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lens”
走来走去 [图书] 豆瓣
8.7 (38 个评分) 作者: 刘涛 / Lens 中信出版集团 2016 - 6
抄表工刘涛近六年街拍首次结集,天赋和时间,凝结为一份“平凡之燃”。无可抗拒的温暖和艰辛。Lens编辑出版。
-------------------------------
【内容简介】
本书是街拍摄影师刘涛作品首次结集,由Lens编辑呈现。包含了他近六年街拍的首次结集、他对女儿刘小米的成长记录(首次公开)、Lens和刘涛的对话、艺术家马良、学者任悦的评论文章等。
-------------------------------
Lens作品:
《目客》系列
《目客001:花朵与我》
《目客002:我这样爱你》
《目客003:山本耀司》
《目客004:猫》
《视觉》系列
《视觉001:激情藏在安静的角落》
《视觉002:想在一生中做一件正确的事》
《视觉003:不需要安全感就是自由》
《视觉004:需要什么,年轻的身体便去找寻》
《视觉005:以手抵心》
《视觉006:我停在你将回来的地方》
影像系列
《把青春唱完》
《走来走去》
--------------------
【编辑推荐】
▶抄表工刘涛近六年街拍首次结集,Lens编辑出版。
▶近六年来,刘涛围绕合肥同一条街道,每天步行拍摄4-6个小时。天赋和时间,凝结为一份“平凡之燃”。他的作品和人生,透着今天极度匮乏的品质和态度。
▶刘涛不仅是用一台小数码相机创作了这些作品,而且,他在书中真实地剖析了自己的成长过程:从模仿别人起步,到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情绪,以及面临其他诱惑和干扰时的反应……每一个踏实做事的人,都能从书中感受到一份惺惺相惜。
▶对于所有面临人生抉择的年轻人来说,刘涛的人生轨迹带来了丰富的启示,而他的作品,也从生活的真实和逼仄中,扒开一道缝隙,带来一丝诙谐。
▶刘涛的街拍作品诠释了街头摄影的迷人之处:那种自由、开放和无限的好奇心。
▶刘涛拍摄女儿成长的照片首次公开:天真,纯粹,好玩儿。他对女儿说,“这本书证明了我是和你一起成长……”
▶“这是眼光的智慧”,策展人、摄影评论人鲍昆评论刘涛说,“若说有个‘决定性的瞬间’的话,这才是。他的每张照片都有倒错的符号关系,令人忍俊不禁。”
▶学者任悦说,刘涛的照片在互联网上被疯狂传播,我们误以为是因其通俗,实际上,是因为在一个相当之窄的频率上,他让我们这些“所有人”产生了共鸣:“那些一刹那就会溜走的人情,都会给他准确无误地捡走。”
▶刘涛的画面里,“有我们每个人鱼水难离的中国式生活,吞吞吐吐的人世间所有无可抗拒的温暖和艰辛”,艺术家马良评论说,“他不是个愤世嫉俗者,又天性幽默,所以他的照片里有了生机勃勃的天地众生,我真喜欢那些诚实的小照片儿啊。”
▶300多张全版大图,近似明信片硬度和质量的印刷,裸脊锁线装订,非常舒服的翻阅体验。
周迅·自在人间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8.1 (15 个评分) 作者: 周迅 / Lens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 1
★ 自在人间:这份自在,并非毫无顾忌的自由自在,亦非天生所具,而是在时光的磨练中,慢慢学会与生命相处后的一种坦然。
★ 近300张摄影师私藏照片首次曝光,捕捉周迅的逗乐时刻。
★ 关于友情,关于爱情,关于事业,关于表演,周迅有话说。想了解,我就看这本书吧。——周迅
★ 听师友们说:钱豫强、沈畅、黄觉、黄烽、火星电台、娄烨、郝蕾、黄磊、李少红、叶锦添、陈国富、徐克、陈可辛、曹保平、郑晓龙、斯特凡,20位圈中师友一起分享他们眼中的迅哥儿。
★ Lens历经五年追踪式采访,周迅亲自邀请陈国富作序,王家卫御用摄影师、平面设计师夏永康倾力打造。
★ 跟随周迅成长路径,回顾中国影视发展二十七年。
--------------
【本书缘起】:
多年前,周迅觉得应该为跟拍自己多年的三位摄影师好朋友(姜成皓、Wenjei Cheng [郑文絜]、高原)做一本书, 从想法的诞生到最终成书,先后有六位摄影师加入,除去最初的三位摄影好朋友以外,一位艺术家好朋友叶锦添的照片为我们呈现了《恋爱中的宝贝》《大明宫词》《橘子红了》《风声》等拍摄现场的精彩瞬间,两位国际著名的时尚摄影师斯特凡•塞德那欧(Stephane Sednaoui) 和 彼得•林德伯格(Peter Lindbergh)更是为我们呈现出不同面向、不同状态下的周迅。
后来身边的朋友们觉得这也是一个机缘,不仅可以记录自己和周迅相处的点滴日常,也可以由此略略探知中国影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成长和发展。跟着时代成长,这或许是每个人身上都承担着的责任。因而,这本书慢慢的变成周迅和朋友们一起努力实现的作品,20多位圈内师友一起为周迅写下的“小传”,关于感情、关于事业,亦是彼此间相识一场的纪念。
【零距离走近周迅】:
那些精灵古怪的时候,滑稽可笑的时候,
醉酒嬉闹的时候,慵懒地趴在床上偷闲的时候,
被工作人员整蛊的时候,拍戏空闲放飞自我的时候……
生活里的周迅,恋爱、失恋、兴奋、颓丧、柔弱、愤怒、忠诚、背叛、迷信……都
满满在脸上。她是我认识的人中最接近透明的,有时连基本的生物保护色都不具备。
【岁月沉淀,自在人间】:
这本书和她一起走过的岁月,
仿佛是一部回忆录,又不仅仅是一部回忆录。
总之,借助这本书诞生的过程,她又仿佛重新活过一遍。
这些成长的碎片,染上岁月痕迹的碎片,痛苦的、自由的、真诚的、虚无缥缈的碎片,并没有打算掩盖自己原本的模样,就这样坦诚的,摆在读者的面前。郝蕾说,很羡慕她,以周迅的名字在世界上自由行走,她所有的智慧所有的决断都敌不过她的上瘾。
这份自在,并非毫无顾忌的自由自在,亦非天生所具,而是在时光的磨练中,慢慢学会与生命相处后的一种坦然。她用力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有些倔强,又有着行走江湖的义气。她不太在乎世人的眼光,就自顾自地在人间自由自在的游荡。
【见证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变迁】:
周迅1974年出生,1991年在学校,拍了第一部电影,那时的电影市场仍热。但到1992年电影市场跌入低谷。2000年,民营资本进入,2001年,周迅接连出演港台导演作品,2004年,拍完《如果•爱》以后,陈可辛说,你做好当明星的准备。一路走到今天,有人说她是“天生演员”,但这背后所有的情感与历程也只有她和身边的人最清楚。27年,借由这次出版机会,这些故事被大家一一道来。
【六位摄影师介绍】:
姜成皓,著名服装造型师。以化妆师身份就职于東田造型,从而进入时尚行业,后又随业内顶尖造型师学习服装造型。在与周迅共同工作的六年里,无论拍摄片场,亦或是私下生活,姜成皓都用镜头记录下很多难被公众所见的珍贵照片,也让大家有机会看到周迅的另一面。
Wenjei Cheng(郑文絜),生于台北,现居上海。人像摄影师,视觉艺术家。2007年在台北举办个展“日常空间”。 2008年,作品《Cover Up》获美国“路西奖”深度视角荣誉提名(Honorable Mention recipients for Deep Perspective),并入选《美国摄影年书 24》。2010年,她为一个品牌拍摄周迅,自此合作至今。
高原,摄影师,上世纪90年代开始拍摄摇滚音乐圈,同时涉足影视、戏剧等领域的拍摄。著有《把青春唱完》。大约在1994年与周迅结识并成了朋友。本书中,她跟随几个不同的摄制组,近距离记录下周迅近十年走走唱唱的多彩生活。
叶锦添,游走于当代艺术创作、电影美术、服装设计等多个领域的著名艺术家。他曾凭借电影《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和英国电影学院“最佳服装设计”,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华人艺术家。
斯特凡·塞德那欧(Stephane Sednaoui) ,著名摄影师和导演,曾在纽约、伦敦、巴黎、墨尔本等地的美术馆举办过个人作品大展。
彼得·林德伯格(Peter Lindbergh),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时尚摄影师之一,其作品被世界许多美术馆永久收藏。
【圈内师友介绍】:
钱豫强(周迅出道挂历摄影师)、沈畅(合作《红处方》)、黄觉(合作《恋爱的宝贝》)、黄烽(经纪人)、火星电台(第一张唱片制作方)、娄烨(《苏州河》)导演)、郝蕾(好友)、黄磊(合作《人间四月天》《橘子红了》)、李少红(导演,第一份经纪约,执导《大明宫词》《橘子红了》《恋爱中的宝贝》)、陈可辛(《如果•爱》导演,《你好,之华》监制)、叶锦添(服装、电影美术创作艺术家,《恋爱中的宝贝》《大明宫词》《橘子红了》美术指导)陈国富(《风声》联合导演之一,《画皮2》监制)、徐克(《龙门飞甲》导演)、曹保平(《李米的猜想》导演)、郑晓龙(《红高粱》导演)、汪俊(《像雾像雨又像风》联合导演之一,《如懿传》导演)、许鞍华(《明月几时有》导演)、斯特凡(Stephane Sednaoui,国际知名摄影师)
--------------
我在电梯口,问身着睡衣准备回家睡觉的周迅,为什么要我帮她的书写序。她没看我,只很轻地说:“因为你最了解这些年来我怎么过的。”
——陈国富
我觉得她嗜爱如命,爱对她来说是一种药,是一种毒品。十几年前,就有人跟我说,周迅把手伸出来的时候,你不要去抓,你抓不住,自毁倾向,拉没用,别把自己拉进去了,她就是一直要往下坠落的,让她自己灭亡去。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算众叛亲离我也会站在她身边。
——黄觉
我一直戴着耳机听着她唱的《外面的世界》写下这种种。认识周迅十五年了,认识一个表演艺术家十五个年头我很荣幸。香奈儿红遍世界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物质名牌,更重要的是她本人就是传奇。有的人是明星,有的人是传奇,希望我可以比周迅活得稍微长一点,就有机会饰演她传奇的老年部分了。 ——郝蕾
周迅的经纪合同,是当时全国演员第一份。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签、怎么写,都不懂,感
觉就是一份演员合同签的时间比较长。我们琢磨了一两个月,签约的时候我跟周迅说:你好好看看。她看都没看,哗哗哗就签了。
——李少红
现在的电影都数字化了,以前说“开始”,胶片就嘎啦嘎啦地转起来了,那种声音会让你有责任感,每个人都在说,还剩多少尺还剩多少尺,会带来压力,也带来一种职业的肃穆感和敬畏感,很多拍电视剧出来的演员就会说终于拍到胶片了,听到胶片的那个响声了,感到很自豪,现在完全没有了。 ——曹保平
我说:“这场戏你得生点气啊!皇上又喜欢上别人了,该吃醋时你也得吃点。”她说:“喜欢就喜欢呗。”她把如懿那种淡然的、不入世的、自由自在的灵魂诠释得很好。
——汪俊
我感觉得到周迅的焦虑。女人到四十岁的时候,是会有特别的焦虑。我也是。我当时就是不停地工作,也因为要赚钱养家。有些工作不是拍电影,是拍电视,但我都努力地去做,做很多,那几年反而有了很特别的经验。 ——许鞍华
Lens·目客004·猫:懒得理你 [图书] 豆瓣
8.2 (13 个评分) 作者: Lens 中信出版社 2016 - 6
【编辑推荐】
▶此次的《目客004·猫:懒得理你》用300多张珍贵而又趣味横生的影像,带你走进猫咪的独特而私密的情感世界,探讨都市空间,猫与人的陪伴关系:到底是人养了猫,还是猫儿允许我们进入了它们的世界?“我爱猫的自由,和它几乎忘恩负义的性格……”“通过猫,我想我明白了感情是怎么一回事……”
▶从印象派画家到村上春树,猫与文学家、艺术家,总有着说不清的情愫。猫的性格与他们似乎有着天然的共性,自由、慵懒、难以捉摸,却又敏感、脆弱、需要陪伴。他们需要爱,却希望你适可而止……马未都、史航、赵赵、徐德亮、田原、钟伟民、张佳炜、苏枕书、寂地、罗尘等讲述“猫与我”的生活。
▶丰富的独家内容还包括:
日本红猫“Pokke”的主人,向Lens独家授权刊载“Pokke”的9年萌态全纪录;
从污名到疗愈,梳理东西方社会中猫之名声演变;
40个“为什么”带你进入猫的秘密世界;
……
猫与人的生活,猫自己的世界,到猫的文化史梳理,猫与名人的关系等等,264页主册+32页别册,内容充实又轻松。
▶Lens历时一年编辑出版,采编过程中做了非常多的互动调研,成就一本最懂都市人的“猫书”。图集部分,每个对开,都会有一句精选的名人谈猫的语录,每一句都让人难忘。
▶“通过人了解猫,通过猫藐视人……”
在别册《一只猫的自白》中,Lens的办公室猫“小胖”带来一组幽默、撩人的陪伴。
----------------------
【内容简介】
《目客004·猫:懒得理你》用264页主册+32页别册的超厚内容,打开人与猫私密的情感世界,动心、治愈、全面的猫之书。
从印象派画家到村上春树,定义人与猫最特殊的一种气质与关系;
马未都、史航、赵赵、徐德亮、田原、钟伟民、张佳炜、苏枕书、寂地、罗尘等讲述“猫与我”的生活;
日本“Pokke”主人独家授权她记录这只猫的9年萌态;
40个“为什么”带你进入猫的秘密世界;
从污名到疗愈,梳理东西方社会中猫之名声演变;
300多张温暖大图汇聚可爱的猫故事;
古今中外,从猫与人的生活,猫自己的世界,到猫的文化史梳理,猫与名人的关系,等等。
-------------
Lens作品:
《目客》系列
《目客001:花朵与我》
《目客002:我这样爱你》
《目客003:山本耀司》
《目客004:猫》
《视觉》系列
《视觉001:激情藏在安静的角落》
《视觉002:想在一生中做一件正确的事》
《视觉003:不需要安全感就是自由》
《视觉004:需要什么,年轻的身体便去找寻》
《视觉005:以手抵心》
《视觉006:我停在你将回来的地方》
影像系列
《把青春唱完》
《走来走去》
Lens [图书] 豆瓣
9.1 (7 个评分)
Lens,一本深度关注现实与人性的影像生活杂志。
2015 年 4 月起,Lens 杂志全面改版
每逢双月出版《Lens·目客》系列
每逢单月出版《Lens·视觉》系列
Lens·视觉002:想在一生中做一件正确的事 [图书] 豆瓣
8.0 (6 个评分) 作者: Lens 中信出版社 2015 - 8
【内容简介】
继《目客》之后,《视觉》系列主题书也是Lens杂志积蕴十年升级之作!与《目客》不同的是:
1.更加突出影像,注重视觉体验,将原来Lens杂志素有口碑的影像阅读调性发挥到极致;
2.内容架构延续Lens杂志成熟的内容架构,继续深度关注现实与人性,并升级阅读体验。
3.定位:人文影像读物 + 定义影像之美 + 传递人性温暖。
《视觉002:想在一生中做一件正确的事》以一组关于孩子的故事开篇,摄影师们腼腆地躲在镜头后面,试图记录下自家小毛头成长轨迹上的所有琐碎小事,他们是父母此生最想达成的那件“正确的事”。
此外还将呈现陈丹青首次用照片讲述的生活故事、摄影大师泰伦·西蒙的三组精彩作品、中国“剩女”的故事、法国乡村少女生活、“裸体”摄影师以及《十二怒汉》的60年环球之旅。
这些故事孜孜不倦地探索着人的付出、失落、安慰,其中有宁静的情绪,也有好奇的探索,在温和与冷静之间,伴你度过一个有故事的夏天。
--------------------------------------------------
【编辑推荐】
▶陈丹青摄影作品首次公开,长篇呈现陈丹青镜头下的生活与游历。
▶ 四色全彩印刷,高清图片,精良纸张和装帧工艺,每一册读可以作为精致收藏品。
▶ 每一段文字都有温度,每一张图片都有故事。《视觉》突出强烈的影像阅读调性,更突出图文的完美结合,通过设计强化视觉体验。
▶ 基于Lens杂志10年的品牌积累,固定用户群和口碑影响力。Lens好友来自文化、艺术、经济等领域,均为意见领袖和影响力的人群,如吴敬琏、陈丹青、蔡澜、刘树勇(老树画画)、阿来、崔卫平、田溯宁、黄怒波、梁冬、吴念真、阿克曼、周迅、陈坤、姚晨、沈星、老狼、许巍、蔡康永、曹景行、杨宗纬、袁泉、田原等。
▶ 读者:接受过良好教育、对世界有好奇心、对生活质量有高要求,在乎个人体验,追求精神与物质相合,有固定文化消费习惯的你,无论你是文艺青年、学者,还是高端白领、企业家,《视觉》都可以成为你的陪伴读物。
--------------------------------------------------
【媒体评论】
这是中国最好的一本杂志。没有之一。
——陈丹青(画家、作家)
我自己花钱订这本杂志, 其他杂志都是别人送的。
——吴敬琏 (经济学家)
这是我唯一全本读完并收藏的杂志。
——刘树勇(老树画画;文化学者)
世界观改变世界。Lens是一本推动世界观变革的杂志。
——梁冬
我来大陆,有两个惊喜。一是看到一本报纸叫南方周末,另一个是遇见一本杂志叫 Lens。
——吴念真(导演、作家)
一本帮助高端人群发现更大世界的读物。
——张亮(知乎创始人)
我喜欢这本杂志,我是 Lens 的读者。
——周迅(演员)
Lens·视觉006:我停在你将回来的地方 [图书] 豆瓣
9.6 (5 个评分) 作者: Lens 中信出版集团 2016 - 9
【编辑推荐】
▶《视觉006:我停在你将回来的地方》以60页大跨幅版面,尝试向观看者展示什么才是真 正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旅行摄影。我们带读者来到“冰与火之国”冰岛,以一个旅行者的视角展开了环岛之旅,记录下了那些真正打动心扉、足以回味终生的时光画面。好的旅行照片,要求观看者以好奇之心体会,以敏锐的嗅觉探寻,以谦卑之心等待,以细致的目光观看。
▶《视觉006:我停在你将回来的地方》还将带读者去探访一个生活在法国森林中的现代家庭。都市生活中,每个人都受困于狭窄的生存环境、充满压力的人际关系,以及逐渐丧失的与土地的亲密联系,而这个家庭选择脱离这些桎梏,在人与自然、家庭和自我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绝对纯净的关系。
▶本期还有一组故事,关于自杀者生命最后时刻的所见所想;权力、财富对人外貌的深刻塑造,以及“温故1925”。
▶每一段文字都有温度,每一张图片都有故事;
▶最具性价比的画册品质,打动心扉的全新阅读体验;四色全彩印刷,高清图片,精良纸张和装帧工艺,每一册都是精致的收藏品。
▶基于Lens杂志10年的品牌积累,固定用户群和口碑影响力。Lens好友来自文化、艺术、经济等领域,均为意见领袖和影响力的人群,如吴敬琏、陈丹青、蔡澜、刘树勇(老树画画)、阿来、崔卫平、田溯宁、黄怒波、梁冬、吴念真、阿克曼、周迅、陈坤、姚晨、沈星、老狼、许巍、蔡康永、曹景行、杨宗纬、袁泉、田原等。
----------------------
【内容简介】
《视觉006:我停在你将回来的地方》中的几组故事,意在“面对复杂,寻找纯净”,探讨人与自然、家庭和自我之间的关系。
在北欧的“冰与火之国”冰岛,我们探访自然环境对人的塑造,讨论旅行的心境,以及将自己放逐在纯净自然中的疗愈之魅。
在法国森林中,我们和一家人相遇,他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亲子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都在他们身上以最简单恰当的方式上演着。
这一期里,我们还将一起“温故1925”——两次大战之间的“纯真年代”。
即使面临死亡,人类的心也向往着纯净的归属之地——我们去往了那些“自杀目的地”:那里有让人心归安宁的风景,也飘荡着让人心碎的故事。
还有一组“权力肖像”,想要剥除“社会人”脸上的装饰。在镜头下,政治家露出了他们空洞的一面,连朱丽·德尔比和比诺什这种级别的演员,也被激怒了……
-------
Lens作品:
《目客》系列
《目客001:花朵与我》
《目客002:我这样爱你》
《目客003:山本耀司》
《目客004:猫》
《视觉》系列
《视觉001:激情藏在安静的角落》
《视觉002:想在一生中做一件正确的事》
《视觉003:不需要安全感就是自由》
《视觉004:需要什么,年轻的身体便去找寻》
《视觉005:以手抵心》
《视觉006:我停在你将回来的地方》
影像系列
《把青春唱完》
《走来走去》
Lens·视觉005:以手抵心 [图书] 豆瓣
作者: Lens 2016 - 5
【内容简介】
《视觉005:以手抵心》包含了4 组关乎现代人如何寻找安心之地的故事:
日本冲绳,手工艺中寄居着传统、生活方式、身份认同,以及“以手抵心”“手考足思”的人性的自由气息。Lens多次深度探访采撷:有90多岁还在依岁时节律劳作的笃定感;有在都市里身心俱疲的中年人,回到故乡重觅心灵归宿;还有许多匠心与传承的故事,传递着今天最奢侈的“心之作业”。
原研哉是日本中生代设计中坚,也是以无印良品(MUJI)为代表的日式生活哲学的布道者。在与Lens的对话中,他梳理了自己对日本、中国和当下生活的思考。他试图用最凝练的方式,触动最根本的人性。
一个散落四地的大家庭,最亲密的家人,渴望又恐惧着相聚:因为长久的分离已经让他们失去了共同的话题和相处的耐心……这种甜蜜又矛盾的情绪,这种背井离乡者的自由与束缚,毫无疑问,正折磨着我们很多人。
武当山,聚集了一群因为各种原因前来“修仙”的人。有人出于宗教信仰,有人只为逃避生活……这是当下中国人寻求信仰出口的缩影。
--------------------------
【编辑推荐】
▶《视觉》系列主题书系Lens杂志积蕴十年升级之作!
▶以多元视角介绍世界文化精粹和生活方式。
▶每一段文字都有温度,每一张图片都有故事。
▶最具性价比的画册品质,打动心扉的全新阅读体验。
▶四色全彩印刷,高清图片,精良纸张和装帧工艺,每一册都是精致的收藏品。
▶自从2005年创刊以来,Lens一直定义影像之美、传递人性温暖,被公认为中国最有品质和品位的影像阅读品牌。《视觉》系列读物延续Lens成熟的内容架构,并升级阅读体验。这里有切近生活的重要人文话题、各种“美妙的人”、有温度的历史和艺术,平静、优雅,诚恳而有趣。
▶ 基于Lens杂志10年的品牌积累,固定用户群和口碑影响力。Lens好友来自文化、艺术、经济等领域,均为意见领袖和影响力的人群,如吴敬琏、陈丹青、蔡澜、刘树勇(老树画画)、阿来、崔卫平、田溯宁、黄怒波、梁冬、吴念真、阿克曼、周迅、陈坤、姚晨、沈星、老狼、许巍、蔡康永、曹景行、杨宗纬、袁泉、田原等。
▶读者:接受过良好教育、对世界有好奇心、对生活质量有高要求,在乎个人体验,追求精神与物质相合,有固定文化消费习惯的你,无论你是文艺青年、学者,还是高端白领、企业家,《视觉》都可以成为你的陪伴读物。
▶Lens的Mook系列已出版:
《视觉001:激情藏在安静的角落》
《视觉002:想在一生中做一件正确的事》
《视觉003:不需要安全感就是自由》
《视觉004:需要什么,年轻的身体便去找寻》
《视觉005:以手抵心》
《目客001:花朵与我》
《目客002:我这样爱你》
《目客003:山本耀司》
--------------------------
【评论】
这是中国最好的一本杂志。没有之一。
——陈丹青(画家、作家)
我自己花钱订这本杂志, 其他杂志都是别人送的。
——吴敬琏(经济学家)
这是我唯一全本读完并收藏的杂志。
——刘树勇(老树画画;文化学者)
世界观改变世界。Lens是一本推动世界观变革的杂志。
——梁冬
我来大陆,有两个惊喜。一是看到一本报纸叫南方周末,另一个是遇见一本杂志叫 Lens。
——吴念真(导演、作家)
一本帮助高端人群发现更大世界的读物。
——张亮(知乎创始人)
我喜欢这本杂志,我是 Lens 的读者。
——周迅(演员)
Lens·视觉004:需要什么,年轻的身体便去找寻 [图书] 豆瓣
作者: Lens 2016 - 1
内容简介
《视觉》系列主题书是Lens杂志积蕴十年升级之作!
1.突出影像,注重视觉体验,将原来Lens杂志素有口碑的影像阅读调性发挥到极致;
2.内容架构延续Lens杂志成熟的内容架构,深度关注现实与人性,升级阅读体验。
3.定位:人文影像读物 + 定义影像之美 + 传递人性温暖。
《Lens·视觉004:需要什么,年轻的身体便去找寻》包含了两组浪漫与现实并行的专题。
弗兰齐斯卡,她40几岁了,还像孩子一样生活在白日梦里;
乔纳·瑞德斯,开着一辆野营车上路,从不设定目的地;
麦克奈尔,他逃离了曾经荣耀的家族,在火车旅途中寻找那些背井离乡却仍在坚持自己的人;
还有演员德尼·拉旺,夜宿棚区、酗酒、忍受心理折磨,只为成就一个角色。
需要什么,身体便带他们去找寻……
但另外一些情景下,我们却正在成为自己欲望的棋子。
加拿大人伯汀斯基已经花了三十年,来记录人类创造的巨型工业景观。
它不是批判,而是矛盾和困惑。
“我也想过上更好的日子,想拥有一辆车和其他东西,但与此同时,我心里清楚拥有这些东西是有代价的。”
就像为了煤,在山西,很多农民的生活被剧烈地改变,只有老人留守在矿坑边,混杂着期待、不安,以及一丝狡黠……
--------------------------------------
编辑推荐:
▶Lens杂志积蕴十年升级之作!
以多元视角介绍世界文化精粹和生活方式。
最具性价比的画册品质,打动心扉的全新阅读体验。
▶自从2005年创刊以来,Lens一直定义影像之美、传递人性温暖,被公认为中国最有品质和品位的影像阅读品牌。《视觉》系列读物延续Lens成熟的内容架构,并升级阅读体验。这里有切近生活的重要人文话题、各种“美妙的人”、有温度的历史和艺术,平静、优雅,诚恳而有趣。
▶每一段文字都有温度,每一张图片都有故事。
▶四色全彩印刷,高清图片,精良纸张和装帧工艺,每一册都是精致的收藏品。
▶接受过良好教育、对世界有好奇心、对生活质量有高要求,在乎个人体验,追求精神与物质相合,有固定文化消费习惯的你,无论你是文艺青年、学者,还是高端白领、企业家,《视觉》都可以成为你的陪伴读物!
▶ 基于Lens杂志10年的品牌积累,固定用户群和口碑影响力。Lens好友来自文化、艺术、经济等领域,均为意见领袖和影响力的人群,如吴敬琏、陈丹青、蔡澜、刘树勇(老树画画)、阿来、崔卫平、田溯宁、黄怒波、梁冬、吴念真、阿克曼、周迅、陈坤、姚晨、沈星、老狼、许巍、蔡康永、曹景行、杨宗纬、袁泉、田原等。
▶读者:接受过良好教育、对世界有好奇心、对生活质量有高要求,在乎个人体验,追求精神与物质相合,有固定文化消费习惯的你,无论你是文艺青年、学者,还是高端白领、企业家,《视觉》都可以成为你的陪伴读物。
--------------------------------------
评论:
这是中国最好的一本杂志。没有之一。
——陈丹青(画家、作家)
我自己花钱订这本杂志, 其他杂志都是别人送的。
——吴敬琏 (经济学家)
这是我唯一全本读完并收藏的杂志。
——刘树勇(老树画画;文化学者)
世界观改变世界。Lens是一本推动世界观变革的杂志。
——梁冬
我来大陆,有两个惊喜。一是看到一本报纸叫南方周末,另一个是遇见一本杂志叫 Lens。
——吴念真(导演、作家)
一本帮助高端人群发现更大世界的读物。
——张亮(知乎创始人)
我喜欢这本杂志,我是 Lens 的读者。
——周迅(演员)
《视觉013:事物应该恰当地结束》 [图书] 豆瓣
作者: Lens 2017 - 11
你上一次为事情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是什么时候?
《视觉013:事物应该恰当地结束》中,就讲述了一组关于“结束”的故事。
在我们身处的世界,“结束”已经成为了一种逐渐匮乏的能力和不断加深的心灵渴求。在感情陷入困顿、工作止步不前、人际关系渐变为不堪时,我们都想大喊一声:让这一切结束!并从终结中获得开启生命新篇章的能量。
然而,结束不等于逃避,让事物“恰当地结束”,让逝去的一切都能风化为生命中值得纪念的篇章,这也是一种能力。
无论工作、家庭、情感,哪种结束,本质上都是人与人关系的结束。恰当的结束是成熟的表现,也是收获生命中辽阔感的途径。
这一本《视觉》,照旧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讲述了他们对“恰当结束”的理解:一位看起来总是不开心的母亲,终于对儿子讲出了自己的秘密,她把这视为不堪往事的终结;一个被孤独症折磨的家庭,有天终于选择了各奔前程,但这并非“不幸福”的开端;在飞速城市化进程中,我们从来没机会对故乡、老宅、亲人和曾经的生命好好道声再见,两位来自德国和日本的摄影师却帮我们记下了一切……
他们的故事,给人“结束”的勇气,以及“恰当”的智慧。
视觉007:想要不提供翅膀的飞翔 [图书] 豆瓣
作者: Lens 2016 - 8
【内容简介】
《视觉007:想要不提供翅膀的飞翔》,讲述了几组想要冲破现有生活、却由于种种原因被困住的故事,“我们都是自身经历的囚徒”。
芭蕾舞演员,一群用最优雅的方式讲故事的人,却少有人知她们的世界单调、辛苦和封闭。北京东五环外一群生长在城中村的孩子,将镜头对准身边——那里是他们尽情撒野的游乐场,也承载着他们被城市过滤出来的人生。
还有从小就被迫和家人离散的中国艺术家,失恋的女孩,经历身体和情绪猛烈变化的青春期少女,生活在智利贫民窟中的底层人,以及因为身体羸弱、同性恋而不被周围人接受的敏感少年……
他们渴望冲破一些封闭,想要不提供翅膀的飞翔。
------------------
Lens作品:
《目客》系列
《目客001:花朵与我》
《目客002:我这样爱你》
《目客003:山本耀司》
《目客004:猫》
《视觉》系列
《视觉001:激情藏在安静的角落》
《视觉002:想在一生中做一件正确的事》
《视觉003:不需要安全感就是自由》
《视觉004:需要什么,年轻的身体便去找寻》
《视觉005:以手抵心》
《视觉006:我停在你将回来的地方》
《视觉007:想要不提供翅膀的飞翔》
影像系列
《把青春唱完》
《走来走去》
------------------------------------
【编辑推荐】
▶城市边缘,一群看向自己童年的孩子。《视觉007:想要不提供翅膀的飞翔》,以70页篇幅呈现了一群城中村孩子的故事。那里是他们尽情撒野的游乐场,也承载着他们被城市过滤出来的人生。以孩子的眼光、以局内人的视角,真实地呈现社会的多元世界,以及童心的纯真、有趣,堪称中国版的《小小摄影师的异想世界》。
▶摄影师拉尔·拉特雷和一个芭蕾舞团一起生活了多年,拍摄了一组震撼人心的作品“天鹅”,《视觉007:想要不提供翅膀的飞翔》首次独家刊登了这组作品。与此同时,我们还原了美丽背后,一个充斥着伤痛、竞争、清贫、困顿的真实芭蕾世界。
▶本期还有著名华裔艺术家刁德谦充满伤痛的家庭故事;荷兰国宝级摄影师厄文·奥拉夫授权刊登的其全部职业生涯代表作;以及一群被称为“炸弹狗”的亡命年轻人的故事。
▶每一段文字都有温度,每一张图片都有故事;
▶最具性价比的画册品质,打动心扉的全新阅读体验;四色全彩印刷,高清图片,精良纸张和装帧工艺,每一册都是精致的收藏品。
▶基于Lens杂志10年的品牌积累,固定用户群和口碑影响力。Lens好友来自文化、艺术、经济等领域,均为意见领袖和影响力的人群,如吴敬琏、陈丹青、蔡澜、刘树勇(老树画画)、阿来、崔卫平、田溯宁、黄怒波、梁冬、吴念真、阿克曼、周迅、陈坤、姚晨、沈星、老狼、许巍、蔡康永、曹景行、杨宗纬、袁泉、田原等。
Lens·目客001:花朵与我 [图书] 豆瓣
作者: Lens 編著 中信出版社 2015 - 4
内容简介:
《目客001:花朵与我》
“如果一个人专心致志地瞧一朵花,一块石头,一棵树,草地,白雪,一片浮云,这时启迪性的事物便会发生。”
这本书便是我们与花朵未曾言说的美丽故事。
花是能够激起我们的情感、关系到我们的幸福与满足、使得我们的生活更有价值的东西。如果能在与花花草草的对话中,解放自己的位置感,听到世界其他角落传来的声音,更是难得。我们借助花梳理了东西方人的审美和自然观,更讲述了几十个人与花的小故事。它们都是如此微妙、多义,正应了那句“一花一世界”。 选择讲这样一组故事,与其说是因为花给了我们很多好处,不如说是通过对它们的爱,我们给了自己以自由。希望这本书,能贮存你的自由。
--------------------------------------------------------------------------------------------
看点:
▶近200张极具美感和艺术气质的大幅图片,搭配20万兼具文化梳理和故事讲述的文字,《花朵与我》是一份给自己和朋友的春天的礼物,一份有颜色和温度的礼物。它讲花,但不只是讲自然性的花,更是讲花与人、花与生活、花与情感、花与艺术,通过花透视的是现代都市人的心理和生活方式,以及背后借花疗愈的心理需求。
▶《目客》一词: “目”字是指 Lens 十年来专注和打磨的图文结合、如镜如窗的叙述方式,它将得到深化,并提供更契合、更具沉淀价值的阅读体验,以及全新的视觉设计;“客”字是对所有读者的敬意,他们充满好奇心、追求品质、优雅自知。
▶ 定位:《目客》将延续Lens杂志素有口碑的影像阅读调性,在“发现创造与美、探求生活价值、传递人性温暖”的定位基础上,更专注于人文艺术和生活美学,营造一本有温度、有深度的影像生活读物。
▶ 节奏:每两月1册,每年6册。
--------------------------------------------------------------------------------------------
评价:
“这是中国最好的一本杂志。没有之一。”——陈丹青(画家)
“我自己花钱订这本杂志, 其他杂志都是别人送的”——吴敬琏 (经济学家)
“这是我唯一全本读完并 收藏的杂志。” ——刘树勇(老树画画:文化学者/教授)
“世界观改变世界。 Lens 是一本推动世界观变革的杂志。” ——梁冬(正安中医董事长)
“我来大陆,有两个惊 喜。一是看到一本报纸叫南方周末,另一个是 遇见一本杂志叫 Lens。 ——吴念真(导演)
“一本帮助高端人群发现更大世界的读物。”——张亮(知乎联合创始人)
“我喜欢这本杂志,我是 Lens 的读者”——周迅(演员)
探享家:城市,日常即旅程 [图书] 豆瓣
作者: Lens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7
《探享家》是Lens团队打造的全新Mook丛书,经过半年时间全球范围内的编采,首本终于和广大读者见面。与Lens团队之前广受好评的作品类似,《探享家》也是一套适合都市年轻人阅读的轻松作品,主要围绕城市和旅行,探讨更有意思的生活的可能性。
《探享家:城市,日常即旅程》邀请了8位长期居住在世界各地不同城市的艺术家和创意人,围绕他们的记忆、个人经历、居住环境以及与城市的不断互动,讲述他们在那座城市中的创作与生活。
在“旅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不断深入年轻人生活的今天,这本书想要探讨一种更有深度的“旅行方式”:旅行一定要在远方进行吗?如何不断充满新意和好奇心打量身边瞬息万变的城市生活?如何让生活庸常具有旅行的趣味和灵感?如何不断挖掘属于一个城市的质感,从而让自己的感受力更加丰满?
探享家:家,心所在的地方 [图书] 豆瓣
作者: Lens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11
《探享家》是Lens与Lexus联合打造的全新Mook丛书,《探享家:家,心所在的地方》是此系列第2本。《探享家》也是系列适合都市年轻人阅读的生活美学杂志书,主要围绕都市、旅行和人文,探讨更有意思的生活的可能性。
“所有新潮的现代观念中,最糟糕的一个就是: 家是无聊又空虚的地方。家中死气沉沉,只有‘在外面’才足够新奇和冒险。”英国作家切斯特顿曾如此说道,“但真相是:只有家才能提供自由。家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任你心血来潮随意改造的地方,你能在这里随便做实验,或者陷入沉思。在家里,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坐在地板上吃饭,也可以穿着睡衣趿拉着拖鞋。对于朴素又勤奋的人来说,家可谓是狂野的地方,潜伏着各项人生任务,也考验着一个人的价值。”
曾经的“家”被形容为避风港,而今天,“家”越来越多地变成了人们实现自我理想和愿景的场所。“你就是你所居住的地方”——选择城市还是乡村?用什么样的风格营造?怎样用细节彰显个性与情绪?又邀请何人与自己同居?
《探享家:家,心所在的地方》讲述了 6 个和家相关的故事:断舍离、乡居、共享、以物营造、亲手搭建、逃离都市“盒子”......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