十几个城市加以描述,穿插进国际建筑大师的故事和20世纪世界建筑的发展史。本书所采用的图文结合编排方式,又力求将建筑文化的知识、对当下城市建筑发展的思考和城市建筑风貌的欣赏融为一体,使读者尽享“阅读城市”的乐趣。
前言 捕捉城市灵魂
第一篇 识别城市的文化特征
第二篇 体验城市性格
Barcelona 1 张扬个性 取人所长——巴塞罗那
Brasilia 2 巨人的尺度——巴西利亚
Canberra 3 山水之中的都市——堪培拉
Moscow 4 从结婚蛋糕变成皮鞋盒子——莫斯科
Mexico City 5 仙人掌与麦古艾草的故事——墨西哥城
Los Angeles 6 形散而神不散——洛杉矶
Chicago 7 历史的见证——芝加哥
St.Petesburg 8 浪漫诗韵——圣彼得堡
Hong Kong 9 多面的“石林”——香港
Singapore 10 儒雅的花园——新加坡
Manhattan 11 什锦大拼盘——曼哈顿
Paris 12 宰相肚里能撑船——巴黎
Cairo 13 有序与“无序”——开罗
Istanbul 14 冲突与交融——伊斯坦布尔
Tokyo 15 极大与极小——东京
第三篇 城市感悟
1 城市气质——论城市形态
2 建筑的文化视角
3 理想的家园
食桌情景 [图书] 豆瓣
食卓の情景
7.0 (9 个评分) 作者: [日] 池波正太郎 译者: 廖卿惠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4
作者是著名的小说家、电影评论家,也是颇具知名度的美食家。他认为:“像我这样一整天都必须待在家里的职业——也就是所谓‘在家工作’——的情况下,每天的三餐也就变得异常重要。虽然不需要餐餐大鱼大肉,但是没有好好吃上一顿饭的话,对我的工作也会有负面影响。心情愉悦地用餐不但是保持健康的不二法门,巢中(家中)的气氛要是过于低落的话,就算是端上高级的牛排特餐,也会让人有一种‘尸骨无存’的错觉。”这或许就是作者的饮?观。他的美食随笔,并不局限与对美食本身的材料、制作、火候的介绍品评,常常会通过荡开的故事,收回到美食的“文化思考”上来。他母亲最爱寿司,他讲述母亲的最爱,却写出了母亲的好强,含辛茹苦地将他们兄弟拉扯大。讲述在横滨吃的经历,让人看到这个地方几十年的变迁。回味奈良东大寺“结解料理”的大宴,仿佛是历史小说家在体味古人的味觉感受和气氛……
喜乐京都 [图书] 豆瓣
8.7 (9 个评分) 作者: [日] 寿岳章子 / 绘者 [日] 泽田重隆 译者: 陈娴若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3
“京都”是历史与传统的象征,长久以来凭借强韧的生命力与现代潮流相抗衡着。本书作者将自己的过去、对近日刚过世的父亲的思念,和现在京都与自己的关系作为主轴,写出了对京都的期望。
袛园祭,是欢欣壮丽的盛会,游行行列简直就是动态的美术工艺展;竹田酱菜店,处于京都中心地带,却是既静且净的,让人安心的将味觉托付;菊光堂,保留着昔日风格、显得鹤立鸡群的茶具店……寿岳章子心思细密,笔调温柔婉约,行文间款款流泻对“生于京都、长于京都”的依恋之情;而笔下的日常琐事不只是寿岳家甜美的生活回忆,更处处勾勒出京都的人情风光,悠远丰厚,深扣人心。随着寿岳章子信手拈来、回忆所至,漫步京都一间间的老铺,神游丰富壮丽的传统祭典,垂首低回,流连忘返,体会京都的自在喜乐。因此有了“京都居,乐无穷”之语。京都人多彩而又恬静的生活方式,散发着述说不尽的魅力。
本书的另一亮点是其中包含的大量细腻白描的插图,画家泽田重隆用现代视角观察京都城市及市民的生活百态,为读者描绘出一系列“捕捉到古都的趣味和山海相连的风景” 韵味的绘画。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