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德国唯心论”
全部 | 书籍 (6) | 影视 | 播客 | 音乐 | 游戏 | 演出
世界时代 [图书] 豆瓣
Die Weltalter
作者: [德]谢林 译者: 先刚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3
从1810年开始构思写作的《世界时代》是谢林自许的其整个哲学的“代表作”(Magnum Opus),尽管这部著作在他活着的时候从未以完整成书的形式出版。在长达十八年的时间里,谢林一直试图以“世界时代”的形式对自己的哲学体系作出最终的决定性的阐述,并为此创作了二十多份不同的书稿。这个计划最终搁浅,“世界时代哲学”逐渐演变成了后来的“否定哲学-肯定哲学”或“神话哲学-天启哲学”的奠基性导论。谢林《世界时代》的二十多份书稿绝大多数已经遗失或毁于战火。本书收录了该书1811年和1813年的两部已正式排印的原稿、1814年的第81号手稿、以及1815年的残篇,这是国内外学界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世界时代》文本辑录。在《世界时代》这部著作里,谢林按照“过去-现在-未来”的框架,刻意地用一种夹杂着历史叙述与辩证法推演的语言阐述了上帝和人在永恒和时间之内的命运:从自身内部的不同本原之间的纠缠和斗争出发,通过斗争和分离,让一切各安其位,统一在唯一的绝对精神之下。在这个过程中,谢林几乎讨论了所有重要的哲学问题,其中关于“神性”、“存在者-存在”、“自由”、“恶”、“时间”的论述尤其具有无与伦比的深刻性和重大影响。因此,无论是就谢林的主观意愿而言,还是就客观影响而言,《世界时代》都是整个谢林哲学的核心枢纽,对于理解谢林的早期哲学和后期哲学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哲学与宗教 [图书] 豆瓣
Philosophie und Religion
作者: [德] F. W. J. 谢林 译者: 先刚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 1
《哲学与宗教》(1804)是谢林的“同一性哲学”时期的代表著作之一,其从发表伊始就引发大量争议,被认为在他的整个哲学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承前启后的关键角色。在这部著作里,谢林提出了哲学与宗教“同源分流”,并最终回归“永恒同盟”的思想。从这个角度出发,谢林一方面反驳了宗教信仰对于哲学的僭越主张,坚决捍卫哲学和理性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另一方面以一种简明扼要的方式勾勒出了他的哲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和主要议题。
本卷收录的另外几部(篇)著作,《伊曼努尔•康德》(1804)和《论德国科学的本质》(1807)表达了谢林对于同时代德国哲学的形势和走向的看法,《哲学导论》(1804)以阐释哲学史的方式引导初学者去接触“真正的哲学”,而《自然哲学导论箴言录》(1806)和《自然哲学箴言录》(1806)则是以独特的箴言写作方式阐释了他的哲学体系的基础部分(即“自然哲学”)。这些著作从多个方面进一步展示了谢林“同一性哲学”的丰富面貌。
判断力批判 [图书] 豆瓣
作者: [德国] 伊曼努尔·康德 / 校注 李秋零 译者: 李秋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 7
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李秋零主编、主译的《康德著作全集》(9卷本),以普鲁士王家科学院本(通称“科学院版”)为底本,全部直接从德文译出,原文为拉丁文的则直接从拉丁文译出。科学院版《全集》包含了康德生前公开发表的所有著作和文章,并且经过了德文编辑者的详细校勘。中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参考了已有的各种译本,同时也对一些名词、术语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中译者以其在西方哲学、宗教学、语言学方面的深厚学养,以及十年如一日的苦心孤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信、可读的康德著作文本,对康德翻译与研究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本“康德著作注释本”系列是中译者将康德著作中最有代表性的进行详细注解后推出的单行本系列,对于专业人士的研究和非专业人士的学习,皆有极大助益。
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判 [图书] 豆瓣
作者: 费尔巴哈 译者: 涂纪亮 商务印书馆 1998 - 1
译者引言
《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判》一书,是费尔巴哈早期的一部重要的哲学史著作,写于1836年,出版于1837年。1830年,费尔巴哈因写《关于死与不死的问题》一文,反对基督教关于灵魂不死的教义,被爱尔兰根大学当局辞退。费尔巴哈希望通过撰写哲学史著作,表现出自己的才能而重返大学讲坛,因此于1833年出版了《近代哲学史》(从培根到斯宾诺莎),1837年出版了此书,1838年出版了《比埃尔·培尔》一书。这三部哲学史著作虽然使他在学术界博得很高声誉,但由于反动势力的阻挠,他始终未能重返大学讲坛。
费尔巴哈在著述此书时仍未摆脱唯心主义观点。1847年费尔巴哈在编纂自己的全集时,把这部著作收入《全集》第五卷,并从唯物主义观点补写了第二十一和二十二节以及许多注释。从这里也可看出费尔巴哈思想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发展。1904年,为纪念费尔巴哈诞生一百周年,费尔巴哈的友人博林和信徒约德尔编辑了《费尔巴哈全集》第二版,把这部著作收入第四卷。列宁在1914—15年间根据这个版本阅读了这部著作,并作了详细摘录,写下许多精辟的评语。列宁的《摘要》对于理解费尔巴哈的这部著作极其重要,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译著试图以列宁的评论为指针,对这部著作的基本内容作一简略介绍。
……
《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判》一书虽然是费尔巴哈的早期著作,但它是在广泛深入地研究莱布尼茨著作的基础上写成的,包含有丰富的资料,提出许多重要的论点。列宁给与这部著作以很高的评价,他在摘录此书时指出:“在对莱布尼茨的精彩叙述中应当摘下某些特别出色的地方(这是不容易的事,因为第一部分【第1—13节】全都是出色的)……”。因此,此书的翻译出版,无论对研究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或者对研究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来说,都是很有价值的。本书根据《费尔巴哈全集》1904年第二版第四卷译出,译文旁边注有原著页码,以便核对。由于译者水平有限,译文中恐有不少不妥之处,敬希读者指正。
1978年10月
费希特文集(第一卷) [图书] 豆瓣
作者: [德国] 约翰·歌特利布·费希特 译者: 梁志学 商务印书馆 2014
本书是《费希特文集》的第1卷,收录费希特 1792-1794年的7部著作,包括:《试评一切天启》、《向欧洲各国君主索回他们迄今压制的思想自由》、《纠正公众对于法国革命的评论》、《评》、《论人的尊严》、《论知识学或所谓哲学的概念》、《全部知识学的基础》。本书是以商务印书馆早期出版的《费希特著作选集》第1卷为基础,并增加了《论人的尊严》一文 。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