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果戈里”
死魂灵 [图书] 豆瓣
8.1 (27 个评分) 作者: [俄罗斯] 尼古拉·果戈里 译者: 满涛 / 许庆道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 9
俄国作家果戈理的代表作《死魂灵》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基石,也是果戈理的现实主义创作发展的顶峰。别林斯基高度赞扬它是“俄国文坛上划时代的巨著”,是一部“高出于俄国文学过去以及现在所有作品之上的”,“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高度艺术的作品。”
小说描写一个投机钻营的骗子——六等文官乞乞科夫买卖死魂灵的故事。乞乞科夫来到某市先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打通了上至省长下至建筑技师的大小官员的关系,而后去市郊向地主们收买已经死去但尚未注销户口的农奴,准备把他们当做活的农奴抵押给监管委员会,骗取大笔押金。他走访了一个又一个地主,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买到一大批死魂灵,当他高高兴兴地凭着早已打通的关系迅速办好了法定的买卖手续后,其罪恶勾当被人揭穿,检查官竟被谣传吓死,乞乞科夫只好匆忙逃走。
《死魂灵》的发表震撼了整个俄国,在作者锋利的笔下,形形色色贪婪愚昧的地主,腐化堕落的官吏以及广大农奴的悲惨处境等可怕的现实,揭露得淋漓尽致。从而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鲜明的批判倾向和巨大的艺术力量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定杰作,是俄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中讽刺作品的典范。
彼得堡故事 [图书] 豆瓣
9.1 (8 个评分) 作者: [俄罗斯] 尼古拉·果戈里 译者: 满涛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6
《名著名译.插图本--彼得堡故事》里包括《涅瓦大街》、《鼻子》、《肖像》、《外套》、《马车》、《狂人日记》、《罗马》。表现了作者果戈理的爱憎立场是十分鲜明而彻底的,他对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感到不能忍受的生理的厌恶。
2003年初,本着“优中选精”的原则,我们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世界文学名著文库”中精选出60种深受读者喜爱的外国文学名著新组成了“名著名译插图本”丛书。该丛书一经推出,就以其深厚隽永的内涵、优美流畅的译文和典雅精致的插图博得广大读者的厚爱,他们纷分来信来电,对丛书的出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希望增补一些新品种。为此,我们沿续“名著名译插图本”前60种的基本风格,继续推出这套丛书,以飨读者。
果戈里·复仇 (2018) [电影] 豆瓣
Гоголь. Страшная месть
6.3 (6 个评分) 导演: 埃格尔·巴拉诺夫 演员: 帕维尔·杰列维扬科 / 欧列格·缅希科夫
其它标题: Гоголь. Страшная месть / Gogol. Strashnaya mest
俄罗斯“果戈里”系列第三部也是最终章(前2部《果戈里·起点》《果戈里·恶灵》)。果戈里的起死回生让大家重新燃起了希望,黑暗骑士的真身竟然出现了反转,是什么样的故事导致了这样可怕的复仇,到底是什么战胜了魔物?是爱情还是时间...最终章为您呈现!
果戈里·狂人日记 [演出] 豆瓣
类型: 话剧 编剧: 果戈里(原著) / 汪莘(改编)
导演: 汪莘 演员: 玛格丽特·丹尼契娃
《狂人日记》是一出独角先锋剧。
该剧改编自俄国著名作家果戈里的同名小说《狂人日记》,该小说也是鲁迅那篇脍炙人口的《狂人日记》的灵感起源。
果戈里写过很多小人物,《狂人日记》里的波普里辛是他笔下的最为有名的小人物之一。一个小人物,一个底层阶级的小人物,一个生活窘迫的底层阶级的小人物,在历史的"宏大"之下,被上层阶级不断倾轧。慢慢地,他变成了所谓的"狂人"。黑暗、暴力、腐败、厚黑,痛苦、挣扎、发泄、变形......成了他的人生轨迹。
"我为什么是个九等文官,凭什么我是个九等文官?"
该剧从多条主线下手,通过讲述波普里辛"异变"的故事,尝试思考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城市的关系、社会阶级间的矛盾,该剧透过波普里辛的"疯言疯语",向人性、事业、爱情发出低沉却又高调的质疑。通过情绪戏剧和与它相伴的各种现代戏剧导演手段,让观众不知不觉走进主人公和他的"疯狂世界",诱使观众不断发问:我们是不是小人物?我们是谁?
狄康卡近乡夜话 [图书] 豆瓣
作者: [俄罗斯] 尼古拉·果戈里 译者: 满涛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 1
《狄康卡近乡夜话》是果戈理奠定他在俄国文学史上卓越地位的第一部小说集。这里所收集的几篇小说大部分都取材于小俄罗斯的民间传说,充满着说神道怪的怪异的色彩,如果我们从表面上看,认为这是民间传说的单纯的复述,那么,这部集子的价值就会大大地减弱,甚至流于怪异谈一类里去,使人误会到和他后期的许多作品有本质的差别,看不出这中间有一脉相承的发展的痕迹。
可是我们只须耐心地读一读这本书,就不难看出:说神道怪只是小说的骨骼,作者大量地引用了在民间流传的稗史、传说、神话、歌谣等等,但同时他在这些原始材料里已经注入了自己的感情,使这些材料取得了新的生命。《索罗庆采市集》是对青春欢乐的讴歌与礼赞。《五月的夜》不着重在描写庸俗的恋爱纠纷,而是写出列夫科的勇敢和机智,他企图从妖精幻变的继母的手里把孤零无靠的弱女搭救出来,替她报仇雪恨。《圣诞节前夜》更是非常突出地刻画了铁匠瓦库拉的献身的爱,善良、坚贞、勇敢的品质,百折不回的决心。这里也出现了魔鬼和妖精,可是作者赋予“不洁的精灵”这么许多现实生活的特征,使我们忘记了他们是魔鬼和妖精,人鬼之间的界限几乎已经完全消失,我们只觉得他们滑稽可笑,徒然地想陷害巨人似的瓦库拉,结果善终于战胜了恶,人民的力量终于战胜了黑暗。很显然地,作者通过这些幻想的架空的神怪故事,目的是要写出乌克兰农村里这些勤劳美丽的人民,使读者同情他们的命运,被他们高贵的性格吸引过去,受到深刻的感染。
我们尤其不会忘记作者在两篇序言中所假托的养蜂人鲁得·潘阿这个人物。鲁得·潘柯不仅是把八篇小说贯串起来的关键,并且本身就是一个光彩照人的性格。这是一个天真而直爽的小老头儿,也许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但他对生活是那样地热爱,因此他说起话来总是富于极度的幽默感和丰富的想象,使你不由得就被一股异样的魅力抓住,一直要听他讲下去。他贫穷、寒酸,可是这都不是主要的,他吸引我们的是一颗金子似的真诚的心。作者怀着深厚的同情描写了他,同时对那个装腔作势的从波尔塔瓦来的青年绅士却毫不留情地加以嘲笑,他和鲁得·潘柯一对照起来,就完全显出了猥琐的嘴脸!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描写这些人物时一点也不露出生硬不自然的痕迹,他装得好像真是那么一个好客而饶舌的乡下老头儿,我们仿佛真是坐在这位老爷爷的身边听他讲故事,感觉到他是这样地和蔼可亲,天真得可爱极了!
至于《可怕的复仇》,那就更是以雄伟的史诗的气势给我们写出了乌克兰人民传说中反抗异族侵略的英雄丹尼洛·布鲁尔巴施。他坦率而真诚,富于热情,没有腹藏,碰到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把心掏出来给对方,甚至在跟叛徒白刃交锋时也是毫无防备的,听了别人的哀求,他就会把手伸过去,和对方言归于好。这样,也就更是反衬出叛徒的卑劣、阴险,怀着不可告人的鬼胎而处处阴谋置人于死地。可是布鲁尔巴施一旦发觉了对方的秘密的行迹,知道他是敌人派来的奸细,那仇恨就发展到不可调和的程度,一直到死后,他的灵魂还要骑马持戟到处搜索叛徒去复仇。在布鲁尔巴施这个英雄人物的身上,作者写出了人民的崇高的、高贵的精神品质,他们对敌人斗争的坚强不屈的力量。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作者用史诗的风格描写了乌克兰人民历史上一场轰轰烈烈的斗争。在布鲁尔巴施死后,作者有一段关于第聂伯河的描写,这在俄国文学中是脍炙人口的经典。这已经不是单纯的风景描写,“宽阔无垠,漫长无尽”的第聂伯河成了雄伟美丽的祖国的象征,人民的无穷深广的力量的象征。
在《狄康卡近乡夜话》所收的八篇小说中,《伊万·费多罗维奇·施邦 卡和他的姨妈》是最特殊的一篇,我们初读时甚至会疑惑作者为什么在这些染着浓烈的传奇色彩的画幅中间单单插入这样一篇描写日常生活的平淡无奇的笔墨?我们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观念,以为描写平凡是无须注入作者的热情的,却不理解果戈理笔下的平淡无奇不同于自然主义的烦琐,他站在理想的 高度批判了生活中的丑恶、庸俗,因此,我们同样地能够从他这一类作品中得到鼓舞和教育。作者非常出色地给我们写出了施邦卡这个人从幼年到长大时的教养和经历,他生长在人们无聊得只能在俱乐部里打发日子、毫无目的地捧读人名履历表过瘾的发着霉臭的环境里,形成了空虚、胆怯、猥琐的性格。接着,在特别标出“旅行”这样一个似乎很了不起的大题目的一章里,描写他在旅店里遇见一个罗士特来夫式的地主斯托尔琴科,这就是他在路上惟一值得一记的一件大事。当我们看到“旅行”这个大题目的时候,原来期待一定会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决想不到作者却尽给我们描写斯托尔琴科怎样大言不惭地发脾气,怎样躺下去发出牛一样的鼾声。我们读到这里,不能不叹息:这一群人的生活是多么空虚而无聊啊!尤其值得悲哀的是,这些人天生也不是什么万恶不可饶赦的坏蛋,施邦卡甚至还是一个善良而温柔的人,但寄生阶级的生活剥夺了他们应有的热情,使他们的生活过得这样愚蠢而没有意义。这篇小说的体裁也是很奇特的,作者故意巧妙地使这篇小说截去了尾巴,如果读完之后回过头来再重读一遍开场白,我们就会记起来,原来说故事的人把故事抄在一张纸上,后半段不巧被他的老婆拿去烘烤馅饼用掉了。说故事的人还一本正经地劝我们到加佳集去请教一位先生,我们如果真的听了他的劝告,那就上了大当!施邦卡的故事无论再扯得多么长,还不是同样地空虚而无聊么!
热爱人民和鞭挞寄生阶级的庸俗无聊,正是代表着果戈理作品内容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始终有机地联结在一起的,一直到果戈理晚年用全力讽刺地主生活的辉煌巨著《死魂灵》里,我们还看到他怀着多么深厚的爱同时描写了戈贝金大尉悲惨的命运。读了他的第一本集子《狄康卡近乡夜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果戈理的写作态度,他的热烈的爱憎,他的讽刺作品中的崇高的理想原则。
相约萨马拉 [图书] 豆瓣 豆瓣 谷歌图书
Appointment in Samarra
作者: [美]约翰·奥哈拉 译者: 陈良廷 / 刘文澜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 - 2 其它标题: 密尔格拉得
1835年2月,果戈理的小说集《密尔格拉得》出版,这本集子的出版确立了果戈理的作家地位,同时也在沉寂多时的俄国文坛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尽管果戈理在文集的前言中指出,“这几篇故事,均系《狄康卡近乡夜话》之续篇”,但是作品的倾向与选题已经与《夜话》有了很大的不同。《密尔格拉得》中虽然只有四篇作品,但却风格各异,主题多样,历史与当下、幻想与现实并存于小说集中。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果戈理正站在两种艺术方法的分水岭上:一边是盛行多年的浪漫主义传统,一边是刚刚崛起的现实主义倾向。果戈理的创作在两者之间摇摆,时而回归浪漫主义,时而倾向现实主义。

已从结果中略去了来自同一作品或有相同标识号的2个条目,点击这里可重新显示

死魂灵 [图书] 豆瓣
9.0 (16 个评分) 作者: 果戈理 译者: 满涛 / 许庆道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3
《死魂灵》的目标是“从一侧面来表现全俄罗斯”,它的出版“震撼了整个俄罗斯”,也使果戈理跻身于世界级经典作家之林。小说通过骗子乞乞科夫购买“死魂灵”以图营利的奇异故事,全方位揭示了帝俄社会的腐败和农奴制没落的真相,由此对俄罗斯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俄罗斯心灵的真实状态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剖析和观照。在本书中果戈理善于通过喜剧性的细节来折射生活被肢解、生命被窒息、生存被僵化的艺术才华得到了最出色的表现。
乡村夜话 [图书] 豆瓣
作者: (俄罗斯)果戈理 译者: 乔振绪 漓江出版社 2014 - 1
《夜话》是果戈理的处女作,果戈理在《夜话》中编写了八个故事,这些故事的素材大部分来自民间传说,故事写得非常生动,引人入胜,故事很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别林斯基的一段话概括了果戈理《夜话》的特点,他说:“《夜话》是一部富有诗意、充满生活气息、很有魅力的作品。美丽的大自然,普通百姓过的那种诱人的乡村生活,富有个性的人民,所有这一切都五彩斑斓地闪耀在果戈理这第一部富有诗意、富有幻想的创作中。”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