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建筑资料”
发现教堂的艺术 [图书] 豆瓣
How to Read a Church
作者:
[美] 理查德·泰勒
译者:
李毓昭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 11
不论规模大小,教堂都充满着象征意义。“阅读”教堂,就是指有能力诠释教堂内部的图像、符号和象征。然而,如今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已属凤毛菱角,即使经常去教堂的人也未必具备。世界上有多少座教堂,就有多少细节、局部可以被解读。彩绘玻璃画上的人物是谁?动植物又代表着什么?教堂的空间是怎样规划布局的?所有的细节都有特别的含义吗?本书将告诉您:教堂外形和内部装饰所表达的意义,教堂图画和雕刻相关的故事,分辨人物、场景的方法,颜色、字母、符号甚至花鸟鱼虫的象征……书中的故事和解释可以帮助您更好地欣赏教堂并了解与之相关的宗教艺术。带上这本书,再用心去浏览教堂风景,您就会发现,原来教堂真的不只是教堂。
日本神社解剖图鉴 [图书] 豆瓣
7.2 (6 个评分)
作者:
[日] 米泽贵纪
译者:
史诗
南海出版公司
2019
- 2
日本人的生活离不开神社,从婚丧嫁娶到升职求学,无论身处什么境况,日本人都会去神社。
《日本神社解剖图鉴》以手绘插画和文字说明的形式,详细介绍了神社中的建筑元素,与神社相关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参拜礼仪,极大拓宽欣赏神社的视野。
书中展现了神社建筑的精细和考究,体现出日本工匠的高超技艺,以及日本民众的虔诚之心。
神社里供奉的神明,来历更是丰富,日本国土诞生神话中的角色,巨石、河川等令人震撼的自然景观,以天皇为代表的历史人物,都可能被日本民众奉为守护神,因此,日本号称拥有八百万神明。
不同神明有着不同的身份,保佑健康的病愈之神、守护家宅的除火之神、祈祷风调雨顺的安定之神、带来商业繁荣的稻荷神,等等。反映了日本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本书经由对神社的全面解析,能让你更加了解日本人的性格特点和日本文化的独特之处。
《日本神社解剖图鉴》以手绘插画和文字说明的形式,详细介绍了神社中的建筑元素,与神社相关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参拜礼仪,极大拓宽欣赏神社的视野。
书中展现了神社建筑的精细和考究,体现出日本工匠的高超技艺,以及日本民众的虔诚之心。
神社里供奉的神明,来历更是丰富,日本国土诞生神话中的角色,巨石、河川等令人震撼的自然景观,以天皇为代表的历史人物,都可能被日本民众奉为守护神,因此,日本号称拥有八百万神明。
不同神明有着不同的身份,保佑健康的病愈之神、守护家宅的除火之神、祈祷风调雨顺的安定之神、带来商业繁荣的稻荷神,等等。反映了日本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本书经由对神社的全面解析,能让你更加了解日本人的性格特点和日本文化的独特之处。
恋爱中的建筑 [图书] 豆瓣
7.2 (5 个评分)
作者:
中村拓志
译者:
金海英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2
在平日里与建筑实际接触中的切身感受和体验, 远比各种主义和主张具有更强烈的社会性力量。 在谈论建筑与人的关系时,应该主动放弃抽象论述, 以日常使用的生活语言和心态来面对它。 在建筑的语境里,“恋爱”不是个人的事情, 而是普遍存在的对待建筑的思维方式之一。
——中村拓志[日本新生代建筑设计师]
本书是由2005年至2007年连载于月刊MACPOWER上的专栏“建筑之心”的内容,经过作者添改整理而来。系统而感性地介绍了的中村拓志的建筑设计并总结了他本人对建筑的想法和思考方式。
将“恋爱”与“建筑”联系起来,是本书最特别的视角,也是中村拓志看待建筑与人类在情感层面微妙联系,并实践于他每个项目的观念内核。他开始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以来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就是在揣摩那些居住在建筑里的人、在那儿工作的人、到访的客人,对建筑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情与感觉出发,为了拉近人与建筑的关系而对建筑进行设计。他深信,只有在这样的实践中,人们才能切身体会到与建筑的亲密关系。对于当代建筑界来说,这种思考方式,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中村拓志[日本新生代建筑设计师]
本书是由2005年至2007年连载于月刊MACPOWER上的专栏“建筑之心”的内容,经过作者添改整理而来。系统而感性地介绍了的中村拓志的建筑设计并总结了他本人对建筑的想法和思考方式。
将“恋爱”与“建筑”联系起来,是本书最特别的视角,也是中村拓志看待建筑与人类在情感层面微妙联系,并实践于他每个项目的观念内核。他开始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以来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就是在揣摩那些居住在建筑里的人、在那儿工作的人、到访的客人,对建筑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情与感觉出发,为了拉近人与建筑的关系而对建筑进行设计。他深信,只有在这样的实践中,人们才能切身体会到与建筑的亲密关系。对于当代建筑界来说,这种思考方式,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建筑空间组合论 [图书]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彭一刚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
- 10
本书从空间组合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建筑构图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书的第一章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建筑形式与内容对立统一的辩证的关系;第二、三章着重阐述功能、结构对于空间组合的规定性与制约性;第四章从美学的高度论证了形式美的客观规律,并分别阐述了与形式美有关的建筑构图基本法则;第五、六、七章以大量实例分别就内部空间、外部体形及群体组合处理等方面分析说明形式美规律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本书的修订第二版在原章节的基础上增加了第八章当代西方建筑的审美变异。本书可供建筑师、城市规划师阅读,也可供高等学校建筑专业师生参考。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 [图书] 豆瓣
作者:
杨宽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10
本书“专题史系列”之一。 本书以文献资料结合丰富的考古发掘成果 , 并经过许多次的实地考察 , 系统地研究论证了中国古代都城及其制度的发展演变 , 其中多所创见。作者认为先秦到唐代是实行封闭式都城制度的历史阶段 , 在西汉、东汉之际 , 都城制度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 , 整个都城的格局由 “ 坐西朝东 “ 变为 “ 坐北朝南 “, 在唐宋之际 , 都城制度发生了又一次更大的变化 , 即由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这是由都城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引起的变化。本书对中国古代都城都作了详细的考察研究 , 并配以大量的图片资料以资说明。
故宫建筑内檐装修 [图书] 豆瓣
作者:
故宫博物院古建筑管理部 编
/
张克贵 [等]编撰
紫禁城出版社
2007
- 9
《故宫建筑内檐装修》是《故宫经典》之一。《故宫经典》是从故宫博物院数十年来行世的重要图录中,为时下俊彦、雅士修订再版的图录丛书。故宫博物院建院八十余年,梓印书刊遍行天下,其中多有声名皎皎人皆瞩目之作,越数十年,目遇留犹叹为观止,珍爱有加者大有人在;进而愿典藏于厅室,插架于书斋,观赏于案头者争先解囊,志在中鹄。
有鉴于此,为延伸博物馆典藏与展示珍贵文物的社会功能,本社选择已刊图录,如朱家溍主编《国宝》、于倬云主编《紫禁城宫殿》、王树卿等主编《清代宫廷生活》、杨新等主编《清代宫廷包装艺术》、古建部编《紫禁城宫殿建筑装饰——内檐装修图典》数种,增删内容,调整篇幅,更换图片,统一开本,再次出版。
惟形态已经全非,故不再蹈袭旧目,而另拟书名,既免于与前书混淆,以示尊重;亦便于赓续精华,以广传布。
故宫,泛指封建帝制时期旧日皇宫,特指为法自然,示皇威,体经载史,受天下养的明清北京宫城。经典,多属传统而备受尊崇的著作。
故宫经典,即集观赏与讲述为一身的故宫博物院宫殿建筑、典藏文物和各种经典图录,以俾化博物馆一时一地之展室陈列为广布民间之千万身纸本陈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认识。此次修订再版五种,今后将继续选择故宫博物院重要图录出版,以延伸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回报关爱故宫、关爱故宫博物院的天下有识之士。
有鉴于此,为延伸博物馆典藏与展示珍贵文物的社会功能,本社选择已刊图录,如朱家溍主编《国宝》、于倬云主编《紫禁城宫殿》、王树卿等主编《清代宫廷生活》、杨新等主编《清代宫廷包装艺术》、古建部编《紫禁城宫殿建筑装饰——内檐装修图典》数种,增删内容,调整篇幅,更换图片,统一开本,再次出版。
惟形态已经全非,故不再蹈袭旧目,而另拟书名,既免于与前书混淆,以示尊重;亦便于赓续精华,以广传布。
故宫,泛指封建帝制时期旧日皇宫,特指为法自然,示皇威,体经载史,受天下养的明清北京宫城。经典,多属传统而备受尊崇的著作。
故宫经典,即集观赏与讲述为一身的故宫博物院宫殿建筑、典藏文物和各种经典图录,以俾化博物馆一时一地之展室陈列为广布民间之千万身纸本陈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认识。此次修订再版五种,今后将继续选择故宫博物院重要图录出版,以延伸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回报关爱故宫、关爱故宫博物院的天下有识之士。
建筑设计资料集成(综合篇) [图书] 豆瓣
作者:
日本建筑学会编、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译
译者: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 2
《建筑设计资料集成(综合篇)(精)》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建筑设计资料集 [图书] 豆瓣
作者:
《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 编
1994
- 6
《建筑设计资料集3(第2版)(精装)》介绍了: 新编《建筑设计资料集》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它更为系统、全面,涵盖建筑设计工作的各项专业知识。它概揽古今中外建筑设计的各个领域;不仅与水、暖、电、卫、建筑结构、建筑经济等专业有着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而且还涉及哲学、美学、社会学、 人体工程学、行为与环境心理学等诸多知识领域。
其次,此次修订,除个别项目保留原版内容外,绝大部分内容作了较大的更新或充实。新增项目有:形态构成;园林绿化;环境小品;城市广场;中国古建筑;民居;建筑装饰;室内设计;无障碍设计;商业街;地铁;村镇住宅;法院;银行;电子计算机房;太阳能应用等。此外新版所列各类建筑的技术参数、定额指标,以至设计原则,均选自新的设计规范,各种设计实例亦作全面更新,使这部大型工具更具有实用性。
第三,在编写体系上分类明确,查阅方便。通用性总类集中汇编于1、2集,其他各集分别为各类型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构造。
第四,新版的装帧设计、版面编排注意保持原版的独特风格,保持这套大型工具书的延续性,但在纸张材料、印刷技术上较原版更为精美。
其次,此次修订,除个别项目保留原版内容外,绝大部分内容作了较大的更新或充实。新增项目有:形态构成;园林绿化;环境小品;城市广场;中国古建筑;民居;建筑装饰;室内设计;无障碍设计;商业街;地铁;村镇住宅;法院;银行;电子计算机房;太阳能应用等。此外新版所列各类建筑的技术参数、定额指标,以至设计原则,均选自新的设计规范,各种设计实例亦作全面更新,使这部大型工具更具有实用性。
第三,在编写体系上分类明确,查阅方便。通用性总类集中汇编于1、2集,其他各集分别为各类型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构造。
第四,新版的装帧设计、版面编排注意保持原版的独特风格,保持这套大型工具书的延续性,但在纸张材料、印刷技术上较原版更为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