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louismalle”
全部 | 书籍 (1) | 影视 (18) | 播客 | 音乐 | 游戏 | 演出
再见,孩子们 (1987) [电影] 豆瓣 TMDB Eggplant.place
Au revoir les enfants
8.5 (109 个评分) 导演: 路易·马勒 演员: 加斯帕·曼尼斯 / 拉斐尔·费伊特
其它标题: Au revoir les enfants / 再见童年
二战末期,德国的反犹政策还在坚定不移地推行着。来自马赛的犹太孩子波奈特(拉法艾丽·弗托Raphael Fejtö 饰)因此家破人亡,被送到法国的学校念书。在这里,他一直小心翼翼的保守着他的秘密,但还是因为新生的关系常常遭到同学戏弄。其中就有法国有钱家庭出身的朱利安(加斯帕尔·马奈斯Gaspard Manesse 饰)。
朱利安和波奈特成为了室友,在共同相处的日子里,朱利安发现,这个经常被欺负的男孩有着跟自己志趣相投的一面。两人的关系渐渐融洽,成了童年要好的伙伴。当朱利安从种种迹象猜测出波奈特的犹太人背景时,他没有疏远波奈特,而且还帮忙隐藏这个秘密。也许在孩子的心中,政治世界在真挚的友谊面前显得太过渺小。
然而,大人的魔掌还是侵入了波奈特的人生,保护犹太孩子的神父和波奈特都被出卖了……
烈火情人 (1992) [电影] 豆瓣 TMDB
Damage
7.0 (154 个评分) 导演: 路易·马勒 演员: 杰瑞米·艾恩斯 / 朱丽叶·比诺什
其它标题: Damage / 爱情重伤
即将入职的内阁部长史蒂夫(杰瑞米•艾恩斯 Jeremy Irons 饰)同妻子英格丽、儿子马丁(拉珀特•格雷夫斯 Rupert Graves 饰)平静安逸地生活着。安娜(朱丽叶•比诺什 Juliette Binoche 饰)的出现像是一股汹涌的暗流冲撞着这个看似完满的家庭。安娜是儿子的女朋友,却背地里与史蒂夫展开了一段热烈浪漫的关系。安娜曾经在青春期里与哥哥的畸恋记忆一直影响着她,这使她一面寻找各种机会和史蒂夫约会,一面又能泰若自然的面对马丁,而当史蒂夫提出要抛弃家庭与她厮守时安娜却冷静地拒绝。某日马丁开门见到二人相会的情景,震惊和痛苦使他不慎跌下楼梯,史蒂夫匆忙下楼抱着死去的儿子,安娜此时却无声地离开,只留下身后中年男人无法重建的坍塌生活。
通往绞刑架的电梯 (1958) [电影] 豆瓣 TMDB
Ascenseur pour l'échafaud
8.3 (132 个评分) 导演: 路易·马勒 演员: 让娜·莫罗 / 莫里斯·罗内
其它标题: Ascenseur pour l'échafaud / 电梯到死刑台(港)
前伞兵军官朱里安•塔维尼(Maurice Ronet 饰)退役后在一家军火公司上班,期间他和老板西蒙•卡瑞拉(Jean Wall 饰)的妻子弗洛伦丝(Jeanne Moreau 饰)陷入热恋。为了扫清障碍,他和情妇制定了一条看似天衣无缝的谋杀计划。计划起初进展顺利,但在刺杀之后却因细微的差错偏离当初的设想,朱里安更被困在大楼的电梯之中。
所谓祸不单行,一对青年男女偷走了朱里安的车,事态开始朝着混乱的方向发展……
本片为左岸派元老路易•马勒的长片处女作,荣获1957年路易•德吕克奖
与安德烈晚餐 (1981) [电影] 豆瓣 TMDB
My Dinner with Andre
8.2 (55 个评分) 导演: 路易·马勒 演员: 华莱士·肖恩 / 安德烈·格雷戈里
其它标题: My Dinner with Andre / 与安德雷共进晚餐
整部影片讲的就是一个演员兼编剧跟一个导演在餐桌上讨论各种人生话题,有很强的思辨性。片中的两个男人,“我”和安德烈。一个是心比天高,另一个则安于现状。两人在一顿晚饭的时间里谈了各自对生活、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和迷惘。说起来,这两个人无限的平凡,不仅貌不惊人,甚至你回过身就会忘了...
1957年,年仅25岁的路易·马勒执导了《通往绞刑架的电梯》而一举成名,影片蓄意的打破了传统法国电影的叙事习惯,偷师于好莱坞四五十年代的黑色电影的风格化叙事,奠定了个人风格的基础,甚至被誉为是新浪潮的先驱。而这部《与安德烈的晚餐》是导演移居美国后制作的影片,其以两个知识分子在一家餐馆的心灵交流为主线,但采取的是将剧情片与纪录片融合一起的叙事方式,而富有探索精神及实验色彩(后来徐静蕾的《梦想照亮现实》便是明显的借鉴于本片)。标准公司即将发行的版本不但重新修复了画面,还收录了全新录制的两位主角(即华莱士·肖恩与安德烈·格利高里)的访谈、BBC公司制作的相关电视节目“与路易的晚餐”等。
鬼火 (1963) [电影] 豆瓣 TMDB
Le feu follet
7.8 (38 个评分) 导演: 路易·马勒 演员: 莫里斯·罗内 / 莱娜·斯克尔拉
其它标题: Le feu follet / 无法到达
花花公子阿兰(莫里斯·荣内特 Maurice Ronet 饰)在疗养院中进行了六个月的戒酒治疗。疗养即将结束,但他并不能肯定自己是否痊愈。他通过看书、抽烟、写日记、把玩手枪、剪贴报纸上关于死亡的报道来平复内心的恐惧与忧伤。他和美国的妻子分居,同时又与妻子的朋友莉迪亚(莱娜·斯克尔拉 Léna Skerla 饰)纠缠在一起。莉迪亚要求阿兰与妻子摊牌,与她生活在一起,但阿兰拒绝了。回到疗养院,阿兰在医生的鼓励下决定试着重新融入社会,接触自己的朋友们。在巴黎,他开始拜访昔日的朋友,却发现今时的人们全都背叛了从前的社会观、政治观,变得矫揉造作,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甚至对他进行明嘲暗讽。阿兰心中刚刚燃起的积极信念彻底地被摧毁了,他无法掩饰对这个世界的厌恶,再次陷入绝望之中。阿兰最后一次把自己灌醉,醒来之后,收拾完房间和行李,接了一个电话,读完一本费兹罗杰的小说,他拿出手枪朝着自己的心脏开了一枪。
本片获第28届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
扎齐坐地铁 (1960) [电影] 豆瓣 TMDB
Zazie dans le métro
7.8 (42 个评分) 导演: 路易·马勒 演员: 凯瑟琳·德蒙吉奥 / 菲利普·努瓦雷
其它标题: 지하철의 소녀 / 地下鉄のザジ
一个乡下小姑娘扎齐是个言语粗鲁又脾气暴躁的孩子,而且十分叛逆,在说脏话之余还经常与大人们捣乱。可是在巴黎生活的两天时间里,她却感受到成人世界的冷漠和虚伪,发现这个世界存在着严重混乱失序,所有她认识的人都在对她说谎,连她妈妈在内,都缺乏真诚善意的交流和沟通,这使扎齐在离开巴黎时感到自己已经被折腾得老了很多。
拉孔布·吕西安 (1974) [电影] 豆瓣 TMDB
Lacombe Lucien
8.0 (19 个评分) 导演: 路易·马勒 演员: 皮埃尔·布莱士 / 奥萝尔·克莱芒
其它标题: Lacombe Lucien / 迷惘少年
故事发生在1944年,战争使少年吕西安(皮埃尔·布莱士 Pierre Blaise 饰)失去了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的他想要加入反抗军,却因为年龄太小而被拒绝了。一次意外中,吕西安被德国警察抓住了,没过多久,他就加入了盖世太保。吕西安结识了名叫弗兰斯(奥萝尔·克莱芒 Au rore Clément 饰)的美丽女子,对其一见倾心,遂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伴随着盟军的到来,背叛者们的末日也来临了,然而,吕西安却并未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什么悔改之意。弗兰斯的父母成为了德国人的逮捕目标,为了保护弗兰斯,吕西安杀死了同僚带着弗兰斯逃亡了乡下,在那里,两人过上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但是这样的日子并没能持续多久,很快,吕西安便被反抗军捉住,判处了死刑。
勾魂慑魄 (1968) [电影] 豆瓣
Histoires extraordinaires
7.3 (43 个评分) 导演: 费德里科·费里尼 / 路易·马勒 演员: 碧姬·芭铎 / 阿兰·德龙
其它标题: Histoires extraordinaires / 勾魂摄魄
影片包含了罗杰·瓦迪姆、路易·马勒和费德里科·费里尼三位名导所拍摄的三个短片,内容天马行空,环环相扣。
《门泽哲斯坦》:康泰莎女伯爵(简·方达 Jane Fonda 饰)的所爱慕的对象竟然是一匹马!原来,她死去的情人的鬼魂附在了马的身上,引出了一段离奇的人马之恋。
《威廉·威尔逊》:威廉(阿兰·德龙 Alain Delon 饰)发现世间竟然真的有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人,而那个人似乎整日徘徊在他的身边,每当威廉要干一些坏事时,那个人就会出现进行阻止。他真的存在吗?他这么做的意图又是什么呢?
《该死的托比》:为了高额的片酬,托比(特伦斯·斯坦普 Terence Stamp 饰)踏上了前往罗马的旅途,在路上,他遇见了一个可爱的女孩,却想不到,这个女孩竟然是魔鬼的化身。
情人们 (1958) [电影] 豆瓣
Les amants
7.4 (34 个评分) 导演: 路易·马勒 演员: 让娜·莫罗 / 阿兰·居尼
其它标题: Les amants / 移情记
报社老板的妻子让娜(让娜•莫罗饰)厌倦了枯燥无味的家庭生活,而情人的冷漠也未能给予她更多的精神慰籍。不甘心于镜花水月的空虚生活的让娜,似乎还在期待着一些奇遇。与年轻浪子伯纳德在公路上的邂逅,重新激起了她的爱情幻想。尽管在开始阶段,两人并不合拍,但他的青春气息与独立思维,逐渐激发了她对庸俗生活的厌恶感。其实在骨子里,两人是一般地天生叛逆。一场无趣的社交晚宴后,两人似心有灵犀地在花园中相遇,随而泛舟溪边,漫步田野,巫山云雨,意乱情迷。黎明,让娜甩开了惊呆的丈夫和友人,与伯纳德驱车而去,不考虑是否会有明天,也不知道要往何处去。
好奇心 (1971) [电影] 豆瓣 TMDB
Le souffle au coeur
8.2 (16 个评分) 导演: 路易·马勒 演员: 贝努阿·费雷 / 蕾雅·马萨利
其它标题: Le souffle au coeur / 心音
作为家中最小的儿子,罗伦特(贝努阿·费雷 Benoît Ferreux 饰)理所应当的享受着更多的照顾和关怀。罗伦特的母亲克拉拉(蕾雅·马萨利 Lea Massari 饰)是一个思想和作风都颇为开放的意大利人,这给罗伦特的成长史打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罗伦特就读于一所校风极其严谨的天主教学校,在压抑和束缚之中,十五岁的罗伦特开始对“性”产生了兴趣。
由于心脏发生了病变,罗伦特被克拉拉带到了一处温泉旅馆疗养,在那里,他认识了黛芬尼(Corinne Kersten 饰)和海伦(Jacqueline Chauvaud 饰),让罗伦特惊讶的是,他发现他的母亲竟然和与自己差不多大的男孩子调情。克拉拉被情人抛弃,伤心的她喝得酩酊大醉,在照顾醉酒的母亲的同时,罗伦特终于忍不住踏过了那条伦理道德的界线。
黑月亮 (1975) [电影] 豆瓣 TMDB
Black Moon
6.3 (23 个评分) 导演: 路易·马勒 演员: Cathryn Harrison / Therese Giehse
其它标题: Black Moon / 블랙 문
在时代并不明朗的未来,少女莉莉驾车行驶在野外,当时似乎正在进行着一场两性间的残酷战争。为了躲避男人的包围攻击,莉莉弃车而逃,向更深的野外走去。她穿过荒凉的原野,来到一间诡异的巨宅之中。屋主是个能和动物交谈的老太婆,而莉莉也居然能够听懂动物的话,屋子里还有一只神秘的独角兽。莉莉在屋外遇到一对乱伦的兄妹,后来又和一群赤裸的小孩子共同播种和游戏。战争越来越近了,大家一起狂欢式地追逐。大屋里,一只仿佛是从画里飞出的大鹰带着恐惧和神秘骚扰着几个人,最后被那对兄妹一剑砍死。老太婆终于死去了,莉莉把自己的乳房献给了独角兽。
这是一部寓意不明的神秘主义色彩的影片,仿佛是在描述另一个世界上发生的故事。这样的电影创作手段来自超现实主义的“自动书写”,就如同当年布努埃尔和达利创作《一条叫安达鲁的狗》一样。马勒虽然自己把这部影片的创作过程视为愉快的回忆,但他也很难把它称为自己的“佳作”。同样,各路影评家也对这部难以归类,难以判断高下的影片讳莫如深,很少进行深入探讨,也不愿轻易予以否定。
五月傻瓜 (1990) [电影] 豆瓣 TMDB
Milou en mai
8.9 (20 个评分) 导演: 路易·马勒 演员: 缪缪 / 米歇尔·皮科利
其它标题: Milou en mai / May Fools
1968年5月,正值风起云涌的五月学运风暴席卷整个法国。南部一个宁静的村庄中,一家人因为奶奶的过世而聚集在一起。皮寇利扮演的家中长子,必须面对一家人为了家产的分配而不断的吵嘴和纠缠。
马勒的后期文艺片,蕴涵社会象征意义。导演借助一个在五月风暴下的家庭纷扰,来象征外部社会变革时普通人的反应和心理变化,主角隐喻代表法国传统文化的中产阶级,虽然面对革命时热情十足,但激情过后还是一如既往,没有变化。印象主义画派的优美自然风光和法式的温情家庭笑料、爵士乐的闲适庸懒,都是这部典型法国小资喜剧作品吸引人的元素。
大西洋城 (1980) [电影] 豆瓣 TMDB
Atlantic City
7.3 (11 个评分) 导演: 路易斯·马勒 演员: 伯顿·兰开斯特 / 苏珊·萨兰登
其它标题: Atlantic City / Atlantic City, USA
70年代末,刚刚开放赌场业的大西洋城正处在新旧时代的交替之中。莎莉在一家合法赌场做女招待,并跟随一个法国人学习如何做庄家,希望有朝一日到拉斯维加斯去赚大钱。和莎莉同住在一间公寓里的巴歇尔,现在是老寡妇格蕾丝的情夫和管家,一直暗恋着莎莉。大卫结识了巴歇尔,利用他贩卖古柯碱,但很快被黑手党杀了。黑手党没有找到毒品,就来找莎莉,巴歇尔杀掉了两名黑社会枪手,驾车带着莎莉逃亡到佛罗里达。莎莉在汽车旅馆偷走了一部分卖毒品的钱,前往拉斯维加斯寻梦,巴歇尔虽然知道但也没有阻止。巴歇尔给格蕾丝打电话说自己是警方通缉的凶手,便又回到了大西洋城。两个人卖掉剩下的毒品,沿着海滨大道愉快地散步,身后是正在飞速变化的大西洋城。
万尼亚在42街口 (1994) [电影] 豆瓣
Vanya on 42nd Street
导演: 路易·马勒 演员: 朱丽安·摩尔 / 林恩·科恩
其它标题: Vanya on 42nd Street / 泛雅在42街口
法国大导演路易·马勒的最后遗作,采用颇为复杂的戏中戏方式来探讨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微妙交错关系。片中多名演员时而是自己,时而变成戏中的角色,在真假虚实的人生互动中诠释他们之间纠缠不清的感情关系。全片的影像感较单调,但演技相当精彩,被美联社选为90年代十大最佳影片之一。
加尔各答 (1969) [电影] 豆瓣
Calcutta
导演: 路易·马勒 演员: 路易·马勒
其它标题: Calcutta
马勒1968年又对纪录片重新燃起兴趣,在赴印度参加法国电影展以后,带着便携式摄影机开赴印度,以即时纪录的方式,拍摄了《印度印象》系列片。影片站在一个外国人角度,以“直接电影”理念,向观众展示出摄影机前真实的印度。这一套影片在英国电视台和其他国家播放时,在全球引起广泛的兴趣,印度政府向电视台发出严重抗议,甚至采用外交手段驱逐BBC的印度员工。但无论如何,这一套影片已经是纪录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此前,马勒还以同样手法剪辑了纪录片《加尔各答》。
印度魅影 (1969) [电影] 豆瓣
L'Inde fantôme
导演: 路易·马勒 演员: 路易·马勒 / Thomas Frederick Howard
其它标题: L'Inde fantôme / L'inde Fantome
本片是法国新浪潮开山导演路易?马勒最著名的记录片。马勒在赴印度参加法国电影展以后,带着便携式摄影机,以即时纪录的方式,拍摄了《印度魅影》系列片。影片站在一个外国人角度,以"直接电影"理念,向观众展示出摄影机前真实的印度,包含《不可思议的摄像机》、《马德拉斯见闻》、《印度人与宗教》、《梦想与现实》、《印度的种族阶级》、《印度社会的边缘》、《孟买——印度的未来》这几部短片,展现了印度的方方面面。这一套影片在英国电视台和其他国家播放时,在全球引起广泛的兴趣,印度政府向电视台发出严重抗议,甚至采用外交手段驱逐BBC的印度员工。但无论如何,这一套影片已经是记录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马勒还以同样手法剪辑了《加尔各答》。
人性,太人性 (1974) [电影] 豆瓣
Humain, trop humain
导演: 路易·马勒 / René Vautier
其它标题: Humain, trop humain / Human, Too Human
纪录雷恩雪铁龙工厂的内部情况,刚开始,影片似乎为了这种集体群体合作式的生产表示赞赏,但逐渐,影片基调急转直下,转而批判起这种单调毫无活力的生产方式。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