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广州图书馆”
全部 | 书籍 (4) | 影视 | 播客 | 音乐 | 游戏 | 演出
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 [图书] 豆瓣
8.5 (13 个评分) 作者: [法] 卢梭 译者: 李平沤 商务印书馆 2015 - 11
本书是1753年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论文。在性质上,这是一部阐发政治思想的著作,其重要性仅次于1762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而在思想体系上,本书可视为《社会契约论》的基础和绪论。
卢梭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他比他同时代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百科全书派人物,更富有激进性。恩格斯曾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卢梭此书和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同是18世纪中辩证法的杰作。当卢梭同时代的一些哲学家把人类的进步设想为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时,卢梭却已经发现人类历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两面性(进步与落后)和所包含的内在矛盾。他认为贫困和奴役,亦即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的产生是随着私有制而来的,是建立在私有制确立的唯一基础上的。人在未开化的自然状态中,本来是平等的,可是当人们力求生活完善化,争取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时,人类则既在进步,又在退步,因为文明向前进一步,不平等也就向前进一步。到了专制暴君统治之下,不平等就发展到极端,到达顶点。这个顶点同时就将成为转向新的平等的起因和基础。这种新的平等,按照卢梭的看法,是更高级的、基于社会公约的平等。这些思想是可贵的。但卢梭的这些可贵的民主思想和辩证思想始终是与他的唯心主义观点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结合在一起的。本书的写作,就是他隐避森林深处沉思默想之所得。
资本主义的诞生 [图书] 豆瓣
作者: (英)迈克尔・佩罗曼 译者: 裴达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 9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佩罗曼对资本主义的研究全面而深刻,他不仅挖掘出大量资料,也得出了令人难以反驳的结论。过去的政治经济学家都涉及了原始积累问题,佩罗曼却对政治经济学家的进行了学理指控。本书资料充分,理论基础坚实。读了本书后,我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待我们的世界。在今天的新自由资本主义的陈腐文化环境中,本书或许是一股清新的风。
广州沉香笔记 [图书] 豆瓣
作者: 王美怡 2010 - 11
《广州沉香笔记》是一本关于广州往事的精雅读本,女作家以清淡如茶的文字,细品旧城广州的前尘影事,素描让人怀念的风物人生。该书荣膺“中国最美的书”奖项,在莱比锡和法兰克福书展上进行展示,被誉为“最美的广州读本”。
群体身份与多元认同 [图书] 豆瓣
作者: 祁进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 1
本书在对“族群”(ethnic group)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对西北甘、青地区几个土族聚居农村和两个城市土族散杂居社区的历时近一年的实地调查研究,并通过个案访谈和问卷调查,配合主位和客位的观察研究以及共时性与历时性的对比,进行地域、民族、国家等角度的群体认同意识探讨。作者认为,认同意识在现代的意义歧变,有着全球化影响的背景,进而造成人们(个体和群体)的一种身份认同的混乱、暧昧和模糊化。个体或群体的角色和身份随情景的变化而不断转换,在自我调整和社会适应的过程中,认同意识往往会发生选择性改变。作者通过深入分析现代认同理论的源流,阐述在全球化的当今一种认同意义的歧变、泛化的现实语境,探讨诸如政治认同、族群认同、地缘认同、公民身份及文化认同的意义以及此种意义多样、普泛化的理论路径。
本书在探讨一种地缘意识的缘起以及族群/民族认同意识的影响因素中,重点考察在全球化场景中认同的情景化衍变的现实。此外,针对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主义和国家认同以及国民身份认同等较为敏感而复杂的话题也进行了多学科整合研究。同时,对现代教育的传统使命——精英教育、民族文化认同和公民教育实践进行了尝试性考察,从而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人类学田野研究文本。
本书在对“族群”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对西北甘、青地区几个土族聚居农村和两个城市土族散杂居社区的历时近一年的实地调查研究,并通过个案访谈和问卷调查,配合主位和客位的观察研究以及共时性与历时性的对比,进行地域、民族、国家等角度的群体认同意识探讨。本书内容丰富,分析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引言
第一章 地域认同意识的缘起
第一节 现代土族的分布与居住格局
第二节 家与族属的观念
第三节 家族居住格局与地域认同
第四节 家族观念与村庄认同——“纳顿”及其象征秩序
第二章 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第一节 族源认同与民族迁徙史
第二节 家族迁徙史文本分析与族群身份变迁史
第三节 历史记忆与族源认同
第四节 族群认同与他者区分——以红崖村为个案的村庄志文本分析
第五节 碎片化与重构:传统的断裂、复兴与家族史的传承
第三章 文化认同与宗教认同
第一节 族际认同与“他者”叙事
第二节 身份选择与文化认同的两难处境
第三节 民间信仰与宗教认同
第四节 文化融合与涵化的范例——土族语同源、借词研究
第五节 文化认同的想象与重构
第四章 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建构
第一节 城市空间的群体生存状态与族群互动
第二节 国际化大都市中的族群身份建构
第三节 公民身份认同的现代意义
第四节 国家认同与国民身份
第五章 认同的全球化话语
第一节 全球化与地方性
第二节 族群与民族认同的前景
第三节 文化再生产与身份认同的场域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