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海派”
全部 | 书籍 (18) | 影视 (1) | 播客 | 音乐 | 游戏 | 演出
海派甜心 (2009) [剧集] 豆瓣 TMDB
所属 : 海派甜心
5.7 (68 个评分) 导演: 林合隆 / 柴智屏 演员: 罗志祥 / 杨丞琳
杨丞琳凭借此剧获得第45届台湾电视金钟奖最佳女主角奖,罗志祥也成功入围该届金钟奖男主角奖。
台湾富商公子薛海化名达浪(罗志祥 饰)到杭州念书,同学欺负之时,得到学姐陈宝茱(杨丞琳 饰)出手相助,两人谈起了第一次恋爱。台湾的广告公司来到校园举行“甜心皇后”的比赛。宝茱拿到了冠军,从此被大家叫做“甜心”。这时甜心的父亲破产,抛妻弃女。甜心只得和母亲搬回台湾,因误会和与达浪失去联系。被抛弃达浪成了一个玩弄感情的花花公子。直到有一天听到电台“甜心时间”。薛海买下了电台,展开对甜心的报复,当看到甜心和别人约会的时候,薛海才发现自己仍然深爱甜心。于是达浪重新展开对甜心的追求。就在此时,甜心母亲发现达浪的大姐竟然是甜心父亲的初恋情人,于是强烈反对。
海派王子和甜心的爱情之路坎坷不断,何时才能回到真爱的本质?
不吃鸡蛋的人 [图书] 豆瓣
6.4 (28 个评分) 作者: 钱佳楠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1
女孩周允生长在简朴的工人家庭,母亲精明好强,父亲温和懦弱。从童年起,她就被视作母亲改变命运的“稻草”,一直乖巧懂事地成为着父母眼中有出息的孩子——考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甚至为了省一笔住校费用,假装自己对鸡蛋过敏。直到遇见特立独行的男孩魏叔昂,她渐渐意识到内心暗藏的那个真正的自我。从十几岁到三十岁,她一次次试图跨过成长的深河,成为想成为的自己,坚持一份不被理解的爱情,但复杂的家庭关系,始终是她的阻碍。终于,周允做出了可能会改变自己一生的决定……
******
钱佳楠的书写克制而疏离,即便在最热情的段落里,也依然隐藏着一个冷眼旁观的作者。小说里氤氲着冰冷的空气,任何离别都是合理的,也是必然的。这是一部书写爱的作品:爱意味着接纳加诸在我们身上的限制和约束,使它们成为我们的选择。
——张悦然(著名作家)
******
《不吃鸡蛋的人》是一个家族故事,也是一个女孩子的身体历史和内心史。书中的上海市民家庭被困窘所摄,超出自己掌控的社会变迁磨损了他们,鞭子挥向女儿,带着爱的声响。
——淡豹(著名媒体人、作家)
******
这不单单是这个时代独有的故事。时代总是骤然断裂,骤然碰撞,旧人挣扎着变成新人,适应着新的装束,新的图景,新人又要面临时代变旧,自己被撇到时代边缘。于是有了挽歌,有了诗,有了画,有了钱佳楠的故事。有了凡俗的人世里,一点点难解的关怀。
——韩松落(著名影评人、作家)
流逝 [图书] 豆瓣
8.2 (6 个评分) 作者: 王安忆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2 - 5
王安忆是较早涉及女性写作的作家,《小城之恋》正是她著名的“三恋”之一(《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荒山之恋》),在这些作品中,王安忆相当准确,深刻地表现了女性的身体欲望及其符号化的文化涵义。如果把这些作品与九十年代相当规模的女性写作相比较,不难发现安的前导性意义,而且还可以发现,即使在这一相对纯粹的女性写作领域中,王安忆仍然具有一种超越性别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倾向。在王安忆的写作过程中,有一个领域
白蕉论艺 [图书] 豆瓣
作者: 白蕉 原著 / 金丹 选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10 - 1
《白蕉论艺》内容简介:白蕉先生离开人民已经四十年了,他量个渐渐被人淡忘的艺术家。2006年,白焦百岁之时,好在《海派代表书法家系列》作品订·白焦》的出版,给白蕉的在天灵一些慰藉,也让喜欢白蕉和白蕉书法的人有了一个晤对赏读机会。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本白蕉的文集,这与他的成就显得极不相称,第一手资料的缺乏,也给白焦研究带来了困难。白焦是一位不该被忘却的大家,他的思想闪耀动人的辉光。但我们相信,书法史会重重地记下白焦一笔,他的大名也必将无翼而长飞。
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 [图书] 豆瓣
作者: 严家炎 / 吴福辉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5 - 8
20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的研究,涉及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宗教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中国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等多种学科,难度比较大,目前的主客观条件不能说很成熟。记得1989年在苏州举行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会上,作者曾建议杭州年会以“中国现代作家与吴越文化”为讨论主题之一,这个建议虽然得到理事会的赞同并通过,但后来的实际研究成果似乎不多。它可能就和学术界对区域文化的研究还刚刚起步,文学研究对区域文化更是比较陌生,知识结构有待调整等状况有关。但正因为这样,决心朝这一方向进行开拓性的艰苦扎实的努力,更其显得可贵。
她们 [图书] 豆瓣
作者: 任晓雯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8 - 6
《她们》以上海为蓝图,写尽了那些精致女人的花样年花。好孩子乐慧,似乎是在一夜间变坏的。她跟着混混阿乌,认识了神秘的毛老大,从此被卷入另一种生活。一年后,失去了爱情和一只眼睛的乐慧,来到了“百合歌舞厅”,老板娘秀姨热情得让人起疑,谎话连篇的女孩“小苹果”向乐慧主动示好,恃貌傲物的美美却竭力排挤乐慧。一天夜里,走投无路的乐慧遇见初恋情人沈立军,沈立军没有认出乐慧,却愿意在越下越大的雪里,和她依偎取暖。“她们”——乐慧,乐慧的妈妈钱爱娣,外婆钱赵氏,秀姨,小苹果,美美,以及被偶然牵扯出关系的张美凤,董小洁,蒋依娜……“她们”是一群被命运推着走的女人。在上世纪50年代至今的时间跨度里,社会的迅速变迁,将她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碾挤得支离破碎。
现代变奏 [图书] 豆瓣
有闲阶级的上海迷幻
作者: 王莫之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5 - 9
阿默林(2008-2013)是浦江镇的原住民最为厌恶的噪音机构之一。
2008 年的季秋,他出生在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街道。他的前世叫阿默灵,
是独立音乐人水默的化身。作为一支致力于当代音响冒险的乐队,阿默
林深受海派腔调熏染,兼容并蓄的他没有机会发表任何专辑或单曲,但
在上海的几家视觉艺术空间(画廊、美术馆)有过现场表演,获得了一
些零星掌声与尖利口哨。“上海无风格/ 无方向乐队‘阿默林’……”某
个艺术网站的一篇展览评论有这样一句。这也是阿默林在所有媒体上仅
有的一次亮相。他的一生无比平凡也无比动荡,总共经历了三次重大的
人员变动:
2008 - 2009
水 默 人声 吉他 合成器 噪音
林家淳 小号 中音萨克斯 打击乐
王莫之 经纪人
2009 - 2012
水 默 吉他 合成器 噪音
林家淳 小号 中音萨克斯 合成器
许澄明 贝司
潘 瑜 打击乐
王莫之 经纪人
2012 - 2013
水 默 吉他 键盘 噪音
林家淳 小号 中音萨克斯 葫芦丝 打击乐
东岸纪事(上下) [图书] 豆瓣
作者: 夏商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3 - 1
《东岸纪事》有如风俗长卷,生动地铺陈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末,发生于上海浦东的一系列情仇往事;以老浦东为布景,刻画了乔乔、崴崴、刀美香等一组组市井人物,勾勒他们爱欲交织、灵肉混杂的浮世人生。《东岸纪事》糅合了现代小说与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技巧,在凝构丰富情节的同时,每有伏笔,别具深意;充分展现了作者机敏、细密而又诙谐的写作风格。
京派文学与海派文学 [图书] 豆瓣
作者: 杨义 上海三联书店 2007 - 11
《京派文学与海派文学(插图本)》中的两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两个风格独标的梦。一个梦萦绕于山间的清泉,一个梦飘浮在洋楼的酒浆。当泉水汇八江流,酒意受原野的清风吹拂的时候,梦也就残破,也就苏醒了。它们展示了中国近代文化的错综复杂,展示了文学智慧的丰富层面,同时又不能全然逃避社会历史的动荡冲激。“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人们要理解审美的精魂的古今代谢的秘密,是不妨透过历史的重雾,往来于京派的牧歌和海派的爵士乐之间的。
诙词典 [图书] 豆瓣
作者: 周立波 2009 - 11
百分百看懂,侬是“模子”。
半懂不懂,侬是90后非主流“小赤佬”。
一点不懂,而且笑不出来,侬是火星人“奥特曼”。
非左即右,非好即坏,非白即黑,不是模子,就是赤佬……我们似乎习惯了这样二元对立的视角。可是,这些都只是极端而不是常态。常态是灰——灰色幽默,灰色智慧,灰色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诙,拆开看就是“说说灰”。这本《诙辞典》由海派青口创始人周立波先生亲自编写,集合了100余个体现海派文化灰色幽默的上海话词条,以上海菜名将其分门别类。
有人说姚明是上海的高度,刘翔是上海的速度,周立波是上海的热度。但周立波本人却认为自己是上海的戆大。此次,这只戆大闭嘴写书,头势依旧清爽,对每一个词条都批注了一两句诙解,不求包罗万象,只求点到为止,点评之外还闲话了若干故事,如有雷同,绝非巧合。
【红烧头尾】收录的词条都以常用且传神的词头词尾延伸开来,活词活用,首当其冲的就是“拿伊做脱”。
【八宝辣酱】八宝辣酱的受欢迎不在于其辣,而在于其中的“八宝”。正如本辑收录的词条,均以数字为关键词,清清爽爽,绝对不会“搞七廿三”。
【走油蹄膀】收录的词条均为沪语中传神的动词,堪称“走油”,动作可以到位,但过大、过多就容易“吃家生”了。
【腌笃鲜】收录的词条均为上海话中形容某种腔调的词语,正如同“笃悠悠”地喝上一碗腌笃鲜,鲜得眉毛也要脱落了——每一个词条都令人回味无穷。
【芝士火锅】收录了不少南腔北调的混搭语,有新有旧。还没听说过吗?那你可就是“奥特曼”了。
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 [图书] 豆瓣
作者: 李楠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 9
《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插图本)》主要内容:小报是现代都市中以消闲趣味为主、拥有广大中下层市民读者的小型报纸,是体现近现代市民文化变迁的典型文本。由小报入手,作者对鸳蝴文化和海派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整合性的思考。
小报想像的上海,是以名人为都市意象符号,用“流言”编织都市的叙事历史,充斥着摩登、流行、物质欲望的都市空间。
小报文学是新旧调和的市民大众文学,小报小说以连载性、时尚性、未完成时态与新闻结缘和性爱主题为特点,是市井众生的“浮世绘”。
小报散文直接继承中国古代笔记小品的传统,是以近代“报章文体”为基础、经“洋场世俗才子”小报文人玩世品格调适而成的游戏文字。
《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插图本)》第一次完整、系统地梳理了晚清至民国时期的上海小报,兼具资料性和可读性。收录了有关上海小报的老照片百余幅,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当年上海的都市风情。
《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插图本)》出版后,受到读者喜爱、专家好评。
上海俗语图说 [图书] 豆瓣
作者: 汪仲贤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9 - 1
本书摘选二、三十年代最为流行的240则上海俗语词汇,从构词形式、语源词义及应用流变多种角度详尽解说,并以240幅随文插图,连缀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面面观。作者博闻广见,对蕴含在词汇里的历史文化信息充分发挥,提供了大量观照近代上海历史变迁的第一手资料。
《上海俗语图说》,凡二百四十篇,汪仲贤撰述,许晓霞绘图,上海社会出版社一九三五年六月出版,据原著书末的广告,似作者于本书尚有续作,是否汇集成帙,还有待查考。
汪仲贤(一八八八[一作一八八三]-一九三七),又名优游,原籍安徽,早年在上海民立中学读书,後习海军,并先後组织业余新剧团体文友会、开明演剧会等,饰角登台,是清末民初活跃在上海剧坛的集编。
本书是一部解说旧上海十里洋场下层社会俗语切口的读物,在本书中出现的上海俗语词汇的总量约有近千。内容涉及到制度交替,器物更新,风气变迁,生活琐细,乃至洋场黑幕,人物轶闻,莫不涉及。本书的重要价值在于作者见闻博洽而又善于贯通发挥,对蕴积在这些俗语词汇中的丰富社会文化信息给予充分发挥。画家许晓霞为本书所配的插图,亦极具特色。从汪氏的叙述来推测,有相当一部分条目是由许氏作了画再交往汪氏撰文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许氏也参加了俗语的考源。因此,这些插图除了形象化解释语词之外,也程度不同的具有多方面的参考价值。
摩登主义 [图书] 豆瓣
作者: 张勇 2015 - 7
作为一种文学和文化现象,“摩登主义”对新兴的社会思潮、外来文化进行时髦化的模仿和趋附,剥离它们的实践目标和文化、现实语境,将其变成文化消费品。本书从时尚生产、日常生活美学、杂志生态等方面考察1927-1937年间上海“摩登主义”现象的形成机制;从文化消费、现代想象的角度分析“摩登主义”文学的重要特质;在20世纪30年代“摩登”与“反摩登”力量的竞争、协商之中,揭示摩登与现代之间的复杂纠缠关系。
夏布埃尔的薰衣草 [图书] 豆瓣
作者: 昂放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2 - 3
史上最独特的心灵之作!15个奇异的心灵疗伤故事,几乎每一篇都可以改编成奥斯卡影片。它们来自欧、美生活中的原型,纯真、纯美,却又不失生活的忧伤与沉痛。启迪迷茫的现代人重获心灵的坚韧。在昂放之前,还从没有一个中文作家如此优雅、深刻地描写人性的狂暴与宁静。
世界比我们想象的惨 烈,也比我们想象的温馨、单纯。昂放,一个随身携带哈苏相机的作家,带你穿越“巴黎五月风暴”、二战老兵、巴以冲突、校园暴力、单亲家庭、黑人圣徒……揭开半个地球人类心灵的恢宏画卷。
男编剧和女画家在巴黎相遇,移居加拿大后又与女摄影师结缘,三人一段长达数十年的人生离合;亚伦和艾因,是同一场恐怖爆炸事件的受害者,命运在不幸的天幕下,为他们展开了一生辉煌的友谊;读心异秉使威廉过早洞悉了渴望与邪恶,亲历二战杀戮使他进入了漫长的情感自闭,是爱使临近生命尽头的他,成了人们惊异的“神”……
【勒卡人文】第一部:《夏布埃尔的薰衣草》,作者昂放。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573803/
【勒卡人文】第二部:《我们的国家公园》,作者约翰·缪尔,译者郭名倞。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505557/
佳作不断,敬请期待!
京派海派综论(图志本) [图书] 豆瓣
作者: 杨义 2003 - 1
该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京派与海派的文化因缘及审美形态”,注重从学理上对京派与海派的流派特点及地域文化背景对他们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同时用作家照片、文学作品的封面、插图及与当时文学现象相关的一些图画来为严肃的学理探求增添意趣。下编是“北京上海人生色彩”,侧重于用更为直观的图的形式展示北京、上海的地域文化背景。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