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视觉与精神分析”
全部 | 书籍 (10) | 影视 | 播客 | 音乐 | 游戏 | 演出
知觉的悬置 [图书] 豆瓣
Suspensions of Perception: Attention, Spectacle, and Modern Culture
9.7 (6 个评分) 作者: [美] 乔纳森·克拉里 译者: 沈语冰 / 贺玉高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2017 - 9
《知觉的悬置》考察了现代注意力的悖论性质,一方面它是个人自由、创造力与经验的根本条件;另一方面,它又是经济及规训体制有效发挥效力的核心因素。克拉里论证了我们有意识地观看或聆听事务的方式,来自人类知觉性质的关键性演变,这一演变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那时绘画艺术的发展(特别以马奈、修拉和塞尚的作品为例)深深地卷进了欧洲视觉机制的这场深刻变革。
水与梦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8.5 (8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加斯东·巴什拉 译者: 顾嘉琛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7 - 1
在水的表面形象之下,有着一系列更加深刻、越来越强烈的形象。在形式的想象之下,读者会在水的实体中,识别出一种亲近,这种亲近极不同于火或土的“深度”给人造成的亲近。当读者具有了在物质本原中对某种深度的认识时,他最终会理解水也是一类命运,不再仅仅是流逝的形象的无为的命运,即永不会终止的梦的无为命运,而是一种不断地在改变着存在实体的根本的命运。
人们不会在同一条河流中洗两次澡,因为,人在自身的深处具有流水的命运。水确是那种过渡的本原。它是在火与土之间的本质的本体论变化。许给水的存在是一种眩晕的存在。它每分钟都在死去,它的实体中某种东西在流逝。每日的死亡不是火光冲天的火的旺盛的死亡;每日的死亡是水的死亡。水不断地在流淌着,水往下流着,它总在水平的死亡中消亡。水的死亡比土的死亡更令人沉思:水的苦难是无止境的。
文化中的政治 [图书] 豆瓣
Opera and the City: The Politics of Culture in Beijing, 1770–1900
7.7 (6 个评分) 作者: [美] 郭安瑞 译者: 郭安瑞 朱星威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 1
【2014年美国亚洲研究年会列文森图书奖】
·《文化中的政治:戏曲表演与清都社会》通过探研伶人、观众、剧作家及清廷之间的种种关联与碰击,揭开了十八、十九世纪北京商业戏园的面幕……(该著)研讨深入,文笔精妙,分析入微,本身就是一场风骚独领的表演大戏。——美国亚洲研究协会2 014年列文森图书奖颁奖词
·
【内容简介】
清代的北京戏曲流派百花齐放,吸引了大量观众。它就像一种文化黏合剂,跨越社会阶层、性别和文化,成为清代北京城公共话语表达的重要场所。
作者通过“观众与演员”“场所与剧种”“剧本与表演”三个部分探讨戏曲与政治文化的互动,呈现了戏曲在清代北京的重要地位。从对戏曲表演的描绘中作者带给我们一部近代北京的社会文化史。
·
【学者推荐】
此书是我近些年读到的最让人兴奋的关于清史的著作……引发讨论是一本历史著作最重要的贡献,在郭安瑞的书中,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罗威廉(William T. Rowe)
·
郭安瑞对北京戏曲的研究是透彻的、令人信服的,且引人入胜的。本书将成为中国戏曲、帝国晚期文化、清史、性别史研究者的必读书目。——史恺悌
(Catherine Swatek)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系教授
·
犹如置身于清代北京戏园,在一个令人愉快的下午,此书是一场活泼的、撩人的、具有高超技艺的表演。郭安瑞对于戏曲的博学和激情使她对清代商业戏园中性别、阶层、宫廷政治的研究充满生机。对清代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而言,这是一本必读书。——柯必德(Peter J. Carroll)《天堂与现代性之间:建设苏州(1895-1937)》作者
聚焦 [图书] 豆瓣
9.2 (1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巫鸿 理想国 |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2017
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1839 年诞生,随后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这项新发明便随着殖民扩张一起来到中国。从西方旅行家*早的摄影记录开始,到“文革”后的实验摄影,摄影在中国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变化,生发出了丰富多元的内涵,或者与瞬息万变的政治社会情势相关,或者表现个人的心灵世界,抑或以此为媒介直接与艺术本身对话。
巫鸿教授采用“深描”(thick description)的方法,选取十个极具代表性的个案,探索中国摄影表现的多重历史,在对事实进行仔细检验的基础上,他通过对摄影形式、图像、技术和社会语境的研究,结合近距离视觉分析和广泛的跨学科阐释,在更深层次上理解摄影师及其作品,开掘中国摄影的多元视觉传统,并探讨这些影像如何参与并构成了中国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
自由的创造与理性的象征 [图书] 豆瓣
作者: 让·斯塔罗宾斯基 译者: 张亘 / 夏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分社 2014 - 9
在《自由的创造与理性的象征》中,读者将会读到瑞士著名观念史家斯塔罗宾斯基对弗拉戈纳尔、戈雅、路易•大卫等著名画家及其画作的精彩阐释与分析,配以130多幅插图,对于我们理解18世纪欧洲的绘画、建筑、雕刻等艺术形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关于法国大革命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斯塔罗宾斯基亦有精到的分析,因此《自由的创造与理想的象征》不仅是一部欧洲艺术史,同时也是一部深刻的思想史。
本书由斯塔罗宾斯基的两部著作《自由的创造》与《理性的象征》组成。作者致力于在艺术与欧洲启蒙时代的哲学思潮之间建立关联,试图分析和展现18世纪以及大革命风暴中成形的美学与思想体验之独特性。
在《自由的创造》中,作者力图说明拒绝神学所提倡的原罪意识、重建对人性的信任的启蒙思想是如何首先关注感性生活与情感世界,同时引入启蒙的光芒以作为奥援的。法语标题中的“创造”(invention)来自该词的两个主要语义——找回与创造——从而指代启蒙思想的双重意旨:一方面,重建原初的自由,这种自由已经被现代国家的民众主体所遗忘或丢失;另一方面,为一个重生的时代奠基,这个时代将会是公民幸福的保证。
《理性的象征》在欧洲新古典主义的背景下,审视法国大革命文化的几个典型画面,研究这些画面得以被理解和传播的形式。革命宗旨往往被表现为一束曙光,从我们今天的视角看来,这种试图驱除阴影的艺术,仅仅是在这样的一些艺术家那里才能达到它的巅峰:这些艺术家在内心和身外,为阴影复来的威胁而感到担忧。
图像与意义 [图书] 豆瓣
作者: 沈语冰 商务印书馆 2017 - 9
《图像与意义:英美现代艺术史论》是沈语冰教授继《20世纪艺术批评》出版十三年后,进一步深化、细化现代艺术史论研究的成果。在独立或合作翻译欧美艺术史经典十二种的基础上,沈语冰教授广泛搜求,剔抉爬梳,将原作的学术渊流、内在理路、方法新变以及后世接受等,简洁明快地呈现出来,堪称十年磨一剑的佳构。
除勾勒英美现代艺术史论基本地形图的“导论”外,本书主体部分由罗杰·弗莱、格林伯格、施坦伯格、夏皮罗、T. J. 克拉克、乔纳森·克拉里等六个专题组成,涵盖了现代艺术史写作中的形式主义、现代主义、现代图像学、精神分析、艺术社会史与视觉考古学等重要理论和方法。
中国环境史 [图书] 豆瓣
作者: [美]马立博 译者: 关永强 / 高丽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 9
《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是由西方学者撰写的第一部中国环境通史,在广泛吸收西方学术界有关中国各历史时期各地区自然环境及其与人类社会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会通,对中国的长时段人与环境互动关系进行了全景式的动态考察。书中指出,在数千年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经由市场联系的中央政权和农业家庭相结合的方式产生了关键的影响;而中国发达的农业在养活大量人口的同时,也加剧了生态系统的单一化。作者还发现,中国文化中虽然很早就形成了道法自然、水土保持、节制开发资源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思想观念,但与经济和政治等因素相比,这些思想却并没能发挥应有的影响。这在环境保护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尤其值得我们深思。
瘖啞與傾聽 [图书] 豆瓣
作者: 沈志中 行人出版社 2009 - 6
精神分析已是有百年以上歷史的陳舊科學,活在現代的我們,能夠以什麼樣的方式認識它、面對它,才能讓它的存在更有活力?幾個世紀以來,精神分析一再被宣稱死亡,會不會就是因為我們一直以錯誤的方式認識它?
本書認為,我們不應以「信徒」方式不加質疑地閱讀佛洛伊德、粉飾所有佛洛伊德文中的矛盾,因為一個完美的大師原本就不曾存在。我們也不應該站在一個彷彿客觀的位置、戴著防塵手套去拆封淹沒許久的檔案,因為我們所見所聞, 其實都已經為精神分析所浸透。
本書採取一種特殊的進路:企圖從現今精神分析的角度,去審視當初被提出的概念是為了解決什麼樣的問題?開啟了哪些向度?又遺留了什麼有待解決的難題?藉由這個過程,我們可以挖掘出佛洛伊德推出新理論的背後慾望,精神分析的真正起源。
從這個角度,長久以來被忽略的佛洛伊德神經學著作便具有無比的價值。作者自德國杜賓根大學醫學圖書館取得佛洛伊德早期著作的原文影本,仔細研究佛洛伊德所謂「神經學時期」的思想,向讀者展現他如何從神經形態的解剖學觀察,得出不同於十九世紀大腦神話的神經系統構想,最後發展成撼動世界的理論。
沈志中老師以公費留學生身分,赴法深造,陸續在德希達(Derrida)和菲迪達(Fédida)等大師的指導下,以精神分析起源為題,取得博士學位。回台後分別於台灣大學、政治大學,以及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開設精神分析課程。本書是他的長期研究計畫中第一本研究著作,涵蓋佛洛伊德早期著作到《夢的解析》。
当代数码艺术 [图书] 豆瓣
作者: 高名潞 / 陈小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6
《当代数码艺术》是介绍西方最新数码电影、图像及艺术作品的精选集,兼具批评、理论和历史的色彩。这些文章是高名潞和陈小文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出版的多部重要英文数码理论文集中遴选而来。它们最初发表在这一领域最重要的英文出版物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们有的侧重某一问题,有的比较宽泛,有的理论性强,甚至偏于自然科学理论,有的则偏重人文历史。读者可以从这些具有多样性的文章中发现一些非常敏锐和颇具前沿性的观点,并得到更多的启发。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