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毕加索”
全部 | 书籍 (10) | 影视 (6) | 播客 | 音乐 | 游戏 | 演出
毕加索的奇异旅程 (1978) [电影] 豆瓣 TMDB
Picassos äventyr
8.7 (36 个评分) 导演: 泰治·丹尼尔森 演员: 约斯塔·埃克曼 / 汉斯·阿尔弗莱德森
其它标题: Picassos äventyr / 毕加索的奇异旅行
本片用无厘头喜剧的风格演绎了毕加索的故事。
1881年,巴勃罗•路易斯•毕加索(Gösta Ekman 饰)生于西班牙马拉加,他的父亲何塞(Hans Alfredson 饰)热爱绘画,并早早发现了毕加索身上的美术才华。于是年轻的毕加索被送到马德里学习,他优异的画作令父亲兴奋过度上演了一出死而复生的喜剧。1899年,毕加索赴巴黎求学,陷入了长期拮据的生活,直到何塞来到巴黎,施计将立体派作品卖给美国名作家斯坦恩,毕加索以此为契机,进入了当时法国文艺界的视野,他参观了卢梭世外桃源般的花园,与街头的工人打成一片,也被美国的古根海姆夫人长期骚扰,连串光陆怪离的经历后,毕加索卷入了纳粹对欧洲的侵略,战争令他对于人生和艺术产生了新的体会……
毕加索的秘密 (1956) [电影] 豆瓣 TMDB
Le mystère Picasso
8.6 (27 个评分) 导演: 亨利-乔治·克鲁佐 演员: 巴勃罗·毕加索
其它标题: Le mystère Picasso / 神秘的毕加索
《毕加索的秘密》(Le Mystère Picasso,亨利—乔治·克鲁佐,1956年|80分钟|35毫米|黑白与彩色|有声)以悬疑片的手法记录了西班牙画家毕加索(1881—1973)的一次作画过程。1956年盛夏,在法国南部海滨城市尼斯的一间画室里,面对难耐的酷热及聚光灯的强烈辐射,毕加索兴致昂然地挥笔作画:生动的线条在画纸上迅速游走和变形,一朵花先是变成一条鱼,接着变成一个美人,然后变成一只公鸡,最后变成了牧神。本片导演亨利—乔治·克鲁佐(Henri-Georges Clouzot,1907—1977)以拍摄悬疑片著称(据说希区柯克眼中的竞争对手只有一人,他就是克鲁佐),代表作有《乌鸦》(1943)、《恐惧的代价》(1953)等。克鲁佐在拍摄这部美术纪录片时,放弃了当时流行的传记式或说教式拍摄模式。本片虽然也有很多悬念,但不是故事片常见的戏剧性悬念,而是画家的创作过程本身,千变万化的创作过程给观众带来了扣人心弦的感觉。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从这部影片中看到了电影艺术自身的特质,即只有电影能够在瞬间截获并表现时间的流动(巴赞为本片写作了影评《〈毕加索的秘密〉:一部伯格森式的影片》,见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第204—214页)。本片以独特的方式记录了毕加索创作20余幅画作的详细过程,观看本片成为近距离接触这位绘画大师的最有效途径。本片拍竣后,毕加索将拍片过程中所画的20余幅画悉数毁弃,因此本片显得更加珍贵。此外,本片摄影师克劳德·雷诺阿是著名画家奥古斯特·雷诺阿的孙子、著名电影导演让·雷诺阿的侄子。本片荣获1956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毕加索的成败 [图书] 豆瓣
作者: [英国] 约翰·伯格 译者: 连德诚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迄今为止关于毕加索的最重要的著作。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愈显现它的价值,一部沉思、雄辩、批判性的传记,颠覆性和悲悯心兼具。——卡纳迪(John Canaday),《新共和》(New Republic)
...
毕加索被公认为20世纪最具魅力光环的艺术家,他的一生被各种传奇事迹所环绕。
伯格以批评家的身份,从毕加索出生背景、时代氛围、画作分析,时间横跨西班牙的孩提时代到他的最后岁月。穿透笼罩在这位艺术家周遭的光环,试图去再现艺术家的真实处境:毕加索的成功使他与世隔离,并且使他的创作题材匮乏;当友人们努力使他快乐时,他却独自面对年华老去、创作力衰退的孤绝困境。在他生命的终点,伯格说,毕加索成为第一个用油彩咒骂的画家。作家以悲悯之心和独到见解写下了画家一生,带给读者一种直指内心的震撼。
...
影像阅读>>约翰·伯格作品
观看之道
看:摄影,绘画与视觉艺术
毕加索的成败
另一种讲述的方式
另类的出口
天才 第二季 (2018) [剧集] 豆瓣 TMDB
Genius Season 2 所属 : 天才
7.8 (13 个评分) 导演: 肯尼士·比勒 / 凯文·霍克斯 演员: 安东尼奥·班德拉斯 / 克蕾曼丝·波西
National Geographic在《天才》首季季终后,公布已续订的第二季会聚焦在著名艺术家Pablo Picasso;剧集执行制片Ron Howard在访问中表示,尽管毕加索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名字,但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作画的动力﹑有甚么困扰过他,以及他是如何「经历动荡」下,成就自己的伟大艺术。
毕加索与公牛 (1988) [电影] 豆瓣
7.9 (14 个评分) 导演: 金石
其它标题: Picasso and His Bull
作为20世纪的艺术大师、立体主义的开山鼻祖,1973年去世的毕加索的名字早已成为现代艺术的同义语,但比较有趣的是,他的名字也一度是日常口语中怪异、恶作剧等的代名词。西班牙诗人拉斐尔曾说,“毕加索使世界大吃一惊,他把世界翻了个身,并赋予它新的眼睛。”
本动画片以毕加索绘制公牛的过程为例,说明了这位艺术大师迥异于常人的创作思维:别人认为终点的地方,他常作为起点。一次,他画一头公牛时,第一幅十分写实,结构严谨而逼真,但他并不满足,又相继画了十次,线条逐步简练,公牛的形体逐渐呈概括状,到最后一幅只剩下寥寥几根线条,以至观众看到成稿时,无法想象画家为此花费的心血,但那些简单的线条,却精炼地表现了公牛的形与神。
毕加索:魔幻,性爱,死亡 (2001) [电影] 豆瓣
Picasso: Magic, Sex & Death
导演: Christopher Bruce 演员: John Richardson
其它标题: Picasso: Magic, Sex & Death / Picasso: Magic, Sex and Death
一部关于毕加索的纪录片,毕加索艺术与生活最好的注解,直指内心。风格独创且缤纷多变的现代艺术魔术师毕加索,以他绚烂的彩笔,创作出一幅幅影响深远的巨作。近百年来的西方艺术,举其重要者,恐怕除了野兽主义之外,没有一支不是肇始于他,或被他吸收而善加利用的。他的创作是多元化的,熔古今于一炉。本片是其艺术与生活最好的注解,直指内心。
格尔尼卡 [图书] 豆瓣
Guernica: Painting the End of the World
作者: [英] 詹姆斯·艾德礼 译者: 吴亚敏 未读·北京燕山出版社 2020 - 5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极为知名的作品之一。这幅画诞生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也有着自己的特殊使命——在海外为西班牙共和国摇旗呐喊。它以独特的毕式元素,抽象地展现了战争给生命带来的痛苦,却没有更加具体地展示那个它为之而生的具体事件与地点——在西班牙内战爆发后遭到纳粹德国轰炸后的巴斯克小镇格尔尼卡。也正因为如此,《格尔尼卡》并没有随着西班牙共和国事业的失败而被历史遗忘,
反而不断被新的历史事件重新唤醒,并逐渐登上神坛,成了永恒的反战符号。在本书中,詹姆斯·艾德礼为我们深度解析了这幅旷世名作的来龙去脉、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以及它是如何影响了无数现代艺术家,并在不断变迁的社会形态中被赋予了永恒的价值。
毕加索诗集 [图书] 豆瓣
作者: [西班牙]巴勃罗· 毕加索 译者: 余中先 译林出版社 2016 - 2
立体主义大师巴勃罗•毕加索诗歌首次中文出版
著名翻译家余中先倾情献译
大师手稿原貌呈现
理解毕加索,从《毕加索诗集》开始
----------------------------------------------------------------
1935年,大画家毕加索开启文字创作征程,为自己多增添一重身份——诗人。据目前整理,毕加索共写下诗歌三百多首,法文诗歌占大多数,其他由西班牙语写成,创作周期持续至1959年。
此次出版的《毕加索诗集》由法国著名艺术评论家、毕加索研究专家安德露拉•米夏艾尔编选,收录毕加索创作的法文诗歌中的一百余首,风格别样,与其画风暗合。
每首诗歌仅以写作日期为题,如“1936年6月15日”,时间跨越自1935年至1955年,脱胎自毕加索真实生活。阅读《毕加索诗集》,无限接近毕加索的内心世界。
毕加索的诗歌与其画作如出一辙,正是其精神内核的另一种展现,或恢弘,或粗糙,或天真……阅读毕加索诗歌,是理解毕加索,理解毕加索画作的直观、深入方式。
毕加索传:1881-1906 (卷一) [图书] 豆瓣
A Life of Picasso (1880-1906)
作者: [英] 约翰·理查德森 译者: 孟宪平 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2016
这是一本毕加索生前就资助的毕加索传记,拟出版四卷,其中前三卷英文版已经出版,本书为中文版第一卷。
作为毕加索的密友,理查德森不仅获得了第一手材料,包括毕加索的日记、毕加索的论文,毕加索工作室也前所未有地对他开放,以及毕加索本人对关键事件的评论,而且还得到了毕加索的遗孀杰奎琳的帮助。他将严谨的治学和精彩的叙事诉求出色地结合在一起,得出对艺术家及其作品的深刻理解。
本书中含有800张图片,弥足珍贵。
卷一揭示了毕加索的创新、困扰和影响,揭示了他的艺术和生活是如何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它探讨了他的西班牙根源:他深刻的安达卢西亚的天性,他在科伦纳和马德里的青少年时期,他对巴塞罗那的热情,在那里他成为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的英雄。它记载了他早年在巴黎和纪尧姆•阿波利奈尔,马科斯•雅各布和格特鲁德•斯坦在蓝调时期和玫瑰时期的复杂关系。在本书结尾,我们看到26岁的毕加索已然准备投身成为现代艺术的救世主,发展成第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理查德森的《毕加索传》如此引人入胜,如此振奋人心,如此详实和公允,这使得它至少会在很多年后都能成为传记的标杆……理查德森将自己对个人作品的讨论几乎无缝地融入对毕加索生平的叙述,并设法完成传记的终极戏法:同等地对待传主生平及其作品。—— Jack Flam, 纽约书评
艺术家的权威生平。理查德森先生是一位勤奋的学者,一位具有强大敏感性和渗透性的批评家,同时也是一位耀眼的作家。甚至当他耐心地纠正我们对这个时代最具争议的艺术家的理解时,他还是使我们感到欢乐。——Roger Kimball,华尔街日报
强大、明确、稍辛辣的书写风格,携带大量全新的信息,几乎每一处叙述都似有灵气地跃然纸上。期待已久的毕加索的生平第一卷会让读者焦急地等待第二卷。——Richard Wollheim,伦敦书评
毕加索:创造者与毁灭者 [图书] 豆瓣
作者: (美)雅瑞安娜·哈芬顿 译者: 陈子慕 金城出版社 2007 - 1
“天才的艺术家”之外,毕加索是一个怎样的人?金城出版社新引进的《毕加索:创造者与毁灭者》一书,剥掉笼罩在他头上的神秘光环,从生活的角度复原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毕加索:艺术天才对社会充满恐惧和仇恨,喜欢在情人之间挑斗战争,不断偷情,以此为乐。每个跟他有关系的女人的命运都是那么悲惨——不是疯了,就是死了。
毕加索是20世纪最了不起、最举世瞩目的艺术家,他的宿命就是超越个人的幸运得失。本书描述毕加索的一生,不仅仅是他的感情际遇,还是一段跨越了91年生活的创作和毁灭的非凡之旅。这个偶像化的艺术家,他的传奇和巫师般的魅力已经毋庸置疑,可是在崇拜、幻想和不知疲倦的背后,其实并不轻松。事实上,毕加索内心的创造天性与毁灭天性之间的挣扎正是他生活的核心。而这二者之间的挣扎也正是本书的核心。毕加索作为创造者的一面是博大而光辉的,他丰富的创造力近乎神奇。毕加索的形象和幻想不但给艺术界,而且给整个20世纪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而他作为毁灭者的一面却是个悲剧,所有与他有关系的女人的命运都是那么悲惨:第二个妻子、孙子、多年的情人特蕾丝先后自杀身亡,结发妻子精神失常,《格尔尼卡》时期的情人、艺术伴侣朵拉玛尔精神崩溃——这些只是曾经亲近过他毁灭性性格的一部分人。有超乎人想像的大量证据说明毕加索是个毁灭者。
作者哈芬顿是作家、演说家、宣传家,现居美国,出版过多本国际畅销书,还被拍成电影。为了撰写本书,她本人和研究助手亲赴巴黎、巴塞罗那、法国南部以及其他能够找到毕加索生活的见证人的地方,进行了数百次的采访记录。这些没有被毕加索神话蒙蔽眼睛的见证人尽管起初不愿意讲,后来还是在采访中向我们吐露了天才毕加索的黑暗面的种种事实。
寻访毕加索 (1949) [电影] 豆瓣
Bezoek aan Picasso
导演: Paul Haesaerts
其它标题: Bezoek aan Picasso
A poetic treatment which includes the artist painting on glass while facing the camera, shot at Picasso's home in Vallauris, accompanied by some fairly moody organ music in this very dark, but captivating film. The artist here takes on the character of an eminence-grise, an alchemist engulfed in the "sol y sombra" of his laboratory-studio, filmed in gorgeous black and white.
毕加索 [图书] 豆瓣
作者: 顾颖 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4 - 9
毕加索(世界人物画传),ISBN:9787506268080,作者:(西)毕加索绘;顾颖译
发现艺术家系列:谁是毕加索? [图书] 豆瓣
Wer ist eigentlich dieser Picasso?
作者: [德] 布丽塔•本克 译者: 南曦 2019 - 4
德国艺术教育家布丽塔•本克专为孩子设计的艺术启蒙礼物!
孩子比大人更懂这些著名艺术家的儿童画!
发现艺术家,发现艺术背后的精彩人生
◎ 编辑推荐
◇感知“立体主义”绘画特点,了解毕加索的艺术理念
每位画家都画得不一样,你怎么才能认出毕加索的作品呢?帕布罗•毕加索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画家之一,他被誉为艺术界的“爱因斯坦”,是个天才画家。他一生画风多变,对艺术的探索永不停息。他开创了“立体主义”艺术流派,在平面上构造出令人惊叹的二维空间。在这本书中,布丽塔•本克精选了毕加索的儿童画以及其他富有童趣的艺术作品,更符合孩子的审美。能够让孩子在阅读中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提升他们对美的认知,并深入浅出的让孩子了解到毕加索的艺术理念。
◇德国艺术教育家布丽塔•本克从儿童视角为孩子设计的艺术认知礼物
这套发现艺术家系列是德国艺术教育家布丽塔•本克专为孩子设计的艺术启蒙读物。在这本书中,本克精挑细选了毕加索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能让孩子初步了解到毕加索的“立体主义”风格特点。在书中展现的毕加索的个人生活,让孩子更好的了解到毕加索的爱好及钟爱的绘画主题,比如猫头鹰、山羊、鸽子等等,这无形中会拉进孩子与艺术家的距离。
◇鼓励孩子动手做,让孩子参与艺术创作
本书中一直鼓励着孩子在阅读中思考、真正参与进来。你看到书中的标红文字了吗?它们全是问句,而这些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在工作室环节,会让孩子通过照片直观的看到艺术家的工作室的样子。在这个环节,很多孩子已经开始迫不及待的想要向毕加索那样开始动手做了,无论是用拾捡物还是现成物,他们想要打造出自己独家出品的艺术品。而紧接着,在创意工作坊环节,就到了让孩子自由发挥、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孩子被鼓励着参与到手工创作中来,比如制作面具、用收集日常的小物件拼成有趣的人像、画画等等。这里是孩子自由想象的国度,还请大人们不要随便对孩子的创意指手画脚哦……
◎ 内容简介
这本《发现艺术家:谁是毕加索》精选了毕加索著名的画作,配合文字介绍,为读者展示了他的绘画特点。书中配有毕加索的大事年表,能让孩子对艺术家毕加索的个人生活以及他的艺术创作风格转型有较为直观的了解。
书中所选的毕加索的绘画作品符合儿童审美特点,同时也体现出毕加索在“蓝色时期” “粉红色时期”“立体主义时期”等不同阶段的绘画风格,这能使孩子更好的理解毕加索的艺术创作转型。毕加索是立体主义画派的创始人,欣赏他的画作,需要依据事物的内涵去认识解析画作,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视觉表象,这能让孩子独立思考,并锻炼他们的立体几何空间感,丰富其想象力。书中还选取了毕加索为自己的孩子作的画,同时穿插着他和家人的生活照,很温馨自然,能拉进孩子和艺术家的距离,更好的了解毕加索的艺术人生。
◎ 媒体推荐
◇毕加索也非常有兴趣画儿童画。“当孩子们在街上或墙上画画时,我总是站着不动,他们手中的东西是惊人的,我经常学习它。”本书以简单的教学方式编写,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了解毕加索的作品:从他的古典主义作品到他的立体主义作品,再到山羊雕塑。最后,创意工作坊建议孩子从已找到的东西中拼贴、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这真的太有趣了。
——德国亚马逊读者评论
◇一本非常清晰易读的儿童和青少年书。我们的女儿做了关于毕加索的GFS,关于他的所有其他书籍对于一个13岁的孩子来说都很难理解,而此书通俗易懂,总结了要点。
——德国亚马逊读者评论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接触一些艺术家、学习一些东西,那你就找对了。学龄前的儿童已经使用上这本书了 ——重点放在图片上。
——德国亚马逊读者评论
毕加索画传 [图书] 豆瓣
作者: 盛超 编 2005 - 1
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过.他说过:"当我们以忘我的精神去工作时,有时我们所作的事会自动地倾向我们.不必过分烦恼各种事情,因为它会很自然或偶然地来到你身边,我想死也会相同吧!" 毕加索没有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样繁多,激昂或狂躁,可亲可憎,诚挚或装假,让人喜欢又招人讨厌,变化无常不可捉摸,但他永远忠于的是自由。他在艺术历程上没有规律可循,他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从具象到抽象,来来去去,他反对一切束缚和宇宙间所有神圣的看法,只有绝对自由才适合他。
中国艺术如何影响世界 [图书] 豆瓣
作者: 陈传席 中华书局 2017 - 8
《中国书画在世界艺术中的地位》是作者陈传席近几年来受西方大学及艺术研究机构之邀请,前往欧美讲演中国书法、绘画、文学的内容整理合集,体现了作者关于中西方书画艺术异同的独特观点。其中“中国书画在世界艺术中的实际地位”一文为全书重点,内容丰富,论述完整,作者从美术史的角度,集中举例如梵高、莫奈、马蒂斯、毕加索、塞尚等西方近现代画家,将他们个人的艺术创作变化与中国(日本)绘画艺术做横向对照,并引用画家自己的论述,以证明西方近现代绘画风格的形成和艺术创新上的突破,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