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敕使河原宏”
全部 | 书籍 (1) | 影视 (12) | 播客 | 音乐 | 游戏 | 演出
砂之女 (1964) [电影] 豆瓣 TMDB
砂の女
8.7 (140 个评分) 导演: 敕使河原宏 演员: 冈田英次 / 岸田今日子
其它标题: 砂の女 / Woman in the Dunes
一个昆虫学家(冈田英次 饰)在沙漠做野外考察,却不慎错过归程班车,被困在一个沙漠中的小村子里。他落脚在一个寡妇(岸田今日子 饰)家,被招待之后发现通往外界的路已经被封住。他慢慢观察村子的各种古怪,比如全部村民每到夜晚都要出动铲沙,以免居住的房屋被沙子埋掉,所有的水都受到管制,实行配给制使用等。收留他的寡妇开始用身体诱惑他,试图和他重组一个家庭,他几次三番尝试逃走都以失败告终,只好表面上虚与委蛇,进入村子定期劳动、享受配给的生活模式,但他内心始终在做逃走的打算。一日,寡妇突发急病,被医生诊断为意外怀孕,大家手忙脚乱带她去送医,男人终于有了千载难逢的逃走机会……
他人之颜 (1966) [电影] 豆瓣 TMDB
他人の顔
8.4 (88 个评分) 导演: 敕使河原宏 演员: 仲代达矢 / 京町子
其它标题: 他人の顔 / The Face of Another
奥山(仲代达矢 饰)在一次事故中,灼伤了脸,致使其面目全非,在丧失容颜的同时也把过去的自己给丧失了。整日缠着绷带不愿揭下,开始怀疑自己的存在。某一天,突袭妻子(京町子 饰),发现妻子尽然不愿同其温存,让奥山的愤怒达到顶峰。
奥山去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想要向其妻子发起一场复仇之旅。医生对奥山的提议很感兴趣,想要借其做一场实验。于是为奥山量身打造了一张足以引起人嫉妒的面具。起先还不适应面具的奥山深入人群中还会感到恐慌,但渐渐适应后,愈发习惯这张新的脸孔,奥山买了之前决不会穿的花哨衣服,酒量也和脸孔匹配似的减少。面具在无形中操控了奥山本人。随着对面具的驾轻就熟,复仇之旅也开始了。不出意料,妻子陷入了奥山布置的陷阱,在要收获复仇快感的同时,妻子却道出了让人惊讶的事实。面具后的奥山掩藏了自我,看似自由,但其实却和孤独越来越近……
陷阱 (1962) [电影] 豆瓣 TMDB
おとし穴
7.5 (22 个评分) 导演: 敕使河原宏 演员: 井川比佐志 / 宮原カズオ
其它标题: おとし穴 / Pitfall
某山区矿工村,一个矿工突然被 “戴白手套的人”杀死。正巧矿上有个班长长得和死者十分相像,令矿工村的人吃惊。一天这个班长接到一个电话说工会要组织工人罢工。 班长赶往矿场途中,在沼泽地遇见了工会领导人。两人发生口角直至搏斗,都是因为那个电话。两人在沼泽地从正午一直滚打到夕阳下山。最后筋疲力尽,双方都莫名其妙地死去。与此同时,杂货店老板娘也被“戴白手套的人”杀死。这一件件奇怪的事凑巧都被一个偶然往来于这条路上的孩子看到,但他讲不清楚地到底看到了什么,因为他始终没有看到那个“戴白手套的人”的面孔,所以凶手到底是谁也弄不清楚,查不出来。
影片是一部长故事片,由导演勒使河原宏与日本当代文学家安部公房首次合作。安部公房的风格是用抽象的假定来剖析现实,勒使河原宏擅用记录风格。以这两种风格的结和构成了这部影片的独特风格。整个作品以镜头为第一个人称。对各种各样的日常事跟踪摄影,没有情节却有悬念,使影片从头至尾充满着一种奇妙的神秘气氛。本作品获1902年电影旬报十佳奖第七名。
利休 (1989) [电影] 豆瓣 TMDB
利休
8.0 (17 个评分) 导演: 敕使河原宏 演员: 三国连太郎 / 山崎努
其它标题: Rikyu
织田信长被明智光秀刺杀身亡数年后,伺候他的利休当上了信长的继承者丰臣秀吉的茶道首领。利休通过茶水的魅力,笼络了全国的武将,并尽其奢侈,营造了茶道最高府第,京都待庵。即侍候丰臣秀吉的主持僧侣的行宫。构筑了一个利休自己的世界。可是,美梦不长,自石田三成的势力增强以后,秀吉和利休的关系开始出现了激烈的矛盾。起初,利休心爱的徒弟宗二,因冒犯秀吉,被赶出行宫,杀了头。接着,石田三成向秀吉进谗言说“利休对出征朝鲜抱有怀疑”。正巧这时,利休在茶室见到秀吉,不慎谈到出兵朝鲜的事,更加激怒了秀吉。秀吉终于下了一道命令,令利休退出京都,并将他禁闭于大庭院。丰臣秀吉的妻子北政所给利休的妻子利木写了封信,说是利休如果肯认错,她想去乞求秀吉原谅利休。可是,利木的回信只是郑重其事地表示了感谢之外,没说别的事。丰臣秀吉见此信更加生气,命令利休剖腹谢罪。
安东尼奥·高迪 (1984) [电影] 豆瓣
Antonio Gaudí
7.0 (15 个评分) 导演: 敕使河原宏 演员: Isidro Puig Boada / 宫口精二
其它标题: Antonio Gaudí / 天才与疯子
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i,1852.6.25—1926.6.10),西班牙建筑师,塑性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属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高迪曾就学于巴塞罗那省立建筑学校,毕业后初期作品近似华丽的维多利亚式,后采用历史风格,属哥特复兴的主流。高迪最早接受的主要委托项目是完成巴塞罗那的神圣家族教堂(1883—目前仍在建设中),这是一座极有个性和感染力的建筑物(高迪去世时仅完成一个耳堂和四个塔楼之一),米拉公寓,巴特罗公寓(又称巴特罗之家),吉埃尔礼拜堂和古埃尔公园。
生平年表
·1852年6月25日 诞生于加泰罗尼亚小城雷乌斯
·1870年 进入巴塞罗那建筑学校就读
·1877年 毕业设计为一所大学的礼堂
·1878年 获得了建筑师的称号,且结识了欧塞维奥·古埃尔
·1883年 主持圣家族大教堂的修建
·1900年 决定建造“古埃尔公园”
·1926年6月10日 于巴塞罗那有轨电车通车典礼被电车撞倒去世
豪姬 (1992) [电影] 豆瓣
豪姫
6.9 (7 个评分) 导演: 敕使河原宏 演员: 仲代达矢 / 宫泽理惠
其它标题: 豪姫 / Basara - The Princess Goh
《豪姬》是日本电影著名大师勅使河原宏的最后遗作。影片延续了他上一个作品《利休》(获蒙特里尔世界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的故事,勅使河原宏要探讨的仍是政治怎样迫害艺术家的主题。影片对时代气氛和细节的考据做得一丝不苟,极尽华丽之能事。两名主角中,仲代达矢早已是知名的性格巨星,著名作品包括小林正树的《切腹》和黑泽明的《影武者》和《乱》;女主角宫泽里惠当时虽只是初露头角,但已光芒四射,2002年更凭著山田洋次的《黄昏清兵卫》横扫日本全年的最佳女主角奖,重登首席女星宝座,可谓美谈。

《豪姬》情节紧接上一部《利休》,以丰臣秀吉和其茶道顾问、利休的弟子古田织部(利休著名的门下弟子世称“利休七哲”,即蒲生氏乡、细川三斋、濑田扫部、芝山监物、高山右近、牧村兵部和古田织部)谈论利休之死开端,大有深意。丰臣秀吉带着言不由衷的悔意谈到自己对利休的“误杀”,织部执意追问,为何杀利休,是因为利休为自己塑像、私贩陶器,还是因为他没有遵嘱杀掉德川家康?这三者秀吉似乎都否认了,但透过他的踌躇满志的神态,似乎可以揣测出来:人主的翻云覆雨就是利休的死因,他的权力就是他的理由。这意味深长的一笔,可视为整部片影片的不祥基调,为下文织部的命运埋下了伏线。

丰臣秀吉视养女豪姬为掌上千金,她原为前田利家的女儿。可能因为自己的亲子早夭的缘故,于是将豪姬打扮成假小子模样,并跟织部学茶道。织部出身武家,因此他对利休的茶道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一扫利休素朴闲寂、内敛的茶风,改宗雄健刚放、大气华丽的风格,如将利休素色平整的茶碗改为畸形造型数色并用的“鞋型碗”,明艳奔放,一如其人。豪姬在他的薰炙下,也养成活泼豪勇的男子性格,能骑擅射,精灵古怪,深得人喜爱。

一日织部于茶道中和蒲氏生乡及细川三斋谈及利休之首被人悬于其塑像下被人围观,疑为丰臣秀吉指使。豪姬听得此事,在织部的默许下,豪姬和织部的家仆阿肥蒙面连夜将利休的尸首抢回,并冲破丰臣人马的封锁,将之送回利休的家乡。其间,两人萌生若有若无的情意。然阿肥为免自己行动祸及主人,只得远遁山林。镜头于此撇开了织部和豪姬,紧跟阿肥在山林的野人生活。正所谓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阿肥在山上过了数年,忽闻世上已改朝换代的事实:丰臣秀吉已死,当权者为德川家康,豪姬已嫁宇喜多秀家,其夫因反对德川失败,被流放至边地,豪姬则被赶回自己的母家前田家,而织部则成了德川家康的茶道顾问。敕使河原宏非常简略地带过这段风雷激荡的时期,不作渲染,快刀斩短麻,只简捷地从笙歌燕歌急管繁弦转到急管哀弦,马上又转到急景凋年,身不由己的是各人飘荡的命运。

从阿肥的眼光出发,以他披发入山为界,织部、豪姬和他的命运在电影的前后两部分迥异。豪姬夫被逐,自己形同软禁,往年男子般的豪勇气概已烟消云散,悒悒不乐。织部虽为德川家康的茶道顾问,但也不过抑抑度日。德川家康对茶道一无所知,对织部汲汲于茶事大不以为然,认为其太迂腐。在前者眼中,权力地位才是一切。

看得出豪姬和织部非同寻常的情谊,当她打探到织部的消息后,便迫不及待地准备和乃师举行一场茶会,日期选定为利休的忌日。但德川家康江山甫定,对其时兴起的基督教等结社大为忌惮,加以残酷弹压。织部作为前朝旧臣,德川对此已不信任,况且听说他赴的茶会也有基督徒,自不能放过。果然,织部和豪姬茶会未毕,德川已派人将之逮捕并处死。

《豪姬》的一头一尾,利休的阴魂不散,缠绕在织部的头上,暗示他的命运将逃不脱利休宿命。如果说利休的死亡是由于他的巨大声名引发了当权者的权力恐惧,则织部的死亡应归之于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权力换代游戏。与开头利休的死因莫须有相呼应,织部其实也死于当权者随便罗织的罪名。要之,两师徒的死亡都是艺术大师涉足政治圈后无可避免的必然命运。可悲的不是发生于他们身上的艺术与政治不可调和的冲突,而是他们从来不曾意识到艺术需要的是尽可能远离政治的独立和自由。他们的死不是死于对艺术理念的独立和自由的坚持,而死于与艺术不相干的斩不断理还乱的政治权力的泥沼,斯为悲剧之中的最可悲之处。

导演敕使河原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改编存在主义作家安部公部的小说一举成名,蜚声国际,其后一段时间息影,继承其父------日本花道流派掌门敕使河原苍风的草月流派衣钵,从事花道和陶艺,取得不俗的成绩,举办过几次展览,自己还成为草月流的新掌门。《豪姬》和《利休》一样,是他息影十多年复出后拍摄的电影,两片结合了他茶道花道的造诣和导演的精巧技艺,以华丽的布景和服装造型,专业的茶道和花道表演,仲代达矢、三国连三郎等人的精彩演绎,再现了日本桃山安土时代的乱世风貌,其间茶道艺术与政治权力的冲突,作为权力牺牲品的茶道大师的悲剧形象,在在令人过目难忘。
插花 (1957) [电影] 豆瓣
いけばな
6.7 (7 个评分) 导演: 敕使河原宏 演员: 勅使河原蒼風
其它标题: いけばな / 蒼風とオブジェ いけばな
敕使河原宏拍摄的关于父亲勅使河原苍风插花/装置艺术的纪录片。
燃烧的地图 (1968) [电影] 豆瓣
燃えつきた地図
导演: 敕使河原宏 演员: 胜新太郎 / 市原悦子
其它标题: 燃えつきた地図 / Moetsukita chizu
The story is about an unnamed detective, hired by a beautiful, alcoholic woman, to find clues related to the disappearance of her husband. In the process, the detective is given a map (a ruined one), supposedly to help him, but which turns out in the end to be more like a metaphor of the guidelines one should have in life. The impossibility of finding relevant clues to help him solve the mystery leads the main character to an existential crisis, which builds slowly from inside and finally puts him in the position of identifying himself with the man he was supposed to find.
The Man Without a Map (燃えつきた地図 Moetsukita chizu) is a 1968 Japanese film directed by Hiroshi Teshigahara and starring Shintaro Katsu. The screenplay was adapted by Kōbō Abe from his novel The Ruined Map. This was the fourth and final film collaboration between Teshigahara and Abe.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