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释经学”
全部 | 书籍 (8) | 影视 | 播客 | 音乐 | 游戏 | 演出
古代经注1·创世记1-11章 [图书] 豆瓣
作者: 主编:安德鲁•劳斯 / 中文简体字版主编:黄锡木 译者: 石敏敏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分社 2014 - 2
《古代经注》丛书共29卷,圣经经文采用和合本和思高本并列,辑录了古代(公元二至八世纪)基督宗教教父的《圣经》批注,是目前最大型的圣经注释和文献汇编,真实反映了基督宗教创立其教会、形成其教义思想的原初面貌,再现了古代教会的经文辨析和释经传统。
《古代经注•创世记1-11章》为第一卷,汇集安波罗修、奥古斯丁、俄利根、德尔图良等解经大师研习《创世记》1-11章的注释、心得引证,其中包含了初代教会的教牧神学家们研究圣经文本时所作出的指引,以及他们在神学上、灵性上和牧养上所提供的洞见。
《杂阿含经》校释(全八册) [图书] 豆瓣
作者: 王建伟 / 金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7
原始佛典,南北分传, 尘封千年,今还清白;汉巴契会,释疑解难,以古注古,始見真容,道源一趣,同彰其宗。
原始佛教在佛滅度一百年后產生部派,至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時遠播南北,其中上座部和有部所傳最力,南傳至斯里蘭卡等地(現存上座部完整三藏及注疏),北傳至中國(現存有部經典最丰)。唐義淨《南海寄歸傳》谓:南印乃至獅子國(今斯里蘭卡)所傳皆上座部,北印及南海諸國(今東南亞)皆傳有部。二部盛極當年可见一斑。
汉译《杂阿含经》為有部較早傳本,由法顯從斯里蘭卡取回,印度高僧求那跋陀羅漢譯,是北傳四阿含中唯一梵出作品,被认为是最接近早期佛经原貌的佛陀言论集。而與之對應的南傳巴利本《雜尼迦耶》則完整保留了二千三百年前上座部佛經的原貌,是現存最古老的佛經。
惜此珍本自來中国,即以“小乘经”蒙塵,流轉千年,次第颠倒、经卷殘失、誤寫误补、面目難辨。直至近代有呂澂、印順等前輩對此做了開創性的研究,《杂阿含经校释》即在此基礎上努力拓展,以求還原。《校釋》主要成绩有三:(1)編類補佚、勘訂足本。依玄奘、義淨等譯典所记体例,重編類目、还原卷次;以《高麗藏》為底本,《房山石經》、《趙城藏》等近十种刻本為校本,輔以汉巴经论,校勘全文;由巴利本译补兩卷佚经。(2)汉巴精對、以古注古。南以巴利三藏,北以本母、阿含異本、有部阿毗達磨、有部律書等文獻,互參匯注,不避不漏,集为词典。(3)南北相較、證其同源。全面、深入比較研究汉巴早期经论,增改對經,記錄證據,显示南北阿含实出同源,同期經典之詞、句、文、義皆具極高互釋性,令後期經典望塵莫及。
全书工程浩大、头绪繁多,作者傾二人之力、尽十余年告成,填补了《杂阿含经》乃至原始佛教研究领域的多项学术空白。本书校点恰当、译语准确、注释精细,不仅恢复了《杂阿含经》的原貌、疏通了经文的滞碍,更廓清了原始佛教的思想结构,令这部沉寂千年的古籍珍本重放光彩。
本书有两个版本:精装版(980元)、平装版(680元)。
基督教释经学 [图书] 豆瓣
Introduction To Biblical Interpretation
作者: [美]W.W.克莱恩 等 译者: 尹妙珍 等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10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释经学的必要性、释经的历史、近期对释经的文学与社会科学取向、正典与译本、释经者、释经的目标等。
摩西五经导论 [图书] 豆瓣
From paradise to the promised land :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entateuch
作者: [美] T. D. 亚历山大 译者: 刘平 / 周永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 9
本书在内容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摩西五经鉴别学,主要介绍了在五经研究上自18世纪以来西方传统中所形成的主要的鉴别学流派:来源鉴别学,形势鉴别学,传统-历史鉴别学,文学鉴别学,并对文献假设理论进行了详细分析。第二部分主要围绕摩西五经的主要内容介绍其中的主要思想,其中主要的主题有:失乐园,耶和华的意义,逾越节,西奈山圣约,会幕,圣洁的意义,献祭制度,食物的洁净法等。该书自从出版以来受到好评。该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有助于我们全面的理解五经的主要内容,有助于理解整本圣经的内容,有助于我们掌握当代西方圣经研究的新动向,即了解五经研究中的鉴别学方法。该书目前是第一部在大陆出版的关于五经研究的译著,可以适于大学本科以及研究生作教材使用,也可以为一般读者所用。
释经学40问 [图书] 豆瓣
作者: [美] 罗伯特·普拉默 译者: 言盐 上海三联书店 2019 - 11
无论是初次接触圣经的人,还是多次研读圣经的人,都会对圣经有不同程度的问题:从圣经是一部怎样的书,我们当怎样阅读,到圣经中天启文学、预言之类特定文体的基本解经方法,以及新旧约中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这些问题会对我们理解经文内容造成困扰。《释经学40问》正是针对读经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而做。
本书作者是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美南浸信会神学院新约圣经教授,教授释经学基础入门课程。作者总结归纳了学生们在学习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形成本书中四十问,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做了解释。作者从圣经是什么,到研读圣经的总体方法与特定方法,从经文的共同体裁到旧约和新约的不同体裁。作者的归纳整理形成了一个个阶梯,带领读者从最基础的问题开始步步深入。
或者,像“圣经是什么”“谁写的圣经”之类的问题,你早已明白无需多言。但是,当你跟着作者进入他的叙述,你会发现,你不仅再次清理了这些基础知识,更是再次清理了你的信仰——我们所信的就是圣经所启示的那一位。
正如作者自己所愿,本书既有学术价值又不太学究气,着眼于基督徒读者的实际,使每位有求知欲的读者都获得益处,所以,在基础问题上的再次深入会提升我们阅读圣经的能力。
本书采用问答的形式,将关于释经的“沉重”问题,被分解成一个个小单元,编排上的实用方便,使读者既可以循着作者的阶梯拾级而上,也可以当作工具书,“按需索取”。一些难题也变得更容易消化理解了。
一本好的释经书对于阅读理解圣经的益处自不待言。《释经学40问》就是这样的释经书。相信这本书会成为我们加深对圣经的理解。
《仪礼·丧服》服叙变除图释 [图书] 豆瓣
《儀禮·喪服》服敘變除圖釋
作者: 徐渊 中华书局 2017 - 4
《仪礼》是儒家典籍“九经”之一,《仪礼》十七篇中之《丧服》与其他诸篇体例很不相同,以讨论先秦丧服服叙和服制为主题,文辞简约,内容繁复。本书绘制丧服服叙、变除图(表)共计68幅,每幅图后笔者对《丧服》经、记、传文依图重新做了释文和按语。《图释》可以作为一部阅读《丧服》的讲义或者辅助工具书来使用,帮助读者更深一步理解先秦礼制的内涵,认识繁缛仪节背后所蕴含的“周礼精神”。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图书] 豆瓣
The IVP Bible Background Commentary: Old Testament
作者: [美] 华尔顿(John H. Walton) / 麦修斯(Victor H. Matthews) 译者: 李永明 / 徐成德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3 - 1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和《新约圣经背景注释》相辅相成,提供了旧约经文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涵盖从创世记到玛拉基书:《旧约圣经背景注释》汇聚浓缩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使得阅读旧约的平信徒得以一窥堂奥,在丰富并深化你对圣经经卷的研读方面,是其他注释书难以望其项背的。
《仙后》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释经传统 [图书] 豆瓣
作者: 赵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仙后>: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释经传统》拟从《圣经》文本及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对《圣经》的阐释两方面来解读该时期重要诗人埃德蒙·斯宾塞的长诗《仙后》。现今批评家们对斯宾塞的评论多专注于他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古典主义印记。另一方面,也有为数不多的批评者们对他所受的基督教影响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似乎仅停留在把斯宾塞归到某个特定的基督教派别下,把他的作品定位为受到该派别的宗教教义影响。约翰·厄普顿等人将斯宾塞定义为一个典型的清教主义者;詹姆士·伯格等批评者则把他纳入加尔文主义者;埃德温·格林劳等人却认定他应隶属于英国国教的麾下;同时使该问题更加复杂化的是,尼兰·托马斯在他的博士毕业论文中,列举了大量事实来论证天主教教义对斯宾塞作品的决定性影响。
针对以上各批评流派的观点,以及另一些怀疑斯宾塞是否在其作品中系统性地阐述了自己的宗教观的各种论断,本文在综合并拓展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论述基督教的唯一经典著作《圣经))对长诗《仙后》的影响来阐述斯宾塞的宗教观。重点论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圣经》(尤其是其中的“启示录”)对该时代历史的影响在《仙后》及同时期文学作品中的显著反映。本文第一章综述了近几个世纪以来批评家们对斯宾塞宗教观的论述,指出其不足之处并尝试提供解决方法。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