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心理史学”
银河帝国:基地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Foundation
9.2 (156 个评分) 作者: [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 译者: 叶李华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2 - 3
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1992)

俄裔美籍作家,被全世界的读者誉为“神一样的人”;美国政府授予他“国家的资源与自然的奇迹”这个独一无二的称号,以表彰他在“拓展人类想象力”上做出的杰出贡献。

阿西莫夫是一个全知全能的作家,其著作几乎覆盖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上天下海、古往今来、 从恐龙到亚原子到全宇宙无所不包,从通俗小说到罗马帝国史,从科普读物到远东千年历史,从圣经指南,到科学指南,到两性生活指南,每一部著作都朴实、严谨而又充满幽默风趣的格调,为了尽情发挥自己诙谐搞笑的天赋,他甚至还写过一本《笑话集》。

到了晚年,他开始变得“好色”,出版了一系列两性话题的“黄书”。

他提出的“机器人学三定律”是当代机器人研究的基本法则,他预言了今天的生物科技,预言了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图书馆,预言了人类将进行太空殖民。

终其一生,阿西莫夫最引以为豪的则是:《银河帝国》系列小说。

==================================

译者:叶李华

一九六二年生,台湾大学电机系毕业,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理论物理博士,致力推广中文科幻与通俗科学二十余年,相关著作与译作数十册。自一九九○年起,即透过各种管道译介、导读及讲授阿西莫夫作品,被誉为“阿西莫夫在中文世界的代言人”。
银河帝国2:基地与帝国 [图书] 豆瓣
Foundation and Empire
8.9 (118 个评分) 作者: [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 译者: 叶李华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2 - 6
经过近200年的励精图治,基地征服了银河边缘众多王国,势力不断向银河中心蔓延,终于与银河帝国产生正面冲突。
帝国虽已江河日下,仍旧拥有银河中最庞大的舰队。帝国最后一位野心勃勃的年轻将军注意到了银河边缘的异动,他率领的星际舰队所向披靡,即将占领基地。只剩下谢顿当年的预言,成为基地最后一线希望……
然而,纵使是天机算尽的谢顿,也无法预料到整个银河的历史,竟然会因为一个来历不明的人而改变……
敬请阅读《银河帝国2:基地与帝国》。
-------------------------------------
系列简介:
人类历史上最好看的系列小说(Best All-Time Novel Series)—世界SF小说协会,1966年,俄亥俄州
《银河帝国》,您正要翻开的这本书,一直被认为是人类想象力的极限,人类历史上最有趣迷人的故事,讲述人类未来两万年的历史:
在一个由2500万个住人行星构成的帝国里,有一个叫谢顿的年轻人,他出生在一个偏远的星球;32岁那年,他带着改变帝国命运的秘密,来到全银河的首都:川陀行星。从他面见帝国皇帝的那一刻起,战争的硝烟、末日的恐惧,立刻弥漫到整个银河……
出版六十年来,本书对人类的太空探索、世界局势、前沿经济学理论、好莱坞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随着它的读者成长为各行各业的领袖(如美国总统小布什、诺贝尔奖获得者克鲁格曼、美国宇航局航天员、本•拉登),而将这种影响渗透到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
翻开本书,开始享受“人类历史上最好看的系列小说(Best All-Time Novel Series)”。
银河帝国:基地七部曲 [图书] 豆瓣
9.2 (70 个评分) 作者: [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 译者: 叶李华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5 - 10
人类蜗居在银河系的一个小角落——太阳系,在围绕太阳旋转的第三颗 行星上,生 活了十多万年之久。
人类在这个小小的行星(他们称之为“地球”)上,建立了两百多个不同的行政区域(他们称之为“国家”),直到地球上诞生了第一个会思考的机器人。
在机器人的帮助下,人类迅速掌握了改造外星球的技术,开启了恢弘的星际殖民运动;人类在银河系如蝗虫般繁衍扩张,带着他们永不磨灭的愚昧与智慧、贪婪与良知,登上了一个个荒凉的星球,并将银河系卷入漫长的星际战国时代,直至整个银河被统一,一个统治超过2500万个住人行星、疆域横跨十万光年、总计数兆亿人口的庞大帝国崛起——银河帝国。
一个微妙的转折发生在银河帝国建国后的12020年。哈里·谢顿,这个刚满32岁的年轻数学家,开创了“心理史学”,这门学科能用数学公式准确推演全人类的未来——“预言”从此成为一门可以信任的科学,人类由此可以看见未来。
谢顿的第一个预言是:虽然毫无征兆,但已存在一万两千年之久的银河帝国即将灭亡。
一时间,银河震动,帝国飘摇;皇帝、宰相、夺权者、反叛星球,各方势力立刻剑拔弩张,人类银河时代最伟大的传奇就此开启……
青年路德 [图书] 豆瓣
Young Man Luther: A Study in Psychoanalysis and History
作者: 艾瑞克·艾瑞克森 译者: 康绿岛译 / 丁兴祥审订 心灵工坊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7 - 10
精神分析與發展心理學巨匠艾瑞克‧艾瑞克森,
開創心理、歷史與傳記研究新局之經典名著!
艾瑞克森因提出「認定危機」(identity crisis)與「心理社會發展論」名響於世,這本《青年路德》是他的奠基之作,也是「心理傳記」的早期典範。艾瑞克森用自己開創的理論重新解析十六世紀掀起宗教革命的馬丁‧路德,刻畫了一個苦惱於自己「該是什麼樣的人」而瀕於崩潰的青年,如何一步步被心理危機推向世人眼中的偉大。
一五一七年,三十三歲的路德公開反對教廷販賣贖罪券,開啟驚天動地的宗教改革。在艾瑞克森眼裡,這是路德「自我認定危機」的跨越,這個跨越撼動歷史,引領眾人渡過時代集體的危機。這說明了,心理學研究無法將個人與所處的社會、時代切割,而這本書,也可謂跨越史學與心理學的開創性鉅作。
一如路德對天主教會的叛逆,撰寫本書時的艾瑞克森也正在脫離自己出身的正統精神分析,向世人展現他所開創的心理學新視野。傳者透過詮釋傳主自我確立(identity)的過程,同時邁向自身另一次專業生涯的確立,彼此生命交疊,頗有令人玩味的深意。
..............................................................................
這才是有深度、有厚度卻又細膩的心理學作品。艾瑞克森以長期心理治療累積出對人溫厚感通的修養,傳釋出看似瘋了的青年路德,承擔了多重個人的、家庭的、宗教的、歷史的重擔,以致於長期懸宕,但他一旦自我確定,不但化解了自己生命的危機,也成就了歷史性的偉大開創。
──翁開誠(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艾瑞克森的分析給了我們基本的理解,宗教本質上與心理之間的關係是極為密切的,但同時,心理與宗教之間構成的辯證性關係,卻也使得宗教存在著諸多我們不法解釋又不容否定的價值,這或許正是《青年路德》一書最為精彩之處。
──曾慶豹(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
這本《青年路德:一個精神分析與歷史的研究》正是艾瑞克森闡述自我認定概念及心理社會發展論的重要作品,有著基石般的作用;也是後世學者公認「心理傳記」研究的早期典範之作。
──洪瑞斌(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副教授)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