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秘密社团”
全部 | 书籍 (12) | 影视 | 播客 | 音乐 | 游戏 | 演出
马来亚华人秘密会党史 [图书] 豆瓣
The Impact of Chinese Societies in Malaya: A History Study
作者: [英] 威尔弗雷德·布里兹 译者: 邱格屏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9 - 5
这是首本全面、完整、系统论述马来亚华人秘密会党的专著,作者对那些自开埠就来到马六甲、槟榔屿、新加坡,并随即遍布马来各邦的华人秘密会党对当地华社的重大影响给予了足够深入的关注。
《马来亚华人秘密会党史》中首先介绍了会党在古老中国的起源,然后费了大量笔墨来叙述会党在马来半岛的再度繁荣,同时也描述了华人的日常生活、经济活动、政府对华人的管理,偶尔还讨论重要的华社的人物、社会组织和华人政治。这《马来亚华人秘密会党史》是一部生动的研究著作,书中关于华人秘密会党的一个个故事读起来更像情节跌宕的侦探小说,但事实上《马来亚华人秘密会党史》是一本严肃的研究马来亚和新加坡社会的学术著作,填补了该研究领域的巨大空白,是任何想要研究远东事务和东南亚事务的研究者案头必备的书籍。
光明会 [图书] 豆瓣
作者: (美) 波特 (Porter,L.) 著 译者: 韦民、王春燕 海南出版社 2010 - 1
《光明会:阴谋论的前世今生》内容简介:在一位18世纪耶鲁大学的校长、一位战争期间纳粹的同情者、一位麦卡锡时代的“反共”狂热分子与《花花公子》的前编辑之间,是什么将他们连为一体呢?法国大革命的起源、罗曼罗夫被刺、美元图案与外星人绑架是如何相互关联的?
答案是世界上最神秘的、令人恐惧的、邪恶的秘密组织,那就是光明会。有关光明会的文献存在了几个世纪,甚至千年,但这个组织实际上仅仅存活了不到十年的时间。那么,为什么要说它是世界上最大阴谋的幕后黑手?
《光明会:阴谋论的前世今生》揭示了光明会的独特历史,并且考察了有关这一组织的许多不同理论。《光明会:阴谋论的前世今生》探讨了人们对该组织的恐惧如何演变与扭曲,这些恐惧如何为当代形形色色的焦虑提供镜像。
至关重要的是,《光明会:阴谋论的前世今生》回答了一个千年之久的问题,即:谁是光明会成员?
共济会核心组织:暗黑矩阵 [图书] 豆瓣
作者: 高鹏程 东方出版社 2014 - 4
在当今这个时代,共济会的发展情况如何?它在西方社会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在马克思逝世后的130年间,共济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共济会在西方政治中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这些问题不仅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要关注的问题,而且也是完善对于西方政治历史和现实的认识所必须要从事的工作。共济会是西方社会具有强烈政治性并兼具宗教性、秘密社团性的兄弟会组织。在近现代西方社会转型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影响领域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的各个方面,认识共济会是把握西方社会历史和现实、从更广阔的角度理解西方政治的必要组成部分。本书选取英美共济会的核心组织作为基本的研究范围。之所以以此为本书的研究主题,主要是出于对共济会本身的起源、正式性及著者研究能力等多方面的考虑。
笛卡儿的秘密手记 [图书] 豆瓣
Descartes's Secret Notebook: A True Tale of Mathematics, Mysticism, and the Quest to Understand the Universe
作者: [以色列]阿米尔·艾克塞尔 译者: 萧秀山 / 黎敏中 世纪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 8
笛卡儿(René Descartes,1596-1650)是西方哲学与数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是西方思想史上最杰出的演绎推论。他出身贵族,曾自愿参军以便游历欧洲,行军帐中的三个著名的梦境更被称为数学史上的传奇。在他生命的最后年月里,笛卡儿担任瑞典女王的宫廷哲学家,直至去世。笛卡儿的出身、转机与奇遇,成就了他在数学与哲学上的辉煌。通过他与亲友互通的各种真实文献,我们得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以及秘密手记的线索。
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儿,传说他曾经是蔷薇十字会的成员,身后留下一本大部分以密码写成的秘密手记。两个半世纪后对这本手记的破译令笛卡儿成为拓扑学的创立者;21世纪的天文发现证明,其中所隐藏的秘密,也许就是宇宙可能的架构。
这段真实之谜混合了数学、历史与神秘学。本书以笛卡儿留下的一本秘密手记拉开序幕,追随笛卡儿一生的哀愁行旅,见证了近代科学“理性”的复杂风貌,也是17世纪科学探索具体而微的真实重现。
新世界秩序 [图书] 豆瓣
作者: (美) 埃帕森 译者: 张伟平 吉林出版集团 2010 - 4
多年来,国外有不少学者、记者、历史学家,他们从各种解迷的档案里获取珍贵史料和素材;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对知情人多年跟踪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以及从若干情报机构批露的秘密情报里搜集详细资料,精心撰写了“新世界秩序”的专著和文章,披露了发生在两个世纪前一位放弃信仰的天主教教士:德国光明会创始人亚当• 魏斯豪普特在罗思柴德授意下,以炮制世界单一政府的“阴谋”为起点;并由“罗思柴德议院”(FINANCED BY THE HOUSE OF ROTHSCHILD)提供经费, 成立了德国的“光明会”(ILLUMINATI)社团的隐秘之事。
“罗思柴德议院”为了达到“世界单一政府”的目的 ,并且在过去两个世纪期间里由光明会如何挑起了从拿破伦法国大革命以来的每一场战争;还描述了雅各布•H•希夫如何被罗思柴德送到了美国,对光明会的阴谋计划进一步完善;希夫的密谋和光明会阴谋计划并且如何受到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控制。希夫如何诱惑国会和总统达到对整个金钱系统的控制和取消所得税,希夫和他的同谋者创造的“对外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如何控制他们的当选官员逐渐驾驭美国、使其成为“联合国”世界单一政府被御用的单位。旨在颠覆各个国家的政府和宗教团体,实施全球一个政府、一种货币的“世界政府”,即所谓的“新世界秩序”(又称“新纪元”)。这种“新世界秩序”和我们今天所讨论的“全球化”又有什么区别,全球化的真实含义和本质又是什么?这一切确实让政治家、历史学家、金融家、学者们难以捕捉到头绪,更难知道其真相;而一切“全球化”的专著和论述就显得尤其幼稚和可笑……
为此,我们对这一切秘密的历史必须进行研究,为人类探讨一条光明之路。
罗斯柴尔德王朝 [图书] 豆瓣
作者: 约翰•科尔曼 (John Coleman) 译者: 李婷 吉林出版集团 2013 - 8
本书讲述“红盾”王朝的缔造者梅耶·阿姆谢尔·罗斯柴尔德(Mayer Amschel Rothschild,又译洛希尔)获得第一笔财富的故事。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每一次重大历史事件背后通常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幕后操纵国王、亲王或其他当权者,以促成这些事件发生。本书对当时发生的大现象做出了解释,并且攻破了一直以来关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传说,揭露了罗斯柴尔德摧毁拿破仑和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等人的阴谋。一个犹太人,经营着一间破旧的二手店,生活在最底层,但就因为他有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使他成为国际金融之父。而这位传奇人物的传奇一生,以及包围着这个金融帝国的层层谜团,即将在本书中为您步步揭开。
看不见的手 [图书] 豆瓣
作者: (美)埃帕森 译者: 薛妍 2010 - 7
在世界上的一些角落里,一直有秘密社团在操纵世界历史。世界上最富有和最强大的个人,他们掌握各国政府和新闻媒体,通过其控制的跨国公司和组织——人们所称谓的“秘密社团”操控世界。这些“秘密社团”是一个世界政府的倡导者和秘密集中控制社会的团体,策划了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在内的一系列战争。阴谋历史观假定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是由个人、小团体或强大的人所控制或导演的。在作者看来,这种秘密社团、经济极权主义首要主题就是权力阴谋史。
在这部惊人的书中,作者A.拉尔夫·埃帕森审视世界关系最为秘密的金融史和秘密社团结构,发现了大量证据,证明了真正控制整个世界的核心秘密,以及控制财政和政治结构的那只无形的手。
作者以过去历史学家鲜知的具有争议的重大事件, 把读者引入真实而神秘的阴谋历史观。在作者看来,一些秘密社团、经济极权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图谋首要主题就是权力阴谋史。当富人聚敛有足够的钱时,他们开始渴望主宰自己的人类同胞,因为大多数人都希望有发言的方式和权力,对他们的生活来说, 这些权力饥饿的人必须设法制定自己的计划,暗中用自己的影响力和财富效应改变这一权贵所主张的利益。
骷髅会精神 [图书] 豆瓣
作者: 宿景祥博士 2006
本书详细介绍了骷髅会的发起背景,创始人,入会条件,各精英会员在政界、商界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并通过对骷髅会极为诡异的入会仪式的介绍,揭开美国耶鲁大学这个被称为国际黑手党的神秘面纱
刽子手的女儿和黑衣修士 [图书] 豆瓣
Die Henkerstochter und der schwarze Mönch
作者: [德]奥利弗·珀奇 译者: 程丽琴 译林出版社
1660年的巴伐利亚,一位神甫中毒身亡。临死时他费力地画出记号,将一个难解之谜留给了妹妹、雄高城刽子手、刽子手之女和医生。
地下墓室的尸骸从何而来?失落已久的宝藏埋在何方?解谜者们没有想到,第一个谜底揭开后还有第二个谜、第三个谜,把他们引向一座座古老幽暗的修道院。尾随在他们身后的,是一群来路不明的黑衣人。
在戏剧性、悬疑性与幽默感之间达到了完美的平衡。——《书单》
《刽子手的女儿和黑衣修士》是17世纪巴伐利亚的一座迷宫,绵密的线索与丰满的人物遍布其中。情节跌宕起伏,谜题趣味盎然,历史真实迷人。——威廉•迪特里希(《暗冬》《拿破仑的金字塔》作者)
共济会密码 [图书] 豆瓣
Cracking the Freemason's Code
作者: (英) 罗伯特·库珀 / Robert L.D. Cooper 译者: 俞凤 法律出版社
序言
什么是共济会?我已经记不清曾有多少人问过我这个问题,也忘了自己有多少次开玩笑地回答:“对不起,我不能告诉你——这是个秘密!”事实上,这并不是个秘密。只是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很难回答。本书将通过阐述共济会的历史、传统与教义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使人们明白:其实它并非想象中的那样神秘。如此一来,大家也会明白为什么对于这个经常被提及的问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要对共济会下定义,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人或组织可以代表共济会。当然,与其关系紧密的人,譬如我,确实可以就“什么是共济会、它主要是做什么的、它的意义是什么”等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但这些观点都是主观的,我相信其他的共济会会员——而且有很大一部分的会员——会持反对意见。但我一点也不在乎这些。事实上,共济会的魅力之一,便是它对不同人的意义也不同。这也是现在人们对共济会存在疑惑的根源之一。所以,请允许我用另一种方法来着重分析这一点。共济会没有总部,在其结构中也不存在类似主教或牧师,或是国际层面上诸如首席执行官的职位,从这一点来说,它是个分散的组织。任何个人或组织都无法完全代表共济会这个群体。有些糊涂了吧?其实我们都很疑惑——我说的可不只是那些非共济会会员们!
因此,本书旨在从个人的视角揭开共济会的面纱,但将侧重于历史层面。在阐述自己观点时,我想我是比大多数人有优势的,因为身为苏格兰共济会总会的博物馆及图书馆馆长,我比别人拥有更加有利的条件获得独一无二的资料(特别是历史资料),提供重要的证据,使我的解释显得有理有据。当然,这并不是说其他学者的观点都是没有根据的。
本书的内容反映了我对共济会的主观理解,并且根据我个人对于某些主题的重要性排序来确定。书中讲到某些与共济会有关的团体或组织时,我通常会提及其历史或起源。然而,我不愿意将共济会描述成一个整体的组织,因为这样会给它添上其他组织具备但其自身缺乏的若干特点。类似创立时间、创始人、发展历程、服务或“销售”内容这样的问题,对劳斯莱斯、微软这样的公司来说很简单,但对共济会而言,要难以回答得多。这并不是说我不会在书中提到这些内容,只是书中的回答仅基于我个人的发现,因此有些同事和历史学家们可能会赞同,有些则可能会反对。
本书将简要地检验关于共济会来源的主要理论,并探究它们的可取与不足之处。在简述各种理论之后,我将着眼于世界各地的共济会的发展(由于共济会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因此在第1l章我着重阐述同苏格兰共济会相关的事件,以及发生在美国的若干事件,相信读者会觉得很有意思)。
把共济会同其他的组织进行比较,是为了凸显这些组织同近代共济会的区别,使人们对其他“秘密社团”的运作有深入了解。同时,我也不得不考虑共济会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及实用性,否则就意味着在这个方面不存在问题。虽然很哕唆,我还是得再次强调,这些都只是我的个人观点,绝不代表我的工作单位苏格兰共济会总会或我所参加的任何一个共济会组织。当我随意针对共济会进行概括性论述时,所涉及的问题无法在整体上代表拥有不同规章制度、选举成员(偶尔开除成员)方式的个别组织。而在这本书中,有关共济会与宗教、共济会与政治以及共济会与社会等方面的论述,也仅是我的看法而已!
由于关于共济会组织(包括行会和会所)的最早记录,以及在共济会历史上占不可或缺地位的宗教仪式都是在苏格兰发现的,我认为苏格兰就是近代共济会的发源地。作为苏格兰土生土长的共济会“专家”,本书中的讨论不可避免地将会以我对苏格兰共济会历史与文化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在这样的一本书中详尽地区分苏格兰共济会与其他地方现行的各种形式的共济会,是不可能做到的。然而,在我看来,不管阅读本书还是其他关于共济会的书籍,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要把这种苏格兰的视角谨记于心。
大众领域出版的很多书籍总会在某些方面提及共济会(事实上,其中有些基本上是以共济会为主题),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其实,早在1730年,非共济会成员就开始写作关于共济会的书籍,当时,塞缪尔·普里查德名为《共济会解析》的小册子在伦敦出版发售。在共济会中,这类印品被称为“揭秘书籍”(Exposure),是指以销售为目的,讲述共济会仪式的印刷品。某些人宣称这些书籍是为了“保护”人们免受共济会诱惑,防止其加入共济会,但对于这种“揭秘书籍”被用于盈利的事实却只字不提。
借此机会,我也要在书中“揭秘”人类所知道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共济会仪式!但我的动机不同,是为了澄清历史。了解共济会的来源,是消除围绕共济会而产生的一些荒诞说法的关键。“当然!这书肯定得有这样的内容,它可是要花钱的!”嗯,我听见您的话了,也明白您的意思。所以,如果您通过电子邮件联系我,我也将很乐意为您免费提供这世界上最古老的共济会仪式书——如果这就是您想要的话!
与共济会仪式紧密相关的是共济会符号。这是共济会十分令人着迷的地方,它的内涵远远超出了本书的概述,值得我们细细研究。同时,我在书中举出了若干可能会让你们有兴趣深入了解共济会的例子。
本书中所讨论的一些主题已经被其他学者深入研究过。因此,我在书后附加了精心挑选出来的推荐读物书单。当代某些研究共济会的作者总喜欢声称自己提出了不同于前人的独特见解。事实上,这种独特见解很少见。而且通常情况下,许多作者只是重复了前代作者就此话题所提出的见解。毫无疑问,他们肯定加上了自己的“曲解”,而最近这些关于共济会的理论中很少是原创的。这或许便是为什么学术领域很少研究共济会,并把它当做一个古怪的话题。这令人十分悲伤,因为正如大卫·史蒂文森教授所言,研究作为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共济会,对学习历史的学生来说将受益匪浅。
我坚信共济会对现代社会贡献颇丰,这一点,也将在本书中得到明显的体现。
罗伯特·L.D.库珀
苏格兰共济会总会博物馆与图书馆馆长
2006年6月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