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喉嚨手指和腳尖”
全部 | 书籍 | 影视 (30) | 播客 | 音乐 | 游戏 | 演出
绝代妖姬 (1994) [电影] 豆瓣 TMDB
Farinelli
7.7 (54 个评分) 导演: 热拉尔·科尔比奥 演员: 斯特法诺·迪奥尼斯 / 恩里克·洛维索
其它标题: Farinelli / 绝代艳姬(台)
这部电影是由意大利、比利时、法国合拍的,曾获得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凯撒奖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音响以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古典音乐作曲家卡多(恩里克·洛维索 Enrico Lo Verso 饰)为了保全弟弟法瑞内利(斯特法诺·迪奥尼斯 Stefano Dionisi 饰)的声音不会因为成长而消失,不惜在他孩童时实施宫刑,从而让法瑞内利成为了伟大的歌唱家。兄弟两个人的命运就此相连,约定从此共有一切——音乐,荣誉,女人。法瑞内利的醉人的歌声及纯真的魅力迷倒了不少美女,卡多与弟弟分享一具肉体,并在感情和事业上处处控制着单纯的法瑞内利。终于有一天,了解真相的法瑞内利悲痛不已,无法原谅他的兄长对他的所作所为,从此两人决裂。在日食来临的时候,卡多割腕未遂,苏醒的他终于得到法瑞内利的原谅,于是,他在弟弟的女人爱丽丝肚子里留了个孩子作为对以前行为的补偿后悄然离去。
皮娜·鲍什:穆勒咖啡馆 (1978) [电影] 豆瓣
Pina Bausch - Café Müller
8.8 (19 个评分) 导演: 皮娜·鲍什 演员: 皮娜·鲍什 / Malou Airaudo
其它标题: Pina Bausch - Café Müller
德國舞蹈劇場大師碧娜.鮑許又要來台灣了,演出票卷供不應求、甚至開放前三
排座位也瞬間「秒殺」銷售一空的超旺人氣,讓人好奇碧那到底有什麼魔力,讓
人如此 趨之若騖?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表演藝術圖書室,也趁熱打鐵地在九月中放
映了碧娜早期的作品《穆勒咖啡館》(Cafe Muller),讓喜愛碧娜的舞迷重溫舊夢。
《穆勒咖啡館》對阿莫多瓦的影迷而言應該不陌生,在《悄悄告訴她》片頭詩意而
夢幻的舞蹈片段,就是出自碧娜的《穆勒咖啡館》,而這也是碧娜少數親自演出的
作品。相較於編舞家之後批判意味濃厚的舞作,在1978年編作的《穆勒咖啡館》卻
以其纖細敏感的特質和較為純粹的肢體動作,帶來較為抒情的感動。片頭的字幕說
明了碧娜創作的動機:「碧娜的父母開了一家咖啡館。在童年的時候,她總是喜歡
把自己藏在桌子底下,觀察四周的人群……」從童稚之眼出發,編舞家將童年時的
經驗呈獻在舞台上。
舞作一開始,纖細、修長的碧娜夢囈般地舞弄雙手,引領觀眾進入一個世界,舞者
的身體就像是有了生命,在恍惚的動作中,晦澀難懂的語言、充滿私密情感的祕密
悄悄流露……多彌尼克.梅希(Dominique Mercy)和身著白色睡衣的瑪露. 艾拉
朵(Malou Airaudo)親密相擁,一旁的男舞者楊.敏納利克(Jan Minarik)卻試
圖強加新的動作模式在他們身上---他分開相擁的兩人,重新擺弄姿勢,但一個轉身,
多彌尼克和瑪露又恢復了原本的擁抱,楊氣憤地回來繼續擺弄著「正確」的姿勢---
在擁抱、拉開擺弄姿勢、擁抱、拉開擺弄姿勢之間反覆進行著……..微妙的轉變發
生了,暴力像強加的束縛,包圍住親密相擁的兩人。而一旁緊閉雙眼的碧娜,微微
顫抖著身軀,向前伸起雙手彷彿像是想阻止、又像是渴求些什麼,某種孩童時期的
不安與無奈,對成人世界無法理解的淡淡傷痛,就此展開。
舞台的另一個場景,戴著紅色假髮、穿著高跟鞋的娜莎瑞.潘納迪羅 (Nazareth
Panadero)跟隨著多彌尼克,在他離去地角落徘徊著,多彌尼克煩躁不安的表情,
藏著隱諱的情緒:男子離去、女子啜泣、追隨、恐懼…..。碧娜將這些情感直接放
置在舞台上,舞者看似漫不經心的動作,卻隱藏著動人的力量,就像碧娜自己說的:
「即使是一個輕觸也是舞蹈,是人類最真實情感的呈現。」多彌尼克在舞台上奔跑
著,摔開椅子表現出憤怒與發洩的情緒,舞台設計師羅夫‧玻濟戈(Rolf Borzik)
把椅子排開,像在維持著秩序,而娜莎瑞驚慌失措地在旁流連徘徊,表現出一種不
解、倉皇的狀態,像是人們記憶中對事物不解的惆悵旁觀情緒,碧娜在此展演出了
個人詩意的時空想像:抽離的、具有某種指涉性地遙想。
碧娜繼承了德國表現主義傳統,從德國二戰失敗的蕭索中成就了追求主觀內在、情
緒激烈的藝術表現形式,她談論人類共同擁有的經驗,誠實而勇敢地表達渴望愛與
被愛的追求,沒有逃避、只有凝視,在專注凝視的目光中,展現令人目不轉睛的美
好與真實。《穆勒咖啡館》是碧娜最私密的作品,在舞作的最後,碧娜和娜莎瑞互相
交換她們的角色,娜莎瑞替碧娜戴上紅色假髮、穿上大衣,然後離開舞台,而碧娜
獨自站在台上,依舊緊閉雙眼,從一個邊緣的角色轉變為舞台的焦點,時光與空間
的延續將碧娜從童年拉回到現實,舞劇完整地呼應,僅留下一絲未能止息的餘韻與
惆悵。
安娜·玛格达丽娜·巴赫的编年史 (1968) [电影] 豆瓣 TMDB
Chronik der Anna Magdalena Bach
8.0 (17 个评分) 导演: 达尼埃尔·于伊耶 / 让-马里·斯特劳布 演员: Eckart Bruntjen / Rainer Kirchner
其它标题: Chronik der Anna Magdalena Bach / The Chronicle of Anna Magdalena Bach
影片拍摄于1967年,是至今为止关于伟大的音乐家巴赫最优秀的影片,片名来源于英国作家同名小说,片中引用的对话、信件都取自巴赫生前的真实文件档案。影片几乎汇集了当时音乐演奏界的精英,如哈侬考特、奥古斯特·温钦格等,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与我们平日看到肖像画上胖而结实的巴赫完全不同,由著名钢琴演奏家和指挥家古斯塔夫·莱昂哈扮演的巴赫显得瘦小文弱。影片问世后得到了当时影评界的激赏。
天鹅湖 (1998) [电影] 豆瓣
Swan Lake
9.6 (39 个评分) 导演: Matthew Bourne 演员: Adam Cooper / Scott Ambler
其它标题: Swan Lake
王后是一个控制欲非常强的女人,王子(亚当·库柏 Adam Cooper 饰)终日生活在她的淫威之下,日子苦不堪言。当他再也无法忍受母亲的折磨后,王子决定投湖自尽。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王子在湖面上邂逅了一群美丽的天鹅,这群天鹅误将王子当成了入侵者,对他发动了攻击,此时,头鹅(威尔·坎普 Will Kemp 饰)奋勇挺身救下了王子,王子就此对头鹅一见钟情。
之后,王子在一场舞会上与头鹅再度相遇了,此时的头鹅已经化身成为男子的模样,放浪形骸不拘小节,头鹅不仅调戏了王子的女友,甚至敢和王后打情骂俏,头鹅不检点的样子令王子嫉妒的快要发狂,最终精神崩溃。
春之祭 [电影] 豆瓣
Frühlingsopfer
9.5 (13 个评分) 导演: 维姆·文德斯 演员: 皮娜·鲍什
其它标题: Frühlingsopfer / Rite Of Spring
分段编舞者:
1、Vaslav Nijinski / Millicent Hodson
2、Pina Bausch
3、Angelin Preljocaj
4、Tero Saarinen
帕西法尔 (1978) [电影] 豆瓣
Perceval le Gallois
6.2 (17 个评分) 导演: 埃里克·侯麦 演员: 法布莱斯·鲁奇尼 / 安德烈·杜索里埃
其它标题: Perceval le Gallois / 柏士浮
这是一部非常风格化的作品,主角是一名年轻的威尔士骑士,他来到一处神秘的古堡,在那里他见到了圣杯的幻像,但他自己却没有意识到;次日清晨,古堡人去楼空,骑士继续出行,当他猛然醒悟到自己看到了圣杯再回去时,古堡已经消失,于是他只能继续他的圣杯寻访之旅。影片完全在摄影棚内拍摄,布景故意做得很“假”,而且台词和动作多有重复,颇有一点曲艺的效果。
古尔德的32个短片 (1993) [电影] 豆瓣 TMDB
Thirty Two Short Films About Glenn Gould
8.6 (10 个评分) 导演: 弗朗索瓦·吉拉德 演员: 科鲁姆·费奥瑞
其它标题: Thirty Two Short Films About Glenn Gould / グレン・グールドをめぐる32章
Side #1- WIDESCREEN
0. scene selections
1. Aria [2:49]
2. Lake Simcoe [4:20]
3. 45 Seconds and a Chair [:52]
4. Bruno Monsaingeon [1:54]
5. Gould Meets Gould [4:38]
6. Hamburg [4:19]
7. Variation in C Minor [:39]
8. Practice [3:35]
9. The L.A. Concert [4:03]
10. Cd318 [3:40]
11. Yehudi Menuhin [2:24]
12. Passion According to Gould [3:16]
13. Opus 1 [3:46]
14. Crossed Paths [6:04]
15. Truck Stop [3:36]
16. The Idea of North [3:22]
17. Solitude [2:51]
18. Questions With No Answers [4:32]
19. A Letter [:43]
20. Gould Meets McLaren [3:15]
21. The Tip [3:51]
22. Personal Ad [1:57]
23. Pills [2:28]
24. Margaret Pacsu [1:13]
25. Diary of One Day [2:07]
26. Motel Wawa [3:51]
27. Forty-nine [1:29]
28. Jessie Greig [2:18]
29. Leaving [2:30]
30. Voyager [:49]
31. Aria [2:30]
32. End Credits [3:08]
Side #2- FULL SCREEN
0. scene selections
1. Aria [2:49]
2. Lake Simcoe [4:20]
3. 45 Seconds and a Chair [:52]
4. Bruno Monsaingeon [1:54]
5. Gould Meets Gould [4:38]
6. Hamburg [4:19]
7. Variation in C Minor [:39]
8. Practice [3:35]
9. The L.A. Concert [4:03]
10. Cd318 [3:40]
11. Yehudi Menuhin [2:24]
12. Passion According to Gould [3:16]
13. Opus 1 [3:46]
14. Crossed Paths [6:04]
15. Truck Stop [3:36]
16. The Idea of North [3:22]
17. Solitude [2:51]
18. Questions With No Answers [4:32]
19. A Letter [:43]
20. Gould Meets McLaren [3:15]
21. The Tip [3:51]
22. Personal Ad [1:57]
23. Pills [2:28]
24. Margaret Pacsu [1:13]
25. Diary of One Day [2:07]
26. Motel Wawa [3:51]
27. Forty-nine [1:29]
28. Jessie Greig [2:18]
29. Leaving [2:30]
30. Voyager [:49]
31. Aria [2:30]
32. End Credits [3:08]
管弦乐队的彩排 (1978) [电影] 豆瓣
Prova d'orchestra
8.0 (30 个评分) 导演: 费德里科·费里尼 演员: Balduin Baas / 克拉拉·科洛西莫
其它标题: Prova d'orchestra / 乐队排演(台)
导演费里尼的《乐队排演》,拍摄了一个交响乐团的排演状况,其中,相当讽刺地呈现出五花八门的情境气氛,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一般想像中的一个交响乐团乐团该有的和谐愉悦,团员之间的摩擦不合,象徵着人类社会的常态,在片中,团长成为某种「神」一般的存在,费里尼藉着检视音乐家们的种种喜怒哀乐,这个独特场景下人物的互动,变成人类社会的缩影。
片中音乐是由费里尼的长期合作伙伴,义大利配乐大师尼洛罗塔创作,罗塔的作品,为本片生色不少。
古尔德的时光之旅 (2005) [电影] 豆瓣
Glenn Gould: Au delà du temps
8.9 (9 个评分) 导演: 布鲁诺·蒙桑容 演员: 格伦·古尔德 / 亨普瑞·波顿
其它标题: Glenn Gould: Au delà du temps / 顾尔德的时光之旅(台)
◎ 2006年Festival International de Programmes Audiovisuels (FIPA) –音樂與表演類首獎
本片是關於加拿大傳奇鋼琴音樂家顧爾德的最新傳記紀錄片。本片以現今的眼光回顧顧爾德的一生和作品,讓顧爾德現身說法,讓樂迷親賭這位藝術家在鏡頭前發亮的個人魅力。導演布諾‧夢憲傑翁曾寫過三本研究顧爾德的專書,在前作《郭德堡變奏曲 - 顧爾德彈巴哈》就曾拍攝 1976~81 五年間顧爾德演奏這首巴哈經典曲目的各個版本,並深入訪談顧爾德,留下兩人精采對話的珍貴影片。二十多年後,導演集結綜合現存所有與顧爾德相關的紀錄資料,不論是音樂或文學方面的題材,試圖探問關於顧爾德天賦異稟這個向來吸引廣大樂迷和媒體興趣的話題。片中藉由匿名的顧爾德「信徒」們的參與,造成一種顧爾德親自回答提問的假象。同時,顧爾德又似乎是整部影片的敘事者。
本片導演是一位重量級的法國紀錄片導演與小提琴家,從 70 年代起致力於音樂相關影片的拍攝,貢獻非凡,三十年來完成多位當代古典音樂家的紀錄片,包括鋼琴家李希特、小提琴獨奏家曼紐因、大衛‧歐伊斯拉特夫、男中音費雪迪斯考‥等偉大音樂家。其中尤以《郭德堡變奏曲 - 顧爾德彈巴哈》、《曼紐因中國行》以及《謎之鋼琴家》廣獲好評,得獎無數。為慶祝舒伯特二百年誕辰,他與知名的阿爾班‧貝爾格弦樂四重奏合作完成《死神與少女》。另一部得獎作品《小提琴家的藝術》則以兩集篇幅廣泛介紹二十世紀最重要小提琴演奏家如海菲茲、艾薩克‧史坦、米夏‧艾爾曼等人的音樂歷程與成就。被稱為是以「耳朵」拍片的導演。
霍洛维茨在莫斯科 (1986) [电影] 豆瓣
Horowitz in Moscow
9.6 (14 个评分) 导演: 布莱恩·拉奇 演员: 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
其它标题: Horowitz in Moscow
A recording of Horowitz's historic recital in Moscow, the program also includes highlights of his return to his native Soviet Union--his first visit in 61 years.
展览会上的画 (1966) [电影] 豆瓣
展覧会の絵
7.7 (26 个评分) 导演: 手塚治虫
其它标题: 展覧会の絵 / 图画展览会
该短片在67年拿了不少日本国内的奖项,但我觉得就想象力而言不如之前的几部。从形式讲,很可能是模仿迪斯尼的《幻想曲》,管弦乐队现场演奏穆索尔斯基的《展览会上的画》, 然后从展览上的肖像画延伸出某一类人的故事:爱炒作的记者,完美主义的人工园林家,整容医生,垮掉的一代,傲慢的拳王,大工厂主。其中有些故事采用带军事 化色彩的夸张手法,表现出一种机械感,跟卓别林的表演也有相通之处,让我联想到苏联的部分动画作品(希望以后有时间能谈谈那些动画)。
赋格 (1999) [电影] 豆瓣
Fugue
9.1 (22 个评分) 导演: 乔治·史威兹贝尔
其它标题: Fugue / 赋格曲
乔治·史威兹贝尔(Georges Schwizgebel)1944年生于瑞士,是世上极为重要的实验动画导演。1966年成立GDS工作室,制作数部极为重要的动画影片。他的作品形式具有强烈的实验性及音乐性,影像流动的美学形式是其一大特色。曾在东京、罗马、纽约、安锡、蒙特娄地等举办回顾展。
钢琴的黄金时代 (1993) [电影] 豆瓣
The Golden Age of the Piano
9.3 (6 个评分) 导演: Peter Rosen 演员: David Dubal / Claudio Arrau
其它标题: The Golden Age of the Piano / 钢琴的黄金年代(台)
钢琴素来享有“乐器之王”的美誉,它的演进随着历史、社会与科技的发展,历经多重转折。钢琴家同样也在时代的洪流里不断的变换样貌,无论是十九世纪的英雄、二十世纪的明星,钢琴家所扮演的角色,多少反映各年代所崇尚的价值。然而真正历久不衰的,是在钢琴的黄金年代里,大师们的风范与精神。美国钢琴 专家大卫·杜巴尔(David Dubal)详尽且专业的解说,将带领观众探究钢琴的传承历史与表现特色。 特别收录霍洛维茨(Vladimir Horowitz)、古尔德(Glenn Gould)、兰多芙丝卡(Wanda Landowska)、鲁宾斯坦(Arthur Rubinstein)、克莱本(Van Cliburn)、科尔托(Alfred Cortot)等多位大师现场演奏李斯特(Franz Liszt)、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舒伯特(Franz Schubert)、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Rachmaninoff)之经典乐曲的珍贵片段。为纪念辞世的钢琴大师阿劳(Claudio Arrau),本片还特别收录1983年由阿劳大师与穆蒂(Riccardo Muti)指挥爱乐管弦乐团(Philharmonia Orchestra)合作的贝多芬第四号钢琴协奏曲。这是一部对钢琴沿革发展实录的珍贵纪录片,值得所有爱乐者欣赏典藏。
王者之舞 (2000) [电影] 豆瓣
Le roi danse
6.8 (10 个评分) 导演: 热拉尔·科尔比奥 演员: 伯努瓦·马吉梅尔 / 鲍里斯·泰拉尔
其它标题: Le roi danse / 舞蹈太阳王
剧情:17世纪的法兰西,在太阳王路易十四的统治下,在欧洲大陆上处于领导地位。当时的法国宫廷渐渐成为一个贵族们娱乐攀比的场所,而太阳王则树立了他的绝对权威。从意大利来的宫廷音乐总监投国王所好,以音乐来获得宠爱,给旧的宫廷带来一股新鲜血液,和国王一起反叛教会的管制,并和当时伟大的剧作家莫里哀一起创造了新的戏剧形式。
五种死亡的声音 (1995) [电影] 豆瓣
Tod für fünf Stimmen
6.9 (7 个评分) 导演: 沃纳·赫尔佐格 演员: Pasquale D'Onofrio / Salvatore Catorano
其它标题: Tod für fünf Stimmen / Death for Five Voices
音乐家传记,克劳斯·金斯基选择的是帕格尼尼,赫尔佐格选择的则是杰苏阿尔多。可以看见赫、金二人的异与同。赫尔佐格在描述杰苏阿尔多的时候是稍为审慎的,或者说他的狂躁中始终包含着某种审慎;但金斯基的帕格尼尼是完全的、超越常轨的不羁,淋漓尽致。当然金斯基是不能充分把握杰苏阿尔多这一题材的,但他的帕格尼尼曾使我深受触动,非常出色。
女皇的悲歌 (1990) [电影] 豆瓣
Die Klage der Kaiserin
导演: 皮娜·鲍什 演员: Mariko Aoyama / Anne Marie Benati
其它标题: Die Klage der Kaiserin
在这部碧娜·鲍许执导的第一部电影中,没有任何清楚的故事线,她以和‘乌帕塔舞蹈剧场’共同发展出的手法─以季节转换的布景作为影像的构图,以拼贴场景的手法反映特定情绪,并引发不同的关联性。
碧娜鲍许的作品向来言述欲望与以各种面貌出现的现实之间的宽广深渊,其中又以复杂纠缠的男女关系为主题。对爱与完美的渴望让我们汲汲于追求,却往往不可得,所以我们转而以想像营造心中的爱情剧场。
碧娜鲍许扬弃好莱坞式的爱情公式,而以不完满、破碎、混乱、干扰的结构作为呈现与深入检视爱情的方式。关于碧娜鲍许与舞团表演的纪录影片很多,如《穆勒咖啡馆》、《碧娜·鲍许现代舞》等等,由碧娜·鲍许亲自导演的影片却是难得亲眼所见。
卡农 (1964) [电影] 豆瓣 TMDB
Canon
8.3 (6 个评分) 导演: 诺曼·麦克拉伦 / 格兰特·蒙罗
其它标题: Canon / Canon
今天要谈的是影像叙事的“追随与叠加”模式。半个世纪以前,诺曼•麦克拉伦的《卡农》(Canon,1964)是最早进行这种尝试的作品之一。它其实是对影像与音乐之间关系的探索。作为音乐学的术语,“卡农”是一种多声部的谱曲方法,它的核心理念是旋律的“追随”:各个声部之间存在共性,或者说是在模仿同一个声部,但各声部依一定间隔进入,造成一种此起彼伏、遥相呼应的效果。《卡农》全片的第三段是最让人拍手叫绝的段落,依靠精心设计的动作与错落有致的叠加,先后出现的多个角色以“同样的动作”“同时”展开互动,却上演着“不同”的矛盾和冲突,展示出新奇的喜剧效果。
波莱罗 (1993) [电影] 豆瓣
Болеро
7.4 (7 个评分) 导演: 伊凡·马克西莫夫
其它标题: Болеро / 波利乐舞
这也许是一部令人抓狂的动画短片,吸引你看下去的是它的音乐。Bolero由莫里斯·拉威尔创作于1928年,他先写出-旋律,随后如法泡制了十三次,仅动配器。全曲是一个巨大的“渐强”,在小鼓无休止的三拍子节奏背景上,由各种乐器演奏的两个17小节的旋律不断反复。 在以压倒一切的力量奏出尾声以前,音乐突然滑进了E大调(旋律大调),造成了和单纯的手法全不相称的独特效果。
天守物语 (1995) [电影] TMDB 豆瓣
天守物語
导演: 坂東玉三郎 演员: 坂東玉三郎 / 宍戸開
其它标题: 天守物語 / Tenshu monogatari
A young samurai dares to approach a castle mistress as he searches for an escaped falcon, a crime punishable by death, but escapes with his life. He is forced to return to the castle by the dying light, but the mistress has become fascinated with him...
春天交响曲 (1983) [电影] 豆瓣
Frühlingssinfonie
导演: 彼得·沙莫尼 演员: Nastassja Kinski / Herbert Grönemeyer
其它标题: Frühlingssinfonie / 春之颂
故事开始于1830年的萨克森王国德雷斯顿音乐厅中,二十岁的年轻人舒曼(赫贝特·格勒内梅厄 Herbert Grönemeyer 饰)被台上正在演奏的小提琴家所打动,发誓自己也要在钢琴界里闯出一片天地。虽然迫于母命,舒曼正在研读法律,但是很显然,什么也阻止不了他对音乐的热情了。
之后,舒曼拜威克(罗尔夫·霍帕 Rolf Hoppe 饰)为师,威克非常欣赏舒曼的天赋,与此同时,威克的女儿克拉拉(娜塔莎·金斯基 Nastassja Kinski 饰)也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音乐家,两人一起练习,一起探讨,一起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两颗心渐渐靠近。可是,对于这段感情,威克持有强烈反对的意见。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