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科学思维”
全部 | 书籍 (564) | 影视 (1) | 播客 | 音乐 | 游戏 | 演出
人类简史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8.7 (567 个评分) 作者: [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 译者: 林俊宏 中信出版社 2014 - 11
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人
但今日,世界舞台为什么只剩下了我们自己?
从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残骨的猿人,到跃居食物链顶端的智人,
从雪维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阿姆斯壮踩上月球的脚印,
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生物科技革命,
我们如何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万物之灵的?
从公元前1776年的《汉摩拉比法典》,到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
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
从兽欲,到物欲,从兽性、人性,到神性,
我们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快乐吗?
我们究竟希望自己得到什么、变成什么?
------------------------------------------------------------------------------------------------
【编辑推荐】
1、由书改变而成的人类简史课程风靡全球,成为希伯来大学最受欢迎课程 Coursera最受欢迎课程 ,mooc最受欢迎课程。学界和大众都一致认可,戴蒙德推荐。
2、一大开创性:打通文字发明前后历史的界限。
文字发明之前的年代,是生物学家、考古学家的专长;文字发明之后的年代,是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的专长;
许多著名史家的作品,欠缺遗传学或生态学的视野,如何让这两大段历史之间没有断层,能够有一以贯之的宏观解读?
本书不同于《枪炮、病菌与钢铁》从生物与环境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不同于麦克尼尔的《世界史》以文明为单位绘制的人类文明交织的世界。 他笔下的历史,在科学中有深沉的人文关怀。
3、填补传统人类史的三大鸿沟:
历史观与哲学观之间的鸿沟(提供有史实根据的深刻哲学思考);人类和生态系统之间的鸿沟(作者多从生态来思考,而不是只讲人类的利益);集体和个人之间的鸿沟(检视历史事件如何影响到当时一般人的生活)。
4、四大部分描述人类大历史:
7万年前的大脑认知革命(有能力谈八卦,想象不存在的事物,让陌生人开始合作、建立组织)
1.2万年前的农业革命(让我们渴求更多、生产更多,分工分职愈趋细腻)、
500年前的科学革命(带来快速进步,让我们拥有上帝的力量,也带来毁灭)
全球大一统、人类大融合的关键因素——金钱、帝国、宗教
5、一部个人幸福探索之书。
用通俗的语言和新鲜的视角,将个体的幸福放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审视,不再错过历史中最关键、最有意思的部分。涵盖了生物学,人类学,哲学,心理学,艺术,文学,伦理学等众多领域。涉及幸福,生命的意义等众多话题,有人说这是一部个人幸福探索之书。
6、一部“瘦身版”人类简史。
如果说给我一本书,不到五百页,没有一堆令人晕头转向的年份、人名、地名、称号,就能涵盖了人类如何崛起、影响现代生活甚巨的资本主义、一神教、自由人文主义、基因工程如何兴盛的人类历史重大脉络……这是仅有的一部!
7、一部引发多国版权大战的神秘大书。
获得波兰斯基人文学科创造力与独创性奖。 100周蝉联以色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在英国,9家出版商疯狂竞价。 23个国家竞相购买版权。台湾上市一周,金石堂、诚品历史类畅销书榜第一 ,诚品总榜第八,西班牙上市两周总榜第一。
------------------------------------------------------------------------------------------------
【内容简介】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的一部重磅作品。从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个人种,为何今天却只剩下了我们自己?我们曾经只是非洲角落一个毫不起眼的族群,对地球上生态的影响力和萤火虫、猩猩或者水母相差无几。为何我们能登上生物链的顶端,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
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加快乐吗?我们知道金钱和宗教从何而来,为何产生吗?人类创建的帝国为何一个个衰亡又兴起?为什么地球上几乎每一个社会都有男尊女卑的观念?为何一神教成为最为广泛接受的宗教?科学和资本主义如何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信条?理清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挖掘人类文化、宗教、法律、国家、信贷等产生的根源。这是一部宏大的人类简史,更见微知著、以小写大,让人类重新审视自己。
------------------------------------------------------------------------------------------------
【各界评论】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为什么能够在国际畅销书榜上爆冲?原因很简单,它处理的是历史的大问题、现代世界的大问题,而且,它的写作风格是刻骨铭心的生动。你会爱上它!
——普利策奖得主 《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戴蒙德
这是此类大历史中最好的一本:规模宏大但绝非泛泛而谈;具有时代性又不花哨,观念惊世骇俗但绝不是个简单的反对者。每个人都能在书里找到一部分和另外的人开始讨论,但是弄清楚是哪部分、为什么,对我们都有好处。
——牛津大学历史学院院长 斯蒂文·刚尼
我拿起这本《人类简史》立刻“着道”了——拿起了就放不下,几乎一口气读完。吸引力主要来自作者才思的旷达敏捷,还有译者文笔的生动晓畅,而书中屡屡提及中国的相关史实,也能让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好像自己也被融入其中,读来欲罢不能。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高毅
《人类简史》的目的不是传授人类考古学的所有研究成果,而是提供一种看历史的视角,一种全局的观点。当你不再执着于科学、政治或宗教等某一个领域的发展过程,而是关注人类社会的整体演变,观察这些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你会感到你脑海中零碎的历史知识忽然像拼图一样各就各位,构成一幅宏大的图景,这样的视角非常新鲜。
——果壳网 姬十三
读完这本书,有一种跟着人类一同走过十万年的感觉!
——读者
这本书如果要用“宏伟史诗”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其中包含了很多学科的内容,例如考古学、生物学、物理学、经济学、宗教、社会学甚至计算机科学等等。书里里面的大部分观点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介绍,其中很多都是经无数人严格验证过的,讲师很多时候仅仅是通过自己的表达希望尽量客观地介绍一些内容,至于每个人怎么理解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了。
——读者
超级好的课程,付费都坚持下来了,观点独特,从来没想到能从这个角度理解我们人类自己。
——读者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6.5 (517 个评分) 作者: 高铭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 - 2 其它标题: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此书是国内第一本具有人文情怀的精神病患谈访录。内容涉及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
哥德尔、艾舍尔、巴赫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博客來
Gödel, Escher, Bach: An Eternal Golden Braid
9.4 (8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侯世达 译者: 严勇 / 刘皓明 商务印书馆 1996 - 4
集异璧-GEB,是数学家哥德尔、版画家艾舍尔、音乐家巴赫三个名字的前缀。《哥德尔、艾舍尔、巴赫书:集异璧之大成》是在英语世界中有极高评价的科普著作,曾获得普利策非小说奖。它通过对哥德尔的数理逻辑,艾舍尔的版画和巴赫的音乐三者的综合阐述,引人入胜地介绍了数理逻辑 学、可计算理 论、人工智能学、语言学、遗传学、音乐、绘画的理论等方面,构思精巧、含义深刻、视野广阔、富于哲学韵味。
中译本前后费时十余年,译者都是数学和哲学的专家,还得到原作者的直接参与,译文严谨通达,特别是在原作者的帮助下,把西方的文化典故和说法,尽可能转换为中国文化的典故和说法,使这部译本甚至可看作是一部新的创作,也是中外翻译史上的一个创举。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
7.9 (164 个评分) 作者: [美]罗伯特·M.波西格 译者: 张国辰 重庆出版社 2011 - 9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父子两人和约翰夫妇骑摩托车从明尼苏达到加州,跨越美国大陆,旅行的过程与一个青年斐德洛研修科学技术与西方经典,寻求自我的解脱,以及探寻生命的意义的过程相互穿插。一路上父亲以一场哲学肖陶扩的形式,将见到的自然景色,野外露营的经历,夜晚旅店的谈话,机车修护技术等等日常生活与西方从苏格拉底以来的理性哲学的深入浅出的阐述与评论相结合,进行了对形而上学传统的主客体二元论的反思,以及对科学与艺术,知识与价值,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精神与物质,机械论与神秘主义,西方与东方等西方二分法划分下的事物间的关系的思考。并潜入自己的过去,探寻在现代文明下自己精神的分裂的起源,完成了一次自我心灵与人类文明的探索。
黑客与画家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Hackers and Painters: Big Ideas from the Computer Age
8.6 (233 个评分) 作者: 保罗·格雷厄姆 译者: 阮一峰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 4
本书是硅谷创业之父Paul Graham 的文集,主要介绍黑客即优秀程序员的爱好和动机,讨论黑客成长、黑客对世界的贡献以及编程语言和黑客工作方法等所有对计算机时代感兴趣的人的一些话题。书中的内容不但有助于了解计算机编程的本质、互联网行业的规则,还会帮助读者了解我们这个时代,迫使读者独立思考。
本书适合所有程序员和互联网创业者,也适合一切对计算机行业感兴趣的读者。
思考, 快与慢 [图书] 豆瓣 Eggplant.place 谷歌图书 Goodreads
Thinking, Fast and Slow
7.5 (81 个评分) 作者: Daniel Kahneman / 李爱民 译者: 胡晓姣 / 李爱民 中信出版社 2012 - 7
本书介绍了很多经典有趣的行为实验, 指出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觉, 什么时候不能相信;指导我们如何在商场, 职场和个人生活中做出更好的选择, 以及如何运用不同技巧来避免那些常常使我们陷入麻烦的思维失误.
从一到无穷大 [图书] Goodreads 豆瓣
One Two Three... Infinity
9.3 (9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乔治·伽莫夫 / 校注 吴伯泽 译者: 暴永宁 译 / 吴伯泽 校 科学出版社 2002 - 11
《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科普经典名著之一,1970年代末由科学出版社引进出版后,曾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直接影响了众多的科普工作者。
作品以生动的语言介绍了20世纪以来科学中的一些重大进展。先漫谈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然后用一些有趣的比喻,阐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四维时空结构,并讨论了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如基本粒子、基因)和宏观世界(如太阳系、星系等)方面的成就。
鳗鱼的旅行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Ålevangeliet
8.2 (92 个评分) 作者: [瑞典] 帕特里克•斯文松 译者: 徐昕 湖南文艺出版社&博集天卷 2020 - 10
 一本和鳗鱼一样难以被定义的奇书,关于鳗鱼,更关于生命本身:从鳗鱼笨拙又浪漫的生命之旅,抵达深刻又感动的生命之谜
 瑞典现象级畅销书,出版3个月印量高达70000册,现已超过130000册!以处女作一举拿下瑞典极富盛名的文学大奖——奥古斯特奖,被评为最佳非虚构图书
 讲述鳗鱼在科学史中留下的谜团,展开文学、艺术和宗教中的鳗鱼考察之旅,在回忆与父亲珍贵的捕鳗时光中,探讨生命、死亡以及其间的一切。语言优美动人,情感真挚动人:克制的文字中,流淌着父子之间甚少表露的深情
 被翻译为30种语言畅销多国,媒体好评如潮:《纽约时报》“编辑选书”,《洛杉矶时报》畅销书,《福布斯》最佳夏季读物,《洛杉矶时报》“与自然保持联系的21部经典”,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盛赞
 独特设计,精美装帧,优雅精装,多幅量身定制的艺术插画
鳗鱼是自然界最奇怪的生物之一。时至今日,我们仍对它知之甚少。
欧洲鳗出生在马尾藻海——一片难以确定边界的海洋,随后会去往欧洲海岸,再游入江河溪流栖居。平静地生活几十年后,当生物钟敲响,它会完成最后一次蜕变,踏上返回出生地的漫漫归途,在那里繁殖并死去。如果无法启程,它仿佛会等待到永恒,绝不变身。
两千多年来,鳗鱼一直是一个谜。亚里士多德坚信它没有性别,弗洛伊德试图寻找它的生殖器却屡屡受挫。从没有人见过鳗鱼交配。
神秘的鳗鱼令帕特里克着迷,与鳗鱼同样难解的还有他与父亲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他在文学、艺术、宗教与科学史领域探寻,同时追忆与父亲一起捕鳗的童年时光。鳗鱼的不可知、它笨拙又浪漫的生命之旅,宛如隐喻,触发我们对生存与死亡、目标与意义的思考和领悟。
惊呆了!原来这就是社会学 [图书] 豆瓣
社会学用語図鑑
8.3 (44 个评分) 作者: [日]田中正人 / [日]香月孝史 译者: 刘晓晓 南海出版公司 2021 - 5
★ 懂点社会学,走出混沌的日常,理解社会与人生
★ 76位社会学巨擘×135个社会学核心概念×400幅超可爱漫画
上至学科奠基人奥古斯特·孔德、埃米尔·涂尔干、格奥尔格·齐美尔、马克斯·韦伯,下至当代中流砥柱安东尼·吉登斯、乔治·瑞泽尔、齐格蒙特·鲍曼——重要的社会思想 家超萌登场;
从炫耀性消费到文化资本,从社会失范到风险社会,从公共人的衰落到诸众的崛起——重要的社会学概念轻松get!
想要洞悉习以为常的社会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本质与规律?这本书画给你看!
★ 清华大学副教授严飞、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钧鹏力荐!
很多初次接触社会学的探索者,都很好奇社会学是什么、社会学有用吗、社会学会很难懂吗。其实社会学也可以很可爱。通过本书一幅幅通俗易懂的绘画图解,我们看到社会学从古典到现代的发展脉络,看到各个思想名家的经典社会学概念,以及这些概念的应用场景,让我们在莞尔一笑中,理解我们纷繁复杂的社会。我们只有理解社会,才可以更好地通过反身性的思考理解我们自己。 ——严飞,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穿透: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作者
研读社会学经典,关键在于将高度抽象的理论表述与自己的日常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本书通过有趣的漫画将晦涩的理论形象化,大大降低了社会学的入门难度,即使是研习社会学多年的人,也能有所收获。我在拿到书之前并没有太高的期望,但从翻开第一页起就爱不释手,花了两个晚上心情愉悦地读完,一些此前半懂不懂的概念和理论也变得亲切起来。 ——李钧鹏,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科学革命的结构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9.0 (53 个评分) 作者: [美]托马斯·库恩 / [美]伊安·哈金 (导读) 译者: 金吾伦 / 胡新和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11
本书是20世纪学术史上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是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的学者们不可不读的基本文献。它引导了科学哲学界的一场认识论的大变革,成为科学哲学史上一道重要的分水岭。其影响不仅在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而且延伸到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文学史、艺术史、政治 史、宗教史等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甚至在社会公众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书中提出的“范式转换”一语如今已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重要词汇。本书自1962年面世以来就引起强烈反响,掀起了一股世界性的研究热潮,其影响至今不衰。本版是芝加哥大学出版社为庆祝本书问世五十周年而作,新加入加拿大哲学家伊安·哈金教授所写的导读。“自然科学的发展除了按常规科学一点一滴地积累之外,还必然要出现“科学革命”。科学革命不仅仅使科学的面貌焕然一新,而且还会引起人们世界观的变革。” - 托马斯·库恩
哲学·科学·常识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8.7 (64 个评分) 作者: 陈嘉映 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化 2018 - 3
【内容简介】
《哲学•科学•常识》是陈嘉映的代表作,这本书既是对历史上人类求知之路的回顾,也是对人之本、知识之本的追问。
人类之所以不懈探求这个世界的究竟,正是因为我们相信,世界的答案是存在的。但是在求知之路上,我们又时常迷失,冒出“为什么要学这个?”之类的怀疑。难道果真如老子所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人们在科学或者人文的道路上探索,有时竟恍然不知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是在深入,还是在背离。
人类解释世界的努力,前有神话、巫术,后有哲学、科学。排除了千难万险,才抵达日心说、牛顿力学、进化论、量子物理,才使得科学成为“真理”的代言者。一方面人们常常反思,科学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成功?人们经历着同样的世界,为什么只有欧洲产生了科学?另一方面,我们也为科学之成功付出了代价:用科学来逼近“真理”,却将人的心灵排除出真理的领域之外。用数学和实验思维树立的科学大厦里,没有人之善恶、悲喜的位置——科学果真是关于这个世界最好的答案吗?
《哲学•科学•常识》是陈嘉映站在人类认知发展前端的一次回望:请循其本,我们对真理的探求,究竟是要探索未知的领域,取得从前不为人知的发现?还是要理解我们存在于其中的世界,在纷繁的人世间消解困惑,更好地生活?

【编辑推荐】
1. 此次《哲学•科学•常识》新版,由陈老师重新构思最后一章,全新校读,重磅回归!《哲学•科学•常识》初版于2005年,是让陈嘉映走入大众智识读者视野的开创之作。出版十余年来,好评不断。
2. 这本书主题虽是科学哲学,但却是陈嘉映对于人类知识的“科学与人文之争”、“理论和现实之争”给出的回答。对于一代青年读者来说,《科学•哲学•常识》是他们世界观和学习生涯的一本指路之书。
3. 用深刻的思维和广博的学识,讲平白、中肯的哲理,点中普通智识读者的迷津。科学就代表着真理吗?为什么人们学得越多,却越不能理解这个世界?哲学在现代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陈嘉映观照的问题,很多是我们在求知之路上自然困惑的。
4. 《哲学•科学•常识》也是一本亲民的科学哲学入门书。“科学哲学”是对科学思维和逻辑的批判性思考,在科学进步的今天尤其重要。什么样的科学概念,才有颠覆观念、引发变革的力量?引力波、暗物质“在理论上存在”和“在现实中存在”有什么不同? ……这都是本书十分关切的话题。
数学之美 [图书] 豆瓣
8.5 (8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吴军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 5
几年前,“数学之美”系列文章原刊载于谷歌黑板报,获得上百万次点击,得到读者高度评价。读者说,读了“数学之美”,才发现大学时学的数学知识,比如马尔可夫链、矩阵计算,甚至余弦函数原来都如此亲切,并且栩栩如生,才发现自然语言和信息处理这么有趣。
今年,作者吴军博士几乎把所有文章都重写了一遍,为的是把高深的数学原理讲得更加通俗易懂,让非专业读者也能领略数学的魅力。读者通过具体的例子学到的是思考问题的方式 —— 如何化繁为简,如何用数学去解决工程问题,如何跳出固有思维不断去思考创新。
不平等的童年 [图书] 豆瓣
9.0 (23 个评分) 作者: [美]安妮特·拉鲁 译者: 宋爽 / 张旭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6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最好的照顾和教育,然而,父母能够给予自己深爱的孩子们的资源、天赋、机会却不尽相同。
本书以内容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极富洞察力的生活细节,考察了贫困家庭、工人阶级家庭、中产阶级家庭孩子在学校和在家里的生活,从而确认了,父母的社会地位会以一种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形的但又是强有力的方式冲击着孩子的人生经历,并标识出了不平等的社会地位是如何影响教育方式的。
心流 [图书] 豆瓣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7.5 (71 个评分) 作者: [美]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译者: 张定绮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11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体验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游戏、阅读、演奏乐器还有工作的时候。
心理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30年前,在大量案例研究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心流”的概念。本书系统阐述了心流理论,进入心流状态的条件,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阐述如何进入心流状态。对心理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心流》是理解积极心理学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理论素材;对大众读者来说,这更是一本提升幸福感和效率的行动指南。
事实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Factfulness: Ten Reasons We're Wrong About The World - And Why Things Are Better Than You Think
7.7 (68 个评分) 作者: [瑞典] 汉斯·罗斯林 / [瑞典] 欧拉·罗斯林 译者: 张征 文汇出版社 2019 - 4
◆比尔•盖茨送给全美大学生的毕业礼物:一人一本《事实》
◆避免情绪化决策!
◆颠覆你思维方式的神作,正在席卷全球!畅销近20个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瑞典、西班牙、意大利、荷兰……
◆《金融时报》《书单》《自然》等多家媒体赞誉
◆汉斯•罗斯林的TED等演讲视频点击量突破2000万次!
*****************************
★汉斯阐释的四个收入等级的框架,正是我致力于全球事业这几十年来也在思考的,但我从来没有像汉斯这样清晰准确地表述过。我今后会用《事实》的模型来推进工作。——比尔•盖茨
★汉斯为我们讲述了人类悄然无声进步的奇迹,只有他能做到。但是,《事实》做的远不止于此,它还解释了为什么进步往往是不为人知的,并教导读者如何清楚发现它。——梅琳达•盖茨
★《事实》包含了丰富的数据,读起来却相当轻松。它矫正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并解释了思考方式如何导致我们对世界产生误解。——史蒂芬•平克(畅销书《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作者)
★《事实》为这个复杂世界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导航工具,是消除消极和绝望的真正解药。——《自然》
★在汉斯的手中,数据会唱歌。全球卫生和经济的发展趋势变得十分生动。全球发展的大局展现在我们眼前,传递出一些令人惊讶的好消息。——TED
★精彩……书中的内容凝聚了汉斯毕生心血,充满热情和学识……每一页都体现了他的演讲技巧和对数据的喜爱。还有谁会选择“人均拥有吉他数量”的图表来作为人类进步的代表呢?——《金融时报》
★在这个全球都充满焦虑的时代,竟出现了一本如此振奋人心的书。——克里斯蒂娜•哈德曼,《泰晤士报》
*****************************
【内容简介】
避免情绪化决策!
认识情绪化本能,作出相应改变,摆脱非理性的困扰,重新把能量投入建设性的行为中!
--------------------------------
◆避免一分为二:如今不应再把世界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国家都是中等收入国家,而这种传统分类方式很容易让你在现代社会痛失潜在市场;
◆避免以偏概全:在一些城市街头,你会看到很多盖到一半的房子。很容易认为这是因为盖房子的人失去了资金支持,或是做事毫无计划。其实这是房子主人储存财富的聪明办法;
◆避免单一视角:美国人均卫生支出名列世界第一。然而美国并非全球最长寿的国家。美国的平均预期寿命只排在第40位;
◆避免情急生乱:“你必须现在就行动,否则就来不及了!”这句话只会带来压力和焦虑。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立即采取行动,以后仍然会有机会。
--------------------------------
一旦你拥有了《事实》提供的思维方式,你就能:远离焦虑、变得乐观、充满希望、变得理性、发现潜在的商机、作出有效决策。
后真相时代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TRUTH:How the Many Sides to Every Story Shape Our Reality
7.2 (46 个评分) 作者: [英] 赫克托·麦克唐纳 译者: 刘清山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9 - 7
谣言 误传 10万+ 阴谋论 带节奏 病毒营销……
纵横欧美商界的说故事大师全盘揭示真相的运作机制!
谢丽尔•桑德伯格、马特•里德利、威廉•庞德斯通荐
◎ 编辑推荐
☆你以为你在独立思考吗?
你以为的真相就真的是真相吗?
你以为你以为的真的就是你以为的么?
谣言、误传、10万+、阴谋论、带节奏、病毒营销……
我们进入了以情绪煽动取代事实分析的后真相时代。
☆真相是个多面体,别有用心者只描绘其中的一面,因而我们必须擦亮双眼,看清真相如何被别有用心者挑选、加工和塑造。在本书中,纵横欧美商界的说故事大师麦克唐纳将分四个大类逐一剖析信息传播者处理真相的伎俩,帮助我们成为后真相时代清醒的局内人。
◎ 内容简介
2016年英国公投脱离欧盟,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一时间,“后真相”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并被《牛津大辞典》选为年度词汇。所谓“后真相”,就是真相和逻辑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被忽视,而情感煽动主导舆论的情形。从投票选举到众筹诈骗,再到病毒营销,无论是在政治、传媒,还是商业领域,后真相的案例俯拾即是。显然,我们已经进入了后真相时代。
在本书中,为世界顶尖企业提供商业咨询的说故事大师赫克托•麦克唐纳用生动的故事向我们展示出真相是如何被信息传达者肢解、扭曲和掩盖的。他在大量实例的基础上总结出误导者的惯用伎俩,同时告诉我们如何更有效率地利用竞争性真相来证明观点、凝聚人心。作为后真相时代的信息消费者,上当受骗有时在所难免。唯有洞悉真相的运作模式,我们才能更有智慧地处理信息,甚至通过改善真相的讲述方式达成目标。
◎ 名人推荐
在真相遭到诋毁时,麦克唐纳在这里挺身为它辩护,并且为讯息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更清晰可信、令人信服的指导方针。──谢丽尔•桑德伯格,《向前一步》作者
本书精彩地揭示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不同的人看到的绝对不会是同一个真相。——马特•里德利,《基因组》《理性乐观派》作者
没有人能够面面俱到地阐述出真相的所有样貌,麦克唐纳揭露了那些沟通讯息的人如何选用对他们有利的真相。
——威廉•庞德斯通,《囚徒的困境》《谁是谷歌想要的人才》作者
人类其实一直生活在后真相时代:在信息不发达的时代被蒙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只相信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实。——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作者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Why Don't Students Like School: A Cognitive Scientist Answers Questions About How the Mind Works and What It Means for the Classroom
9.1 (30 个评分) 作者: [美] Daniel T. Willingham 译者: 赵萌 / 朱永新(审校)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0 - 5
本书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威林厄姆的重要著作,是一本深受学生和教师欢迎的教育心理学著作。他用认知心理学的原理,详细分析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书中每一章都运用了一个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如“事实性的知识先于技能”、“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我们在已知的环境中理解新的事物”、“儿童在学习方面更多的是相似而不是不同”、“教学技能可以通过练习而提高”等等。
本书是一本关于认知心理学的普及读物,也是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入门书籍。书中的许多观点新颖而深刻。如开篇伊始关于大脑的作用的分析,作者认为,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它的真正作用在于使你避免思考。虽然人类生来就具有好奇心,但是我们不是天生的杰出思想者,除非认知环境符合一定的要求,否则我们会尽可能地避免思考。作者指出,学生是否喜欢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能否持续地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愉悦感。
稀缺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Scarcity: Why Having Too Little Means So Much
7.2 (51 个评分) 作者: 塞德希尔·穆来纳森 / 埃尔德·沙菲尔 译者: 魏薇 / 龙志勇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 - 11
在长期研究穷人和扶贫的过程中,塞德希尔· 穆来纳森发现他和穷人的焦虑竟然类似:穷人缺钱,他缺时间。在这一现象基础上,他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现实调查,却发现了一个存在于世人中间的惊人真相:穷困之人会永远缺钱,而忙碌之人会永远缺时间。
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因为即便是给穷人一笔钱,给拖延症患者一些时间,他们也无法变得富足和高效。实际上,在长期性的资源(钱、时间)稀缺中,人们已经形成了“管窥”之见,只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虽然这有可能为我们带来“专注红利”(短期的富裕或效率),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专心致志”反而会让我们产生“权衡式思维”,不断增加我们的带宽负担——当1元钱的价值在穷人与富人之间产生了巨大差异时,当印度金奈的街头小贩们陷入了无止境的借贷压力时,当每个人都处在多任务处理的“杂耍”状态中时……最理性的经济模型和行为方式都会变得不再符合自身的内在逻辑。最终,稀缺会俘获我们的大脑,渐渐让我们失去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变得更加愚笨和冲动。
《稀缺》是《思考,快与慢》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最推崇的行为经济学新作,它旨在揭示稀缺心态的各种复杂成因,并提出以“余闲”牵制稀缺的应对之法。所以,只有对“带宽”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我们才有可能从稀缺走向富足。
我是谁,或什么 [图书] 豆瓣 博客來 Goodreads 谷歌图书
The Mind's I: Fantasies And Reflections On Self & Soul
9.0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侯世达 / [美] 丹尼尔·丹尼特 译者: 舒文 / 马健 上海三联书店 2020 - 7
“心灵/心智(mind)是什么?我是谁?纯粹的物质能思考或感受吗?灵魂(soul)在哪里?面对这些问题时,人人都会陷入困惑之中。我们编纂此书,为的是尝试展示这些困惑,让它们变得生动鲜明。我们的目的不是要直接回答这些大问题,而是要动摇世人的思维:既包括那些有着严肃坚定的科学世界观的人,也包括那些对人类灵魂怀有宗教或者灵性主义想象的人。我们认为,目前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并不容易,我们首先要对问题进行根本反思,然后才能期望人们在‘我’这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上达成共识。因此,本书旨在刺激、扰乱和迷惑读者,让显而易见的东西变得奇异起来,也许还会让奇异的东西变得显而易见。”
出于上述动机,二位主编为本书选文27篇,包含了从科幻小说、戏剧对话到哲学论文多种文体,除两位编者的作品外,更有图灵、博尔赫斯、道金斯、内格尔等重要人物的代表作。各篇文章围绕自我感、精神是否存在及有否特性、身心关系、自由意志、自我意识和“自我”特性等经典问题分类编排,每篇结尾均附主编者的评论反思。选文、反思及二者间的隔空对话,各有精彩与妙趣,对理解相关哲学认知问题、生物问题、人工智能问题等应大有助益。
什么是数学 [图书] 豆瓣 Eggplant.place Goodreads
What is Mathematics
9.5 (19 个评分) 作者: [美] R·柯朗 H·罗宾 著 / I·斯图尔特 修订 译者: 左平 / 张饴慈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 5
《什么是数学》既是为初学者也是为专家,既是为学生也是为教师,既是为哲学家也是为工程师而写的。它是一本世界著名的数学科普读物。书中搜集了许多经典的数学珍品,给出了数学世界的一组有趣的、深入浅出的图画,对整个数学领域中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做了精深而生动的阐述。
I·斯图尔特增写了新的一章,以新的观点阐述了数学的最新进展,叙述了四色定理和费马大定理的证明等。这些问题是在柯朗与罗宾写书的年代尚未解决,但现在已被解决了的。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