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叶嘉莹”
全部 | 书籍 (49) | 影视 (1) | 播客 | 音乐 | 游戏 | 演出
掬水月在手 (2020) [电影] TMDB 豆瓣
掬水月在手
7.2 (223 个评分) 导演: 陈传兴 演员: 叶嘉莹 / 白先勇
其它标题: Like the Dyer's Hand
《掬水月在手》记录了中国古典诗词大师叶嘉莹(1924-)传奇的人生。她一生历经战乱、政治迫害、海外飘零,晚年回归改革开放的中国,持续创作、传承教学,重系文革中断的古典诗词命脉。影片交织了叶嘉莹个人生命和千年中国古典诗词,表现她在诗词长河中寻求存在的意义轨迹。《杜甫〈秋兴〉八首集说》为叶嘉莹最重要的研究代表作,〈秋兴〉八首描绘中国盛唐兴衰,本片借此隐喻叶先生经历的动荡岁月,并邀请音乐家佐藤聪明以〈秋兴〉八首为本,结合雅乐及现代乐,创作电影音乐,为杜甫诗歌带来新的生命。
唐宋词十七讲 [图书] 豆瓣
8.9 (36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叶嘉莹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5
一部完整的唐宋词史。本书为国学大家叶嘉莹教授应辅仁大学校友会之邀所做的唐宋词系列讲座纪录。
《唐宋词十七讲》为作者唐宋词系列讲座的讲演记录,内容是《唐宋词名家论稿》的补充和完善。书中共论析了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等词人十五家。结合他们的历史背景、生平经历、性格学养、写作艺术等方面追寻唐宋词的演变与发展轨迹,讲述中既兼顾他们纵横之间的影响及关联,又特别注意其虽相似而实不同的深微意境,清隽的言辞于含英咀华之中深探词人之用心,时时闪现的真知灼见足以启迪读者,浚发妙悟灵思。
中国古典诗词感发 [图书] 豆瓣
顾随
9.1 (16 个评分) 作者: 顾随 / 叶嘉莹(笔记)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6
20世纪国学大师顾随学术研究与学术普及的巅峰之作。本书由国学大家叶嘉莹珍藏60多年,第一次全部公之于世。本书作者站在较高的人生境界,把中西文化熔于一炉,把文化艺术学术文化融会贯通,把人生社会文学融为一体,感悟中国诗词的大境界,阐发中国古代传统的大智慧。给大众人群提供人生的智慧、生活的启迪是做人治学、为官经商、出世入世等不可或缺的宝典。作者以沉稳舒缓、优美凝炼的语言,讲述以其博学、锐感、深思所体会到的中国古典诗词的真正的精华妙义。他学文与学道、作诗与做人相提并论,使读者不仅在学文作诗方面得到很大的启示,而且在立身为人方面得到很大的激励。他所讲的中国古典诗词的精微妙理既有能“入”的深心体会,又有能“出”的通观妙解具有真正的启迪感发作用。他讲述的方法是飞扬变化、一片神行,使读者在深造自得、左右逢源、极富启发的讲解中,学到最可贵的诗词及人生的妙理。作者学贯中西、融汇古今,是有广泛影响的学术大师,也是著名作家、剧作家、诗人,他在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古典诗词中谈出不同凡响之处。本书在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好意境中,让读者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国传统人生的境界,是情与理的有机结合,散发着诱人的独特魅力,激励人们追求高境界的人生。
顾随诗词讲记 [图书] 豆瓣
8.9 (9 个评分) 作者: 顾随 / 叶嘉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4
叶嘉莹教授是蜚声海内外的学者,顾随先生作为她的授业恩师,对其人生学问的影响自不待说,而听顾随讲课的八本笔记一直被叶氏视为一生治学之圭臬,此次,《顾随诗词讲记》则是根据叶嘉莹先生20世纪40年代的课堂笔记整理而成。顾随先生的女儿之京女士又从新发现的叶氏笔记中整理增补《古诗中的夏天》、《说竹山词》等一万多字篇幅,讲记包括顾随在课堂上泛谈的诗歌妙理,以及诗人诗歌的专论。顾先生对诗歌极其敏锐的感受力与深刻的洞见,纯以感发为主,全任神行,一空依傍,“凡是在书本中可以查考到的属于所谓记问之学的知识,先生一向都极少讲到,先生所讲授的乃是他自己以其博学、锐感、深思以及丰富的阅读和创作之经验所体会和掌握到的诗歌中真正的精华妙义之所在,并且更能将之用多种之譬解,作最为细致和最为深入的传达”
还有1个属于同一作品或可能重复的条目,点击显示。
顾随诗词讲记 [图书] 豆瓣
9.8 (17 个评分) 作者: 顾随 译者: [加拿大] 叶嘉莹 / 吴之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 9
《顾随诗词讲记》内容简介:叶嘉莹教授已是蜚声海内外的学者,半生辗转流离,却仍然将当年听顾随先生讲课时的八本笔记随身携带,可见恩师对其人生学问之影响何其深广。此书虽名为讲记,看似纯以感发为主,全任神行,一空依傍,但诗歌妙理信手拈来,自见先生对诗歌敏锐的感受力与深刻的洞见。所有的诗词评述,都直逼性灵,或寥寥数语,点到即止,却让人顿悟其诗心、诗味;或如行云流水,出古人今,东引西联,务求将一家词作的精华妙义点至肺腑之中;或将人生与创作之感悟,以极幽默而练达的态度融人诗词之观感,务求以诚示人,以真问道,在先生看来,此为诗之根本,亦是为人之根本。
顾先生之讲诗,可说如同他所论之诗,古今中外,旁征博引,纯任自然,纵横开阖,了无窒碍,又如羚羊挂角,无痕迹可寻,只觉妙不可言。拍案惊奇之余,只盼仍能不断聆听悟道。
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 [图书] 豆瓣
9.3 (9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叶嘉莹 中华书局 2007 - 1
本书是诗词鉴赏大家叶嘉莹先生对汉魏六朝时期代表性诗人及其作品的鉴赏评点,叶先生从具体的个体诗人入手,通过对其代表作品的讲解评析,阐述了历史时代、社会现状和诗人个体的身份地位、品性才情对其作品的深刻影响,展示了整个汉魏六朝时期文学的整体风貌以及这一时期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占的地位和其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
叶先生学识渊博,极富才情,善用生动优美的语言,独特细腻的兴发感受,跨越时空阻隔,去体味挖掘那一特定历史时期诗人复杂敏感的内心世界,带领现代读者与古代诗人做了一次心灵层面的交流之旅。
人间词话七讲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8.5 (24 个评分) 作者: 叶嘉莹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 5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也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它的文词优美,但因为它的解说方式是中国传统的感悟式的意象批评,所以一般读者不易读懂。本书作者以深入浅出和典雅细腻的文字,带你读懂王国维及《人间词话》中讲述的词的故事及其美感特质。
所附录的光盘中有叶嘉莹先生讲《人间词话》的视频。
叶嘉莹说杜甫诗 [图书] 豆瓣
9.2 (15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叶嘉莹 中华书局 2008 - 1
杜甫在唐朝诗歌的历史演进中,是一位集大成的诗人,他的一千五百首诗中,有相当一部分反映的是他现实的生活,所以也被称为“诗史”。作者结合杜甫的生平,融入自己对诗歌感发生命的理解,深入讲解了杜甫有代表性的作品,尤其对《秋兴八首》作了详细的解读,引领读者走进杜甫的诗人心境。
從豔史到性史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許維賢 中央大學出版中心 2014 - 7
本書重新考掘被中國近現代文學史大敘述遮蔽的同志書寫(1849年至2001年),反思以父權意識形態為主導的近現代中國男性建構如何支配中國的同志書寫和性別政治。本書指出曾經作為中國性愛藝術的「豔史」傳統敘事癖好,發展到近現代中國是如何被民族國家以「性科學」為名的「性史」病理 敘事機制所邊緣化,而這些轉變也非常弔詭地正是與近現代中國民族主義的男性建構並肩同行,並以民族國家男性建構的「同志」之名進行連結和互相詢喚。本書重新想像「同志」的系譜,解構中國民族主義的男性建構,並提出以「『老同志』-新同志」範式來描述那些在生理性別、社會性別或「社會性」論述的理論基礎上有所差異的不同男性建構表現。本書的分析對象主要是選取那些在中國大陸以男同性戀、「哥兒」或「兄弟」情誼或其他性/別議題作為敘事主軸的同志書寫,除了大量的舊報刊史料,其餘是自敘傳、私函、日記、筆記、小說、散文和詩詞,也包含從小說改編的同志電影、網路小說以及現有同志論述和反同志論述的再解讀。
導讀、推薦
推薦
本書探討十九世紀中葉以來中國男性欲望的流變以及其歷史意義。作者以同志論述角度切入議題,探索「豔史」與「性史」的辯證關係,以及其書寫與藝術創作的呈現。從王韜到王小波,從張競生到郭沫若,全書考證細膩,議論深刻,堪稱現代中國性別研究又一重要貢獻。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
許維賢的大作《從豔史到性史:同志書寫與近現代中國的男性建構》審思男同性欲望論述從晚清至今在華語文化的發展。除了結合了淵博的全球理論和前現代中國論述外,此書的重要貢獻在於批駁一些認為酷兒理論僅為西方英語世界獨有現象的謬論,並在正值茁壯的華語學術世界裡,注入了深具生動原創性的研究和理論。
──裴開瑞(Chris Berry),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電影系教授
從男男情感和身體欲望為主的同性戀,到社會角色和氣質展現為主的男性建構,加上以革命情操和救國大業為主的國族打造,在許維賢精闢的歷史文學分析中編織成繁複而明確的軌跡,也寫出了「同志」概念在中國風起雲湧的時代氛圍中所形成的重要凝聚意義。
──何春蕤,台灣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專任教授
一份非常具有重大價值的文獻記錄。
──韓依薇(Ari Larissa Heinrich),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文學系副教授
叶嘉莹说初盛唐诗 [图书] 豆瓣
8.5 (17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叶嘉莹 中华书局 2008 - 1
这本书是在台湾《古典文学》杂志上连载的叶嘉莹讲唐诗的系列讲座。作者结合人物的生平和当时的历史来讲,分析深刻,入木三分,会让读者在领略诗歌的优雅与隽美的同时,更能体会到作者独到的用心。
迦陵说词讲稿 [图书] 豆瓣
8.8 (17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叶嘉莹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 3
本书《迦陵说词讲稿》是迦陵讲演集七册之一。书中内容是作者多年来辗转各地讲学随时被人邀讲的一些录音整理稿。这是在这一系列讲录中内容最为驳杂的一册书。
叶嘉莹说中晚唐诗 [图书] 豆瓣
8.2 (16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叶嘉莹 中华书局 2008 - 1
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先生幼年即学习古典诗词,后又在加拿大讲学多年,对中国古典诗词及中西方文艺理论涉猎颇深。此书即是叶嘉莹先生融会古今中外文艺理论之精华,对中晚唐时期的重要诗人,韦应物、柳宗元、刘禹锡、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杜牧,品评诗作,细数人生,让我们更深切地理解诗人和诗作。
北宋名家词选讲 [图书] 豆瓣
8.9 (9 个评分) 作者: 叶嘉莹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 1
《北宋名家词选讲》提供作译者介绍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出生于北京,20世纪40年代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50年代任台湾大学教授,并在淡江与辅仁两大学任兼职教授。60年代应邀担任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后定居加拿大,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曾于80年代至90年代再度赴美,在耶鲁大学、印第安那大学讲学,1989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自1970年代末返大陆讲学,先后任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客座教授,1996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设立“驼庵”奖.
红蕖留梦 [图书] 豆瓣
作者: 叶嘉莹口述 / 张候萍撰写 三联书店 2013 - 5
本书为叶嘉莹第一本传记,由本人口述,张候萍撰写,讲述其自1924年出生起至近年的人生经历、诗词创作、学术研究和师友交游。全书共九章,前六章按时间顺序分阶段(家世、青少年、大学、台湾时期、北美时期、回国)追述叶氏一生经历,第七章是对其学术思想发展历程的回顾和总结,第八章记述前几章中未能提及的师友交游;最后“结束的话”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并对此前很少提及的婚姻生活作了一些追述。
叶氏一生经历并不复杂,并无太多“故事”可说;但因着她对中国古典诗词之执着热爱,以及时代、环境之机缘巧合,使其经历有了别样色彩。其以八十多岁高龄,在“谈诗忆往”之间,对自己一生的诗词创作、研究作了细致的梳理和深入的叙述,其一生与古典诗词绵密交会:从幼年时代对古典诗词产生热爱,到把终生都奉献给了古典诗词之研读与教学,她不仅以古典诗词为业,更在古典诗词中所蕴涵的感发生命与人生智慧的支撑下度过了种种忧患与挫折——当其遭遇少年丧母、白色恐怖、晚年丧女三次打击之际,总以诗词之创作、研究来抒发和缓解心中悲苦,藉此走出低谷;到晚年则更进一步以古典文化薪火之传承为使命,而最终达成自我生命之完满。读者当可从其经历中读出传统文化与当下个体生命之间的深层互动——深厚的古典修养塑造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并在某种程度上规划其人生轨迹,而个人在大时代中的人生际遇又最终成就了古典文化的推进与传承。
此本传记虽是叶氏个人经历之叙述,所述内容亦多囿于单纯的诗词圈子;但其一生恰处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发生裂变的时期,社会的裂变,必然会产生一些“沟壑”,叶氏一生的诗词创作与教学研究活动,在客观上为弥合某些“沟壑”——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与西方之间、大陆与台湾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故本书虽以“谈诗”为名,却亦是诗外之物,可为上个世纪以来国家兴衰,文化变迁、修正之脚注。而因其性别身份,使得此书还可看作是一部新旧时代冲突中的女性奋斗史。此外,因常年穿梭于海峡两岸、香港、澳门、北美等地讲学及参加学术活动,叶嘉莹的交游极广,与顾随、台静农、戴君仁、许世瑛、夏志清、周汝昌、南怀瑾、周策纵、缪钺、金启华、赵朴初、陈省身、杨振宁、程千帆、邓广铭、冯其庸、饶宗颐等大量知名学者、文人之间的唱和往来也大有看头。
小词大雅 [图书] 豆瓣
9.2 (10 个评分) 作者: (加) 叶嘉莹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5
词,是一种传统的文学体裁。因为它篇幅短小,且常常描绘文人眼中难逃浮浪浅薄的美女和爱情,历来被称为“艳科”“小词”。小词如何从爱情的品格升华到人生的境界,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的修养?读者又如何能够从小词中领略这种修养和境界?叶嘉莹女士将为您细细评赏,虽小词,大雅存焉。
美玉生烟 [图书] 豆瓣
7.4 (11 个评分) 作者: 叶嘉莹 译者: 有2020年4月3印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7
他被誉为李白、杜甫之后别开生路、唯一能够自成一家的诗人;他的诗拥有华丽的语言、美好的意象、铿锵的音调,受到无数人的喜爱,然而千载之下,众说纷纭,像谜一样存在——他就是李商隐。叶嘉莹女士从自己在不同年龄阶段读李商隐诗歌的感受出发,结合李商隐坎坷的人生故事,为读者细细讲述李商隐诗歌深微幽窈的心灵境界以及无处不在的浓郁的悲哀。
叶嘉莹说阮籍咏怀诗 [图书] 豆瓣
7.8 (8 个评分) 作者: 叶嘉莹 中华书局 2007 - 1
阮籍流传下来的87首诗中,其中有85首题名“咏怀”,这是一个乱世诗人的悲苦写照。阮籍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建安文学之后正始文学时代的诗人。当时正处于魏晋之交,社会上一群文士从外表上看放浪、恣纵、旷达、不守礼法,而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一份内在的悲哀和痛苦。阮籍的诗寄托深远,而其志气狂放、纵逸,幽微、深隐,蕴藉深厚,在痛苦无人可诉的时候,把零乱、悲苦的内心感情用诗文表现出来。
南宋名家词选讲 [图书] 豆瓣
9.0 (6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叶嘉莹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 2
《南宋名家词选讲》,是依据作者于2002年冬在南开大学的一次系列讲演的录音由学生整理写成的。当时由于来听讲的同学并没有听过作者所讲授的唐五代与北宋词的课,而南宋词则是由前者发展而来的,所以作者遂不得不在正式开讲南宋词以前,作了两次对唐五代与北宋词的介绍。
本书共分为南宋初期、南宋中期、南宋后期3章,选讲了李清照词、陆游词、辛弃疾词、姜夔词、吴文英词等南宋名家词选。
给孩子的古诗词 [图书] 豆瓣
作者: [加拿大] 叶嘉莹 2015 - 9
《给孩子的古诗词》是当今中国古典诗词讲坛影响最大、绝无仅有的叶嘉莹先生的心血之作。
中国古典诗词中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和词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中国传统一直有“诗教”之说,叶嘉莹先生亲自甄别、挑选,将自己心目中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的中国古诗词结集成册。
《给孩子的古诗词》共收录作品218首,不同风格的177首中国古代经典诗作、41首经典词作,以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带给孩子感动和召唤,提升孩子的心灵品质,培养他们成长为有感觉、有感情、有修养的人。“给孩子一部好作品”,实现编者长久以来的夙愿。
《给孩子的古诗词》重绘中国古典诗词版图,确立经典标准。作家、篇目、版本的择选,都体现编者一以贯之、别具慧眼的文学理念与美学目光。以“要适合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为唯一标准,严格精心编选。
《给孩子的古诗词》因编者叶嘉莹先生的眼光与公信力,这部选本以其品质的优秀和独到,会给孩子留下一部传世经典。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