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女性作家”
明亮的夜晚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8.8 (105 个评分) 作者: [韩]崔恩荣 译者: 叶蕾 台海出版社 2023 - 7
我有一个愿望,想写一写妈妈或祖母,很久以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女性的故事。
一部女性版的《活着》,四代女性的友谊、抗争、泪水与欢笑
韩国最大网络书店22万读者票选“2021年度之书”
第29届大山文学奖获奖作,天才作家崔恩荣首部长篇小说!
女人们不再是仅供同情、怜悯的角色,也不再是装饰男人壮丽生活的配角。
她们是自己,生如草芥,彼此搀扶,尽全身之力对抗荒诞的时代。
-------------------
和丈夫离婚后,三十一岁的我独自来到海边小城熙岭,却在那里邂逅多年未见的祖母。尴尬和沉默之后,孤独的心一点点靠近,我和祖母成为相互倾吐心声的朋友。在祖母家老屋的旧相册里,我发现一位和我长相非常相似的女子,依偎在少女时代的祖母身旁。
一个个鲜活的面孔逐渐从一张张黑白相片中,从一封封感人至深的书信中,从久远的回忆里,穿过女人生如飘萍、命如草芥的时代,走到我面前。
经过曾祖母、祖母和母亲,来到我身边的故事,
她们的人生在我的眼前重现。
现在的我能够触及她们吗?
正如过去无数的我组成了现在的我,
现在的我也能见到过去的无数个我吗?
悲观主义的花朵 [图书] 豆瓣
7.5 (100 个评分) 作者: 廖一梅 新星出版社 2008 - 3
《悲观主义的花朵》是编剧廖一梅的长篇小说,再版恢复了早年被删节的部分。
陶然爱上一个比她大20岁的男人陈天,她以为这个男人可以成为容纳她悲观然而疯狂的爱情的容器。但是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现实的存在可以承接得住。一开始这个陈天似乎是最佳人选,但后来逃开了。
疼痛部 [图书] Eggplant.place 豆瓣 Goodreads
The Ministry of Pain
8.6 (91 个评分) 作者: [荷] 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译者: 姜昊骞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3 - 5
来自一个已不存在的国家,教授一门四分五裂的语言,我像童话里的龙一样吐出舌头,然后它就分叉了:克罗地亚语、塞尔维亚语、波斯尼亚语、斯洛文尼亚语、马其顿语……
一门如此令人痛苦的语言,一门从来没有学会描述现实,与人对于现实的内在体验同样复杂的语言,能够讲故事吗?
一开始都是这样。或者 那样。他们做了那件事,去了那里,然后来到荷兰。流亡者的叙事是没有日期的。短短的“战后”发生了太多的事,他们的心理时钟在重压之下坏掉了。一切都坏掉了。地点和时间分成了“以前”和“后来”,生活分成了“这边”和 “那边”。他们突然间没有了证人、父母、家人、朋友,乃至借以重构生活的平常见到的人。没有了这些可靠的中介,他们被抛回了自身。
在媒体化的世界里,一切都不是真实的。记忆经过许多个中介,以朱丽叶·比诺什或红白蓝编织袋的形式出现,将我个人的疼痛翻译成我的语言。只有这一件事是真实的。
疼痛是无言的、无用的,却唯一真实的证人。
巫言 [图书] 豆瓣
8.1 (28 个评分) 作者: 朱天文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5
《巫言》是作家朱天文耗时七年写就的长篇作品。作者完全摒弃了小说的虚构技巧,用田野调查的方法收集了当下生活中的一个个活生生的标本,用写实的手法,记录了一个时代种种景象(包括物质的,也包括内心的),可以说是“给下一轮太平盛世作了一个女性的、实物的备忘录。”
对我无害之人 [图书] Goodreads 豆瓣
<내게 무해한 사람> <쇼코의 미소>
8.3 (26 个评分) 作者: [韩] 崔恩荣 译者: 徐丽红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23 - 10
■我们都是无害之人,我们都曾伤害他人。
50位韩国作家票选2016、2018年度最佳小说。
BLACKPINK成员 金智秀 诚挚推荐
韩国七项文学大奖得主,备受瞩目的80后天才女作家 崔恩荣 获奖处女作首度引进。
八个故事,个人的记忆交织着历史的记忆,从洁白的少年到斑驳的老年,就让我们刻进彼此的生命里,直到永不分离。
----------------------------------------------------------
■你是那个自以为善良无害, 实际上却冷漠残忍的人吗?
《对我无害之人》收录了崔恩荣创作的八篇小说。在作者的文字中,那些在呜咽中无声无息结束的关系,那些不以为意、后知后觉的辜负,那些冷漠决绝的转身和无视,一同构建起了比故事情节更为复杂的情感网络。
遭遇不公不义的犯人妻子,被家暴的学生,逃往非洲苦修的教徒,沉船遇难者家属,战争隔绝的异国知己……故事中的人们游离在俗世边缘,大多弱小而安静,无害却屡受伤害,难以逃脱忧郁和痛苦。他们的内心以固有的创伤形成自己的独特纹理,无法抹去亦无法修补。而加害者,往往是与他们一样的无害之人。
世人渴望的安逸和幸福,总是在将他人的孤独和痛苦屏蔽后才得以实现。崔恩荣用温柔的笔调记录下这些残忍的故事,它们在和煦阳光下散发冰冷,在亲密中涌出巨大的失落。当回忆响起无声的破裂音,故事中的人们一半义无反顾地向前,另一半则永远留在了原地,只有寂寞在回响。
-----------------------------------------------------------
■媒体&读者评论
“我想成为无害之人。我不想带给别人痛苦。因为我亲身感受过人给人的痛苦多么具有破坏性。可是,我做到了吗?我没能成为那样的人......我们真的彼此了解吗?我们真的想要理解吗?通过写小说,每次我都能切身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有多么遥远,我们也永远不可能完全理解彼此......很多人仅仅因为自己是自己而成为蔑视和憎恶的对象,我想站在这些人的立场上看世界,看人,我想成为这样的作家。”——崔恩荣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非凡的亮相。——华盛顿独立书评
崔恩荣与萨莉·鲁尼、吉本芭娜娜和玛丽莲·罗宾逊一样,这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家都毫不掩饰地审视人际关系和女性经历。崔恩荣是一位值得关注的作家。——企鹅出版
这些故事痛苦而复杂,但并不令人沮丧。它们展示了有着痛苦过去和未知将来的普通人,在冰冷的阳光下度过的岁月是什么样的。——英国观察家报
崔恩荣给读者留下了一些既像宝石又像燃烧的煤块般的时刻。每个这样的时刻都如同一份痛苦的礼物。——纽约时报书评
崔恩荣以作家的力量将这个世界映照成一个虽然寂寥却闪耀着透明光辉的地方。——姜知希(韩国文学评论家)
这是近来难得一见的短篇典范。——权汝宣(韩国作家)
书中每个故事的核心都在于drifting away。分离不一定是痛斥心扉,它也能在你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挖掉原本属于你的一块血肉。——Goodreads 读者 Eve
书中记录的都是关于人如何失去人的故事,因为时间、死亡、错误和一些你不理解也永远不会理解的原因,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Goodreads 读者Edeh
------------------------------------------------------------
■关于选篇:
本书中的篇目选自崔恩荣作家的两部代表短篇小说集《祥子的微笑》《对我无害之人》。
书中收录的短篇小说《祥子的微笑》为作家的获奖处女作,也是其成名之作。《你好,再见》《姐姐,我那小小的顺爱姐姐》《韩志与英珠》《米迦勒》均收录自该篇同名小说集《祥子的微笑》(韩国文学村出版社 2016 年版)。此外,《601,602》《援手》《筑沙为家》则收录自本书同名小说集《对我无害之人》(韩国文学村出版社 2018 年版)。两部原作延续了高度相似的主题和风格,讲述了身边那些“无害的普通人”的故事。
“这些人物的心里渗透着我在生活中感受过的感情经历。在读者能从我的小说人物的心里体会到共鸣的瞬间,我们将在彼此看不见对方的地方相遇。”——崔恩荣
语言恶女 [图书] 豆瓣
Wordslut: A Feminist Guide to Taking Back the English Language
7.2 (19 个评分) 作者: [美] 阿曼达·蒙特尔 译者: 李辛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4 - 6
◆脏话一定辱“她”?男人讲话不能“娘”吗?女人总是“婆婆妈妈”?
◇日常语言中处处隐藏着性别偏见!是时候掀起一场女性主义语言革命了!
◇和炫词狂魔阿曼达·蒙特尔一起,用恶女力重构我们的语言
◇在嬉笑怒骂中粉碎父权制的堡垒
++++
◆人从一出生就在学习语言,但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这样说话?性别是否会影响我们讲话的方式?日常语言中是否也存在着性别偏见?语言本身是厌女的吗?
是时候挑战我们最习以为常的语言了!在这本书中,你将知道:许多脏话最初并不“辱女”;男人比女人更容易喋喋不休;八卦从来不是女性的专属……语言学家阿曼达·蒙特尔教你从容击破语言背后的父权结构,游刃有余地发挥语词的力量,用重新定义的语言创造每个人都能得到尊重的世界。
◆准备好了吗?在轻松科普、爆笑评论和引人入胜的女性主义思想中,开启一场酣畅淋漓的语言学冒险!
++++
【编辑推荐】
◆语言“恶”女?直击日常语言背后的性别偏见!
◇为什么大多数脏话都有侮辱女性的意味?为什么默认“保洁”为女而“保安”为男?为什么男人不可以“娘娘腔”“像个娘们”?为什么女人讲话总被认为肤浅做作?我们习以为常的语言的表层之下,隐藏着性别偏见。翻开这本书,跟着语言学家阿曼达·蒙特尔去父权制的语言系统大搅一局!深入思考性别如何影响我们说话和理解他人的方式,向贬低和限制女性的日常语言发起挑战。
◆发挥恶女之力,用话语粉碎父权制,从语言中重获力量!
◇这是一本女性主义语言指南,囊括各种实用策略:怎样不厌女地说脏话,怎样性别友好地称呼他人,如何反击那些打断女性发言、攻击女性的声音,如何轻松自在地表达自己……这本恶女宝典将教你打破语言背后的不平等结构,重塑语言的使用方式,用语言为自己赋权,用收复回来、重新定义的语言,建立一个更平等、更放松、更富有同情心、更少人会被冒犯的世界。
◆语言学原来这么有趣!
◇坐上酷飒语言学家的探险飞船,前往性别和语言交叉的迷幻宇宙,穿梭在历史和流行文化之间,领略脏话侮辱、闲聊八卦、流行俚语、气泡音和夹子音的奥秘。不必担心令人眼花缭乱的语言学知识和语言变革潮流产生的颠簸,沿途有轻松有趣的故事、犀利俏皮的评论,也有让每个人乐在其中的女性主义思想始终相伴,让你在大笑之余思考语言的力量。
++++
【名家推荐】
每读完一段书中对英语的充满活力的迷人批评,你都会感觉自己变得更聪明了。——《破产姐妹》编剧、制片人 惠特妮·卡明
一口气读完这本书之后,你就可以在聚会上迅速拿出书中有趣的知识来让那些喋喋不休的男人闭嘴。——《时尚》
萨拉·凯恩戏剧集 [图书] 豆瓣
9.2 (16 个评分) 作者: [英] 萨拉·凯恩 译者: 胡开奇 新星出版社 2006 - 11
萨拉·凯恩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力的戏剧家之一,她的影响力来源于她对西方社会的极为尖锐的批判,她自言她的戏剧是“描写地狱”;此外,她还言行一致地完成了她对这个“地狱”的“逃避”,在她29岁的时候,在整个世界进入千禧年的前夕,萨拉·凯恩自杀在医院的卫生间里。
本戏剧集收录萨拉·凯恩一生创作的所有作品。萨拉·凯恩为将对“地狱”的描写达到极致,在作品中常有极端的情景和言词,对于这样一部后现代经典作品,出版时未予删改,相信读者能够理解。
芭芭雅嘎下了个蛋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BABA YAGA LAID AN EGG
8.8 (13 个评分) 作者: [荷] 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译者: 李云骞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24 - 6
芭芭雅嘎是女巫,但不属于女巫的团体;她既可以是善人,也可以是恶人;是母亲,也是杀死女儿的凶手;是女人,但没有、也从未有过丈夫;她伸出援手,也策划阴谋;被人类社会驱逐,也与人类沟通;是战士,但也操持家务;是“死人”,也是活生生的人;她会飞,但同时也被束缚在地面上;她只是个“偶然出现的人物”,却也是主人公通往幸福之旅的关键一站:“礼貌的”和“粗鲁的”主人公在她的小屋前驻足,他们吃饱喝足,舒服地洗个澡,听取她的建议,带走她送的魔法礼物,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翻译成更现代的语言,她是异见者、流放者、失败者、隐居者、老处女、丑八怪。她的形象依赖于口述传统,是集体创作的成果,也是一面集体的镜子。她的人生故事开始于更好的时代,那时她还是金色芭芭、大地之母。后来,她成了被驱逐的稻草人,但依然用诡计统治着人们。如今,她缩在小屋中煎熬时日,像子宫中的胚胎,或棺材里的尸身。 没有一个人带着花和巧克力,再次敲响她的门。
The Joy Luck Club [图书] 豆瓣
8.4 (9 个评分) 作者: Amy Tan Penguin Books 2012 - 2
Amy Tan’s beloved, New York Times bestselling tale of mothers and daughters. Nominated as one of America’s best-loved novels by PBS’s The Great American Read. Four mothers, four daughters, four families whose histories shift with the four winds depending on who's "saying" the stories. In 1949 four Chinese women, recent immigrants to San Francisco, begin meeting to eat dim sum, play mahjong, and talk. United in shared unspeakable loss and hope, they call themselves the Joy Luck Club. Rather than sink into tragedy, they choose to gather to raise their spirits and money. "To despair was to wish back for something already lost. Or to prolong what was already unbearable." Forty years later the stories and history continue. With wit and sensitivity, Amy Tan examines the sometimes painful, often tender, and always deep connection between mothers and daughters. As each woman reveals her secrets, trying to unravel the truth about her life, the strings become more tangled, more entwined. Mothers boast or despair over daughters, and daughters roll their eyes even as they feel the inextricable tightening of their matriarchal ties. Tan is an astute storyteller, enticing readers to immerse themselves into these lives of complexity and mystery.
布鲁门贝格 [图书] 豆瓣
Blumenberg : Roman
9.2 (5 个评分) 作者: [德] 西碧拉·莱维查洛夫 译者: 顾苏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 4
1982年的一个夜晚,一头狮子悄然出现在哲学家汉斯•布鲁门贝格的书房里,并在他余下的生命中成为他最亲密的伙伴。这头狮子与布鲁门贝格的哲学一样是个存在论的难题:它是真的,可触的,还是一个漫长的幻觉?1996年的某天,当布鲁门伯格的妻子发现哲学家的死亡时,房间里弥漫着一股微弱的狮子的味道,还有几缕黄色的毛发缠绕在他的衣服上。
与哲学家的叙事并行的,还有在狮子出现之后围绕在他身边的几个学生:伊萨在布鲁门贝格不知情的情况下爱上了他,绝望中她在一座高速公路桥上自杀了。理查德想象着布鲁门贝格在读他的论文,并且一直受困于自己的臆想,以为论文遭到教授无情的厌弃;他前往南美洲旅行,在一条巷道里被残暴地杀害。汉西,一个折磨着他的学生和公众的怪人,不断地在酒吧和饭店里对他们朗诵自己的诗歌,在离开大学后变得愈加癫狂,在公共场合宣扬他激进的哲学思想,在遭到逮捕时猝然逝去。只有吉尔哈德,一个全身心的“布鲁门贝格信徒”,设法得到了一个教职,但即使是他也出现在小说最后的某个空间,在那里,布鲁门贝格和他所有死去的学生们在某个只有死者才能进入的等待室里重聚一堂。
说吧,房间 [图书] 豆瓣
作者: 林白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4 - 5
这是一部关于当代职业女性的小说,表现了在社会转型期职业女性所承受的压力,她们的创新和隐痛、焦虑与呼喊、回忆与诉说,可视作林白的成名作《一个人的战争》的姊妹篇。
京城记者多多米报社解聘后,为了生存,她离开了北京到常识找工作,与女友南红住在了起,在闯荡中深受伤害的南红不停地向多米叙说她闯深圳的经历,而多米则在倾听中不断地回忆自己极不和谐 的婚后生活,多米在深圳找工作不果,又重返京城,南红则在一次意外中死去。整部小说从极其精细的身体感受到的叙述出发,直达当代女性心灵的最深外。
我灵魂里的女性 [图书] 豆瓣
Mujeres del Alma Mía
作者: [智] 伊莎贝尔·阿连德 译者: 谭薇 译林出版社 2024 - 5
🔥“我度过的每一段岁月,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都有话要说。”
与马尔克斯并列、当代西语文学读者最多的第一作家伊莎贝尔·阿连德,耄耋之年大胆探索女性地位、育儿、衰老、爱情——
🟠她由单亲妈妈抚养长大,她遭遇的一切在她心中撒下了叛逆的种子
🟠爱女去世时年仅29岁,她以女儿的名义 成立基金会,为全世界的女性和女孩赋权
🟠她痛斥父权社会下的性别暴力,用文字向生命中“那些可爱而伟大的女性”致敬
🟠她坚持写作,奋力生活,近80岁高龄依然相信爱、平等与自由
🟠她趣谈衰老的不便与新知,追忆三段充满激情的婚姻,“谁知道会不会有第四次呢?”
伊莎贝尔·阿连德,一位“自由生活、勇敢去爱”的可爱老太太,慢悟毕生,用《我灵魂里的女性》向女孩们敞开心扉:女孩可以活成任何样子,只要那是你的选择。
-
🔥全球热销千万册,拥有最多读者的西语女作家
一位“自由生活、勇敢去爱”可爱老太太的毕生慢悟
🟠“变老是什么缺陷吗?”
谈晚年:如今,正是我这漫长一生中的黄金岁月。
🟠“七十几岁的我面对合适的男人,再次有了心动的感觉。”
谈爱情:激情,到底是什么呢?
🟠“针对女性,有一场未被宣布、却早已开始的战争。”
谈女权主义道路:我们想要怎样的世界?
-
🔥“我感觉胸口有一团火。生活对女人而言过于艰辛。”
从巨大的愤怒和不公正感起步,写就一本关于生活、爱与勇气之书
🟠这是一部自传性质的回忆录,话题涉及父权制、厌女症、容貌焦虑、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婚恋自由、生育自由、世界不同地区女性受虐待和强暴的事实、家庭与工作难以平衡的矛盾、对性的理解的演变……
🟠女性身处的环境正逐步好起来,对生活依然需要抱有明确无误的热情。阿连德希望这本书“与我的女儿和孙女一起点燃火炬。她们将不得不为我们而活,就像我们为母亲而活一样,继续完成仍有待完成的工作。”
-
🔥《Elle杂志》:《我灵魂里的女性》是阿连德迄今为止最为解放的书。
🔥简体中文版首度面世,译林独家版权出版,全新打造阿连德作品典藏版。西班牙语直译,呈现一流的阅读体验。同系列即将出版作品《维奥莱塔:一个女人的一生》。
🔥精装带护封,称手小开本,高度贴合阿连德风格的装帧设计,封面采用美国著名画家Jessica Miller创作的高度概括的先锋女性肖像,浓郁热烈,坚毅洒脱。内文选用高克重胶版纸,触感温润柔和,坚韧不易发黄。
-
【内容简介】
“上幼儿园的我,就已经成为了一名女性主义者。”
目睹被父亲遗弃的母亲在没有工作、被人“指指点点”的情况下独自抚育三个年幼的孩子,阿连德决心为母亲无法拥有的生活而战。
临近八十岁高龄的她,将毕生经历与思索抒写成册,追忆三段充满激情的婚姻,趣谈衰老的不便与新知,痛斥父权社会下的性别暴力,以此向生命中“那些可爱而伟大的女性”致敬:挑战社会规则的母亲,凝聚叛逆精神的年轻艺术家,遭受暴力却保持尊严和勇气的无名女性……
是什么滋养了所有女性的灵魂?感到安全,受到重视,性别平等,掌控自己的身体和生活,最重要的是:勇敢地爱与被爱。
闲花帖 [图书] 豆瓣
作者: 心岱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 1
她寫煙火生活,筆端卻無煙火氣息;格物寫景,簡靜寧美,不拽詞不濫情。是要有一顆沉潛的心,才能安身在一飯一蔬的凡俗生活里,在花影與書影里獲得審美與力量。心岱-這本書也是一個美好的憶念,憶念我們的天涯時光,如今我生活里篤定的友情大都來自那里。
—— 素笺如心
心岱的文字比较蕴藉,对知堂、对花草都有特别的感觉。
——冉云飞(著名作家)
心岱的植物文,可以识物,玩美,还可以跟着学做菜,比如她写到的“藿香鱼头”“黄花菜汤”。书名叫“闲花帖”,“闲”乃文气,“花”乃文意,“贴”则让人想到古人短贴,用字简静,清透,闲淡, 有余味。
——黎戈(作家,出版有《私语书》《因自由而美丽》)
花朵是我们星球上的奇迹,从冬到春,从生到死,这奇迹至今在上演,我们至今也没能习惯。《闲花贴》中的字字句句,都是对这个奇迹的反复描摹赞叹,花的隐忍,花的嚣张,花的不管不顾,都是奇迹,花朵晕染记忆,花朵照亮旧日时光,也是奇迹。花的力量,是这星球上最温柔却也最刚猛的力量,促成《闲花贴》里最安静却也最响亮的歌唱。
——韩松落(作家,出版有《为了报仇看电影》《怒河春醒》)
心岱,一个普通却“另类”的全职太太。在做一个“资深煮妇”之余,她在自己的兴趣里怡然自得,读喜读之书,写爱写之字,算不得文人,却把平淡的生活过出了诗情画意来。
——杨不易(编辑,记者,出版有《伪单身时期》)
编辑推荐:
全职太太的生活并不一定要围着老公孩子的吃喝拉撒转,也可以如心岱这般温馨美好,怡然自乐。此书献给婚姻中的爱人和即将步入婚姻的情侣,也献给所有的追求生活品位的人,生活需要乐趣,爱一个人就不要让她陷在柴米油盐,爱一个人就给他家中的诗情画意。
内容简介:
《闲花贴》 结集了心岱写的关于花花草草的文字。这些文字记录了数年间在日常生活中与花草相识的过程,其中有寻花,拍花,识花,种花等等。在这其间,渐渐感受到植物不仅带给人美好,喜悦,还有心灵的救赎。也学会以谦卑的态度面对世间万物,以及它们的静默如迷。
Go, Went, Gone [图书] 豆瓣
Gehen, ging, gegangen
作者: Jenny Erpenbeck 译者: Susan Bernofsky New Directions 2017 - 9
Go, Went, Gone is the masterful new novel by the acclaimed German writer Jenny Erpenbeck,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German-language novelists of her generation” (The Millions). The novel tells the tale of Richard, a retired classics professor who lives in Berlin. His wife has died, and he lives a routine existence until one day he spies some African refugees staging a hunger strike in Alexanderplatz. Curiosity turns to compassion and an inner transformation, as he visits their shelter, interviews them, and becomes embroiled in their harrowing fates. Go, Went, Gone is a scathing indictment of Western policy toward the European refugee crisis, but also a touching portrait of a man who finds he has more in common with the Africans than he realizes. Exquisitely translated by Susan Bernofsky, Go, Went, Gone addresses one of the most pivotal issues of our time, facing it head-on in a voice that is both nostalgic and frightening.
臺北回味: 城市味覺注 [图书] 豆瓣
作者: 韓良露 有鹿文化 2014 - 6
那一段飲食體驗與街道時光,是城市身體認同的印記。
時空流轉,在味覺的邊境上,
記憶如果百味雜陳,卻正是我城台北緩緩現身的一刻。
◎台北文學獎得獎作品、台北文化獎得主睽違多年,最深情的台北告白!
◎台北的多樣,台北的滋味,台北的記憶,讓韓良露說到你的心坎裡!
◎林懷民、蔣勳、嚴長壽、陳浩、楊澤、張小虹溫柔力挺
「有了足夠的閱歷,談美食,不僅僅是從『吃』的角度,也可談吃『什麼』,把歷史、源流、文化背景統統收束在文字中,這也是良露一直來能夠以生活美食作家的角色在台灣引起讀者共鳴的主因。」──嚴長壽
「少年初識時,就覺得她渾身上下就是一台北人的範兒,細讀她這本《台北回味》的原稿,更是讚歎,還有誰能把生活了一輩子的城,描寫得如斯細膩,如斯『眼耳鼻舌身意』地全面打開,讓你跟著她一塊兒回味的不祇是此時的台北城,還有時間的流轉,時代的向度。」──陳浩
「半個世紀後回味台北,才知道飲食記憶既輕盈亦沉重……我咀嚼我的台北回味,心中反覆著對個人、家族、國族愈來愈深濃的情味,我何其有幸,生在滋味如此纏綿悠長的台北,我將永不厭倦地當個台北說食人,讓這個城市的飲食之味永遠流傳後世。」──韓良露
我何其有幸,生在滋味如此纏綿悠長的台北,
我將永不厭倦地當個台北說食人,讓這個城市的飲食之味永遠流傳後世。
若時代可以咀嚼,吃到口中的食物往往成為歲月的寓言,領人通往時光記憶迷宮,「最溫暖的女巫」韓良露一口一口將台北吃進肚子裡,貼蘊著靈魂,記憶與時光讓所有的食物發亮,那些點點光火,正照亮台北的今昔,台北的各種角落。
《台北回味》將沿著盆地行走,從繁華退盡的大稻埕、艋舺,經西門町、林森北路、東門町,往南到激昂青年時光的溫州街、羅斯福路,往北至幼時成長的天母、北投,而往東則到東區以及信義商圈。韓良露書寫街區的演化、時代的精神,以飲食為回味過去時光的線索,以味覺爬梳自己人生風景;以「後味」描寫牛肉麵、冰淇淋、麻辣火鍋等等在台北街頭的興衰與流轉。台北種種喧騰與疏離,混亂與共生,重重疊疊的食物印記,那便是她記憶台北的方式。
寫飲食,寫記憶,台北各處,都有韓良露回味的痕跡──
● 飽經滄桑的【圓環】
「我曾在某些周末晚上,和阿公、阿嬤、阿姨到圓環逛小吃,還記得那種熱騰騰的都市活力……『進來坐人客』。選定後坐下的客人,也通常不會在一家就吃飽喝足,總會留一些胃口再多吃兩三家,這才是真正的續攤,每個人在此都獲得簡單實在的口腹滿足。」
● 飲食大熔爐【西門町】
「美觀園的日式特餐只宜懷舊的人吃;一塊冷豬排佐番茄醬,加上兩片洋火腿,旁邊再放一點高麗菜沙拉加美乃滋,到底好吃在哪,我迄今仍說不出來;但我迄今每次去,都忍不住點這道童年起就吃的東西。味覺是時光的咒語,童年味、家鄉味,都是個人獨特的咒。」
● 生活美學之地【永康公園】
「小公園(錦華綠地),周遭一些賣老茶的、老理髮廳、老舊貨店,夾雜著年輕人創業的有風格的二手衣店、二手家具店,這些店和東區那些有牌子的店都不同,每一個店都像在述說某個主人想過的人生。」
● 大學時光【公館、師大周遭】
「那個時代也沒真正關心哪一種單品咖啡或哪一款的義大利咖啡好喝,大家喝的都是青春和時代的味道;鄉土文學、本土音樂、社會改革,那是一個一切還沒開始分裂的時代,文藝青年都相信別人的善意,沒有誰給對方扣帽子,因為當時還是七十年代,大家有共同的夢。」
● 動靜皆宜的【天母】
「在涼風似水的夜裡,我走在三十年前走過的小路,想著未來三十年天母或我自己又會有什麼變化呢?走遍世界的我,十年前還覺得自己或許可以終老於倫敦、巴黎或京都,現在卻知道不可能了,我只想終老於天母。我希望到時仍有些安靜的小路,一些老店讓我能回憶時光。」
寫吃食,寫店家,餐點上桌時,都有韓良露口腹的記憶──
● 【台菜】混血個性
「台灣菜的特色究竟是什麼呢?……或許是『混合菜』...不僅源自閩菜,多湯菜,刀工細密,調味酸、甜、淡,而且多用沙茶、蝦油、紅糟、桔汁;再因日據五十年,日本料理的影響也滲入台菜,如燒烤鰻魚、生魚片、龍蝦片、洋芋沙拉、蒸蛋等,也常見於台菜宴席。」
● 鄉愁【牛肉麵】
「牛肉麵是打發一餐的良伴,不須隆重,亦不嫌寒酸,又深具台灣風情,每到國外,牛肉麵常在午夜夢迴浮上心頭。區區之物,何等魔力,凡牛肉麵癡者,必有所會心。我曾在洛杉磯開上兩小時車,只為吃上一碗台灣人去開的『半畝園』牛肉麵,真可嘆也。」
● 【西餐】想像
「『台式西餐』則受日本影響,像民生西路的老店『波麗路』就是其中代表。……湯多半是俄式羅宋湯或玉米湯,頭盤則常常是火腿洋芋沙拉,主菜最普及的有俄式炸豬排、起司烤魚(蝦),甜點則大多是雞蛋布丁...而最後上的咖啡或立頓紅茶,也都不是平常人家會喝的東西。」
● 【冰果室】物語
「談起小時候常吃的手工雞蛋杯,用鐵盒子裝的圓形杯球,鐵盒中還有一橡皮筋,吃完冰後,這個橡皮筋還可用來彈人。當大夥講起這些陳年往事時,每個人都變得興奮不已,都覺得雞蛋冰好吃極了。但也許真正好吃的不是冰,而是每個人對時光的懷念,是時光把滋味變美。」
● 人生【麻辣】
「麻辣之味,從早期少數人的癮頭,在八十年代後,卻因麻辣火鍋大風行,成為台北飲食風景中很重要的面貌。尤其是東區,各種自助式或頂級的麻辣火鍋專賣店一家一家開張,而吃麻辣火鍋的人,以從事娛樂、媒體、夜生活工作者最多。」
朱天文作品集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朱天文 INK印刻 2008 - 2
胡蘭成說的:「照眼的好。」「人要比文章大。」
長長的思路浣出來不盡的文章
嗜美靈魂行經的世紀初的荒頹
眼前有景啊道不得。一回回的為之怵目驚心
最新版『朱天文作品全集』各冊分別收錄丁亞民.王德威.阿城.胡蘭成.袁瓊瓊.唐諾.黃錦樹.詹宏志等名家推薦序與評論,以及與侯孝賢.舞鶴精采對談
『朱天文作品全集』全八冊
【一】1972-1981 傳說(短篇小說集)
【二】1977-1979 淡江記(散文集)
【三】1982-1987 炎夏之都(短篇小說集)
【四】1988-1990 世紀末的華麗(短篇小說集)
【五】1980-2003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雜文集)
【六】1981-2000 黃金盟誓之書(散文集)
【七】1982-2006 最好的時光(電影作品集)
【八】2008 巫言(長篇小說)
加贈精美圖文集《劇照會說話》(朱天文∕文,限量贈完為止)
2008年全新版本 朱天文小說全集:(各冊內容)
【一】1972-1981 傳說(短篇小說集)
【上卷】仍然在殷勤地閃耀著∕強說的愁∕怎一個愁字了得∕緣∕女之甦∕儷人行∕陌上花∕喬太守新記∕蝴蝶記【下卷】扶桑一枝∕青青子衿∕子夜歌∕春風吹又生∕思想起∕臘梅三弄∕五月晴∕剪春蘿∕某年某月某一天∕椰子結在棕櫚上∕傳說
【二】1977-1979 淡江記(散文集)
【第一卷:陽光歲月】牧羊橋?再見∕販書記∕人世微波∕有一段路像這樣∕錯裡錯∕桃花潭水深千尺∕鐘∕清明節∕風箏的話∕星期六的下午∕招財進寶∕寫在春天∕如霧起時∕假鳳虛凰【第二卷:風吹花開】大風起兮∕如夢令∕看《江山美人》∕相見歡∕無題∕談《赤地之戀》∕梨園素人∕仙緣如花【第三卷:天地情兮】我夢海棠∕鵲橋仙∕長亭更短亭∕之子于歸∕花問∕月兒像檸檬∕懷沙
【三】1982-1987 炎夏之都(短篇小說集)
【上卷】畫眉記∕伊甸不再∕安安的假期∕最藍的藍∕風櫃來的人∕最想念的季節∕這一天∕荷葉?蓮花?藕【下卷】敘前塵∕外婆家的暑假∕童年往事∕柯那一班∕桃樹人家有事∕炎夏之都∕世夢
【四】1988-1990 世紀末的華麗(短篇小說集)
柴師父∕尼羅河女兒∕肉身菩薩∕帶我去吧,月光∕紅玫瑰呼叫你∕世紀末的華麗∕恍如昨日∕失去的假期∕日神的後裔
【五】1980-2003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雜文集)
【輯一:前三三與後三三】燙手的熱山芋∕無事∕華崗的夜∕折楊柳∕記得當時年紀小∕尋春問臘到蓬萊∕碧螺春∕我夢且不言∕采薇?采風∕月入歌扇?花承節鼓∕衣香∕夏釣∕提筆∕伯利恆的星∕戲外戲∕他∕有所思∕竹崎一日∕想做∕七樓的天空【輯二:如是我聞】一杯看劍氣∕玲瓏塔來塔玲瓏∕鳳凰花發海南天∕如是我聞∕人身報得∕有信?有仁∕女孩∕同修同行,同福同慧∕與石頭相遇∕弱點的張大春【輯三:蜚長流短】賴聲川的戲∕我們能,大陸也能∕另一種戰場∕我也成了觀光客∕從《人間》想起∕馬尼拉的落日∕陳先生和他的書店∕抓住字∕關於「台北的銀座」∕一個舞台兩齣戲∕《武惡》的魅力【輯四:單身不貴族】說明一下∕女人與衣服∕關於吃醋∕旅途中的男心∕第二代探親∕從不是上班族∕髮型與心情∕日本∕做家事∕特殊朋友∕文學的童年∕租屋今昔∕小說獎∕單身不貴族【輯五:站在左邊】上言加餐飯∕秭歸∕走吃千里∕陸沉之都∕來自遠方的眼光∕廢墟?的新天使∕站在左邊【附錄】舞鶴對談朱天文∕Michael Berry訪談朱天文與侯孝賢
【六】1981-2000 黃金盟誓之書(散文集)
【輯一:家,是用稿紙糊起來的】朝陽庭花聞兒語∕寶寶∕兩歲∕山花紅∕我歌月徘徊∕素讀《八二三注》∕春衫行∕雲上遊∕吾家有犬∕美國舞男∕E.T.回家∕給爸爸的信∕拔牙∕家,是用稿紙糊起來的【輯二:綠楊三月時】記多摩川∕一花開∕吹夢到西洲∕隴上歌∕俺自喜人比花低∕綠楊三月時∕四本書【輯三:重逢】老地方∕惜歲∕外公的留聲機∕拍片的假期∕遇張∕重逢∕桃樹人家∕家有小老虎∕歲末的願望∕聞吠起舞【輯四:記胡蘭成八書】獄中之書∕懺情之書∕優曇婆羅之書∕黃金盟誓之書∕神話解謎之書∕彌撒之書∕阿難之書∕忘情之書【輯五:父後三年】做小金魚的人∕揮別的手勢∕花憶前身
【七】1982-2006 最好的時光(電影作品集)
【上卷:電影本事、分場劇本】小畢的故事∕戀戀風塵∕悲情城市∕好男好女∕南國再見,南國∕海上花∕千禧曼波∕咖啡時光∕最好的時光∕紅汽球的旅行【中卷:一部電影的開始到完成】源起∕劇本討論∕拍攝∕剪接∕出片【下卷:關於電影】下海記∕我們的安安呀∕拍片隨記∕初論侯孝賢∕記夏威夷影展∕《童年往事》製作∕《青梅竹馬》訪蔡琴∕金沙的日子∕請注意大陸電影的發展∕楊德昌與侯孝賢∕給另一種電影一個生存的空間∕電影與小說∕明伯伯∕一杯看劍氣∕《悲情城市》十三問∕歲月偷換了東豐街∕寫給小川紳介∕雲塊前接法∕新的碑誌∕這次他開始動了∕《海上花》的美術製作∕《海上花》的拍攝
【八】2008 巫言(長篇小說)
【第一章:巫看】巫看∕菩薩低眉∕世紀初∕不結伴的旅行者(1)∕不結伴的旅行者(2)【第二章:巫時】不結伴的旅行者(3)∕巫時∕E界【第三章:巫事】巫事(1)∕e-mail & V8∕螢光妹∕巫事(2)【第四章:巫途】巫途(1)∕不結伴的旅行者(4)∕巫途(5)【第五章:巫界】二二九∕二二九,浣衣日∕巫界(1)∕巫界(2)∕巫界(3)唐諾導讀:關於《巫言》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