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音乐欣赏”
全部 | 书籍 (19) | 影视 | 播客 | 音乐 | 游戏 | 演出
聆听音乐 [图书] 豆瓣
Listening to Music
9.6 (23 个评分) 作者: [美] 克雷格·莱特(Craig Wright) 译者: 余志刚 / 李秀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4
《聆听音乐(第5版)》主要结构分三部分,音乐元素、音乐史和美国通俗音乐。在讨论任何音乐概念的同时都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并有一目了然的图表作必要辅助。存在于每一章节中的“聆听指南”和“聆听训练”两个部分是本书最具特色的精华。分成41个短小的章节,便于学生阅读、学习和消化。在这个过程中,爵士乐现在占了两章,摇滚和叮盘巷各占一章。此外,开始的新部分预习每个历史时期,并把各时期的音乐和历史事件为学生做成了插图丰富的年表。在每个部分的结尾,你可以看到一个“音乐风格列表”,回顾每个时期的风格内部的音乐要素,并列举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和主要体裁。《聆听音乐(第5版)》所有的列表都在第七章的结尾给予预告,在那里风格的概念被引入了。
听音乐(插图第6版) [图书] 豆瓣
9.5 (12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杰·凯密恩 译者: 王美珠 / 洪崇焜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8 - 6
作为一部多次再版的古典与现代音乐教科书,罗杰·凯密恩的《听音乐》以其独特的角度为读者展现了音乐的魅力。
作者首先介绍了掌握音乐的一些基本乐理与技巧,并通过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对诸音乐要素加以解读。继而以第二至第六部分梳理了自中世纪至21世纪西方音乐史上各个时期斑斓的音乐风格。与一般音乐史作品不同,本书作者将特定时期的音乐风格特色与社会文化背景相结合。在对音乐家与社会之关系的解读中,西方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大师及其佳作一一闪耀登场。非西方音乐将在第七部分与读者见面,我们将在爵士乐、美国音乐剧和摇滚乐等20世纪音乐史的演变中,了解黑非洲音乐、印度古典音乐等非西方音乐对音乐史的独特贡献。
贯穿全书的“聆赏要点”与“声乐导聆”是本书最大的特色,配合本书专赠的CD,读者可通过对音乐的配器、力度、旋律变化、音响特质的说明以及对歌词内容的解读,达到真正的“理解”音乐。
还有1个属于同一作品或可能重复的条目,点击显示。
听音乐(全彩插图第11版) [图书] 豆瓣
Music: An Appreciation, 11th Editon
8.9 (7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杰·凯密恩 / Roger Kamien 译者: 韩应潮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7
风靡世界的音乐入门经典教材
全面提升你的聆听技巧与理解能力
陈佐湟、余志刚、杨燕迪、孙红杰等倾力推荐
全彩精装,典范之作
………………………………
◎ 编辑推荐
☆ 风靡世界的西方音乐入门经典教材,多次再版,经久不衰。
作为美国大多数院校使用的音乐欣赏和音乐文献导论课程 教材,《听音乐》享誉世界 ,引导无数读者领略音乐的魅力。
☆ 涉及各类音乐的介绍与欣赏,体系完备,提升你的理解能力。
本书梳理了自中世纪到21世纪各个时期斑斓的音乐风格。除古典音乐外,旁涉爵士、音乐剧、电影音乐、摇滚、非西方音乐,如非洲音乐、印度古典音乐等,类型全面。并且,与一般音乐史作品不同的是,本书作者将特定时期的音乐风格特色与社会文化背景相结合,深化读者理解。
☆ 少见的听读结合模式,逐句解析音乐作品,大幅提高聆听技巧。
“聆赏要点”与“声乐导聆”是本书的突出特色,作者通过对音乐的配器、力度、旋律变化、音响特质的说明以及对歌词内容的解读,达到真正的“理解”音乐。理论与聆听的紧密结合,让音乐赏析不再泛泛而论。
☆ 全新升级的聆听形式,以扫码代替CD,随时随地开启你的音乐之旅。
新版提升了配套音频的文件质量,并以二维码代替传统CD。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随时下载及在线试听相关音频。更便捷的聆听形式让你的音乐自修课突破时空限制。
☆ 第11版精装典藏设计,采用全彩印刷,内容更加丰盈,大幅优化阅读体验。
………………………………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多次再版的音乐入门经典教程,以其独特的角度为读者展现了音乐的魅力,是古典音乐发烧友的案头必备之书。
作者首先在第一部分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基本乐理,并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来解读各种音乐要素。在第二部分至第十部分中梳理了自中世纪到21世纪西方音乐史上各个时期斑斓的音乐风格,其中包括爵士乐、音乐剧与电影音乐、摇滚乐等对音乐史的贡献。在第十一部分中,作者着意介绍了非西方音乐。
书中的“作品导聆”和“声乐导聆”是本书的最大亮点,配有相应音频文件,读者可以对照书中对作品配器、力度、旋律、结构的分析以及对声乐作品歌词的解读,更加轻松而深入地欣赏音乐。
………………………………
◎ 名人推荐
作为世界闻名的音乐鉴赏教材,《听音乐》一书用清晰的脉络和权威的笔触讲述音乐的基础知识、历史发展和代表作曲家与作品,不仅深入介绍古典音乐,而且旁涉爵士乐、流行音乐、音乐剧与电影音乐、非西方音乐等范畴,一册在手,让读者对音乐艺术与音乐文化有全景式的了解。特此推荐。
——杨燕迪,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西方音乐学会会长
《听音乐》是一部视野开阔、体例新颖、笔触精炼、趣味丰富的音乐欣赏教程。它以深入浅出的亲切口吻,呈现了西方艺术音乐、经典通俗音乐乃至世界民族音乐的传统、规则、价值和乐趣,既有极具针对性的理论知识作为导引,又有经过注释且随时可听的音乐实例作为辅助,由此可让阅读者在生动的感性体验中获得理性认知,在体系化的内容设计中感受“进阶”之乐。尽管市面上的赏乐书籍已然林林总总,但《听音乐》的魅力无可替代。相信这部享誉西方的畅销读物也能让每一位认真的中国读者获得惊喜的回报。
——孙红杰,上海音乐学院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俄耳甫斯音乐译丛”主编
若能认真地阅读本书,再配合附赠的录音资料,一定能够循此顺利地走进古典音乐的殿堂,并从中获得丰富的艺术享受。
——陈佐湟,国际著名指挥家,国家大剧院前音乐艺术总监
《听音乐》是目前国际上很有名的一本音乐欣赏作品,在美国广受欢迎,同时也是一本音乐欣赏和音乐史结合得很好的书,特别适合广大公共课或非音乐专业的爱好者使用。
——余志刚,中央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史教研室主任
怎样欣赏音乐 [图书] 豆瓣
What to listen for in music
作者: [美国] 艾伦·科普兰 译者: 丁少良 / 叶琼芳 [校]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4
本书通过分析音乐的各种要素和结构, 深入浅出地叙述了有关音乐欣赏的一切必要知识,某些篇章内容超过了单纯音乐欣赏的范围, 而具有学理性探讨价值,不仅对音乐爱好者,就是对大多数专业音乐工作者也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初版于1939年,后被译作多种文字。中译本是根据1957年美国Mcgraw-Hill公司的在版本翻译。
还有1个属于同一作品或可能重复的条目,点击显示。
如何听懂音乐 [图书] 豆瓣
What to Listen for in Music
9.2 (5 个评分) 作者: [美] 艾伦·科普兰 译者: 曹利群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7 - 1
《如何听懂音乐》不仅是一本深入浅出、趣味十足的音乐普及读物,更是一部真正的经典作品。
音乐描述的世界比较抽象,听音乐并不等同于听懂音乐。“听懂”需要经过学习和训练。只有掌握足够的聆听方法和技巧,才能得到更多的愉悦。如果你是初探音乐领域的爱好者,从贝多芬和莫扎特开始,从 喜爱的歌剧和乐剧开始,从电影音乐和当代电子乐开始,扎实地入门吧。如果你已对音乐有所体会,那就跟随美国伟大的作曲家一起,从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中,深入探寻乐曲里的奥义。
听懂音乐,从这本书开始。
练琴 [图书] 豆瓣
Practicing: A Musician's Return to Music
作者: Glenn Kurtz 译者: 林幻奇 漓江出版社
作者在本书中讲述了自己作为一名古典吉他演奏者的亲身经历:他从小心怀音乐梦想,在十数年如一日刻苦练琴并体尝演出的成功与失败后,认识到自身的种种局限,忍痛放弃音乐事业,经历多年远离音乐的生活后又重新回归音乐。
作者以回忆和现实交替的蒙太奇写作手法,再现了青少年时期的学艺生涯,并以“练琴”二字为核心,贯穿起今日重拾吉他后对练习、表演、乐器、音乐以及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库尔茨作为人文学者的渊博睿智与他的音乐专业知识及体验在书中交相辉映。
本书是献给吉他这门既普及又寂寞的音乐艺术的倾心之作,是关于练琴者及其挚爱乐器的动人故事,引发了无数职业音乐人和爱乐者的共鸣。
上帝送我一把小提琴 [图书] 豆瓣
作者: 黄飞立 口述 / 文靖 执笔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 10
《上帝送我一把小提琴》:我是十岁以后才开始正式学音乐的。那天,我的远房舅舅到上海来,父亲陪他去办货,于是我提出一个要求,希望他给我买一支长笛。可是等父亲回来,发现他买的是一把小提琴一也许是小提琴的价钱更便宜吧,不知道,呵呵,那就学呗。
我家五个兄弟姐妹都会乐器,大姐学钢 琴,二姐学小提琴,妹妹在上海音专学钢琴,弟弟后来是学大提琴和声乐。那时候,许多亲戚朋友都主张我考上海音专,但我不愿意,因为我的志向是要做医生的,像Livingstone那样,治病救人。
那时候,我报考了燕京大学生物系,那是协和医学院的预科,并且已经考取了。但是不久,卢沟桥事件爆发,母亲不让我去,只好留在沪江生物系念医预科。没想到仗一直打下去,直到我1941年毕业,上海依然沦陷。
二十六岁那年,忽然意识到:我这辈子大概是做不成医生了。
——黄飞立
被禁于大都会歌剧院 [图书] 豆瓣
作者: [英]诺曼·莱布雷希特 译者: 盛韵 / 蔡宸亦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1 - 7
1.继《谁杀了古典音乐》剑指古典音乐三大关键环节后,作者这次把视角延伸到了普通音乐爱好者。被大都会歌剧院封杀,参与排练歌剧等经历,展示了当代西方音乐界的丰富层次。其他艺术评论,也更加深入地阐释了古典音乐之魅。
2.作者是能够把音乐专栏开到《旗帜晚报》前三版的作家,本书系作者亲自选定8年来最满意的30篇文章组成,以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乐评为主,兼有其他艺术评论,完整呈现当代西方优秀艺术评论风貌,可以说是“最莱布雷希特的莱布雷希特”。
三联爱乐·2007年第3期 [图书] 豆瓣
作者: 三联爱乐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纪念册
5 悼念罗斯特洛波维奇
7 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首演
逝者
11 被低估的大师:安德烈·克路易坦
15 低音之王:尼古拉伊·吉奥洛夫
古典音乐欣赏入门3· 巴赫
22 巴赫手中的魔方
——廖嘉伟、黄亚蒙谈巴赫
29 巴赫键盘作品的风格演变
32 轻松聆听《平均律》
40 巴赫BACH:每一滴都是汪洋
44 心随曲动二十载
49 巴赫需要独享
56 《创意曲》的情趣
60 “本真主义”复活无疑是正确的
67 超越巴罗克
74 伟大迷宫的入口
80 键盘上的交响
84 如果种子不死
——我眼中的巴赫现代诠释者们
93 现代钢琴版的巴赫,辫剪了,神留着
98 部分巴赫键盘乐名家唱片目录
100巴赫生命中的重要人物
104巴赫在科滕
112远方的桥
116不可忽视的巴赫的演绎者们
130部分巴赫键盘乐名家唱片目录
139巴罗克永远是顶峰
143巴赫音乐中的舞曲
专访
157安德列斯·希夫访谈
话题
164柳儿之死
——我对《图兰朵》的一点理解
唱片说明书
168格里格钢琴作品全集
173比贝尔奏鸣曲
早期音乐笔记
177奥兰德·拉絮斯(下)
爱乐笔记
189仆役的尊严
——事关海顿的一份雇用合同
193“你的罪恶猩红必将变得洁白如雪”(下)
201孤独与交谈
歌剧简史连载(三)
204歌剧的前身
歌剧物语
218看戏,还是听歌(下)
购片、听片与收藏
224走进吉东·克莱默的音乐世界(下)
我的爱乐生活
234我的“欣赏”史(上)
何谓懂音乐 [图书] 豆瓣
作者: 杨燕迪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6
杨燕迪音乐文丛《何谓懂音乐》一辑,所收的文论基本上均与所谓“学理”有关,但行文的方式不是学术性的“论述”,而是随笔式的“漫议”——如杨燕迪教授对音乐审美、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价值判断等问题的议论,以及对相关艺术问题甚至音乐学学科问题的思考。本来,这都是些相当“古板”甚至“深奥”的话题,但杨燕迪教授想试试能否用相对轻松的笔调来触及——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这些文字的读者是普通爱乐人。思考,以及与思考紧密相关的读书,其实是带有快感的,但在很多时候思考和读书被搞得很无趣。本辑中所收录的文章及相关书评和书序可被看作是杨燕迪教授的某种个人努力——希望在思考和读书过程中保持乐趣。
贝多芬传 [图书] 豆瓣
The biography of Beethoven
作者: 梅纳德·所罗门 译者: 田圜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2013
本书作者梅纳德• 所罗门以其缜密如同侦探般的的嗅觉,凭借其多年研究贝多芬的深厚功力,从贝多芬的家庭,其所处的社会及政治环境,选侯领地的精神生活、音乐传统中收集来各类资料,得以描绘出这位天才作曲家全面而生动的肖像。本书的重大贡献在于:
澄清了以往贝多芬传记中大量模糊不清之处,并最终确认了学术界长久以来苦苦寻找的、传奇的“永生的恋人”——安东妮•布伦塔诺。
对贝多芬音乐爱好者而言,本书不仅有着丰富的插图,从贝多芬的故居、恋人的画像,曲谱和除去加注释的书目之外,还包含贝多芬作品的全部目录。
音乐的人文诠释 [图书] 豆瓣
作者: 杨燕迪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7 - 1
研究音乐文化的范围很广。从纵的方面说,是古今中外音乐史的研究,通过音乐史的研究,可以了解音乐文化的源流和变迁,达到鉴往知来、鉴古知今的目的,从横的方面说,音乐文化的研究涵盖音乐科学的各个领域,包括音乐美学、音乐史学、音乐考古学、音乐声学、音乐民族学、音乐社会学、音乐心理学、音乐生理学、音乐教育学、音乐评论、音乐欣赏、作曲法、曲式学、和声学、复调音乐、配器法、乐器等等。通过东西音乐和中外音乐的比较研究,可以过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和“知已知彼,百战百胜”的目的。
在“人文诠释”的思想指导下,本文集选择收入笔者近十多年发表在各类刊物、杂志和报纸上的音乐文论,并按相关类型分门辑录。
第一辑“学理基础反思”,所收文章均与学科理论相关。第二辑“中国音乐评析”,主要笔者参与中国现当代音乐创作评论的相关反映。第三辑“西方音乐解读”,不仅包括笔者在这方面的方法论研究和专题论述,也包纳一些笔者的相关随笔和译著书序。第四辑“歌剧真谛探究”,围绕歌剧这种特殊的音乐/戏剧体裁展开。
:《音乐的人文诠释》目录
总序(钱仁康)
第一辑 学理基础反思
1、作为人文学科的音乐学
2、 为音乐学辩护——再论音乐学的人文学科性质
3、音乐学术与规范建制:回顾、反思与建议
4、探索音乐史:方法论反思四题
5、 音乐评论实践的方法论札记——从陈宏宽独奏会乐评谈起
6、音乐分析的本质界定及历史回顾
7、 音乐理解的途径:论“立意”及其实现
第二辑 中国音乐评析
8、寻访中国音乐之“真”
9、评2000’全国艺术院校艺术歌曲创作比赛
10、音乐的“双城荟萃”
11、坚守抑或退却?——听朱践耳“第十”和陈其钢的《逝去的时光》
12、非常时代的诗意锻造――重听田丰交响合唱《为毛泽东诗词谱曲五首》
13、听音寻路――论谭盾的新作《地图》
14、跨时空对话:谭盾新作《复活之旅》观后
15、《童谣集》:民间歌调的现代加工
16、我们为何聆听音乐新作?
17、音乐的“现代性”转型——“现代性”在二十世纪前期中西音乐文化中的体现及其反思
第三辑、西方音乐解读
18、论西方音乐研究在我国的重建
19、现状思考与文学史的参照:西方音乐教学与研究在中国
20、实证主义及其衰落——二次大战后英美音乐学发展述评
21、超越时间的音乐史——《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中译本序
22、《二十世纪十大音乐家》序言
23、听莫扎特三境
24、巴赫的神性
25、琴声中的朝圣之旅——记陈宏宽钢琴独奏音乐会
26、再谈贝多芬作品106的速度问题
第四辑、歌剧真谛探究
27、歌剧的真谛:以音乐承载戏剧——评科尔曼的《作为戏剧的歌剧》
28、作曲家与歌剧脚本作家的关系
29、莫扎特歌剧重唱中音乐与动作的关系
30、以音乐透析政治——上海大剧院音乐会歌剧《唐·卡洛》观后
31、日常生活的诗意——《波希米亚人》观后
32、社会批判与人性和解——《费加罗的婚姻》的人文/音乐解读
33、启蒙和觉醒——莫扎特《魔笛》的精神内涵
34、爱无定律
35、论歌剧与音乐剧的不同美学品格
后记
《音乐欣赏手册》续编 [图书] 豆瓣
作者: 本社 编 上海音乐 1989
《音乐欣赏手册》自1981年出版后,颇受欢迎。现根据广大读者的要求,我们又编辑出版了这本续集。该集在第一集的基础上,增补了许多新的条目,同时还新辟了“专题音乐欣赏”一栏,其中包括中国古典音乐欣赏、中国戏曲音乐欣赏、中国曲艺音乐欣赏、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欣赏、轻音乐欣赏、电影音乐欣赏等。
艺术中的音乐 [图书] 豆瓣
作者: 布拉泽科斯 英文版主编 / 洛秦 中文版主编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4
本书汇集了2002—2007年间Music in Art曾刊载的部分文章之中译稿,分“上编-图像中的乐器叙事”、“中编-视觉艺术中的音乐表述”、“下编-音乐形象中的文化维度与意义”三部分,共26篇文章。其中,11篇为乐器研究,涉及乐器起源及传播、文化信仰与交流、消费与社会生活、乐器图像志分类、复制技术与装饰、娱乐与性文化、社会阶层与殖民文化遗迹以及哲学意义与文化象征等;其余15篇则分别关注了民居建筑图像中的音乐主题、地域风格的表现方式与象征意义、音乐和谐数学比例的关系、音乐图像及其历史文化语境、崖石刻画与史前人类宗教艺术活动、草图肖像所反映的音乐家性格、圣诗文本和书页图案与音乐表演、货币装帧与音乐政治、收藏爱好与作曲家生活情趣、器皿装饰与音乐神话寓意以及弦乐四重奏的视觉意识形态。
基本乐理 [图书] 豆瓣
作者: 任达敏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6 - 5
这是本乐理知识读本。它具有如下一个特点:知识紧随时代潮流;语言通俗,并配有大量的典型谱例和直观的图解;书后附有汉语拼音编制的术语索引,可方便读者复习或查阅某一概念回内容,能发挥“乐理小词典”的作用等。
关于本书的教学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学时和专业需要来安排教学内容,而且不一定严格按照本书的章节顺序进行。编者推荐的教学方式是: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每一章的理论要点并选择本章的部分练习题进行示范答题,然后,布置本章习题练习。这是本乐理知识读本。它具有如下一个特点:知识紧随时代潮流;语言通俗,并配有大量的典型谱例和直观的图解;书后附有汉语拼音编制的术语索引,可方便读者复习或查阅某一概念回内容,能发挥“乐理小词典”的作用等。
关于本书的教学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学时和专业需要来安排教学内容,而且不一定严格按照本书的章节顺序进行。编者推荐的教学方式是: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每一章的理论要点并选择本章的部分练习题进行示范答题,然后,布置本章习题练习。
音乐解读与文化批评 [图书] 豆瓣
作者: 杨燕迪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2 - 10
《音乐解读与文化批评:杨燕迪音乐论文集》内容包括:《中国音乐学的当下处境与未来愿景》《论达尔豪斯音乐美学观的历史维度》《以声音承载人性——评周小燕歌剧中心的新版<弄臣>》《海顿二百年祭——2009年深圳音乐厅讲演录》。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