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西湖”
全部 | 书籍 (15) | 影视 (1) | 播客 | 音乐 (2) | 游戏 | 演出
弁而釵 [图书] 豆瓣
6.6 (17 个评分) 作者: (明)醉西湖新月主人 基本書坊 2008 - 9
震古鑠今的男情真愛,興味盎然的情慾交纏
明末三大男色經典,唯一「終成眷屬」作!
從來沒有一部章回小說像《弁而釵》,大方肯定、頌揚男男之戀,主角個個勇於追求真愛,且結局皆大歡喜、幸福圓滿。
本書原刊於男風大盛的明末崇禎年間,由〈情貞紀〉、〈情俠紀〉、〈情烈紀〉、〈情奇紀〉 等四篇故事,共二十回所組成,作者署名「醉西湖心月主人」,真實身分已不可考。四篇故事中,主角皆是情感堅貞、一身俠烈的奇男子,在機緣湊巧下發生了妙不可言的同性體驗,卻能「始以情合,終以情全」,以秀好之色和高潔品格,與愛侶終身為伴。既是最解情的知己男友、也是床第間最得趣的情夫。
〈情貞紀〉的趙王孫,向來守身如玉卻被翰林風翔假扮的同學用計開苞,兩人日夜形影不離、遂成莫逆之交。雖因韻事敗露而兩人被迫分開,已高考重舉、位居高官的趙王孫卻在風翔遭判斬刑時,獨排眾議、大膽伸冤才免於一死,從此兩人棄官遁隱山林,兩家世世相好。〈情俠紀〉的張機,文武雙全、孔武俊俏,雖有妻妾各一,卻被仰慕已久的鐘圖南以酒誘姦,得嘗龍陽之美。兩人日後屢建戰功、官至伯侯,晚年亦辭官相伴,子女聯姻、世代相好。
〈情烈紀〉的文雅全,因感於雲天章救他於優伶場,願大方獻身而雲始終以君子之禮相待。不料,文因意外自刎身亡,死後魂魄不滅,還施法為雲天章化解無數劫難。
〈情奇紀〉的李摘凡出身妓戶,被匡人龍贖身解救,兩人終於廝守。當匡家遭遇滅族大難裡,李摘凡不惜改扮女裝數十年、養育唯一命脈,自己最後升天為神、恩澤百世流芳。
《弁而釵》裡的男男之情遍及朋友、同學、師生、主僕、孌童和嫖客等關係,充滿想像力的筆墨,映照出作者力圖替男風樹立「優良典範」,用文字構築出一個毫無歧見、美好的「男男理想國」。然因書中性愛場面描寫太過細緻露骨,令人讀得臉紅心跳、欲情勃發,亦使本書多次遭到禁毀。基本書坊在三百年後的今天重新編纂刊行,願讀者能領略它情色兼備,有情、更有義的絕奇精采 。
忆江南:湖山日历2018 [图书] 豆瓣
作者: 宋乐天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 10
《忆江南:湖山日历2018》是一本以江南为主题的摄影日历书。宋乐天持续十多年观察、记录、拍摄浙江,尤其是杭州西湖,其摄影作品独具风格,很受欢迎。本日历所选的377张摄影照片,是从她持续十年观察、记录、拍摄江南的数万张照片中精选出来的。
这本日历书以宋乐天的摄影作品为主体,以风光、物候、市民生活为中心,按照四季流转配图,同时配有部分文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偏重文化介绍。它既是一本关于江南的摄影作品集,又具有日历的实用功能,还可以作为杭州四季旅游指南,兼具记事功能,可以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需要。
宜春香質 [图书] 豆瓣
作者: (明)醉西湖新月主人 基本書坊 2008
史上最奇幻男色經典、最令人瞠目結舌的貪淫現世報!
本書原刊於中國史上男風最盛的明末崇禎年間,由〈風〉、〈花〉、〈雪〉、 〈月〉四章故事構成,全書共二十回。作者「醉西湖心月主人」,另著有一部同樣描寫男色的經典小說《弁而釵》(現由基本書坊出版)。
與《弁而釵》大方讚揚、歌頌男男堅貞之愛的筆法截然不同,《宜春香質》雖 同樣以「寫情」為主,卻用反面的筆法,寫出淫蕩貪財少年所遭受的報應,與極其悲慘的下場。四位敗德至極的主人翁,最後命運都不得善終,不但身敗名裂,還受千刀萬剮、花柳纏身之災,讀來令人毛骨悚然。
然而,本書既然旨在描寫貪圖歡淫、詐騙錢財的現世果報,作者寫起性愛場面自然加倍大膽,幾乎到了「肆無忌憚」的程度。學堂內的集體交歡、師生之間的公然淫亂,乃至同胞兄弟的亂倫,山寨和兵將的強行輪暴……最令人瞠目結舌的,是本書早在三百年前,就將奇幻元素注入男色小說中。主角在仙幻祕境中改頭換面、習得能使男人盡享後庭之樂的採陽之術,更親身遊歷「宜男國」、「女兒國」等地,覽遍各種性愛奇觀。超凡的想像力、生動的筆法,使本書不被囿限於古典小說常見的「警世」規範,讀來更多一份新奇絕妙的幻想快感。
本書內容簡介:
〈風集〉
少年孫宜之,十二歲便被同學集體姦弄,還色誘老師、偷吃「身懷巨器」的兄長,名氣極響。含羞逃家後,在杭州結識待他有情有義的男子王仲和,兩人恩愛甚篤。然而貪淫成性的宜之,因酒後失身而選擇開起白天賣唱、晚上賣身的皮肉生意,最後還遭人設計、命喪京城,只能顯靈向老情人王仲和泣訴冤屈……
〈花集〉
南翔少年單秀言,生得眉清目秀,卻性格狐媚,專門以色侍人。因一段奇遇而得採陰採陽之法,更肆無忌憚大舉淫樂,先騙走男人的大批錢財,再立即加以拋棄,行徑極為囂張。連猛漢武將鐵一心,也無法抗拒其高超的性技,沉醉於後庭之樂無法自拔。不料單秀言看上的是鐵一心的小妾艷姬,不但設計要將她勾撘上手,更要置鐵一心於死地……
〈雪集〉
淮安府少年伊自取,字人愛,自小就以當孌童維生。長大後專騙錢鈔,與妓院祁亀合謀騙取富商錢財,使人家破人亡,自己穿金戴銀、吃香喝辣。後因沉溺賭局敗光財產,一身花柳病的伊自取淪為乞丐,流落街頭、孤寒而死。
〈月集〉
才子鈕俊,因長得醜陋不堪而遭同學、老師排擠。一日走入仙境,受三界提情教主、風流廣化天尊、男情教主等為其改頭換面,成為絕色男子。他在「宜男國」當上了皇后,供王淫樂,又在女兒國被塞陰舉陽,與女王交合狂歡,甚至又遭眾綠林大盜輪姦,遭盡磨難……章回小說中僅見的男男奇幻歷險故事,保證看得你拍案叫絕!
西湖 (2010) [剧集] 豆瓣
导演: 刘郎 / 魏阳 演员: 钟山(解说)
全部使用高清摄像技术拍摄的《西湖》共分10集,每集42分钟,是同类题材、同类片种的纪录片中投资最大、规模最大、篇幅最长的一部。
为力求将该纪录片拍成一部视觉艺术的西湖全书,《西湖》主创通过查阅大量西湖的文献史料,通过分析已有的各类作品,及关于西湖的具体采访,进行事件、人物、细节、景点和再现等分类,从而展示出西湖“和而不同”的艺术特色。以《西湖旧影》为例,它既要搜集到大量的早期影片资料,又要实现通过同机位、同景别、同景物摄取到同景色的前提下,完成西湖旧影与当今风貌的比照,使作品具有一种文献感。
分集预告:
1西湖云水:从历史人文的角度讲述西湖的形成与变迁。
2临安记忆:全景展现南宋时期的临安城以及那段历史。
3西湖旧影:集中展示百余年来关于西湖的影像作品。
4湖山晴雨:深入分析关于西湖的各种文学作品。
5香市:介绍西湖佛教文化的由来与发展。
6戏文的神采:介绍西湖文化中的通俗文化。
7画印西湖:全面展现西湖美术史和篆刻史。
8西博往事:回顾西博会的历史。
9伊人在水:讲述与西湖有关的五名女子的故事。
10天堂:展示现今西湖的风采。
陶庵夢憶 西湖夢尋 [图书] 豆瓣
9.8 (8 个评分) 作者: 张岱 / 校注 马兴荣 译者: 马兴荣 注解 中华书局 2007 - 5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是晚明散文家张岱的著名作品。张岱出身仕宦家庭,早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明亡以后,隐居著述。《陶庵梦忆》写的是对昔日生活的回忆,对当时的茶楼酒肆、说书演戏、山水风景等社会生活和风俗人物都有所反映。《西湖梦寻》写的是西湖的掌故,附有不少前代与当时文人墨客的诗词题咏。这两部笔记流丽清新,很有文采。
还有1个属于同一作品或可能重复的条目,点击显示。
西湖梦寻 [图书] 豆瓣
作者: 张岱 北京出版社 2004 - 5
《西湖梦寻》五卷,追记往日西湖之胜,以寄亡明遗老故国哀思。作者对杭州一带重要的山水景色、佛教寺院、先贤祭祠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按照总记、北路、西路、中路、南路、外景的空间顺序依次写来,把杭州的古与今展现在读者面前。
不夜之侯 [图书] 豆瓣
9.7 (6 个评分) 作者: 王旭烽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8 - 8
《茶人三部曲》以绿茶之都杭州的忘忧茶庄主人杭九斋家族四代人起伏跌宕的命运变化为主线,塑造了杭天醉、杭嘉和、赵寄客、沈绿爱等各具不同社会意义和艺术光彩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在忧患深重的人生道路上坚忍负重、荡污涤垢、流血牺牲仍挣扎前行的杭州茶人的气质和风神,寄寓着中华民族求生存、求发展的坚毅精神和酷爱自由、向往光明的理想倾向。茶的青烟、血的蒸气、心的碰撞、爱的纠缠,在作者清丽柔婉而劲力内敛的笔下交织;世纪风云、杭城史影、茶业兴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带,熔于一炉,显示了作者在当前尤为难得的严谨明达的史识和大规模描写社会现象的腕力。
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忘忧茶庄的传人杭九斋是清末江南的一位茶商,风流儒雅,却不好理财治业,最终死在烟花女子的烟榻上。下一代茶人叫杭天醉,生长在封建王朝彻底崩溃与民国诞生的时代,他身上始终交错着颓唐与奋发的矛盾。有学问,有才气,有激情,也有抱负,但却优柔寡断,爱男友,爱妻子,爱小妾,爱子女……最终“爱”得茫然若失,不得已向佛门逃遁。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经历的是一个更加广阔的时代,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衰起落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族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衰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衰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人民的西湖:毛澤東時代的宣傳、自然與能動性(1949–1976) [图书] 谷歌图书 Goodreads
作者: 何其亮 译者: 萬芷均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24 - 6 其它标题: 人民的西湖
以风景和古迹闻名的杭州西湖,千百年来历经多番变迁,共和国初期的大规模改造工程更是前所未有。西湖疏浚、植树造林、建造花港观鱼公园、养猪及平坟运动—这一系列「宣传-运动」项目旨在打造一个「人民的西湖」。这项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事业,映照著人类规划与自然界应对之间的互动与纠缠。

谁在决定西湖的过去与未来?作者强调,人类之外,湖水、淤泥、微生物、公园、树木、害虫、猪、坟墓等亦扮演重要角色。本书以「非人类研究」的思路,剖析各种非人类特有的「能动性」如何参与、影响或阻挠了西湖的改造,揭示人类与自然共同作用之下历史的复杂性。

-----------------------------------------------------------------------------------------------------------------------------

本书是一本具有独特视角的中国社会主义城市的研究。从毛泽东时代西湖的一系列变迁,来观察政治决策与环境的关系、景观的重塑、新政权征服自然的雄心壮志,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和付出的代价。对于关注人民共和国初期历史的学者和学生,这是一本重要的必读书。

——王笛(澳门大学历史系教授)

作者以政治生态学的观点,描述毛泽东时代的环境政策、地理规划和环境工程,探讨在生物圈、自然景观和人性本质等题目上,人类对「自然」的观念和实践如何复杂多变,描绘了政治生态学的方案及其败笔。本书为审视社会主义中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

——王斑(史丹福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比较文学系教授)

读罢《人民的西湖》,不由得想起宋人杨万里那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如果说今日海内外方兴未艾的中国环境史研究犹如六月西湖之「接天莲叶无穷碧」,本书则给人一种「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象。其以「非目的性的能动性」为线索编织而成的、由人类与非人类角色交互缠绕共同上演的新西湖史,当为新时代中国历史书写提供了非同寻常的新路径。

—夏明方(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

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自然」常被视为人类行动以下的惰性或被动对象,或人类事件发生的平台,这种情况在跨学科中国研究领域尤其突出。《人民的西湖》建立了一个简.贝内特(Jane Bennett)称为非人类「分配能动性」的框架,以此探讨毛泽东时代的杭州西湖如何透过一系列「宣传-运动」项目,在反覆无常与矛盾之中被改造。

—蒂姆.奥克斯( Tim Oakes,科罗拉多大学波德分校地理系教授)
The Rise of West Lake [图书] 豆瓣
作者: Xiaolin Dua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20 - 4
Lovely West Lake, near scenic Hangzhou on China's east coast, has been celebrated as a major tourist site since the twelfth century. Now as then, visitors boat to its islands, stroll through its gardens, worship in its temples, and immortalize it in poetry and painting. Hangzhou and West Lake have long served as icons of Chinese landscape appreciation, literary and artistic expression, and tourism.
In the first in-depth English-language study of this picturesque locale, Xiaolin Duan examines the interplay between human enterprise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960–1279). After the Song lost north China to the Jurchens and the imperial court fled south, a new capital was established at Hangzhou, making the area the national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enter. West Lake became a model for idealized nature, fashioned by the diverse activities of its visitors. Duan shows how engagements in, on, and around West Lake influenced visitors' conceptualization of nature and sparked the emergence of the lake as a tourist destination, highlighting how the natural landscape played a role in shaping soci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s.
Incorporating evidence from miscellanies, local and temple gazetteers, paintings, maps, poems, and anecdotes, The Rise of West Lake explores the complexity of the lake as an interactive site wher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concerns contended and where spiritual pursuits overlapped with aesthetic ones.
西湖百象 [图书] 豆瓣
作者: 沈弘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0 - 8
《西湖百象:美国传教士甘博民国初年拍摄的杭州老照片》介绍了作者几乎走遍了杭州的大街小巷和西湖的众多景点,拍下了数以百计表现杭州人文景观的照片。作者于1917—1919年间在杭州所拍摄的一组老照片,总数约有两百张。
西湖三十二景图 [图书] 豆瓣
作者: 国家图书馆 编 上海书画 2010 - 6
大暑之日,荷花最盛,笔者临曲院风荷,见千顷碧塘,翠盖红幢,临风招展,望无际也,返家即得上海书画出版社影印国家图书馆所藏的《西湖三十二景》,画面清丽润秀空灵雅致,俱为可吟可游之景。前人咏“溯烟霞于三浙,争传西子湖头;攀桃于六桥,递说东坡堤上……”浏览此册,杭州佳景,尽在眼底矣!
已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的《西湖三十二景图》,设色绢本折装,每开纵12.7厘米,横10.4厘米,对题书法以介绍各景点之地理位置、胜景来由及清以来各皇帝南巡时之御题。末帧绘画落款为“臣钱维城恭画”钤有“臣”、“城”朱文印。书法落款为“臣裘曰修敬书”钤有“臣”、“裘白修”朱文印。
《西湖三十二景图》共分四册,每册书画对题八景,所绘之景依次为,苏堤春晓、柳浪闻莺、花港观鱼、曲院风荷、双峰插云、雷峰西照、三潭印月、平湖秋月、南屏晚钟、断桥残雪、湖心平眺、吴山大观、湖山春社、浙江秋涛、梅林归鹤、玉泉鱼跃、玉带晴虹、天竺香市、北高峰、韬光观海、敷文书院、云栖寺、蕉石鸣琴、冷泉猿啸,六和塔、云林寺、昭庆寺、理安寺、虎跑泉、水乐洞、宗阳宫、小有天园。其中“雷峰夕照”在此册中被改为“雷峰西照”,但民众仍沿用旧称。兹奉《曲院风荷》一开以飨读者。
《曲院风荷》,画之中上,山峰崚嶒雄奇,起伏连绵,远处芸凝岭谷,显其无穷。此图为小青绿山水,笔力工细严谨,山石绚丽和润而略带棱角,轻皴而染,气韵舒放。下为有围墙之曲院,楼台、亭阁、屋宇,水榭错落其间,丛林环绕,奇石欹斜,另有一亭筑于跨虹桥上。院中多种树木,交叉披靡,疏密有致,巧得生机。此图用笔灵动,气韵骀宕,极具清雅之趣。“曲院”宋时取金沙涧水为造麹酿官酒之所,因引流叠石,环植荷花而有盘曲之势,故旧称《麹院荷风》。
此画木栏中之荷池,最为奇特,绘者画荷不作绿叶丹华,铺天盖地,而只荷叶泛泛,红花点点,显其飘逸空灵,冷淡幽隽之意,使观者在静穆中得丰富联想,其简而不空,平淡天真之趣,亦颇可玩味也。
走读西湖 [图书] 豆瓣
作者: 王旭烽 2006 - 4
《走读西湖:从湖西开始的风雅之行》作者王旭烽:风雅从湖西开始,是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事情。我记得那首面朝的民歌,讲述的是采莲人在湖塘中,看见了鱼儿在水中游嬉,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北,一会儿游到南,那种活泼好奇,真是跃然眼前。
我也是西湖的一条鱼,我游到了北,游到了南,游到了东,也游到了西。
“西”是一个迷人的指向,一个浪漫的地方,西湖之西,是西的重叠,是西的强调,是西的极致。在西湖的西边,我预感了那种令人怦然心动的神秘的美。
在语焉不详中寻找历史;在茅道芦巷中叩访遗踪;在锈迹斑斑中擦拭亮光;与长眠的人文、历史和自然共同经历苏醒,与这块城市的湿地共同呼吸绿色空气,并沉醉在其间,那是一种怎么样的感受呢?
“家在西子湖上”的著名作家王旭烽把西湖看成一座书院,带领我们边走边读,出湖西之神,入南山之化,使我们在空气中呼吸着她,在细雨中感受着她。诚如作者所说:“西湖是这样的所在,你会因为找不到最恰当的词语来描述她,而陷入幸福的彷徨。”
西湖二集 [图书] 豆瓣
作者: (明)周清原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 1
此书是清代拟话本小说的代表作之一。由于作者是杭州人,池别辟蹊径,以西湖为中心,收集有关杭州或西湖的故事加以描写, 因此在拟话本中具有一定的特色。另外由于他怀才不遇,蹭蹬厄穷,所以书中较多嗟怨之情,并充斥着因果报应的思想,对于主持考试的试官更是极尽椰揄攻击之能事。
西湖十景 [音乐] 豆瓣
蒋国基 / 浙江歌舞团民族管弦乐队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1992年7月5日 出版发行: Naxos
蒋国基,男,1950年7月出生,上海市人。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浙江省学会副会长、浙江歌舞团笛子演奏家。
1976年全国大赛中以一曲《水乡船歌》崭露头角,自此连获首奖,被国内外报刊誉为“不可多得的神笛”、“充满魅力的笛子演奏家”。成功地创作和改编了大量笛曲,其代表作有《水乡船歌》、《采桑曲》、《阿拉伯的夏天》等曲。《笛曲选》(专集)已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近十年来,他曾多次随中国歌舞团、浙江艺术团到日本、美国、西德、芬兰、埃及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和广泛赞誉。在国内外的一些专业音乐报刊杂志上发表《赵松庭笛曲赏析七篇》、《笛子演奏五讲》等论文。同时海内外唱片公司还录制了专辑录音卡带《吴越之音》、《鹧鸪飞》等。CD唱片有《西湖十景》、《蒋国基笛曲选》、《赵松庭笛曲精选》等畅销国内外。
他的演奏,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既取北派之长、又继承才发展南派笛子精华,形成自己极富江南水乡情调的艺术风格。
西湖印象 [音乐] 豆瓣
杜泰航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风潮唱片
这张唱片是“风潮”所制作之中国新世纪音乐的首集作品,主题为西湖给人的各种感觉与想象,以钢琴独奏的方式表现,写情多于写景,特别具有东方的典雅与空灵,让人在清心之余,亦得以神游西湖。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