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古代文学一”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 [图书] 豆瓣
7.7 (28 个评分)
作者:
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 8
中古文学史论 [图书] 豆瓣
8.6 (7 个评分)
作者:
王瑶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 1
王瑶先生的《中古文学史论》定稿于1948 年。一般说,“史论”的任务和写法不同于“史”,是以“史”为例而侧重于“论”;他却以更多 的精力用于“史”。当朱自清读到其中有的篇章,称赞说“非常精彩,你能见其大,将繁乱的顼碎 的材料整理出线索来”;近年来,又有学者赞叹此书“搜集材料的方法……有一种竭泽而渔的气概 ”,都着重肯定在“史”的方面用力之勤和功夫之深。写于1947年关于一部文学史的书评,反 复强调该书“完全由作者的主观左右着材料的去取”,“用历史来说明了作者的主观观点”,“有 许多与史实不太符合的地方”,损害了“这部书的‘史’的价值”;因此认为“这本书的精神和观 点都是‘诗’的而不是‘史’的”──从根本上反对这种重在阐释史家的见解、主观色彩浓厚的修 史态度和写法。可见他在四十年代后半期,已经形成了尊重客观史实的史学主张和强调实证、注重 叙事描述的治史方法。随后所写的《中国新文学史稿》也是首先以史料的丰富详尽,至今仍为人们 所称道。他向人介绍编写此书的原则说:“多以作品和史实为依据,少写空泛的议论和分析,点到 为止,不多渲染,要言不繁,留有余地”;采用的是同样的原则和方法。在他看来,“文学史的努 力方向,一定须与历史发展的实际过程相符合,须与各时代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相联系,许多问 题才可能获得客观满意的解决”。而他概括自己的《中古文学史论》的特点,在于“着重在文学思 想本身以及它和当时一般社会思想的关系”,“着重在文人生活和文学作品的关系”,来考察说明 这段文学历史。这种注重“史的关联”,“历史和时代的影子”,把文学史研究理解为文艺科学与 历史科学的结合又更突出“史”的性质的主张,特别是偏重于联系“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解释文 学的思路,所反映出来的文学作为精神现象和艺术创造,必然受到客观环境和人们的社会实践的制 约的观点,注意以后者说明前者的做法,表现出来的是唯物主义的文学观和文学史观,这种如今被 人们称为社会的历史的分析,同样运用于他的现代文学研究的全部成果中,并且多有新的发挥。
钟与鼓 [图书] 豆瓣
The Bell and the Drum: Study of Shih Ching as Formulaic Poetry
作者:
王靖献
译者:
谢谦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0
《鐘與鼓》在國外的《詩》學以及中國文學研究中是頗具代表性的:一是他的研究建立在中西比較文學的基礎上,再則是引入西方現代詩歌批評的新方法,同時也廣泛吸收了傳統研究——從漢代經學家到當代學者——的某些方法與成果。
本書作者王靖獻是將套語理論系統引入中國古典詩歌研究中的第一人。一方面,他根據中國語言和韻律的特點,對專為分析西方敘事史詩而發明的套語理論作了相應的修正與擴充,使之可應用於《詩經》這樣的東方抒情詩的研究之中,從而豐富了套語詩歌的理論。另一方面,他又運用這一批評方法,從《詩經》的形式入手,對中國古典詩歌的創作方式及其美學意蘊進行了系統深入的分析,且創獲很多。比如,他認為,“興”即套與理論中的“主題”概念,是一種套語式的表現結構,也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一種創作方式。“興”句所詠景物並不一定是詩人眼前親歷的實景實事,而是平時貯存于詩人記憶之中的現成的套語結構,它們與詩歌所詠的內容有著內在的聯繫。
本書作者王靖獻是將套語理論系統引入中國古典詩歌研究中的第一人。一方面,他根據中國語言和韻律的特點,對專為分析西方敘事史詩而發明的套語理論作了相應的修正與擴充,使之可應用於《詩經》這樣的東方抒情詩的研究之中,從而豐富了套語詩歌的理論。另一方面,他又運用這一批評方法,從《詩經》的形式入手,對中國古典詩歌的創作方式及其美學意蘊進行了系統深入的分析,且創獲很多。比如,他認為,“興”即套與理論中的“主題”概念,是一種套語式的表現結構,也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一種創作方式。“興”句所詠景物並不一定是詩人眼前親歷的實景實事,而是平時貯存于詩人記憶之中的現成的套語結構,它們與詩歌所詠的內容有著內在的聯繫。
唐诗杂论 [图书] 豆瓣
8.2 (8 个评分)
作者:
闻一多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 4
《唐诗杂论》是闻一多先生站在一个崭新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分析研究唐诗的结晶。全书冲破了传统的学术方法、学术研究的狭隘和封闭,从诗人的角度看待、研究诗歌,多所卓见。 本书是闻一多先生的一本名著,其中的文章大都发表在20-30年代的报章杂志上,后来汇编成册。闻一多是民国时代著名的诗人和民主斗士,但他同时也是一个严谨的学者,他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深湛的研究,《唐诗杂论》就是他的一部分研究成果。作国一部开拓性的著作,它在唐诗研究中的历史地位仍然是不可动摇的。同时,闻一多的唐诗研究有他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这对我们今天的学者仍然富有启迪。为此,我们重新出版了此书,并请著名学者傅璇琮为此书撰写了“际读”,着重于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探计了闻一多唐诗研究的个性特点与开创作用,这对于了解中国近代学术史,促进唐诗研究在大有裨益。
闻一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唐诗杂论》一书反映出闻一多先生对唐诗的研究。书中内容涉及到文章体裁,著名诗人、诗人年谱以及诗歌的翻译,故名之曰杂论。他对类书与诗的优劣,宫体诗的堕落与自赎、年谱的整理与考订,尤其是对唐朝一些著名的诗人“初唐四杰”、孟浩然、贾岛、岑参、杜甫、李白等人的诗歌成就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和分析。文章论述精辟,引用的诗歌皆具有代表性;语言生动形象,兼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引人入胜,读来颇为惬意。
闻一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唐诗杂论》一书反映出闻一多先生对唐诗的研究。书中内容涉及到文章体裁,著名诗人、诗人年谱以及诗歌的翻译,故名之曰杂论。他对类书与诗的优劣,宫体诗的堕落与自赎、年谱的整理与考订,尤其是对唐朝一些著名的诗人“初唐四杰”、孟浩然、贾岛、岑参、杜甫、李白等人的诗歌成就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和分析。文章论述精辟,引用的诗歌皆具有代表性;语言生动形象,兼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引人入胜,读来颇为惬意。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 [图书] 豆瓣
作者:
张一南
浦睿文化·岳麓书社
2021
- 8
[内容简介]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源自作者在北京大学教授的“大学国文”通识课讲义,解读了先秦、六朝、唐宋三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诗人、思想家、文学家和他们的作品。除了对文本的详细解读、精炼点评之外,本书重在以轻松活泼、讲故事的风格品析创作者的人生、经典背后的深意,给当下年轻人以人生的启蒙。
先秦时期,选取屈原的《九歌》和庄子的《逍遥游》,重点论述巫文化、老庄思想及其与玄学的关系;六朝时期,围绕“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两个故事,以讲故事的方式解读中古时代不同阶层的价值观冲突、中国伟大女性花木兰的形象;唐宋时期,从文体学角度解析李商隐的无题诗和苏轼的放逐词,深入文人的内心世界。
[编辑推荐]
严锋、安意如、李天飞、彭敏盛赞推荐的《年轻人的国文课》姐妹篇来了!
◎北大张一南老师,带你大开脑洞,真正读懂中国古代文学经典
用心理分析的方法讲屈原的《九歌》,从文体学的角度解构李商隐的诗和苏东坡的词,以都市剧《双面胶》类比解读《孔雀东南飞》……跟随张一南老师的脑洞,重新认识中学课本上的热门篇目。
◎与古人跨时空对话,映照当下的生活体验
不止于文本的详细解读,更关注古人的原生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其人格形成的影响,深入分析其行为或创作的动机。
将古人的人生代入我们的人生,古人的故事就是我们的故事,消除大家学习古代文学的隔膜感。
◎金句迭出,一针见血,剖析古代文学经典的背后深意,帮助你看透生活的真相
·我们可以把爱情分成两种……不说出来的爱情,就是《诗经》式的爱情;爱你一定要说出来,就是《楚辞》式的爱情。
·关注度高只能说明潜在想成为你的人多。想成为你的人多,说明成为你是有好处的。
·我们读书,也是提高自由度的一种方式,往往比挣钱更有效。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源自作者在北京大学教授的“大学国文”通识课讲义,解读了先秦、六朝、唐宋三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诗人、思想家、文学家和他们的作品。除了对文本的详细解读、精炼点评之外,本书重在以轻松活泼、讲故事的风格品析创作者的人生、经典背后的深意,给当下年轻人以人生的启蒙。
先秦时期,选取屈原的《九歌》和庄子的《逍遥游》,重点论述巫文化、老庄思想及其与玄学的关系;六朝时期,围绕“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两个故事,以讲故事的方式解读中古时代不同阶层的价值观冲突、中国伟大女性花木兰的形象;唐宋时期,从文体学角度解析李商隐的无题诗和苏轼的放逐词,深入文人的内心世界。
[编辑推荐]
严锋、安意如、李天飞、彭敏盛赞推荐的《年轻人的国文课》姐妹篇来了!
◎北大张一南老师,带你大开脑洞,真正读懂中国古代文学经典
用心理分析的方法讲屈原的《九歌》,从文体学的角度解构李商隐的诗和苏东坡的词,以都市剧《双面胶》类比解读《孔雀东南飞》……跟随张一南老师的脑洞,重新认识中学课本上的热门篇目。
◎与古人跨时空对话,映照当下的生活体验
不止于文本的详细解读,更关注古人的原生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其人格形成的影响,深入分析其行为或创作的动机。
将古人的人生代入我们的人生,古人的故事就是我们的故事,消除大家学习古代文学的隔膜感。
◎金句迭出,一针见血,剖析古代文学经典的背后深意,帮助你看透生活的真相
·我们可以把爱情分成两种……不说出来的爱情,就是《诗经》式的爱情;爱你一定要说出来,就是《楚辞》式的爱情。
·关注度高只能说明潜在想成为你的人多。想成为你的人多,说明成为你是有好处的。
·我们读书,也是提高自由度的一种方式,往往比挣钱更有效。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1卷) [图书] 豆瓣
作者:
袁行霈 主编
中华书局
2007
- 6
关于此书的体例等等,在卷首的凡例中已经有所说明,这裹就不重复了。作者只想对本书的定位再强调以下两点:一、这既是一部高校的教材,也是一部供社会上广大读者阅读的书籍,二者并重;二、作者们追求一定的学术性,以严肃的学术态度编纂本书,希望在选目、注释、评析等各方面都能体现作者们自己的研究心得,并就作者们学力所及尽可能吸取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注明出处,并不因为是一部作品选注而放松学术的要求。作者希望读者有此一书在手,便可对古代文学的精华大致上有所了解;倘能熟读这一千篇作品,便可在古代文学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书各编的主编和担任注释工作的学者,都有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的丰富经验。本书凝聚了他们的教学心得和研究成果,这体现在资料的取舍与注释的详略之间,也体现在对一些疑点、难点的解释上,细心的读者不难窥其究竟。在编纂本书的过程中,参加工作的各位学者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学术关系。
本书各编的主编和担任注释工作的学者,都有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的丰富经验。本书凝聚了他们的教学心得和研究成果,这体现在资料的取舍与注释的详略之间,也体现在对一些疑点、难点的解释上,细心的读者不难窥其究竟。在编纂本书的过程中,参加工作的各位学者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学术关系。
竹简学 [图书] 豆瓣
作者:
[日]汤浅邦弘
译者:
白雨田
东方出版中心
2017
- 1
汤浅邦弘教授是日本的中国出土文献研究领域的代表性学者,著述颇丰。本书收录了汤浅教授最近十年来关于竹简研究的重要论述。全书整体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儒家思想与古圣王的传说为题,以上博楚简与清华简为中心,对儒家思想的形成史以及尧舜禹及周文王等古圣王的传说加以考察。第二部分,以王者的记录与教诫——楚王故事研究为题,以上博楚简中富有特色的六篇楚王故事为主,对其特色、文献性质加以分析。第三部分,以新出秦简、汉简中体现的思想史为题,以岳麓秦简、银雀山汉简、北大简为主加以分析,其内容分别涉及占梦、军事、《老子》等思想史课题。以上三个部分,均围绕战国至秦汉的重要思想史问题进行探索,特别是楚王故事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