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莫迪亚诺”
全部 | 书籍 (31) | 影视 | 播客 | 音乐 | 游戏 | 演出
暗店街 [图书] 豆瓣
Rue des boutiques obscures
8.0 (83 个评分) 作者: [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译者: 王文融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5 - 1
二战后的巴黎。一个得了健忘症的男人被好心的私家侦探于特收留,获得了新的身份:居依•罗朗。罗朗为于特当了八年助理侦探,在于特退休之际,决定揭开自己的经历与身世之谜。在采访各种人物、搜集线索之后,他开始怀疑自己曾经拥有多重身份。他真的是一张照片上的那个年轻人,被许多人指认的那个南美外交官?他的记忆也许是在逃离德占区时丧失的?
在这部独特、优雅的小说中,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塑造了一个寻找自己身份的男人。他神秘的过去被掩藏在德占时期的巴黎,那是法兰西记忆的黑洞……
还有4个属于同一作品或可能重复的条目,点击显示。
暗店街 [图书] 豆瓣
8.3 (21 个评分) 作者: [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译者: 薛立华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6 - 1
帕·莫迪亚诺的这部中篇小说是法国当代文学中的一部著名作品。
主人公居伊·罗朗曾患过一场遗忘症,把前半生忘得一干二净,生命变成了无缘之水,无木之本。为了摆脱精神上的迷惘,他利用后来的侦探工作经验,对自己的“根”进行了一番曲折艰难的探索。
作品通过这一离奇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二次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问题和人们普遍存在的内心空虚与幻灭感。
暗店街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Rue des Boutiques Obscures
7.7 (18 个评分) 作者: [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译者: 王文融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 8
《暗店街》是莫迪亚诺出版于1978年的小说,荣获当年的龚古尔文学奖。
二战后的巴黎。一个得了健忘症的男人被好心的私家侦探于特收留,获得了新的身份:居依•罗朗。罗朗为于特当了八年助理侦探,在于特退休之际,决定揭开自己的经历与身世之谜。在采访各种人物、搜集线索之后,他开始怀疑自己曾经拥有多重身份。他真的是照片上的那个年轻人,被许多人指认的那个南美外交官?他的记忆也许是在逃离德占区时丧失的?
在这部独特、优雅的小说中,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塑造了一个寻找自己身份的男人。他神秘的过去被掩藏在德占时期的巴黎,那是法兰西记忆的黑洞……
暗店街 [图书] 豆瓣
8.6 (10 个评分) 作者: [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译者: 王文融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5 - 1
这是法国乃至欧洲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小说,作家莫迪亚诺凭此书力夺龚古尔文学奖。作品中主人公数年前因偷越边境时遭遇劫难,受到极度刺激后丧失了对过去生活的记忆。他给私人侦探于特当了八年助理侦探后,开始用探案技术在茫茫人海中调查自己的身世和来历。
暗铺街 [图书] 豆瓣
Rue des Boutiques Obscures
8.9 (11 个评分) 作者: [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译者: 王文融 译林出版社 1994 - 10
《暗铺街》的叙述者是位患了遗忘症的私家侦探。为了找到自己的真实身份,了解自己前半生的经历,他孜孜不息地寻访可能是自己的那个人及其朋友好友的踪迹,他们出生或生活过的地点,甚至远涉重洋,来到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一个小岛寻找青年时代的友人。他的调出对象中有俄国流亡者、无国籍的难民、餐馆或酒吧间的老板、夜总会的钢琴演奏员、美食专栏编辑、古城堡的园丁、摄影师、赛马骑士等。这些调查把读者带回到作者情有独钟的占领年代。再现了这一黑暗时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说作者继承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青春咖啡馆 [图书] 豆瓣
Dans le café de la jeunesse perdue
7.6 (76 个评分) 作者: [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译者: 金龙格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 5
在巴黎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靠近卢森堡公园的奥黛翁,有一家名叫孔岱的咖啡馆。它像一块巨型磁铁一样,吸引着一群十八到二十五岁的年轻人。他们“四处漂泊,居无定所,放荡不羁”,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从不考虑未来,享受着文学和艺术的庇护。
在这群客人之中,有一个名叫露姬的二十二岁女子特别引人注目。她光彩夺目,就像银幕上光芒四射的女影星。她是从哪里来的?她有着怎样的故事?她的迷人光芒之后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她是不是在逃避什么?故事围绕着这名年轻女子的失踪展开。四个叙述者纷纷登场,他们都已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向读者娓娓讲述露姬的短暂人生经历。
地平线 [图书] 豆瓣
L'horizon
7.9 (34 个评分) 作者: [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译者: 徐和瑾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6
年已古稀的博斯曼斯开始回忆过往的生活,他习惯在笔记本上记下偶然想起的一些记忆碎片、一个人名、一个电话号码。偶然的一天,他想到了在40年前曾经交往过的一个女孩,她叫玛格丽特•勒科兹。那段时间,两人经常出双入对,因为两人有共同的经历,都被人跟踪。玛格丽特是被一个名叫布亚瓦尔的男人,而博斯曼斯是被他的母亲和继父。玛格丽特是在一家咖啡馆内认识布亚瓦尔的,后者开始对她死缠烂打。为了摆脱这个人,玛格丽特去过瑞士,又辗转来到巴黎,就是在那里她认识了博斯曼斯。玛格丽特的工作是当保姆,她的雇主是个有点神秘的男医生,他过去似乎和一些邪教团体有关联。后来,男医生被捕,玛格丽特再次选择逃亡,渺无音讯。
40年后的现在,博斯曼斯决定重新找到玛格丽特,于是他前往柏林,再次找寻这个神秘的女人……
缓刑 [图书] 豆瓣
Remise de Peine
7.4 (25 个评分) 作者: [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译者: 严胜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8
★ 龚古尔奖和法兰西学院大奖双料得主的童年珍藏
★ 童年建立在流沙之上,我们在其中盲目前行,就像一条没有铭牌的丧家犬。
★法国著名作家奥利维埃•亚当为偶像莫迪亚诺写下千字序言
这是一座二层楼的房子,正面的墙上爬满了常春藤。英国人称作“凸肚窗”的一扇凸起的窗户延伸了客厅的长度。在花园的一座平台的深处,吉约坦医生的坟墓掩映在铁线莲之中。他曾经在这里改进他的断头台吗?
年少的“我”和弟弟寄居在这栋属于三个女人的别墅里。周遭的成人世界充满了谜题:房子为什么没有男主人?阿妮为什么整夜哭泣?洛里斯通街的那伙人在干什么买卖?科萨德侯爵是否会在半夜回到城堡?“我”在看,“我”在听,“我”在想,到底发生了什么严重的事?及至人去楼空,再无踪影?
但“我”知道发生了非常严重的事,因为警察来了。
八月的星期天 [图书] 豆瓣
Dimanches d'août
7.8 (13 个评分) 作者: [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译者: 黄晓敏 黄山书社 2015 - 1
那一年的夏天特别热,我和希尔薇娅从巴黎的马纳河谷辗转来到南方城市尼斯,栖身于一间散发着霉味的公寓。我们深信在这儿谁也不会找到我们。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我们将忘却一切,什么都将从零开始。
希尔薇娅戴着一颗名贵的钻石“南方十字”。我们打算物色买家,将钻石脱手,远走他乡。一对美国人尼尔夫妇钻进了我们的“蜘蛛网”。就在交易即将达成之际,意外发生了……
七年之后,我又来到尼斯城,在街头邂逅一位当年的故人。沉痛的往事浮上我的心头。
还有1个属于同一作品或可能重复的条目,点击显示。
八月的星期天 [图书] 豆瓣
Dimanches d'août (1986)
7.3 (6 个评分) 作者: [法]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译者: 黄晓敏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 1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唤醒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
——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颁奖词
内容简介:
那一年的夏天特别热,叙述者“我”和希尔薇娅从巴黎的马纳河谷辗转来到南方城市尼斯,栖身于一间散发着霉味的公寓。他们深信在这儿谁也不会找到自己,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将忘却一切,从零开始。希尔薇娅戴着一颗名贵的钻石“南方十字”。他们打算物色买家,将钻石脱手,远走他乡。一对美国人尼尔夫妇钻进了他们的“蜘蛛网”。就在交易即将达成之际,意外发生了……七年之后,“我”又来到尼斯城,在街头邂逅一位当年的故人,沉痛的往事浮上心头。
暗店街 夜巡 [图书] 豆瓣
7.0 (10 个评分) 作者: [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译者: 李玉民 上海三联书店 2008 - 4
本书包括两部莫狄阿诺小说——《暗店街》和《夜巡》。
《暗店街》主人公数年前因偷越边境时遭遇劫难,受到极度刺激后丧失了对过去生活的记忆。他给私人侦探于特当了八年助理侦探后,开始用探案技术在茫茫人海中调查自己的身世和来历。他通过种种线索搜集的许多片断,究竟是他的一生,还是他冒名顶替的另一个人的一生呢?
《夜巡》的故事发生在二战德国占领巴黎期间。主人公先被一个盖世太保组织接纳为间谍,受命打入一个叫“地下骑士团”的抵抗组织;后来又受“骑士团”的委派,反过来调查盖世太保组织的情况。在莫狄阿诺笔下,像二战、盖世太保、抵抗组织这些概念都只是具有象征的意义。主人公身陷两个对立阵营之中,彻底的失去了自我(他甚至没有真实姓名)。为了找回自我,他先把“骑士团”的名单提供给了盖世太保,然后又开枪击伤了盖世太保的头头……
夜半撞车 [图书] 豆瓣
Accident nocturne
7.2 (10 个评分) 作者: [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译者: 谭立德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1
《夜半撞车》是“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2003”评选中法国文学入选作品。深夜,一名孤独的青年在巴黎街头漫步,被一辆湖绿色的“菲亚特”轿车撞倒了。他与肇事车辆的车主,一位名叫雅克琳娜-博塞尔让的女子一起坐上警车,被送往医院。等他清醒时,却只身躺在一家诊所,那名女子已不见踪影,而他得到了一笔钱。为了弄清事实,离开诊所后,他按照一个不确切的地址,开始寻找、调查那位女子,而那辆肇事的湖绿色“菲亚特”则成了他追寻中的最重要的线索。这位女子使他想起了另一名女子,湖绿色的“菲亚特”使他想起了一辆小型货车。整个寻找的过程又是一个回忆的过程。小说描述了这位年轻人在寻觅的过程中,记忆起一幕幕早年生活的片断,重新思索了自己过去的生活,最终,他找到了雅克琳娜-博塞尔让,一切又复归平静。
夜的草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L'Herbe des nuits
8.0 (7 个评分) 作者: [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译者: 金龙格 99读书人/黄山书社 2015 - 1
这是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创作的第27部作品,是他在“半梦半醒之间”,用“记忆与遗忘、现实的残片与幻想的光芒”编织出的又一个色彩绚丽的“锦绣花饰”,是他“群岛式的写作”中浮现出的又一座迷人的小岛。

在一本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旧笔记本里,一位作家发现了一段往昔时光的踪迹。五十年过去了,笔记本里记录的文字将他带回到蒙帕纳斯、大学城、左岸以及那个“去殖民化”时代。那时他与一位名叫丹妮的年轻女子来往甚密,然而走在2012年的巴黎街道上,1966年发生的那些事变得可疑,她隐瞒了许多事实真相:她的真名,她的活动,还有一个令她着实烦恼的巨大秘密……警察局里留有她与几个熟人朋友的档案,但追寻真相的线索依然若隐若现,空间与时间的错位,现实与诗意的混淆,让这部小说成为一个扑朔迷离的青春梦幻曲。
戴眼镜的女孩 [图书] 豆瓣
Catherine Certitude
8.0 (9 个评分) 作者: [法] 让-雅克·桑贝 / [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译者: 林小白 中信出版社 2014 - 11
看点: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迪亚诺最短的暖心小说
法国国宝级漫画大师桑贝清新绘图
莫迪亚诺的童年寓言 桑贝绘本版《戴眼镜的女孩》
艰难现实中闪耀的父女温情 成人后的温馨追忆
过去所有的,曾经有过的,会一直伴随着我们,持续一生。
1.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迪亚诺的最短作品。
法国名作家莫迪亚诺以其独特的回溯叙述方式,带领我们进入一个温暖和煦的世界。短短一万多字,从一个纽约下雪的午后开始,追忆一个戴眼镜的小女孩和父亲一起在巴黎度过的童年时光。有艰难的现实,看不懂的成人世界,父亲神秘的工作,一家团聚的向往,以及与父亲一起度过的点点滴滴。异常平实的情节,却折射出一种生命的深度,莫迪亚诺最擅长的追溯手法,梦幻般的叙述,温情、迷人,让人回味。
2.法国国宝级绘本大师桑贝精彩插图。
法国著名绘本大师桑贝与莫迪亚诺一次精彩、不容错过的合作。简洁的线条,清新的色彩,淡淡勾勒出一个小女孩回忆中的童年,为文字中的温馨和迷人韵味锦上添花,与温情的叙述相得益彰,是国内唯一一本插图本的莫迪亚诺小说,也是绘本大师桑贝和文学的一次精彩碰撞。
------------------------------------------------------------------------------------------------------------
内容简介:
我们永远都是一个样子。所以,永远都会有一个名字叫做卡特琳•确定无疑的小姑娘,和她爸爸一起手牵着手在巴黎第十区的街道上散步。
这是一个关于童年、芭蕾、纽约、巴黎和秘密的故事。一个戴眼镜的女孩与父亲一起在巴黎第十区度过一段童年时光。他们住在一间仓库的楼上,父亲进行着神秘的转运工作,而母亲曾是一名舞蹈者,人在纽约……
法国名作家莫迪亚诺以其独特的回溯叙述方式,带领我们进入一个温暖和煦的世界,以异常平实的情节,却折射出一种生命的深度,配合绘本大师桑贝的精彩插画,细腻演绎了一对戴眼镜的父女点滴生活中的温馨亲情,弥漫着一种迷人的淡淡忧伤和温情的气氛。
多拉·布吕代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Dora Bruder
7.3 (9 个评分) 作者: [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译者: 黄荭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 1
1988年,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在1941年新年前夕的《巴黎晚报》上,看到一则寻人启事:“寻失踪少女多拉·布吕代,十五岁 ,一米五五,鹅蛋脸,灰栗色眼睛,身着红色外套,酒红色套头衫,藏青色半身裙和帽子,栗色运动鞋。”登报寻找多拉的是她的父母。这个犹太少女在那个冬天离开天主教寄宿学校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莫迪亚诺锲而不舍地搜寻着关于多拉的一切资料。她为何要在纳粹统治最严酷的时候,逃离庇护她的学校?另一份提到多拉的正式材料是一份一九四二年九月从巴黎被送到奥斯维辛的犹太人名单。莫迪亚诺渐渐发现,更多无名者、更多故事和历史,也消失在了那个动荡年代。而多拉•布吕代的故事,也让他想到自己并不平静的少年时代。
莫迪亚诺用高超的蒙太奇手法,创造了这部介乎虚构与纪实之间的、关于失去与记忆的经典作品。
夜巡 [图书] 豆瓣
La Ronde de nuit
8.3 (11 个评分) 作者: [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译者: 张国庆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 3
《夜巡》出版于1969年,是莫迪亚诺的第二部小说,进入当年的龚古尔文学奖决选名单。这也是莫迪亚诺第一部被翻译成英文的作品。
小说的叙述者为抵抗组织“地下骑士团”工作,但他同时服务于法国的盖世太保。如何成为叛徒,如何不成为叛徒?这个问题始终缠绕着他。通过这本令人震惊的书,这本既温柔又残酷的书,莫迪亚诺试图为这段往昔岁月驱魔,虽然他并未在被占领的巴黎生活过。他唤醒了死者,以一种急促的乐调牵引着他们,完成这奇异的夜巡。
摘选段落:
大逃难开始了。整个白天,我在城中漫无目的地游荡。烟囱冒着黑烟:他们逃跑前要烧掉所有文件,摆脱不必要的行李拖累。无数的汽车排成长蛇阵,涌向巴黎的城门。而我却坐在街头的长椅上。真想也随他们逃去,但我却没有什么值得挽救的东西。一旦他们走了之后,幽灵就会出现,将我团团围住。我会认出几张面孔。女人们都浓妆艳抹,男人们也像黑鬼一样,打扮得花里胡哨:穿着鳄鱼皮鞋和五颜六色的衣服,戴着白金戒指。
封底:
这是一种特别的记忆,试图从过去搜集一些片段,一些由匿名者和陌生人留在大地上的痕迹,这记忆也与我出生的1945年有关联。生于1945年,城市已被毁,所有人都消失了,这让我这一代人对记忆和遗忘的主题尤其敏感。
不幸的是,我觉得追忆逝去的时光惟有普鲁斯特的本事和坦诚才能完成。他描述的社会依然稳定,那是十九世纪的社会。普鲁斯特的记忆让过去在最微末的细节里重现,宛如一幅活生生的画。如今,我感觉到记忆远不如它本身那么确定,必须不停地与健忘和遗忘斗争。由于这一层、这一大堆遗忘覆盖了一切,我们仅仅能截取一些过去的碎片、不连贯的痕迹、稍纵即逝且几乎无法理解的人类命运。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诺贝尔文学奖演讲词
星形广场 [图书] 豆瓣
La Place de l'étoile
8.7 (6 个评分) 作者: [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译者: 李玉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 3
《星形广场》出版于1968年,是莫迪亚诺的处女作,获当年的罗热-尼米埃奖和费内翁奖。
小说通过叙述者拉斐尔•什勒米洛维奇的谵妄幻觉展开,这位主人公变换千百种怪诞离奇而又互相矛盾的犹太身份,却将最痛苦的悲剧隐藏于诙谐之下,于是我们看到诸多或真实或虚构的人物鱼贯而行:莫里斯•萨克斯与奥托•阿贝茨,列维-旺多姆与路易-费迪南•塞利纳医生,马塞尔•普鲁斯特与法国盖世太保,德雷福斯上尉,弗洛伊德,希特勒及其情人爱娃……有如旋转木马一般在时空中疯狂地转动,而当我们合上书,星形广场就镌刻在“痛苦之都”的中心位置。
摘选段落:
我那时是个真正的青年,有愤怒,也有激情——今天看来如此天真,让我不禁哑然失笑。当时我以为,犹太文学的未来落到我的双肩了。我回顾一下,揭露那些冒牌货:德雷福斯上尉、莫洛亚、达尼埃尔•阿莱维。我看普鲁斯特由于童年在外省度过,已经过分同化了,埃德蒙•弗莱过于讨人喜欢,邦达过于抽象。邦达,为什么要玩纯洁思想呢?是变幻不定的大天使吗?脱离现实的伟人吗?隐身的犹太人吗?
这是一种特别的记忆,试图从过去搜集一些片段,一些由匿名者和陌生人留在大地上的痕迹,这记忆也与我出生的1945年有关联。生于1945年,城市已被毁,所有人都消失了,这让我这一代人对记忆和遗忘的主题尤其敏感。
不幸的是,我觉得追忆逝去的时光惟有普鲁斯特的本事和坦诚才能完成。他描述的社会依然稳定,那是十九世纪的社会。普鲁斯特的记忆让过去在最微末的细节里重现,宛如一幅活生生的画。如今,我感觉到记忆远不如它本身那么确定,必须不停地与健忘和遗忘斗争。由于这一层、这一大堆遗忘覆盖了一切,我们仅仅能截取一些过去的碎片、不连贯的痕迹、稍纵即逝且几乎无法理解的人类命运。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诺贝尔文学奖演讲词
这样你就不会迷路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Pour que tu ne te perdes pas dans le quartier
作者: [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译者: 袁筱一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 - 9
《这样你就不会迷路》出版于2014年,是莫迪亚诺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前的最新小说。
“我无法给出事实,我只能呈现事实的阴面。”小说开篇引用著名小说家司汤达的话,讲述了让·达拉加纳的故事。让·达拉加纳是一位作家,他丢失了一个电话本,有个叫吉尔·奥托里尼的人联系他,吉尔称捡到了电话本,希望送还给他。当他们见面时,吉尔说起电话本里一个叫托尔斯泰尔的人,想要知道这个人的信息,但是作家说他想不起来这个人。吉尔和他的伴侣尚塔尔·格里佩提供了一份“档案”复印件,作家凝视着一个女人的名字“安妮·阿斯特朗”,打开了记忆之门……
星形广场 环城大道 [图书] 豆瓣
作者: [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译者: 李玉民 上海三联书店 2008 - 4
本书包括两部莫狄阿诺小说——《星形广场》和《环城大道》。
《星形广场》为作者于1968年发表的处女作,通过一名犹太裔法国青年拉法埃尔·什勒米洛维奇怀着扎根的意图,到处寻找自己的栖息地,最后以噩梦收场的故事,反映德国占领时期法国社会底层的生活和犹太人的困境。
《环城大道》于1972年发表,是儿子寻父的故事。文中的“我”在17岁时看到父亲的一张发黄的旧照片,据此怀着深情,不畏艰难去寻找自己的父亲,但搞不清父亲是黑市走私集团的成员,还是被盖世太保追捕的犹太人。为探明真相,他甚至打入走私集团内部,最后在父亲被捕时挺身而出。可父亲却是一个无“根”的人——他只拥有伪造的“身份证”,他没有祖国,他还企望从儿子的一份中学毕业文凭中得到他的根基的确认,就像一个行将溺毙的人抓住了一根稻草……
环城大道 [图书] 豆瓣
Les Boulevards de ceinture
7.0 (6 个评分) 作者: [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译者: 李玉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 3
《环城大道》出版于1972年,是莫迪亚诺的第三部小说,荣获当年的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
小说的叙述者出发去寻找他的父亲,这番探寻让他重拾起往昔岁月,以一种幻觉的方式重现法国被占领时期的生活。那是在塞纳马恩地区的一个村庄,枫丹白露的边缘,一些奇奇怪怪的人常来这里度周末,其中有为疟疾所苦的马什雷“公爵”,杂志主编让•米哈伊,还有他的侄女,一个金发年轻女演员……而叙述者的父亲,则自称戴克凯尔“男爵”,他是黑市贩子,还是被追捕的犹太人?为什么他在这群人中间?通过这个幽灵般的父亲,叙述者最终是否找到了自己的根?
摘选段落:
有一天,我猛然下决心去寻找您。我情绪低落到极点。须知局势恶化,令人担忧,山雨欲来风满楼,大祸将至。我们生活在一个“奇特的时期”。无所依托。于是我想起还有个父亲。当然,我经常想到“乔治五世地铁车站的痛心事件”,但我对您并无丝毫怨恨。对有些人,什么都可以原谅。十年过去了。您的情况如何?也许您需要我。
封底:
这是一种特别的记忆,试图从过去搜集一些片段,一些由匿名者和陌生人留在大地上的痕迹,这记忆也与我出生的1945年有关联。生于1945年,城市已被毁,所有人都消失了,这让我这一代人对记忆和遗忘的主题尤其敏感。
不幸的是,我觉得追忆逝去的时光惟有普鲁斯特的本事和坦诚才能完成。他描述的社会依然稳定,那是十九世纪的社会。普鲁斯特的记忆让过去在最微末的细节里重现,宛如一幅活生生的画。如今,我感觉到记忆远不如它本身那么确定,必须不停地与健忘和遗忘斗争。由于这一层、这一大堆遗忘覆盖了一切,我们仅仅能截取一些过去的碎片、不连贯的痕迹、稍纵即逝且几乎无法理解的人类命运。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诺贝尔文学奖演讲词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