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mongolia”
Gobi [音乐] 豆瓣
8.8 (5 个评分)
Egschiglen
类型:
世界音乐
发布日期 2007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Robi Droli / Newtone
蒙古国四人乐队Egschiglen于1997年发行的专辑,Egschiglen,蒙语意为“优美旋律”。蒙古乌兰巴托乐队,是蒙古一支盛名远播的乐队。Egschiglen乐团将带来蒙古传统的长调,短调以及呼麦,他们精湛的表演会直捣观众的内心,让人体验失落、茫然、挣扎、快乐、澎湃……等等情绪的神奇交织。
现在,乐队也在尝试新的声音实验,比如马头铃、扬琴、贝司和二弦乐器的运用。乐队男主唱Amartuwshin Baasandorj乃是当代乐坛第一khoomei男歌者。其吐呐、中气、神韵、双声换轨、音高幻变,是真正属于蒙古利亚的人声,足以唱穿西伯利亚、中亚大草原,飞跃里海、黑海、高加索,直达中欧的阿尔卑斯山!
现在,乐队也在尝试新的声音实验,比如马头铃、扬琴、贝司和二弦乐器的运用。乐队男主唱Amartuwshin Baasandorj乃是当代乐坛第一khoomei男歌者。其吐呐、中气、神韵、双声换轨、音高幻变,是真正属于蒙古利亚的人声,足以唱穿西伯利亚、中亚大草原,飞跃里海、黑海、高加索,直达中欧的阿尔卑斯山!
Gereg: Mongolia [音乐] 豆瓣
Egschiglen
类型:
世界音乐
发布日期 2007年2月15日
出版发行:
Heaven & Earth
从走马到老雁 [音乐] 豆瓣
9.2 (5 个评分)
哈扎布
类型:
世界音乐
发布日期 2007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
2008年1月14日,由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的蒙古族长调歌王哈扎布CD碟《从走马到老雁——蒙古族长调歌王哈扎布特别纪念CD珍藏版》发行。哈扎布,蒙古族,著名歌唱家,国家特级演员。 1950年参加工作,1957年,赴京参加全国民族民间专业文艺会演,被文化部授予“著名歌唱家”称号;几十年来曾多次参加自治区的文艺会演和重大演出活动,并多次获大奖;1989年,被自治区政府授予“歌王”称号。歌碟收录了《旭日东升》、《上海产的那半导体》、《绥玲姑娘》等长调、潮尔长调和短调歌曲 30首。
策划:乌云格日乐张阿泉
出品人:臧志君责任编辑:巴图
特邀编辑:张阿泉
资料提供:扎格达苏荣乌云格日乐张阿泉 巴图 汗德力黑
编者的话:
他天赋嗓音,在马背上唱出感天动地的蒙古长调,逐渐从“王爷的歌手”成长为新中国最负盛名的一代长调民歌大师;他经历传奇,但乐观幽默的性格丝毫不改,引领了草原声乐流派的主流方向。他就是天才的歌唱家哈扎布。
有人说,听蒙古长调,第一重听出的是辽远,第二重听出的是忧伤,第三重听出的是蒙古人缎子一样柔软的心肠。提起蒙古长调,就不能不提起哈扎布。他是一位无法复制的蒙古族长调歌王,是长调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哈扎布,藏文的意思是“天的恩赐”,他生于1922年2月15日,自幼就显露出过人的音乐天赋。15岁时,父亲领着他拜著名的民间歌唱家为师,从此掌握了传统长调民歌的演唱技法。19岁时,哈扎布就成了远近有名的“王爷的歌手”。
草原的辽阔,只有用悠远的长调才能表现。长调在蒙古语中叫做“乌日图道”、“乌日汀哆”,译为长歌之意。长调最大的神韵在于,它是离自然最近的一种音乐,是心灵对心灵的直接倾诉。
1952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文工团成立,哈扎布被选入团里。第二年,因为他长调唱得好,又被选拔到内蒙古文工团,后来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作为从民间走进剧场的歌唱家,哈扎布第一次把古老的长调搬上了正规的舞台。
1989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授予他“歌王”称号。这是第一次,一位从民间出身的歌唱家,得到了这样崇高的荣誉。然而,歌王已老。
哈扎布原来是情绪稳定的人,不是特别容易激动。从2000年开始,变得好激动了,有时,他说着说着话就会哭起来,哽咽着,表情痛苦却流不出眼泪,大概是想起了遥远艰难的往事。
哈扎布独自坐在黑暗里会哭,听着收音机播送自己年轻时唱的歌也会哭,这不奇怪,这是唱歌人的性格。因为唱歌把他的心肠唱软了。
他爱听收音机,晚境20多年隐居牧区的岁月,一台老式黑色半导体收音机陪伴他度过了不知多少风声呼啸的晨昏。
晚年的哈扎布每天喝两三瓶啤酒,过着近乎隐居的平淡生活。他乐观、幽默,又有着任何人都夺取不了的尊严与骄傲。
哈扎布没有进过什么艺术学校或音乐学院声乐系,为什么能把长调唱得那么淋漓尽致?哈扎布说:“我如果上学,也许学不到这些歌声的民歌味道,还有内心。那些唱歌的人,从生活上就能看出他们的内心,每一首歌的歌声里都包含着他们的生活。他们传授给我的那些东西不是什么具体技巧,纯粹是如何从内心里面去处理。我后来唱的那些长调歌曲,都经过我自己内心的处理。”
长调的产生距今至少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然而,随着蒙古族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长调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哈扎布所擅长的长调演唱方式“潮尔道”,也正濒临灭绝。
2005年10月27日,一代蒙古长调歌王哈扎布因心脏病突发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猝然逝世,一个长调时代结束了。
长调是一种历史遗存下来的口传文化,堪称蒙古音乐的活化石。我们无法为了保护这个活化石而要求阻断文明的进程,但眼看着优美的长调一天天离开草原,我们必须开始面对这样的选择:是继续发展长调,还是眼看着它逐渐消亡?
在哈扎布逝世两周年之际,我们精心搜集了目前几乎所有哈扎布演唱的长短调民歌,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寓意深刻的两首蒙古长调民歌的歌名组名,精心编排成《从走马到老雁——蒙古族长调歌王哈扎布特别纪念CD(珍藏版)》,由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出品,发行海内,以飨喜爱蒙古长调民歌的国内外听众,表达我们对一代歌王哈扎布的深情怀念。
哈扎布已经远去了,回到他来时的天堂。但他的长调、人生传奇和草根思想,永远地留下来。他走马飞雁、流水行云、千回百转、长歌当哭的辽远歌声,将一直与草原同在,与天籁共存……[编者的话/张阿泉]
策划:乌云格日乐张阿泉
出品人:臧志君责任编辑:巴图
特邀编辑:张阿泉
资料提供:扎格达苏荣乌云格日乐张阿泉 巴图 汗德力黑
编者的话:
他天赋嗓音,在马背上唱出感天动地的蒙古长调,逐渐从“王爷的歌手”成长为新中国最负盛名的一代长调民歌大师;他经历传奇,但乐观幽默的性格丝毫不改,引领了草原声乐流派的主流方向。他就是天才的歌唱家哈扎布。
有人说,听蒙古长调,第一重听出的是辽远,第二重听出的是忧伤,第三重听出的是蒙古人缎子一样柔软的心肠。提起蒙古长调,就不能不提起哈扎布。他是一位无法复制的蒙古族长调歌王,是长调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哈扎布,藏文的意思是“天的恩赐”,他生于1922年2月15日,自幼就显露出过人的音乐天赋。15岁时,父亲领着他拜著名的民间歌唱家为师,从此掌握了传统长调民歌的演唱技法。19岁时,哈扎布就成了远近有名的“王爷的歌手”。
草原的辽阔,只有用悠远的长调才能表现。长调在蒙古语中叫做“乌日图道”、“乌日汀哆”,译为长歌之意。长调最大的神韵在于,它是离自然最近的一种音乐,是心灵对心灵的直接倾诉。
1952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文工团成立,哈扎布被选入团里。第二年,因为他长调唱得好,又被选拔到内蒙古文工团,后来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作为从民间走进剧场的歌唱家,哈扎布第一次把古老的长调搬上了正规的舞台。
1989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授予他“歌王”称号。这是第一次,一位从民间出身的歌唱家,得到了这样崇高的荣誉。然而,歌王已老。
哈扎布原来是情绪稳定的人,不是特别容易激动。从2000年开始,变得好激动了,有时,他说着说着话就会哭起来,哽咽着,表情痛苦却流不出眼泪,大概是想起了遥远艰难的往事。
哈扎布独自坐在黑暗里会哭,听着收音机播送自己年轻时唱的歌也会哭,这不奇怪,这是唱歌人的性格。因为唱歌把他的心肠唱软了。
他爱听收音机,晚境20多年隐居牧区的岁月,一台老式黑色半导体收音机陪伴他度过了不知多少风声呼啸的晨昏。
晚年的哈扎布每天喝两三瓶啤酒,过着近乎隐居的平淡生活。他乐观、幽默,又有着任何人都夺取不了的尊严与骄傲。
哈扎布没有进过什么艺术学校或音乐学院声乐系,为什么能把长调唱得那么淋漓尽致?哈扎布说:“我如果上学,也许学不到这些歌声的民歌味道,还有内心。那些唱歌的人,从生活上就能看出他们的内心,每一首歌的歌声里都包含着他们的生活。他们传授给我的那些东西不是什么具体技巧,纯粹是如何从内心里面去处理。我后来唱的那些长调歌曲,都经过我自己内心的处理。”
长调的产生距今至少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然而,随着蒙古族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长调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哈扎布所擅长的长调演唱方式“潮尔道”,也正濒临灭绝。
2005年10月27日,一代蒙古长调歌王哈扎布因心脏病突发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猝然逝世,一个长调时代结束了。
长调是一种历史遗存下来的口传文化,堪称蒙古音乐的活化石。我们无法为了保护这个活化石而要求阻断文明的进程,但眼看着优美的长调一天天离开草原,我们必须开始面对这样的选择:是继续发展长调,还是眼看着它逐渐消亡?
在哈扎布逝世两周年之际,我们精心搜集了目前几乎所有哈扎布演唱的长短调民歌,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寓意深刻的两首蒙古长调民歌的歌名组名,精心编排成《从走马到老雁——蒙古族长调歌王哈扎布特别纪念CD(珍藏版)》,由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出品,发行海内,以飨喜爱蒙古长调民歌的国内外听众,表达我们对一代歌王哈扎布的深情怀念。
哈扎布已经远去了,回到他来时的天堂。但他的长调、人生传奇和草根思想,永远地留下来。他走马飞雁、流水行云、千回百转、长歌当哭的辽远歌声,将一直与草原同在,与天籁共存……[编者的话/张阿泉]
热尔嘎兰特阿尔泰,蒙古的呼麦及其他音乐 [音乐] 豆瓣 Spotify
Jargalant Altai
发布日期 1996年4月9日
出版发行:
Pan Records
呼麦,也叫泛音演唱或者喉音演唱。
蒙古以外地区,从中亚到南西伯利亚,虽然从前很多地区都有呼麦音乐,但如今大多消亡了。
唯一例外的是图瓦,这是世界了解呼麦的一个窗口。
图瓦的呼麦,拼写作khoomii。图瓦人发展了很多呼麦的流派。
而在蒙古内部,呼麦则被拼写作xoomii,其音乐主要流传于西部地区。
今天的蒙古,呼麦的复兴主要来自于西部科布多省(Xovd)的Chandman地区。
这里的居民一直保留着呼麦的传统。
随着最近几十年的国际交流,Chandman地区的音乐家逐渐得到重视,
呼麦音乐也开始向外传播。
如今,Chandman地区是公认的蒙古"呼麦之乡"。
而蒙古西部另外两省——巴彦乌勒盖省(Bayan-Olgii)和乌布苏省(Uvs),
其呼麦音乐则受到了现代文化的冲击而逐渐消失。
在巴彦乌勒盖省,现在只有居住在Tsengel地区的少数图瓦人才会演唱呼麦。
而乌布苏省的呼麦也是源自图瓦人的影响。
从音乐性方面分析,呼麦有两种:
以持续低音迭加的轰鸣声演唱,或像笛子一样的哨子声演唱。
后者通常带着美妙的旋律。
而从发声方式分析,呼麦类型则有几百种之多。
Chandman地区的呼麦,一般认为主要有5种类型:
1. uruulyn xoomii (唇音呼麦)
2. tagnain xoomii (腭音呼麦)
3. bagalzuuryn xoomii (声门呼麦)
4. tseejnii xoomii (胸腔呼麦)
5. xamryn xoomii (鼻音呼麦)
也有一些歌手用其他方式演绎呼麦音乐。事实上,呼麦最重要的技巧是对于气流的控制。
这张唱片收录了两部分的内容:
其一是民族音乐学者Chris Johnson于1994年9-10月间在蒙古的field recordings;
其二则来选自1960-1991年间蒙古国家电台的录音素材。
这些音乐以蒙古Chandman省的呼麦为主体,还有各类蒙古的传统器乐演奏。
1996年,唱片由荷兰的Pan records发行。
这个颇具专业品质的音乐厂牌,大量收购了前苏联的中亚音乐录音,
其中大部分都收录在Ethnic Series系列中。
蒙古以外地区,从中亚到南西伯利亚,虽然从前很多地区都有呼麦音乐,但如今大多消亡了。
唯一例外的是图瓦,这是世界了解呼麦的一个窗口。
图瓦的呼麦,拼写作khoomii。图瓦人发展了很多呼麦的流派。
而在蒙古内部,呼麦则被拼写作xoomii,其音乐主要流传于西部地区。
今天的蒙古,呼麦的复兴主要来自于西部科布多省(Xovd)的Chandman地区。
这里的居民一直保留着呼麦的传统。
随着最近几十年的国际交流,Chandman地区的音乐家逐渐得到重视,
呼麦音乐也开始向外传播。
如今,Chandman地区是公认的蒙古"呼麦之乡"。
而蒙古西部另外两省——巴彦乌勒盖省(Bayan-Olgii)和乌布苏省(Uvs),
其呼麦音乐则受到了现代文化的冲击而逐渐消失。
在巴彦乌勒盖省,现在只有居住在Tsengel地区的少数图瓦人才会演唱呼麦。
而乌布苏省的呼麦也是源自图瓦人的影响。
从音乐性方面分析,呼麦有两种:
以持续低音迭加的轰鸣声演唱,或像笛子一样的哨子声演唱。
后者通常带着美妙的旋律。
而从发声方式分析,呼麦类型则有几百种之多。
Chandman地区的呼麦,一般认为主要有5种类型:
1. uruulyn xoomii (唇音呼麦)
2. tagnain xoomii (腭音呼麦)
3. bagalzuuryn xoomii (声门呼麦)
4. tseejnii xoomii (胸腔呼麦)
5. xamryn xoomii (鼻音呼麦)
也有一些歌手用其他方式演绎呼麦音乐。事实上,呼麦最重要的技巧是对于气流的控制。
这张唱片收录了两部分的内容:
其一是民族音乐学者Chris Johnson于1994年9-10月间在蒙古的field recordings;
其二则来选自1960-1991年间蒙古国家电台的录音素材。
这些音乐以蒙古Chandman省的呼麦为主体,还有各类蒙古的传统器乐演奏。
1996年,唱片由荷兰的Pan records发行。
这个颇具专业品质的音乐厂牌,大量收购了前苏联的中亚音乐录音,
其中大部分都收录在Ethnic Series系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