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清水洁”
全部 | 书籍 (3) | 影视 | 播客 | 音乐 | 游戏 | 演出
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桶川ストーカー殺人事件
8.9 (279 个评分) 作者: [日] 清水洁 译者: 王华懋 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1 - 2
推动反跟踪骚扰法案出台的凶杀案件!
是谁杀害了一个女孩三次?
调查记者全程追踪,直击日本官僚体制的结构性罪恶
日本纪实文学金字塔尖之作,日本记者会议大奖作品
◎编辑推荐
“我的女儿被杀害了三次。”
第一次是罪犯,
第二次是怠于调查的警方,
第三次是伤害她名誉的媒体。
前男友跟踪骚扰、买凶杀害 + 警方坐视不理 + 媒体污名化报道,无辜的受害人被一次次推向深渊。
遭遇骚扰和暴力、受到死亡威胁的女性,保留证据,奋力求救,为何无人听见?
饱受白眼的“三流”记者,为何挺身而出,站在公权力的对立面,揭露警方的一个又一个谎言?
■ 调查记者清水洁全程追踪,秉持“人”的良心而报道,传递受害人的真实声音。先于警方找到实行犯,揭露警察与官方媒体的罔顾事实、操纵舆论的“共犯”结构。
■ 十幅照片还原侦破过程,直击逮捕现场。
■ 本作“日本记者会议(JCJ)大奖”“编辑选择杂志报道奖”,被誉为 “记者的教科书”“日本纪实文学的金字塔”。
■ 此案推动了日本《跟踪骚扰行为规范法》出台。
◎内容简介
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六日,年轻女子猪野诗织在日本埼玉县JR桶川站前遭人持刀刺死。
受害者生前因长期受到跟踪骚扰而多次向警方报案,警方却未予重视,最终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记者清水洁在调查这一事件的过程中,依从受害者生前留下的“遗言”的引导,多方走访查证,在警方轻视线索、调查不力的情况下,以记者的身份找到了实行犯,进而揭露了警方对受害者生前报案的漠视、敷衍,以及案发后试图抹黑受害者、掩盖渎职事实的行为。
此案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推动了日本《跟踪骚扰行为规范法》的出台。
本书是该事件的全记录。
◎媒体评论
此书除了让我们重新审视公权力的体制内在、媒体载舟覆舟的能力,也揭示了这样的意义:每个人都可能是促成社会之恶的原因,但每个人也都可以有所选择、选择自己不去构成社会之恶,甚至可以交付一己之力成就善的一部分。
——2019台湾OPENBOOK年度好书推荐语
清水先生是一位著名的记者,曾采访报道过“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足利事件”等大案,放出过许多推翻警方与检方调查结论的独家特写。
——伊藤诗织在《黑箱》中评价清水洁
用这种方式,清水洁在调查上面把警方绝对不愿意别人知道的内幕给揭露出来,当然他绝对来不及救回被害者,但他尽到了作为一个调查记者最重要的责任,他不放弃把警方不愿意被大众知道的事实给揭露出来。这本书值得大家看一下,想一下。
——《杨照读书》
为了回应被害者的「遗言」而开始活动的清水记者,带着甚至是「愚直」的执念,最终将犯人和警察双方逼迫得走投无路,真的很精彩。我认为这才是记者的精神,这就是正义。我不常使用“感动”、“正义”等词语(而我这次使用了),所以我关于这部著作的感想,应该可以得到大家的信任。
——明治大学法科大学院教授 瀬木比吕志
还有1个属于同一作品或可能重复的条目,点击显示。
被殺了三次的女孩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桶川ストーカー殺人事件:遺言
9.3 (32 个评分) 作者: 清水潔 译者: 王華懋 獨步文化 2019 - 5
我的女兒被殺害了三次--
第一次死於兇手的刀下;
第二次是被見死不救的警方殺死的;
第三次是被見獵心喜的媒體殺死的。
--豬野憲一(一九九九年桶川跟蹤狂殺人事件被害者父親)
她生前的求救吶喊,一直沒人聽見。
是什麼樣的社會,讓一名普通女性求救無門,慘死於眾目睽睽、光天化日之下?
又是什麼樣的黑暗,讓一名平凡的週刊記者,決心和國家權力與眾多同業站在對立面?
本書特色:
★榮獲日本新聞工作者會議大獎、日本編輯嚴選雜誌報導獎
★引發日本電視台深入專題追蹤,全日本注目並催生反跟蹤狂法案!
★被譽為「記者的教科書」,日本報導文學的扛鼎之作!
★長踞日本亞馬遜網路書店排行榜高位,日本讀者★★★★☆震撼推薦!
★你絕對會希望身邊的每一個人都看過的一本書!
王立柔(前《報導者》文字記者)
李屏瑤(作家)
李雪莉(《報導者》總編輯)
臥斧(文字工作者)
胡晴舫(作家)
神小風(作家)
張亦絢(作家)
張茵惠(MPlus主編)
蔡宜文(作家)
陳又津(小說家)
楊子磊(卓新新聞攝影獎得主攝影師)
董成瑜(《鏡文學》總編輯兼總經理)
賴瑩真(律師)
--誠摯推薦
「如果我被殺了,那就是小松殺的--」
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六日,年僅二十一歲的女大學生豬野詩織,
遭人於日本埼玉縣JR桶川站外刺殺身亡。
豬野詩織身前向朋友訴說,自己不斷遭到前男友小松的暴力恐嚇與跟蹤騷擾。
不願意和詩織分手的小松,總是將能夠簡單蹂躪殺害詩織的話語掛在嘴邊,
逼迫詩織聽從自己。
不肯坐以待斃的詩織,決心前往埼玉縣警轄下的上尾署報案,
卻被警方以不介入民事糾紛的藉口,給拒於門外。
詩織只能將與小松交往過程中的遭遇完整告訴好友,
並留下藏在房間角落的遺書給父母。
光天化日、眾目睽睽之下,年輕女性遭到殺害。
詩織的死亡引起媒體矚目,週刊記者清水潔也加入採訪行列,
在一路遭擋碰壁的追訪過程中,他自覺冥冥之中有股力量讓他聽見了詩織的遺言。
透過縝密的調查、漫長的跟監,清水調查出詩織前男友小松的真實身分、
比警方更早鎖定兇手,掌握案發後即下落不明的小松行蹤……
起先認為這是一場再普通不過的社會案件採訪,
沒料到竟會踏上一段平凡人為平凡人討公道的孤寂旅程──
●相信警方能保護人民是我們的錯嗎?
比上百名刑警更早鎖定犯人,暴露日本警方嘲弄被害者的吃案醜態。
●當新聞媒體不再是揭露真相的正義之聲
批判依附國家權力生存的主流媒體,拒絕被害者一再遭受汙名化。
●過著平凡日子的你我都可能是下一個受害者
當親密關係成為撼動社會的恐怖慘案,催生日本反跟蹤狂法案。
凶案悄然落幕二十年,但我們還能拯救二〇一九年的豬野詩織。
對本應保護人民,竟棄人民於不顧,
甚至試圖壓迫人民噤聲的警察機關提出嚴厲批判;
對本應傳達正確訊息,卻只在乎收視率及銷售量,
不惜扭曲被害者形象的媒體提出尖銳質疑。
事件真相揭露以來,撼動著一個又一個日本讀者,
清水潔孤獨卻執著的追尋,促使日本政府在二〇〇〇年通過「反跟蹤狂」法。
而距離桶川案二十年後的台灣,
我們同樣面對著因為缺乏情感教育,頻頻發生跟蹤狂犯罪的現況;
也同樣面對著只在乎數字,不在意事實的媒體。
此時閱讀清水潔這本充滿對被害者的同理心,及對記者生涯的自省之作,
將會是敲醒我們心中之門的一記警鐘。
【各界迴響】
我相信大多人聽到或閱讀桶川事件的資料時,
都會對兇嫌的所作所為感到憤怒,也不認為他的做法是正確的,
但兇嫌敢發出「散布強姦影片」的威脅,正代表他有自信有人將替他撐腰。
他很靠勢,靠的不是他的小弟,他的金錢,也不是他的麻吉和親戚,
而是千千萬萬個面孔模糊,在平常生活裡可能都被稱為「好人」的平凡百姓。
我們一定都有對電視機裡各種犯罪案件痛罵的時刻,
但有沒有一時半刻停下來思考過,
某些傷害能夠被創造出來,被賦予破壞力,其中有多少是眾人授權?
--前《報導者》文字記者王立柔推薦序節錄
調查報導並非靈感乍現,然後華麗轉身獻上意外撞上的內幕。
調查報導是日積月累的耕耘,它來自勤奮的跑線與探訪,
甚至得埋首在枯燥的公文與判決書裡,拉出不尋常的線索。
清水潔就是這樣的一位記者,手機不離身,總是第一時間衝到現場。
他不滿主流媒體對政府機關訊息的照本宣科,
從眾人不假思索的「隨機殺害年輕女人」社會案件裡,
發現日本女性面臨情感報復後的孤立無援,
而真正該負責的不只是兇手,還有怠惰輕忽的警方。
清水潔在扭曲的新聞風向裡,試圖爬梳真相。
他告訴讀者,獨立思考和不輕信的重要,
也讓我們知道,調查報導這門課,是一門腳踏實地的技藝。
--《報導者》總編輯李雪莉
這個日本版的《預知死亡紀事》,沒有華麗的技巧與文學的野心——
但它會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帶來震撼。
最使我百感交集的,是那份近乎傻氣的樸實,
我彷彿聽到作者清水潔在說:她是一個人,我也是一個人,
如果只是用「人對人的在乎」,我們可以走到多遠?
權力機構的歧視與失格,導致平凡人為平凡人討公道。
悲劇在最初,看起來是如此微不足道。
全書幾無術語與理論,然而,但凡不識「制度失靈」或「親密暴力」者,
必能從這部寫實的守護性命之作,得到啟發與借鏡。
──張亦絢(作家)
清水潔雖自嘲為受人鄙夷的週刊記者,但透過此書,
他揭示了記者如何在社會新聞的採訪中讓被害人免於輿論成見的二次傷害,
並在追查真相的基礎上勇於挑戰公部門的陳腐,
進而讓弱勢者的處境得以被社會重視,最終促成了法律的修改。
──楊子磊(卓新新聞攝影獎得主攝影師)
足利女童连续失踪事件 [图书] 谷歌图书 豆瓣 Goodreads
殺人犯はそこにいる——隠蔽された北関東連続幼女誘拐殺人事件
8.8 (110 个评分) 作者: [日] 清水洁 译者: 曾玉婷 文汇出版社 2022 - 4
★ 获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新潮纪实奖,提名大宅壮一非虚构文学奖,被纪伊国屋书店评为年度最佳图书!
★《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后,记者清水洁再次倾听微弱的声音,戳破DNA鉴定神话与日本司法的黑暗面 。
★ 日本知名女童失踪案“足利事件”全纪实:亲临案发现场,还原案情细节,叫 停17年冤狱……撼动日本的调查报道!
★ 日本纪实报道必读之作,比肩《黑箱》《巨浪下的小学》的非虚构文学。
=====
1979年,栃木县足利市,五岁女童福岛万弥失踪。
1984年,栃木县足利市,五岁女童长谷部有美失踪。
1987年,群马县太田市,八岁女童大泽朋子失踪。
1990年,栃木县足利市,四岁女童松田真实失踪。
四起案件其实发生在同一区域,位于日本栃木县与群马县交界处。但栃木县警方只办栃木县的案子,群马县警方只办群马县的案子。
1991年,栃木县警方在侦办松田真实失踪案时,逮捕了一名男子,认为他就是三起案件的凶手。警方召开记者见面会,媒体接连报道,令公众相信连环杀童案已全面告破,凶手已落网入狱。
1996年,群马县太田市,四岁的横山由佳梨再次失踪。
·
记者清水洁注意到这一连串事件的关联。
2007年,他重返事件现场。面对普遍认为准确度极高的DNA型鉴定结论,面对警方引以为傲多年的办案功勋,面对即将超过追诉时效的铁案,他大声而坚定地提出质疑。
=====
我被这本书震撼了。我从未读过有如此力量的非虚构作品,我对作者巨大的报道能力只有敬佩之情。
——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评审委员 贵志祐介
清水先生是一位著名的记者,曾采访报道过“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足利事件”等大案,放出过许多推翻警方与检方调查结论的独家特写。
——伊藤诗织在《黑箱》中评价清水洁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