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朱哲琴”
全部 | 书籍 | 影视 | 播客 | 音乐 (14) | 游戏 | 演出
阿姐鼓 [音乐] 豆瓣 Spotify
8.6 (39 个评分) 朱哲琴 类型: 世界音乐
发布日期 199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Elektra / Wea
由何训田作曲,朱哲琴主唱的《阿姐鼓》唱片,被称为"在世界范围内真正有影响的一张中国唱片"。《阿姐鼓》对西藏文化中神秘主义的那一部分加以开掘、发挥,如轮回转世、福祸因缘、祈求祝咒,饱含苍凉的意味。它在世界流行乐坛产生的出人意料的卖座,不仅为进入90年代以后,日益落寞的中国流行歌曲注入了一支强心剂,而且为始终困斗于内陆的中国流行歌曲"走向世界"架设了一条高空索道。
该碟的录音,足以使世人摘掉有色眼镜,对国内制作的水准刮目相看。何训田为了确保它出色的音效,决定只出CD,不出盒带。整张专辑的声音部分格外震慑人心,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朱哲琴在录制这张专辑时,每首歌曲从头至尾原声演唱,没有经过任何剪辑混音,更由于她深沉情感的自由宣泄,完全摒除一般演唱技巧的顾忌和束缚,而何训田大量采用西方电子合成器,用最原始的收录方法,完成的作品却充满浓烈的东方民族风味。
波罗密多 [音乐] 豆瓣
9.0 (27 个评分) 何训田 类型: 世界音乐
发布日期 200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中国唱片上海公司
终极发烧天碟《云钟》
享誉全球的著名作曲家兼制作人何训田,1983年创立了任意创作法,以自己的音乐理论来结构音乐,缔造出完全自由和田成的旋律境界。 1994年由何训田与朱哲琴共同打造的发烧天碟《阿姐鼓》,在国际唱片史上留下了相当华彩的一笔,在全球五十多个国家创下了超过两百万的销售佳绩。

公元2002年,何训田获邀为杭州雷锋塔的重建创作音乐,万众瞩目中,何训田再度携手朱哲琴,以传诵千古的佛教《云钟》心经为主题,随缘挥洒出了这一张最新力作——《云钟》。在这张全新的发烧音乐作品中,何训田单纯地从音乐出发,器乐为经,人声为纬,在心耳间织起美丽的锦绸。语意深邃的260个字,随他魔幻般的旋律跌宕起伏,在朱哲琴温柔的声波河流中涌出难得的惑人力量。《云钟》是大师何训田沉寂了六年之后,后积博发创作出来的作品,整张专辑音乐大气而从容,犹如清风拂面一样,将天人合一的境界感性地呈现在聆听者面前。何训田-波罗密多
2002年,重建后的雷峰塔又屹立于杭州西子湖畔,以《阿姐鼓》享誉世界乐坛的何训田的音乐之树也随缘开花,沉寂了六年之后再次出辑———《云钟》(海外发行名为《波罗密多》)。为了庆祝雷锋塔重建而举行的“雷峰夕照”音乐大典,以何训田为总导演的主创人员前期制作长达一年,音乐以每天几十秒为进度。演出以雷峰塔为背景,场面蔚为壮观。佛教《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260个字语意深邃,何训田只是单纯地以器乐为经、人声为纬,在心耳间织起美丽的锦绸,聆听者的心绪随着撼人心魄的声波魔幻的旋律而跌宕起伏。

《云钟》曲目包括:序曲《云钟》,彷佛由缥缈云雾间传来,玎琮风铃伴随透明人声悠悠作响,一派云淡风清。曲二,女声反复吟唱“般若波罗密多”六字,清美而空灵。曲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由朱哲琴友情献唱,这次她展现的是平和、自在的歌声。曲四《琵琶行》,由九九八十一把琵琶交叠而成,带领听者进入时间的甬道,敦煌千古壁画上腾飞的伎乐幽然再现。曲五《群僧》,作为曲六《般若心经》的引子,群僧从神秘不可知的地方由远至近。曲六《般若心经》打破了一般歌词的韵脚规则,为心经以朗朗上口的旋律演唱开了一扇方便之门,清新可喜的节奏与温柔人声引导着一字一句的进行,散发着敦慈的美妙能量。曲七《尘鼓》,层次丰富的打击乐,以鲜活律动架构出点、线、面的均衡节奏,主次交替更迭,呈现人间众生相。曲八《白蛇舞》,以虚无氛围表现“空”的意象,运用现代音乐手法表现白蛇的出离与顿悟后的自由。曲九《春歌》,“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禅宗《无门禅师》的一首诗偈,述说了音乐家内心想望的自由心灵,同时扣合了心经所传达的“观自在”,采自江南民谣曲调的《春歌》,以高达八百余人次的大合唱呈现人间荣景,和谐歌声由远而近,有着雨过天晴后的清新透亮与盎然生机。曲十《千江月》,“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生命转折后的破茧而出,正是此曲所表现的境界,山林深处传来的木鱼声开启序幕,大鼓接续而出,由缓而急,霎然停于高峰处,气势磅礴的百人禅诗大合唱、钟声伴随的诵经声,逐渐由近而远。悠远笛音吹起贯穿全辑的主旋律,于空灵气韵中乘风而去。

从音乐的灵性微光中走来,何训田远在制作《阿姐鼓》之前、在无数次的行旅中、在对生活的反刍里,“天人合一”的理念早已深植心中。他的悲悯情怀深藏于音乐之中。在《云钟》里,何训田的“波罗密多”音乐语汇由繁华步入纯粹,横跨聆听者的心灵时空,流露出更多的自在、随兴与智慧。
央金玛 [音乐] 豆瓣
8.8 (16 个评分) 朱哲琴 类型: 世界音乐
发布日期 1997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九州音像出版公司
一杯浓茶,一点灯光,终于可以静下心来,仔细打量这张已在抽屉中躺了月余的《央金玛》。
朱哲琴还是朱哲琴,何训田也依然是何训田,这样的东西是需要心来听的,甚至,带着浓浓的信仰。
我的耳中全是音乐,我的心中只是音乐。“央金玛”,朱哲琴这个“妙音女神”用藏语向我们显现着日光之城的一切,昭示着太阳的光辉,弥散着阿波罗与戴奥尼瑟斯的神祗。我无法自拔,双脚在臆想中升空,化作一双巨大的翅膀,在黄昏的时候,到达了拉萨,耳边传来Dadawa和藏民们的“拉萨谣”,布达拉宫的后面,是闪烁着佛光的一望无边的蓝天。
西藏,是宗教的圣地,独特的宗教观和宗教方式让我们的内心产生了一丝无可言喻的悸动。“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间......,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这样的理念是否会被当今的人们接受呢?这正是古老的藏传佛教精奥深广的佛义。
“七只魔鼓”的传说,带我们走过时间的隧道。何训田的编曲,加上Dadawa渐趋紧促的喊声,就象七只鼓的鼓声,重叠交错,在黑夜中凸显得更具色彩,无以自抑。
喜马拉雅山,雅鲁藏布江。在雪域高原的颠峰,藏民们在坚守着人类最初的诞生地。或许,这只是传说,或许,这也是信仰,或许,这还是生命......
嘎吱的开门声,屋外的狗吠划过风雪的黑夜,高原大地同样传颂着经典的爱情故事。没有矫柔造作,没有故弄玄虚,唯有的,是真实与质朴。六世达赖仓央加措的不朽诗篇,又一次印证了那句古老的话:“爱情是永恒的。”风也好,雪也罢,一切艰难都将过去,最美的光华终将显现。
生与死,总是让人难以释怀,只是此岸与彼岸之间的,究竟是什么?活着的,也许并未活着,死去的,也许并未死去。时空的变换中,人亦在变。也许,有了方向,或许,还迷失于雾霭。
雪域茫茫,无边无野,或许,那里的确藏着人类灵魂中最为真实的东西。
朱哲琴与词曲作者何训田在《黄孩子》、《阿姐鼓》的合作之后,又在这张唱片中搭档。听完CD,那充满整张唱片的喜乐、超脱与平和都在证明这对黄 金拍档己接近涅槃之境!
从第一曲开始,那迅速而充满弹性的低频就叫人心头一惊;而第二曲中合唱最高潮的那声极富重量感的震撼更让人心花怒放;第三曲中鼓声在音场两旁四处飞舞,而鼓点则可以在空间中凝结成形!
集大成的作品是第六曲,刚开始的开门声、脚步声与犬吠,效果都真实无比,不让TELARC专美于前。到后半段那雷声凌空一击,惊天动地的爆发力对音响系统着实是严酷的考验!
最后要谈谈朱哲琴的歌声。我始终认为,朱哲琴自《阿姐鼓》以来展现的声音已被一种“绝非凡人所有”的灵性光环笼罩看,但您又可以非常强烈地共鸣到她歌中的原始人性。这是一种怎样的歌声啊?!
听碟中第二曲《拉萨谣》,朱哲琴那自由而真实、爆发与震撼的歌声,像孩子对看母亲,大地对着天空,亿万生灵对着无边宇宙的共鸣!啊!这是一种离天最近的歌声!
七日谈 [音乐] 豆瓣
8.0 (17 个评分) 朱哲琴 类型: 世界音乐
发布日期 200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风潮音乐
睽違樂壇10年之後,1995年以「阿姐鼓」震撼世界樂壇的音樂奇才朱哲琴、何訓田,終於在高度期盼下推出新作。「七日談」打破地域風格,以七首樂曲表達七種思想,何訓田讓所有樂器在平等位置交織進行,氛圍和諧,所有聲音與樂器,均衡地編織了音樂的錦綢,境況魔幻、迷朦;朱哲琴的聲音表現比10年前更為自然,沒有戲劇性的大喜大悲,輕巧、婉轉、魔幻式的演唱方式,創造出另一個全新的朱哲琴式唱法,像開啟音樂的靈鑰,走入更為純粹的音樂境界。
黄孩子 [音乐] 豆瓣
朱哲琴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199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雨果制作有限公司
1990年,朱哲琴开始与何训田合作,走上了艺术化歌曲的创作道路。1992年出版的《黄孩子》,使得朱哲琴在音乐发烧友中小有名气。《黄孩子》是一张极富个性、创意、高水准的专辑,充分反映了现今身处在西方文化泛滥的社会里的人们那种矛盾的心情。而最动人之处,便是朱哲琴寂寞的声线,沙哑、娇小,但充满着反叛,直达听者的心灵。
阿姐鼓 [音乐] 豆瓣 豆瓣
9.7 (7 个评分) 朱哲琴 类型: 世界音乐
发布日期 200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上海音像出版社
《阿姐鼓》这或许是中国音乐史上版本最多的一张唱片了,卓越网这次引入的上海音像版虽然封面比起台湾飞碟版较为深沉,不够流传广泛,但却更具收藏价值。整张专辑的声音部分格外震慑人心,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朱哲琴在录制这张专辑时,每首歌曲从头至尾原声演唱,没有经过任何剪辑混音,更由于她深沉情感的自由宣泄,完全摒除一般演唱技巧的顾忌和束缚,而何训田大量采用西方电子合成器,用最原始的收录方法,完成的作品却充满浓烈的东方民族风味。

阿姐鼓这个名字,不仅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张全球发行的唱片,在世界范围内出乎寻常的卖座,更是代表着一个既空灵而又深沉的声音--朱哲琴,和她背后的那个男人——何训田。

01 羚羊过山岗 Crossing The Ridge
02 卓玛的卓玛 Zhouma Of Zhoumas
03 阿姐鼓 Sister Drum
04 没有阴影的家园 Home Without Shadow
05 笛威辛亢纽威辛亢(天堂、地狱)(Paradise Lnferno)
波罗蜜多 [音乐] 豆瓣
何训田
发布日期 200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中国唱片上海公司
公元2002年,何训田获邀为杭州雷锋塔的重建创作音乐,万众瞩目中,何训田再度携手朱哲琴,以传诵千古的佛教《云钟》心经为主题,随缘挥洒出了这一张最新力作——《云钟》。在这张全新的发烧音乐作品中,何训田单纯地从音乐出发,器乐为经,人声为纬,在心耳间织起美丽的锦绸。语意深邃的260个字,随他魔幻般的旋律跌宕起伏,在朱哲琴温柔的声波河流中涌出难得的惑人力量。《云钟》是大师何训田沉寂了六年之后,后积博发创作出来的作品,整张专辑音乐大气而从容,犹如清风拂面一样,将天人合一的境界感性地呈现在聆听者面前。
月出 [音乐] 豆瓣
朱哲琴 Dadawa / 朱哲琴与民族歌乐师 类型: 世界音乐
发布日期 2013年12月7日 出版发行: 星外星唱片
这是一张面集中国多民族音乐之大成
体现中国当代最前沿新锐音乐力量
展现中国创造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音乐原创作品
由音乐家朱哲琴Dadawa主导制作
联合民间真传大师
与年轻新锐乐人激情碰撞共同演绎
并将其天籁之音作为全唱片的导航
以开阔的跨民族、跨古-今、跨传承-当代的融合语汇视角
体现中国原创音乐当代重新起步的全新起点。
创作历程长达四年
集两万公里民族音乐文化寻访沉淀
历时四个月在五大民族区域深入探访采集第一手音乐见闻
15个中国少数民族原生部族1000首音乐素材精粹标本
这套对照呈现的双CD唱片,一张为全新的创作,一张为民间原始采样,制作概念完整。制作人兼主唱朱哲琴 Dadawa的人声贯穿整张作品,赋予专辑鲜明而完整的风格,将中国多元民族音乐基因与当代时空互动。以突破性的创作观念融合当代电子等音乐语汇形式制作的体现中国当代精神、面向未来的独特“中国声音”。
这场长达4年的漫长音乐奇遇缘于2009年,UND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亲善大使朱哲琴Dadawa带 领的“世界看见”中国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亲善行动小组,展开了历时半年的民族音乐寻访之旅。 深入云南、内蒙、新疆、西藏、贵州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将即将消逝的古老的民族音乐宝藏记录下来。采集之旅的感动和启发使朱哲琴立下着手该专辑制作的决心 与发愿。她邀请年轻的蒙古族作曲家蒙柯卓兰联手创作,将民族大师的原声采样作为主体展开创作,并与多位代表着中国音乐未来力量的新锐乐人联手跨界合作,创 造出带有民族音乐基因,焕发时代活力的中国当代新乐章,。
新乐府 [音乐] 豆瓣
朱哲琴 类型: 轻音乐
发布日期 2007年12月13日
全世界10年的屏息期待 唯有朱哲琴能超越阿姐鼓   音乐史上最独特动人的镶工 让中外名曲重现炫目风华   朱哲琴新世纪力作《新乐府》 再次用声音写历史 以激情创颠峰 ⊙朱哲琴 第一位全球同步发行唱片的华人歌手 1995年 《阿姐鼓》专辑在世界56个国家同步改,获奖无数。 1997年 MTV 音乐频道同时向全球81个国家首播《央金玛》专辑 MV ,朱哲琴成为世界上第5位获此殊荣的歌手。 1998年 英国IBC授予20世纪杰出成就人士奖。     近年应邀演出访问数十国家,全球各大媒体给予最高评价。 ⊙新乐府 朱哲琴再度勾魂动魄,震撼人心的惊世钜作   新乐府是为古往今来的美好音乐与歌曲,赋予21世纪的全新生命保证了现场演唱、演奏、聆听三者间所勾勒出的灿烂火花。 ⊙天鹅 音乐史上首度曝光 特别收录法国作曲家圣桑《动物狂欢节》大提琴曲《天鹅》,朱哲琴以法文首次精彩诠释。 ⊙ 21世纪中外名曲Live演唱会 朱哲琴《新乐府》   10年前,我们仅以一首《一个真实的故事》知道朱哲琴的名字,而在这之后的几年里,是全世界先知道中国的Dadawa(朱哲琴的英文名字)和《阿姐鼓》,我们才开始知道朱哲琴和她的音乐,喜欢音乐的人就会了解,朱哲琴这个名字在中国音乐界是多么与众不同,尽管她不常在媒体上露面,也并非寻常巷陌皆闻的通俗明星,然而她是第一位以本土音乐走向世界的中国女歌手,她与富有创造精神的音乐家何训田合作,以民族音乐元素搭配现代作曲手法及表现手段,让世界由衷的为中国音乐喝彩。她是中国第一个全球同步发行唱片的歌手,《阿姐鼓》专辑1995年在世界56个国家同步发行后大获全胜,使他一跃成为国际级歌手,1997年她的专辑再次在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同步发行,并由著名的MTV音乐频道同时向全球81个国家播出,朱哲琴因此成为世界上第5位获得此殊荣的歌手。   由于朱哲琴和他音乐的与众不同,也由于她的国际声誉,这场在新世纪开始举办的演唱会,就一定不会是我们以前看到过的常规意义上的个人演唱会。在全中国最顶级的表演场地--保利剧院,他选择了与世界三大男高音亚洲演出的惟一指定乐团--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合作,推出一个别开生面的"新乐府"--世界名曲现场演绎音乐会,用她独特的声音处理方式翻唱十四首中外经典名歌。她看似回归传统的演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这些大众耳熟能详的名曲中,她优美动听的歌声仍然不负"天籁之音"的美誉。朱哲琴说,这是她"声音的释放",也是她未来音乐风格的另一个走向。那时候我们看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朱哲琴呢?肯定不仅仅是音乐所能概括的。 ⊙为什么要提倡新乐府?   歌曲与音乐是人类自古以来最原始、最美好的艺术形式,原创者因为有感而发用声音用音乐来抒怀,听者又因为感动而再传颂,就这样让文化宝藏能够世代流传,为人类保存了一片充满律动之美的好风景!时至21世纪的今日,世界在改变、社会结构在改变、人与人的互动方式也在改变,改变,让人们对于过去的音乐与歌曲产生不同的感受,也因此需要用新的方式来表达,来诠释。我们从过去世界各地的经典音乐与名曲中寻找题材,运用反映这个时代的心情与语法来诠释这些优美人文作品,继往开来、推陈出新,藉由这样一种音乐文艺复兴的心灵互动,将美好的音乐歌曲、美好的情感意念和更多的人一起参与分享,于是,属于21世纪的新乐府运动从此开始!而这一场演出,只是新乐府运动的一个开端,未来更希望能透过这样的演出与交流型态,让更多古今中外的音乐文化资产能够以属于我们这个世代的音乐语法流传下去。 ⊙为什么要选择现场演唱录音?   千百年前的音乐与歌曲,是只有现场演唱的!   人类自古以来就是用最具写实感染力的现场演唱方式,经由亲身经历的感动而传递了音乐歌曲文化的种子。现场演唱录音最吸引人之处,就是它捕捉保留了现场演唱、演奏、聆赏三者间所勾动出的灿烂火花,其中无间的调和感与特有的空气感,都让录音室版本中较难表现的心灵共鸣氛围汨汨而出,现唱演唱正是解放音乐表现的一种渲染力量。因此,我们选择做一场‘活生生’原汁原味的现场录音,这对每一位音乐家来说,都是一个严格的考验,或说是顶级的挑战。要做就做最好的!这一次现场录音更是挑战了不再进录音室后制的超高标准,之所以选择这样的音乐美学现场科技整合做法,除了对数百位所有参与现场演出的演出者与工作人员的信任与敬意,更希望发挥新乐府的本质精神,将音乐歌曲原始感人的心灵互动滴水不漏的纪录保存下来。 ⊙新乐府是为古往今来的美好音乐与歌曲 赋予21世纪的全新生命   以现场演唱与录音的方式呈现新乐府 则又是让一切沉淀到音乐最初的原始感动 ⊙朱哲琴,一位公认歌声有如天籁的美声使者!   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一个世界三大男高音亚洲唯一演出的指定乐团!北京保利剧场,一处东方唯一媲美卡内基音乐厅的顶级表演厅! 当然,还有一群真心参与新乐府运动的热情观众!这一切成就了21世纪新乐府的第一场完美演出与光明愿景! ⊙朱哲琴《新乐府》─传唱经典名曲   1995年,“阿姐鼓”让全世界为之疯狂,朱哲琴更因此走上世界音乐的舞台,一跃成为国际级知名歌手。尔后数年,更应邀走访数十个国家,所到之处,尽得赞赏,全球各大媒体纷纷给予最高评价。继2000《天唱人间》演唱会后,2004年朱哲琴不负众望,再次举办大型个人演唱会。在足以媲美卡内基音乐厅的北京保利剧院,举办了《新乐府》世界名曲现场演绎音乐会,一场属于21世纪的新音乐文化复兴运动就此展开。 ⊙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   “新乐府”这个名词对于中国人并不陌生,始于初唐,多少名闻百世的文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等,皆参与其间,起因于原本的乐府诗逐渐不能歌,而且不合时宜,于是新乐府运动为之而生,改变了曲调、文体等,创作则以写实为多。于是,许多诗词曲赋再一次地被流传下来。   同样,随着时代背景、社会空间、人文风俗的改变,旧时音乐逐渐不被传颂,于是新的曲调或编曲因应而生,为了让经典曲目于现代更广为流传,后代亦能便于传唱,运用新的音乐语法留下记忆。朱哲琴颇有感触地说,人到了一定阶段就会很怀念成长过程中的某些东西,小时候没觉得多珍贵、多重要,当离开后就会很想念,所以重新演绎这些大家都熟悉的歌曲,使它们能?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此次朱哲琴《新乐府》演唱会的初衷,更是举行演唱会的目的。   “希望藉由我们把传统,甚或是在世界范围非常经典,和熟悉的作品,重新整编,重新赋予它、注入它新的一个时代的感觉。”朱哲琴言道。无论何时何地,都有属于当下时代的代表乐曲、律调等等。故有的作品,新的精神,新的语法,新的演绎,新的互动,激荡出新的时代代言。朱哲琴:“这在一般人看来,也许是非常不可思议,但是我觉得我是真的想去把这件事做出来。”同时也希望将《新乐府》做为一个新的品牌。   于是,在这场《新乐府》演唱会中,选出的乐曲除了“阿姐鼓”等畅销歌曲外,更包括多首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草原之夜”、“星星索”、“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天涯歌女”等,以及西方著名乐曲“天鹅”和“Con Te Partiro”。 ⊙全新人声演唱圣桑《天鹅》   法国作曲家圣桑《动物狂想曲》中,第十三首大提琴作品《天鹅》为其最为知名的代表作。旋律凄美动人,优雅雍容的特色使它于1905年被编上芭蕾舞步,即著名舞码“垂死的天鹅”。在这次的新乐府演唱会中,朱哲琴特别选用这首世界名曲,“我从小开始听这作品时,一下子就着迷了,我非常惊讶,为什么圣桑能够用音乐这样抽象意境,把天鹅圆润、全身柔和的线条,完全没有任何折的角度,用音乐完美地表现出来。而且曲中的味道跟我的内心有某种共通的东西。”   然而,自圣桑发表《天鹅》这首大提琴协奏曲至今,从未有人尝试改变乐器或声音的表现手法,低沉的音色一度让朱哲琴迟疑,对于《天鹅》的情感与喜爱,推动并说服了朱哲琴,“那天在录音棚里,乐队全部坐好,他们开始调弦、开始演奏,我开始唱第一个乐句的时候,我觉得我完全可以表现它!”。   朱哲琴又一次在世界音乐史上写下崭新的一页,大胆地运用人声替代大提琴的音色,更填上法文歌词,使其更容易为人传唱,保留了原曲的孤独感、傲慢和孤傲,以及那种宿命感。这也才让喜爱天鹅的听众们和喜爱朱哲琴音乐的听众们有耳福享受朱哲琴式的《天鹅》。 ⊙寻找记忆中的《在那遥远的地方》   一百年前,五十年前,甚至十年前、五年前,听到的民歌版本总不尽相同。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1941年王洛宾对藏族女子卓玛表达心意的作品。50年代因为世界著名歌唱家罗伯逊,将这首歌曲当成他的保留节目,唱遍了全世界。但若非是1988年,中国《歌曲》杂志将这首人人能唱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冠上王洛宾作词作曲的事实,迄今可能仍被世人视为“新疆民歌”或“青海民歌”。   朱哲琴所演唱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想必也和许多人记忆中的版本不同,人的记忆力只能记住想记住的部分,其他的部分则多半是延伸而来。朱哲琴自己本人也表示她所唱的版本与现在常听到的录音版本几乎都不同。从何而来?朱哲琴自己也不确定,只说:“我也不知道这些旋律是我从哪儿听来,还是我听过这样的旋律,然后我自己的心里产生了另一个旋律,相似的旋律却又不同的旋律,使它构成了我心目中的《在那遥远的地方》。”   事实上,不论是哪一种版本,都有人在传唱,毕竟时间已久,哪一版本才是最正确的,已经鲜有人在乎,只要易于传唱,每种版本都有他存在的意义。不论是美声版本、男声版本、合唱版本等等,甚至是朱哲琴的女声版本,都只是在音乐里企图将记忆中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还原。   朱哲琴:“我这次就是想用我自己的声音,我希望那个音乐回到我记忆时候的那个旋律、那种感觉。” ⊙音乐的语言没有边界   这次的选曲跨越了中西乐曲,因为“经典”没有区域、类别的差异,不论是东方或西方的音乐、歌曲,总为音乐人士用各种方式重新演绎,得到的感动却没有改变,例如五十年代的波尔,和九十年代初卡列拉斯都曾重新演绎《在那遥远的地方》。即使不曾重新演绎,音乐表达出来的情感律动,在在震摄着所有的聆听者及表演者。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便是这样一首歌曲,美丽却凄凉,婉娩却扣人心弦。花朵的红色形容爱情,而爱情则形容是用青春的岁月来交换,朱哲琴觉得,实际上每一个经历过岁月的人,经历过爱情的人,他们的经历就印证了这点。   朱哲琴曾经与爱尔兰酋长乐队(The Chieftains)共同录音、演唱,录音过程中,曾在休息时候唱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给他们听,“我唱完以后,他们竟然流泪了,说这首歌太美了,太动人了,直问这首歌是从哪而来的。而且很多人,包括我其他的外国朋友,有些说更像犹太的音乐,有些觉得是伊斯兰的。”更加印证了音乐不受国界、语言影响,它会使不同地域的人都有很强烈的感动。 ⊙回归原始,聆听现场,记忆现场的震憾   人类自古以来就是用最具写实感染力的现场演唱方式,经由亲身经历的感动而传递了音乐歌曲文化的种子,形成世世代代传唱的绵延。19世纪以前,科技对人类生活几乎等于零,无法保留当时最好的音乐,是当时人们最大的遗憾,于是“传唱”便是这些音乐世代传递的重要方式。   科技发展迅速,现场录音也不再是件难事,但大费周章地录下现场音乐和状况的价值何在?现场演唱录音最吸引人之处,就是它捕捉保留了“现场演唱”、“演奏”、“聆赏”三者间所勾动出的灿烂火花,其中无间的调和感与特有的空气感,都让录音室版本中较难表现的心灵共鸣氛围汨汨而出。然则,科技越来越发展进步,无论器乐演奏、人声演唱等等,皆有机械辅助,现场演出和真人演奏逐渐减少,机械成份介入音乐,原味音乐有了大幅度地改变。唯一能让人们记忆感动的就是现场录音,保留住真人“原汁原味”,和乐器之间发生的连系,而产生的音乐。   朱哲琴感动地说,仿佛又回到当时的情境里,“当那个音乐声音响起,百个人在一个排练场,弦触碰乐器的时候,发出那个声音,在我耳边那么清澈!我一下子觉得非常地感动,那种声音是我从小对音乐的那种了解,而我好像已经离开它们很久,我又回去了!”现唱演唱正是解放音乐表现的一种渲染力量,也最能将人与乐音间的连系发挥到极致,也是最能表现这些经典曲目的方式。   因为喜爱旅行,到过许多国家,所以朱哲琴接触了许多不同的文化和音乐,也发现每个国家、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美,习惯却让他们不以为然。总是在离开之后怀念成长中的记忆,才发现他们的重要性。“经典”代表着成长中的记忆,《新乐府》就是希望将这些回忆保留至永久。不同的时代,《新乐府》中有着不同诠释手法的“经典”,却拥有所有人成长共同的记忆。
七日谈 [音乐] 豆瓣
朱哲琴 类型: 世界音乐
发布日期 200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九洲音像出版公司
详细内容: 01 不翼而飞  02 伽南香娑罗树 03 夕阳西下04 了歌 05 无归的路 06 路过地球 07 第七天广告语: “公众期待 十年回归”暌违乐坛10年之后,朱哲琴、何训田这对搭档,终于在国内乐迷高度期盼下推出新作——《七日谈》,这张专辑打破音乐地域风格,创作者何训田让所有声音与乐器处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均衡编织了音乐的锦绸,营造出一种魔幻、迷朦的氛围。而朱哲琴的声音表现比10年前更为自然,没有戏剧性的大喜大悲,而是以轻巧、婉转、魔幻式的演唱方式创造出另一种全新的朱哲琴式唱法,像开启音乐的灵钥,走入更为纯粹的音乐境界。今年初,朱哲琴带着新专辑小样来到国内,想在内地寻找一家唱片公司进行合作,一个偶然的机会,著名乐评人黄燎原听到了这张小样,欣喜之余把她介绍给了创盟音乐的许晓峰,许晓峰敏锐地捕捉到了《七日谈》之中的特质,感受到了朱哲琴在音乐上的一个飞跃,他认为即使在国际乐坛上这张唱片也绝对是走在前面的。朱哲琴这次在内地选择唱片公司合作的标准则是“不迷信唱片公司,而是迷信人。”和许晓峰的几番长谈下来,双方合作的因缘由此定下。明星级制作班底和专家级制作品质《七日谈》背后高手云集。何训田,被评价为中国最有个性的作曲家,从追求音乐创作新意的上海音乐教授,到“带领中国音乐走出荒漠的重要作曲家”,独创的RD作曲法(任意律与对立作曲法)被公认为在音乐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主要作品有《声音的图案》、《波罗蜜多》和与朱哲琴合作的专辑《黄孩子》、《阿姐鼓》、《央金玛》。时尚界教父级人物冯海为朱哲琴打造惊艳视觉造型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导演ROSS KAUFFMAN忠实还原“声音背后的光与影”。亚洲音乐代表作“夕阳西下”“夕阳西下”是最能体现新专辑中的东方哲思与人文关怀的一首歌,何训田在音乐中用细腻的旋律和古典凝重的歌词叙述了一个宏大的主题——对“真”的感悟,朱哲琴的声音也跨越了民族音乐和世界音乐的界限,人声与音乐完美结合在一起,在音乐的幻境中传达出一种迷人的东方哲思。在若暗若明与时假时真的空隙中寻找恋人。无论在词还是曲式走向上,都把人们引导到一种无边无际的遐想中。“不翼而飞”——何训田在“不翼而飞”中用旋律营造出一种宏大的气势架构,而朱哲琴用自己声音的跳跃在传统听觉中进行了一次新鲜的游走,表现出了歌曲结构的严谨与旋律的美妙。这是何训田的创作与朱哲琴的演唱又一次的完美结合,他们共同营造出一种灿烂深邃的声音幻境,让人的心灵达到平静与震颤融合的状态。无论在歌词还是曲式走向上,都把人们引导到一种无边无际的遐想中,毫无疑问是一种对审美空间的扩展和音乐想象力的挑战。朱哲琴说:“只听我的音乐是不完整的,只有看过这部电影你才更能体会我唱的是什么。”“声音的漫游”主要表现内容是朱哲琴今年5月穿越印度、不丹、尼泊尔、中国四国的旅行纪录,是用镜头记录下的一次声音的日记。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在印度的斯里那加水上市场与当地的民间艺人进行合作,也能看到她风尘仆仆地到古老的城堡去寻访吉普赛流浪歌手,她的身影总是不停在移动,从蓝城的兰色街道到金城对游吟诗人的寻访,从人流熙来攘往的德里到脱离尘世的圣城瓦拉纳西,通过当地最有特色的音响和民间音乐来表现每个地方不同的风情。在影片中,无论是克什米尔的长途车站还是老德里的香料市场,ROSS都用自己的镜头忠实的记录了一位对声音敏感的艺术家对音乐的偏爱与痴迷。 相信《七日谈》一定不会让你失望!有无歌词: 有
月出 [音乐] 豆瓣
朱哲琴 / 朱哲琴与民族歌乐师 类型: 世界音乐
发布日期 2013年12月26日 出版发行: 中天门文化
这套对照呈现的双CD唱片,一张为全新的创作,一张为民间原始采样,制作概念完整。制作人兼主唱朱哲琴Dadawa的人声贯穿整张作品,赋予专辑鲜明而完整的风格,将中国多元民族音乐基因与当代时空互动。以突破性的创作观念融合当代电子等音乐语汇形式制作的体现中国当代精神、面向未来的独特“中国声音”。这场长达4年的漫长音乐奇遇缘于2009年,Und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亲善大使朱哲琴Dadawa带领的“世界看见”中国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亲善行动小组,展开了历时半年的民族音乐寻访之旅。深入云南、内蒙、新疆、西藏、贵州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将即将消逝的古老的民族音乐宝藏记录下来。采集之旅的感动和启发使朱哲琴立下着手该专辑制作的决心与发愿。她邀请年轻的蒙古族作曲家蒙柯卓兰联手创作,将民族大师的原声采样作为主体展开创作,并与多位代表着中国音乐未来力量的新锐乐人联手跨界合作,创造出带有民族音乐基因,焕发时代活力的中国当代新乐章。
最动听的...朱哲琴 [音乐] 豆瓣
朱哲琴 类型: 世界音乐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华纳
朱哲琴:被喻为中国歌坛最有个性,最具争议的歌手。
从一个原在中国大陆最有希望的流行歌手,没入西藏,放下繁华炫丽,寻找自己真正想唱的音乐。
她仿佛拥有特异能力般的歌唱技巧,真假音转换自然不造作,透过本身丰富的内涵,唱出“充满智慧”的声音。身躯小小的,容貌素净的,把自然界与人间最协调的乐音,做了最好的诠译。
央金玛 [音乐] 豆瓣
朱哲琴 类型: 世界音乐
发布日期 199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飞碟唱片
朱哲琴与词曲作者何训田在《黄孩子》、《阿姐鼓》的合作之后,又在这张唱片中搭档。听完CD,那充满整张唱片的喜乐、超脱与平和都在证明这对黄金拍档己接近涅槃之境!
从第一曲开始,那迅速而充满弹性的低频就叫人心头一惊;而第二曲中合唱最高潮的那声极富重量感的震撼更让人心花怒放;第三曲中鼓声在音场两旁四处飞舞,而鼓点则可以在空间中凝结成形!
集大成的作品是第六曲,刚开始的开门声、脚步声与犬吠,效果都真实无比,不让TELARC专美于前。到后半段那雷声凌空一击,惊天动地的爆发力对音响系统着实是严酷的考验!
最后要谈谈朱哲琴的歌声。我始终认为,朱哲琴自《阿姐鼓》以来展现的声音已被一种“绝非凡人所有”的灵性光环笼罩看,但您又可以非常强烈地共鸣到她歌中的原始人性。这是一种怎样的歌声啊?!
听碟中第二曲《拉萨谣》,朱哲琴那自由而真实、爆发与震撼的歌声,像孩子对看母亲,大地对着天空,亿万生灵对着无边宇宙的共鸣!啊!这是一种离天最近的歌声!
黄孩子 [音乐] 豆瓣
朱哲琴 类型: 世界音乐
发布日期 199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雨果唱片
朱哲琴,她拥有一种划破天际的高昂唱腔与低频触动心弦的吟唱魅力,「黄孩子」是她的首张作品,这一张虽是国语专辑,但当年因此片朱哲琴被称为「东方的恩雅」,本片甚至被归类为新世纪音乐里头。
《黄孩子》是朱哲琴与雨果合作的第一张专辑,因为有了它才有以后的《姐鼓阿》,其每首歌都是精心制作,充分展现了朱哲琴那婉转、清丽、绕梁三目的飘逸的歌喉,是一张比较早的试音天碟。
进 入 寻 常 人 家 — — 解 读 朱 哲 琴 的 《 黄 孩 子 》
宽广的空间里,传来一把久远的声音,象是来自天籁的靡靡之音,灵性飘逸其间。让人联想起草原上滑落的星星,想起了天际那边一片明媚的阳光,想起了大海深处埋藏着的深沉与厚实……在这把声音的背后仿佛有种硕大的感召力驱使人不由自主联想浮翩。
这种感觉是只有真正听过这张《黄孩子》的人们才能体会到的。朱哲琴的大碟《黄孩子》赋予了人们聆听想象的空间。
《黄孩子》的封面做得干净而纯朴:一个穿着宽松毛衣的农村孩子在一只破旧的渔船前低着头沉思。她的两手重叠摆着,黑色的长发披散在肩膀上,给人一种安静的气息。可她的眉头又紧锁着,眼神忧郁,思想似乎已经飘到了很远的地方。耳边有微微的风吹过,温柔地亲吻着这个女孩的眉毛和眼睛,似乎想把女孩的忧郁驱走,可是这个孩子身边的气氛又让人感到那么的温和而平静。所以很难对这张封套下个定义,如果真要说作者想要表现什么,我想也许就是那一种安静而从容的味道。虽然孩子是沉浸在自己的氛围里的,但它制造出来的感觉却是温柔而安静的。这也象极了碟子里的那些曲子,同样的温柔四溢,同样的柔美轻灵。
最让人感动的还是里面的曲子。没有伤花怒放的急噪,没有华丽雍容的渲染,但其如诗如画般的灵性却诠释了其细腻敏感的一面。比如那首《大海走了》,比如那首《黄孩子》,还比如那首《吹箫人》。这三首歌可称为专辑里的精髓,相似的风格不同的配乐产生了各有特色的效果,构造了一个柔美的世界。《大海走了》有着迷人而富于幻想的气息。在连绵的笛声、箫声里过度得天衣无缝。在令人悠然神往的幻想世界里,朱哲琴那悠然自得的声音缓缓而来,仿佛一位仙女凌波微步,乘风而来。她的音域辽阔,如同在广阔的海洋中自由地徜徉,没有了拘束,但这把辽阔的声音又似乎能传遍大海周围的每一处地方,让她那天籁般的音韵在空谷、森林里久久回荡。而《黄孩子》的自然的气息最为浓厚。在曲子伊始,就有很多把清脆欢笑着的童声毫无拘束地笑着嚷着,让人听着不由得露出会心的微笑。而接着就加入了吉他的拨弦,慢而不急,一拨一拨,似乎是泛起了涟漪的湖水,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这里一直持续着舒缓的音乐,抒发着发自心灵的自然情怀,给人以无比纯净完美的感动,在心底缓缓流淌。
美丽的配乐和着美丽的词才称为完美。而《吹箫人》的歌词可拿来一赏。其实《黄孩子》给人的感觉是曲子所表现的意境的美要远大于其歌词,但如同《一意孤行》的碟子,其歌词为整首曲子锦上添花。
“给遥远笼上一层薄纱/回声中的回声/为周围凝聚一种缠绵/倒影中的倒影/把黑夜熔成乳白的月荫/幽静中的幽静/让消逝的记忆缓缓流出/虔诚中的虔诚/呜——/在边缘的边缘/在尽头的尽头/坐着一位吹箫人”。而歌词前还有一段阐释——“没有心事的 听到了箫声 便有了心事 有心事的听到了箫声 便心事重重 从思忖 到悟性 到皈依 就会得到一种正襟危坐的气质”。象这样的还有《枯水的季节》、《远去的孩子》……都值得拿来品味一番。
其实,一张真正意义上直达人心的唱片,在音符中给人们留下的应该一种真实的感动。没有懒散俏皮的“花腔”,没有滥俗的抒情,可是它掀起的感动却是良久的。朱哲琴那富有穿透力的嗓音带着自然的气息从容走来,具有一种世俗无法比拟的高贵和深沉,让我们沉浸在她的歌声魅力之中,让我们真实地体验到美美是无处不在的,由自然而产生的感动才是最为真实的。《黄孩子》的封套就有这么一句话——从欣赏角度达到雅俗共赏,进入寻常人家,我想它就是想以它那轻灵之美给予我们一种如水般的感动,让我们的思绪飘在了大自然的美丽中吧……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