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ecm”
科隆音乐会 [音乐] 豆瓣 Spotify Discogs
9.7 (88 个评分) Keith Jarrett 类型: Jazz
发布日期 1975年11月30日 出版发行: Oper Köln / ECM Records GmbH
六十年代掘起了一批出色的爵土乐演奏家,Keith Jarrett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人物,一位有代表性的钢琴家。Keith Jarrett的音乐生涯经历了多个阶段。他获得巨大的国际荣誉则主要归功于他的系列独奏音乐会。在这些引入瞩目的音乐会上,他显示出杰出的即兴演奏才能。他在音乐会上的演奏完全是即兴的杰作,毫无事先的准备或者计划。在表演独奏的同时,他曾经不止一次地领导四重奏和五重奏乐队,演出古典音乐。
加雷特三岁时就开始演奏钢琴,在他只有七岁时他就举办了自己的独奏音乐会。毫无疑问他是一位早熟的音乐家,当他还是一位中学生的时候他就成为了—位职业音乐家,在1962年时,他在伯克利学习,其后他就开始和自己的三重奏组在波士顿地区演出;1965年他来到了纽约,当时著名的鼓手相乐队指挥Art Blakey的“爵士信使”乐队正在这里,他同这个分队合作了四个月,后来他加人了非常流行的查理·劳埃德四重奏组(1966年到1969年)并跟随这支乐队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这些演出为他增加了个人的荣誉。他开始偶尔在演奏钢琴之外,演奏高音萨克斯管,这种情况在整个七十年代一直持续着。
1969年到1971年期间,加雷特和Miles Davis的融合派爵士乐乐队在一起。他演奏管风琴和电子键盘,在第一年中Chick Corea也在乐队中。在离开戴维斯的乐队之后,加雷特宣告自己将永久性地告别键盘音乐。他在1967年到1969年期间为沃尔泰克唱片公司以及在1971年为亚特兰蒂克唱片公司作为指挥录制了唱片。但是从1971年11月起,他开始为ECM唱片公司广泛录音,除此之外他在1970年还曾经为ABC唱片公司和推动力唱片公司录制了一些曲子。这种合作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的今天。
七十年代,加雷特曾经领导过两支出色的乐队。从1972年开始,加雷特开始举办他著名的系列即兴演奏音乐会,结果出现了一大批流行的唱片如《独奏音乐会》,《科思音乐会》,《太阳熊音乐会》。八十年代,加雷持录制古典音乐的机会和录制爵士乐的机会同样多。但是从九十年代起,他似乎重新找到了爵士乐的灵感,他的录制的唱片中更多的是广泛录制的他的经典的标准三重奏爵土乐作品,这支著名的三重奏组合的成员包括加里·皮科克和Jack DeJohnette。
在最初的音乐经历中,加雷特受到Bill Evans的影响最大。从七十年代初开始,加雷特逐渐摆脱了前辈大师风格的束缚,形成了自己的原创风格。他在音乐中更多的增加了有自己特色的东西,以及更多个人感受,个人风格开始逐渐超过了传统风格,成为他音乐中的主流。进入九十年代后,加雷特仍然孜孜不倦,探索着音乐的真知。
活跃年份:1960_1990
主要音乐风格:ost-Bop or Mainstream Jazz
相关工作 :钢琴
电影《永恒与一日》原声 [音乐] 豆瓣
9.6 (78 个评分) Eleni Karaindrou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1998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ECM
「永遠的一天」是希臘導演Theo Angelopoulos的作品,描述一位老者晚年生活,藉由一封信引發過去的記憶,在錯落的片段生活裡,交雜著記憶的回溯。這部意境深遠的影片,也同時為他贏得了1998年坎城影展金棕櫚最佳影片獎。
導演以其一貫的詩意風格和類魔幻寫實的手法,陳述老者行至生命終極的感觸,老者看似漫長的現實生活其實短暫,那些逝去的過往,反而在追憶的瞬間,被停滯的時空無限延伸,追憶似水年華瞬間亦是永恆……
希臘女作曲家Eleni Karaindrou與Angelopoulos的合作,自八O年代中期開始至今,累積長達十數年的默契;能將Angelopoulos影片中深沈的人文反思氣息,藉由音符完整呈現出來的,也非Karaindrou莫屬。在Angelopoulos的電影中,人物常是巨大歷史構圖中一抹微小的身影,是游移的大氣中一絲微弱的嘆息。許是合作已久,Karaindrou連音樂起伏的呼吸都與其影像近似,甚至有風格疊合之處。
這張專輯也不例外,它延續了影片一貫深沉的疏離,器樂選擇上以黑管和豎笛為主體,映襯淡雅的弦樂旋律。影像與音樂的對位時而喜悅時而低盪,形成矛盾的張力。銅管的沈重與弦樂的閒逸代表詩人的沈重遲暮與活力青春,在夢境中持續對話,老者忽忽悠悠的夢境,彷彿就從這些音符間隙中緩緩蔓延開來…… 除了類似迴旋曲形式反覆夢境之外迭宕的旋律,Karaindrou也適時選用了部分希臘傳統民謠,專輯裡並收錄片中老詩人的獨白,闡述對生命深沈的思索,在這樣的音樂背景中,獨具另一番動人魅力。
安氏曾經形容Karaindrou的音樂為「電影裡沒有流出來的血」
Alina [音乐] 豆瓣
9.6 (32 个评分) Arvo Pärt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0年2月1日 出版发行: Ecm Records
Arvo Pärt is a living national treasure to Estonia, and this album reveals such intimate access to his faith, sadness, and humility. Structured in five parts, Alina is a simple, chilling invocation of heartfelt desire comprised of only two movements that alternate with subtle variation. The opening lullaby of "Spiegel im Spiegel" is a gentle and melancholy embrace between Sergej Bezrodney on piano and Vladimir Spivakov on violin, where every note steps gracefully forward, as if ascending a fragile staircase. In contrast, the two movements of "Für Alina" leave a little room for structured improvisation, as the top note in each chord is left for the performer to, as P?rt puts it, "explore within themselves." Thus, Alexander Malter deserves special recognition for breathing such mournful sweetness into these passages through every fingertip; every delicate cluster of notes shines like a distant star through a wintery black night. Malter stays on for the middle section of "Spiegel im Spiegel" and, with violoncello from Dietmar Schwalke, adds a more somber deliberateness to the piece that pianist Bezrodney shies away from in his performances (tracks one and five), instead opting for restrained tenderness. The disc closes much in the same way it opens: as if a prayer of deepest longing were just whispered into the still air. Frequent ECM producer Manfred Eicher calls upon his usual strengths, by letting the instruments speak for themselves in the right acoustical settings -- less is certainly more, and the stark beauty of Alina comes partly from what we hear between the notes: such a rich and gorgeous silence. This is perhaps one of P?rt's finest releases on compact disc, though one of his quietest. These are the tears of ghosts.
Return to Forever [音乐] 豆瓣
9.1 (28 个评分) Chick Corea 类型: 爵士
发布日期 1999年11月16日 出版发行: Ecm Records
此专辑被公认为爵士乐史上,最具影响力及最受欢迎的专辑之一.
Chick Corea三十年的音乐生涯是不同音乐经历的一种混合。1941年,他出生于马萨诸萨州的切尔西。四岁时开始学习钢琴,而且儿时家庭之中也是充满音乐的,整天能听到Charlie Parker、Dizzy Gillespie、Bud Powell、Lester Young和Horace Silver,另外Beethoven和Mozart的音乐也启发了他的创作天性。
Chick Corea早期的创作开始于和小号手Blue Mitchell(1964-1966年间)的第一次职业合作演出期间,这时他正式作为这支名为Tones For Jones Bones的乐队的领导者了。早期的合作对象还包括Willie Bobo、Cal Tjader、Herbie Mann以及Mongo Santamaria,使得Corea许多作品中的Latin音乐成分很浓厚。在帮Sara Vaughan伴奏一年之后,由于加入了Miles Davis乐队任电钢琴演奏,Chick Corea开始真正的成名。与Miles Davis合作的几年间,他参与了《Bitches Brew》和《In a Silent Way》两张划时代的Fusion经典作品的录音。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他组建了自己的先锋即兴演奏团体“Circle”,成员包括贝司手 Dave Holland、小号手Barry Altschul、萨克斯手Anthony Braxton。
1971年,在“Circle”成立三年之后,Corea改变了其音乐上的注意力。成立了早期版本的Return to Forever,乐队的风格很柔和、充满桑巴风味,这时Stanley Clark任贝司手,还有人声乐手Flora Purim,其丈夫Airto为鼓手,长笛手Joe Farrell。以这个班底制作了两张专辑和一部分独奏钢琴专辑以后,Chick Corea开始为乐队插上了电,走上Fusion的路线,这时还招募了两位充满火力的乐手鼓手Lenny White和吉他手Bill Connors。
在Chick Corea使用合成器形成其独一无二的风格的同时,Return to Forever(这时吉他手由Al DI Meola代替Bill Connors)以其开拓性的专辑《Where Have I Known You Before》、《No Mystery》和《Romantic Warrior》在七十年代的Fusion大潮中冲锋陷阵。当1975年Return to Forever解散,Corea又开始尝试录制不同风格的唱片,包括电子大乐队、独奏钢琴、古典音乐、强力二人组演奏(与Herbie Hancock或Gary Burton一起)。
八十年代中期,Chick Corea组一支电子乐队,制作了获格兰美奖的专辑《Leprechaun》、《My Spanish Heart》、《Musicmagic》,其他的一些作品还包括《Mad Hatter》、《Return to Forever Live》,以及与Joe Henderson、Freddie Hubbard、Hubert Laws、Chaka Khan和Nancy Wilson等人的一系列合作。
1996年,Chick Corea和Sony Classical唱片合作,与Bobby Mcferrin制作了一张Morzat系列作品的专辑,期间充满了Corea独特的爵士即兴演奏以及Mcferrin的人声录音,另外还包括两个Morzat的钢琴协奏曲、Morzat第二号钢琴奏鸣曲的即兴变奏。Chick Corea与Bobby Mcferrin因此成为好友,共同合作了六年,并制作了一张现场爵士的专辑。
The Weeping Meadow [音乐] 豆瓣
9.4 (24 个评分) Eleni Karaindrou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2004年7月27日 出版发行: ECM
Eleni Karaindrou (Greek: Ελένη Καραΐνδρου) is a Greek composer, born in the village of Teichio (Tichio) in Phocis, Central Greece, on November 25, 1941. She is best known for scoring the films of the Greek director Theo Angelopoulos
尤利西斯的凝视 [音乐] 豆瓣
9.3 (22 个评分) Eleni Karaindrou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199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ECM
海伦卡兰卓(Eleni Karaindrou),被称为希腊大导演安哲罗普洛斯(Angelopoulos)的御用作曲家,因为他们自1982年的相识之后便开始了超过20年的长久合作,卡兰卓去年最新的作品,一张标题为“Weeping Meadow”的唱片,也是安哲罗普洛斯的同名影片的中的音乐,这已经是他们的第七次合作,而此前几乎他们的每一次合作都广受好评。尤其是1995年的《尤利西斯生命之旅》,以及1998年的《永恒与一天》。无论是艺术电影的角度,还是从纯音乐的角度,或者是从电影与音乐的相互配合,这两部作品都可以被称为经典了。
《尤利西斯生命之旅》
神话与电影
尤利西斯,其实就是希腊神话中的奥德修斯(Odysseus),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的人物。他在神话中是一个大智大勇的英雄,岛国伊萨卡的国王,传说在特洛伊战争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木马,就是他设计的。他也是《伊利亚特》的续篇《奥德赛》的主角;《奥德赛》这部史诗,就是讲述特洛伊战争结束后,他与其他众位希腊英雄在海上漂流十年,经历各种磨难之后终于得以重新回到家园,重新被国人接受,与家人相认、团聚的故事。
而这部《尤利西斯生命之旅》则是借喻了尤利西斯这个神话人物的形象,描述一位希腊电影制作人,A,在离别故乡三十五载之后重回家园,走遍战火纷飞、饱受创伤的巴尔干半岛,寻找一对兄弟导演在世纪初拍摄的三卷已经失落的未冲印电影胶片。
就如同卡兰卓其他几张在ECM公司制作的电影音乐唱片一样,这张《尤利西斯生命之旅》中的曲目也并非是简单地按照在电影中出现的顺序排列,而是在她与唱片制作人弗雷德•艾歇尔(Manfred Eicher)的深思熟虑下,经过重新选择、编排的。经过从音乐的角度重新饧虑和组织那些音乐素材之后而产生的这张唱片,具有自身的思想, 是不需要作为电影附庸而存在的。
音乐意象
在她的音乐中,卡兰卓遥遥向我们伸出手来,引导着我们的目光,在历史的废墟中踯躅而行。在她的音乐中,我们的思绪穿越地域,凝视河流,山脉和旷野;穿越历史,凝视文明,战争和杀戮。聆听着这张唱片,仿佛就像跟随着电影中的主人公A,在跋涉与寻觅中,体验磨难中的苦痛,经历成长后的淡然。而这些影像这些思绪,就那么不动声色地被记载,用旋律,用和声,在唱片的每一条音轨里,仿佛一个自己珍藏的容纳记忆的盒子,可以让自己常常逆行于时光长廊,回首翻检记忆的片段。
这是一张智慧而淡雅的唱片,里面音乐有一种凝神静思的美,不知为什么会让我想起各种各样的黑白照片,有时候,我甚至会因此联想起卡兰卓年轻时候的模样。
卡兰卓的这些音乐,大部分都由一把中提琴奏出主题,或许是因为中提琴音色的厚度和绵延可以表现出那种追忆和失落的情怀,表现出岁月的积累和沉淀,而又不失之于悲痛和忧郁吧。除了中提琴以外,卡兰卓还在音乐中加入了手风琴、双簧管、小号、法国管和大提琴,通过不同乐器的音色,或交织,或对比,营造出相似音乐主题的不同感触和情绪。
唱片中的音乐一共分为十七个乐段,其中的主要乐段称为“尤利西斯主题”,而唱片的结构就是由这个主题和它的分散在唱片中的六段变奏所支撑起来的。唱片里的音乐一上来就是尤利斯西主题,中提琴在高音区独奏出这个主题,在管弦乐伴奏的背景下显得分外冷清透明,仿佛是某个夜晚从海面上缓缓升起的一轮明月。
从第二乐段开始,尤利西斯主题的各个变奏时隐时现地贯穿于整张唱片,以各种不同的形象和情绪出现于或者悲凉或者温暖的旋律与和声中,也许象征着那淡然凝注于磨难与成长的目光。唱片中有一首超然独立于尤利西斯主题之外的乐曲,标题叫《河流》,是这张唱片中唯一一首以管乐为主的乐曲,法国管低沉悠长的音色从弦乐的和弦中淡入淡出,如同茫茫水天之间的一叶扁舟,或者是记忆中的一块残片。是在时间之河中轮回?还是在记忆之河中忘却?我不得而知。小到个人,大到家国,也许是都一样,每一次磨难就是一次轮回,而我们总是不断地在这种或那种轮回中,经历着苦痛和成长,见证着失落、追寻和遗忘。
音乐的风格
试图对于现代作曲家的作品进行归类好像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我们可以很容易把巴赫、莫扎特、勃拉姆斯的作品从其他音乐作品中区分出来,贴上古典音乐的标签;但对于像卡兰卓这样的作曲家,也许我们只能够通过音乐的风格、使用的乐器、对于大众的迎合度这些标准,含糊地把她中后期的音乐作品归类于严肃音乐,或者,“古典音乐”。
然而用“严肃”二字,或者“现代”二字,来对卡兰卓的音乐进行归类,恐怕会吓跑一大批将听而未听的听众。事实上,至少从字面上来看,用这两个形容词来形容她的音乐实在是不太公平。当然,我也并没有打算为之开展什么“正名”或是“重分类”的运动;我只是想用她的音乐来说明一下,“严肃”音乐其实可以是优美绝伦、荡气回肠,而“现代”音乐其实也许隐含着比传统古典音乐更为古远的乐思。
在这张唱片中的某些音乐中,我们确实可以找到一些早期音乐的痕迹。
有一首标题为《拜占庭赞美诗》(“Byzantine Psalm”)的短歌,是一首无伴奏合唱形式的赞美诗;而这种节奏自由的单音清唱曲,正是一千多年前早期宗教音乐中的典型形式。这一首拜占庭赞美诗用古希腊语唱出,柔和温暖的女声在持续低音的伴唱下如同幽谷回音,不带一丝一毫的烟火气。
在这首拜占庭赞美诗中出现的持续低音,其实在卡兰卓的音乐中十分多见。比如在这张唱片的几乎所有其他乐段中都可以找到相似的持续低音,只不过不是由人声唱出,而是由乐器所演奏。卡兰卓曾经回忆自己童年时在故乡的山村所听到的那些美妙的声音:风声,雨点在屋顶上的敲击声,潺潺的流水声,下雪时寂静的声音,还有在教堂中听到的持续的男声吟唱及其所伴随的拜占庭圣咏旋律。。。也许,那些音乐中的行云流水般的低音和声,正是那些千年前曾经回响在古代希腊上空的音乐,却经由卡兰卓的聆听和记忆的折射,穿越了时空,将我们感动。
我的歌-1978年专辑重版 [音乐] 豆瓣
9.7 (19 个评分) Keith Jarrett Quartet 类型: 爵士
发布日期 1999年11月16日 出版发行: Ecm Records
奇斯‧傑瑞特Keith Jarrett的音樂有多重面向:他的美國四重奏是前衛自由爵士的延伸,強悍而猛烈;歐洲四重奏則加入歐陸民樂的元素,為所謂的「World Fusion」奠下基礎,他在ECM的經典三重奏組合延續了前輩大師比爾‧伊文斯(Bill Evans)的爵士鋼琴三重奏傳統;廣受愛戴的個人鋼琴獨奏,更是新世紀音樂的首部曲,他的古典樂錄音,同樣獲得極高評價。
關於My song(我的歌)專輯—傑瑞特與他的「歐洲四重奏」的經典作品,薩克斯風手楊葛柏瑞克醇美無暇的演奏,為音樂增添一股歐洲民樂的色彩,閒適、喜樂中蘊含著強大的內在能量,音樂讓人極度放鬆卻又潛藏著深刻的感動。
Keith Jarrett (p)
Jan Garbarek (ts,ss)
Palle Danielsson (b)
Jon Christensen (ds)
Landscape in the Mist [音乐] 豆瓣
9.8 (17 个评分) Eleni Karaindrou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198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Milan
Eleni Karaindrou (Greek: Ελένη Καραΐνδρου) is a Greek composer, born in the village of Teichio (Tichio) in Phocis, Central Greece, on November 25, 1941. She is best known for scoring the films of the Greek director Theo Angelopoulos
The Sea [音乐] 豆瓣
9.2 (16 个评分) Ketil Bjornstad / David Darling 类型: 爵士
发布日期 199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ECM
挪威钢琴诗人Ketil Bjornstad“水”系列的第二张专辑。这张CD前7首曲目基本上沿续了前作的冰冷爵士风格,钢琴的零星弹奏与其它乐器相互衬托,旋律让人思绪万千却又心生敬畏。但第8首曲目中,钢琴的角色开始变得更加重要,旋律也渐趋和缓,感觉温暖了许多,正当你以为曲风将回归古典的时候,接下来的3首曲目却出现了大量的电吉他噪音,仿佛是暴风雨掠过海面,直到最后一首才恢复平和,一如雨过天晴,风平浪静的大海。
这张专辑像是一张承前启后的专辑,由Water Stories的冷漠凝重逐渐开始尝试过渡到一种较为平和的状态,在某些曲目中也减少了爵士元素,为River专辑的“全面复古”作好了铺垫,专辑中全部曲目不另命名的做法也直接被River所沿袭。
Jasmine [音乐] 豆瓣
8.7 (15 个评分) Keith Jarrett / Charlie Haden 类型: 爵士
发布日期 2010年5月25日 出版发行: Ecm Records
《Jasmine》是Keith Jarrett和伟大的贝司手Charlie Haden再度联手合作的最新作品,它标志着三十多年来Keith Jarrett和他曾经的标准三重奏之间又开始了首次录音合作,70年中期前他们一直是紧密合作的搭档。亲密、自然和温暖,这张表现爱情的歌曲专辑在Jarrett的家里录制,以他们的自然、率直,说明了他们的亲密关系。《Jasmine》专辑里的节目包含非常经典的歌曲如'Body and Soul', 'For All We Know' , 'Where Can I Go Without You', 'Don't Ever Leave Me'等,还覆盖了一首现代的流行歌曲“One Day I'll Fly Away”,这对于Keith Jarrett来说很少见。Jarrett和Haden弹奏音乐非常忘情和投入,除了音乐其他毫无干扰——也只有他们俩能做到这样!
Implosions [音乐] 豆瓣
9.3 (15 个评分) Stephan Micus 类型: 世界音乐
发布日期 2009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Ecm Records
Stephan Micus1953年生于德国,16岁时第一次出游东方,其后遍游亚非欧美各国,在我国新疆地区也留下过他的足迹。每到一处他都追随当地的音乐大师学习许许多多的传统乐器,但Micus并非只是以传统的方式去演奏这些乐器,而是充分发掘出这些乐器音色和表现力上更大的可能性。他在许多作品中使用的乐器组合是前所未有的,而所有乐器都由他一个人演奏。

这张唱片用了日本的尺八(shakuhachi)和笙(sho),阿富汗Rabab,泰国笛(Thai Flute),巴伐利亚的齐特琴(zither),印度的西塔琴(sitar),但事实上Stephan Micus的声音就已经足够让人诧异了。
UNEASY [音乐] 豆瓣
8.4 (15 个评分) Vijay Iyer / Linda May Han Oh 类型: 爵士
发布日期 2021年4月9日 出版发行: ECM
Even as they negotiate complex parameters of rhythm and harmony, the trio’s expertly attuned playing evokes the openness of improvisation and the urgency of justice.
Being There [音乐] 豆瓣
8.4 (14 个评分) Tord Gustavsen Trio 类型: 爵士
发布日期 2007年6月5日 出版发行: Ecm Records
One of the great success stories of jazz in the last five years, the Tord Gustavsen Trio follows up their first two hit albums with the eagerly-anticipated Being There. The new release finds the trio continually opening up the music in new and lyrical ways. Along with Gustavsen's infectious music (both ballads and up-tempo) drummer Jarle Vespestad and bassist Harald Johnsen make considerable contributions to the new album. Johnsen lends his compositional skills with the graceful tango "Karmosin," and Vespestad is often as much a front-line voice in the music as Gustavsen himself.

Proving that sensual, spiritual jazz can come from even icy Norway, the Tord Gustavsen Trio stormed onto the jazz scene in 2003 with their debut recording, Changing Places. 2005's The Ground took the band one step further and even topped the pop charts in Norway, an unprecedented achievement. The restraint of Gustavsen's approach and the allure of his simply drawn melodies has spoken to an audience that does not normally concern itself with improvisation.
风·落·之·光--ECM唱片的视觉语言 [图书] 豆瓣
Windfall Light: The Visual Language of ECM
9.1 (14 个评分) 作者: [瑞士] 拉尔斯·穆勒 译者: 张璐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6
1969年成立的德国独立唱片厂牌 ECM,在爵士乐与当代古典音乐领域建立了纯粹的音乐帝国,其极具辨识度的封套设计也成为ECM审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克制、简约,神秘而富有诗意。50年来,ECM 一直与商业保持距离,却在唱片界始终夺目,对全世界的音乐家和乐迷充满吸引力。
《风·落·之·光——ECM唱片的视觉语言》由知名出版人拉斯·缪勒主编,邀请了包括艺评家托马斯· 施泰因费尔德、禅学艺术研究者卡塔琳娜· 艾普莱西特、电影学者杰夫· 安德鲁、音乐家克提尔· 毕昂施塔德在内的多位作者,从不同角度探索 ECM 在1996-2010年间的视觉设计与音乐的关系。书中收录1200余幅图片,读者可从中了解这一伟大唱片厂牌的美学理念及幕后故事。
Sun Bear Concerts [音乐] 豆瓣
9.9 (14 个评分) Keith Jarrett 类型: 爵士
发布日期 2000年9月12日 出版发行: Ecm Records
比较靠谱乐评一篇
Review by Richard S. Ginell
Allmusic.com
This gargantuan package — a ten-LP set now compressed into a chunky six-CD box — once was derided as the ultimate ego trip, probably by many who didn't take the time to hear it all. You have to go back to Art Tatum's solo records for Norman Granz in the '50s to find another large single outpouring of solo jazz piano like this, all of it improvised on the wing before five Japanese audiences in Kyoto, Osaka, Nagoya, Tokyo, and Sapporo. Yet the miracle is how consistently good much of this giant box is. In the opening Kyoto concert, Jarrett's gospel-driven muse is in full play, up to the level of his peak solo performances in Bremen and Koln, and the Osaka and Nagoya concerts have pockets of first-rate, often folk-like, even profound, lyrical ideas. The Tokyo concert takes a while to get in gear, but when Jarrett finally locks into one of his grooving vamps, he carries us along, and there is a memorably melodic encore. In Sapporo, Jarrett breaks from a nicely flowing pattern into a jumpy rhythm that reminds one of C&W guitar fingerpicking, and there's some exuberant barrelhouse stuff and outbreaks of dissonance in part two. Each concert is placed on a single CD, while the much briefer sixth disc is reserved for the encores from Nagoya, Tokyo, and Sapporo. While Sun Bear breaks little ground that his earlier solo piano albums had not already covered, it is nevertheless richly inventive within Jarrett's personal parameter of idioms. If price is not a barrier, the Jarrett devotee need not hesitate.
Dust of Time [音乐] 豆瓣
8.8 (13 个评分) Eleni Karaindrou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2009年6月30日 出版发行: ECM
Eleni Karaindrou (Greek: Ελένη Καραΐνδρου) is a Greek composer, born in the village of Teichio (Tichio) in Phocis, Central Greece, on November 25, 1941. She is best known for scoring the films of the Greek director Theo Angelopoulos
Officium [音乐] 豆瓣
8.5 (13 个评分) Jan Garbarek,The Hilliard Ensemble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9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Ecm Records
Jan Garbarek is a Norwegian jazz saxophonist, who is also active in classical music and world music. Garbarek was born in Mysen, Norway, the only child of a former Polish prisoner of war, Czesław Garbarek, and a Norwegian farmer's daughter.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