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2019阅”
全部 | 书籍 (45) | 影视 | 播客 | 音乐 | 游戏 | 演出
4321 [图书] 豆瓣
4321
8.6 (17 个评分) 作者: [美] 保罗·奥斯特 译者: 李鹏程 九州出版社 2019 - 1
四重人生变奏,一个辉煌构想。
美国当代小说大师保罗·奥斯特迄今最具雄心超级长篇。
如果人生不止一生。
.
《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波士顿环球报》•《全美独立书商》畅销书
.
1947年3月3日,在新泽西州纽瓦克的一间产科病房,露丝和斯坦利唯一的孩子阿奇•艾萨克•弗格森出生了。从那时起,弗格森的生活展开了四条彼此独立的平行路径。四个男孩是同一个男孩,由同样的DNA造就,却沿着四种轨迹经历了四重的人生。
四个弗格森在不同的城镇长大,有着不一样的知识激情、感情生活和社交圈,他们如影子般彼此映照,相互阐释,也走向不同的人生境遇。在美国社会激荡变革的大时代背景下,弗格森们在各自的青春之路上奔袭,经历着伤痛、失去和蜕变……
一部全景式的社会写实作品,一卷奇特的史诗级成长小说,关于传统、家庭、爱情和现代生活包罗万象的故事,关于自我的禀赋与人生的可能性。“保罗•奥斯特是当代文学一个最为独特的声音”,《4 3 2 1》是一部精彩绝伦、感人至深的杰作。
.
★评论推荐
“奥斯特这部小说是一个辉煌的构想……关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出色汇编,点缀着许多叙述的珍宝。”——大卫•高见(著名评论家)
“具有超凡的野心和卓越技艺的作品,一部包罗万象的小说。”——《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视野广阔,全景式书写非常吸引人,可称为奥斯特最伟大的小说。”—— 《金融时报》
“二十五年来,保罗•奥斯特是当代文学中一个最为独特的声音。”——《纽约书评》
“保罗•奥斯特是一个文学天才。”——村上春树
“无论选择用何种形态发声,无论想象出什么样的故事,保罗•奥斯特都是不容人忽视的声音。”——迈克尔•翁达杰
巨浪下的小学 [图书] 豆瓣
Ghosts of the Tsunami: Death and Life in Japan’s Disaster Zone
8.4 (75 个评分) 作者: [英]理查德·劳埃德·帕里 译者: 尹楠 文汇出版社 2019 - 10
☆ 豆瓣2019年度读书榜单 社科·纪实类 第一名
☆ 百道好书榜年榜·新知类 Top1
☆ 入选 界面文化编辑部年度书单 《中华读书报》年度百佳 《新周刊》年度十大非虚构好书 季风书园年度书单 《晶报·深港书评》十大非虚构好书
·
一旦发生不幸,有些社会的第一反应就是 掩盖真相,对于这样的社会而言,《巨浪下的小学》是发人深省的一堂课。今年你再也不会读到比这本书更好的非虚构故事。——《经济学人》
·
☆ 这是一次本不应该发生的悲剧,也是一个撕开日本社会精致表象的心碎故事。
☆ 6年追踪调查3·11地震:海啸并不是问题所在,日本本身就是问题。
☆ GQ |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 亚马逊 |《卫报》|《经济学人》年度好书
☆ 被誉为“灾难新闻写作未来的经典” | Amazon评分4.4/5 | Goodreads评分4.3/5
☆ 与《聊天记录》《一切皆有可能》角逐,因“新闻性和文学性高度结合”获福里奥文学奖
·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特大地震,引发巨大海啸与核泄漏,是日本自二战以来面临的最严峻灾难。
这场大地震致使1.8万人遇难,只有75个孩子在老师的看护下仍不幸身亡,但其中竟有74个孩子就读于同一所学校——大川小学。为什么在全境其他学校都获救的情况下,只有这个学校没有幸免于难?悲剧本可以避免,但仅因微不足道的疏漏,84名师生葬身于巨浪之下,严密的系统和秩序成为吞噬生命的怪兽。
英国记者帕里花费6年追踪调查,还原这场令人心碎的灾难全过程,挖掘出日本秩序井然表象下暗藏的致命缺陷——海啸并不是问题所在,日本本身就是问题。
·
这场海啸像是一个骇人的隐喻,隐现着日本精致整齐表象下涌动的潜藏力量……在作者令人紧张和震撼的字句之间,游荡着一个幽灵,提醒我们:在日本富有秩序的美丽外表下,仍然存在我们看不见的力量,统治着这片土地。——《纽约时报》
长期担任伦敦时报驻东京记者英国记者理查德·劳埃德·帕里广受尊敬,他生动细致地讲述了一个非常复杂的事件,并且明智地选择退后一步,思考故事的本质。——《纽约书评》
很难想象有人能以如此洞察力讲述这一巨大悲痛及其骇人的经过。这本书将与约翰·赫西的《广岛》一同成为灾难新闻写作的经典。——《卫报》
在一张由细节编织的精密之网中,劳埃德·帕里将灾难的分析解剖与小说家的灵巧手法结合在一起……这本书记录下了大自然不可估量之力与我们可悲的缺陷。——《日本时报》
一本纯粹、心碎的真与美之书。要是能写出这么一本书,我宁愿少写四部小说。——吉姆·克雷斯,都柏林文学奖得主
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DOCE CUENTOS PEREGRINOS
8.8 (110 个评分)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 罗秀 南海出版公司 2015 - 5
因为和人生中最好的那些朋友欢聚一堂,我开心得忘了那是自己的葬礼。
七十六岁的老妓女在梦中窥见自己将死的预兆,开始无比耐心地准备身后事,甚至教会了一只狗狗长途跋涉到她的墓前哭泣……
德国家庭女教师简直是个纳粹。我们从爸爸的古董罐子里弄来些残存的希腊毒酒,掺在那女人偷喝的酒里。第二天她看上去一点事儿没有。但第三天她真的死了!
淑女和小混混相爱了。钻石、豪车、貂皮、盛宴护卫的真挚爱情完美得不像是真的,直到淑女娇嫩的手指被玫瑰花刺扎了一个小得几乎看不见的口子。
大萝卜和难挑的鳄梨 [图书] 豆瓣
おおきなかぶ、むずかしいアボカド 村上ラヂオ2
8.1 (122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施小炜 南海出版公司 2014 - 10
《大萝卜和难挑的鳄梨》收录村上春树的52篇风趣随笔,配以画家大桥步的52幅美丽插画,村上以幽默的语言写下蔬菜的心情、关于大萝卜的怪谈、挑选好吃鳄梨的超能力、和海豹接吻的感觉……囊括了形形色色的有趣话题,被誉为“日本最好喝的乌龙茶”。
《大萝卜和难挑的鳄梨》中有最有趣、最真实的村上春树,平淡得恰到好处的笔触,描绘出耐人寻味的生命细节,让人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忽视的有趣的东西,找回遗忘许久的自己。
------------------------------------------------------------------------------------------------
★《达文西》杂志年度散文第1名,著名画家大桥步精心绘制插图
★52篇风趣随笔+ 52幅精美插画,被誉为“日本最好喝的乌龙茶”
★这是最真实、最有趣的村上春树,让人找回遗忘许久的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明朗积极的神话,当作生存下去的凭据——村上春树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第2版 [图书] 豆瓣
History and Social Theory (2nd edition)
9.7 (22 个评分) 作者: [英] 彼得·伯克 译者: 李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 11
社会理论对历史学家来说有什么用?历史学对社会理论家又有什么用?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化史学家,伯克在此书中对这两个乍看简单的问题作了清晰有力、影响深远的回答。这个经典文本的第2版作了修改和更新,伯克重新检讨了历史和社会科学这两个领域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最近几十年间的初步交汇。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的第2版将会通过挑战对历史学和社会科学之角色的当下定位,继续激励学生和学者跨越学科边界。
西方哲学史(第9版) [图书] 豆瓣
Philosophy: A Historical Survey with Essential Readings
9.0 (14 个评分) 作者: [美] 撒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 / [美] 詹姆斯·菲泽 译者: 邓晓芒 / 匡宏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8
畅销五十余载而不衰,备受好评的西哲史教材全新再版
通俗易懂的历史梳理,从古典文籍到当代前沿一应俱全
◎ 编辑推荐
☆自1966年初版至今最新修订版
☆西方哲学史课程大学入门教材
☆邓晓芒、匡宏翻译,何兆武作序
☆以“大视野”的眼光领略西方哲学史的纵深
◎ 内容简介
本书为哲学思想提供了一个通俗易懂的历史梳理,并附有大量具有极高价值的一手文本。本文是一本全面的、以历史为线索编排的哲学入门书籍,传达出了本学科的丰富性,并为学生提供了西方哲学发展的专业知识。它以生动、平易近人的风格涵盖了西方文明中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的主要贡献。
新版在保留了使原书风靡数版的思想性和写作理念的同时,在编年和文体上进行了与时俱进的修订,并在第20章最后补充了“政治哲学”一节,用克制的篇幅展示了罗尔斯和诺齐克的思想精要。本书附有重要词汇、延伸阅读等部分,便于读者使用。
◎ 译者简介
邓晓芒: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
匡宏:衡阳师范学院法学院讲师。
◎ 名人推荐
“对于任何概览式的课程,以及以历史为专题,或围绕问题的课程,这本书都是一本出色的一手和二手材料的来源。我将这本教材或其中的部分用于导论及其他课程已逾十年。没有那本书是一码通吃的教材,但这本几乎做到了!”
——菲利普·福捷(Philip Fortier),底特律大学
“这是我在作为哲学史讲师的工作中遇到的最好的一站式资料的教材。”
——乔尔·佩德尔(Joel Peddle),莫尔豪斯学院
“这是一本包含了阐释和一手材料的写作上乘、毛举缕析的教材,对西方哲学史提供了包罗万象的阐述。”
——迈克尔·图恩(Michael Tune),乔利埃特初级学院
“这是市面上最好的一卷本哲学史著作。”
——瓦尔特·奥特(Walter Ott),弗吉尼亚理工
念书,还是工作?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Carnets de thèse
8.1 (46 个评分) 作者: [法]蒂菲娜·里维埃尔 译者: 潘霓 拜德雅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6
- 编辑推荐 -
★献给所有在念书和工作之间纠结的你。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个问题恰似普洛克路斯忒斯床,把我们每个人磨折;念书还是工作的选择仿佛达摩克利斯剑,始终悬在我们每个人头顶。
★在这部图像小说里,你将遇到一个叫让娜·达冈的自己,这是你经历过、正在经历或将要经历的个人与时代写真。
★记住:如果再有人问你论文写完了没、工作找到了么、什么时候结婚之类的问题,就请TA好好看看这本书。
★番外:如果你恰好想要读博、正在读博、已经博士毕业或肄业,那么毫无疑问,这本书是为你量身定制的。
- 内容简介 -
原本是一位年轻初中教师的让娜·达冈,刚刚获得了读博资格!她还在为能进入学术研究的小小世界而沉醉,压根没料到自己闯进了一片怎样艰深的丛林……
在这片丛林中,导师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又深谙如何躲避焦躁等待其过目自己论文的博士生,而那位博士部的秘书,则在审核材料方面用尽了所有拖沓的本领;在这里,博士生既要在让人昏昏欲睡的学术研讨会上极力吸引大牛的注意,还得在学生爆棚的阶梯教室里拿着低廉的薪水教课。这些都是让娜要面对的,她试图在这些复杂情况下寻找自己的位置。然而,不管是家人,还是那个对读博一点儿也不理解的男友,都让她感到绝望。因此,这篇博士论文最终并未完成,且成了她挥之不去的执念……
这部图像小说以成长小说的形式、用绝妙的幽默手法描绘了当今博士生的日常生活。同让娜一样,他们像追寻存在的意义一般,与自己的研究苦苦纠缠。读完这本书后,你将对他们的生活有所了解,或许,你再也不会问他们:“诶,论文写得怎样了?”
孩子们的诗 [图书] 豆瓣
8.6 (76 个评分) 作者: 果麦 编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10
书中有灵气的诗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我的眼睛/很小很小/有时遇到心事/就连两行泪/也装不下——陈科全, 八岁
*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姜二嫚,七岁
*春天来了/我去小溪边砸冰/把春天砸得头破血流/直淌眼泪——铁头,八岁
*要是笑过了头/你就会飞到天上去/要想回到地面/你必须做一件伤心事——朵朵,五岁
*纸币在飘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算钱。——王子乔,六岁
*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我答 我在天上挑妈妈——朱尔,八岁
*母亲提水桶/父亲提电脑/我想起/往日他们提着我在街上乱跑——王芗远,十二岁
*树枝想去撕裂天空,但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它透出天外的光亮,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顾城,十二岁
《孩子们的诗》,精选了七十多首等3-13岁小朋友写的诗。小诗人们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广西、福建、内蒙古、新疆等全国各个地方。
从上万首诗作中脱颖而出,它们首先是好诗,其次才是孩子的诗。
本书还邀请了Starry阿星、飞行猴CF、九个妖、木可子、黄雷蕾Linali、苏寒、Lett Yice等二十多位国内知名插画家,为书中每一首诗歌创作了兼具美感与奇趣的插画。
加西亚·马尔克斯访谈录 [图书] 豆瓣
Conversations with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8.6 (19 个评分)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 [美]吉恩·贝尔-维亚达 编 译者: 许志强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 7
【编辑推荐】
★马尔克斯访谈录中文版重磅面世,《百年孤独》标配读物,精选十一篇重要访谈,其中多篇访谈首度译成中文。
-----------------------------------------
★十一堂诺奖大师文学课,展现马尔克斯二十多年创作脉络,绘制马尔克斯私人文学图谱。
听马尔克斯亲自揭秘他的作品:
他本人的心头好《枯枝败叶》,拒绝“严肃”诠释的《百年孤独》,包含他毕生经历的《霍乱时期的爱情》,结构周密如钟表发条的《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复仇”之作《迷宫中的将军》……
听马尔克斯与文学巨匠们隔空对话:
福克纳、卡夫卡、格雷厄姆•格林、卡波蒂、陀思妥耶夫斯基、博尔赫斯、海明威……
-----------------------------------------
★十一场冒险之旅,跟讲故事大师马尔克斯飞升魔幻王国,深入鬼魅地狱,听他玩笑般讲述残酷诡异的故事,在拉美文学、历史、文化、政治等各领域探秘。
异域风情满溢的香蕉种植园,冰得烫手的鲷鱼,幽灵般消失的电车,像水一样淹死孩子的灯光,赤裸的玻利瓦尔,大开杀戒的独裁者……
-----------------------------------------
★十一次面对面畅谈,搜寻打开马尔克斯世界大门的钥匙:爱与孤独。
-----------------------------------------
★中文版由马尔克斯研究者许志强教授译出,并作长序导读。
-----------------------------------------
★装帧由屡获“中国最美的书”殊荣的知名设计师周伟伟精心打造,封面甄选马尔克斯名言佳句,采用手揉纸,给人复古的体验、温柔的触感。
=======================
【内容简介】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作者,拉美文学的泰斗,作品畅销全球,所受关注度堪比电影明星。而他本人真正想扮演的角色只有一个,古老又神秘——讲故事的人。《加西亚•马尔克斯访谈录》精选了这位讲故事大师二十多年间接受的重要采访,清晰而系统地勾勒出他早期、中期乃至后期的创作脉络,更为了解和研究马尔克斯其人其事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这里汇集了马尔克斯的“即兴创作”,他尽情讲述着亦真亦幻的故事:他的童年、外祖父母、爱情;他的记者生涯、创作的艰辛与愉悦;他的卡夫卡、福克纳;他的加勒比根基、左翼立场、他与卡斯特罗的友谊;他对电影、音乐的看法……这部访谈录就像一个故事魔盒,记录了马尔克斯的真实声音、私密时刻、思想火花。魔幻现实在这里流淌,谈话的艺术在这里尽显。
精神政治学 [图书] 豆瓣
7.7 (44 个评分) 作者: [德] 韩炳哲 译者: 关玉红 中信出版社 2019 - 1
当今世界已逐渐走向精神政治时代。
数字技术正从单纯的监控向主动的操控过渡,人们凭感觉做出的所谓“自由决定”将很快被操控。
无所不在的大数据和新自由主义伦理观造成了资本主义权力的转移和扩张,破坏了个体自由,压制了个体的空间和自主性。
本书扣人心弦地描绘了新自由主义精神政治导致的种种危机。
---------------
韩炳哲作品系列(见识城邦出品)
《精神政治学》
Psychopolitik
《爱欲之死》
Agonie des Eros
《在群中》
Im Schwarm
《他者的消失》
Die Austreibung des Anderen
《疲怠社会》
Müdigkeitsgesellschaft
《娱乐何为》
Gute Unterhaltung
《暴力拓扑学》
Topologie der Gewalt
《透明社会》
Transparenzgesellschaft
《美的救赎》
Die Errettung des Schönen
---------------
阅读韩炳哲的作品,无论如何都是富有才思智慧的享受。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法国哲学家
韩炳哲属于这一类哲学家,在他们之前,没有人寻求改变世界之道,甚至没有人充分意识到这种改变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内部参考》(Inside Higher Ed)
这本书揭示出,在大数据时代,批判理论将且必将重整旗鼓。
——威尔•戴维斯(Will Davies)
大数据时代形成的纷繁现象,需要新的哲学思维和框架,韩炳哲的几本书堪称最敏锐、最犀利的时代探测器,是大数据时代的哲学批判指南。
——思郁,自由写作者
德国哲学家韩炳哲的几本小书,大题小做、举重若轻,触及现代人生活的多个层面,是东西方人文精神碰撞的结晶,走进了读者的心灵。
——何道宽,翻译家,深圳大学英语及传播学教授
在韩炳哲看来,工业资本主义并没有转向共产主义,而是从后工业的非物质生产方式逐渐演化为新自由主义和金融资本主义,于是我们进入了“精神政治学”的时代。新自由主义虽有自由之名,实际上只不过是放松了身体控制而走向了全面的精神控制,由数字技术尤其是大数据所形成的精神性的“全景敞视监狱”无所不在,而我们却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我们貌似有了自由之“身”,但是“精神”却被囚禁于其中而不自知。
——张志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韩炳哲以其哲学的睿智与分析的犀利,迫使我们去反思数字网络媒体时代的生存情调与伦理处境。他推进了大众社会考察的很多关键范畴,比如对倦态与山寨的思考,在本雅明的技术复制与福柯的生命政治之后,他发现了“数字全景监狱”的新现象,以此把社会批判理论推进到“心灵政治学”的层面,重新连接了哲学与经验。在他的思考中透露出东方哲人的细腻与韵味。
——夏可君,哲学家与策展人
这本书是韩裔德国哲学家韩炳哲对政治价值的深彻考问。数字化时代的浪潮把精神政治推向尖峰;掩卷沉思,才发现一切新鲜面孔背后都是精明权力的老把戏。
——贾克防,西北师大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韩炳哲是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分析师,在他精确、冷静的诊断之下,智能手机、社交媒体、大数据、物联网种种技术进步都显示出新自由主义秩序对人类生活的全面宰制。资本主义这一以自由为名的型态早已成为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联合体,它不再用身体的强制、思想的管控维持自己的意识形态统治地位,而是渗透到我们精神的每一个角落,感官、情绪、欲望都成为新自由主义生产—消费机制的利用对象,让我们在丝毫不觉得丧失自由的情况下拱手出让自己的自由,这就是韩炳哲所说的精神政治的含义。在这样的统治秩序中,我们主动按照功绩社会的竞争标准进行自我管控,因此深陷抑郁症的旋涡,我们将自己的爱欲投射到各种感官消费之上,因此遭受爱的无能为力,我们沉浸在社交媒体的群体话语噪音中,却无法形成任何统一的集体整治行动。韩炳哲用短小精悍的文字,与福柯、阿多诺、列维纳斯、阿甘本进行思想碰撞,揭示出这个时代的严峻危机。
——杨小刚,中山大学哲学系副研究员
大数据的应用,让一切都变得越来越精准……精准营销、精准医疗等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在可以预测、推演的时代,任凭感觉而生的行动是任性还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自由?音乐、电影、艺术带来的感动是可以被测量的吗?还是人类不知不觉已经成为数据的囚徒?在这样的时代,个体的空间与自由需要重新被思考,重新被定义。
——郑悦,《IT经理世界》杂志编辑总监
在《精神政治学》中,韩裔德国哲学家韩炳哲将批评的炮火集中到了大数据时代的新自由主义身上。韩炳哲指出,新自由主义政权催生出了一套更甚于福柯笔下“全景敞视监狱”的权力操控系统,这种权力技术恰恰是对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主奴辩证法的颠倒——顺从的主体对于自己的屈从性恰恰是毫不自知的。权力技术不采再取禁止、防护、镇压的手段,而是伴随着主体的积极参与、自我袒露和过度消费。换言之,大数据背景下诞生了一个新的数字化阶级社会,除了福柯(和边沁)的“全景监狱”之外,在韩炳哲笔下进一步诞生了一个“筛选监视机制”。对新自由主义与数字化阶级社会的分析,不仅仅是一项哲学知识考古学的工作,它在根本上是政治性的,其答案就在于尼采、海德格尔与德里达等哲学家对主体的超越性之中。
——毛竹,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世界哲学》编辑部
和语言漫步的日记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言葉と歩く日記
8.2 (30 个评分) 作者: [日]多和田叶子 译者: 金晓宇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8 - 7
本书是多和田叶子基于旅居德国时的所闻所见所撰写的随笔集,是其“自我观察日记”系列的一部分。她从日常生活遭遇的微妙的违和感展开,以幽默风趣的文笔,深入浅出地探讨了深藏在语言差异背后的德国文化和日本文化之间不可调和的断裂处。
树下长椅 [图书] 豆瓣
Un Peu de Bois et d’Acier
8.5 (51 个评分) 作者: [法] 克里斯多夫·夏布特 译者: 后浪漫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9 - 4
一场无声的交响曲
一部无对话的话剧
《灯塔》作者的又一次艺术实验
用一把长椅展现人生百态
用一个个过客描绘光阴的故事
——————————————
*编辑推荐*
《灯塔》作者挑战自我、拓展漫画边界之作。已有电影短片、音乐剧改编版,但原著的魅力无法超越!
《树下长椅》近乎无字,不借助任何外力。
“漫画诗人”只用极简的黑白图像和缓慢的固定镜头叙事:一点木头加一点钢,构成一把公共长椅,一刻、一天、一季、一年,有人视而不见地路过,也有形形色色的人在这里登场,在巧手安排下擦肩而过、相遇、命运交织,犹如表演了一场芭蕾舞。
这是一本沉默的书,沉默得如同一把椅子,只待读者来参与、体验,来唤醒一个个无名之人,激活一幕幕人间喜剧,品味隐藏在书中的情节……和时光。
*内容简介*
这部三百多页的图像小说讲的是一把长椅的故事。一点木头加一点钢,一棵树下的一把公共长椅,形形色色的人在这里相遇、分离、成长、转变,他们有的定期来这里小憩,有的一去不复返,有的一直在等待……
树下长椅默默地见证了这些男女老少的登场、退场,在漫长的时光中撷取一个个瞬间,构成一幅人生的拼图。
*媒体推荐*
一部绘声绘色的无声电影……鲜有人能如夏布特一般会讲故事,会将无事之事讲得如此扣人心弦。
——《法国电视周刊》
离奇、感人、滑稽……
——《世界报》杂志版
诗意、有趣、感性!
——《巴黎竞赛画报》
这328页打上夏布特“注册商标”的黑白漫画华丽无比,充满感性、极简和人道主义的味道。
——《剧本》
有一件事是确定的,读过本书的人再也不可能以同样的方式观看或者坐在一把公共长椅上了。
——《书迷》
今日店休 [图书] 豆瓣
8.0 (37 个评分) 作者: [日] 坂本健一 译者: 吴菲 新星出版社 2017 - 6
在大阪的黑崎町,有一家开了七十年的青空书房。每逢周四、周日的店休日,老店主坂本健一就会贴出手绘海报,写下对书的眷恋,画下人生四时的温暖感慨,时间久了,就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买不起书的年轻人、 没上过学的中年人、鼎鼎大名的文学家,都喜欢到这里来。开了一辈子旧书店,坂本先生最大的愿望是让好书与好人相遇,与妻子共度一生。
有如走路的速度 [图书] 豆瓣
歩くような速さで
8.2 (59 个评分) 作者: [日] 是枝裕和 译者: 陈文娟 南海出版公司 2016 - 2
《有如走路的速度》是著名导演是枝裕和的首部随笔集。是枝裕和擅长以朴实平淡的影像,叙说日常情感。并不追求戏剧化冲突,而是从生活片段里撷取细腻感情;也不喜好英雄式情节,而是捕捉世界突然展现美丽的瞬间,让观众带着未完的故事离场,继续思索下去。如果说是枝裕和的电影是静静沉淀在水 底的东西,这些文字就是沉淀之前,缓缓漂荡在水中的沙粒。童年记忆中的大波斯菊、父亲穿越时空而来的明信片、怪兽的故事、台风的声音……他首次深入而多样地畅谈对创作、对日常、对影像、对世界的思索,以及对现代社会的观察与探问。有如走路的速度,漫步日常风景。他以缓慢而温暖的步调,与我们相伴而行。世界如此精彩,日常就很美丽,生命本身就是奇迹。
地下 [图书] 豆瓣
アンダーグラウンド
7.9 (35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6
村上春树追踪地铁沙林事件的纪实文学作品,描写逼真。
时间是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日,星期一。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晴朗的初春早晨。昨天是星期日,明天春分休息,即连休的“山谷”。也许你心想今天也休息多好。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缘由你无法请假休息。
这样,你在平日那个时刻睁开眼睛,洗脸,吃早餐,穿上西服走去车站,像往常那样钻进拥挤的地铁上班。平平常常的一如平日的清晨,人生中无从区别的普普通通的一天。
在五个化装男子将用研磨机磨尖的伞杆尖头捅进装有奇妙液体的塑料袋之前……
深沉的玫瑰 [图书] 豆瓣
8.4 (68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博尔赫斯 译者: 王永年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 8
墨西哥诗人奥克塔维奥·帕斯说过:“博尔赫斯的创作涉及三类体裁,散文、诗歌和小说。他的散文读起来像小说;他的小说像诗;他的诗歌又往往使人觉得像是散文。”
本书收录了他创作于1975年的诗集《深沉的玫瑰》,共计27首。作者对诗歌的美学理论和创作实践有很深的造诣,他提出“语言本是魔法的符号,后来遭到时间变本加厉的耗损。诗人的使命就是恢复它原本具有、如今已经泯灭的优点。”同时博尔赫斯提出诗歌的任务:一是传达精确的事实,二是像近在咫尺的大海一样给我们实际的触动。在这部诗集中,博尔赫斯致力于发掘事物特有的美感以及词汇被忽视的价值,赋予诗歌更丰富的内涵。
凛冬之棺 [图书] 豆瓣
7.6 (47 个评分) 作者: 孙沁文 新星出版社 2018 - 8
位于市郊胎湖边的神秘大宅,一连串违背常理的杀人事件令整个家族惶恐不安。
封闭的地下室、入口受到严密监视的房间、悬吊的木屋……惨绝人寰的密室命案接连发生,陆氏家族的成员纷纷倒在死神的镰刀之下。宛如幽灵般的谋杀手段令警方的调查陷入胶着。命案现场的状况竟暗示凶手是个婴儿?封尘在胎湖湖底的惊天秘密又预示着什么?
就在众人束手无策时,被称为“天才漫画家”的安缜横空出世,正面迎击这一系列匪夷所思的谜团!
学习之道 [图书] 豆瓣
:A Mind for Numbers: How to Excel at Math and Science (Even If You Flunked Algebra)
7.5 (33 个评分) 作者: [美] 芭芭拉·奥克利(Barbara Oakley) 译者: 教育无边界字幕组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 - 11
读完一本书,却不记得讲什么?
美剧看了一箩筐,英语还是没长进?
公众号、指导书、牛人帖,一个都没落,却还是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
这些都是典型的低质量学习症状。
不了解学习的原理,就是在无效重复;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在消耗天赋。
本书从脑科学和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出发,跨学科解读学习的原理,提供最全面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
大脑如何处理图形、文字、数字等信息,不同类型的学习匹配哪种信息通路
学艺术、学语言、学音乐、学数理??各种事物的学习原理有何差异
对于你而言,为什么A方法比B方法效果更好
如果你翻开这本书,我相信你对学习是认真的。
专注思维VS发散思维
记忆组块
提取练习
穿插学习法
机遇的法则
数学浸泡法
记忆宫殿法
间隔重复法
知识迁移
解释性提问法
学习类APP
数十项科学研究,绘制学习原理全景地图;
最全面的学习法则,通往精进之路。
火车 [图书] 豆瓣
火車
8.4 (41 个评分) 作者: [日]宫部美雪 译者: 张秋明 南海出版公司 2016 - 1
火车:冒着火的车子。 用来载生前做过恶事的亡灵前往地狱。
------------------------------------------------------
力压《白夜行》,获“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20年总榜第1名
获第6届山本周五郎奖
周刊文春推理榜年度第1名
英国《卫报》评选亚洲10大推理小说
------------------------------------------------------
和也的未婚妻彰子失踪了。
两人认识一年四个月了,正筹办婚礼。彰子说从未办过信用卡,和也替她申办,却被银行告知她早已破产。第二天,彰子就消失了。
和也请警察本间帮忙寻找。本间来到彰子工作的地方,发现她的履历表全是假的;进入她的住处,发现生活的痕迹几乎全抹掉了;找到受托办理破产的律师,发现真正的彰子另有其人!
她究竟是谁?
------------------------------------------------------
《火车》是日本20年来最了不起的推理悬疑小说。——《读卖新闻》
夏宇詩集/腹語術 [图书] 豆瓣
8.9 (23 个评分) 作者: 夏宇 現代詩 1991 - 3
目錄
腹語術
隱匿的王后和她不可見的城市
偵探小說疏忽的細節
詠田園
詠物
某些雙人舞
寓言
小孩(一)
在陣雨之間
與動物密談(一)
與動物密談(二)
與動物密談(三)
與動物密談(四)
野獸派
嚇啦啦啦
小孩(二)
下午茶
記憶
伊爾米弟索語系
齟齬
雨天女士藍調
(非常緩慢而且甜蜜的死)
降靈會Ⅰ
降靈會Ⅱ
降靈會Ⅲ
循辭
安那其(男性的苦戀)
莫札特降E大調
空城計
頹廢末帝國Ⅰ
頹廢末帝國Ⅱ
失蹤的象
重金屬
我們苦難的馬戲班
背著你跳舞
我和我的獨角獸
秋天的哀愁
歌劇憂愁夫人詠嘆調
逆風混聲合唱給ㄈ
乃悟到達之神秘性
開始(一)
開始(二)
開始(三)
十四首十四行 小序
Ⅰ時間如水銀落地
Ⅱ在另一個可能的過去
Ⅲ她們所全部瞭然的睡眠和死亡
Ⅳ在命定的時刻出現隙縫
Ⅴ一些一些地遲疑地稀釋著的我
Ⅵ在港口最後一次零星出現
Ⅶ在牆上留下一個句子
Ⅷ你幾幾乎總是我最無辜的噴泉
Ⅸ我確實在培養著新的困境
Ⅹ讓我把你寄在行李保管處
XI當傾斜的傾斜重複的重複
XII所有愛過的人坐在那裡大聲合唱
XIII而他說6點鐘在酒館旁邊等我
XIV我的死亡們對生存的局部誤譯
筆談
內容簡介
詩之魅力正是它歧義性,把詩寫好了的人這樣回答,把詩寫壞了的人,通常也是這樣回答──『壞詩之歧義性』,譬如千夫所指的壞詩,而作者自己卻大不以為然的時候。至於評論,我們好像不應該太對評論苛責,因為批評本身是帶有先天悲劇性的。批評的悲劇性格是:它們必須客觀,可是真正的『客觀』永遠不可能,因此它們儘量;有時候它們假裝,有時候它們甚至不假裝。我們只應該對自己的創作苛責。
在文字和現實間找到一種折射的關係──『每一個虛構的相關世界的可能性,以及暗中的互相抵消』──這個例子也許不盡準確,但確實讓我如釋重負,在『每一個』世界裡來去自如。
於是,在這樣的『世界觀』裡我認為語言應該是有其規則體制的,每一種敘事辦法都是一個『新的世界的可能』,規則等等因之有了獨特專制以及被無限質疑的魅力。
遊戲沒什麼不可,我贊成遊戲,『如果我可以用一種填字遊戲的方式寫詩,但保證觸及高貴嚴肅的旨意,讓比較保守脆弱的人也同樣體會到閱讀的深刻樂趣…』(1984 札記)我贊成遊戲,但我不認為我的詩都是語言遊戲,相對於以暴制暴》(你是不用混亂在表現混亂?『以暴制暴』的最大界限在那裡?)我在虛弱的時修會比較相信『結構』或『解構結構』之類,也樂意相信它們與堅強的意志力有關,也偷快地,驅使自己經營規劃。
我更是快樂地相信所謂『靈感』和『直覺』!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