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osterhammel”
全部 | 书籍 (3) | 影视 | 播客 | 音乐 | 游戏 | 演出
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Die Verwandlung der Welt: eine Geschichte des 19. Jahrhunderts
9.6 (9 个评分) 作者: [德] 尤尔根·奥斯特哈默尔 译者: 强朝晖 / 刘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 11 其它标题: 世界的演变
从19世纪开始,人类现代史即将拉开序幕。这是一个重大政治理念汇聚的时代,是“此在”科学化的时代,是铁路与工业的时代,是各大陆之间的大规模移民以及第一波经济和通信全球化浪潮的时代,是民族主义和欧洲帝国主义向全球扩张的时代。但同时,在今人眼 中,19世纪却已变得遥远而陌生:一个辉煌的昨日世界。本书从世界史的角度描绘和剖析了这段历史,一个欧亚美非各大洲经历剧变与全球化诞生的时代。国际历史学会前主席于尔根·科卡称此书是“德国历史写作中的里程碑”, 奥斯特哈默也因此被誉为“有关19世纪的布罗代尔”。
还有1个属于同一作品或可能重复的条目,点击显示。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orld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Jürgen Osterhammel 译者: Patrick Camiller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4 - 4
A monumental history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orld offers a panoramic and multifaceted portrait of a world in transition. Jürgen Osterhammel, an eminent scholar who has been called the Braudel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moves beyond conventional Eurocentric and chronological accounts of the era, presenting instead a truly global history of breathtaking scope and towering erudition. He examines the powerful and complex forces that drove global change during the "long nineteenth century," taking readers from New York to New Delhi, from the Latin American revolutions to the Taiping Rebellion, from the perils and promise of Europe's transatlantic labor markets to the hardships endured by nomadic, tribal peoples across the planet. Osterhammel describes a world increasingly networked by the telegraph, the steamship, and the railways. He explores the chang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looks at the importance of cities, explains the role slavery and its abolition played in the emergence of new nations, challenges the widely held belief that the nineteenth century witnessed the triumph of the nation-state, and much more.
This is the highly anticipated English edition of the spectacularly successful and critically acclaimed German book, which is also being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Polish, Russian, and French. Indispensable for any historia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orld sheds important new light on this momentous epoch, showing how the nineteenth century paved the way for the global catastroph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yet how it also gave rise to pacifism, liberalism, the trade union, and a host of other crucial developments.
帝國主義的末日 [图书] 豆瓣
Dekolonisation: Das Ende der Imperien
作者: 揚.C.揚森 (Jan C. Jansen) / 尤根.歐斯特哈默 (Jürgen Osterhammel) 译者: 傅熙理 貓頭鷹 2019 - 6
目前世界上有兩百個國家,都是百年來去殖民風潮下的新生兒。
帝國主義的殖民活動五百年來影響全世界。
台灣也曾是這段歷程中的一部分,
經歷舊帝國主義(荷蘭、西班牙)和新帝國主義(日本)兩次統治。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脫離帝國統治。
本書以清晰筆調描繪這段去殖民的歷程與後續,
希望提供讀者認識現代歷史、理解國際關係的思辨基礎。
◎本書重點
二戰至今新建立的國家高達一百三十多個。
這反映二十世紀中葉以來的去殖民過程,直到今日深深影響你我與周遭世界:
*台灣和韓國對日本殖民的視角為何總是不同?
*菲律賓總統為了去殖民化要改國名?
*澳洲、加拿大等國組成的大英國協又從何而起?
*為何有人說歐盟是歐洲歷史退回十五世紀殖民以前的結果?
帝國末日的警鐘
十五世紀以來的殖民活動,到了二十世紀初,發展為從摩洛哥到台灣亞非兩洲處處可見殖民政權。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有座警鐘敲響了全世界,那是象徵帝國末日的鐘聲,也是殖民統治的倒數計時。1919的民族自決與兩次大戰之間蓄積的動能,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去殖民過程打下了基礎。
世界版圖重新洗牌
去殖民表現在各殖民紛紛以不同的形式脫離殖民母國的統治或改變從屬形式。其次,也讓版圖擴及全世界的歐洲殖民帝國,將領地限縮回歐洲,1970年的歐洲共同體與現代的歐盟,有人說,正是體現了這股潮流。
沒有一個殖民記憶是相同的
去殖民是一個30年間急遽產生的過程,亞洲大多發生於1945-50年之間,非洲則是始於1960年代。過程牽涉甚廣:政權的轉移形式、仰賴殖民母國的經濟建設如何自立、以及在歷史教育中如何處理殖民政權的痕跡。
今日我們清楚看見,即使共有的殖民記憶看起來十分相似,但殖民歷史的詮釋總是搖擺不定。例如回顧日本在東亞殖民統治的「記憶」與評價,南韓將之歸咎為「殖民主義」,台灣則視其為助益良多的「現代化」。況且今日牽涉到政治外交議題,過往的殖民與被殖民關係總會浮上檯面,成為要挾或控訴的利器。
本書以時間為序,系統化描述去殖民過程與在二十世紀中的演化,並提供殖民地、帝國與全球的解釋觀點,追問去殖民為世界經濟、國際體系與思想史帶來的影響,探究去殖民在前殖民地、前殖民母國所遺留之多元且長遠的後果。希望藉此引領讀者思索何謂國族與認同,以及以對這段歷史的認識來思索現實的社會政治國際議題。
「兩位歷史學家巧妙建構體系,即使非專家也能充分理解這個專業的題材。」---德國時代週報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