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当代社会”
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
6.7 (90 个评分) 作者: 李诞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1 - 8
脱口秀行业的大部分工作,都和创作有关。创意看似是智力活儿,其实是体力活儿,归根结底是苦力活儿。李诞从脱口秀编剧做起,线上线下,台前幕后,该干的不该干的,只要跟脱口秀有关的工作,他几乎全干过了。
这是李诞写给所有创意工作者的一本工作手册。在本书中,李诞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从业以来所有的创作心得,既有具体的创作方法,写逐字稿、天天写稿,也有对待工作的态度,你的全部人生都理应要为你的创作提供养分。除此之外,他还悉心解答了创意工作者在创作、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这些方法、习惯成就了李诞,也会让你收获信念和实实在在的方法。
六论自发性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Two Cheers for Anarchism——Six Easy Pieces on Autonomy, Dignity, and Meaningful Work
8.8 (88 个评分) 作者: [美] 詹姆斯·C. 斯科特 译者: 袁子奇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 4
【内容简介】
著名的当代思想家、耶鲁大学教授詹姆斯•斯科特曾告诉我们国家的视角为什么是错的。现在,在这本简短易懂、极其个人化的新作中,他论证了无政府主义者的视角为什么重要。他用引人入胜、斗志昂扬,甚至幽默的方式,捍卫重视地方性知识、常识、个体创造力、自发性的无政府主义思维,令我们能够审视世间百态……小到学校、工厂、养老院、游乐场里的日常社会政治互动,大到民众抗议和革命。
【编辑推荐】
书中的无政府主义不是意识形态,也无关政治立场,而是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模式,可以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类现象,如红绿灯的设置、抄近道形成的小径、地名的设置、林场或种植园的管理、游乐园的设计、科学文献索引体系的意义、养老院与老人间的关系等。通过带入无政府主义者的非国家视角,斯科特讨论了这些现象中蕴含的悖论。例如福特的种植园反映了一些为追求效率而设定的规程反而造成了效率的缺失,危地马拉当地农民的果园看似杂乱无章的表面安排后面之下却又更科学的逻辑。总之,作为一位社会科学大家撰写的关于自发性的随笔集,这本小册子中汇集了对生活中小事的思考,有助于读者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
拼团人生 [图书] Eggplant.place 豆瓣
여자 둘이 살고 있습니다
8.1 (63 个评分) 作者: (韩)金荷娜 / (韩)黄善宇 译者: 姜玲 中信出版社 2022 - 10
单身、未婚、独居,难道就意味着孤独终老?

她们拒绝套用公式人生!

独居超过二十年的好友金荷娜、黄善宇,渐渐厌倦一个人住的孤单与不安。她们偶然看上一间房子,便决定一起买下它,开启同居生活。

住在一起后,两个好友才真正看见彼此的巨大差异——囤积症vs极简主义,料理白痴vs烹饪小天才……她们在争吵磨合与长短互补间,借由与对方的差异,渐渐更懂自己。

一起吃饭、一起运动、一起喝酒、一起当猫奴,不用奉养对方的父母,不用成为谁家的媳妇,生病了互相照顾,困难时互相帮助……她们找到了单身的轻盈感与有人相伴的温暖并存的美妙……
在东大和上野千鹤子学“吵架”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東大で上野千鶴子にケンカを学ぶ
8.2 (21 个评分) 作者: [日]遥洋子 译者: 吕灵芝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3 - 3
▲想要在“吵架”中获胜?上野千鹤子教授告诉你:
“要学的不是一招制胜,而是玩弄对方于股掌之间。”
▲无数人的女性主义启蒙导师、“全日本最可怕的女人”上野千鹤子
其“入室弟子” 日本艺人 遥洋子 东京大学三年爆笑求学记
▲一份情绪饱满有力的“吵架”指南,一本充满启发和感动 的女性主义之书
▲上野千鹤子盛赞:“她比我还了解我自己!”
————————
△学历再优秀,女性最重要的还是外表?
△思想再独立,附和男性才是聪明的做法?
△事业再成功,成为贤妻良母才能获得幸福?
日本艺人遥洋子在演艺界深刻感受到了这些“不对劲”。为了解决自己内心的疑惑,也为了能在综艺节目的唇枪舌战中胜出,她进入日本的最高学府——东京大学,向启蒙了无数人的社会学家、“全日本最可怕的女人”上野千鹤子学习女性主义社会学。
记不住文献怎么办?她告诉你:“使劲忘掉吧。最后能记住的东西才真正有价值。”赢不了讨论怎么办?她告诉你:“你要学的不是一招制胜,而是如何玩弄对方于股掌之间。”上野教授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的思维误区,指导她们夯实理论基础,同时以感性和直觉不断挖掘问题的核心,运用女性主义的思维打破既有框架,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
编辑推荐:
1、上野千鹤子在中国大受欢迎,是无数人的女性主义启蒙导师。她被称为“全日本最可怕的女人”,因为她总能在“血雨腥风 ”的学术论战中获得胜利,将众多男性学者“杀得片甲不留”。谁不想向这样帅气的上野教授请教“吵架”的正确姿势?通过本书,你不仅可以近距离感受上野教授的人格魅力,还可以学到阅读文献的方法、赢得讨论的技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女性主义!
2、在本书中,遥洋子提供了一种跨界的视角。一方面,她是习惯了日本演艺界“常态”的艺人,在她的只言片语中我们得以窥见女性艺人被年龄与容貌焦虑腐蚀、个人能力得不到重视的现状;另一方面,她是上野千鹤子教授的入室弟子,通过她的亲身体验,我们看到了学术最前沿的风景,也看到了在成为学者的道路上东京大学的学生们是如何“奋战”的。
3、做学问有什么用?学成了又能怎么样?这或许是许多人在求学路上的困惑。透过遥洋子拜师上野千鹤子教授的求学经历,我们能感受到女性体验的共鸣与女性思想的传承,看到学习理论知识并不是为了独善其身,而是希望利用任何机会将女性主义传播出去的决心。通过她们的行动,深刻明白做学问、研究社会学的意义所在,为迷茫的人指明前进的方向。
Disgust Against Women (Revised Version)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女ぎらい
9.6 (18 个评分) 作者: [日]上野千鹤子 译者: 王兰 光启书局 2023 - 5 其它标题: 厌女
女性主义者就是意识到厌女症而决意与之斗争的人。 翻开《厌女》的五个阶段: 好奇。人人都在说厌女,到底什么是厌女? 认同。"厌女,在男人身上表现为女性蔑视,在女人身上则表现为自我厌恶。"(请翻到第2页) 反思。深入理解厌女的机制,借以反思自身的亲密关系。原来,"女人的厌女症从母亲处学来"。(请翻到第124页) 自觉。对厌女症越来越敏锐。"我不是一般女人嘛"也是一种有伪装的厌女。(请翻到第202页) 虽然愤怒,但也更爱自己,更爱女性与女性的联结。借用上野老师的话:"生长于这个厌女症的社会,不被厌女症浸染的女人,恐怕不存在。女性主义者就是自觉意识到自身的厌女症而决意与之斗争的人。"
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 [图书] 豆瓣
Why Greatness Cannot Be Planned: The Myth of the Objective
6.8 (16 个评分) 作者: [美] 肯尼斯·斯坦利 / [美] 乔尔·雷曼 译者: 彭相珍 中译出版社 2023 - 4
两位作者持续多年扎根人工智能前沿领域,这本书是他们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蹦出的意外火花。因为这一全新发现并不是直接回馈于他们本身所处的人工智能领域,而是“无心插柳”收获了对人类约定俗成的思维方式的全新颠覆。这一研究打破了人类世界延续多年、难以撼动的、依靠目标和计划成事的文化基因,真正开启了人类伟大创新的惊喜之旅。
他们在学校、TED、科研论坛等场合公开演讲,让这一新思维方式影响并激励了许多人。他们自身也凭借写入本书的“寻宝者思维”“踏脚石模型”“新奇性探索”等具体思维方法,在人工智能研发领域取得了飞跃式的突破和进展,产生了一系列惠及人类的伟大创造。
上海拉拉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6.8 (12 个评分) 作者: 金曄路 译者: 廖愛晚 香港大学出版社 2014 - 12
本書是首部關於中國的拉拉(女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社群與政治的民族志研究。在多年深度訪談的基礎上,本書集中討論上海的拉拉們如何在一個否定女性性自主權的文化中自處,以及在同性慾望與強調家庭和諧及強迫婚姻之間掙扎。作者解讀了包括「華人寬容傳統」在內的中式恐同話語,揭示異性戀正統主義如何將其要求強加於同志主體之上。作者將「公共正確政治」視為一種新的同志實踐,在中國式管控下,建立同志的生存策略和自我認同。
本書結合了作者自身的酷兒經歷和堅實的研究成果,詳盡刻劃當今中國都市的女同志社群與政治的現狀,為關於同性關係、恐同、出櫃政治及性管治的全球探討和辯論作出了寶貴貢獻。
遥望繁星 (2019) [电影] 豆瓣
Smog Town
7.8 (11 个评分) 导演: 韩萌
其它标题: Smog Town / Smog Director
一位环保局副局长和他的助手胡先生正在努力改变着该城市的空气质量。面对着各方的压力,如何持续提高该市的空气质量?
成瘾 [图书] 豆瓣
Dopamine Nation:Finding Balance in the Age of Indulgence
7.0 (10 个评分) 作者: [美]安娜·伦布克 译者: 赵倩 新星出版社 2023 - 3
有些东西,你为什么总是戒不掉?
有关多巴胺与成瘾科学研究的科普力作,畅销20多个国家,尹烨、李松蔚倾情推荐!
随书附赠超实用的戒断卡和贴纸,助你更快戒掉让你上瘾的东西。
------------------------------------------------
★内容介绍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资极其丰富的世界,各种刺激多巴胺分泌的成瘾物质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越来越迷失自我,感受不到幸福,精神空虚,甚至抑郁痛苦。基于此,伦布克博士探索出了有关成瘾科学的最新发现,这些发现解释了为什么纵使我们不懈地追求快乐,却往往以痛苦的形式告终……
伦布克博士通过深受成瘾之害的患者的案例,将这些鲜活的故事融入书中,并从神经科学的角度分析大脑的奖赏机制,希望我们可以从这些患者的经验与教训中受益。她为我们讲述快乐与痛苦的平衡之道,提出了自我约束策略等有效的解决方案。
------------------------------------------------
★编辑推荐
◎斯坦福大学著名神经学与成瘾治疗专家安娜·伦布克博士有关成瘾科学研究的最新科普力作!
◎《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畅销书!蝉联美国亚马逊科普类畅销书榜!畅销20多个国家!
◎华大集团CEO尹烨、著名心理学家李松蔚强烈推荐!
◎本书英文版Dopamine Nation被国内多家主流媒体报道,众多自媒体大V自发推荐。
◎讨论时代性普遍性热点话题:成瘾认知+情绪疗愈,创造性比喻痛苦与快乐像一架天平,我们通过努力可以获得多巴胺天平的平衡。
◎大量鲜活、真实的成瘾故事,伴随作者科学、有效的指导。
◎随书附赠超实用的戒断卡和贴纸,助你更快戒断成瘾行为。
不要逃避这个世界,我们可以沉浸其中,从而找到解决之道!
------------------------------------------------
★名人推荐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过去一个世纪脑科学最重要发现之一,就是发现了大脑处理快乐和痛苦的脑区和机制竟然殊途同归,而每个人则一直试图让其保持平衡。须知,低级的欲望只要放纵就能实现,高级的欲望需要自控才能达成。而所谓自控,就是用无私的人性去对抗自私的基因。
——尹烨,华大集团CEO,科普作家
《成瘾》指出了碎片化的快乐带来的“多巴胺陷阱”。越是在一个快乐唾手可得的环境,我们越是需要不断自省。要获得健康、稳定、富足的生活,我们必须接受不一样的挑战。
——李松蔚,临床心理学博士,心理咨询师
------------------------------------------------
★媒体评论
为我们探索从智能手机、娱乐、零食中追求多巴胺刺激与保持健康、富足、安稳的生活之间的平衡。
——《纽约时报》
关于享乐和成瘾的研究令人大开眼界……寻求多巴胺平衡的读者将得到伦布克博士详尽、令人兴奋的指导。”
——《出版人周刊》
……引人入胜的病人故事,以及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案。
——《科克斯评论》
重塑爱情 [图书] 豆瓣
Réinventer l'amour:Comment le patriarcat sabote les relations hétérosexuelles
7.3 (9 个评分) 作者: [法]莫娜·肖莱 译者: 吴筱航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3 - 8
我是女权主义者,我是异性恋,我该如何踏进被父权制绑架的异性亲密关系?
☬一本写给既是女权主义者又是异性恋,不得不面对厌女型亲密关系之人的剖析之书
☬出版即引发热议,《世界报》《自由报》《VOGUE》等知名报刊争相报道
☬直面作为女权主义者与热爱男性之间的矛盾,犀利指出异性恋男性既渴望女性又厌女的本质原因
☬常年跃居亚马逊法语社科榜TOP 3,获第44届欧洲散文奖、2021年《左派文艺杂志》随笔奖
☬打破父权制下男女关系的浪漫表象,深挖“男强女弱”背后的社会规训与性别脚本
☬深入探讨爱情如何被政治化,女性如何被规训得自卑而不敢展露自己的才华,男性如何被规训得接受不了真实的女性,认为他们的统治权与生俱来。而羞耻又如何成了女性的生存模式,成了婚内暴力和女性杀戮的温床,女性到底要怎么做,才能重获长期被剥夺的自信和自尊?
☬作者莫娜·肖莱的分析一针见血而逻辑分明,化身“我的女权主义嘴替”,帮助读者厘清思路,向看到一些社会新闻或观点时,隐隐感觉不对劲却难以将自己的感受准确表达出来的表达困境说再见!
☬紧跟潮流,从女性主义视角审视大热美剧、英剧:《性爱自修室》《正常人》《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后翼弃兵》《权力的游戏》……犀利点评其剧情设计的合理与荒谬之处!
————
内容简介:
《重塑爱情》是一部探讨父权制对异性恋关系影响的著作,作者莫娜·肖莱通过一个个异性恋关系典型,深入分析了父权制结构下传统男女关系中那些浪漫的表象、厌女的传统以及家庭暴力等问题,直指父权制结构下异性恋文化的病态及厌女之处,并对如何摆脱父权制对男女社会角色的要求与期待,如何作为一名女性主义者,仍然相信男女间传统的爱情做出了解答,试图将爱情从父权统治中拯救出来。
————
媒体评价:
从第一行开始,我们就被莫娜·肖莱引用的艺术、个人化的方式打动,既温柔,又坚定。
——《世界报》(Le Monde)
社会化一方面使爱情成为女性的绝对,另一方面,又让男性做好准备警惕爱情,将其视为限制他们自由的因素。同样的社会化教育女性表达自己的情绪,而男性则要压抑自己的情绪,这不可避免地使相互理解变得不那么容易。
——《赫芬顿邮报》(HuffPost)
通过剖析男女之间的关系、关系的支配机制和我们对爱情的想象,莫娜·肖莱建议以爱的名义重塑异性恋关系,更好地解放自己。她的思考扣人心弦,因为它诞生于个人和真诚的基础上。
——《服饰与美容》(Vogue)
这本书邀请我们重新思考我们的幻想、我们的理想,不是放弃它们,而是赋予它们新的意义。这是一次将爱情从父权统治魔掌中拯救出来的非常好的尝试。
——《精神》(Esprit)
我们与作者同行,始终牢记一个目标:将浪漫关系从“不平等的催情效果”中拯救出来,想象一种“背叛父权制的异性恋”。
——《玛丽安娜》(Marianne)
汽车是怎样跑起来的 [图书] 豆瓣
クルマはなぜ走るのか
8.8 (9 个评分) 作者: [日] 御堀直嗣 译者: 卢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本书从汽车的内部结构开始讲起,精选了大量手绘图与各知名汽车公司提供的照片,以图配文的形式详细讲解了汽油动力车、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的工作原理,同时开辟了“汽车辟谣”专栏,通过生动有趣的人物对话,澄清对汽车的种种误解。
本书适合汽车爱好者、车主及汽车从业人员阅读。
梅的白天和黑夜 (2023) [电影] 豆瓣
6.5 (8 个评分) 导演: 罗冬 演员: 陈玉梅 / 刘寿云
其它标题: May
经历两次失败的婚姻,玉梅依然笃信“爱情”。每天穿越大半个上海,在高架上飞驰,在高架下入夜,寻找某个可能陪她余生的舞伴。寻找,成为她忙碌又诗意的日常。
不受掌控 [图书] 豆瓣
Unverfügbarkeit
7.3 (7 个评分) 作者: [德] 哈特穆特·罗萨 译者: 郑作彧 / 马欣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 - 7
不期而至的雪、偶然瞥见的夕阳或听到一首老歌,带给我们的是感动、共鸣与惊喜。但这种感动通常是无法事先掌控的。在现代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全面数字化的浪潮却使人们觉得可以掌控一切。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公司要考核员工的工作量、国家要确保经济总量的增长……无处不在的掌控或提升逻辑与渴望共鸣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困在其中的普通人,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强烈的异化或内卷。
如何破解迷局?罗萨认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在掌控与不受掌控的交互作用中展开的,绝对的掌控或“躺平”无法为自己带来共鸣与激情。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保持掌控与放手之间的平衡、破除数字迷信、激发共鸣能力,才能拥抱一个幸福的人生。
不属于我的城市 [图书] 豆瓣
8.2 (6 个评分) 作者: 寂地 新星出版社 2023 - 3
“不属于我的城市,我深爱过你。”
中国首席绘本作家、金龙奖双魁得主寂地,献给漂泊者的童话。
漫画与图像小说的完美组合,收藏级画面品质!
◎ 编辑推荐
★ 百万级畅销作品《我的路》作者,荣膺国内动漫界最高奖项——金龙奖首奖,中国首席绘本作家寂地,暌违五年打造诚意之作!
“这是十几年来,我第一次对自己感到比较满意的作品。”——寂地
★ “情感色彩魔术师”突破自我的全新尝试!漫画和图像小说的完美组合,《我的路》系列后开启全新篇章!
更明快、温暖的色彩,如电影镜头般精致梦幻的画面设计,精心雕琢的细节暗藏心意。
寂地用她始终如一温柔细腻的情思,捕捉那些令人心动的瞬间,记录生活中的浪漫、温情与感动!
★ 一部献给漂泊者的童话,一场探寻自我与梦想的奇妙之旅!温柔的故事却有治愈人心的力量。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却总能让你在现实中产生深深的共鸣!
时间的齿轮飞速旋转,年复一年,吞噬着那些格格不入的生命:
“大人物”在这座城市里找到了自己的未来,却忘却来到这里的理由。一直生活在氧气泡泡里的女孩,渴望与人亲近,却又感觉窒息。不配拥有一个名字的“灯光师五号”因过劳倒下却无人问津;默默无闻的透明画家,在被遗忘的角落里,仍不肯放下手中的画笔……
从青春年少走向成熟,寂地用唯美的文字和画作告诉我们:我们终将告别青春,褪去敏感和单纯。但总有值得付出的人和事,有可以坚守的梦想,它们铺就了,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的幸福之路。
★ 收藏级画面品质,精装设计,四色印刷,更有质感的纸张;反复调色,打磨细节,只为呈现最完美、最绚烂的色彩!
“不属于我的城市,我深爱过你。”
◎ 内容简介
在这座“漂浮城”中,我与形形色色的人相遇又相忘。
我认识一个生活在氧气泡泡里的姑娘,与人靠得太近,她就感觉缺氧。
我接到一通陌生人的来电,她说自己的左手控制了她,想要毁了她所有的努力。
我生了一场病,看见镜子里的自己,变得越来越好模糊、透明。
时光流逝,我开始觉得自己像一只工蚁,被吞没在这片光海的洪流里。
于是我写下了这些故事,将无处安放的爱和热情,细细书写和描绘。
希望能再次被你看见。
中国首席绘本作家寂地,五年沉淀,打造突破自我的诚意新作。治愈每一个漂泊在大城市中孤独、澄澈又心怀梦想的你!
“在不属于我的城市,寻找属于我的路。”
性别中国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9.2 (6 个评分) 作者: 戴錦華 麥田 2006 - 11 其它标题: 性別中國
本书循中国电影史基本的脉络,以性别表述为主轴,探讨电影中的文化政治与批判性议题。书中的论述尝试直面并触摸後冷战时代纷纭繁复的中国社会事实,尝试凸现冷战/後冷战、第三世界、亚洲的思考座标,尝试在反身自问作者的言说位置的同时,检省包括女性主义在内的诸多理论命题。此书的各章节仍以电影文本、电影史、文化史上的重要现象为依托,但不仅关注影片的事实及相关的电影的事实,而且尝试藉此开敞重返历史与现实的通道。本书为作者的一份讲稿,为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性别研究的系列讲座而撰写。
AI极简经济学 [图书] 豆瓣
Prediction Machines
8.2 (5 个评分) 作者: 阿杰伊·阿格拉沃尔 / 乔舒亚·甘斯 译者: 闾佳 博集天卷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
◆ 人工智能对你的工作、你的生意意味着什么?读这本书你就能明白。 ——哈尔·瓦里安,谷歌首席经济学家
◆ AI 商业化领军实验室出品,直击人工智能痛点,从经济学角度解决“何为人工智能,它有什么用,我们该怎么办”,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人工智能对我们工作与生活的影响。
◆《失控》《必然》 作者凯文·凯利力荐的“天才之作”,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等大学经济学教授和苹果、谷歌、微软等公司人工智能部门高管一致好评,《经济学人》《金融时报》《麦肯锡季刊》争相报道!
【内容简介】
人工智能正在以不可阻挡的态势席卷全球。无论是 iPhone 的神经网络引擎、AlphaGo 的围棋算法,还是无人驾驶、深度学习……毫无疑问,人工智能正在改写行业形态。如同此前个人电脑、互联网、大数据的风行一般,技术创新又一次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工作与生活。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在《AI极简经济学》一书中,三位深耕人工智能和决策领域的经济学家给出了清晰的答案。他们以坚实的经济学理论剖析动态,把握本质,将人工智能领域变化多端的表象总结为不断提高的机器预测能力。无论你是需要做出决策的企业家,还是尚且在规划职业生涯的普通人,或是面对剧烈社会变动的思考者,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重要启发。
【名人推荐】
《AI极简经济学》将人工智能视为一种全新的平价商品——预测能力,这让我们能更加轻松地理解人工智能,实为天才之举。我感觉这本书出奇地有用。
—— 凯文·凯利,《失控》《必然》 作者,《连线》杂志创始主编
无论你是商界领袖、政策制定者、经济学家或战略家,还是一个想要了解“人工智能究竟意味着什么”的普通人,《AI极简经济学》都是必读之书。从制定企业战略,做出决策,到理解人工智能将会如何影响我们的社会,你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 鲁斯兰·萨拉赫丁诺夫,苹果公司人工智能研究主管,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
AI 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革命性的技术。本书的三位作者深谙这项技术的本质,并经由这本书,向我们传达了他们对 AI 的经济意义及其权衡机制的深刻理解。如果想要拨开 AI 迷雾弄清这项技术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你首先应该阅读这本书。
—— 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第二次机器革命》作者
人工智能或许会改变你的生活,本书则会刷新你对人工智能的认知。我们无法确定人工智能是不是最好的科技进步,可以确定的是,这本书是迄今为止该领域最好的书。
—— 劳伦斯·萨默斯,哈佛大学前任校长,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奥巴马政府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
《AI极简经济学》是一本开创性的著作,它聚焦于战略家和管理者真正需要了解的AI技术革命的知识。本书采用现实的视角来考量这项技术,并且从经济学和企业战略的原则出发,解读公司、产业和管理将如何被AI技术改变。
—— 苏珊·阿西,斯坦福大学教授,前微软研究员
《AI极简经济学》完成了一项创举:它驱散了笼罩于 AI 周边,使其显得远离现实的迷雾,让它轻松易懂。本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见解。高层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能轻松理解其中的含义。每一位领导者都应该阅读本书。
—— 多米尼克·巴顿,麦肯锡公司全球管理合伙人
另类的现代性 [图书] 豆瓣
作者: 罗丽莎 译者: 黄新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 5
《另类的现代性(改革开放时代中国性别化的渴望)》作为最早探讨社会性别、现代性与权力之间关系的人类学名著之一,着重考察了中国自社会主义革命以来所进行的交叉重叠的现代性项目以及社会性别在其中的中心地位。作者通过比较杭州一家丝绸厂里分别在解放初期、“文革”中和后毛时代进厂的三个代群女工对工作、政治和社会性别文化的不同态度,展示了中国在全球想象的不平等交叉中进行的各种现代性想象,以及女工们与中国各个现代性项目之间的多样关系。《另类的现代性(改革开放时代中国性别化的渴望)》还借鉴了后结构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理论的研究成果,对跨文化研究中的欧洲中心主义和东方主义倾向进行了批判。全书夹叙夹议。深入浅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精良的女性主义人类学研究典范。
游客的凝视(第三版) [图书] 豆瓣
作者: 约翰·厄里 / 乔纳斯·拉森 译者: 黄宛瑜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6 - 4
旅游在我们看来是一件愉快、轻松的休闲活动,而本书的特点就在于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审视旅游、游客行为以及东道主国的应对对世界造成的影响,包括度假地的发展变化、全球经济的变化、行业发展、多媒体发展、建筑风格的发展、摄影技术的进步以及原油、气候等环境问题。当然,这些因素也反过来影响了旅游行为本身,于是就有了旅游作为一种社会行为的历史发展。作者并不认同过度简化旅游行为的做法,认为旅游行为不是单纯的视觉经验,因此本书不是解释人为何旅行,而是侧重社会学论述,探讨旅游本身以及游客行为与凝视对象互相之间的影响。因此,本书可以让读者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旅游行为和游客,学术性较强。
我们从未中产过 [图书] 豆瓣
作者: [以]豪道斯·魏斯 译者: 蔡一能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4 - 1
媒体中无所不在的中产阶级,有时被形容为一个雄心勃勃的群体,被触手可及的成功牵引;有时又被描述为一个缺乏安全感的群体,时时陷入坠落的恐惧。将他们团结起来的并不是繁荣,而是挥之不去的不安全感.负债资产和强制过劳。
当我们举债获得的财产的价值变得过于难以预测,当初决定投资时得到的关于未来的承诺显得不再可信时,我们就会迎来从中产阶级意识形态中觉醒的真正转折点。
不管中产阶级性创造了何种关于“自力更生”的乐观说法,我们都不是——也从来不曾是——中产阶级。
人类学家魏斯通过对德国、以色列和美国等国的民族志调研,勾勒出中产阶级这种观念是如何在身份政治乃至私人生活中对普通人的家庭施压的。这项极富原创性的研究将人类学和批判理论的研究路径熔炼一炉,通过对资本主义世界中典型行动者的分析,重新阐释了资本主义。
她之所以为她 [图书] 豆瓣
作者: [法]玛侬·加西亚 译者: 黄荭 / 沈祯颖 中信出版集团 2023 - 2
爱我所爱, 且用我的方式去爱。
想象一下,化妆品、高跟鞋、塑身衣、公主裙、蕾丝胸罩、珠宝首饰、名牌包包……这个丰盈的物质世界和社会文化对女性的期许和塑造;当你生儿育女成为母亲,你感受到“母性”带给你的“痛并快乐着”的充实和满足……这一切的一切是如此自然,如此理所应当。
即使是那些最有独立意识、最具女性主义倾向的女性,也会在不经意间发现,她们享受男性对她们投来的具有征服意味的目光,她们渴望成为伴侣怀中一只温顺的宠物,相比那些看上去更能让她们绽放自我的工作,她们更愿意去干干家务活儿,从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服、为家人精心准备的早餐中获得小小的乐趣。这些欲望和乐趣同女性的独立是否矛盾?这些下意识的顺从是天性使然吗?
然而,当我们回到日常生活,关于女性问题的暧昧和矛盾随处可见:人们呼吁女性应该独立自由,应该追求自己的事业,不应该接受男性高高在上、对她们颐指气使;与此同时,社会中又充斥着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性感娇娃、一个贤妻良母的建议和准则。女性究竟是什么?是否存在一种“女性天性”?这样的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作为哲学禁忌和女性主义的盲点,女性顺从在经验层面上的复杂性从来没有被抽丝剥茧、细细分析。追随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脚步,本书作者玛侬•加西亚致力于研究这一现象,研究社会中存在的性别等级是如何深刻影响女性的生存体验,因为理解女性为何顺从是走向一切解放的必由之路。如果这个世界希望女性“成为自己”,那么女性首先要找到“自己”之所是。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