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思想和学术”
宋明理学 [图书] 豆瓣
8.9 (7 个评分) 作者: 陈来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1
本书以二十几位理学思想家为主,叙述宋明理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以求揭示宋明理学的固有脉络和内在讨论。作者曾在北京大学开“宋明理学”课程,即以此为教材,本书内容全面、叙述简明,适于教学和自学之用。虽为教材,书中也有一些颇具特色的知识点,比如对于唐宋变革之际的庆历时代知识群体,如欧阳修、范仲淹等人,专辟出一章(书中第二章)着重拈出。
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 [图书] 豆瓣
作者: 杨念群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9
本书尝试着提出一个“儒学地域化”的解释体系,通过研究儒学从官方的意识形态转化为民间的思想资源这一复杂的过程,展示了不同的儒学形态对近代知识分子言行的影响,这项研究不是对个别思想家脉络的追踪,也不是一般传统意义上的思想史著作,而是突破了以往近代史解释的日有框架,试图借用新的方法把思想史与社会史加以沟通,从而对一些旧有命题提出新解。“儒学地域化”体系的提出可能会引起讨论和争议,但本书在运用现代社会科学方法研究历史问题方面无疑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修订版) [图书] 豆瓣
作者: 熊月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 3
西学东渐是发生在近代中国的大事,影响广泛、持久而深刻。熊月之编著的《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修订版)》独辟蹊径,对晚清西学传播全过程进行了分析,从了解世界、求强求富、救亡图存、民主革命、科学启蒙这五大主题逐一进行梳理讨论。除了国内重要图书馆,作者还广求史料于英国、美国与日本等地,利用众多著名研究重镇的相关图书和档案,史料根基扎实,分析细致,对西学东渐史上许多重大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全书逻辑严密,文字清新,图片丰美,便于读者全面、深入地理解那段波澜壮阔、色彩斑斓的历史。
中世纪的思维 [图书] 豆瓣
The Medieval Mind. A History of Thought and Emotion in the Middle Ages
作者: (美)亨利·奥斯本·泰勒 译者: 赵立行 / 周光发 上海三联书店 2012 - 6
本书为史学名著.主要探讨中世纪思想情感发展的历程及其特征,全面概括了中世纪思维形成的过程和机制.
神话与理性 [图书] 豆瓣
神話と科学 : ヨーロッパ知識社会 世紀末~20世紀
作者: 上山安敏 译者: 孙传钊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
本书据岩波书店1985年2月20日第二次印刷的版本译出。描述了日本和欧洲的文化人类学、精神分析、结构主义、出版界等知识界领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概况及其基本思想。
從「脫儒」到「脫亞」 [图书] 豆瓣
作者: 韓東育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2 - 10
朱子學在近世日本,經歷過受容、懷疑、批判和否定的激蕩史。其被利用、排擠和摒棄的角色變換軌跡,凸顯了江戶學界的「道統」自立願望和「去中心化」焦慮。由於脫「朱子學」意義上的「脫儒」,與「脫中心化」互為表裏,因此,這一看似思想史問題的後面,實蘊藏著極其複雜的社會歷史背景和區域關係糾葛。由「明清鼎革」所帶來的「華夷變態」說,誇張了禮教「華夷秩序」在東亞地區的震盪烈度,顛覆了歷時彌久的「中心-邊緣」體系,便利了日本「實務主義」與「民族主義」的聯袂登場及「去中心化」之「中心化」的夙願達成。當代表新知識體系的「洋學」與「國際公法」構成了新的權威依據時,脫離「儒教」則必脫「支韓」,脫離「支韓」則必須「脫亞」的邏輯,通過明治政府的對華軍事行動庶幾得到了展開。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